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细胞肺癌合并SIADH8例化疗前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育伟[1](2021)在《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挖掘》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对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挖掘现代医家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选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干预癌因性疲乏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研究,纳入随机对照试验、专家经验等文献,将文献中的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方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3项研究,包括2596名受试者,其中观察组1320名,对照组1276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Piper疲乏量表评分:总分方面,结果提示:MD=-1.23,95%CI[-1.56,-0.91],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PFS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维度评分方面,结果显示:(行为)MD=-1.26,95%CI[-1.57,-0.96],P<0.00001;(情感)MD=-0.97,95%CI[-1.20,-0.73],P<0.00001;(感觉)MD=-0.99,95%CI[-1.24,-0.74],P<0.00001;(认知)MD=-0.74,95%CI[-1.07,-0.41],P<0.0001,说明观察组的PFS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明疲乏量表评分:结果提示:MD=-0.50,95%CI[-0.77,-0.23],P=0.0003,说明观察组的BF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乏程度:根据PFS评分划分等级,结果提示:RR=0.58,95%CI[0.50,0.69],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中重度疲乏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BFI评分划分等级,结果提示:RR=0.52,95%CI[0.43,0.64],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中重度疲乏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结果提示:RR=2.08,95%CI[1.59,2.71],P<0.00001,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PS 评分:结果提示:MD=8.95,95%CI[5.91,11.99],P<0.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KP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RTCQLQ-C30评分:总健康状况评分方面,结果提示:SMD=1.37,95%CI[1.19,1.56],P<0.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总健康状况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乏评分方面,结果提示:MD=-20.85,95%CI[-36.28,-5.43],P=0.008,说明观察组在降低疲乏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CD3+检测值方面,结果提示:MD=7.99,95%CI[3.92,12.06],P=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CD3+细胞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检测值方面,结果提示:MD=7.22,95%CI[4.00,10.43],P<0.0001,说明观察组在提高CD4+细胞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检测值方面,结果提示:MD=0.64,95%CI[-1.81,3.09],P=0.61,说明在CD8+细胞水平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结果提示:MD=0.27,95%CI[0.07,0.47],P=0.008,说明观察组在提高CD4+/CD8+比值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水平,结果提示:MD=3.80,95%CI[0.71,6.90],P=0.02,说明观察组在提高NK细胞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共纳入83篇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文献,涉及处方106首,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1)用药频次较高的前5味药物分别是茯苓、白术、黄芪、当归和陈皮,高频药对主要有白术-茯苓、白术-黄芪、黄芪-茯苓及当归-黄芪等。药物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其次为肺经。(2)聚类分析方面,第1组药物:茯苓、白术、黄芪、甘草、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莪术。第2组药物分为2小组:①陈皮、当归、党参;②炙甘草、熟地黄、白芍、枸杞子、麦冬、地黄、人参、山药、鸡内金、薏苡仁、麦芽、大枣、生姜等。(3)核心药物组合:茯苓、白术、黄芪、当归、陈皮、甘草、党参、炙甘草、太子参、山药、枸杞子、熟地黄、白芍、人参、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研究结论1.Meta分析方面,在结局指标PFS评分、BFI评分、疲乏程度、治疗有效率、KPS评分、EORTC QLQ-C30 评分及免疫功能(CD3+、CD4+、CD4+/CD8+、NK 细胞)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汤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疲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但是由于中药的特殊性、研究方法质量欠佳等原因,导致对结果的解释需谨慎,需要更高质量的文献做证据支撑。2.用药规律方面,现代中医治疗CRF以健脾益气、养血滋阴为主,注重从脾论治,兼顾肺肾,适时祛邪,常配伍活血行气、祛湿化痰、解毒散结之品,以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多用性味平和之品,并注重日常调护,以提高临床疗效。
李娟[2](2021)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延长晚期NSCLC生存时间回顾研究及优势人群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肺癌以死亡率占患癌人口的18%仍然位居癌症死亡率第一位,其中近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而超过70%确诊时已为晚期。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不断取得突破,但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化疗仍然是临床基础治疗方案。化疗疗效仍较有限,且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治疗的持续。以康莱特注射液(Kanglaite injection,KLT)为代表的中药注射剂作为目前临床常用药品,常配合化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既往研究发现,KLT联合含铂化疗可以增加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生活质量;缓解不良反应。