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偷税行为执行“后续处罚”办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倩[1](2021)在《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提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是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下游产业链相互作用,涉及到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无论是与工业、服务业还是农业都有着很大的关联,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提升征管质效,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对促进国家税收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建筑业经营业态都较为复杂,存在行业经营周期长、区域跨度大、劳动力流动性强、经营形式复杂、分包及产业化程度高的情况。因此,对建筑业的税收征管不可避免的变得复杂。2016年全面“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被纳入增值税范围,自此增值税覆盖了所有行业。随后增值税又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建筑业在税率和抵扣政策等方面受到了影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建筑业税收征管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建筑业征管质效,成为当前税务机关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建筑业、增值税、税收征管概念及相关理论,对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及其征管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以上情况,以J市为例,立足于税务机关工作实际对当地管理办法进行介绍,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出当前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访谈结果挖掘现行建筑业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从税制不完善、税收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低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为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提供有益参考。
朱彦行[2](2021)在《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研究》文中提出自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各州、市局新成立1个市局稽查局加N个跨区域稽查局,负责所管辖区域的税收违法案件稽查工作,形成“1+N”的新稽查模式。这样的模式打破了属地管理的局限性,突破了税种间管理的障碍,避免了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的弊端,打通原国税与原地税之间的信息壁垒。早前税务稽查执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风险问题,如:区分税种多部门多头检查、多部门同一事项重复入户检查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缓解。但是,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永远不可能被消除,跨区域稽查局的成立和人员的整合与调整,间接地导致新的稽查队伍人手紧缺、素质层次不齐,税务稽查执法环境也不如前,而且纳税人的经济范围不再单一,涉税违法行为形式多变不易察觉,在这样的税务稽查执法背景下,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只会越来越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曲靖市税务局跨区域稽查局为例,对曲靖市税务局跨区域稽查局基本情况与执法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分主体、客体、执法环境因素、工作环节四种类型归纳出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现阶段面临的执法风险点,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风险点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机构改革导致的部门业务整合、缺乏权利制约、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工作设置流程不严密等,加之稽查资源配置不充分、信息共享机制落后等诸多原因导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的措施与经验,运用纳税遵从理论、权利制约理论提出自由裁量权公开透明细化、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陈谦[3](2021)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与规范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增值税制度,确立了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以票控税使增值税专用发票成为增值税管理的核心,增值税专用发票兼具商事凭证与抵扣凭证双重作用。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特殊作用,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骗税的违法行为从未间断,尤以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问题最为突出,难以治理。尽管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惩处力度不断加强,但仍难从根本上解决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问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治理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方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手段复杂、隐蔽性强,利用票货分离、税收优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难以监管和稽查。另一方面,对于以“对开”、“环开”形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该如何定性与处罚,存在较大争议。研究如何遏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如何妥善处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争议,对于保障国家税款,完善增值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明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现实价值,并对国内外文献作归纳和总结。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概念和治理虚开的理论基础,为后文分析虚开的原因和治理对策提供了指引。第三、四部分围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现状和原因重点分析了滥用税收优惠型虚开、闭环型虚开以及票货分离型虚开手段、危害以及产生原因,并以此归纳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治理难点。第三、四部分指明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治理方向,防范骗税型虚开需要加强税源监管、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处理虚开问题相关争议需要明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第五部分,以合慧伟业虚开一案作为典型案例,结合税法原理,分析了合慧伟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原因、类型以及影响,详细分析了案件争议焦点问题。从案例分析中,获得启发,治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问题需要遵循宽严相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第六部分为治理对策,综合前四个部分的研究结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治理,需要从完善税制、升级征管手段、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以及完善相关法规等多角度出发。每一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均有其特殊性,处理过程中,都应当从其虚开原因、虚开手段、虚开结果充分考虑其行为的合理性与违法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虚开问题争议解决的关键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处理应遵循审慎、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尊重商业实质。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关键在于堵塞税制漏洞以及管住税源。
