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R 飞行员笔试系统的修订

DLR 飞行员笔试系统的修订

一、德国宇航中心飞行员纸笔测试系统的修订(论文文献综述)

郭相梅[1](2021)在《飞行训练对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探索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技术,研究飞行训练对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SMN)内部功能整合及网络间功能连接的变化,为探讨飞行员感觉运动功能改变的内在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尝试将SMN功能与心理运动能力相联系,从飞行员心理选拔这一层面出发,探讨通过加强飞行员的选拔与培训,提升飞行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选择经过飞行训练的飞行员26例,另选取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4例未经飞行训练的其他职业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f MRI的技术,使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方法,对选取的两组人员的SMN网络进行统计对比并进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之后再分别将飞行小时数与ICA的组间差异值以及功能连接分析后的功能连接强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1.采用GE 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两组被试的大脑进行结构像、功能像及rs-f MRI的数据采集。2.采用基于MATLAB R2013b平台的Rest plus软件进行rs-f MRI数据预处理分析,包括:剔除前5个时间点、时间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去线性漂移、去除协变量、低频滤波(带宽:0.01~0.08Hz)以及空间平滑。3.采用基于MATLAB R2013b平台的GIFT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后的独立成分分割,估计出独立成分的个数,然后经过两步法挑选出SMN作为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4.将飞行组和对照组的SMN合并为一组,采用SPM 12工具包对整组被试的SMN进行单样本t检验(P<0.001),以获得SMN掩膜(mask)。5.利用SPM 12软件中的双样本t检验,将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回归,在SMN mask内进行飞行组与对照组的ICA组间比较。记录并观察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位置、大小、峰值MNI坐标及峰值t值。6.对预处理后的rs-f MRI数据,应用Rest plus软件进行体素水平的FC分析,组间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GRF校正,P<0.05)并在单样本t检验(FDR校正)所得的mask内进行。统计时同样将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回归。记录并观察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位置、大小、峰值MNI坐标及峰值t值。7.采用SPSS 25统计分析软件,使用肯德尔(Kendall)相关分析的方法,观察SMN内经过独立成分分析后,飞行组与对照组存在的组间差异值与飞行小时数的相关性,以及经过功能连接分析后,两组存在的组间差异值与飞行小时数的相关性。结果:1.与未经飞行训练的对照组相比,飞行组的SMN成分有明显的功能增强,增强的脑区为右侧中央后回(right postcentral gyrus)。2.将SMN中的右侧中央后回这一区域作为ROI与全脑构建功能连接后发现,该脑区与其自身的功能连接性有显着增强的现象。3.研究中提取到的两组被试的独立成分分析差异脑区的ROI信号值与飞行小时数做肯德尔相关分析后,结果显示两者不具有相关性,且功能连接分析的组间差异值与飞行小时数也不具有相关性。结论:飞行训练可能会对飞行员大脑产生功能整合增强的变化,且使SMN内有功能连接增加的结果,从而可能加强飞行员左侧躯体的感觉运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飞行员的心理运动能力。这些发现表明SMN在飞行神经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张思佳[2](2018)在《空保人员心理选拔与评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航班数量、机队规模快速增加,国际民航地位不断提升。然而,随着航班运输量的迅猛发展,客舱内各类突发事件数量显着增加,使承担民用航空器安全保卫任务的空保人员的心理压力不断升高。为有效预防和制止人为的非法干扰民用航空的犯罪与行为,更好保证民用航空活动安全,需对空保人员进行心理选拔和评测。以空保人员工作职责和岗位特点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及行为事件访谈法,初步得到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对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最终构建出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空保人员心理选拔一级指标权重。结合心理评测理论和方法,针对个性特征、认知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指标的不同特点选取适合的心理评测方法,开展科学、可行的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工作。为保证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预先制定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的目的、准备工作及实施流程。以某航空公司在职空保人员为例进行心理评测,依据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最终结果对人员心理状态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进一步验证了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方法的实用性。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的确定与评测方法的建立,丰富了心理选拔相关理论;为航空公司选拔合适的空保人员与空保人员的日常复训提供了科学依据,进而有效减少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安全事故,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刘霞[3](2017)在《日本原爆文学主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爆文学是指以二战末期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原爆文学在日本发展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涵盖小说、诗歌、戏剧、随笔、散文以及评论等多种文学样式,作为战后文学的重要分支,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整个战后文学史,是日本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归纳整理日本原爆文学的生成语境及发展脉络,结合具体文本对其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做一个历史性的梳理与勾勒,从“毁灭”、“创伤”、“反思”三个方面对日本原爆文学的主题意蕴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对日本原爆文学进行纵横交织的研究。简要来说,纵向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历时性维度。日本原爆文学在战后社会的综合语境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文本内涵,三大主题的呈现跟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步调基本一致,蕴藏着一种承上启下且相互并列的内在逻辑。而横向研究主要通过对具体的文本细读、解析、阐释与比较,考察各个阶段的文本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的异同,以核认知为主线横向挖掘日本原爆文学的内在主题意蕴和文本价值。具体将从五个部分进行阐释。绪论部分首先对日本原爆文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沿革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归纳和总结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第一章“毁灭主题:人间地狱的再现”。本章主要以原民喜的《夏之花》三部曲、大田洋子的《尸横遍街》等作品为文本分析对象,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从“毁灭的序曲”、“毁灭的瞬间”、“毁灭的惨景”三个层面,探讨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毁灭性”在原爆文学中的具体呈现。原民喜、大田洋子等作家基于自身的被爆体验,肩负着厚重的写作使命,通过记忆的书写和历史的证言,再现了广岛和长崎被爆之前的民不聊生、被爆之时的人间地狱之惨状、以及被爆之后人们在废墟上苦苦挣扎的图景。第二章“创伤主题:呐喊与安魂”。本章主要以大田洋子、林京子、井伏鳟二等作家的原爆文学为分析对象,研究原爆文学中的创伤记忆与历史书写。具体从“创伤的症候”、“创伤的展演”、“创伤的安度与复原”等逻辑相继的三个方面,对被爆者的肉体之痛和精神之殇进行分析和阐述,尤其是对作品中表现的女性被爆者因遭受歧视而造成的心理创伤进行更为细致的文本分析。这些作品不再停留在记录的层面,主要聚焦被爆幸存者所承受的身心伤害,关注他们战后的生存状况,思索个体生命的价值,拷问作为一个被爆幸存者在战后如何有尊严地存活下去等更深层面的问题,向人们展示了被爆幸存者的战后是一部言说不尽的血泪史。由此可见,原爆文学不仅对被爆幸存者发出了自强不息的呐喊,也向逝者表达了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骨肉同胞的无尽追思。与此同时,它对战后的社会矛盾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合理也进行了强烈地控诉。第三章“反思主题:痛定思痛”。本章主要以井上光晴的《手之家》《大地的群像》、堀田善卫的《审判》、小田实的《广岛》以及大江健三郎的核文学为文本分析对象,对原爆文学中的反思精神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这些作品突破以往固有视角——狭隘的民族主义视点或个人体验的宣泄,立足国际视野对原爆这场灾难的实质进行思索和反省。多重主题的交错与民族视野的超越,从广岛体验走向世界和平,是作家们历经劫难后痛定思痛的蚌病成珠。如果说井上光晴通过国内视野对被爆者与部落民歧视等社会问题进行批判的话,那么堀田善卫的《审判》以及小田实的《广岛》则是一种国际视野,对被害与加害的相对性以及被爆无国境等问题进行探讨,触碰到道德根本问题的核心之处。此外,大江健三郎通过一系列核文学作品直击时代命脉,把广岛体验国民化,并把这种“屈辱”附上普世价值从而达到世界化的目的,强烈呼吁废除核武器实现世界和平,向人们提出如何面对核时代这一重大课题。最后为结语部分。该部分主要从文学特色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对日本原爆文学的总体特征进行概括与评述。首先,日本原爆文学在叙事策略上,纪实与虚构在文本实践中各有侧重,并相互补充彼此衬托。早期的原爆文学,偏重个人体验和历史纪实,现实主义气息浓厚。60年代以后的原爆文学基于文学张力的自身需求,不乏作者的虚构想象。在纪实和虚构之间、生活和艺术之间,日本原爆文学通过虚构想象与历史真实,从而达到了平衡且完美结合,实现了作家抒写历史并反思时代精神价值的创作本心。其次,日本原爆文学不仅从形式上与时俱进地实现了过渡,在对核认知这一层面上也呈现出其突出的特征,从唯一被爆国的民族受害情结到对战争责任的反思,从狭隘的民族愤恨到人类永久和平的演进,核认知从民族主义的立场上升到全人类的角度可以说是日本原爆文学超越时空最有价值的表现。总之,日本原爆文学将全部的情感与理性思考都放置于文本载体中,树立了灾难书写的典范,在呈现主题的同时满足了大众情感宣泄的需要,同时也具备了心理疗伤和警示后世的功能。其真实性和历史理性,给人们带来的教诲是鲜明和深刻的,从而使日本原爆文学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当代文学史的特质与意义。

