山区软岩承载力测定的探讨

山区软岩承载力测定的探讨

一、关于山区软质岩石承载力确定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蒋杰[1](2021)在《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下空间开发是应对目前空间短缺问题的最佳方案,国内的许多城市都将地下空间作为新一轮规划的重心,但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的特性,冒进式开发易造成资源浪费,部分发达城市浅层地下空间已趋饱和,因此,在开发前进行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收集钱塘新区范围内地质资料及相关学术成果,对研究区内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识别,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五个方面,构建了浅层、次浅层和次深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地下工程需要考虑较长时间维度的稳定性,本文借鉴了负面清单法的核心思想,对各种制约地下空间发展的不利条件进行负面清算,加入了砂土液化、崩滑流灾害、地面沉降及渗透破坏等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指标。传统的评价方法具有较明显的“短板效应”,权重确定过程未能充分考虑指标内部差异性,具有较强主观性,本文通过引入变权分析理论加以优化,构建了层次-变权分析模型,根据每个评价单元内指标的实际质量好坏来对常权权重进行数学修正,最后通过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研究区三个层位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本次研究的评价深度为地下50m以浅,划分为浅层(0~15m)、次浅层(15~30m)和次深层(30~50m)三个层位,根据评价结果划定四个适宜性等级:适宜性好(Ⅰ级)、适宜性较好(Ⅱ级)、适宜性中等(Ⅲ级)和适宜性较差(Ⅳ级),主要评价结果为:(1)浅层地下空间Ⅰ级和Ⅱ级区域占比67.47%,总体适宜进行开发,主要制约因素是岩土体综合特征及砂土液化、渗透破坏;(2)次浅层地下空间以Ⅰ级和Ⅱ级区域占比45.7%,其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岩土体综合特征、含水层富水性和渗透破坏等因素;(3)次深层地下空间Ⅰ级和Ⅱ级区域占比72.17%,能较好支撑地下空间开发,但是地下水控制难度较大,进行开发时需着重考虑水力条件。目前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程度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本研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在评价方法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创新,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陈俊帆,蒋锐,黄兴,韩大刚,杨洋[2](2020)在《斜坡地形输电线路桩基础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山区输电线路桩基础,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研究斜坡地基情况下桩基础承载力与地形坡度、地质岩性、设计虚坡宽度等因素的关系。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坡度越大、地质岩性越差、虚坡宽度越小时,斜坡地基承载力安全系数越小。通过对某±8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典型直线塔和耐张塔算例的计算分析,给出了输电线路典型岩石地基的等效m值的取值建议;并考虑了地形坡度和不同耐张塔转角度数对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引入m值折减系数μ供参考。

刘洋[3](2020)在《岩石特性对碎岩开挖方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岩石具有比土体更高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在山区岩石上的电力杆塔工程,因其杆塔呈散点分布,且各杆塔之间路程较远,山路导致大型机械无法到达工作地点,更需要风镐等小型人工机械以及炸药爆破的使用。本文通过对岩石强度理论、岩石破坏机理以及风镐和炸药破碎岩石的机理等研究,以花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风镐破岩、爆破破岩和静态破裂剂碎岩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别探究了不同岩石性质对岩石碎岩开挖方法的影响效果,建立了风镐冲击碎岩的新式模型,模拟了冲击效果,而不是直接以速度冲击岩石,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得到了风镐冲击碎岩岩石的破坏规律以及爆破碎岩岩石的破坏规律;得到了各项岩石性质参数跟风镐冲击碎岩的水平、竖直损伤破坏范围的关系规律、跟爆破碎岩的水平、竖直损伤破坏范围的关系规律以及跟静态破裂剂碎岩的水平损伤破坏范围的关系规律,并算出了各项岩石性质参数跟风镐冲击碎岩的水平、竖直损伤破坏范围关系的趋势方程式、爆破碎岩的水平、竖直损伤破坏范围关系的趋势方程式以及静态破裂剂碎岩的水平损伤破坏范围关系的趋势方程式,对比出了三者分别对三种碎岩方式的岩石损伤破坏范围的影响大小;得到了基于岩石强度的风镐冲击碎岩与爆破碎岩和静态破裂剂碎岩的临界值。

陈德加[4](2020)在《云南公路自然因素影响分析及自然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迫切需要,公路工程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公路工程是一种线状人工建筑物,是直接修筑于自然环境中的,将穿过不同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云南是一个自然环境比较复杂的省份,认清云南的自然环境对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维护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开展云南省公路工程自然区划研究对云南的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及其成果为:(1)论述了云南省复杂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岩土类型、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2)参考了公路建设的规范、标准和相关资料及经验,提出了云南省公路区划指标系统;(3)研究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公路自然区划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比较符合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4)在提出云南公路区划原则、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应用Arc Gis为技术平台和Auto CAD完成了云南省公路地貌区划、云南省公路气候区划、云南省公路岩土区划、云南省公路水文地质区划及云南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5)在以上公路各单项区划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

