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薛宏峰[1](2022)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患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结果血清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诊断的敏感度均较高于血清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单独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过程中,采取肌红蛋联用肌钙蛋白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有效弥补单项目检测中的不足,临床敏感度较高,能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王思铭[2](2020)在《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2001-2015年间心肌标志物在我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住院患者中的检测应用情况、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的数据,通过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样本,集中进行病历资料信息提取,选取其中的NSTEMI住院患者纳入本次分析。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医院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和城乡间差异,各医院间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的分布情况采用箱线图进行描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家医院,包括65家城市医院和91家农村医院。4个年份纳入分析的医院分别为.:62、103、136、147家。本研究纳入分析的NSTEMI住院患者病历共5289份,4个年份分别为156、414、1474、3245份。(1)患者特征:4个年份NSTEMI住院患者中位年龄分别是67岁、70岁、70岁、69 岁(趋势 P 值=0.074),女性比例分别为 42.95%、39.37%、39.55%、39.38%(趋势 P 值=0.566)。(2)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4个年份NSTEMI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或CK-MB)的检测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分别为71.J 5%、89.J 3%、95.19%、95.83%(趋势P值<0.001)。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也呈逐年增加趋势,4个年份分别为20.51%、54.1 1%、67,71%、91.36%(趋势P值<0.001)。2015年,NSTEMI住院患者中仍有4.17%未检测心肌标志物。在具备肌钙蛋白检测能力的医院中,有20.75%的医院NSTEMI住院患者检测率不足80%。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NSTEMI住院患者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分别为94.43%、84.80%、90.71%(P 值<0.001),有显着差异,而 2015 年 NSTEMI住院患者同时接受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的比例在城市和农村医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4个年份具有心肌标志物检测(肌钙蛋白或CK-MB)能力的医院比例分别为77.42%、92.23%、97.79%、100%(趋势P值<0.001),其中开展肌钙蛋白检测的医院比例分别为35.48%、70.87%、85.29%、96.60%(趋势P值<0.001)。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医院的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能力无显着差异。2001-2011年城市医院的肌钙蛋白和CK-MB检测能力优于农村医院,而2015年城乡医院肌钙蛋白和CK-MB的检测能力无显着差异。结论2001年至2015年,我国收治NSTEMI住院患者医院的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东、中、西部地区医院和城乡医院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心肌标志物检测率也显着提高,然而具有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的医院尚未广泛应用于NSTEMI的诊断。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方案,特别是提高肌钙蛋白检测率,改善NSTEMI患者识别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邢宝宝,曹银芳,田丽丽[3](2020)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根据心电图是否伴有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98例)和非ST段抬高组(28例)。另纳入本院同期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分析心电图、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 1±1. 6)、(7. 0±1. 3)μg/L比(2. 8±1. 0)μg/L](t=39. 16,P <0. 01; t=18. 04,P <0. 01),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 293±0. 136)、(0. 048±0. 011)μg/L比(0. 008±0. 001)μg/L](t=94. 49,P <0. 01; t=36. 20,P <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段抬高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显着高于非ST段抬高组(t=9. 64,P <0. 01; t=48. 26,P <0. 0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与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单独检查(84. 13%比19. 84%、85. 13%比35. 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升高,二者与心电图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郭磊[4](2020)在《基于非晶纳米晶磁芯的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罹患心肌梗死(AMI)疾病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且相应的疾病死亡人口数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中因疾病诊断与发现不及时所导致的患者死亡比率占据了50%以上。