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牛、绵羊和猪的繁殖管理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赵卫平,李婵,洪金,林鹏飞,雷颖虎[1](2021)在《大熊猫酶标孕酮的制备与检验》文中认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妊娠诊断是其繁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酶联免疫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熊猫尿液中与妊娠相关的激素是准确判断是否受孕的一种非损伤性检测方式。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是ELISA试剂盒显色体系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与抗原或者抗体结合可以形成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从而应用于ELISA试剂盒中。本试验旨在合成可用于孕酮(Progesterone, P4)检测的ELISA试剂盒的HRP酶标的P4-HRP偶联物。通过两步法合成,首先对11α-羟基孕酮(11α-hydroxyprogesterone,11α-OH-P4)进行化学修饰,在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 DMAP)的催化作用下,与琥珀酸酐偶联形成11α-羟基孕酮半琥珀酸酯(11α-hydroxyprogesterone hemisuccinate,11α-OH-P4-HS),后通过碳化二亚胺法,使11α-OH-P4-HS与HRP偶联形成酶标抗原P4-HRP偶联物。通过鉴定,该两步试验制备了产率为78.64%的11α-OH-P4-HS,以及酶标记率为22.9%的P4-HRP。本研究最终成功合成酶标记的孕酮,可用于后续开发检测试剂盒。
农业农村部[2](2021)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文中认为农种发[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单位:畜禽种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根基,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推进畜禽种业发展,2008年以来,我部陆续发布实施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有力推进了我国畜禽种业发展,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风险可管控,为我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百姓"菜篮子"提供了有力支撑。
阿拉达尔[3](2021)在《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论文探讨了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硒在缓解放牧绵羊热应激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体内饲养试验,选用10只体重相近(25.88±4.14㎏)、年龄为7~8月龄的杜泊寒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不添加硒),另一组为硒添加组(硒源为酵母硒,硒添加水平0.2 mg/d)。试验在放牧条件下于夏季温度最高的初伏到中伏之间进行,试验期共20天,其中预试期5天,正试期15天,试验期内每日6:00对硒添加组的羊只投喂酵母硒(和100 g玉米面混合投喂),7:00左右放牧。试验结束后对所有羊只进行称重并采集瘤胃液和血液,通过对瘤胃液以及血液相关指标的分析,分别从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三个方面探讨了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的影响。本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以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THI)大于22.2作为热应激的判断依据,试验期平均THI为26.91,可以判断试验期内放牧绵羊处于热应激状态。(2)热应激条件下加硒对放牧绵羊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硒添加组绵羊的增重和日增重在数值上均高于对照组。(3)硒添加对热应激条件下绵羊的瘤胃p H值无显着影响,但显着降低了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0.05);硒添加不影响瘤胃液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但硒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有提高趋势(P=0.10)。(4)对照组和硒添加组瘤胃微生物分别检测到1 621和1 711个OTUs,其中共有OTU数为1 420个,对照组独有OTU数为201个,硒添加组独有OTU数为291个。(5)硒添加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微生物的α-多样性无显着影响;采用binary-jaccard算法分别在属和OTU水平进行PCo A分析表明,两组绵羊瘤胃微生物的β-多样性具有显着的组间差异。(6)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有机硒显着提高了放牧绵羊瘤胃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未排位的鼠杆菌科(norank_f_Muribaculaceae)、未排位的克里斯滕森菌科(norank_f_Christensenellaceae)、瘤胃球菌科UCG-010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毛螺菌科FE2018(Lachnospirace ae_FE2018_group)和AC2044菌群(Lachnospiraceae_AC2044_group)、艰难杆菌属(Mogibacterium)和奎因氏菌属(Quinella)的相对丰度,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7)硒添加组绵羊瘤胃中梭杆菌目、鼠杆菌科、瘤胃球菌科UCG-004、UCG-005和UCG-010菌属、普雷沃氏菌科NK3B31菌群、毛螺菌科FE2018菌群、奎因氏菌属和艰难杆菌属显着富集;而对照组绵羊瘤胃中新月形单胞菌属3、厌氧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琥珀酸单胞菌属显着富集。(8)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有机硒提高了放牧绵羊的血浆硒水平,降低了血浆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9)热应激条件下添加有机硒提高了放牧绵羊血浆葡萄糖(GLU)、总蛋白质(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的含量以及对氧磷酶-1(PON-1)的活性,显着降低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对甘油三酯(TG)无显着影响,说明有机硒具有防止热应激引起的肝功能损伤的作用。综上所述,放牧绵羊添加有机硒可提高机体的硒营养状况,具有缓解热应激的作用,这种缓解作用与其改善瘤胃发酵和肝脏功能以及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有关。
葛菲[4](2021)在《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与关联分析》文中认为阿什旦牦牛是利用我国遗传资源培育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牦牛新品种,以无角、易饲养管理、生长发育快为主要特征。基因组选择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利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精准的育种值估计及有效位点筛选的分子遗传育种技术。本研究以354头阿什旦牦牛作为试验群体,使用Illumina Bovine HD Genotyping Bead Chip芯片对该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并追踪该群体6月龄(断奶)、12月龄(周岁)的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然后分别采用不同模型对该群体的早期生长性状进行基因组选择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本研究旨在探索基因组选择在阿什旦牦牛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对阿什旦牦牛的早期生长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后期牦牛选育提供可靠的显着关联位点,并为全面解析其生产性能形成的遗传机理提供借鉴。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AIREML算法对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力估计。结果表明,所有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在0.07-0.57之间。其中大部分生长发育性状属于中高遗传力。(2)利用GBLUP、Bayes A、Bayes B、Bayes Lasso四种统计模型对早期(6月龄及12月龄)生长性状进行育种值估计,并采用5×交叉验证方法对不同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随后用30月龄的表型值来判断早期基因组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从而判断基因组选择在阿什旦牦牛群体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基因组预测的准确性在0.155-0.391之间,不同方法对6月龄体重的基因组预测的平均准确性为0.292,6月龄体高平均准确性为0.366,6月龄体长的平均准确性为0.287,6月龄胸围的平均准确性为0.293,12月龄体重的平均准确性为0.233,12月龄体高的平均准确性为0.216,12月龄体长的平均准确性为0.163,12月龄胸围的平均准确性为0.247。