冯乐乐[5](2019)在《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特点,针对隧道弃渣、挖方弃石等存在特大粒径填料难以直接填筑路基问题,拟采用堆石体骨架填充法解决特大粒径填料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技术的关键核心是将特大粒径填料堆积成粒径分级的高强骨架堆石体结构,再采用液化土体技术将沿线废弃土源掺加添加剂进行填充固结,从而形成刚性密实的堆石体结构新型路基。本研究的堆石体结构路基工程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刚性密实无填料压缩性工后沉降、抗冲涮能力强等优点,不但可以避免对特大粒径填料进行二次破碎,减少工程费用,而且还能解决高填路基的工后沉降问题。研究依托延崇高速公路建设,主要研究了此技术的前期实验和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特大粒径填料难以直接填筑路基问题,采用堆石体骨架填充法将特大粒径(直径60150 cm)填料直接用于路基填筑,通过堆石体结构固结理论分析和试验,最终得出浆料与填料胶结良好,特大粒径填料可直接用于路基填筑。(2)参照“两级配”填料堆积堆石体结构的理论,进行了相关试验,确定了级配最佳粒径比为d1:d2=6,该级配堆积堆石体结构可获得较小的空隙率,既可以降低液化土体浆料的用量,也满足浆料顺利填充堆石体结构的空隙。(3)计算比较液化土体浆料“粘流半径”和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孔隙实际“粘阻半径”大小,得出液化土体浆料完好填充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时,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最小值;运用“正交——综合评定法”配制液化土体浆料,得出了浆料最优掺量配合比;探究了不同种组分及时间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新拌制浆料应在30 min内使用的建议要求。(4)利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的工后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并与同种工况下填土路基的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工程性质优于填土路基,具有工后沉降小,稳定性良好等特点。(5)根据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的特点,采用埋管注浆工艺对堆石体法特大粒径路基进行填充固结,优化了施工工艺,对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雷润杰[6](2019)在《红砂岩用于高速公路路床填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全国存在大量软岩地区,但软岩的工程性质较差,一般不宜直接用于工程填筑。将软岩进行改良后使其可用于工程填筑,可以节省大量投入资金,同时避免产生大量弃方,符合绿色环保的主题。因此,本文依托怀芷高速公路项目,对怀芷高速所穿越的红砂岩软岩地区的红砂岩填料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量室内与现场试验,对红砂岩用于路床填筑的适用性及水泥改良红砂岩的效果,以及红砂岩用于路床填筑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结论:(1)对红砂岩的岩性试验研究表明,根据红砂岩的风化程度不同,其崩解性能不同,但在水的作用下,强度会大幅下降。对比红砂岩风化土表面振动压实试验与击实试验,发现其压实参数最大干密度与试验方法关系不大,因此可以用击实试验代替表面振动压实法进行压实参数确定。(2)对比石灰和水泥改良红砂岩填料的改良效果,水泥能大幅提高填料的承载能力及水稳性,而石灰对该填料的改良效果不佳,因此,确定采用水泥作为掺加剂改良红砂岩填料。(3)红砂岩改良土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作为设计指标,能较好地评价填料的水稳性。试验研究发现,当水泥掺量为4%以上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干湿循环试验结果满足强度要求,确定红砂岩改良的水泥掺量为5%。(4)便携式落锤弯沉仪PFWD检测使用的冲击荷载应力范围与路床实际所受动应力比较符合,将其直接用于路床质量检测是可行的。PFWD检测值与压实度以及贝克曼梁所测弯沉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PFWD可代替两者进行路床质量检测。检测试验表明,Evd值≥54.6MPa时,路床压实度及弯沉值满足路床验收要求,因此,提出红砂岩路床的检测控制指标应满足Evd≥55MPa。(5)根据试验段施工,提出了红砂岩改良土用于路床填筑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总结了岩石破碎、水泥拌和均匀性等施工关键技术要点。

张荣[7](2019)在《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就地取材,大粒径填料的填石路基成为山区公路建设的常见类型。论文分析了填石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稳定和变形规律,对影响填石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填石路基码砌边坡防护的技术要求、碎石填料的选择原则、级配和最大粒径的控制范围、松铺厚度的确定方法、压实机械组合和参数选择,给出了运用沉降差和施工参数进行压实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分析了填石路基各类压实质量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选用强度大、坚硬类的石料,控制填石不均匀系数、最大粒径和层厚,采用渐进式摊铺法、优化施工碾压组合和压实参数,加强地基处理,做好排水和边坡防护,可以有效提高填石路基施工质量;采用压实沉降差和施工参数“双控指标”,可以节省质量检测工作量、提高填石路基施工进度。通过新疆某山区填石路基施工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鞠兴华[8](2019)在《高速公路泥质软岩路堤沉降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泥质软岩,为解决填料匮乏的问题,大量高速公路项目利用泥质软岩弃渣填筑路基,既可降低建设成本,又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取得了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但是,泥质软岩强度低、风化程度高、遇水软化崩解的不良工程特性,导致道路运营过程中易出现路基沉降、路面开裂等病害,增加养护费用,影响行车舒适度。