刘斌[4](2017)在《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文中认为第一章千古梦幻天宇苍穹,广阔无垠,自古迄今,人类憧憬像鲲鹏展翅一般翱翔天际,自由飞翔。新疆哈巴山谷多尕特洞穴的岩画群中,一幅一万多年前形似现代飞机的图腾,令人惊叹,可谓天赋才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孙悟空腾云驾雾和哪吒风火轮等神话故事传说展现着龙的子孙

刘鹏年[5](2016)在《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舰载航空医学是为适应舰载机飞行员的特殊医学保障需求而诞生的一门特色学科,涵盖舰载机飞行员选拔、训练、作战、驻训、试验、装备以及事故调查等职业生涯全过程,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开展相关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人机工效学、工程学、信息科学和人因素研究,保障舰载机飞行员生理心理健康和海上飞行安全,提高舰载机飞行员作业效能的医学专业分支。由于舰艇自身特有的条件属性,导致舰载机飞行员的医学保障需求与普通岸基飞行员医学保障有着较大区别。随着我军航母训练舰“辽宁号”正式入列,舰载航空医学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风险与挑战,加强舰载航空医学保障水平,对提升我军战斗力意义重大。及时且全面地获取国内外舰载航空医学相关研究领域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专题知识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纵观世界舰载航空医学发展史,美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舰载机飞行员医学保障方面业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舰载航空医学研究方面,无论是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技术水平均领先于世界,积累有大量极具价值的资料。为及时、全面获取美军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舰载航空医学相关科研成果,为专题信息的搜集、评价、组织提供合适的技术路径,为军事医学知识服务系统的研建提供有益的范式,为实现我军战略转型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故开展本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系统分析和文献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调研舰载航空医学需求和美军相关信息来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题知识服务模式,设计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架构,开发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原型。为相关科研人员学习借鉴美军经验,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精准信息保障,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聚焦了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明确了研究目标。第二部分,探讨了知识服务的定义、相关定律、相关方法和意义,分析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专题知识服务在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中的优势,设计了专题知识服务模式构建流程,构建了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第三部分,解析了舰载航空医学的定义。从时间范围、明确用户、需求规律、主要用途、问题本质和服务形式六个方面,确定了知识需求的规范化表示方法。从需求的认识和转化规律上,构建了需求的获取流程,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完善了知识需求获取分析的逻辑过程,形成了“确定目标-问题分析-建立模型-评估数据-填充模型”的需求分析流程。从舰载航空医学保障阶段专题知识需求、保障功能专题知识需求、保障机构专题知识需求和保障内容知识需求四个方面,对舰载航空医学的知识需求进行了多维分类分析。其中,保障阶段涉及试验试飞、飞行员选拔、飞行训练、作战部署、休整驻训、装备研制、事故调查七个阶段。保障功能涉及健康维护、伤病救治、能力促进三个方面。保障机构涉及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训练机构三类。保障内容涉及卫生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工程、毒理学和药理学八个大类。第四部分,运用文献计量和文献调研等方法,统计分析了美海军航空医学研究实验室1975-2010年发文及其来源。分析、判读、梳理了美海军官网、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以及部分公开出版物,为相关信息采集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相关信息来源均为公开来源,主要来自互联网,其中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和国防科技情报中心是最重要的科技报告来源;美军相关科研机构网站是获取新闻、命令、图片的最佳途径;部分商业数据库、搜索引擎资源、学协会报告、视频网站、期刊内部资料等是重要的补充来源。第五部分,运用文献调研、统计分析、专家咨询方法,确定了专指优先、科研传承、需求变化、类型多样的检索原则,确定了核心检索词和检索策略,提出了基于舰载机型号的关键词获取创新思路。对相关信息来源内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格式规范整理。探讨了从作者分析、主题发现和时间演进三个方面对获取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发掘的可行性。第六部分,分析了中国和美国舰载航空医学相关多个知识组织体系,提出了建立以专题分类主题一体化表为基础,基于领域本体的多层次专题知识组织方法。结合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需求,定义了信息元数据和数据间的逻辑结构,构建了包含主题词、保障功能、保障阶段、文献信息、研究机构和舰载航空医学分类的舰载航空医学领域本体,实现了专题知识组织标引功能。第七部分,完成了专题知识平台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设计了平台构建流程,明确了平台的目标定位。按照功能需求,设计了管理模块、检索模块、百科模块、知识模块、个性模块、新闻模块六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平台系统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从数据的获取、存储、计量、展示四个方面讨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根据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需求,选择了适用的开发工具,实现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初始功能。第八部分,对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赵宁[6](2015)在《飞行员心理素质与飞行安全研究》文中提出飞行员作为航空器的直接操作者,其心理素质因素对飞行安全至关重要。研究飞行员心理素质的测评方法以便全面、准确地了解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为飞行员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为航空院校健全科学培养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对改善飞行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心理素质的理论进行剖析,认定认知品质、人格特质是其内容要素,适应品质体现了其价值功能。对有关飞行员心理素质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现阶段主要集中在认知品质的客观测评与人格特质的主观测评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从人格特质的客观测评与适应品质的主观测评两方面入手,开发相应的测评工具。首先,分析影响飞行安全的飞行员心理素质关键因素,总结人格特质、适应品质与飞行安全的关系,构建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改进G1法并结合DEMATEL法确定指标权重。其次,基于作业测验的原理设计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根据信号检测理论、基本统计原理与作业曲线分析提取人格特质的测量参数,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参数的有效性。然后,依据量表编制理论与方法编制了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通过内容分析、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验证了此测评量表的有效性。