因此,AMI疾病的早期诊断技术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传感器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在现代化的医学检测领域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在AMI疾病的诊断中,基于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已成为相关疾病诊断的黄金标准,但截止到目前,临床上依赖的AMI疾病检测系统大多以商业化的大型仪器为主,这些技术设备虽然可靠有效,却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如:价格昂贵、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等,因此难以满足现代化医学领域对疾病进行即时诊断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生命分析科学及材料科学的发展,结合磁性粒子免疫技术的磁生物传感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成为了生物传感器技术中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与传统的商业检测方法相比,磁生物传感器具有以下优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体积小、操作简单且检测快速等,这使得该项技术自诞生以来便在疾病标志物的即时检测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在众多磁生物传感器中,微型磁通门生物传感器因其在灵敏度、可靠性及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而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青睐,并已见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但截止到目前,有关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对微型磁通门器件本身抑或是其相应的生物检测系统的研究均尚不完善。鉴于此,本文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对微型化磁通门传感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以心肌标志物为检测对象,结合磁性粒子免疫方法设计研发了基于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生物医学分析方法及其相应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并同时对该磁通门生物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与研究。本文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从磁通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出发,结合相应的电磁学理论,建立了一整套关于磁通门传感器的数学理论模型,并使用Magnet及Matlab等软件进行建模仿真,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对影响传感器工作性能的诸多参数进行了仿真模拟。基于所得的仿真结果,对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一些基本结构参数进行了初步优化,并得到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如下:激励及感应线圈的匝数为30~60匝;单匝线圈的宽度为40~60 um;线圈间的间隙宽度为40~50 um;磁芯长度为8~12 mm等。同时,结合具体的磁性材料参数及生物磁性粒子磁化模型,针对不同磁芯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医学检测性能进行了模拟比较,并确定了以Fe基非晶材料作为传感器的磁芯材料。2.基于MEMS加工技术制造了不同布局结构及设计参数的全集成式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并对传感器的设计结构进行了更为细致的优化,得出了更佳的磁通门传感器设计方案。同时,通过Fe基非晶磁芯材料的热处理退火工艺,进一步对磁通门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提升。最终,得到了高性能的磁通门器件,其主要的性能参数如下:最大灵敏度超过1200 V/T;线性度方差高于0.99,线性范围接近0~1 m T;噪声值低于100 p T/Hz1/2。3.基于所研制的高性能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结合生物磁珠-抗体免疫技术及相应的心肌标志物检测方法研发了可用于心肌梗死疾病分析诊断的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系统,并对该系统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与表征。结果显示所研制的磁通门生物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心肌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对于不同的心肌标志物而言,该传感器系统的检测限分别为0.25 ng/m L(CK-MB)、1 ng/m L(CRP)、50 pg/m L(c Tn I)及10 pg/m L(c Tn T),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强度与标志物浓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这表明该传感器系统在对心肌标志物进行灵敏检测的同时还能对样品的浓度进行估算。除此之外,所设计的传感器系统还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及良好的性能稳定性。这些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生物传感器系统具有非常好的综合使用性能。4.在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基于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的微流控芯片系统,并实现了基于该芯片系统的心肌标志物单目标检测及多目标联合检测等功能。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保持了磁通门生物传感器高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使用效率高、操作便捷且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能够十分方便且高效的完成对相应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这些有益结果为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在医学分析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王书凡[5](2020)在《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KC/mitoKAT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与心肌组织PKC(Protein kinase C)/mitoKATP(mitochondrial ATP channel)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1.在体实验: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金丝桃苷组(Hyp,50 mg/kg)、Hyp+PKCα阻断剂BisI组(50 mg/kg+2.5 mg/kg)、Hyp+PKCε阻断剂CHE组(50mg/kg+8 mg/kg)、Hyp+mitoKATP阻断剂5-HD组(50 mg/kg+10 mg/kg)、PKCα抑制剂BisI组(2.5 mg/kg)、PKCε抑制剂CHE组(8 mg/kg)、mitoKATP抑制剂5-HD组(10 mg/kg)。除Sham、MIRI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灌胃外,Hyp组及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均给予Hyp 50 mg/kg,灌胃10天。于第10天灌胃结束后,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及各单用抑制组于术前1 h腹腔注射上述各相应抑制剂。采用BL-420生物机能采集系统记录仪记录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及再灌注2 h的大鼠心电图;再灌注2 h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以及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含量;采用HE、TTC及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细胞凋亡率。