因此,研究泥质软岩路堤在不同环境下的沉降特性对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重庆合长高速公路项目,设计了四种泥质软岩路堤结构形式,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离心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理论计算以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填料的工程特性、各种形式路堤的沉降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电镜扫描及X射线衍射试验,对崩解前后岩块的微观结构、矿物成分及衍射图谱进行研究,揭示泥质软岩遇水易崩解的机理。2.开展大量室内试验,研究泥质软岩的耐崩解性、点荷载强度等指标,以及作为填料的击实效果、CBR值、抗剪强度和压缩性等工程特性,结果表明泥质软岩具有强崩解((92)≤30、低强度的特点,但是作为填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为评价其路用性能提供可靠依据。3.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对四种结构形式(普通路堤、夹心式、包边式、3%水泥改良)泥质软岩路堤的沉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⑴正常工况下,泥质软岩路堤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占总量的62.96%65.83%。从沉降量及变形趋势上来看,黏土夹心层和少量水泥掺加可有效提高路堤整体强度,降低沉降变形量。⑵连续降雨条件下,四种结构形式路堤沉降变形有较大差异。普通路堤和夹心式路堤沉降沿横断面方向呈“M”形分布,两侧路肩及边坡出现垮塌。包边式和3%水泥改良路堤受降雨影响相对较小。⑶正常工况下,路堤边坡处的侧向变形呈”弓”形分布,最大变形量发生在距基底2.0m处,变形量不大。连续降雨条件下,侧向变形趋势从基底到顶部递减,路堤的侧向变形量增大,特别是普通泥质软岩路堤。4.考虑路堤的单向及三向变形,对不同工况下泥质软岩路堤的沉降量进行计算。利用matlab软件的cftool工具箱实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其他研究结论的线性拟合,基于填料的蠕变效应,确定泥质软岩路堤沉降计算的校正系数ψ。5.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泥质软岩路堤填筑工艺参数。结合路堤现场沉降监测试验结果,确定路面结构层施工时间以及路堤预留高度。

蔡建兵[9](2018)在《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等级道路向山区延伸,深挖高填十分普遍。由于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填方路堤边坡工程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病害经常发生,其变形破坏机理模式、稳定性评价方法及病害的防治工程对策等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采用工程调查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例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典型的破坏模式和判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策。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广泛收集有关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病害案例资料,实地考查各类病害工点现场,综合分析填方路堤边坡变形破坏性质、产生原因、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总结和归纳了填方路堤边坡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高填路堤、软基路堤和陡坡路堤等三种典型的路堤边坡地质模式。通过对三种典型路堤边坡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提出路堤沉降开裂变形机理和路堤侧移开裂变形机理,并建立了沉降梯度、侧向拉伸率和深部位移形态等控制因素及其主要变形特征。(2)高填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或强度参数的衰减,在坡顶部逐渐出现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属于沉降-蠕滑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坡顶拉伸应变量超过0.1%,且路堤坡顶中部凹陷,呈中部低两侧高的现象。(3)陡坡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陡坡路堤在填土重力、陡坡地形及上部山体开挖卸荷回弹的综合影响下,在坡顶填挖交界附近产生不均匀沉降及拉应力,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差异沉降造成的剪切拉裂,此时坡顶有以下特征:填挖交界处的拉伸应变量超过0.06%,沉降梯度超过0.48%,同时坡顶靠近填方坡面侧的填土体的沉降明显大于靠山侧的沉降。(4)软基路堤的纵向开裂变形机理:由于地基岩土性质软弱,在上部填土重力的作用下,首先导致软弱地基破坏进而引起上部填土的相应变形,从而在坡顶产生拉应力而造成坡顶纵向开裂,纵向开裂为地基破坏造成的坡顶拉裂,但在坡顶开裂时坡体状态变化特征又因三种不同模式而有所差异。(5)针对不同的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提出采用地基处理措施、支挡工程措施及排水措施等综合防治工程对策。并通过一处工程实例,结合路堤边坡位移监控量测措施,对病害路堤进行治理,根治病害,对病害的规模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估预测,反馈路堤治理工程措施的调整和优化。

赖庆文,孙红林[10](2016)在《山区岩石地基基础设计问题探讨》文中认为对山区岩石地基基础受剪承载力计算、较破碎岩中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岩质边坡上有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这三个在贵州地基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和《贵州省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送审稿)中对此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二、关于山区软质岩石承载力确定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山区软质岩石承载力确定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实物工作量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自然地理概况