各模型预测准确性与性状的遗传力均呈正相关。阿什旦牦牛30月龄表型值与各模型对其早期生长性状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1(GBLUP)、0.422(Bayes A)、0.403(Bayes B)、0.374(Bayes Lasso)。(3)使用GLM、MLM、Farm CPU三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线性模型,筛选与阿什旦牦牛早期增重、体长增长、体高增长、胸围增长性状的显着关联位点。本研究在基因组上共检测出67个显着SNP位点,并注释到58个候选基因。筛选到的候选基因中,部分基因与人类和其他畜禽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较一致,如INTS1基因、CA5A基因、TRIM32基因等。此外,本研究还关联到影响畜禽生产、肉质等性状的重要基因PRKAG3。据相关研究报道,PRKAG3基因在大通牦牛和甘南牦牛的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武思同[5](2021)在《慢性热应激期营养调控对放牧妊娠牛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评估营养调控对慢性热应激条件下的放牧妊娠牛生殖相关激素水平、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天然草原放牧饲养下,肉用繁殖母牛养殖业采用营养调控缓解热应激提供科学参考。具体内容如下:试验一:选取夏季持续热应激天然草场放牧的西门塔尔妊娠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妊娠牛每天自然放牧,营养调控组妊娠牛在此基础上补充饲喂精料2.5kg/d。每天记录草场温湿指数,在试验期第1d、30d和60d早晨空腹进行颈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测定其生殖相关激素水平及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比较研究营养调控组和对照组妊娠牛的各项血液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营养调控组血清孕酮(PROG)、雌二醇(E2)、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调控组组内、组间血清催乳素(PR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着增加(P<0.05)。2组妊娠牛血清促卵泡素(FSH)和溶菌酶(LZ)含量在试验期组内、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营养调控组组内、组间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增加(P<0.05),且营养调控组血清GSH-Px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组内、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营养调控组血清SOD活性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试验二:在血样采集当天试验牛采食2h后采集瘤胃液样本,测定其pH值、氨态氮(NH3-N)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比较研究2组试验牛瘤胃发酵参数在各试验期的差异。热应激持续天数对2组试验牛瘤胃pH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营养调控组有整体升高,对照组有整体降低的趋势。在试验第60d,营养调控组瘤胃pH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营养调控组瘤胃pH整体有高于对照组趋势。营养调控组NH3-N含量有显着降低(P<0.05),而对照组瘤胃NH3-N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营养调控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营养调控组组内在试验第30d和60d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着高于试验第1d(P<0.05),但营养调控对试验牛瘤胃内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含量及乙酸、丙酸的比值均未产生显着性的影响(P>0.05)。试验三:与血样采集同步进行,用直肠取粪法收集新鲜无污染的肠道内容物样本,采用16S rRNA方法检测试验牛肠道菌群组成。营养调控组Chao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着(P>0.05)。6组样本的所有有效序列被检测到7个优势菌门,9个优势菌目,26个优势菌属,随着热应激的持续以及营养调控的进行,营养调控组和对照牛肠道微生物个物种的丰度有明显变化(P<0.05)。在试验期第1d营养调控组肠道菌群Parcubacteria、放线菌门、柔膜菌门丰度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30d营养调控组肠道菌群厚壁菌门丰度极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肠道菌群拟杆菌门丰度极显着高于营养调控组(P<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着高于营养调控组(P<0.05)。在试验第60d营养调控组肠道菌群拟杆菌门丰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牛肠道菌群疣微菌门丰度极显着高于营养调控组(P<0.01),变形菌门丰度显着高于营养调控组(P<0.05)。LDA Score最大的为理研菌科瘤胃球菌科_UCG-005属(Ruminococcaceae_UCG-005)、Rikenellaceae、Candidatus_Saccharimona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
潘月婷[6](2021)在《苦豆子添加对舍饲和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建立绿色健康的动物生产模式是提高我国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利用功能性乡土草添加和放牧促进家畜健康生产,对提高家畜生产力、促进畜牧业健康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开展功能性乡土草(苦豆子)添加和盐渍化草甸放牧对肉牛生长、营养物质代谢、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甲烷(CH4)排放作用的研究,旨在探索苦豆子在舍饲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阐明盐渍化草甸放牧犊牛的消化代谢特征及最适放牧强度,为功能性乡土草的饲用开发及其在放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雄性西门塔尔犊牛(170±1.07 kg),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0mg/kg BW、150 mg/kg BW、300 mg/kg BW、450 mg/kg BW苦豆子,每个处理组设计6个重复,进行为期60天的舍饲饲喂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1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犊牛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随苦豆子添加量的升高呈“驼峰”型曲线变化,添加量为300 mg/kg BW时最高(P=0.001);犊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分别较0 mg/kg BW添加组提高11.6%(P=0.002)、14.5%(P=0.023)、69.6%(P=0.011)。1.2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能量代谢、N代谢和CH4排放的影响苦豆子添加对犊牛能量代谢及其利用效率无显着影响(P>0.05)。30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时,犊牛N采食(NI)、N存留(RN)、RN/NI较0 mg/kg BW分别提高7.86%(P=0.007)、41.7%(P=0.049)、31.3%(P=0.085),尿N/NI降低17.9%(P=0.005)。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肠道CH4排放无显着影响。1.3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摩尔比例随苦豆子添加量的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450 mg/kg BW添加组为最高(P=0.031)。150 mg/kg BW和30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显着提高犊牛瘤胃细菌α-多样性。150 mg/kg BW和45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提高瘤胃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12);15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提高理研菌科_RC9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0.049)、瘤胃球菌科_NK4A214菌属(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P=0.013)、Gastranaerophilales菌属(P=0.016)的相对丰度。