运用蛋白印迹免疫分析法(Western blot,WB)分别观察Hyp及PKCα、PKCε、mitoKATP特异性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Caspase-3、PKCε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离体实验:体外细胞培养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正常组(Normal)、缺氧复氧组(Model)、Hyp组(50μmol/L)、Hyp+PKCα阻断剂BisI组(50μmol/L+1μmol/L)、Hyp+PKCε阻断剂CHE组(50μmol/L+4μmol/L)、Hyp+mitoKATP抑制剂GB组(50μmol/L+3 nmol/L)、PKCα抑制剂BisI组(1μmol/L)、PKCε抑制剂CHE组(4μmol/L)、mitoKATP抑制剂格列本脲(GB)组(3 nmol/L)。运用ELISA法检测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上清ATP和MDA含量及SOD和CK-MB活性。采用蛋白印迹免疫分析法分别观察Hyp及PKCα、PKCε、mitoKATP信号通路抑制剂对H9c2心肌细胞中Nrf2、Caspase-3、PKC?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yp及PKC/mitoKATP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yp及PKC/mitoKATP信号通路阻断剂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Ca2+浓度的变化。结果:1.在体实验:(1)与Sham组相比,MIRI组大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ST明显抬高(P<0.01),肉眼可见结扎区心室壁呈灰白色,再灌注后ST段逐渐回落,表明造模成功。(2)ELISA检测法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IRI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CK-MB活性显着升高,SOD活性与AT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MIRI组比较,Hyp可显着降低血清MDA含量和CK-MB活性,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P<0.01)。相比于Hyp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P<0.01);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和CK-MB活性下降,SOD活性及ATP含量上调(P<0.01)。(3)HE染色结果显示,MIRI组心肌前壁可见大面积白色区域,嗜酸性变明显,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质充血,淡染;TUNEL染色结果显示,MIRI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升;TTC染色结果显示,MIRI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大。而用药后,与MIRI组比较,Hyp组及Hyp联合各阻断剂组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均明显好转,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心肌梗死面积显着减少。与Hyp组比较,Hyp联合各阻断剂组病理损伤仍较明显。(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于Sham组,MIR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PKCε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Kir6.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相比于MIRI组,Hyp组大鼠心肌细胞中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相比于Hyp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的Nrf2、PKCε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上调(P<0.05);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的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调(P<0.01)。2、离体实验:(5)ELISA检测法结果显示,与Normal组相比,Model组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及CK-MB活性显着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Hyp可显着降低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及CK-MB活性,升高SOD活性及ATP含量(P<0.01)。相比于Hyp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上清中MDA含量及CK-MB活性显着降低,SOD活性及ATP含量明显升高(P<0.01)。(6)相比于Normal组,Model组H9c2心肌细胞中Nrf2、PKCε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Kir6.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相比于Model组,Hyp组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中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Hyp组相比,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Nrf2、PKCε、Kir6.2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下调(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上调(P<0.01)。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Nrf2、PKCε及Kir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P<0.0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7)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于Normal组,Model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1);相较于Model组,Hyp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与Hyp组比较,Hyp联用各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均显着提高(P<0.05,P<0.01);相比于各相应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着降低(P<0.05,P<0.01)。(8)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Normal组,Model组H9c2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明显上升(P<0.01);相比于Model组,Hyp组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显着下降(P<0.01);相较于Hyp组,Hyp联用各阻断剂组H9c2心肌细胞的Ca2+荧光强度明显上升(P<0.05)。相比于各相应单用抑制剂组,Hyp联用各抑制剂组H9c2心肌细胞Ca2+荧光强度显着降低(P<0.05,P<0.01)。