史会会[4](2020)在《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的经济活动与房地产业、金融业、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和建材零售业息息相关,在我国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原是唯一征收营业税的行业。“营改增”后,我国建筑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开始实施。建筑企业面临纳税风险由来已久,应对方式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此透析Z建筑公司纳税情况与具体症结,对建筑行业整体纳税风险管理有一定启示作用,对促进公司财务管理与应税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本论文以Z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建筑企业纳税风险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纳税风险的定义和掌握企业纳税有关理论以及AHP专家评估方法。其次通过对Z建筑公司纳税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引出Z企业纳税税收现行问题。再次,阐述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因素,从企业内在、外在反应风险情况并邀请行业专家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启示Z建筑公司后期风险管理应对策略。最后,针对Z企业的税收风险,就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具体管理提出应对举措。
杨洁[5](2020)在《FD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而税收筹划的方法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和更新。因此,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方面的研究源源不断,企业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应纳税额,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税负,同时能够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进行纳税筹划不仅可以给企业本身带来切身利益,还有益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纳税筹划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接着论述了纳税筹划的基础理论,以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为起点,以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为基础,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的对FD公司进行调研分析,研究了FD公司纳税筹划情况,对FD公司的税收现状进行了剖析,总结了公司在税收筹划方面展现的相关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解决FD公司相关问题的税务筹划方案,并提出了一些保证这些税收筹划方案顺利开展的有效措施,使该筹划方案兼具合理性、可操作性和风险最小化。
刘珊[6](2020)在《税法解释性规则研究》文中提出税法解释性规则是税务行政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行政规则指的是财税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授权或自身行政权而制定的规则,按照规则的性质与法律效力的不同,税务行政规则可以分为立法性规则和非立法性规则两大类。税务立法性规则指的是财税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程序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则,其具体表现为税务行政法规和税务行政规章等《立法法》所明确规定的立法形式。而税务非立法性规则指的是财税行政主管部门未经过法定程序制定的仅在本辖区内具有拘束力的行政规则,其具体表现为各种层级的税务规范性文件。根据规范内容及功能意义的不同,税务非立法性规则又可以分为税法解释性规则、税务管理性规则、税务裁量性规则等,其中,税法解释性规则根据发布主体与程序的不同,表现为通知、批复、函等多种形式。税法解释性规则本质上是各级财税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运用其行政权,依法对税法规则的具体应用性问题作出进一步阐释、说明而制定的一种实施性解释。根据哈特的法律规则理论,税法解释性规则属于第二性规则,是税法规则的配套规则,具有派生性、从属性以及不可续造性等特征。税法解释性规则因税收成文法的局限性、税法适用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税法调整对象的流变性与多样性而生,并在弥补税收立法先天缺陷、克服税法规则实施的不确定性、提供相对清晰的税务行政执法标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行政判断余地理论与权威理论为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撑。随着税收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税收司法的逐步开放,各类税务争议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争议类型亦日渐多元化、精细化。其中,因税法解释性规则司法适用而引发的税务行政争议尤为突出。在我国现行行政解释体制下实施性解释的法律地位尴尬,导致这一类实施性解释在实践中的规范程度明显不足。学界将这一现象视为税法行政解释失范、或称为税务行政规范性文件效力异化,并对税法行政解释规范化、税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及司法审查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然而这些理论研究并没有从实际层面彻底解决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司法适用争议,以解释性的税务规范性文件为表现形式的税法行政解释失范问题仍然存在。相对而言,从文本分析与案例实证考察的双重视角切入,能更直观、更清晰地发现并剖析当前我国税法行政解释实践中存在的真问题。因此,有必要以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及其司法适用争议案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外在形态、内容等方面展开不同层次的实证考察。通过对我国近四十年来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的外在表现形态的分析,可发现我国现行的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外在形式杂乱无序,形态规范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从裁判时间、争议类型、审判程序、审查态度以及裁判结果等五个维度对我国近四十年来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实践样态及典型税案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税法解释性规则暴露出内容存在缺陷、效力规定瑕疵等问题。其中,内容上的缺陷又主要表现为合法性不足、合理性较弱两个方面,合法性不足可以概括为超越法定权限、与上位法发生抵触、加重税务行政相对人义务或限缩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程序违法及其他违法;合理性较弱可以归纳为违反适当性原则、违反必要性原则、违反比例原则;因溯及适用不当、效力范围不清以及失效时间不明等税法解释性规则的效力规定瑕疵而引发的税务争议可以概括为溯及力争议、普遍适用争议、废止认定争议。