但同时发现,KLT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其在生存时间的影响方面缺乏足够研究,相关中医理论指导及优势证型有待更明确的揭示。研究目的:分析KLT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在延长晚期非NSCLC患者生存时间方面的干预作用;并对其优势人群进行筛选,归纳总结KLT治疗明显获益的患者的共同特征及证型情况,提高晚期NSCLC化疗患者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治疗方面的精准性。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非对照研究方法,回顾近1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纳入有明确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且行KLT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满2个周期的患者,对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合并症、转移灶、KLT干预时间、KLT干预剂量、中医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情况分组,对比分析疗效不同患者之间的异同,对KLT联合化疗的优势人群进行筛选,归纳总结KLT治疗获益患者的共同特征,中医要素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回顾纳入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63例患者病例。(1)临床资料:①基本资料中,男性48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为3.2:1。年龄分布在35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62.02±9.99岁。有吸烟史的患者41例,男女均有;有饮酒史的患者24例,均为男性。家族史的患者22例,占比为34.92%;有既往疾病史的患者55例,占比为87.30%。②肺癌相关资料中,周围型肺癌与中央型肺癌比例为1.25:1,原发病灶在左肺右肺均有分布,以右肺较多。病理类型以腺癌、鳞癌为主,其中以腺癌较多,占比为58.73%;纳入病例中有明确病理分级的共25例;临床分期包含Ⅲ-Ⅳ期,以Ⅳ期较多,占比69.84%。转移病灶方面,所有患者均出现转移,转移灶为1至5个,以淋巴结转移最常见;有71.43%的病例非初治,有既往肿瘤治疗史。合并症方面,无合并症患者占69.84%,有合并症的以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较多。③治疗方案中,联合的2周期化疗包括5种常见含铂双药方案:顺铂或卡铂联合长春瑞滨、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NP、TP、GP、DP、AP),其中以联合AP、GP较多;KLT的剂量以药品推荐的200ml为主;干预期间均有合并用药,主要包括中药口服汤剂及其他注射剂(胸腺五肽、未满2周期的中药注射剂)。④近期疗效方面,PR 16例,SD 38例,PD 9例。ORR为25.40%,疾病控制率(DCR)为85.71%。安全性指标方面,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20.63%,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39.68%。⑤中医症状及证候:咳嗽、咯痰、气短在疗前、疗后均为前三的症状表现;疗前舌象以红、暗、淡为主;苔象以白、薄为主;脉象以细脉最为常见。疗前证候要素根据出现频数依次为气虚证(47/63)、痰湿证(45/63)、血瘀证(45/63)、阴虚证(22/63)、热毒证(8/63),常以多种证候要素并见。中医证型可见为单一证型、复合证型;其中最常见为肺脾气虚合并痰湿瘀结证。根据出现频率高低,主要证型为痰湿瘀结证(46/63),肺脾气虚证(26/63),气阴两虚证(21/63),热毒蕴结证(6/63)。疗后舌象仍以红、暗、淡为主;苔象以白、薄为主,但数量有所减少,黄苔略有增加;脉象仍以细脉最为常见,但滑脉、弦脉略有增加。疗后证候中热毒证(10/63)略有增加,其余证候要素均略减少;疗后证型中痰湿瘀结仍占比最多(43/63),其中气阴两虚证略减少(20/63),肺脾气虚证(27/63)、热毒蕴结证(8/63)略有增加。(2)生存分析:总生存期(OS)范围为2-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6.00±2.37个月(95%CI:11.36-30.64),1年生存率为80.95%。分别从基本情况、肺癌相关资料、治疗方案资料、临床症状、次要结局指标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并逐一使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合用胸腺五肽、近期结局、疗前痰中带血、疗前胸闷、疗前胸痛、疗前气短、疗后痰中带血、疗后胸闷、疗后气短、畏寒肢冷对OS存在影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经过多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疗前痰中带血、疗后气短、临床分期、近期结局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疗前有痰中带血、疗后有气短、临床分期为Ⅳ期、近期结局为PD是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疗前、疗后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疗前痰湿瘀结证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疗前有痰湿瘀结证是KL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危险因素。其余证候中,观察有气阴两虚证的生存曲线,且发现有气阴两虚证可能对生存时间存在有利的趋势,考虑其可能是有利证型。(3)分层分析:①将患者分为OS≥16个月的优势组及OS<16个月的对照组,以探求两者之间的区别。结果提示吸烟史、解剖部位、临床分期、转移病灶个数、肺内转移、合并胸腺五肽、近期疗效、疗前痰湿瘀结证在两组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中医症状及证型变化对比:对比两组中医相关因素疗前疗后变化发现,症状、中医证候要素、中医证型变化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中,KLT联合化疗干预晚期NSCLC患者有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近期疗效、改善不良反应的可能。(2)以KLT联合化疗干预晚期NSCLC患者中,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合用胸腺五肽、近期结局、部分症状与生存期相关。其中,临床分期为Ⅲ期、近期结局为PR、SD是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保护因素。(3)在中医相关因素方面,疗前有痰中带血症状、疗后有气短症状KLT联合化疗干预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痰湿瘀结证是其不利证型,气阴两虚可能是其有利证型。
徐兵[3](2021)在《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均来自于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及呼吸科病区,共收集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但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再同时予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两组患者各30例。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本次研究通过记录每个患者的观察指标(瘤体病灶的缓解情况、肿瘤标志物CY21-1、CEA的变化、卡氏评分、中医临床证候、生活质量、外周血象等)及安全性指标(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来评估此方剂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全部数据釆用SPSS25.0软件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两组各29例进行统计学分析。1.实体瘤疗效评价:经相关数据的计算及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在减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方面效果不显着。