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道几何极值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涛,王杰[1](2021)在《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解与溯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一道高三调研题进行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给出三种不同解法,并追本溯源,探究出问题的几何背景与本质所在,最后做出一般化推广,得到两个结论,以期对教学、研究、学习提供帮助.
张玉虎[2](2021)在《从一道教材习题谈对题根的探源》文中提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例习题功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数学本质,形成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关键能力.本文通过对一道教材导数习题的探究,探源一类高考试题的题根.
蒋苏杰[3](2021)在《我国小学“统计与概率”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基于统计活动过程的视角》文中指出
王秋硕[4](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解题教学也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模块,在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解三角函数问题时又往往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将波利亚解题思想与三角函数解题相结合,探索出适用于三角函数问题的相关解题策略,对学生的三角函数解题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波利亚解题思想为基础,对高中三角函数部分的《课标》、教科书以及相关高考题目进行探析,结合高中生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所产生的障碍,归纳整理出了十条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函数解题策略如下,理解题目阶段:1.梳理显性条件;2.引入辅助工具;3.挖掘隐性条件。拟定方案阶段:1.寻找问题联系;2.变换问题表征;3.回归问题本身。执行方案阶段:1.细化解题步骤;2.检查每一个步骤。回顾反思阶段:1.优化解题方式;2.建立解题模型。随后,笔者对该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的实践意义进行研究,利用该解题策略解决三角函数部分的三类典型问题并建立相关的解题模型,让学生体会如何在解题时寻找思路。最后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提出有关三角函数解题教学的八条建议如下,理解题目阶段: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解题兴趣;2.借助元认知监控,提升审题能力。拟定方案阶段:1.呈现同类问题,理清问题联系;2.活用三角公式,寻找解题思路。执行方案阶段:1.分析步骤意图,体会解题思想;2.规范书写步骤,提高纠错能力。回顾反思阶段:1.重视典型例题,建立解题程序;2.巧用变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随后基于以上教学建议设计了两节三角函数习题课的教学案例,对其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本文不仅仅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一种推广,也对学生的解题实践以及一线教师的解题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高雅婧[5](2021)在《点云图的视觉显着性度量》文中研究表明视觉上的显着性是由场景的区域来定义的,这些区域从周围的区域中脱颖而出,能够立即吸引人们的注意,使生物能够将有限的知觉和认知资源集中在最相关的可用感官数据子集上,从而促进学习和生存。相对于传统的三维扫描技术和体素化方法而言,点云是由许多3D数据采集设备的原始输出组成,是计算机视觉应用的重要3D数据表示。在实际应用中,如在三维点云对象的分类或分割之前,通常需要对它进行预处理,本文首先对同一点云模型进行三种下采样方法后分别可视化,得出人的主观评价,接着设计了一种基于点云模型的信噪比计算方法计算出机器的客观评价,将人的主观评价和机器的客观评价进行对比说明了评价标准的可行性。经过法线空间采样预处理之后,对点云模型进行基于曲率、点特征直方图(Point Feature Histogram,PFH)和显着性图这三种方法的显着性计算。比较发现使用修改的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ast Point Feature Histogram,FPFH)定义之后,再分别计算高水平清晰度和低水平清晰度,将三个部分整合到最终的显着性图当中得出关于点的显着性定义效果最好。为了验证通过点的显着性定义计算出来的高分点,是否为机器所识别成的物体重要部分,我们在基于PointNet的学习网络上,将迭代丢弃高分点的算法,与随机点丢弃和关键子集点丢弃算法进行对比。结论显示,在基于随机点丢弃算法和关键子集点丢弃算法的处理下,PointNet的整体精度分别保持在94%~95%和降低到80%左右,而基于迭代丢弃高分点的算法处理下,PointNet的整体精度降低到了49.5%,说明了丢弃的点是对识别物体起到关键作用的点,所以才使识别精度大大降低。进一步验证了通过我们的方法得出的显着性点对物体的显着性识别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解子晗[6](2021)在《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教师不仅要继续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还要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面对一系列关于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的重要问题,例如,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教学方式,在众多的软件中该选择哪种进行辅助教学等。在众多的教学软件中,几何画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简称GSP)作为一个含有强大的绘图、函数、动态演示等功能为一体的软件,非常适合辅助中学物理教学,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便利。为了说明几何画板在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优势,以及几何画板如何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通过对现有的大量关于几何画板的文献与书籍的阅读,对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意义、发展趋势、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本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的意义及其作用。为了使文章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实,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几何画板的发展过程、基本特点以及功能,并结合教育理论说明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意义。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篇论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于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看法,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其次,通过列举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实验以及动态问题方面的应用,说明几何画板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切性,并在物理规律、实验以及动态问题的方面分别介绍了这些有代表性课件的制作思路以及重点的制作步骤。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几何画板在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可行性,本文将开发的课件应用实际教学中,通过比对案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方式,分析几何画板在应用过程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关于几何画板在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看法与建议。