上述税法解释性规则在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其显着的制度或运行规则等原因:其一,税法行政解释的范畴模糊,税法行政解释定位尴尬,税法行政解释主体多元泛化,联合解释行为规范程度低,导致解释内容上存在合法性不足、合理性较弱的缺陷;其二,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不清晰,缺乏统一的解释规则,各解释主体在解释税法规则时所持的解释立场、解释方法、解释目标等各不相同,导致解释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愈发凸显,不同解释主体的前理解和考量因素各有不同,不同解释主体的解释行为任性;其三,税法行政解释程序不健全,协商性不足、民主性不足以及公开性不足;其四,税法行政解释审查监督机制失灵,备案审查不全面、复议审查不合理、司法审查形式化、审查制度衔接不顺畅,导致税法解释性规则效力异化,税务行政相对人救济途径严重不足。为了破解以上税法解释性规则难题,引导税务行政执法主体正确地理解与适用税法规则,指引司法人员对税法解释性规则的适用争议展开全面且深入的审查,真正实现税法解释性规则的规范表达,有效弥合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法规则操作性之间的脱节,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我国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外在形态及其内容表达方面进行规范,并对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与运行加强审查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形态的规范应当从确立形式便利原则、增强文本可识别度、建立形式审核程序等方面着手。一是遵从便利原则的基本要求,确保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便于适用、便于理解、便于阐述与宣传;二是从统一文本名称形式、明确文本体例格式、明确文本结构要素等方面治理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名称的繁杂无序,增强税法解释性规则文本的可识别度,修改《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增加有关税法解释性规则形式要件的规定;三是建立税法解释性规则形式审核程序,确保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形态简洁、清晰、实用、有序、便于管理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内容的规范应当遵循“如何解释——解释如何展开”的逻辑径路,以弥合解释者之间的主体间性为中心,促进我国税法行政解释的规范表达。具体而言:首先,应当重新厘定税法行政解释的范畴,明确税法行政解释的实施性解释地位,严格限定税法行政解释权的边界,统一税法行政解释权力主体形式,规范多元主体的联合解释行为,厘定“联合解释”的范围;其次,建构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体系,主要是统一解释立场、建立解释方法运用规则、确立解释责任规则等,解决“如何解释”的问题。最后,还应健全税法行政解释程序,具体包括解释前的对话协商程序、解释中的民主参与程序、解释后的全面公开程序、运行时的定期清理程序等,以此回应“解释如何展开”的问题。立足于我国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审查监督实践状况,权力制衡理论、税收债务关系理论以及责任政府理论的核心要义有力地证成了税法解释性规则审查监督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全面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与运行,应当从构建备案审查全面公开制度、责任制度、救济制度等方面完善税法解释性规则备案审查机制;从明确审查机构、确立审查标准、构建异议处理制度、增加审查程序启动方式等方面更新税法解释性规则复议审查机制;从确立双重审查路径、以理论权威为分类依据构建具体审查标准、细化司法审查处理权限、设置裁判说理责任、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改良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司法审查机制。相关配套制度主要是指成立专门的税务审判机构、从宽认定税法解释性规则附带审查申请条件。更重要的是,还应当从明确人大备案审查终局地位、试点备案审查前置处理模式、赋予司法建议备案审查启动效力、确立行政审查优位原则等方面建立税法解释性规则审查制度衔接规则,确保各个审查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其制度预设功能,切实有效地监督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与运行。
闵涵佳[7](2020)在《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政认定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制度。此后税务机关与企业就一直围绕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展开了博弈。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该文件首次提出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之后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政法规与司法解释,但由于法规文件中对于虚开的界定较为模糊,导致认定标准不明确。在实践中税务机关对于类似案件处理结果往往不尽相同,而不同法院也很可能对同类行政诉讼案件作出截然相反的裁判。本文第一章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理论部分对我国目前常见的几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形式进行分析,并从税制设计与税收征管的角度、纳税人税法遵从的角度以及纳税人与行政司法机关进行博弈的角度层层深入解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原因。接着在第二章现状分析中介绍相应的行政管控手段,再通过对相关的行政与司法法规的梳理,从而加深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认定的认识,找出法律文件在协调性和实践合理性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进一步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来分析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的衔接问题,以达到对行政认定的范围理解更加准确的目的。本文第三章在理论与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真实案例的研究,归纳总结在行政认定中存在的难题,从三流一致的判定方法、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的虚开的认定、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举证不足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之后以“聚善堂药业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案为例,从税企分歧的入手,结合法院的裁判文书,具体分析了该案件中如何证明虚开、证据是否充分合理、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处理以及税务机关程序违法、行政处罚数额等问题,讨论了税务机关败诉的原因和处理不当之处,总结了该案例对税务实践的借鉴意义。最后,本文以由大到小、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序,从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完善法律文件、改进认定与处罚标准、注重行政执法的合法与合规性这四个角度为完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定提出建议。
