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析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析

一、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苑凯[1](2021)在《三元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及管理系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各国积极政策的支持下,逐步成为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寿命长、安全性强、能量密度高的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深入研究锂离子电池其性能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电池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可靠的关键。本文以18650型号的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特性,建立等效电路电池模型,对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健康状态SOH的估计算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改进非线性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到锂离子电池状态的高精度估计,并针对13串48V的轻型电动汽车应用进行相关电池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首先,通过实验测试对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开路电压、内阻的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的电池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其次,针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算法估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采用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Square Root Cubature Kalman Filter,SRCKF)估算SOC,仿真结果表明,其精度高、鲁棒性强,估计误差在1%以内,并在SOC估计的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SOH展开研究。接着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了电池组监测、不一致性、生命周期信息化和智能诊断的解决策略。最后,针对13串48V电池组的工程应用,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进行应用层软件和硬件的开发设计。完成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电压、温度和电流的采集功能设计方案,同时,采用高压侧场效应晶体管策略对电池充放电进行控制,提供预充电安全措施,并设计相应的电源管理电路及二级保护电路,为48V轻型电动汽车提供一种低功耗的BMS参考设计。

刘通[2](2021)在《城市物流电能替代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能替代指使用水电、风电、光伏等效率高污染小的电能,替代终端能源中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达到促进节能减排的目的。物流业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随着近十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中间环节,具有实施电能替代的巨大潜力。本文以城市物流领域实施电能替代为研究背景,以电能替代实施的载体新能源物流车研究对象。第二章分析了城市物流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的途径。从技术,市场和车辆参数三个层面分析了新能源城市物流车和燃油城市物流车之间的替代关系,得到了新能源物流车对传统物流车的替代途径和适用的替代场景。第三章面向用户侧即物流企业对城市物流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生命周期经济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构建了电能替代生命周期经济成本核算模型,模型对物流车初始投入成本、使用成本和报废成本进行核算。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对比了购买使用新能源物流车和传统物流车的成本,为物流企业实施电能替代的科学、合理、有效决策提供了经济成本数据支撑。第四章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核算了纯电动物流车和传统物流车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认为能源结构中的火电占比是影响电能替代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计算得到城市物流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的临界火电占比。第五章建立了城市物流电能替代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研究政策因素,电价因素和电池技术因素对城市物流领域电能替代实施的影响。模型设置了不同场景进行仿真,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和电池技术因素对电能替代的实施影响较大;电价因素对电能替代的实施影响较小,但是会影响电能替代实施的进程。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为推动城市物流领域电能替代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合理建议,促进了物流行业实施电能替代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熊晓琴[3](2020)在《专利视域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分析及产品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装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等器件,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的智能信息交流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和综合解决方案,是国际公认的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和研究焦点。随着技术、法规以及相关配套逐步成熟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将进入产品导入和市场化阶段。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传统汽车强国相比,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相对成熟、基础支撑技术具有局部优势,但是仍然存在核心技术短缺、技术结构和方向不清晰、技术应用效益不明确等问题,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及其应用评价。