1.4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浓度随苦豆子添加量的升高呈“驼峰”型曲线变化,均在300 mg/kg BW添加时达到最高(P=0.044、0.019);45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显着提高犊牛血清中尿酸浓度(P<0.001)。2放牧率对西门塔犊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选择24头健康雄性西门塔尔犊牛(112±1.74 kg)开展轮牧试验,设置0.44牛/公顷、0.67牛/公顷、1.33牛/公顷3个放牧率,每个放牧率设8个重复,进行为期60天的放牧试验。每天7:00出牧,归牧后精料(0.5%BW)和苦豆子(300 mg/kg BW)混合补饲。主要结果如下:2.1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犊牛ADG和DMI随放牧率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1.33牛/公顷组较0.44牛/公顷组分别降低24.0%(P=0.062)、15.7%(P=0.016);粗蛋白消化率呈“马鞍”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组最低(P=0.085)。2.2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能量代谢、N代谢和CH4排放的影响犊牛GEI、消化能(DE)采食和ME采食均随着放牧率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1.33牛/公顷组犊牛可消化N、RN显着高于0.67牛/公顷组,CH4/DMI、CH4/有机物采食、甲烷能(CH4-E)/GEI、CH4-E/DE则显着低于0.44牛/公顷组(P<0.05)。2.3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放牧显着提高犊牛瘤胃VFA中乙酸比例(P<0.05);1.33牛/公顷组犊牛瘤胃液p H显着升高(P=0.005)。放牧显着提高瘤胃真菌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P<0.05);新丽鞭毛菌门相对丰度随放牧率增加呈“马鞍”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放牧率为最低(P=0.015),子囊菌门(Ascomycota)则呈“驼峰”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组为最高(P=0.002)。放牧显着提高犊牛瘤胃细菌α-多样性(P<0.05);1.33牛/公顷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0.44牛/公顷组显着提高(P=0.008),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43)。2.4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放牧显着提高犊牛血清SOD和β-羟丁酸浓度(P<0.05);犊牛血清白蛋白含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呈“驼峰”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组为最高(P<0.001)。苦豆子添加提高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改善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提高N代谢水平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放牧提高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改善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CH4排放,提高能量代谢和N代谢水平。在300 mg/kg BW的苦豆子添加以及0.44牛/公顷划区轮牧时,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最佳。
孙伟[7](2021)在《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对优质种公牛培育和良种母牛快速扩繁的迫切需求,创新集成了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研制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与新产品,为解决高产奶牛扩繁速度慢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种用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与遗传评估、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及精液受精与受胎能力相关性分析。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主要围绕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与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关键技术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创新集成了高效的奶牛种用胚胎生产与ET关键技术流程,使每头供体牛平均生产体内胚胎6.6枚,比行业平均水平(5枚)高32.0%;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为45.0-58.6%、产犊率为38.4-55.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利用全基因组检测结合奶牛DHI技术,集成了种公牛遗传-生产性能对比育种评价体系。不同月龄青年公牛生长发育关键指标,与行业标准相比,体重和睾丸周径均高于行业标准平均水平,并筛选出遗传品质优秀的种公牛154头,其中育种综合指数GTPI(General Total Performance Index)≥2600指数的种公牛35头、占比22.7%;AI配种的种母牛一、二和三胎次305天产奶量与商品母牛相比分别提升了823.0 kg、1374.5 kg和976.7 kg,表明全基因组检测遗传评估与生产性能实际表型值的显着关联性。3、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AI受胎率对比分析显示,同一头种公牛精液的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高度关联,证明IVF可作为新的繁殖性状评价指标纳入奶牛种公牛育种评价体系,据此把种公牛受精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正常受精率(Normal fertility bulls:45-60%)、较高受精率(Higher fertility bulls:61-80%)、高受精率(Highest fertility bulls:>80%)。4、探究异种动物的精子(山羊、绵羊和鹿)对于奶牛X精子的受精推流效果表明,选择山羊精液受精推流最佳,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使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70%,并确定新产品的标准为:100万分离X精子混合100万山羊精子,该产品可以保持平均56.2%的AI情期受胎率和94.6%的性控准确率。5、添加抗氧化剂VE、SOD、CAT可以明显提升奶牛分离X精子的活力,特别是奶牛性控冻精的体外存活时间由原来的4-6 h延长到8-10 h,该产品的AI受胎率总体提升了5-10%,为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张喆萍[8](2021)在《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行为、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免疫性能以及瘤胃直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体重200kg左右的健康奶公牛,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含0%(C组)、5%(L组)、10%(M组)、15%(H组)发酵枣粉的等能等氮的日粮。预试期7d,正试期90天。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当THI<72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枣粉显着降低呼吸(P<0.05),添加发酵枣粉对躺卧率无显着影响(P>0.05);当72<THI<78时,添加发酵枣粉显着降低呼吸频率(P<0.05);(2)添加5%、10%发酵枣粉显着促进了体高增长(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添加15%发酵枣粉显着降低了日增重(P<0.05);(3)添加10%的发酵枣粉提高了钙、蛋白、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15%的发酵枣粉显着提高了瘤胃中乙酸含量(P<0.05);(4)添加5%的发酵枣粉提高了瘤胃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但有随着发酵枣粉增加而丰富度减少的趋势。添加15%发酵枣粉显着降低瘤胃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数量,显着降低了 OTUS数(P<0.05),ACE指数(P<0.05)。添加15发酵枣粉显着降低了变形菌门丰度(P<0.05),显着提高了浮霉菌门丰度(P<0.05)。添加10%发酵枣粉显着提高了疣微菌门丰度(P<0.05);(5)试验第90d,随着发酵枣粉添加量的提高,血清BUN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试验第30d,添加10%、15%发酵枣粉能够提高血清T4含量,添加发酵枣粉能够提高血清中TP含量;(6)在试验第30d,添加15%的发酵枣粉显着改善了高温季节奶公牛的免疫性能,显着提高了血清IgG和IgA含量。添加10%发酵枣粉显着降低了促炎因子的生成,显着降低了血清中IL-1(P<0.05)的含量。在试验90d,添加10%发酵枣粉提高了奶公牛的免疫性能,显着降低了血清中IL-1的含量(P<0.05),提高了 IgG和IgM含量(P>0.05);(7)试验第90d,添加10%发酵枣粉显着提高了奶公牛的抗氧化性能,提高了血清中SOD、CAT、GSH-Px(P>0.05)的含量,显着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发酵枣粉能有效提高高温季节奶公牛生产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改善瘤胃环境。