李继辉[8](2019)在《ZL水泥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以来我国减税降费的呼声日益高涨,各项税收调整措施及税收优惠接踵而至,对于企业纳税人来说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面对新的税收征管环境,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而从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进一步的效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纳税筹划提上日程并将其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纳税筹划俨然已经成为企业决策和战略管理的关键一环。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除为企业创造效益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纳税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非增量开支。论文从纳税筹划的理论入手,在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ZL水泥有限公司作为实例进行研究,剖析其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纳税筹划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纳税筹划能够实现了为企业创造效益、规避纳税风险的目标,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纳税筹划的方案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论文参阅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纳税筹划的概念、目标体系、方法原理、风险控制等的介绍,从中可以看到纳税筹划的内涵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被不断地深化。论文介绍了当前纳税筹划的概念体系,包括了与避税、偷税、逃税之间的区别,以及纳税筹划的原则、方法、对象、目标等,为接下来对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打下基础。论文选取了ZL水泥有限公司作为研究案例,简要介绍了企业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其目前的涉税情况,进而对其主要涉及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思路做出了设计。论文列举了ZL公司已经实施和计划将要实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并对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开设分支机构、变更业务模式、500万元以下资产一次性扣除和购进专用设备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已经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为企业节约了3000余万元税款,而计划将要实施的方案通过测算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节税效果。最后论文研究了纳税风险的种类及成因,搭建了包含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在内的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并提出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完善内部控制等建议来规避纳税筹划中相应产生的纳税风险,实现纳税安全有保障。通过研究,论文认为纳税筹划能够确实地为企业带来节税效益,但面对不断完善的税收法规,纳税筹划的空间正在不断压缩,因此未来的纳税筹划重点应当将规避纳税风险放在第一位。该论文有图2幅,表5个,参考文献48篇。
单珊[9](2019)在《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问题研究 ——以A市为例》文中提出最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有关税收征管方式的改革探索从未停止,税收征纳关系也成为大部分国家关注的对象。结合税收遵从理论,更新税收征管方式,是国家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征管方式的改革中,税收遵从度的提升非常关键,这亦是对税收征管方式进行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一,从税收收入的角度分析,了解遵从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对不遵从行为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提升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保证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税收流失问题;第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上分析,设计科学的征管制度可以控制管理成本,实现征管工作质量的提升,避免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第三,从纳税人的角度上分析,关注纳税人合法权益,激励更多的纳税人能够主动纳税,可以形成尊重纳税人和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气氛,有助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形成平等且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本文试图从提升税收遵从度的视角入手,探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管方式,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革完善,提升增值税征管质量。文章基于税收遵从理论,首先,分析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方式与纳税遵从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方式展开分析,阐述国内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方式的改革过程及国家近年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政策调整过程;再次,文章通过对A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近几年中该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根据自身知识积累和工作经验,确定改革健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的方向,即在建立纳税申报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主动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实现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有效监管,同时在提升纳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实现增值税征管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文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和强化纳税信用等级,结合新的理念和思想更新管理方式,健全征管流程,加大税务违法成本,形成多样化的信息应用渠道。
舒博佳[10](2018)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及解决》文中提出增值税作为中央和地税共享税,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税种,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虚开专票)行为对增值税税基侵蚀严重,对税法的严肃性构成了挑战,打破市场秩序的公平竞争,让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失。营改增过后全行业进入增值税抵扣链条,部门企业为逃避税款,虚构成本虚抵税款,虚开专票的案件呈高发趋势,并逐年递增。但目前在刑法学术界、司法机关、税务机关等主体中对虚开行为的认定存在着较大的认定分歧问题,特别是对虚开行为的在行政法和刑法定性差异的认识、虚开的边界问题、罪与非罪问题、虚开行为的构成要件等问题具有较大分歧,同时也常见法院判决中出现一审二审和再审判决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也常出现法院和税务机关对具体案例虚开的判定不一致的案例。一方面是国家税收债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是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深入研究虚开专票行为的模糊边界,让不同的虚开行为受到不同的处罚结果,具有重大意义。虚开专票侵犯的是混合客体,表面是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范的侵害,其实深层次上是对国家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危害。虚开专票罪应该是结果犯,同时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的结果是判定虚开行为判罪量刑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虚开行为的各种具体问题的深刻剖析,比较虚开行为的不同处理规则,表达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偷、骗税目的,客观上也不会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的虚开行为不应以虚开专票犯罪论处,应该同时满足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且让国家税款收到损失才能认定为虚开的观点,提出应进一步修改刑法、征管法定性虚开标准完善检查权力,加快最高法院虚开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的出台,归整虚开认定税收政策推进增值税立法等建议。