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球专利大数据、产业数据、商业应用数据等数据资源,围绕智能网联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与应用问题,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基础前沿、热点主题和演进路径,并结合重点企业关键技术专利分析评价不同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力求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特征和产品应用情况,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针对专利视域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基于专利大数据绘制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专利地图,并以此为基础,运用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手段,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前沿与热点、关键技术演进路径及演化规律。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全球专利数据,聚焦车辆技术、信息交互技术等领域,运用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绘制智能网联汽车专利态势、竞争态势及关键技术专利地图,从时间和空间等不同维度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得到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竞争态势、企业创新实力及关键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结论;基于绘制的关键技术专利地图,综合采用共现分析、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等方法,运用Cite Space等知识图谱工具,识别不同时期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主题及成熟潜力专利技术,探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领域前沿与热点变化,并通过与专利网络主体间的联系展示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的演进路径与演化规律。面向关键技术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专利布局,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数据包络法,对通用、比亚迪等8家企业具有代表性的车型进行技术性、经济性研究。从专利角度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环境感知技术、决策控制技术、V2X通信技术、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等关键技术构成,明确不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重点;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评价体系,选择不同企业的代表车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发掘评价结果内涵,结合专利技术提出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技术发展的有益建议;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的经济角度阐述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经济评价模型,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经济评价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不同企业的代表车型进行评价,从企业评价结果和专利技术揭示决定其经济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关键技术重点专利推演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技术发展路线,结合技术发展路线探讨不同智能级别车辆在能源、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通过对丰田和广汽关键技术领域历年重点专利的分析,明确其技术发展路线,并划分车辆的不同技术等级。面向企业关键技术及其专利进行目标选取和边界划定,以广汽丰田i A5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从原材料获取、制造装配、运行使用到报废回收四个阶段的资源耗竭和环境影响的数学评价模型,确定各阶段涉及材料、工艺、能耗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Ga Bi模型,计算得到矿产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排放结果清单,采用CML2001评价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价;结合丰田和广汽的各技术等级重点专利和技术发展路线,评估预测不同智能级别车辆采用智能设备及关键技术等应用方面的不同,对L1-L5不同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资源消耗、能源耗竭、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车辆技术智能化、网联化程度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变化趋势。本文研究成果包括从专利视域所揭示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特征和演进规律,以及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关键技术专利分析量化计算的产品技术经济性和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结果,提供了以专利分析辅助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布局及应用的研究路径与方法,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规划、政策制定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黄家贵[4](2020)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国家对汽车排放法规与油耗限值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内燃机在汽车上无法同时满足排放与油耗法规的要求。采用混合动力方案的电动车有效降低了纯电动汽车能耗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问题,让电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过度充放电,延长蓄电池的寿命,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因此成为当前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阶段大力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串联式结构、并联式结构、混联式结构三种基本形式,以及电池技术、控制技术、发动机技术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黄禹强[5](2020)在《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而创新是促使其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专利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贯穿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本文基于专利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信息与技术进行分析,从国外专利发展状况及申请趋势、专利申请地域、专利技术分布、重要申请人等角度总结其特点与趋势。