最后,展示了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的软件界面,并将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初步运用到飞行学员的适应品质测评中,得到了飞行学员适应品质总体水平、分值分布及年级与年龄方面的差异等相关结果。此外,还从飞行员心理素质选拔标准、训练体系、监管机制三方面提出了飞行员心理素质的管理策略。综上,本文以飞行员心理素质的人格特质、适应品质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发了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与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实现了对飞行员心理素质的主客观测评,丰富了飞行员心理素质的测评手段与工具。其中,利用作业测验对飞行员人格特质进行客观测量是一项探索性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的编制弥补了行业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研究以期对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韩杨[7](2013)在《民航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及其平行测验的编制》文中认为飞行职业是一项危险且复杂的特殊职业,与一般职业相比,它从客观上要求飞行员具备较高的基本认知能力水平。因此,在招飞过程中进行飞行员心理选拔工作,可以从源头上淘汰能力上不适合从事飞行职业的人群,达到为航空公司节约培训成本,保证飞行安全的目的。而目前,有关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工作大多数都是由空军完成的,我国民航在选拔测验的编制方面研究较少,虽然民航总局等部门在90年代曾自主研发出飞行员选拔的纸笔测验,也曾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并引进了全套测验,但这些测验都没有实际的应用于飞行员的选拔工作。因此,编制出全面、可靠的招飞能力测验,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试图从飞行员的基本认知能力入手,根据飞行员必备的认知能力,对我教研室初步编制的民航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进行改编和对题目的筛选,并编制三套平行测验,为每套测验建立招飞的选拔标准,从而将不具备飞行能力的候选者淘汰,对今后各航空公司节约培训成本和保障飞行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验的选择、改编和优化目的:在查阅文献和对飞行员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立飞行员所必备飞行能力。对选择出的基本能力测验进行改编、筛选,确立最终的测验项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出飞行能力,编制出飞行员基本能力调查问卷,对成熟飞行员进行调查,确定飞行员必备的能力并选择出初步编制的基本能力测验,对这些能力测验题目进行改编、筛选和优化。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选取了参加某航空公司招飞初检的两组被试。第一组被试220人,第二组被试240人,先后完成了改编后的11项能力测验,及再次改编后的8项能力测验。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被试的测验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及难度、区分度的分析。结果:(1)第一组被试完成的11能力测验的平均难度系数是0.82,平均区分度是0.28。其中计算能力和数字光点数相加均为考查被试数字计算能力的测验,计算能力的难度系数是0.81,区分度是0.22,数字光点数相加的难度系数是0.78,区分度是0.31;视觉干扰和视觉搜索均为考查被试注意的选择性、分配性的测验,视觉干扰测验的难度系数是0.83,区分度是0.29,视觉搜索的难度系数是0.86,区分度是0.25;视觉记忆的难度系数是0.88,区分度是0.23,但发现测验过程中存在做题技巧,不能反映被试的真实能力。(2)第二组被试完成筛选后的8项能力测验难度系数在0.760.84之间,平均难度系数是0.79,区分度在0.230.37之间,平均区分度是0.31。结论:(1)根据第一组被试的结果,删除掉计算能力、视觉搜索、视觉记忆3项测验,保留词语理解与工作执行、方向推理、空间旋转、视觉干扰、图形推理、仪表理解、数字光点数相加、注意力转换8项测验。(2)对8项能力测验进行修改后,区分度分布在0.2以上的总题数有648题,占到了总题数的81.5%,经过对题目的再次修改,确定每个测验项目最终的测验题目个数。2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平行测验的初步编制和建立目的:编制三套平行测验,并对这三套平行测验进行信效度的检验及等效性分析。方法:分别将最终确定的每个测验项目中的题目,根据题目的形式和难度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将每个等级中的题目随机分成三份,便形成力一个测验的三个平行测验,其他测验亦如此,最终便可形成三套平行测验。随机选取通过某航空公司招飞复检(未参加过心理测验)的本科毕业生240人,并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分别完成一套平行测验。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第一套测验所有项目的平均难度系数是0.79,平均区分度是0.35;第二套测验所有项目的平均难度系数是0.78,平均区分度是0.34;第三套测验所有项目的平均难度系数是0.78,平均区分度是0.35。(2)除了第一套测验中的视觉干扰测验分半信度是0.69以外,其他测验的分半信度均达到了0.7以上。(3)第一套测验中,各分测验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520.60之间;第二套测验中,各分测验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520.70之间;第三套测验中,各分测验和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440.70之间。(4)对三套测验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每套测验提取了5个因子,分别是:空间逻辑因子、数字和汉字信息提取因子、计算因子、注意力因子、言语理解因子。第一套测验中,5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的83.65%,第二套测验中,5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的85.16%,第三套测验中,5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的83.34%。(5)对三套测验的各个分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其中,方向推理、空间旋转、视觉干扰、图形推理、仪表理解、注意力转换6项分测验在三套测验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词语理解与工作执行测验在第一套测验和第二套测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数字光点数相加测验在第二套测验和第三套测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三套测验的各个分测验的难度系数比较的结果显示,8项分测验的难度系数在三套测验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编制的三套测验难度、区分度、信效度良好,能够达到招飞选拔的目的。(2)从三套测验等效性分析结果来看,三套测验得分的平均数、标准差、难度分布大致相同,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3飞行员和招飞复检人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目的:检验所编制的测验能否鉴定出飞行员和普通人能力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某航空公司经美国航校培训,并取得毕业证书和由美国航空联邦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颁发的美国驾照的飞行员158名,并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完成三套平行测验,将结果和第二部分中,招飞复检人员的成绩进行比较。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三套测验中,方向推理、空间旋转、视觉干扰、图形推理、仪表理解、数字光点数相加6项测验均表现出飞行员和招飞复检人员的测验结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出飞行员的成绩要优于招飞复检人员;第一套测验和第三套测验中的词语理解与工作执行测验,第一套测验中的注意力转换测验在飞行员和招飞复检人员的测验结果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编制的三套招飞测验,基本能够反应出飞行员所具备的优于普通职业者的能力,测验结果有效,可以对民航飞行员选拔提供一定的依据。