二、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偷税行为执行“后续处罚”办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偷税行为执行“后续处罚”办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增值税 |
2.1.2 建筑业 |
2.1.3 税收征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纳税遵从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现状 |
3.1 我国建筑业发展及增值税情况 |
3.1.1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
3.1.2 建筑业增值税相关政策 |
3.1.3 我国建筑业增值税规模 |
3.2 建筑业税收征管现状 |
3.2.1 建筑业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历程及现状 |
3.2.2 建筑业增值税管理的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市建筑业增值税征管案例分析 |
4.1 J市建筑业征管现状 |
4.1.1 J市建筑业基本情况 |
4.1.2 J市建筑业增值税税收情况 |
4.1.3 J市建筑业增值税管理做法 |
4.2 J市建筑业增值税涉税案例分析 |
4.2.1 HNJZ公司异地经营未预缴案例分析 |
4.2.2 JNCX建筑有限公司税负上升案例分析 |
4.2.3 JL公司及关联公司虚开虚抵违法案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当前建筑业增值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5.1.1 征管难度加大,征管效率低 |
5.1.2 征管风险增加,税源流失严重 |
5.1.3 企业税收遵从度低,涉税行为不规范 |
5.2 当前建筑业增值税征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 |
5.2.2 税收管理配套机制不完善 |
5.2.3 税收信息化机制不健全 |
5.2.4 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加强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的建议 |
6.1 完善税收政策,推进立法进程 |
6.2 完善管理机制,筑牢征管基础 |
6.2.1 加强人才建设,完善机构配置 |
6.2.2 更新管理模式,实施分类、分项目管理 |
6.2.3 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及时堵截漏洞 |
6.2.4 加强稽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6.3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征管效率 |
6.3.1 优化整合涉税系统,夯实基础数据 |
6.3.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畅通外部信息交换渠道 |
6.3.3 全面推行发票电子化 |
6.4 落实政策辅导,优化纳税服务 |
6.4.1 多渠道做好政策宣传及辅导 |
6.4.2 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企业财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B 税务局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2)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税务稽查相关概念 |
一、税务稽查概念及基本任务 |
二、税务稽查机构类别 |
三、税务稽查工作环节 |
第二节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相关概念 |
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概念 |
二、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特征 |
三、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种类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纳税遵从理论 |
三、权力制约理论 |
第三章 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基本情况 |
一、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基本情况介绍 |
二、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工作现状 |
第二节 税务稽查执法主体造成的风险 |
一、稽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
二、自由裁量权的使用 |
三、跨区域稽查局办案成本高 |
第三节 税务稽查执法客体造成的风险 |
一、违法手段隐蔽难察觉 |
二、财务公司出谋划策逃避缴纳税款 |
三、纳税人对执法者要求越来越高 |
第四节 税务稽查执法环境引发的风险 |
一、税收执法缺乏高等级效力 |
二、跨区域稽查局与外部门协作不畅 |
第五节 税务稽查工作环节中的风险 |
一、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二、访谈情况简要分析 |
第四章 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税务稽查执法主体造成的风险成因 |
一、改革过渡期保持队伍稳定 |
二、权力制约缺失 |
三、稽查资源配置不充分 |
第二节 税务稽查执法客体造成的风险成因 |
一、纳税遵从度不高 |
二、财务公司管理不到位 |
三、执法工作的形势和环境变化 |
第三节 稽查执法环境引发的风险成因 |
一、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 |
二、信息共享机制落后 |
第四节 税务稽查工作环节中的风险成因 |
一、税务稽查工作流程设置不严密 |
二、执法人员风险意识不足 |
第五章 国外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经验 |
第一节 国外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措施 |
一、美国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的措施 |
二、澳大利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防范的措施 |
第二节 国外税务稽查先进经验 |
一、税法遵从机制健全 |
二、税务稽查队伍专业化 |
三、信息保障方面现代化 |
四、税务稽查权力现代化 |
第六章 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执法风险防范建议 |
第一节 防范税务稽查执法主体造成的风险 |
一、加强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
二、自由裁量权公开透明细化 |
三、提升跨区域稽查局站位 |
第二节 防范税务稽查执法客体造成的风险 |
一、增强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
二、强化对财务公司规范化管理 |
三、改进执法方式 |
第三节 防范稽查执法环境引发的风险 |
一、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四节 防范税务稽查工作环节中的风险 |
一、细化稽查工作流程 |
二、建立完善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跨区域稽查局工作环节中的执法风险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本人在读研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3)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与规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可能的创新点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增值税 |
2.1.2 增值税专用发票 |
2.1.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
2.2 治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理论基础 |
2.2.1 税收遵从理论 |
2.2.2 博弈论 |
第3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
3.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现状 |