    2.3 区域地质背景
        2.3.1 地层岩性
        2.3.2 地形地貌
        2.3.3 地质构造
    2.4 工程地质概况
        2.4.1 工程地质条件
        2.4.2 水文地质条件
    2.5 不良地质条件
    2.6 地下空间发展现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影响因素分析
    3.1 地形地貌
        3.1.1 地形坡度
        3.1.2 地貌类型
    3.2 工程地质条件
        3.2.1 岩土体综合特征
        3.2.2 地基承载力
        3.2.3 软土厚度
        3.2.4 卵砾石厚度
    3.3 水文地质条件
        3.3.1 含水层富水性
        3.3.2 含水层厚度
    3.4 地震效应
        3.4.1 活动断裂
        3.4.2 场地类别
        3.4.3 砂土液化
    3.5 环境地质问题
        3.5.1 地下水腐蚀性
        3.5.2 崩滑流易发性
        3.5.3 地面沉降易发性
        3.5.4 渗透破坏易发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
    4.1 评价范围
        4.1.1 评价深度范围
        4.1.2 评价单元划分
    4.2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3 指标量化分级方法
    4.3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层次分析法优缺点分析
        4.3.3 变权分析法
        4.3.4 局部变权计算
    4.4 综合评价
        4.4.1 传统综合评价方法
        4.4.2 灰色关联分析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价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评价结果分析
        5.1.1 浅层地下空间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1.2 次浅层地下空间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1.3 次深层地下空间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2 评价结果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2)斜坡地形输电线路桩基础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岩石地基等效m取值建议
2 斜坡地形承载力影响因素
    2.1 分析模型
    2.2 参数选择
    2.3 荷载及边界条件
    2.4 模拟工况
    2.5 模拟结果
3 长期水平荷载作用对水平承载力的影响
4 结语

(3)岩石特性对碎岩开挖方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发展现状
        1.2.1 岩石模型数值模拟现状
        1.2.2 冲击碎岩数值模拟现状
        1.2.3 爆破碎岩数值模拟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岩石破坏机理
    2.1 岩石破坏机理
    2.2 风镐碎岩机理
    2.3 炸药爆破碎岩机理
第三章 风镐碎岩数值模拟
    3.1 前言
    3.2 ANSYS/LS-DYNA简介
        3.2.1 背景介绍
        3.2.2 功能简介
        3.2.3 基本流程
    3.3 模型建立及其参数
        3.3.1 岩石试验数据
        3.3.2 单元类型及材料模型
        3.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3.4 结果分析
        3.4.1 常态模拟不同种岩石
        3.4.2 强度的影响
        3.4.3 密度的影响
        3.4.4 剪切模量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爆破碎岩数值模拟
    4.1 前言
    4.2 LS-prepost简介
    4.3 模型建立及其参数
        4.3.1 单元类型及材料模型
        4.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4 结果分析
        4.4.1 常态模拟不同种岩石
        4.4.2 强度的影响
        4.4.3 密度的影响
        4.4.4 剪切模量的影响
    4.5 静态破裂剂
        4.5.1 简介
        4.5.2 模型建立
        4.5.3 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双孔碎岩模拟
    5.1 前言
    5.2 双孔风镐碎岩模拟
    5.3 双孔爆破碎岩模拟
    5.4 双孔静态破裂剂碎岩模拟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云南公路自然因素影响分析及自然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公路自然区划原则
    1.5 公路自然区划方法
第二章 云南省公路地貌分析及区划
    2.1 目的及意义
    2.2 云南地形地貌特点
    2.3 地形地貌导致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对策措施
        2.3.1 山地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2.3.2 坝子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2.3.3 岩溶地貌地区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2.4 公路地形地貌划分指标体系
        2.4.1 主要地貌类型
        2.4.2 海拔高程
        2.4.3 相对坡度与公路用地指标
        2.4.4 综合划分指标
    2.5 云南公路地形地貌区划
第三章 云南省公路气候分析及区划
    3.1 目的及意义
    3.2 云南气候特点
        3.2.1 气温特点
        3.2.2 降雨特点
    3.3 气候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对策措施
        3.3.1 温度对公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3.3.2 降雨对公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3.4 公路气候划分指标体系
        3.4.1 温度
        3.4.2 潮湿度
    3.5 云南公路气候区划
第四章 云南省公路岩土分析及区划
    4.1 目的及意义
    4.2 云南岩土类型特点