魏焕成[8](2013)在《心理运动能力在民航飞行员选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飞行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从而在选拔过程中对候选者有诸多要求,长期以来的主要表现是严格的身体检查。近年来,随着飞机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飞行员的体检要求有所放宽;同时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民航事故中有3/4和人为因素有关,人们对飞行员选拔的关注点开始转至心理方面。对飞行员候选者进行相应的心理选拔,可以考察他们是否具有飞行员所需的各项心理特征,有助于将不适合飞行活动的个体提前排除在行业之外,减少未来飞行事故发生的几率,减少由于飞行员因不适合飞行活动或高强度训练而被淘汰所造成的培训费用浪费。目前,我国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工作主要是对候选者进行人格和基本能力测试,大多数采用纸笔测验的形式,而对其飞行特殊能力的考察和检测重视不够。国内外学者认为仪器检测方法精度高,是公认的准确、可靠的测试手段,是未来飞行人员心理选拔的发展方向,可以对心理运动能力做出客观评价。本研究的目的是编制一套计算机化的心理运动能力测验系统,且采用仪器检测的方法,以实现心理选拔过程的标准化和客观化。该系统共含有3个心理运动能力测试程序,包括单任务、双任务和多任务3种检测模式,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两种操作方式。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心理运动能力检测系统的编制。采用查阅文献法、专家判断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紧扣心理运动能力的操作定义,编制相应程序;并依据心理测量学的原理和实际要求,对程序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第二部分:使用心理运动能力检测系统对不同人群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应聘大学生、飞行学员和现役飞行员,验证测验项目的信效度和区分度,以确定此心理运动能力测验是否适合我国民航航空公司招飞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心理运动能力测验各项目的难度适宜,鉴别指数高;(2)心理运动能力测验各项目的信效度良好,可以应用于飞行员心理选拔;(3)为了更加客观全面的对每个应聘者做出评估和判断,提出了心理运动能力测验总分的计算公式。