2.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21-1水平评价:治疗前一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各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共2次,并记录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后得出: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加入化疗后可以明显降低CEA、CY21-1的数值,说明该方有效。3.QOL评分:两种方案治疗前后QOL评分均有所提高,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但加入中药汤剂后该评分提高更加明显,说明该方有效。4.KPS评分:Z=-2.328,P=0.020<0.05,说明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可改善患者化疗后的体力状况,说明该方有效。5.中医临床症状: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可以缓解中医临床不适症状(P<0.05)。6.外周血象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秩和检验,其中WBC、NEUT、PLT三者计算所得的P均<0.05,说明该方有效。7.安全性指标:两组经比较后得出: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安全(P<0.05)。结论:1.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可缩小及稳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与化疗疗效相似。2.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能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CEA、CY21-1的数值。3.裴氏益气养阴方能改善患者化疗后的体力状况、中医临床不适症状。4.裴氏益气养阴方对于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有缓解作用,且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赵同德[4](2020)在《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影响化疗方案执行的重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以气血两虚证的肺癌、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化疗为干预措施,监测化疗后全血细胞计数、气血两虚证积分变化,评价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进一步以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通过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因子表达等变化,探讨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的机制,为推广中成药辅助治疗肿瘤性疾病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拟纳入8个中心260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并拟行化疗的患者,按脱落率不超过20%,拟纳入312例,中央随机按2: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芪胶升白胶囊组)及对照组(安多霖胶囊组)。肺癌患者应用含顺铂/卡铂方案,乳腺癌应用含多西他赛/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多霖胶囊,两组患者均口服包装编盲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化疗周期(20天)。入组前3天填写一般资料,采集血常规、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化疗第5±1天、10±1天、15±1天、20±1天采集血常规,第20±1天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使用FAS、PPS进行统计,次要疗效指标使用PPS进行统计。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再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4ZX09301308007)。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ECPJ-BDY-2015-09。主要疗效指标为4级、3/4级、1-4级中性粒细胞(NE)下降发生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白细胞(WBC)及NE最低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各访视点WBC、NE变化情况及复常率。根据本次化疗的疗程数、基线WBC计数、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对影响1-4级NE下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气血两虚证积分量化,对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症状改善率、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实验研究:①造模:应用ICR小鼠制备白细胞减少模型。5-6周龄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给药3天。②分组给药:以白细胞减少模型鼠为研究对象,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5雄5雌),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共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芪胶升白胶囊0.5、1.0、2.0g/Kg,正常中药组为正常小鼠灌胃芪胶升白胶囊1.0g/Kg,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7天。各中药组于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芪胶升白胶囊,除正常两组外,注射环磷酰胺造模。③观察指标:给药第7天开始隔日采集血常规,第17天处死动物,眼眶取血,制备骨髓涂片,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观察骨髓增生程度,ELISA方法检测脾组织IL-2、IL-4、IL-6、GM-CSF以及血清GM-CS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GM-CSF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纳入309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主要疗效指标:全数据集(FAS)287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共252例(观察组175例、对照组7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14.6%vs15.5%、31.2%vs 31.7%,73.2%vs 73.5%;在 PPS 中分别为 13.4%vs15.5%、29.4%vs 30.5%,71.9%vs 72.7%,FAS 及 PPS 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中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3/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WBC、NE的最低值、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第2周期化疗的患者中,观察组化疗第5±1天的WBC、NE计数(×109/L)分别为(6.29±1.87)、(4.79±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8)、(2.26±0.75),(P<0.01);③头晕眼花症状为化疗后1-4级NE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肺癌患者168例(观察组114例,对照组54例),FAS中161例(观察组109例,对照组52例),PPS中13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40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6.6%vs6.1%、28.8%vs25.7%、65.5%vs 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5±1天,观察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NE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KPS评分、头晕眼花症状。