夏之杰[7](2021)在《连续爆轰发动机波系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连续爆轰发动机是一种利用爆轰燃烧进行推进的新概念发动机。爆轰近似等容燃烧,理论上具有比爆燃更高的热效率。此外连续爆轰发动机还有自增压、结构简单、推重比大、单次点火、工作范围宽、推力大幅可调等优点,有望打破传统发动机性能提升瓶颈,实现热效率跨越式提升。本文x通过数值模拟,对各种构型燃烧室内的波系演化现象进行全面归纳研究,深入理解内部机理,指导工程应用中对连续爆轰发动机的稳定控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研究了空心圆筒燃烧室中的各波系演化现象,并总结出了模态变化和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空心圆筒燃烧室的波系结构演化现象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双波对撞(包括对称爆轰波碰撞、非对称爆轰波碰撞和爆轰波/激波碰撞)、爆轰波尾部脱落、激波转爆轰。从爆轰波数目的角度看,对于空心圆筒燃烧室,非对称爆轰波对撞、爆轰波尾部脱落和激波转爆轰波这三种现象,会影响流场的模态和稳定性。(2)研究了阵列式小孔进气方式下流场的波系演化规律。研究分别对整面进气、单排阵列式小孔进气、双排阵列式小孔进气的同轴圆环腔燃烧室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阵列式小孔进气方式的流场中存在独有的反传波现象,并且会改变不规则进气三角形的形态和分布。阵列式小孔进气方式下爆轰波存在V字形波和平面波两种传播方式,其产生机理与不规则进气三角形导致的内外壁面新鲜气体部分缺失有着直接联系。(3)研究了连续爆轰发动机模态转换现象的机理。数值模拟实现了从单波(SW)模态向单波/反传波共存(SWCC)模态再向双波对撞(2CR)模态的转变。分析了各模态流场内存在的波系结构,解释了模态转换过程的机理。SW向SWCC模态转换的机理是横波结构逐渐增强产生反传波。SWCC向2CR模态转换的机理是反传波在一个周期内获得的能量多于损耗,强度逐渐变强,最终足以点燃新鲜气体并起爆爆轰波。(4)研究了预爆管和燃烧室的耦合效应。对带预爆管的同轴圆环腔燃烧室使用阵列式小孔进气方式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耦合效应体现为燃烧室注入预爆管的激波,经过反射后重新喷入燃烧室,并在某些情况下起爆爆轰波。切向设置预爆管没有定向起爆爆轰波,但是可以为流场提供非对称性。当预爆管与进气壁面距离较近时,爆轰波为预爆管注入激波,耦合效应较强;而当距离较远时,则不是爆轰波而是斜激波,耦合效应较弱。为了避免连续爆轰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导致的预爆管连接处烧蚀,可以考虑增加预爆管与进气壁面的距离。
张嫌[8](2021)在《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函数是探究运动变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各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变量,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无论是资优生还是潜能生在解答函数相关题目时都容易出现解题错误,且订正效果不佳。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ACT-R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希望在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方面获得一些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现状是怎样的;九年级学生在函数模块的解题错误有哪些类型;基于ACT-R理论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获取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分析ACT-R理论的内涵,深入挖掘ACT-R理论对教学实践中解题错误纠正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九年级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学生、老师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同时获知教师处理解题错误的方式等现状,进而分析初中阶段函数模块常见解题错误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其分为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无意识错误四类。通过具体示例对四种类型解题错误进行剖析,并结合ACT-R理论提出相应的解题错误订正教学策略:精致练习策略、熟能生巧策略、迁移与理解策略、检验反思策略。为检验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将上述四种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对比,展开实验研究,得出该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该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同类型错误的减少、解题错误订正习惯的养成、题后反思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李咏卿[9](2021)在《由一道立体几何最值问题引发的思考》文中认为立体几何最值问题一般与长度、面积、体积有关,不仅考查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笔者对一道立体几何例题进行了探究,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例题:若圆锥的内切球半径为1,
纪明亮[10](2021)在《对一道八省联考压轴题的探究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为了适应新高考,2021年1月八省市组织了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的导数压轴题考查了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这种形式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和零点都很难把握,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处理,下面对这道试题进行研究.题目已知函数f(x)=ex-sinx-cosx,g(x)=ex+sinx+cosx.(1)证明:当x≥-5π/4时,f(x)≥0;
二、对一道几何极值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一道几何极值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解与溯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题呈现与分析 |
2 解法探究 |
3 问题的本源探究 |
4 反思总结 |
4.1 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一题多解 |
4.2 探究问题本源,以求多解归一 |
(4)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标》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要求 |