葛文霞[9](2020)在《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论文研究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适用于妊娠母羊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Diet,TMR)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放牧绵羊抵御灾害的能力。方法:论文通过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品质及应用效果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TMR颗粒饲料为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的精粗饲料比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因子A为饲料精粗比,水平分别为50:50、40:60、30:70,因子B为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水平分别为1:2、1:1、2:1,共9个试验组,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精粗比和粗饲料组成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TMR颗粒饲料的品质,确定适宜的精粗比。试验筛选出A1B1组TMR颗粒饲料,作为对照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VE(20IU/kg、40 IU/kg、60 IU/kg)、VC(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和乙氧喹(100mg/kg、200 mg/kg、300 mg/kg),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测定饲料中·O2-自由基活力、H2O2含量、·OH自由基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时间点,不同种类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对TMR颗粒饲料的抗氧化能力,确定适宜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A1B1组TMR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和延胡索酸,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150 d,测定环境温湿度变化、饲料中水分、感官变化、霉菌总数和霉菌分布情况,确定适宜的防霉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第二部分:用第一部分生产的TMR颗粒饲料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妊娠母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评定TMR颗粒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1)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0.05)、硬度显着降低(P<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的粗饲料组成比例(因子B)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的精粗比与粗饲料的组成的交互作用对TMR颗粒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在贮存期0~120 d内,各氧化剂添加组可以有效清除饲料氧化过程中产生H2O2、·OH、·O2-,提高饲料的总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VE和乙氧喹,各组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在贮存期初始阶段15 d,30 d,60 d,各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贮存前期和贮存中期不同剂量的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产生差异,到了后期,又趋于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3)贮存期间,贮藏室温度变化范围在16.5℃~28℃,室内平均温度为22.02℃,相对湿度在33%~75%,平均相对湿度在46.04%。在贮存期的15 d,饲料中水分出现下降,到30 d开始回升,各组间饲料水分的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在60~150 d之间,对照组饲料中的水分显着高于各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在0~90 d期间,各组饲料外观保持良好颗粒饲料感官性状,无霉变。在贮存期120 d,对照组饲料表现出隐约霉变,其他各组饲料外观情况良好。在贮存期150d时,对照组饲料出现轻度发霉,各试验验组外观良好。15~120 d,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多于各防霉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120~150 d时,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各防霉剂组(P<0.01),各防霉剂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经PCR-DGGE分析,发现各饲料中主要存在的与饲料卫生有关的霉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和青霉菌。(4)不同精粗比影响母羊的采食量,精粗比为50:50时显着高于精粗比40:60组和30:70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4.76%和19.13%(P<0.05);TMR经制粒后可以缩短妊娠母羊采食时间,提供采食速度;高比例的精饲料,可提高妊娠母羊的饮水次数和排便次数;不同处理的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运动和休息时间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喂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反刍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中CP和CF的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钙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体外发酵2~8 h,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浓度快速上升,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下降,8~12 h变化速度变缓,24 h到达峰值;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提高,瘤胃液中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降低,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随着升高。(6)给妊娠母羊饲喂经颗粒化处理的TMR,饲料中苜蓿干草比例越高,母羊血清中的TP、ALP、BUN、Cre含量越高。不同精粗比和不同的玉米秸秆:苜蓿干草比对妊娠母羊血清中的Blu、TG、Ca、P没有显着影响(P>0.05),保证母羊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可维持血清中的Blu、TG、Ca、P浓度的平衡。结论:当饲料精粗比在50:50~30:70的范围内,精饲料比例越高越有利于TMR颗粒饲料的成型;相同精粗比的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比例降低苜蓿干草比例,颗粒容重和长度随之下降。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C、VE、乙氧喹,可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延胡索酸,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饲料保存期。饲喂TMR颗粒饲料可以保证妊娠母羊健康,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