王一帆[9](2011)在《中国民航初始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编制》文中指出当前人们已经取得这样的共识——有效的飞行员选拔可以避免培训资源的浪费,节约培训成本,合适的人选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有更优异的表现和更好的职业前景。并且,从人的因素角度出发,这些经过严格筛选的飞行员能够更好地保障飞行质量,确保飞行安全。因此目前国际民航组织已经将飞行员的心理选拔视为驾驶舱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题源自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欧洲飞行员选拔与培训学院合作的“计算机化民航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的研究”课题的子项目——“民航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编制”。本文在充分汲取以往研究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了符合我国民航实际情况的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维度指标,它们分别是:成就动机、严谨性、果断性/冒险性、可塑性、活力、乐群性、开放性、控制欲/组织协调性、情绪不稳定性、自信心/挫折容忍力、团队协作、反权威性以及诚实性(期望性作答/测谎题);完成了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的设计与合成,构建了量表常模,共采集样本925个,并建立了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九分常模;经检验,本量表的信度为0.915,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均高于0.65;利用因素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提取一个公因素时结构效度0.48,提取两个公因素时结构效度为0.58,均超过0.4,各维度的荷载率均超过0.51。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法对量表维度进行了赋权,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创新性地构建了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选拔——淘汰”模型,有效减少了选拔过程中被试测试评价环节的工作量。

戴琨[10](2010)在《基于选拔的中国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研究》文中提出近半个世纪以来,对飞行员选拔与训练的预测研究一直在航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占有主导地位。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认知和心理运动测试以及对人事档案评价等已成为预测飞行员选拔与训练成绩最有效的方法,而人格测验的预测效度则显的很低。本文在深入分析了航线飞行工作特性对航线飞行员人格特征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航线飞行机组资源管理(CRM)的情境人格的构念,构建出由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所构成的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选拔理念,采用本土化的方法探讨了中国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研究一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建立了航线飞行特质分量表,在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分量表,合称航线飞行员人格量表。以1132名参加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招飞初检的男生为样本对两个分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一阶因素分析显示飞行特质由稳定性、敢为性、活跃性、忧虑性四个因子构成,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则由情境适应、协作沟通、自主决策、管理支配四个因子所构成;二阶因素分析显示出飞行特质和情境人格的分离,累积解释率为64.105%。以518名参加复检的学生为样本进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飞行特质和工作情境人格的两维构想模型数据拟合较好。研究二以286名现役飞行员和112名停飞学员为研究对象对形成的航线飞行员人格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证实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和信度,并揭示了航线飞行员两种人格特征既分离又协同的关系,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上的差异是引起学员停飞的原因,工作情境人格和飞行时数相关更强。研究三探讨了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对航线飞行驾驶行为规范性水平和年度飞行绩效的效应关系,发现了航线飞行驾驶行为规范性和年度飞行绩效都可以作为比较可靠的航线飞行工作绩效考核指标,飞行特质和工作情境人格都能单独预测两个工作绩效,工作情境人格具有更高预测效度,飞行特质对航线飞行员驾驶行为规范性水平和年度飞行绩效的影响作用受到工作情境人格的调节,工作情境人格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四考察了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特质和工作情境人格都单独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影响作用,特质还通过影响工作情境人格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后者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研究五探讨了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飞行特质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工作情境人格对特质与健康的关系是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研究提示,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均是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工作情境人格对于现代航线飞行员选拔更具针对性。本系列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航线飞行员人格选拔测验中长期存在的文化适应和内容情境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于完善中国航线飞行员心理选拔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德国宇航中心飞行员纸笔测试系统的修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宇航中心飞行员纸笔测试系统的修订(论文提纲范文)

(1)飞行训练对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神经影像学在脑研究中的应用
    2.2 脑网络的相关研究
        2.2.1 复杂脑网络
        2.2.2 大脑神经连接网络
    2.3 脑网络的研究现状
    2.4 感觉运动网络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国内外飞行员的心理选拔
        2.5.1 国内研究现状
        2.5.2 国内研究现状
    2.6 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2.6.1 国外研究现状
        2.6.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数据采集
    3.3 数据处理
        3.3.1 静息态fMRI数据预处理
        3.3.2 独立成分分析(ICA)
        3.3.3 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3.3.4 影像结果呈现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独立成分分析结果
        4.1.1 提取到的飞行组与对照组的SMN
        4.1.2 飞行组与对照组功能整合差异区
    4.2 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4.3 肯德尔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飞行训练对SMN功能整合的影响
    5.2 飞行训练对SMN功能连接的影响
    5.3 肯德尔相关性分析
    5.4 SMN与心理运动能力的运用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空保人员心理选拔与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理选拔研究现状
        1.2.2 心理评测研究现状
        1.2.3 空保人员选拔研究现状
        1.2.4 已有研究小结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体系
    2.1 我国空保人员简介
    2.2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的初步筛选
        2.2.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初选
        2.2.2 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初选
        2.2.3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初选
        2.2.4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初选
    2.3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的确定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2 调查对象的选择
        2.3.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2.3.4 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2.4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内涵的阐释
    2.5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指标权重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方法
    3.1 心理评测方法概述
    3.2 空保人员个性特征维度评测
    3.3 空保人员认知能力维度评测
        3.3.1 测试方法设计
        3.3.2 测试分数量化
    3.4 空保人员社会能力维度评测
    3.5 空保人员心理综合评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保人员心理选拔评测的实施
    4.1 空保人员心理评测实施
    4.2 评测结果与统计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作者简介