    4.3 岩土类型对公路病害问题及对策措施
    4.4 公路岩土划分指标体系
        4.4.1 岩石划分指标
        4.4.2 土类型划分指标
    4.5 云南公路岩土区划
第五章 云南省公路水文地质分析及区划
    5.1 目的及意义
    5.2 云南省水文地质特点及公路病害和对策
        5.2.1 云南省地下水类型及其特点
        5.2.2 地下水对公路病害及其对策
    5.3 公路水文地质区划指标
        5.3.1 云南地下水赋存类别
        5.3.2 云南地下水富水程度
    5.4 云南公路水文地质区划
第六章 云南省公路地质灾害分析及区划
    6.1 公目的及意义
    6.2 云南公路地质灾害特点
    6.3 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1 泥石流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2 滑坡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3 采空区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4 崩塌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3.5 地震影响下的公路病害问题及其对策
    6.4 公路地质灾害区划指标
        6.4.1 发育程度
        6.4.2 地质灾害类型
    6.5 云南公路地质灾害区划
第七章 云南省公路自然区划
    7.1 综合区划方法
    7.2 云南公路自然区划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5)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填石和土石混填路基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1.2.2 堆石体结构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
        1.2.3 土体液化技术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工作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工作路线和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路线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可行性分析
    2.1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工作区研究
        2.1.1 路基工作区深度要求
        2.1.2 路基工作区填料质量控制标准
    2.2 特大粒径填料特性研究
        2.2.1 填石路基填料分类
        2.2.2 特大粒径填料路基应用
    2.3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比选
        2.3.1 碾压压实技术
        2.3.2 强夯法或冲击压实技术
        2.3.3 堆石体骨架填充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化土体浆料填充堆石体结构固结机理研究
    3.1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研究
        3.1.1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要求
        3.1.2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测定
    3.2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空隙特征研究
        3.2.1 特大粒径填料堆积方式对堆石体结构空隙特征的影响分析
        3.2.2 特大粒径填料级配对堆石体空隙特征的影响分析
        3.2.3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孔道”理论分析
        3.2.4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孔道”特性实验
    3.3 液化土体浆料填充堆石体结构固结强度研究
        3.3.1 液化土体浆料填充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固结强度实验
        3.3.2 液化土体浆料与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固结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研究
    4.1 液化土体浆料原材料
        4.1.1 现场土料
        4.1.2 水泥
        4.1.3 塑化流动添加剂
        4.1.4 水
    4.2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研究
        4.2.1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设计
        4.2.2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
        4.2.3 液化土体浆料试件的制备
        4.2.4 液化土体浆料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4.3 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4.3.1 灰土比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4.3.2 水土比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4.3.3 塑化流动剂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4.3.4 时间对液化土体浆料流动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路基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5.1 Abaqus有限元软件概述
    5.2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路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5.2.1 堆石法特大粒径填料布放方案
        5.2.2 实体工程概况
        5.2.3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模型建立
        5.2.4 特大粒径堆石体结构路基作业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填筑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6.1 工程技术概况