(二)高考考纲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要求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理论基础 |
(一)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
(二)波利亚的解题思想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三角函数解题研究现状 |
(一)三角函数解题障碍研究 |
(二)三角函数解题模块研究 |
(三)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 |
四、综述小结 |
第三章 波利亚解题思想在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
一、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在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分析 |
(二)高中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与考点解读 |
(三)三角函数的解题障碍分析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策略探究 |
(一)理解题目阶段 |
(二)拟定方案阶段 |
(三)执行方案阶段 |
(四)回顾反思阶段 |
第四章 运用三角函数解题策略解决三角函数典型问题 |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类问题 |
(一)诱导公式的妙用类问题 |
(二)sinx+cosx,sinx-cosx,sinxcosx之间的关系类问题 |
二、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相关问题 |
(一)由三角函数图象求解析式问题 |
(二)由三角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问题 |
三、三角恒等变换问题 |
(一)“角的变换”相关问题 |
(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交汇问题 |
第五章 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教学 |
一、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教学建议 |
(一)理解题目阶段 |
(二)拟定方案阶段 |
(三)执行方案阶段 |
(四)回顾反思阶段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 |
(一)《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
(二)《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课》教学设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点云图的视觉显着性度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视觉显着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图像和视频的显着性 |
1.2.2 三维数据的显着性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2章 点云概述 |
2.1 获取数据 |
2.1.1 三维扫描 |
2.1.2 体素化 |
2.1.3 基于点云的方法 |
2.2 点云信息提取的主要问题 |
2.3 点云三维数据库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点云模型采样及采样结果客观质量评价 |
3.1 点云模型常用采样方法 |
3.1.1 随机采样 |
3.1.2 均匀采样 |
3.1.3 法线空间采样 |
3.2 质量评价模型 |
3.2.1 点的分类 |
3.2.2 质量评价 |
3.2.3 质量评估指标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CL提取点云物体模型特征点 |
4.1 PCL简介 |
4.2 法向量估计点的曲率 |
4.2.1 点云曲率 |
4.2.2 特征点计算及可视化 |
4.3 PFH计算 |
4.3.1 PFH理论基础 |
4.3.2 特征点提取及可视化 |
4.4 FPFH与层次化特征结合计算 |
4.4.1 FPFH理论基础 |
4.4.2 特征点提取 |
4.4.3 点云显着性图及其可视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维点云物体深度处理 |
5.1 PointNet网络结构详解 |
5.1.1 基于点云的置换不变性 |
5.1.2 基于点云的旋转不变性 |
5.1.3 网络总体架构 |
5.1.4 实验环境配置 |
5.2 点云中点的贡献度 |
5.3 点丢弃算法 |
5.3.1 点云显着性图 |
5.3.2 关键子集 |
5.4 实验及实验结果 |
5.5 点云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几何画板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理论 |
一、几何画板的概述 |
(一)几何画板的产生与发展 |
(二)几何画板的功能介绍 |
(三)几何画板的基本特点 |
二、几何画板与其他教学软件的比较 |
(一)几何画板与Power Point的比较 |
(二)几何画板与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比较 |
三、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认知学习理论 |
(二)行为主义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关于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三)相关性分析 |
(四)描述性分析 |
三、调查问卷的结论与思考 |
第四章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中的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规律方面的课件开发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实验方面的课件开发 |
三、几何画板在物理动态问题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 |
(一)几何画板在物理动态问题中的应用的适切性分析 |
(二)几何画板在物理动态问题方面的课件开发 |
第五章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一:定量分析桌面的微小形变 |
(一)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反思与启示 |
二、案例二:数形结合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
(一)追及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反思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利用几何画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效果》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连续爆轰发动机波系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爆轰现象及理论 |
1.2.1 爆轰现象 |
1.2.2 Chapman-Jouguet理论 |
1.2.3 ZND模型 |
1.2.4 爆燃转爆轰(DDT) |
1.3 连续爆轰发动机工作原理及进展 |
1.3.1 基本工作原理 |
1.3.2 连续爆轰发动机研究进展 |
1.4 问题与不足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 |
第二章 连续爆轰发动机数值模拟方法 |
2.1 引言 |
2.2 控制方程 |
2.3 化学反应模型 |
2.3.1 一步化学反应模型 |
2.3.2 两步化学反应模型 |
2.3.3 基元化学反应模型 |
2.4 数值方法 |
2.4.1 Steger-Warming流通矢量分裂 |
2.4.2 MPWENO格式 |
2.4.3 Runge-Kutta方法 |
2.4.4 HLL格式 |
2.4.5 程序验证 |
2.5 边界条件 |
2.5.1 Laval喷嘴入流边界条件 |
2.5.2 收敛喷嘴入流边界条件 |
2.5.3 外展出流边界条件 |