唐艾嘉[10](2020)在《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杜仲叶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部分营养需求,还具有保健作用。本研究添加5%、10%、15%杜仲叶粉于全株玉米青贮中,发酵45d,通过对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分析,研究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并选取健康的3月龄湖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常规玉米青贮(CG组)、添加5%杜仲叶的玉米青贮(EUL5组)、添加10%杜仲叶的玉米青贮(EUL10组)和添加15%杜仲叶的玉米青贮(EUL15组)。实验分为预饲期15d,正饲期120d两个阶段,研究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开发杜仲叶资源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添加杜仲叶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显着降低了氨态氮/总氮(AN/TN)和丁酸(BA)的含量(P<0.05),且随着杜仲叶添加水平的提高,所含粗蛋白(CP)含量和干物质(DM)含量呈上升趋势,EUL10和EUL15组的粗蛋白(C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1)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未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能影响绵羊采食量,随着杜仲叶添加水平的提高,绵羊采食量呈上升趋势,EUL15组的采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血液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影响(P>0.05);但尿素氮(BUN)含量随着添加杜仲叶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其中EUL15组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明显降低绵羊血浆中肌酸激酶(CK)含量,EUL5、EUL10、EUL15组分别降低了31.90%,64.60%,和63.07%(P<0.05);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提高绵羊的淋巴细胞数(LYM),且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EUL15组羔羊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1)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的胴体重和屠宰率影响不大,但GR值有下降的趋势(P>0.05)。(2)添加不同水平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显着降低了蒸煮损失,提高熟肉率,并且通过对背最长肌的HE染色观察到,肌肉中脂肪的沉积量随添加杜仲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肌纤维更为致密,分布更均匀。与其他组相比,EUL15组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粗灰分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3)在羊肌肉脂肪酸中油酸(C18:1n9c)、硬脂酸(C18:0)和棕榈酸(16:0)占有较高的比例,约占总脂肪酸含量79.22%-83.8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明显降低硬脂酸含量,EUL5组、EUL10组和EUL15组分别降低了13.98%、13.44%和59.95%(P<0.05);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降低饱和脂肪酸(SFA),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UFA),且明显提高了顺式-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P<0.05),其中EUL15组显着提高了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和α-亚麻酸含量(P<0.05),有效改善了羊肉的营养价值。结论:1.添加杜仲叶能明显降低玉米青贮饲料的AN/TN和BA含量,抑制好氧腐败菌,降低饲料中粗蛋白的分解程度,且能明显提高饲料中DM和CP含量,从而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2.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降低血液中BUN含量,影响羔羊的蛋白质代谢,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吸收;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显着降低血浆中CK含量,对应激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增加LYM计数,其中添加15%的杜仲叶组显着增加了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提高了动物体的免疫功能水平。此外,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提高青贮饲料的适口性,促进绵羊消化,增加绵羊的采食量。3.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降低蒸煮损失和肌肉中脂肪沉积量,促进肌纤维发育,增加肌肉的紧实性。4.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降低羊肉中硬脂酸含量,减少羊肉的膻味,同时能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避免受到氧化,提高EPA含量,其中添加15%杜仲叶的玉米青贮能明显提高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含量和α-亚麻酸(C18:3n3)含量(P<0.05),有效改善了羊肉的营养价值。
二、肉牛、绵羊和猪的繁殖管理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牛、绵羊和猪的繁殖管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大熊猫酶标孕酮的制备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2 主要仪器 |
1.3 方法 |
1.3.1 孕酮-半琥珀酸酯的合成 |
1.3.2 11α-OH-P4-HS的鉴定 |
1.3.3 孕酮酶标抗原的制备 |
1.3.4 酶标抗原的鉴定 |
2 结果 |
2.1 孕酮-半琥伯酸酯的鉴定 |
2.1.1 孕酮-半琥珀酸酯的 TLC鉴定 |
2.1.2 孕酮-半琥珀酸酯的合成产率 |
2.2 酶标抗原的鉴定 |
2.2.1 酶标抗原紫外扫描鉴定 |
2.2.2 免疫学鉴定 |
2.2.3 酶标记率 |
3 讨论 |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羊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 |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 |
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咨询委员会名单 |
各畜种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 |
(3)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热应激概述 |
1.2.1 热应激 |
1.2.2 引起热应激的内外因素 |
1.2.3 热应激的判断方法 |
1.3 热应激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
1.3.1 热应激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1.3.2 热应激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3.3 热应激对肝功能的影响 |
1.4 缓解热应激的措施 |
1.5 硒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
1.5.1 硒对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
1.5.2 硒对动物肝脏功能的影响 |
1.6 论文的总体思路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场地、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2.3 试验设计 |
2.2.4 主要仪器 |
2.2.5 样本采集与处理 |
2.2.6 测定方法与指标 |
2.3 结果 |
2.3.1 环境THI的变化 |
2.3.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3.3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2.4.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的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3.2.2 试验场地、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3.2.3 试验设计 |
3.2.4 主要仪器 |
3.2.5 试验方法 |
3.2.6 分析方法 |
3.3 结果 |
3.3.1 瘤胃微生物基于OTU的 Venn图 |
3.3.2 测序合理性 |
3.3.3 α-多样性 |
3.3.4 β-多样性 |
3.3.5 物种组成及丰度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肝脏功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场地、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4.2.3 试验设计 |
4.2.4 主要仪器、试剂及试剂盒 |
4.2.5 样本采集和处理 |
4.2.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7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硒含量的影响 |
4.3.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HSP-70 的影响 |
4.3.3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GLU、TP和 TG的影响 |
4.3.4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
4.3.5 门到属水平瘤胃微生物与肝功能指标的关联分析 |
4.4 讨论 |
4.4.1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硒和HSP-70 含量的影响 |