(3)日本原爆文学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日本原爆文学
        (一) 原爆文学的概念与诞生背景
        (二) 原爆文学的发展沿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毁灭主题:人间地狱的再现
    第一节 毁灭的序曲
        一、《毁灭之序曲》: 时空维度下的灾难预示
        二、《毁灭之序曲》: 多重视角下的精神幻灭
    第二节 毁灭的瞬间
        一、《夏之花》等: 原爆瞬间
        二、《来自废墟》等: 原爆的次生毁灭
    第三节 毁灭的惨景
        一、《尸横遍街》等: 人的毁灭
        二、《来自废墟》等: 家园的毁灭
        三、《广岛的回忆》: 城市文明的毁灭
    小结
第二章 创伤主题: 呐喊与安魂
    第一节 创伤的症候
        一、肉体之痛
        二、精神之殇
    第二节 创伤的展演
        一、普遍性的个体创伤
        二、独特性的女性创伤
    第三节 创伤的安度与复原
        一、《祭场》: 艰难的哀悼与安魂之路
        二、创伤记忆与历史书写
    小结
第三章 反思主题: 痛定思痛
    第一节 多重主题的交织: 井上光晴的原爆文学
        一、《手之家》: 多重主题的反思
        二、《大地的群像》: 多重主题反思之深化
    第二节 战争责任之思: 堀田善卫的《审判》
        一、《审判》: 加害者保罗与恭助的对比
        二、《审判》: 罪与罚
        三、《审判》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民族主义视野的超越: 小田实的《广岛》
        一、《广岛》: 民族与种族歧视的交织
        二、《广岛》: 被害与加害的辩证思考
        三、《广岛》的进步意义
    第四节 核时代的生存之道: 大江健三郎的核文学世界
        一、《广岛札记》: 大江反核之旅的起点
        二、《治疗塔》: 现代危机的预言
        三、核时代的生存之道
    第五节 原爆认知及战争反思
        一、反对战争抑或反对战败
        二、“请安息吧,战争错误不再重演”
        三、“提起广岛时”
    小结
结语
使用文本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
后记