(4)乳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乳腺癌141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45例),FAS中126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43例),PPS中114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3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24.6%vs28.0%、34.4%vs40.0%、83.3%vs 81.5%,均无明显差异(P>0.05)。NE回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更为突出。≥60岁的患者,观察组WB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获益更明显。(5)中医疗效指标,FAS共309例(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PPS共266例(观察组185例、对照组81例)。芪胶升白胶囊能显着改善气血两虚证,避免药毒损耗气血。①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②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基线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10分者: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积分回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共有309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①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4次,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3次,经关联性判定“可能及以上”的人数为0。②HGB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0%vs81.2%;PLT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0%vs93.0%,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成功建立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①白细胞计数:中药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4.03±0.92、3.48±1.71、3.60±1.34、3.91±1.52、9.96±1.94、11.41±3.63,各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P<0.05)。给药第15天,中药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给药第1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骨髓增生程度:以正常空白组为参照,模型组增生程度明显减低,高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已接近正常。③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④脾组织IL-2、IL-4:模型组IL-2、IL-4含量均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IL-2、IL-4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⑤脾组织GM-CSF含量:模型组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GM-CSF含量(ng/L)分别为0.99±0.14、0.81±0.1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33±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高剂量组GM-C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⑥血清GM-CSF含量:模型组血清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GM-CSF 含量(ng/L)分别为 358.75±20.02、350.19±28.28、323.60±34.44,均高于模型组 290.02±43.74(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改善气血两虚证,通过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复常。
郑亮[5](2020)在《抗病毒干预对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化疗的同时给予预防性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寻找可能治疗和预防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化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的有效药物,为避免化疗延迟或终止、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莱芜市人民医院住院、由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前7天开始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每日1次,一直到化疗结束后4周,对照组患者常规化疗前不给予抗病毒治疗,但出现肝功异常或乙肝病毒再激活后给予恩替卡韦及保肝药物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的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发生率、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差异、化疗延迟或中断、化疗的毒性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0.56,P>0.05)。化疗2周期及4周期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着高于化疗前ALT、AST及TBIL水平(F=2.6415.27,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t=2.145.31,P<0.05),观察组患者中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有2例(占5.0%),对照组患者中乙肝病毒再激活患者有8例(占20.0%)。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χ2=4.200,P<0.05)。乙肝病毒再激活与HBV-DNA载量有关,当HBV-DNA≧105copis/ml容易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而与患者性别、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观察组患者中因Ⅲ、Ⅳ度肝功异常有化疗延迟或化疗中断情况发生的患者有3例(占8.6%),对照组患者中因Ⅲ、Ⅳ肝功异常有化疗延迟或化疗中断情况发生的患者有9例(占25.7%)。观察组患者中化疗延迟或化疗中断情况的出现率显着低于对照组(χ2=3.621,P<0.05)。两组患者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乏等,大多为2级以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结论: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化疗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能够减轻肝功能损伤程度,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发生率。