结论:Hyp具有改善MIRI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大鼠心肌组织PKC/mitoKATP信号通路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可能一方面是直接激活PKCα信号通路,另一方面是通过激活PKCε,继而开放mitoKATP通道,调节多种心肌细胞及其亚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清除氧自由基,维持线粒体功能,恢复能量代谢,抑制Ca2+流向胞内,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改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吴丽霞,亓鸣,亓智浩[6](2020)在《血清心肌酶谱和BNP与MYO以及cTn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心肌酶谱、BNP(血浆脑钠肽)、MYO(肌红蛋白)及cTnⅠ(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甲组,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甲乙两组均进行血清心肌酶谱、BNP、MYO及cTnⅠ联合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对比联合检测、单项检测的结果。结果甲组的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血浆脑钠肽等指标水平均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血浆脑钠肽、血清心肌酶谱等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心肌酶谱、BNP、MYO及cTnⅠ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比较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阳性率比较高。
李润军[7](2020)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和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临床结果,但缺少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多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价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2)评估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本试验为单盲,共纳入了401名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负荷量口服后,常规20 mg,1日3次维持口服。在第2和/或第6天,我们评估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和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血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此外,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2)对于这个随机化研究,我们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纳入了173个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基础药物治疗。89个患者为试验组,84个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60 mg曲美他嗪负荷剂量后,随后予以20 mg日三次口服治疗,评价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Cr、尿素氮、血糖、ALT、AST、左心房内径(LA)、LVEF、LVEDD、CO;3)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22例,心功能均为KillipIIIII级。在盲评中,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基础治疗组、新活素组及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组,基础治疗组41例,新活素组41例与联合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新活素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新活素药物治疗,给药方案为新活素1.5μg/kg静脉冲击,10 min缓慢静注,以后0.0075μg/(kg.min-1)静脉持续泵入;联合治疗组给予新活素剂量用法同上,同时联合组接受曲美他嗪60 mg口服,然后20 mg,1日3次常规剂量口服。在第2和/或第6天,我们评估CK、CK-MB、cTnI、Cr、血清尿素氮、血糖、ALT、AST,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此外,10-14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评估LVEF、LA、LVEDD、CO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曲美他嗪治疗后,CK和CK-MB入院第2天(均P=0.022),和cTNI第6天(P=0.0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心肌标记物水平明显降低。此外,试验组的ALT和AST(分别为P=0.001,P=0.000)和血糖6天后(P=0.011)较对照组显着降低,10-14天后LVEF(P=0.039)经曲美他嗪治疗后明显提高。而曲美他嗪对Cr、尿素氮、LVEDD和CO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第2天显着降低了CK及CK-MB水平([797±582]vs.[1092±1114];[80±60]vs.[105±100];P=0.029,P=0.041),第2及第6天降低了cTNI水平([13.5±12.7]vs.[19.8±19.2];[3.3±3.2]vs.[4.8±4.7];two-tailed P=0.012)。此外,曲美他嗪于第6天显着的降低了ALT、AST的水平([29.0±11.6]vs.[42.4±24.5];[39.8±17.3]vs.[69.2±70.0];two-tailed P=0.000),6天后降低了血糖水平([6.80±2.12]vs.[7.59±2.24];P=0.019),10至14天后增加了LVEF([58.4±8.6]vs.[54.9±8.4];P=0.008),关于Cr、尿素氮([81.0±20.5]vs.[81.181.1±20.5];[6.5±2.6]vs.[7.6±17.7];P=0.988,P=0.569),LA([36.3±4.5]vs.[37.0±4.1],P=0.264)、LVEDD([52.0±4.9]vs.[53.1±4.6],P=0.128)、CO([5.4±0.9]vs.[5.4±0.9],P=0.929),并没有显着差异;3)治疗后,3组患者CK和CK-MB于入院第2天,和cTNI、NT-proBNP第2、6天在联合治疗组、新活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此外,6天后联合治疗组及新活素组的ALT和AST降低明显,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均<0.05),血糖、Cr和尿素氮治疗6天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10-14天后联合治疗组及新活素组治疗后LVEF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LVEF增加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CO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及联合治疗组对LA、LVEDD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药物及介入治疗等积极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减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了ALT、AST、血糖,并改善了心脏的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2)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曲美他嗪可以显着降低心肌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糖和改善心脏功能;3)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减少了伴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改善了心脏射血功能和心输出量,降低了血糖,同时对肝肾功有一定保护作用。