(5)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预期目标
2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
    2.1 现有知识服务研究
        2.1.1 知识服务的内涵
        2.1.2 知识组织的内容
        2.1.3 知识组织的相关定律
        2.1.4 知识组织的相关方法
        2.1.5 知识服务的意义
    2.2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
        2.2.1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优势
        2.2.2 知识组织系统的模式构建
        2.2.3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
3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需求获取
    3.1 舰载航空医学的解析
    3.2 需求获取流程的构建
        3.2.1 知识需求的规范化表示
        3.2.2 知识需求的获取流程
    3.3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阶段专题知识需求
        3.3.1 试验试飞医学保障
        3.3.2 飞行员选拔医学保障
        3.3.3 飞行训练医学保障
        3.3.4 作战部署医学保障
        3.3.5 休整驻训医学保障
        3.3.6 医学防护装备研制
        3.3.7 飞行事故的医学调查
    3.4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功能专题知识需求
        3.4.1 健康维护
        3.4.2 伤病救治
        3.4.3 能力促进
    3.5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机构专题知识需求
        3.5.1 医疗保障机构
        3.5.2 医学科研机构
        3.5.3 教育训练机构
    3.6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分类专题知识需求
        3.6.1 舰载航空卫生学
        3.6.2 舰载航空生理学
        3.6.3 舰载航空心理学
        3.6.4 舰载航空病理学
        3.6.5 舰载航空临床医学
        3.6.6 舰载航空医学工程
        3.6.7 舰载航空毒理学
        3.6.8 舰载航空药理学
4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信息来源研究
    4.1 信息来源的方法研究
        4.1.1 信息来源和研究方法
        4.1.2 信息来源分类
    4.2 相关网站信息来源
        4.2.1 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
        4.2.2 国防科技情报中心
        4.2.3 美海军相关机构
        4.2.4 美军其它机构
    4.3 其它公开信息来源
        4.3.1 航空航天医学会年会论文集
        4.3.2 航空航天与环境医学杂志
        4.3.3 医学研究与发展快讯
        4.3.4 资料汇编
        4.3.5 生物电磁学杂志
5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信息获取研究
    5.1 核心检索词的确定
        5.1.1 基于文献计量的关键词获取
        5.1.2 基于舰载机型号的关键词获取
        5.1.3 基于调研咨询的关键词获取
    5.2 检索策略原则的确定
        5.2.1 专指优先原则
        5.2.2 科研传承原则
        5.2.3 需求变化原则
        5.2.4 类型多样原则
    5.3 检索结果的下载清洗
        5.3.1 结果下载
        5.3.2 结果清洗
    5.4 美军相关文献信息举例
        5.4.1 飞行员选拔相关研究举例
        5.4.2 医学保障相关研究举例
        5.4.3 DTIC相关栏目下载文献举例
        5.4.4 预防医学相关研究举例
        5.4.5 舰载机型号相关研究举例
        5.4.6 海军医学官网下载文献举例
        5.4.7 NAMI网站下载文献举例
    5.5 文献信息的知识发掘
        5.5.1 作者分析
        5.5.2 主题发现
        5.5.3 时间演进
6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组织研究
    6.1 中美相关知识组织体系研究
        6.1.1 美海军航空医学研究的知识组织体系
        6.1.2 美政府科技报告的相关知识组织体系
        6.1.3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相关知识组织
        6.1.4 中国图书馆学分类法的相关知识组织
        6.1.5 其它舰载航空医学研究的知识组织
    6.2 相关知识组织的对比研究
    6.3 专题知识组织工具选择
        6.3.1 知识组织工具
        6.3.2 关系构建工具
        6.3.3 资源描述语言
    6.4 专题知识组织体系构建
        6.4.1 建立分类主题一体化表
        6.4.2 建立词间映射关系
        6.4.3 建立知识组织体系
        6.4.4 领域本体的构建
    6.5 专题知识的组织与展示
7 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实现
    7.1 平台的目标定位
    7.2 平台的设计原则
    7.3 平台的功能设计
        7.3.1 平台系统结构
        7.3.2 功能模块设计
        7.3.3 元数据的定义
        7.3.4 数据库表间逻辑结构
    7.4 平台的关键技术
        7.4.1 数据的获取技术
        7.4.2 数据的存储技术
        7.4.3 数据的计量技术
        7.4.4 数据的展示技术
    7.5 平台开发工具
    7.6 平台结果展示
        7.6.1 平台首页
        7.6.2 浏览模块
        7.6.3 管理模块
        7.6.4 检索模块
        7.6.5 统计模块
8 主要研究结论和讨论
    8.1 主要研究结论
        8.1.1 构建了专题知识服务模式
        8.1.2 分析了舰载航空医学需求
        8.1.3 调研了美军相关信息来源
        8.1.4 建设了专题知识组织体系
        8.1.5 实现了平台服务初始功能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6)飞行员心理素质与飞行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飞行员心理素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飞行员心理素质理论基础
    2.1 心理素质基本理论
        2.1.1 心理素质内涵
        2.1.2 心理素质结构
        2.1.3 心理素质维度
    2.2 心理测评理论与技术
        2.2.1 人员素质测评
        2.2.2 心理测评技术
    2.3 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方法
        2.3.1 人格特质测评
        2.3.2 适应品质测评
    2.4 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探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飞行安全的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3.1 飞行员心理素质与飞行安全
        3.1.1 飞行员人格特质与飞行安全
        3.1.2 飞行员适应品质与飞行安全
    3.2 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3.3 飞行员心理素质指标权重
        3.3.1 方法介绍
        3.3.2 指标修正
        3.3.3 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设计
    4.1 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设计原理
        4.1.1 Pavlov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4.1.2 作业心理过程
    4.2 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设计过程
        4.2.1 作业方式
        4.2.2 作业设计
    4.3 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分析思路
        4.3.1 分析原理
        4.3.2 指标分析
    4.4 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指标验证
        4.4.1 实验测试
        4.4.2 指标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编制
    5.1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编制
        5.1.1 编制方法
        5.1.2 编制步骤
    5.2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检验
        5.2.1 内容分析
        5.2.2 项目分析
        5.2.3 因素分析
        5.2.4 信度分析
        5.2.5 效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飞行员心理素质测评工具运用
    6.1 飞行员人格特质测评工具软件
        6.1.1 软件界面
        6.1.2 软件说明
    6.2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在飞行学员中的应用
        6.2.1 量表施测
        6.2.2 分析方法
        6.2.3 分析结果
        6.2.4 结果讨论
    6.3 飞行员心理素质管理策略
        6.3.1 飞行员心理素质选拔标准
        6.3.2 飞行员心理素质训练体系
        6.3.3 飞行员心理素质监管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指标权重专家评价表
    附录B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指标影响关系问卷
    附录C LINGO求解过程
    附录D PZO转换表
    附录E 测试项目
    附录F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预测版)
    附录G 飞行员适应品质测评量表(正式版)
作者简介