宋晓溪[6](2020)在《血府逐瘀汤加味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根据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2019年02月-2019年12月诊断明确的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66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血府逐瘀汤+常规治疗)33例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3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如抗肿瘤、止咳化痰、维持内环境稳定、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血府逐瘀汤口服治疗,共计30天。每个患者在第1天及第30天时记录并统计PLT、PT、TT、APTT、FIB和D-dimer等实验室指标,并评价中医证侯总积分、血瘀证症状量化评分、KPS、QOL评分。治疗过程中及完成治疗后评价血栓发生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66例病例,脱落3例,最终63例纳入研究,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研究结果如下:1.凝血相关指标:治疗组能降低FIB、PLT、D-D值(P<0.05);对照组对凝血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影响(P>0.05)。2.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能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P<0.05),对照组对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明显(P>0.05)。3.血瘀证症状量化评分:治疗组能降低血瘀证评分(P<0.05),对照组血瘀证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4.KPS评分:两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KPS评分分值(P<0.05)。治疗组对KPS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5.QOL质量评分:两组均能提高患者QOL生活质量评分(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安全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无静脉血栓病例出现,对照组一例病例发生静脉血栓而中止治疗。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高凝状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邓雯琦[7](2020)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臂临床试验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门诊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否能延缓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病例观察性研究,未设置对照组,运用前瞻性研究观察的方法。通过张培彤主任在广安门医院的门诊收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肿瘤的发病及治疗情况,通过电子问卷调查表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及评估生活质量,计算组内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国内外报道的数据相比较,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生存期及生存率:截止到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3月15日,本研究纳入的84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4.5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尚无法估计。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53%、44%。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84%、7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药服用时间2个因素是PFS和OS的共同影响因素,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性别、中央型/周围型、一线治疗疗效3个因素是PFS的影响因素,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KPS评分、吸烟史、左肺/右肺、淋巴结转移、分期、少量胸水、是否手术、化疗周期数、胸部放疗、序贯/同步、预防性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11个因素由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尚不能表明是PFS及OS的影响因素。3.COX多因素分析:年龄、中央型/周围型、中药服用时间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女性可能是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其发生进展的风险是男性患者的0.38倍,但差异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年龄≥60岁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其发生进展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3.7(P<0.05)。周围型肺癌属于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其发生进展的风险是中央型肺癌患者的0.37倍(P<0.05)。与中药服药时间>36m作对比,服药时间为6~12m是发生进展的危险因素,其RR=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是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死亡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16.5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患者的生活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中西结合治疗对患者的KPS评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初步结果显示,中药服用时间以24~36m疗效最佳。