何荣锌,温林锋[8](2020)在《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胸痛、胸闷"至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病例资料作为观察对象,比较所有患者的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钙蛋白(troponin I,cTnI)水平,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单纯使用肌红蛋白、单纯使用肌钙蛋白、联合运用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3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拟诊诊断与确诊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单纯使用肌红蛋白检测、单纯使用肌钙蛋白检测、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的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肌红蛋白检测的符合率为80.00%,肌钙蛋白检测符合率为83.00%,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符合率为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可以弥补单项目检测所造成的不足,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杨秋菊[9](2019)在《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某院收治的145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组79例)和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66例),采集两组受试者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cTnI、NT-pro BNP、cTnT水平,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NT-pro BNP、cTnI、cTnT三者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TnI、NT-pro BNP、cTnT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I、NT-pro BNP、cTnT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3.67%、92.42%、93.10%,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采用cTnI、NT-pro BNP、cTnT联合检测进行诊断,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赵领会,贾支俊,王志荣[10](2019)在《基于新型量子点标记技术的超敏肌钙蛋白T检测试剂在临床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分析基于新型量子点标记技术的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试剂在临床早期诊断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描述了该检测试剂的制备工艺,对其测定肌钙蛋白进行重复性、精密度、检出限(Lo D)、线性、第99百分位值和10%不精密度(CV)考察,并与已上市的同类检测试剂进行了性能比对。线性范围5~10 000 ng/L,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的CV均<10%,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检测结果与罗氏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检测结果的回归方程是y=0. 992 4x+22. 058,r2=0. 995 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临床早期心肌损伤诊断中超敏肌钙蛋白T较c Tn I、CK-MB有更高敏感性和灵敏度。基于新型量子点标记技术的hs-cTnT检测试剂其检测性能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更加快速方便的检测方法,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二、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注释 |
论文综述 |
1 引言 |
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特点及疾病负担 |
3 心肌标志物特异性及临床意义 |
4 国外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
5 我国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6 小结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设计 |
2.3 研究实施 |
2.4 研究变量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协作医院入选及研究病历收集情况 |
3.2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线特征 |
3.3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 |
3.4 医院心肌标志物检测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在不同地区和城乡间的差异 |
3.5 医院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率的比较. |
4 研究讨论 |
5 研究局限性 |
6 研究结论 |
7 研究伦理和资金来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主要症状 |
2.2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 |
2.3 心电图单独检测与联合相关指标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
3 讨论 |
(4)基于非晶纳米晶磁芯的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生物传感器 |
1.2.1 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简介 |
1.2.2 生物传感器的主要种类 |
1.2.3 磁生物传感器 |
1.3 磁通门传感器的介绍 |
1.4 微流控生物传感器系统 |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型化磁通门传感器的理论计算与参数模拟 |
2.1 磁通门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磁通门传感器理论模型的建立 |
2.2.1 软磁材料磁芯的数学模型 |
2.2.2 激励线圈模型的建立 |
2.2.3 感应线圈模型的建立 |
2.3 磁通门传感器的磁芯形状及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
2.3.1 磁芯形状对磁通门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3.2 磁芯结构参数对磁通门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4 线圈参数对磁通门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4.1 激励线圈参数对磁通门传感器输出信号强度的影响 |
2.4.2 感应线圈参数对磁通门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