(7)民航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及其平行测验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研究总体设计
第一部分 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验的选择、改编和优化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及测试内容
    3 测试工具
    4 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第二部分 招飞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平行测验的初步编制和建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及测试内容
    3 测试工具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第三部分 飞行员和招飞复检人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成绩的比较
    1 研究目的
    2 测试内容
    3 测试工具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心理运动能力在民航飞行员选拔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整体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假设
    4 研究被试
    5 研究工具
    6 实验设计
    7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研究一 心理运动能力测验程序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被试
    3 实验工具
    4 实验流程
    5 统计分析
    6 结果分析
    7 讨论
研究二 心理运动能力测验在飞行员选拔中的应用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被试
    3 测试工具
    4 实验流程
    5 统计分析
    6 结果分析
    7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国民航初始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民航飞行员个性的理论研究
    2.1 个性心理学的理论研究
        2.1.1 “Personality”的中文译名及定义
        2.1.2 个性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2.1.3 特质理论
    2.2 飞行员个性测试的理论研究
第三章 基于德尔菲法的个性维度的研究
    3.1 德尔菲法概述
    3.2 德尔菲法确定量表维度的流程
    3.3 具体函询工作的开展
        3.3.1 第一轮函询工作及函询结果
        3.3.2 第二轮函询工作及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民航初始飞行员个性测试量表题项设计、量表合成和预测试
    4.1 量表的题项设计
    4.2 民航飞行员个性测试量表备选题库的建立
    4.3 民航飞行员个性测试量表的合成与预测试工作
第五章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5.1 信度分析
        5.1.1 信度检验方法
        5.1.2 信度检验结果
    5.2 结构效度分析
        5.2.1 确定结构效度的方法
        5.2.2 结构效度分析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中国民航初始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评价模型
    6.1 “选拔——淘汰”模型概述
        6.1.1 “选拔——淘汰”模型的设计思路
        6.1.2 量表维度的权重体系设计思路
        6.1.3 量表维度权重的确定方法概述
    6.2 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量表维度权重
        6.2.1 层次分析法的实施基本方法和步骤
        6.2.2 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6.2.3 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评价的层次分析矩阵
        6.2.4 Delphi 函询及层次分析法的实施
        6.2.5 Delphi 函询及层次分析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6.3 Delphi 法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决策时存在的问题
        6.3.1 Delphi 法实施不充分的问题
        6.3.2 比较矩阵中潜在的锚定效应和心理定势等问题
    6.4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维度权重
        6.4.1 主成分分析法维度权重的确定方法
        6.4.2 维度权重计算
    6.5 结论
第七章 量表常模的构建
    7.1 常模的构建方法
        7.1.1 组内常模表达的形式
        7.1.2 标准分数常模的表达形式
    7.2 常模的采集工作
        7.2.1 常模团体的选择标准
        7.2.2 常模数据的采集
    7.3 民航飞行员个性测试量表常模的建立
第八章 论文工作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 研究项目
    2 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一 飞行员个性测试指标函询问卷(第一轮)
附件二 飞行员个性测试指标函询问卷(第二轮)
附件三 飞行员个性测试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10)基于选拔的中国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研究
    第一节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 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
        2 飞行员人格选拔研究
        3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节 航线飞行员人格特点分析
        1 现代航线驾驶特性——机组作业对人员的要求
        2 人格特质和情境化行为
        3 职业人格选拔与工作情境人格
        4 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
    第四节 研究设想
        1 目的
        2 航线飞行整体人格选拔理念
        3 研究假设
        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量表的编制(研究一)
    1 目的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量表编制
        2.3 研究程序
        2.4 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项目分析
        3.2 航线飞行员人格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3 航线飞行员人格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3.4 信度
    4 讨论
        4.1 "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提出的重要性和意义
        4.2 "飞行特质"和"飞行情境人格"的分离与协同
第三章 航线飞行员人格量表在现役飞行员中的信效度检验
    1 目的
    2 方法
        2.1 被试
        2.2 工具
        2.3 施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结构效度
        3.2 信度
        3.3 效标群体参照效度
        3.4 航线飞行员两种人格的相关
        3.5 航线飞行员两种人格和飞行时数的相关
    4 讨论
第四章 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
    1 前言
    2 方法
        2.1 被试
        2.2 工具
    3 结果与分析
        3.1 航线飞行驾驶行为规范性与年度飞行绩效的关系
        3.2 航线飞行驾驶行为规范性与两种人格的关系
        3.3 年度飞行绩效与两种人格的关系
        3.4 工作情境人格的中介作用分析
    4 简要讨论
第五章 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
    1 前言
        1.1 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1.2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1.3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2 方法
        2.1 被试
        2.2 工具
    3 结果与分析
        3.1 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的因素分析
        3.2 航线飞行员工作满意度与飞行特质、工作情境人格的关系
    4 简要讨论
第六章 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
    1 前言
        1.1 心理健康对飞行员的重要性
        1.2 飞行员心理健康现状
        1.3 飞行员心理健康常用测评工具
        1.4 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
    2 方法
        2.1 被试
        2.2 工具
    3 结果与分析
        3.1 286名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
        3.2 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两种人格的关系
    4 讨论
第七章 综合讨论
    1 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
        1.1 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提出意义
        1.2 "整体人格"的选拔
        1.3 航线飞行员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2 关于测评方法
    3 航线飞行特质和航线飞行工作情境人格的选拔性分析
    4 航线飞行员两种人格和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德国宇航中心飞行员纸笔测试系统的修订(论文参考文献)

  • [1]飞行训练对感觉运动网络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 郭相梅.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1
  • [2]空保人员心理选拔与评测[D]. 张思佳. 中国民航大学, 2018(10)
  • [3]日本原爆文学主题研究[D]. 刘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4]中国之翼——C919大型客机纪事[J]. 刘斌. 时代文学, 2017(09)
  • [5]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 刘鹏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8)
  • [6]飞行员心理素质与飞行安全研究[D]. 赵宁. 中国民航大学, 2015(03)
  • [7]民航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测验及其平行测验的编制[D]. 韩杨.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2)
  • [8]心理运动能力在民航飞行员选拔中的应用研究[D]. 魏焕成. 第四军医大学, 2013(02)
  • [9]中国民航初始飞行员个性特征测试量表编制[D]. 王一帆.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1(05)
  • [10]基于选拔的中国航线飞行员人格结构研究[D]. 戴琨. 陕西师范大学, 2010(11)

标签:;  ;  ;  

DLR 飞行员笔试系统的修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