4.4.2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血浆GLU、TG和 TP的影响 |
4.4.3 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总结论及创新之处 |
5.1 本论文总结论 |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5.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与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家畜育种发展历程概述 |
1.2 基因组选择的方法及应用概述 |
1.2.1 基因组选择的原理及模型 |
1.2.2 基因组选择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
1.3.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原理及统计模型 |
1.3.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家畜生长性状中的应用概述 |
1.4 阿什旦牦牛新品种简述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性状的基因组选择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群体的构建及表型数据收集 |
2.1.2 血样采集及基因型的获取 |
2.1.3 群体连锁不平衡分析 |
2.1.4 全基因组育种值估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表型数据基本统计量及分析 |
2.2.2 基因型数据统计及分析 |
2.2.3 不同早期生长性状的估计遗传力 |
2.2.4 不同方法估计GEBV的准确性 |
2.3 小结 |
第三章 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群体的构建及表型数据收集 |
3.1.2 血样采集及基因型的获取 |
3.1.3 不同方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3.1.4 显着位点的筛选及基因注释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阿什旦牦牛早期增重关联分析结果 |
3.2.2 阿什旦牦牛早期体长增长关联分析结果 |
3.2.3 阿什旦牦牛早期体高增长关联分析结果 |
3.2.4 阿什旦牦牛早期胸围增长关联分析结果 |
3.3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4.1 基因组选择 |
4.1.1 不同统计模型下GEBV的准确性 |
4.1.2 不同标记密度下GEBV的准确性 |
4.1.3 不同LD水平下GEBV的准确性 |
4.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4.2.1 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发育性状候选基因 |
4.2.1.1 与阿什旦牦牛两个生长发育性状同时关联的候选基因 |
4.2.1.2 与其他生长性状关联的候选基因 |
4.2.2 GWAS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5.1 全文结论 |
5.2 待解决的问题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慢性热应激期营养调控对放牧妊娠牛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国内外肉牛业发展状况 |
1.1.1 国外肉牛业发展状况 |
1.1.2 国内肉牛业发展状况 |
1.1.3 国内外放牧肉牛的研究 |
1.2 热应激概述 |
1.2.1 热应激的产生 |
1.2.2 热应激的评估方法 |
1.2.3 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 |
1.3 热应激对繁殖母牛的影响 |
1.3.1 热应激对繁殖母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
1.3.2 热应激对繁殖母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3.3 热应激对繁殖母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
1.3.4 热应激对繁殖母牛瘤胃的影响 |
1.3.5 热应激对繁殖母牛肠道菌群的影响 |
1.4 缓解肉牛热应激的主要措施 |
1.4.1 畜舍环境调控 |
1.4.2 营养调控 |
1.4.3 选育耐热品种(系)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试验研究 |
2.1 慢性热应激期营养调控对放牧妊娠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2 数据处理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慢性热应激期营养调控对放牧妊娠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2 数据处理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慢性热应激期营养调控对放牧妊娠牛肠道菌群的影响 |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3.2 数据处理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3 总体讨论 |
4 总体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苦豆子添加对舍饲和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功能性乡土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1.1 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1.2 功能性乡土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1.3 苦豆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2 天然草地放牧利用 |
1.3 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生态环境效益 |
1.4 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1.4.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苦豆子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2.3 动物饲养管理及样品采集 |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 |
2.3.2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和N代谢、CH_4排放的影响 |
2.3.3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2.3.4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讨论 |
2.4.1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2.4.2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及及N代谢的影响 |
2.4.3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2.4.4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CH_4排放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区域概况 |
3.2.2 试验设计 |
3.2.3 动物饲养管理 |
3.2.4 家畜放牧行为的观测 |
3.2.5 样品采集及测定指标与方法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 |
3.3.2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放牧行为的影响 |
3.3.3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和氮代谢、CH_4排放的影响 |
3.3.4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3.3.5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
3.4.2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及N代谢的影响 |
3.4.3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以及CH_4排放的影响 |
3.4.4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4.1 主要结论 |
4.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奶牛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
1.1.1 人工输精技术 |
1.1.2 MOET育种技术 |
1.1.2.1 胚胎移植国内外应用情况 |
1.1.2.2 胚胎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1.2.3 胚胎移植技术前景 |
1.1.3 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 |
1.1.3.1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情况 |
1.1.3.2 体外受精技术存在的问题 |
1.1.3.3 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前景 |
1.1.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
1.2 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分子辅助标记 |