    6.2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填筑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6.2.1 原材料技术要求
        6.2.2 液化土体浆料配合比技术要求
        6.2.3 堆石体法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6.3 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6.3.1 文明施工和文明施工
        6.3.2 质量检验和评定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红砂岩用于高速公路路床填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软岩问题研究概况
        1.2.2 改良土研究概况
        1.2.3 路基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红砂岩基本工程特性研究
    2.1 概述
    2.2 红砂岩岩块的基本特性
        2.2.1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2.2 红砂岩矿物成分分析
        2.2.3 崩解性试验
    2.3 红砂岩风化土的基本工程特性
        2.3.1 填料比重试验
        2.3.2 填料级配
        2.3.3 填料最大干密度试验
        2.3.4 填料的承载比(CBR)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红砂岩改良土的试验研究
    3.1 改良必要性及方法
        3.1.1 改良的必要性
        3.1.2 改良方法的确定
    3.2 改良剂参数
        3.2.1 水泥
        3.2.2 石灰
    3.3 击实试验
        3.3.1 石灰改良的击实方案
        3.3.2 水泥改良的击实方案
    3.4 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3.4.1 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改良剂及掺量的标准
        3.4.2 试样制备
        3.4.3 素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3.4.4 石灰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3.4.5 水泥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3.5 回弹模量试验
        3.5.1 干湿循环下素土的回弹模量
        3.5.2 水泥改良土的回弹模量
    3.6 本章小结
4 路床填筑质量快速检测研究
    4.1 PFWD工作特性
        4.1.1 PFWD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
        4.1.2 PFWD工作原理
    4.2 现场质量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4.2.1 PFWD检测模量与压实度的关系
        4.2.2 PFWD检测模量与贝克曼梁法弯沉值之间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红砂岩改良土用于路床填筑的施工工艺
    5.1 试验段施工概况
    5.2 施工设备及施工流程
        5.2.1 施工设备
        5.2.2 施工流程
    5.3 施工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5.3.1 拌合不均匀
        5.3.2 拌和深度不够
    5.4 工程效果分析
        5.4.1 压实度与PFWD检测
        5.4.2 弯沉与PFWD检测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碎石填料的工程性质分析
    2.1 碎石填料的分类方法
        2.1.1 国内巨粒土分类概况
        2.1.2 国外粗粒土(巨粒土)分类概况
        2.1.3 国内外分类方法对比分析
    2.2 填石路基的定义
    2.3 碎石填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2.3.1 碎石填料的强度特性
        2.3.2 碎石填料强度试验及结论
        2.3.3 碎石填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2.4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
        2.4.1 击实试验及结论
        2.4.2 碎石填料的压实特性分析
    2.5 碎石填料的粒径组成
    2.6 碎石填料的破碎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特性
    3.1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2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分析方法
    3.3 填石路基沉降变形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
    4.1 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4.2 碎石填料的开采方式分析
    4.3 填石路基的摊铺与整平
    4.4 填石路基的压实
        4.4.1 填石路基的压实方法
        4.4.2 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分析
        4.4.3 碎石填料粒径组成要求
        4.4.4 最大粒径和松铺厚度的确定
        4.4.5 压实机械选型和组合的选择
        4.4.6 压实过程参数的选择
    4.5 填石路基边坡防护
        4.5.1 边坡防护的主要形式
        4.5.2 码砌边坡的技术要求
        4.5.3 码砌边坡稳定性分析
    4.6 填石路基施工工序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
    5.1 质量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5.2 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和应用建议
        5.2.1 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5.2.2 应用场合建议
    5.3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量检测方法分析
        5.3.1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差检测
        5.3.2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沉降率检测