3.1.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类型复杂 |
3.1.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危害严重 |
3.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产生的原因 |
3.2.1 税收制度存在漏洞 |
3.2.2 税收征管水平不高 |
3.2.3 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低 |
第4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治理难点 |
4.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难以防范 |
4.1.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持续上涨 |
4.1.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手段复杂化 |
4.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难以认定 |
4.2.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认定标准不统一 |
4.2.2 “三流一致”认定标准存在局限性 |
4.3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处理存在争议 |
4.3.1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行政责任划分不明确 |
4.3.2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存在入罪争议 |
4.3.3 虚开行为与其他税收违法行为难以辨析 |
第5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分析 |
5.1 案例介绍 |
5.1.1 案例背景介绍 |
5.1.2 案例交易过程 |
5.1.3 案例争议焦点 |
5.2 案例分析 |
5.2.1 合慧伟业虚开行为的认定 |
5.2.2 合慧伟业虚开的原因及影响 |
5.2.3 合慧伟业虚开一案争议焦点分析 |
5.3 案例启发 |
5.3.1 宽严相济原则应适用于虚开案件的处理 |
5.3.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适用于虚开行为定性 |
第6章 治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1.1 重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认定体系 |
6.1.2 明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 |
6.2 完善增值税制度设计 |
6.2.1 缩减小规模纳税人规模 |
6.2.2 规范管理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
6.3 建设信息化征管机制 |
6.3.1 改变以票控税的治税思路 |
6.3.2 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开票行为的监控 |
6.4 促进纳税人税收遵从意识提高 |
6.4.1 加强税收法制宣传 |
6.4.2 加强税源监督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所做工作 |
1.4.1 主要视角与观点 |
1.4.2 主要贡献与作用 |
1.4.3 主要方法与运用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纳税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
2.1.1 纳税风险管理定义 |
2.1.2 纳税风险管理的特点 |
2.2 纳税风险基础理论 |
2.2.1 企业的应税策略理论 |
2.2.2 企业的应税调节理论 |
2.2.3 企业的应税平衡理论 |
2.3 纳税风险分析 |
2.3.1 纳税风险成因 |
2.3.2 纳税风险特点 |
2.3.3 纳税风险识别 |
2.4 AHP评估方法 |
2.4.1 构建判断矩阵 |
2.4.2 一致性检验及权重计算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税负分析 |
3.3 财务分析 |
3.4 企业管理制度 |
3.4.1 确认收入制度 |
3.4.2 预缴税款制度 |
3.4.3 财务管理制度 |
3.5 纳税风险因素分析 |
3.5.1 营改增风险因素分析 |
3.5.2 财务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评估 |
4.1 Z公司纳税风险来源评估 |
4.1.1 外部因素评估 |
4.1.2 内部因素评估 |
4.2 风险评估指标设计 |
4.3 风险评估过程 |
4.3.1 评估指标体系判断矩阵 |
4.3.2 一致性检验 |
4.4 风险评估结果 |
4.4.1 评估风险权重分析 |
4.4.2 评估风险应用与思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Z公司纳税风险管理对策 |
5.1 项目过程纳税风险管理对策 |
5.1.1 跨区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
5.1.2 预收款开票风险管理对策 |
5.1.3 物资采购风险管理对策 |
5.1.4 机械设备租赁风险管理对策 |
5.2 项目结算涉税风险管理对策 |
5.2.1 纳税义务时间管理对策 |
5.2.2 收入确认管理对策 |
5.2.3 企业财务法务管理对策 |
5.2.4 质保金涉税对策 |
5.3 加强纳税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3.1 与优质资源供应商合作 |
5.3.2 制定材料成本计划 |
5.3.3 加强财务会计核算 |
5.3.4 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
5.3.5 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策略 |
5.3.6 完善劳务用工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FD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使用的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纳税筹划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纳税筹划的含义及特点 |
2.1.1 纳税筹划的含义 |
2.1.2 纳税筹划的特点 |
2.2 纳税筹划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
2.2.1 纳税筹划的原则 |
2.2.2 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
2.3 纳税筹划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2.3.1 纳税筹划的成本分析 |
2.3.2 纳税筹划的收益分析 |
第三章 FD公司纳税筹划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行业税收现状分析 |
3.1.1 行业整体税负情况 |
3.1.2 塑胶制造企业各税种税负情况 |
3.1.3 塑胶制造业与其他制造业税负水平的比较 |
3.2 FD制造企业现状分析 |
3.2.1 FD公司概况 |
3.2.2 FD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
3.2.3 FD公司涉税情况分析 |
3.3 FD公司纳税筹划必要性分析 |
3.4 FD公司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
3.4.1 进行纳税筹划的客观条件 |
3.4.2 进行纳税筹划的主观原因 |
第四章 FD公司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
4.1 FD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 |
4.1.1 选择供应商的纳税筹划 |
4.1.2 销售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
4.1.3 货物存储与运输的纳税筹划 |
4.2 FD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 |
4.2.1 企业负债规模结构的纳税筹划 |
4.2.2 不同还款方式的纳税筹划 |
4.2.3 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 |
4.2.4 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纳税筹划 |
4.2.5 研发费用的纳税筹划 |
4.3 纳税筹划效果 |
第五章 FD公司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及保障 |
5.1 综合考量纳税筹划方案 |
5.2 纳税筹划方案实施保障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6)税法解释性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税法行政解释基本理论研究述评 |