肖琳[8](2020)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素与安罗替尼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并探析其与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间门诊和住院晚期NSCLC患者168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PS评分、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信息。参照朱文锋的《证素辨证学》对每一位入选患者进行病性证素辨别。经安罗替尼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中医病性证素(气虚、痰、阴虚、血瘀、热、湿、气滞)以及年龄、性别、是否吸烟、PS评分、TNM分期、病理类型等与安罗替尼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本项研究共选取168例病人,脱落13例,155例晚期NSCLC患者完成试验,年龄范围在39~75岁,平均年龄是(62.07±8.213)岁;男性患者有125例(占80.65%),女性患者有30例(占19.35%);吸烟患者有113例(占72.90%),不吸烟患者有42例(占27.10%);PS评分为0分、1分和2分的患者分别有34例(占21.94%)、57例(占36.77%)和64例(占41.29%);TNM分期为ⅢB期有56例(占36.13%),Ⅳ期的患者有99例(占63.87%);病理类型为鳞癌的患者有95例(占61.29%),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有42例(占27.10%),其他类型18例(占11.61%)。2.中医病性证素中气虚99例(占63.87%)、痰94例(占60.65%)、阴虚82例(占52.90%)、血瘀61例(占39.35%)、热48例(占30.97%)、湿45例(占29.03%)、气滞38例(占24.52%)、其他5例(占3.23%)等。3.经安罗替尼治疗2个周期后,完全缓解为0例(占0.00%)、部分缓解为41例(占26.45%)、疾病稳定为82例(占52.90%)、疾病进展为32例(占20.65)、客观缓解率为26.45%、疾病控制率为79.35%。4.影响安罗替尼疗效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一般临床因素PS评分、病理类型、病性证素痰、气虚、阴虚与患者的近期疗效相关(P<0.05)。5.影响安罗替尼疗效的中医病性证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气虚(OR=1.711,95%CI=1.040-2.815,P=0.034)和阴虚(OR=2.384,95%CI=1.438-3.953,P=0.001)病性证素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差,具有痰(OR=0.439,95%CI=0.264-0.731,P=0.002)的病性证素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好。6.影响安罗替尼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PD作为参考类别,PS评分为0分(OR=8.017,95%CI=1.680-38.268,P=0.009)和1分(OR=4.430,95%CI=1.182-16.596,P=0.027)、病理类型为鳞癌(OR=7.785,95%CI=1.349-44.933,P=0.022)、具有痰病性证素(OR=0.122,95%CI=0.035-0.421,P=0.001)、不具有阴虚病性证素(OR=4.627,95%CI=1.267-16.891,P=0.020)的晚期NSCLC患者PR疗效好;病理类型为鳞癌(OR=5.843,95%CI=1.481-23.045,P=0.012)、具有痰病性证素(OR=0.144,95%CI=0.038-0.341,P=0.000)、不具有阴虚病性证素(OR=3.955,95%CI=1.215-12.873,P=0.0222)的晚期NSCLC患者SD疗效好。结论1.晚期NSCLC患者的病性证素以气虚、痰、阴虚、血瘀、热、湿、气滞为主;2.影响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的因素包括痰病性证素、阴虚病性证素以及PS评分、病理类型,且不同疗效的影响因素不同;3.应用安罗替尼治疗具有痰病性证素、不具有阴虚病性证素的晚期NSCLC患者PR、SD疗效相对较好。图0幅;表16个;参228篇。
张曙红[9](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根据研究的纳排标准,观察及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至临床观察表中,随后进行临床数据统计,汇总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最后,运用SPSS 21.0软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国际TNM分期、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共132例。各中医证型组间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中,尚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其中腺癌中气阴两虚证型患者最多,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鳞癌患者中痰湿蕴肺证型最多,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国际TNM分期相关性研究中,显示二者显着相关(P<0.01),且成正相关(r=0.262)。I期患者以瘀阻肺络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II期患者以痰湿蕴肺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瘀阻肺络证型、阴虚毒热证型;III期患者以阴虚毒热证型最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IV期患者气阴两虚证型最多见,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在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相关性研究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与不同的中医证型显示出相关性(P<0.05),且成正相关(CEA:r=0.241;CYFRA:r=0.215),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CA125)与不同的中医证型尚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CEA的阳性表达以瘀阻肺络证型多见,其次为痰湿蕴肺证型;CYFRA的阳性表达以瘀阻肺络证型多见,其次为阴虚毒热证型。结论:NSCLC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NM分期、CEA、CYFRA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NSCLC客观辨证分型的依据,同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分期配合使用合适化瘀、祛湿、运脾、补气、滋阴等中(成)药。
关靓[10](2020)在《“固本清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变化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固本清源”理论指导单纯中医药干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后症状变化情况及相关症状分布特点,基于症状积分变化探索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评价方法。更好得进行临床经验传承与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纳入36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林洪生教授门诊就诊、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中药治疗:汤药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中成药按需服用。处方以玉屏风散加减。阴虚口干者加用天冬、麦冬等;咳嗽咳痰重者加用浙贝母、桑白皮等;恶心纳差者加用香附、枳壳等;胸闷气短者加用佛手、薤白等;情志不畅者加用柴胡等;腹胀者加用大腹皮等;气血亏虚、乏力重者加用党参、鸡血藤、红景天等;血瘀重者加用莪术、三七等;处方后均加用四味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品,如预知子、土茯苓等。具体加减视患者病情确定。治疗前后填写安德森肿瘤中心肿瘤常见症状及中医症状调查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DASI-TCM)、肺癌临床症状分级表。