2.5.4 无反射出流边界条件 |
2.5.5 周期边界条件 |
2.5.6 镜面反射边界条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心圆筒燃烧室的波系演化 |
3.1 引言 |
3.2 物理模型与计算条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概述 |
3.3.2 对称爆轰/爆轰对撞 |
3.3.3 非对称爆轰/爆轰对撞 |
3.3.4 爆轰波/激波对撞 |
3.3.5 爆轰波尾部脱落 |
3.3.6 激波转爆轰波 |
3.3.7 爆轰波波数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阵列式小孔进气燃烧室的波系演化 |
4.1 引言 |
4.2 物理模型与计算条件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概述 |
4.3.2 V字形波 |
4.3.3 平面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态转换中的波系演化 |
5.1 引言 |
5.2 物理模型与计算条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概述 |
5.3.2 单波/反传波共存(SWCC)模态 |
5.3.3 双波对撞(2CR)模态 |
5.3.4 模态转换机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预爆管与燃烧室的耦合效应研究 |
6.1 引言 |
6.2 物理模型与计算条件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概述 |
6.3.2 起爆阶段 |
6.3.3 调整阶段 |
6.3.4 稳定阶段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全文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8)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题错误订正策略提出的现实性 |
1.1.2 解题错误存在的时代性与正常性 |
1.1.3 初中函数的重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错误(error or mistake) |
1.2.2 错题(Wrong question or Wrong answer) |
1.2.3 数学解题错误(Math error) |
1.2.4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2.5 模型思想(Model idea) |
1.2.6 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Rational) |
1.2.7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
1.2.8 教育实验(Educational Experiment)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1 解题错误的归因 |
2.2.2 解题错误的分类 |
2.2.3 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 |
2.3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1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分类 |
2.3.2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纠正策略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ACT-R理论 |
3.1.1 ACT-R理论的内容 |
3.1.2 ACT-R理论的教学启示 |
3.1.3 小结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工具及分析 |
3.2.5 研究的伦理 |
3.2.6 小结 |
第4章 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1 基本信息 |
4.1.2 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分析 |
4.1.3 学生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分析 |
4.1.4 学生在函数模块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4.1.5 常规订正策略的现状分析 |
4.1.6 调查对象自述订正经历分析 |
4.1.7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分析 |
4.2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分类及具体体现 |
5.1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来源 |
5.2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的分类与分析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无意识错误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ACT-R理论,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提出与检测 |
6.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6.1.1 知识性错误——精致练习策略 |
6.1.2 逻辑性错误——熟能生巧策略 |
6.1.3 策略性错误——迁移与理解策略 |
6.1.4 无意识错误——检验反思策略 |
6.2 实验目的与设计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的过程 |
6.4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6.4.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
6.4.2 教学策略对每种错误类型错误率的影响分析 |
6.4.3 教学策略对学生养成订正习惯、形成题后反思能力的研究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函数模块学习问卷 |
附录B 中测试卷:二次函数章节考试卷 |
附录C 后测试卷:函数模块章节考试卷 |
附录D 实验组对照组三次考试成绩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对一道几何极值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解与溯源[J]. 刘海涛,王杰.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21(19)
- [2]从一道教材习题谈对题根的探源[J]. 张玉虎. 数学通讯, 2021(13)
- [3]我国小学“统计与概率”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基于统计活动过程的视角[D]. 蒋苏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D]. 王秋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5]点云图的视觉显着性度量[D]. 高雅婧. 江汉大学, 2021(01)
- [6]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课件开发[D]. 解子晗.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7]连续爆轰发动机波系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 夏之杰. 北京大学, 2021
- [8]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D]. 张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9]由一道立体几何最值问题引发的思考[J]. 李咏卿.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05)
- [10]对一道八省联考压轴题的探究思考[J]. 纪明亮. 数学通讯,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