其次,分别从信息构成与竞争态势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信息进行专利申请趋势、主要技术构成、重要申请人、重要省市以及法律状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趋势、研发团队、合作网络三个角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竞争主体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了解产业竞争态势。再次,构建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图与技术生命周期图,从技术发展趋势与技术生命周期两个层面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情况,之后通过模型筛选出该产业的核心专利并进行核心专利概况、主体、技术分布分析。最后,将专利分析法、SWOT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进行结合,充分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形成专利情报分析-战略分析-战略选择的系统化研究方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定性、定量结合的战略分析与选择方式,并针对战略分析与选择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田欢[6](2019)在《基于论文和专利信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探索科学与技术互引作用情况下,筛选和分析关键技术的方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之间存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在科研成果形式上主要表现为文献之间相互引用及共现关系。关键技术是在领域中作为基础科学技术,对领域中其他相关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其在引文方面表现出被引用频次高等特征。针对专利和论文之间相互引用关系:论文与论文之间的相互引用、专利与专利之间的相互引用、专利引用论文、论文引用专利,本文提出了利用相关分析指标,从论文和专利多方面搜集关键技术信息的思路。本文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相关论文和专利的数量、地域分布、研发机构、专利权人、技术分类等情况。研究运用论文与专利之间的引文分析、同族专利分析、共现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关键技术。通过对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同族专利、高被引专利、高被引论文、论文引用的专利参考文献以及专利引用的非专利参考文献分析,可知:美国高校等研究机构是燃料电池车辆技术领域最主要的基础支撑,日本、德国在该领域也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在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领域中,日本的专利技术均处于领先地位,且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中国、美国、韩国、德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二次电池、燃料电池零部件、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制造等是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主要的关键技术。

曹华[7](2019)在《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阐述了投资项目分析的基本要素:总投资、总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和利润,概括了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多种投资项目分析评价方法,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着重理解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认识到了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对于项目决策的重要性。受气候变暖及能源因素的影响,在政策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汽车行业逐步由传统燃油引擎转向新能源动力引擎,其中动力电池系统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文章详细分析了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背景,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都制定了燃油车禁售时间,大力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每年翻倍增长,目前动力电池系统产品普遍采用锂电池材料,从而满足动力电池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容量需要。动力电池电芯属于可燃固体,其使用的锂电池材料具有较强的活性,在过充过放等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自燃现象,因而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都在安全设计方面具有特殊要求。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建设厂房和仓库需要满足国家标准丙类二级消防要求,重点分析了总图与物流及仓库、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动力设施、电气控制、防雷与接地、火灾报警与消费联动控制、自控工程等厂房建设条件,估算了厂房投资概算。对于生产线设计,针对动力电池系统高压安全特性和工艺特殊特性,分析了动力电池生产线关键控制环节:动力电池模组存储采用立体库,动力电池模组装配、高压操作及高压绝缘监测均采用集成视觉系统的机器人自动装配,保证高压回路安全可靠;动力电池系统充放电功能检测是整个生产线安全风险最大步骤,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人工连接线路后,远离或隔离测试环境来进行处理,而欧美先进的企业则逐步采用在封闭的环境中自动对接、自动测试来处理,同时配置防爆箱、防爆叉车、护目镜等应急处理设施。信息系统在生产线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全过程的扭矩数据、气密测试数据及功能测试数据均通过信息系统采集保存并分析应用,关键零部件进行扫码追溯,满足国家法规要求。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装配将会逐步成为行业的标配,设备投资也将逐步标准化。文章测算形成了投资概算表,分析了动力电池系统的单套售价成本构成和总成本,应用投资评价分析方法进行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并且进行了项目的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给动力电池生产线建设投资项目形成了基础标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也将迎来良好机遇,本文的投资经济效益研究对公司后续动力电池生产线建设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陶冶[8](2019)在《基于数据驱动的充电设施选址优化及V2G充放电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电动汽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源,具有良好的清洁和环保效益。