1.3.2 税务行政规则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实证研究方法 |
1.4.2 比较研究方法 |
1.4.3 文献研究方法 |
1.5 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1.6.1 研究内容创新 |
1.6.2 研究方法创新 |
1.6.3 研究视角创新 |
第2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理论阐释 |
2.1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界定 |
2.1.1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涵义 |
2.1.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特征 |
2.1.3 税法解释性规则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2.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生成动因 |
2.2.1 税收成文法的局限性 |
2.2.2 税法适用过程的专业性与复杂性 |
2.2.3 税法调整对象的流变性与多样性 |
2.3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理论基础 |
2.3.1 行政判断余地理论 |
2.3.2 权威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实践样态 |
3.1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基本形态 |
3.1.1 样本描述 |
3.1.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表现形式 |
3.1.3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主要类型 |
3.2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适用现状 |
3.2.1 样本描述 |
3.2.2 运行概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现实难题 |
4.1 税法解释性规则形态规范不足 |
4.1.1 发布主体多元 |
4.1.2 表达形式多样 |
4.1.3 名称混杂无序 |
4.1.4 文本识别度低 |
4.2 税法解释性规则内容存在缺陷 |
4.2.1 合法性不足 |
4.2.2 合理性较弱 |
4.3 税法解释性规则效力规定瑕疵 |
4.3.1 溯及适用不当 |
4.3.2 效力范围不清 |
4.3.3 失效时间不明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难题的成因 |
5.1 税法行政解释的范畴模糊 |
5.1.1 税法行政解释定位尴尬 |
5.1.2 税法行政解释主体多元 |
5.1.3 联合解释规范程度低 |
5.2 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不清晰 |
5.2.1 解释立场失当 |
5.2.2 解释方法运用不当 |
5.2.3 解释责任不明 |
5.3 税法行政解释程序不健全 |
5.3.1 协商性不足 |
5.3.2 民主性不足 |
5.3.3 公开性不足 |
5.4 税法行政解释审查监督机制失灵 |
5.4.1 备案审查制度不全面 |
5.4.2 复议审查制度不完善 |
5.4.3 司法审查制度不合理 |
5.4.4 审查制度衔接不顺畅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税法解释性规则的治理之道 |
6.1 统一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形式 |
6.1.1 确立形式便利原则 |
6.1.2 增强文本可识别度 |
6.1.3 建立形式审核程序 |
6.2 规范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内容 |
6.2.1 重新厘定税法行政解释范畴 |
6.2.2 建构税法行政解释规则体系 |
6.2.3 健全税法行政解释程序 |
6.3 优化税法解释性规则的审查监督机制 |
6.3.1 税法解释性规则审查监督的法理依据 |
6.3.2 完善备案审查制度 |
6.3.3 更新复议审查制度 |
6.3.4 改良司法审查制度 |
6.3.5 建立审查制度衔接规则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7)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政认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概念与成因分析 |
第一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概念界定 |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定义 |
二、“虚开”的界定 |
第二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理论分析 |
一、虚开的常见手段分析 |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因分析 |
第二章 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政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政管控分析 |
一、实名制办税 |
二、金税三期工程 |
三、税务专项稽查 |
第二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行政与司法法规 |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行政法规梳理 |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司法法规梳理 |
第三节 虚开的行政与司法认定的衔接性分析 |
一、实体衔接分析 |
二、程序衔接分析 |
第三章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政认定争议分析 |
第一节 “三流一致”的判定方法存在瑕疵 |
一、“三流一致”的内涵 |
二、“三流”不一致的情形 |
三、“三流一致”的局限性 |
第二节 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虚开的认定存在争议 |
一、不以骗取税款为目的的虚开情形 |
二、虚开造成的不同结果分析 |
三、行为犯与结果犯的争议分析 |
第三节 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定及处理存在争议 |
一、受票方的行为如何认定 |
二、受票方的成本列支问题 |
第四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定举证不足 |
一、证据链完整性不足 |
二、证明材料不合理的情形 |
第四章 聚善堂药业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件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案件争议焦点 |
一、能否依据资金回流证明虚假交易的问题 |
二、《已证实虚开通知单》能否证明虚假交易的问题 |
三、税务局是否存在程序违法的问题 |
第三节 案件问题分析 |
一、资金回流能否认定企业虚开的问题 |
二、税务局证据是否达到标准的问题 |
三、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如何认定的问题 |
四、税务机关程序违法的问题 |
五、税务机关罚款数额的问题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政认定机制的建议 |
第一节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
一、源头上压缩虚开空间 |
二、打通信息壁垒 |
第二节 完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的行政文件 |
一、注重相关行政法规文件的协调性 |
二、加强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的衔接 |
第三节 改进虚开的认定与处理标准 |
一、注重交易实质而非形式 |
二、行政处罚遵循税收法定原则 |
第四节 注重行政执法的合法与合规性 |
一、规范证据认定的规则 |
二、注重程序的合法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ZL水泥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纳税筹划的相关研究 |
2.2 国内纳税筹划的理论研究 |
2.3 国内外典型纳税筹划理论的文献研究 |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 纳税筹划概念与理论基础 |
3.1 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 |
3.2 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逃税的区别 |
3.3 纳税筹划的原则 |
3.4 纳税筹划的对象 |
3.5 纳税筹划的目标 |
3.6 纳税筹划的方法 |
4 ZL公司的现况简介 |
4.1 ZL公司基本概况 |