    5.4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的弯沉检测
    5.5 填石路基施工质量评定
        5.5.1 沉降差评定方法
        5.5.2 沉降率评定方法
        5.5.3 基于孔隙率-沉降率对应关系的评定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6.1 工程简介
    6.2 吉-和项目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及压实质量检测
        6.2.1 施工前期准备
        6.2.2 路基填筑及压实控制
        6.2.3 压实质量检测
        6.2.4 支挡结构施工技术控制
    6.3 应用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速公路泥质软岩路堤沉降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质软岩软化崩解性质研究
        1.2.2 泥质软岩填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1.2.3 泥质软岩填料的工程应用研究
        1.2.4 路堤沉降特性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评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泥质软岩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2.1 依托工程的基本情况
        2.1.1 依托工程概况
        2.1.2 依托工程地质条件
    2.2 泥质软岩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2.1 泥质软岩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试验
        2.2.2 崩解试验及结果分析
        2.2.3 点荷载试验及结果分析
    2.3 泥质软岩填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2.3.1 击实试验及结果分析
        2.3.2 承载比(CBR)试验及结果分析
        2.3.3 大型直剪试验及结果分析
        2.3.4 大型固结试验及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泥质软岩路堤沉降离心模型试验
    3.1 泥质软岩路堤结构形式
    3.2 离心模型试验
        3.2.1 离心模型试验概述
        3.2.2 离心模型试验中相似理论的应用
        3.2.3 离心模型试验中存在的误差及分析
    3.3 泥质软岩路堤离心模型试验方案
        3.3.1 试验目的及方案设计
        3.3.2 TLJ-3 离心模型试验系统
        3.3.3 试验模型制作
        3.3.4 测试仪器的标定及布置
        3.3.5 离心模型试验时间确定
    3.4 泥质软岩路堤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3.4.1 正常工况条件下路堤沉降结果分析
        3.4.2 连续降雨条件下路堤沉降结果分析
        3.4.3 路基底面土压力结果分析
        3.4.4 泥质软岩填料试验前后强度指标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泥质软岩路堤沉降数值分析
    4.1 概述
    4.2 泥质软岩路堤沉降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2.1 路堤模型的建立
        4.2.2 路堤模型的求解
    4.3 不同工况条件下泥质软岩路堤沉降特性
        4.3.1 稳定固结阶段路堤沉降变形
        4.3.2 正常工况条件下路堤工后阶段变形
        4.3.3 连续降雨条件下路堤工后阶段变形
    4.4 路堤沉降数值分析与离心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质软岩路堤沉降量计算
    5.1 基本理论研究
        5.1.1 理论公式法
        5.1.2 经验推算法
        5.1.3 数值分析法
    5.2 路堤竖向沉降变形计算
        5.2.1 计算模型及工况
        5.2.2 路堤沉降计算
        5.2.3 泥质软岩路堤三向变形沉降的修正
    5.3 路堤侧向变形计算
        5.3.1 计算模型及工况
        5.3.2 计算方法
        5.3.3 侧向位移计算
        5.3.4 泥质软岩路堤侧向变形量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泥质软岩路堤现场沉降监测
    6.1 概述
    6.2 泥质软岩路堤现场填筑试验
        6.2.1 现场填筑试验方案
        6.2.2 试验段路基质量检测及结果分析
    6.3 泥质软岩路堤现场沉降监测
        6.3.1 现场监测内容及方法
        6.3.2 现场监测方案设计
    6.4 泥质软岩路堤现场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6.4.1 路堤沉降速率分析
        6.4.2 路堤全断面沉降分析
    6.5 泥质软岩路堤沉降结果类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填方路堤研究现状
        1.3.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的研究
        1.3.2 填方路基纵向开裂病害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
        1.3.3 对填方路基现场试验及模型模拟实验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填方路堤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2.1 填方路堤的基本工程特征
        2.1.1 填方路堤的定义及分类
        2.1.2 填方路堤的断面设计形式
        2.1.3 填方路堤的填料特征
        2.1.4 填方路基的受力特征
    2.2 路堤路面开裂破坏病害调查
        2.2.1 文献中的路堤路面开裂病害分类汇总
        2.2.2 咨询及现场踏勘路堤病害工点调查
        2.2.3 路堤病害工点归纳分析
    2.3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形式
    2.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影响因素概述及开裂判定
        2.4.1 自然因素
        2.4.1.1 湿度的影响
        2.4.1.2 温度的影响
        2.4.1.3 大气降雨及地下水的影响
        2.4.2 地质因素
        2.4.3 填筑材料的影响