电动汽车的大量普及可以提高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电动汽车规模的扩大将造成巨大的充电设施配建缺口;另一方面大规模电动汽车随机接入电网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为实现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发展,本文基于项目自建智能化集成运营管理系统平台采集的电动汽车行驶数据,以电动汽车为侧重点,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选址优化、有序充电以及车辆到电网(Vehicle to Grid,V2G)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工作如下:为更加准确地描述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特性,本文通过电动汽车行驶数据分析了用户的出行与充电行为特征,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历史平均负荷预测法、车队特征预测法和个人特征预测法三种不同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对应的预测模型,并通过一段行驶数据对比了三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显示个人特征预测法进行充电负荷预测的均方根误差为2.5511k W,远低于另外两种方法,具有更佳的预测精度。充电负荷的预测为充电设施选址优化与电动汽车充放电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更加客观实际地对充电设施进行选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行驶数据驱动的充电设施优化选址方法。在分析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点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确定了充电设施备选点的选取方法以及研究了数据量的大小对备选点选取的影响。建立了充电设施选址的数据驱动优化模型(Data-driven Optimization Model,DDOM),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优化后的充电点与优化前相比,不仅让电动汽车的过放电率从68.1%降为39.6%,而且使充电设施的日均利用时长提高了63%。此外,还分析了电动汽车的过放电率与充电点数量、充电设备预算成本以及额定续航里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充电点数量的增加与保留率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际充电站点的运营数据验证了该充电设施选址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降低大规模电动汽车的随机充电对电网运行产生的如负荷过载等不利影响,针对电网到车辆(Grid to Vehicle,G2V)单向功率流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充电选择的集中式数据驱动有序充电策略。介绍了考虑用户充电选择的充电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动汽车在时间维度上的充电调度模型。通过电动汽车的行驶数据对比分析了数据驱动有序充电、模型驱动有序充电和无序充电三种充电策略的调度能力。结果显示,数据驱动有序充电策略将电网负荷峰谷差与等效负荷波动分别减小了22.2%与22.7%,并且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充电成本,效果要优于另两种充电策略。此外,分析了用户充电选择对充电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用户充电选择的有序充电策略,能有效减少用户充电模式的选择所引起的调度偏差。针对V2G双向功率流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行驶数据驱动的V2G充放电策略。讨论了适合V2G的电力服务类型,明确了V2G参与调峰服务的优势,并确定了电动汽车充电和放电优先级的计算方法。为了更准确地计算电动汽车V2G服务中用户的整体利益,对V2G服务中电池产生的损耗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车-网”一体的数据驱动V2G调度模型,并采用电动汽车行驶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V2G策略不仅可以将电网负荷峰谷差与等效负荷波动分别降低32.2%和39.2%,还能显着降低电动汽车用户的用电成本甚至形成收益,验证了该V2G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论指导,对充电设施规划、未来V2G商业运营模式选择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韩冰[9](2019)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汽车普及率逐年攀升。汽车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枯竭困境。我国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中持之以恒,坚持创新,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坚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动汽车核心领域以及相关电动汽车重点企业的专利数据整理收集,分析研究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专利布局特点和各自的专利策略,以及目前我国和美国、日本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情况。本论文从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情况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建设,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创新点。第二章相关研究概念和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对电动汽车相关的研究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以往文献进行综述。第三章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现状分析部分主要对电动汽车核心专利技术涉及的领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管理系统以及对电动汽车基础专利技术涉及的领域整车制造和基础配套设施五大领域进行论述,阐述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第四章电动汽车核心领域和重点申请人专利分析部分主要对日本、美国和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三个区域内的重点电动汽车企业专利布局情况和实施的专利策略进行分析比较。第五章电动汽车企业专利申请趋势与实施策略分析部分主要对当前电动汽车热点领域进行专利申请趋势分析以及总结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提出对策和建议。第六章研究结论部分主要根据前五章总结我国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上的成绩和不足,并形成专利策略建议。本论文创新性在于对电动汽车五大细分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以截止日期在2019年1月的电动汽车全球重点区域中国、美国、日本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数据和特斯拉、丰田、比亚迪三家重点企业的全部专利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相关专利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图表等逐一展现,通过对相关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和不同企业的专利策略分析,总结当前国内电动汽车产业与国外电动汽车产业在核心领域专利技术以及国内电动汽车企业与国外电动汽车企业在专利策略等方面的差距,最终得出我国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应当走自主研发之路的同时要结合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避免重复盲目投入,规避专利侵权,积极专利布局的结论。