2.5 磁芯材料的软磁特性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5.1 磁芯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对磁通门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5.2 磁芯材料的磁导率对磁通门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2.5.3 不同磁芯材料传感器间的性能比较 |
2.6 磁通门传感器对生物磁性粒子进行检测的理论模型及模拟仿真 |
2.6.1 超顺磁珠在外磁场下的磁化理论模型 |
2.6.2 磁通门传感器对磁珠杂散场进行检测的理论建模 |
2.6.3 不同磁芯材料的传感器对磁珠杂散场检测信号的模拟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通门传感器的制备加工与测试性能优化 |
3.1 磁通门传感器的基本MEMS加工工艺 |
3.1.1 Cr/Cu种子层的溅射工艺 |
3.1.2 光刻显影工艺 |
3.1.3 电镀工艺 |
3.1.4 湿法刻蚀工艺 |
3.1.5 干法刻蚀工艺 |
3.1.6 聚酰亚胺支撑层工艺 |
3.1.7 传感器磁芯的制作工艺 |
3.2 基于铁基非晶软磁薄带的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制造流程 |
3.3 不同结构参数的磁通门传感器的性能测试与比较 |
3.3.1 不同布局结构传感器的激励效率模拟 |
3.3.2 不同布局结构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
3.4 基于铁基非晶薄带的磁通门传感器的参数及性能优化 |
3.4.1 微型磁通门传感器的磁芯宽度优化 |
3.4.2 磁芯材料的退火工艺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的心肌标志物检测研究 |
4.1 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的背景及其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 |
4.2 磁通门传感器对磁珠的检测 |
4.2.1 生物样品的制备 |
4.2.2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磁珠检测方法及结果 |
4.3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心肌标志物检测方法及结论 |
4.3.1 心肌标志物简介 |
4.3.2 试验方案 |
4.3.3 标志物检测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参数优化 |
4.3.4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MEMS微流控检测系统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磁通门生物传感器的微流控系统 |
5.2.1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方案 |
5.2.2 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试剂 |
5.2.3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与制造 |
5.3 基于磁通门传感器的微流控系统对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
5.3.1 生物样品的制备 |
5.3.2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标志物检测方法 |
5.3.3 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性能表征 |
5.3.4 心肌标志物的单目标检测结果 |
5.3.5 基于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KC/mitoKAT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实验试剂与仪器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实验内容 |
2.1 体内实验 |
2.2 体外实验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6)血清心肌酶谱和BNP与MYO以及cTn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2.2 联合检测、单项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
3 讨论 |
(7)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评价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治疗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8)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检测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受检者c TnI、NT-pro BNP、c TnT的检查结果比较(表1) |
2.2 c TnI、NT-pro BNP、c TnT联合检测和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比较(表2) |
3 讨论 |
(10)基于新型量子点标记技术的超敏肌钙蛋白T检测试剂在临床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量子点荧光免疫试纸条的制备 |
1.3 hs-cTnT量子点荧光免疫试剂的性能评价 |
1.3.1 重复性 |
1.3.2 中间精密度 |
1.3.3 检测限 |
1.3.4第99百分位值确定 |
1.3.5 10%不精密度确定 |
1.3.6 与罗氏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性能比对 |
1.3.7 hs-cTnT检测优势评价 |
2 结果 |
2.1 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 |
2.2 检测限 |
2.3 第99百分位值 |
2.4 10%不精密度确定 |
2.5 hs-cTnT量子点荧光免疫检测试剂与罗氏化学发光试剂量值的一致性 |
2.6 hs-cTnT检测优势评价 |
3 讨论 |
四、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敏感度分析[J]. 马丽,薛宏峰. 当代医学, 2022(04)
- [2]2001-2015年中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变化趋势[D]. 王思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邢宝宝,曹银芳,田丽丽. 中国医药, 2020(07)
- [4]基于非晶纳米晶磁芯的微型磁通门传感器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D]. 郭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金丝桃苷通过激活PKC/mitoKAT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书凡.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6]血清心肌酶谱和BNP与MYO以及cTn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分析[J]. 吴丽霞,亓鸣,亓智浩. 当代医学, 2020(08)
- [7]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D]. 李润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肌红蛋白联合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J]. 何荣锌,温林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4)
- [9]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J]. 杨秋菊. 中国疗养医学, 2019(10)
- [10]基于新型量子点标记技术的超敏肌钙蛋白T检测试剂在临床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 赵领会,贾支俊,王志荣. 药物生物技术,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