4.2 ZL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涉税状况 |
4.3 ZL公司的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思路与筹划空间 |
5 ZL公司纳税筹划方案实施分析 |
5.1 ZL公司纳税筹划方案实施过程 |
5.2 增值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5.3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5.4 其他税种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
5.5 纳税筹划风险的规避 |
5.6 纳税筹划方案实施效果总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问题研究 ——以A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税收征收管理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税收征收管理概念及完善的必要性 |
2.1.1 税收征收管理 |
2.1.2 完善税收征收管理的必要性 |
2.2 税收遵从理论概述 |
2.2.1 税收遵从 |
2.2.2 税收遵从理论 |
2.3 税收征收管理与税收遵从的关系 |
2.3.1 提高税收遵从度可以促进税收征管的优化 |
2.3.2 优化税收征管是提高税收遵从的关键 |
2.3.3 税收遵从度影响税收职能的发挥程度 |
第3章 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设置原理及政策调整 |
3.1 我国增值税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
3.2 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管理特征 |
3.2.1 简化管理,便于征管 |
3.2.2 计算方式简单,核算要求低 |
3.3 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政策调整 |
3.3.1 销售额标准的改变 |
3.3.2 起征点的调整 |
3.3.3 发票使用规定的调整 |
第4章 A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A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现状 |
4.2 A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1 纳税人纳税意识薄弱,税收遵从度低 |
4.2.2 征管方式落后,征管效能不高 |
第5章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方式的国际借鉴 |
5.1 国外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主要征管方式及特点 |
5.1.1 “重服务、轻处罚”的税收征管制度 |
5.1.2 多方位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方式 |
5.1.3 税务宣传及教育突出的税收征管方式 |
5.2 国外纳税人征管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
5.2.1 提供优良的纳税服务,引导税收遵从 |
5.2.2 实施审计和稽查威慑,增大纳税不遵从风险 |
5.2.3 压缩管理层级,提升机构运行效能 |
5.2.4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征管质效 |
5.2.5 减轻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负担 |
5.2.6 加强社会诚实信用体系的建设 |
第6章 完善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的建议 |
6.1 多方面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
6.1.1 加强风险监控,强化风险分析 |
6.1.2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税务人员队伍建设 |
6.1.3 灵活改变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管方式 |
6.1.4 建立完善内部执法监督体系 |
6.2 多方位推动“放管服”改革工作,提高纳税服务 |
6.2.1 优化业务流程 |
6.2.2 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 |
6.2.3 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
6.3 加强税法宣传,还责于纳税人 |
6.3.1 进行多渠道税法宣传 |
6.3.2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与其他部门合作力度 |
6.3.3 鼓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进行税务代理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及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1.3.1 内容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虚开专票行为认定案件的现状 |
2.1 虚开专票金额和案件数量逐年递增 |
2.1.1 虚开税务案件逐年增加 |
2.1.2 法院判决虚开案件数量剧增 |
2.2 虚开专票行为不断演变导致认定困难 |
2.2.1 虚开专票常见作案手法 |
2.2.2 专业“虚开洗票公司”取证难 |
2.2.3 盗用海关凭证追查难 |
第3章 税务机关对虚开专票行为的认定问题 |
3.1 税务机关取证影响虚开行为的认定 |
3.1.1 税源管理部门的证据影响移送稽查 |
3.1.2 税务稽查的证据影响认定虚开 |
3.2 具体虚开专票行为的认定问题 |
3.2.1 “挂靠”方式开具发票的认定问题 |
3.2.2 石化行业变名开具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 |
3.2.3 交易真实性的认定问题 |
3.2.4 《已证实虚开通知书》作为直接证据问题 |
3.3 虚开行刑衔接问题 |
3.3.1 起刑标准不符影响认定 |
3.3.2 移送公安不应再行政处罚 |
第4章 司法机关对虚开专票的认定问题 |
4.1 虚开专票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分歧 |
4.1.1 关于虚开专票概念的分歧 |
4.1.2 关于虚开专票行为的侵犯客体的分歧 |
4.1.3 关于虚开专票行为主观故意的认定分歧 |
4.2 关于虚开专票行为性质认定上的分歧 |
4.2.1 目的犯说 |
4.2.2 行为犯说 |
4.2.3 具体危险犯说 |
4.2.4 结果犯说 |
第5章 虚开增值税专票行为认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
5.1 产生虚开行为认定问题的深层原因 |
5.1.1 法律缺位导致执法难 |
5.1.2 虚开法理争议大 |
5.1.3 虚开税收政策层级低 |
5.2 避免虚开认定分歧的建议 |
5.2.1 修法并加强发票管理 |
5.2.2 出台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 |
5.2.3 整合税收政策最终立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偷税行为执行“后续处罚”办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建筑业增值税征管研究 ——以J市为例[D]. 杨倩.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曲靖市跨区域稽查局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研究[D]. 朱彦行.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3]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与规范治理研究[D]. 陈谦. 集美大学, 2021
- [4]Z建筑公司纳税风险管理研究[D]. 史会会.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FD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研究[D]. 杨洁.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税法解释性规则研究[D]. 刘珊. 湘潭大学, 2020(10)
- [7]我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政认定问题研究[D]. 闵涵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8]ZL水泥有限公司纳税筹划研究[D]. 李继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管问题研究 ——以A市为例[D]. 单珊.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认定问题及解决[D]. 舒博佳. 湖南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