陈忠会[10](2019)在《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关键电路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为了减轻传统汽车排放有害尾气给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其中电动汽车便成为其典型的代表。电池组管理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管理系统之一,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各企业和高校的重点研究目标。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的电池组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优化电池组的性能,还能够在电池组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对其进行保护,从而保障电池组使用的安全性和长寿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效率和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实现电池电量和能源利用的高效性。因此,对电池组管理系统技术的研究需要不断深入。基于现有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本文针对电池组管理系统在串行通信、级联应用和均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电路进行研究与设计,其中主要包含隔离式串行通信技术电路、电池组级联技术电路和均衡管理技术电路。由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及时反馈电池组使用信息,因此本文提出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技术。通过隔离传输的方式减少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数据传输时所遇到的各种复杂的干扰情况,保证数据之间能够稳定有效地进行传输,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对于电池组级联应用,需要在减小电路设计复杂性的同时,提高信号传递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两种电池组级联技术,其中包括隔离式级联技术和非隔离式级联技术。此外,电动汽车电池组中电池电量的一致性至关重要,若电池组电池电量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文设计了两种被动均衡的方式,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为电池均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采用0.18μm BCD工艺进行设计,先分别对隔离式串行通信技术电路、电池组级联技术电路和均衡管理技术电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其中,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电路主要包括脉冲鉴定与转换单元、叫醒单元、信息发送单元与信息接收单元。最后对各个模块电路进行仿真验证,并同时给出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版图设计以及基于Modelsim软件和NC-Verilog软件的仿真结果。

二、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元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及管理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新能源汽车
        1.1.2 锂离子电池
        1.1.3 电池管理系统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三元锂离子电池特性分析及模型建立
    2.1 三元锂离子电池测试及特性分析
        2.1.1 锂离子电池容量测试
        2.1.2 开路电压测试
        2.1.3 内阻特性
    2.2 锂电池模型分析及建立
    2.3 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辨识
        2.3.1 参数在线辨识
        2.3.2 在线参数辨识结果
        2.3.3 参数离线辨识
        2.3.4 离线参数辨识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锂电池状态估计算法研究
    3.1 荷电状态估计算法
        3.1.1 SOC估计分类
        3.1.2 SOC估计算法优缺点对比
        3.1.3 基于模型的SOC估计方法
    3.2 平方根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原理及步骤
        3.2.1 非线性高斯滤波递推公式
        3.2.2 CKF算法
        3.2.3 SRCKF算法
    3.3 SOC估计算法仿真验证
    3.4 锂电池健康状态估计
        3.4.1 State of Health估计方法
        3.4.2 基于SOC估计值的可用容量估计
        3.4.3 基于SOC估计值的内阻估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MS技术分析与策略研究
    4.1 基于AUTOSAR的 BMS开发
    4.2 BMS的主要功能
    4.3 BMS关键技术分析与解决策略
        4.3.1 电池组电压电流测量问题分析
        4.3.2 电池组状态估计分析
    4.4 电池组生命周期信息化与智能诊断
        4.4.1 锂离子电池数据存储
        4.4.2 锂离子电池数据传输方式
        4.4.3 锂离子电池智能诊断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BD技术的BMS软硬件设计
    5.1 BMS应用层软件开发设计
    5.2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2.1 BMS硬件拓扑架构
        5.2.2 模拟前端电路
        5.2.3 高压侧MOSFET保护电路
        5.2.4 电源管理电路
        5.2.5 二级保护电路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2)城市物流电能替代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电能替代效益评价研究现状
        1.2.2 新能源汽车经济、环境效益研究现状
        1.2.3 新能源汽车规模预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城市物流领域电能替代实施途径分析
    2.1 物流车及城市物流理论
    2.2 新能源物流车技术分析
    2.3 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分析
    2.4 新能源物流车参数分析
    2.5 城市物流领域电能替代途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用户侧的城市物流电能替代生命周期经济成本核算分析
    3.1 电能替代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理论
    3.2 电能替代经济成本核算模型
        3.2.1 模型框架及边界
        3.2.2 电能替代经济成本计算方法
    3.3 经济成本核算算例分析
        3.3.1 基础数据
        3.3.2 微面车型经济成本算例分析
        3.3.3 轻卡车型经济成本算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物流电能替代环境效益评价
    4.1 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价理论
    4.2 电能替代环境效益评价模型
        4.2.1 模型框架及边界