通过EPIDATA V4.6.0.2录入数据,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症状频次及组成:MDASI-TCM量表中频次较高的症状有疲劳(乏力)(34,94.44%)、气短(32,88.89%)、咳嗽(30,83.33%)、睡眠不安(29,80.56%)、口干(28,77.78%)、疼痛(24,66.67%)、苦恼(24,66.67%);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中频次较高的症状有神疲乏力(34,94.44%)、气短(33,91.67%)、咳嗽(30,83.33%)、口干咽燥(27,75.00%)、咳痰(26,72.22%)、夜尿频多(26,72.22%)、失眠(24,66.67%)、食欲不振(24,66.67%)。对治疗前后各症状组成进行卡方检验,MDACI-TCM量表中提示疲劳(乏力)(x2=12.618,P<0.001)、气短(x2=4.504,P=0.034)、胃口差(x2=5.512,P=0.019)、瞌睡(昏昏欲睡)(x2=13.836,P<0.001)、麻木感(x2=4.667,P=0.031)、心慌(x2=3.896,P=0.048)、出汗(x2=13.556,P<0.001)症状组成均较前明显改变,中重度患者明显减少;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中提示咳痰(x2=4.733,P=0.030)、神疲乏力(x2=13.528,P<0.001)、自汗盗汗(x2=10.564,P=0.001)、便秘(x2=6.982,P=0.008)症状组成均较前明显改变,中重度患者明显减少。经过治疗,患者的中重度咳痰、疲乏、汗出、便秘有较大缓解。(2)症状评分:MDASI-TCM量表中患者平均总分为51.47±23.57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几个症状依次有疲劳(乏力)(4.83±2.56)、睡眠不安(4.47±3.07)、气短(4.31±2.82)、出汗(3.56±3.38)、口干(3.53±2.83)、苦恼(3.47±3.20)、健忘(3.08±3.37),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中,得分最高的症状依次为神疲乏力(1.67±0.76)、夜尿频多(1.39 土 1.08)、食欲不振(1.17±1.03)、自汗盗汗(1.14±0.99)、气短(1.00±0.41)、咳嗽(0.94±0.58)。(3)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统计显示各组数据为非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提示,两量表症状总分均较前减少,说明单纯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其中缓解较为明显的症状有疲劳、汗出、纳眠差、气短、便秘等。(4)症状治疗有效率:MDASI-TCM量表中口苦有效率最高,为87.50%,心慌、便秘、疲劳(乏力)、出汗、口干有效率亦在70.00%及以上,气短、睡眠不安、胃口差、咳嗽、手足心热有效率50%以上;肺癌分级症状量症状有效率依次为发热、自汗盗汗、便秘、神疲乏力、失眠等。(5)发生率高的症状中,针对疲倦(乏力)、气短、睡眠不安、口干、苦恼五个症状根据评分分为轻度、中重度两组,对组间症状有效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提示疲倦(乏力)、睡眠不安、口干这三项症状在轻度患者与中重度患者中疗效具有差异,同时发生中重度睡眠不安和口干的患者在症状评分有效率上中重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6)两量表评效方式检验:通过对两量表共有项目症状治疗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两量表共有症状在不同评分方法下,症状总分有效率以及各共有症状在疗效评价结果上具有一致性,MDASI-TCM量表亦能有效进行疗效评价。结论和意义:(1)本研究中单一证候要素中气虚证频率最高,其次为阴虚证,复合证型中最常见气阴两虚证,符合临床中对肺癌的证候认识。疲乏、气短、咳嗽咳痰、睡眠不安、口干、苦恼等症状发生率较高;经过治疗后大部分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其中疲劳、汗出、睡眠不安、气短、口干、便秘、食欲不振是症状评分缓解明显的症状;总结两量表多种分析方式发现,无论是分析治疗前后各症状组成情况、评分变化、有效率、分层分析,均能体现有效的症状有疲乏、汗出,同时这两个症状发生率高、治疗有效率也较高,可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症状,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2)肺癌症状分级量表为我国肺癌患者症状疗效评价常用量表,MDASI-TCM是美国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针对癌症患者中医症状改进的症状评估量表,是一种较好的PRO工具,本研究中对两量表共有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后,提示MDASI-TCM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症状组成与评分变化、有效率评价上不劣于肺癌症状分级量表,可以考虑参与症状疗效评价。
二、小细胞肺癌合并SIADH8例化疗前后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细胞肺癌合并SIADH8例化疗前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癌因性疲乏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癌因性疲乏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2 癌因性疲乏的病因 |
3 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 |
4 常用评估工具 |
5 西医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 |
3 证型分布 |
4 中医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研究一: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有效性的Meta分析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延长晚期NSCLC生存时间回顾研究及优势人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基于循证医学的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特点及分子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从中医角度认识康莱特注射液治疗NSCLC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标准 |
4 研究内容 |
5 研究方法 |
6 研究对象 |
7 资料收集 |
8 结局评价指标 |
9 统计方法 |
10 技术路线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临床资料 |
2 生存分析 |
3 分层分析 |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
1 KLT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干预的晚期NSCLC患者结局分析 |
2 KLT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干预晚期NSCLC患者优势人群特征 |
3 KLT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干预晚期NSCLC患者的优势中医证候 |
4 KLT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干预晚期NSCLC患者的中医舌脉证候前后对比 |
5 不足与展望 |
第五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应对措施 |
1.7 终止标准 |
1.8 伦理学要求 |
2 试验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主要技术路线图 |
4 研究结果 |
4.1 入组情况 |
4.2 基线资料 |
4.3 疗效性指标观测结果 |
4.4 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 |
5 讨论 |
5.1 裴正学教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
5.2 裴氏益气养阴方方药解析 |
5.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TNM分期 |