1.2.2 全基因组选择 |
1.2.2.1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1.2.2.2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
1.2.2.3 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
1.2.3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
1.2.3.1 动物克隆操作技术 |
1.2.3.2 动物克隆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
1.2.3.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影响种公牛培育的种用胚胎质量及受胎率相关因素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供体母牛选择 |
2.2.2 实验材料 |
2.2.2.1 仪器与设备 |
2.2.2.2 主要试剂耗材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试剂配制 |
2.2.3.2 超数排卵处理 |
2.2.3.3 供体牛人工授精 |
2.2.3.4 牛胚胎采集和鉴定 |
2.2.3.5 牛胚胎冷冻保存 |
2.2.3.6 牛体外胚胎生产 |
2.2.3.7 牛胚胎解冻和移植 |
2.2.3.8 妊娠检查 |
2.2.4 实验数据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影响奶牛种用胚胎生产因素的研究 |
2.3.1.1 奶牛不同性别X/Y冷冻精子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比较 |
2.3.1.2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性控冻精对体外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
2.3.1.3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
2.3.2 奶牛种用胚胎移植效果的比较 |
2.3.2.1 不同季节对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
2.3.2.2 不同月龄受体母牛对胚胎移植效果比较 |
2.4 讨论 |
第三章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受精能力检测在奶牛育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剂 |
3.2.2 仪器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试剂的配制 |
3.2.3.2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测定 |
3.2.3.3 全基因组检测 |
3.2.3.4 DHI测定方法 |
3.2.4 实验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生长发育研究 |
3.3.1.1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
3.3.1.2 青年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遗传评估 |
3.3.2 核心种母牛全基因组检测及其生产性能研究 |
3.3.3 种公牛精液AI受胎率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研究 |
3.3.3.1 常规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3.3.2 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3.3.3 常规与性控冷冻精液AI受胎率与参配奶牛胎次的影响 |
3.3.3.4 常规和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及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1.1 药品试剂及耗材 |
4.2.1.2 器材设备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原精的准备 |
4.2.2.2 染色处理 |
4.2.2.3 精子分离操作 |
4.2.2.4 精子分离平衡和冷冻保存 |
4.2.2.5 产品质量检测 |
4.2.2.6 输精时精液处理 |
4.2.3 实验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及品质影响 |
4.3.1.1 山羊、鹿和绵羊异种精子对牛精子辅助受精推流作用效果比较 |
4.3.1.2 奶牛高效性控冷冻精液新产品与常规性控冻精受胎率及性别比例研究 |
4.3.2 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冻精品质的影响 |
4.3.2.1 添加V_E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2.2 添加SOD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2.3 添加CAT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
4.3.3 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内外育种同行企业比较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引言 |
1.1 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存在的问题 |
1.2 氧化应激 |
1.2.1 氧化应激的危害 |
1.3 热应激 |
1.3.1 热应激对奶公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2 热应激对奶公牛消化性能的影响 |
1.3.3 热应激对奶公牛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3.4 缓解热应激措施 |
1.4 发酵枣粉 |
1.4.1 红枣的一般营养价值 |
1.4.2 枣粉的生物活性成分 |
1.4.3 发酵枣粉的生物学功能 |
1.4.4 枣粉在动物生产的研究 |
1.5 存在的问题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1 存在的问题 |
1.5.2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及日粮组合 |
2.4 饲养管理 |
2.5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5.1 饲料样品和粪样的采集 |
2.5.2 血液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5.3 瘤胃液的采集与处理 |
2.5.4 直肠微生物的采集 |
2.6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2.6.1 温湿度指数的测定 |
2.6.2 行为指标的测定 |
2.6.3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
2.6.4 营养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
2.6.5 血液指标的测定 |
2.6.6 瘤胃液发酵指标的测定方法 |
2.6.7 瘤胃液直肠菌群的测定 |
2.6.8 经济效益分析 |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温湿度指数 |
3.2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3.3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行为的影响 |
3.4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消化性能的影响 |
3.5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3.6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液微生物的影响 |
3.6.1 发酵枣粉添加量对奶公牛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 |
3.6.2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细菌OTUs分析的影响 |
3.6.3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细菌β多样性的影响 |
3.6.4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细菌菌群丰度的影响 |
3.7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直肠微生物的影响 |
3.7.1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直肠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 |
3.7.2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直肠细菌各等级物种数的影响 |
3.7.3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直肠细菌β多样性的影响 |
3.7.4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直肠细菌菌群丰度的影响 |
3.8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9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血清免疫性能指标的影响 |
3.10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对奶公牛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11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生长性能及行为的影响 |