        4.2.2 电能替代环境效益计算方法
    4.3 环境效益评价算例分析
        4.3.1 基础数据
        4.3.2 微面车型电能替代环境效益算例分析
        4.3.3 轻卡车型电能替代环境效益算例分析
        4.3.4 电能替代环境效益临界火电占比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激励因素对实施电能替代的影响仿真分析
    5.1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5.2 激励因素选取及模型假设
    5.3 因果回路图
    5.4 城市物流电能替代系统动力学模型
        5.4.1 存量流量图
        5.4.2 物流车需求子系统
        5.4.3 电能替代经济效益子系统
        5.4.4 电能替代环境效益子系统
    5.5 案例仿真
        5.5.1 模型参数取值和场景设定
        5.5.2 单项激励因素下的仿真结果和敏感性分析
        5.5.3 三项激励因素综合对城市物流电能替代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专利视域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分析及产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网联汽车专利地图
        1.2.2 智能网联汽车知识图谱
        1.2.3 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周期评价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专利地图绘制
    2.1 专利地图绘制方法
    2.2 专利态势地图绘制
        2.2.1 专利趋势
        2.2.2 技术成熟度
        2.2.3 专利地域
        2.2.4 技术结构
    2.3 竞争态势地图绘制
        2.3.1 主要国家专利分布差异
        2.3.2 主要创新主体布局差异
        2.3.3 外企在中国的专利布局
    2.4 关键技术专利地图分析
        2.4.1 环境感知技术专利地图
        2.4.2 决策控制技术专利地图
        2.4.3 V2X通信技术专利地图
        2.4.4 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专利地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专利知识图谱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分析
    3.1 专利知识图谱基础理论
        3.1.1 知识图谱原理与方法
        3.1.2 专利数据处理原则与工具
    3.2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基础与前沿分析
        3.2.1 技术领域分析
        3.2.2 技术基础分析
        3.2.3 技术前沿分析
    3.3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热点分析
        3.3.1 关键技术热点的知识图谱
        3.3.2 环境感知与决策控制技术热点分析
        3.3.3 V2X与云平台大数据技术热点分析
    3.4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演化路径分析
        3.4.1 研究方法与参数设置
        3.4.2 关键词与技术主题演化状态分析
        3.4.3 技术主题动态演化路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企业关键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技术经济评价
    4.1 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4.1.1 环境感知技术
        4.1.2 决策控制技术
        4.1.3 V2X通信技术
        4.1.4 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
    4.2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技术评价
        4.2.1 评价维度
        4.2.2 评价模型
        4.2.3 评价结果
    4.3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经济评价
        4.3.1 评价原则
        4.3.2 车型及指标的选取
        4.3.3 评价模型
        4.3.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技术路线分析及产品节能减排评价
    5.1 基于重点专利的企业技术路线分析
        5.1.1 关键技术重点专利分析
        5.1.2 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分析
        5.1.3 基于重点专利技术的等级划分
    5.2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节能减排评价目标与边界
        5.2.1 评价对象选取
        5.2.2 面向关键技术的评价目标选取
        5.2.3 面向关键技术的评价边界划定
    5.3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节能减排评价模型构建
        5.3.1 原材料获取阶段
        5.3.2 零部件制造装配阶段
        5.3.3 运行使用阶段
        5.3.4 报废回收阶段
    5.4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节能减排评价结果分析
        5.4.1 不同智能级别车辆分类与特征化结果
        5.4.2 不同智能级别车辆归一化和量化结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研究结论
    2、主要创新点
    3、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工作形式
    1.1 串联式结构。
    1.2 并联式结构。
    1.3 混联式结构。
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2.1 发动机技术。
    2.2 电池技术。
    2.3 控制技术。
    2.4 电机技术。

(5)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研究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新能源汽车专利信息与技术分析
    2.1 国外专利发展状况及申请趋势
    2.2 专利申请地域分析
    2.3 专利技术分布分析
    2.4 国外重要申请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信息分析
    3.1 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信息构成分析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分析
    4.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4.2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4.3 核心专利的筛选与技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
    5.1 引入SWOT与层次分析法(AHP)的必要性及运用方法
    5.2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5.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AHP-SWOT分析
    5.4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6)基于论文和专利信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新能源汽车领域现有研究综述