        2.4.4 设计施工影响
        2.4.5 纵向开裂辨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填方路堤纵向开裂机理数值模拟分析
    3.1 有限单元法
    3.2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3 岩土有限元软件及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3.1 Midas/GTS岩土软件简介
        3.3.2 Phase~2软件简介
        3.3.3 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3.4 Midas建模延伸厚度及岩土体参数
        3.4.1 高填路堤
        3.4.2 建模情况及结果
    3.5 典型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5.1 模型概况
        3.5.2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5.3 平坦地基高填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6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6.1 模型概况
        3.6.2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6.3 陡坡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发展过程位移形态特征
    3.7 软弱地基填筑路堤坡顶纵向开裂及其机理分析
        3.7.1 地表与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
        3.7.1.1 模型概况
        3.7.1.2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1.3 地表地层均水平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2 地表与地基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2.1 模型概况
        3.7.2.2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2.3 地表地层均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7.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
        3.7.3.1 模型概况
        3.7.3.2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3.7.3.3 地表水平、地层倾斜软弱地基路堤坡顶纵向开裂位移形态特征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防治对策
    4.1 填方路堤病害的防治原则
    4.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防治对策
        4.2.1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预防措施
        4.2.1.1 填方路基排水措施
        4.2.1.2 强夯加固地基
        4.2.1.3 软基换填
        4.2.1.4 填土层设置土工格栅
        4.2.2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4.2.2.1 地表裂缝灌缝处理
        4.2.2.2 注浆加固
        4.2.2.3 微型桩加固
        4.2.2.4 抗滑桩加固
    4.3 填方路堤变形监测
        4.3.1 路堤沉降监测
        4.3.2 深层侧向位移监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方路堤纵向开裂病害实例分析
    5.1 实际纵向开裂变形路堤边坡分析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
        5.1.3 路堤变形情况及影响因素
        5.1.3.1 路面及坡面变形情况
        5.1.3.2 深部位移监测及滑移面位置分析
        5.1.3.3 路堤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5.1.4 路堤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分析
        5.1.4.1 路堤模型的建立
        5.1.4.2 路堤纵向开裂机理分析
    5.2 路堤纵向开裂病害治理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山区岩石地基基础设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岩石地基基础承载力计算
    1.1 岩石地基基础受剪承载力计算
    1.2 岩石地基基础受弯承载力计算
2 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3 岩质边坡上有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4 结语

四、关于山区软质岩石承载力确定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D]. 蒋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1(01)
  • [2]斜坡地形输电线路桩基础设计研究[J]. 陈俊帆,蒋锐,黄兴,韩大刚,杨洋. 四川电力技术, 2020(04)
  • [3]岩石特性对碎岩开挖方法的影响研究[D]. 刘洋.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4]云南公路自然因素影响分析及自然区划研究[D]. 陈德加.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5]特大粒径填料填筑路基技术研究[D]. 冯乐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6]红砂岩用于高速公路路床填筑技术研究[D]. 雷润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7]填石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张荣. 长安大学, 2019(01)
  • [8]高速公路泥质软岩路堤沉降特性研究[D]. 鞠兴华. 长安大学, 2019(01)
  • [9]填方路基纵向开裂变形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 蔡建兵. 福州大学, 2018(03)
  • [10]山区岩石地基基础设计问题探讨[J]. 赖庆文,孙红林. 建筑结构, 2016(23)

标签:;  ;  ;  ;  ;  

山区软岩承载力测定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