4.2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消化性能的影响 |
4.3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4.4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瘤胃细菌菌落结构的影响 |
4.5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6 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免疫及抗氧化性能力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我国及新疆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
2.2 我国羊饲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3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研究进展 |
2.4 羊用TMR颗粒饲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2.5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使用 |
2.6 TMR颗粒饲料在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工艺影响的研究 |
试验一 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不同水平VE、VC和乙氧喹抗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的采集 |
1.5 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3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氧化与抗氧化剂 |
3.2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不同水平防霉剂对TMR颗粒饲料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保存与采集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室温湿度变化 |
2.2 贮存期间水分的变化 |
2.3 贮存期间饲料霉变情况 |
2.4 贮存期间饲料中霉菌数量的变化 |
2.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环境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 |
3.2 贮存期内饲料水分的变化 |
3.3 贮存期内饲料感官的变化 |
3.4 贮存期内霉菌的变化 |
3.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TMR颗粒饲料饲养效果研究 |
试验四 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的指标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影响 |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五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供体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
1.3 人工瘤胃培养系统 |
1.4 试验设计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值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
3.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六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饲养管理 |
1.5 血样的采集 |
1.6 测定指标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
2.6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的血磷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血磷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10)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肉羊产业现状 |
1.2 青贮饲料的研究进展 |
1.2.1 影响青贮效果和饲料品质的因素 |
1.2.2 青贮添加剂的类型 |
1.2.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 杜仲叶及其提取物研究进展 |
1.3.1 杜仲叶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
1.3.2 杜仲叶及其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 |
1.3.3 杜仲叶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
1.4 论文研究思路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添加杜仲叶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设计 |
2.1.3 青贮调制 |
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 试验结果 |
2.2.1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中活性成分测定 |
2.2.2 添加杜仲叶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
2.2.3 添加杜仲叶对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中活性成分测定 |
2.3.2 添加杜仲叶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
2.3.3 添加杜仲叶对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
3.2.2 饲养管理与日粮 |
3.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4 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3.3.2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时间和地点 |
4.2.2 实验动物选择 |
4.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4 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3.2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物理肉质的影响 |
4.3.3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肉常规营养品质的影响 |
4.3.4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肌纤维形态的影响 |
4.3.5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2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物理肉质的影响 |
4.4.3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肉常规营养品质的影响 |
4.4.4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肌纤维形态的影响 |
4.4.5 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肉牛、绵羊和猪的繁殖管理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熊猫酶标孕酮的制备与检验[J]. 赵卫平,李婵,洪金,林鹏飞,雷颖虎. 畜牧兽医杂志, 2021(06)
-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6)
- [3]有机硒对热应激条件下放牧绵羊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肝脏功能的影响[D]. 阿拉达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阿什旦牦牛早期生长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与关联分析[D]. 葛菲.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5]慢性热应激期营养调控对放牧妊娠牛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D]. 武思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6]苦豆子添加对舍饲和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 潘月婷. 兰州大学, 2021(09)
- [7]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伟. 内蒙古大学, 2021(10)
- [8]发酵枣粉对高温季节奶公牛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 张喆萍.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9]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D]. 葛文霞. 石河子大学, 2020
- [10]添加杜仲叶的玉米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D]. 唐艾嘉. 河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