        1.2.2 关键技术识别相关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方法
    2.1 新能源汽车领域概述与分类
        2.1.1 新能源汽车概述
        2.1.2 新能源汽车分类
    2.2 相关方法与概念
        2.2.1 前向引文、后向引文
        2.2.2 正向引文、反向引文
        2.2.3 同族专利
        2.2.4 共现网络分析
    2.3 关键技术分析方法的提出
        2.3.1 关键技术识别指标相关理论
        2.3.2 关键技术识别方法
第3章 基于专利信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3.2 纯电动汽车领域分析
        3.2.1 专利数量变化态势分析
        3.2.2 主要申请国分析
        3.2.3 专利权人分析
        3.2.4 专利技术IPC分析
    3.3 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分析
        3.3.1 专利数量变化态势分析
        3.3.2 主要申请国分析
        3.3.3 专利权人分析
        3.3.4 专利技术IPC分析
    3.4 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分析
        3.4.1 专利数量变化态势分析
        3.4.2 主要申请国分析
        3.4.3 专利权人分析
        3.4.4 专利技术IPC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论文信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4.2 纯电动汽车领域分析
        4.2.1 论文发表趋势分析
        4.2.2 论文作者机构及所属国家/地区分析
        4.2.3 叙词分析
    4.3 混合动力汽车
        4.3.1 论文发表趋势分析
        4.3.2 论文作者机构及所属国家/地区分析
        4.3.3 叙词分析
    4.4 燃料电池汽车
        4.4.1 论文发表趋势分析
        4.4.2 论文作者机构及所属国家/地区分析
        4.4.3 叙词分析
    4.5 新能源汽车领域论文和专利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关键技术识别指标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分析——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例
    5.1 分析对象的选取
    5.2 同族专利分析
    5.3 燃料电池汽车高被引专利分析
        5.3.1 高被引专利标准专利权人分析
        5.3.2 IPC分类号共现网络分析
    5.4 燃料电池汽车高被引论文分析
    5.5 燃料电池汽车专利引用的非专利文献
        5.5.1 数据获取步骤
        5.5.2 燃料电池汽车专利引用的非专利文献分析
    5.6 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论文引用的专利参考文献
        5.6.1 数据获取步骤
        5.6.2 燃料电池汽车论文引用的专利参考文献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投资项目分析基本要素
    2.2 投资项目分析评价方法
    2.3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2.4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发展现状研究
第3章 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投资背景
    3.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3.2 项目投资介绍
        3.2.1 行业发展背景
        3.2.2 项目启动过程
    3.3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分析
        3.3.1 市场环境分析
        3.3.2 市场发展预测
第4章 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条件及技术分析
    4.1 生产线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确定
        4.1.1 产品结构分析
        4.1.2 生产规模确定
    4.2 生产线建设条件分析
    4.3 生产线厂房条件分析
        4.3.1 总图、物流及仓库
        4.3.2 建筑结构设计
        4.3.3 给水排水
        4.3.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3.5 动力
        4.3.6 电气
        4.3.7 防雷与接地
        4.3.8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4.3.9 自控工程
    4.4 生产线工艺技术分析
        4.4.1 工艺水平定位
        4.4.2 工艺方案
第5章 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投资经济分析
    5.1 生产线投资估算
    5.2 生产线总成本估算
    5.3 生产线投资经济分析
第6章 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6.1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6.2 项目敏感性分析
第7章 项目推进机构及进度计划管理
    7.1 生产线推进机构及职责分工
    7.2 生产线进度计划管理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数据驱动的充电设施选址优化及V2G充放电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充电设施优化选址研究现状
    1.3 电动汽车充放电策略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动汽车出行特征与充电行为分析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2.3 电动汽车用户出行和充电行为分析
    2.4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预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驱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选址优化
    3.1 充电设施备选点选取及行驶数据对其影响
    3.2 数据驱动充电设施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
    3.3 DDOM-GA选址方法算例分析
    3.4 DDOM-GA选址方法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用户充电选择的数据驱动有序充电策略
    4.1 有序充电策略研究所需数据筛选
    4.2 考虑用户充电选择的充电方法
    4.3 数据驱动有序充电策略优化模型的建立
    4.4 数据驱动有序充电策略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V2G充放电策略研究
    5.1 V2G控制系统结构
    5.2 电动汽车V2G可提供的电力服务类型分析
    5.3 电动汽车V2G充放电优先级的确定
    5.4 数据驱动V2G优化模型的建立
    5.5 电动汽车V2G策略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9)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念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念界定
        (一)电动汽车产业
        (二)专利
        (三)专利策略
    二、以往文献综述
        (一)电动汽车产业现状及其专利申请演进分析
        (二)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及其专利分析
        (三)国内外企业专利策略研究
    三、现有文献述评
第三章 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现状分析
    一、电动汽车核心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分析
        (一)动力电池
        (二)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三)动力管理系统
    二、电动汽车基础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分析
        (一)整车制造
        (二)基础配套设施
    三、中国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发展状况
    四、国外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发展状况
        (一)日本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二)美国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三)其他区域电动汽车发展状况
第四章 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和重点申请人专利分析
    一、日本区域
        (一)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二)重点申请人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二、美国区域
        (一)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二)重点申请人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三、中国区域
        (一)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二)重点申请人专利布局情况分析
    四、各区域比较分析
第五章 电动汽车企业核心专利申请趋势与实施策略分析
    一、电动汽车热点领域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一)燃料电池和蓄电池领域
        (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
        (三)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二、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三、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策略和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
    一、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国际专利分类表相关分类数据

(10)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关键电路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各章节内容安排
第二章 电池组管理系统技术与方案研究
    2.1 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概述
    2.2 电池组管理系统总体方案
    2.3 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技术
        2.3.1 电池组管理系统电池组参数检测技术
        2.3.2 电池组状态估计技术
    2.4 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2.4.1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2.4.2 级联技术
        2.4.3 均衡管理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分析与设计
    3.1 隔离技术介绍
        3.1.1 隔离的目的
        3.1.2 隔离的方法
    3.2 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协议分析
    3.3 隔离串行通信接口的组成结构和I/O端口定义
        3.3.1 组成结构
        3.3.2 I/O端口定义
        3.3.3 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的工作模式
    3.4 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内部单元设计
        3.4.1 脉冲鉴定与转换单元
        3.4.2 叫醒单元
        3.4.3 信号发送单元
        3.4.4 信号接收单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池组级联技术和均衡管理技术的分析与设计
    4.1 电池组隔离式级联技术
    4.2 电池组非隔离式级联技术
    4.3 电池组均衡管理技术
        4.3.1 电池组均衡管理电路的描述
        4.3.2 电池组均衡管理电路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池组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仿真验证
    5.1 隔离式串行通信接口系统仿真验证
        5.1.1 脉冲鉴定与转换单元仿真验证
        5.1.2 叫醒单元仿真验证
        5.1.3 信息发送单元仿真验证
        5.1.4 信息接收单元仿真验证
    5.2 电池组非隔离式级联电路仿真验证
    5.3 电池组均衡管理电路仿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元锂离子电池状态估计及管理系统技术研究[D]. 苑凯. 汕头大学, 2021(02)
  • [2]城市物流电能替代评价研究[D]. 刘通.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专利视域下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分析及产品评价研究[D]. 熊晓琴. 湖南大学, 2020(02)
  • [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分析[J]. 黄家贵.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4)
  • [5]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D]. 黄禹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基于论文和专利信息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分析[D]. 田欢. 天津大学, 2019
  • [7]FN公司汽车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研究[D]. 曹华. 吉林大学, 2019(03)
  • [8]基于数据驱动的充电设施选址优化及V2G充放电策略研究[D]. 陶冶.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9]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专利研究[D]. 韩冰. 中国政法大学, 2019(01)
  • [10]电动汽车电池组管理系统关键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 陈忠会. 长安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