附录2 病例报告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RECIST评价表 |
附录5 卡氏体力状况评分 |
附录6 QOL评分 |
附录7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表 |
附录8 化疗骨髓抑制分度表 |
附录9 安全性评价分度表 |
文献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 肺癌及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 |
2 常用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 |
3 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
1 单味中药 |
2 中药药对 |
3 经典组方 |
4 自拟组方的临床研究 |
5 中成药 |
6 中药注射制剂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
研究方案及内容 |
研究结果 |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资料 |
3 疗效指标 |
4 分病种统计-肺癌 |
5 分病种统计-乳腺癌 |
6 中医疗效指标 |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改进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抗病毒干预对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分组和方法 |
3 疗效评价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ALT、AST、TBIL对比 |
3 两组患者HBV再激活的例数及率比较 |
4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HBV-DNA载量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化疗延迟或中断的例数及率比较 |
6 两组患者化疗的主要毒副反应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对肺癌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患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和预后分析 |
1 HBV的概念 |
2 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定义 |
3. 化疗后肝功受损原因 |
4. 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治疗 |
5. 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筛查和预防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血府逐瘀汤加味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2 观察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实验室指标 |
2.3.2 生活质量评分 |
2.3.3 中医证候评分6 |
2.3.4 血瘀证症状量化评分7 |
2.3.5 血栓事件 |
2.3.6 安全性观测 |
2.4 不良事件分级 |
3.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分析 |
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分布、平均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抗肿瘤治疗、治疗前 KPS、QOL 评分及凝血指标) |
1.性别 |
2.年龄 |
2.1 年龄分布 |
2.2 平均年龄 |
3.病理类型 |
4.肿瘤分期 |
5.抗肿瘤治疗 |
6.KPS评分 |
7.QOL生活质量评分 |
8.中医证候评分 |
9.血瘀证症状量化评分 |
10.凝血指标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中医证候评分 |
2.血瘀证症状量化评分 |
3.KPS评分 |
4.QOL评分 |
5.凝血指标 |
5.1 主要指标 |
5.2 次要指标 |
6.安全性比较 |
7.血栓发生 |
讨论 |
1.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2.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认识 |
2.1 凝血指标与高凝状态的关系 |
2.2 抗肿瘤治疗与高凝状态 |
2.3 高凝与肿瘤复发、转移 |
2.4 高凝状态与VTE |
3.肺癌中医病因病机 |
4.高凝状态与血瘀的关系 |
5.血府逐瘀汤加味药物功效及药理 |
5.1 血府逐瘀汤组方特点 |
5.2 单味药物功效及药理 |
5.3 血府逐瘀汤选用依据 |
6.研究结果讨论 |
7.小结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1.不足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 |
1.肿瘤相关高凝状态 |
2.高凝状态与VTE |
3.高凝状态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 |
4.肺癌相关高凝状态 |
5.肿瘤相关VTE的西医治疗 |
6.中医认识肺癌 |
7.肺癌和血瘀证的关系 |
8.血瘀证的中医治疗 |
9.中西结合治疗肿瘤相关高凝状态及VTE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臂临床试验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西医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现状 |
1. 局限期的手术治疗 |
2. 局限期的化学治疗 |
3. 局限期的放射治疗 |
4. 局限期的靶向药物 |
5. 局限期的免疫治疗 |
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1. 理论探讨 |
2. 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生存情况的文献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 生存期分析 |
2. 预后因素分析 |
3. 生活质量分析 |
4. 辨治思路 |
第四章 结语 |
1. 创新点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AJCC(2017年第8版)肺癌TNM期 |
附录2: Karnofsky(卡氏,KPS)功能状态评标准 |
附录3: 肺癌患者生命质量问卷(EORTC-QLQ-LC43)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素与安罗替尼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选择 |
1.2.1 病例来源 |
1.2.2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2.5 脱落标准 |
1.2.6 退出标准 |
1.2.7 剔除标准 |
1.2.8 样本量估计 |
1.2.9 病例收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治疗方法 |
1.3.2 观察指标 |
1.3.3 评价方法 |
1.3.4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一般临床资料 |
1.4.2 病性证素分布 |
1.4.3 安罗替尼治疗的近期疗效情况 |
1.4.4 影响安罗替尼近期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
1.4.5 影响安罗替尼近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
1.5 讨论 |
1.5.1 晚期NSCLC的治疗概况 |
1.5.2 安罗替尼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 |
1.5.3 应用证素辨证的优势 |
1.5.4 Logistic回归分析在疗效评价中应用 |
1.5.5 实验结果分析 |
1.6 小结 |
1.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中医证型与肺癌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
2.1 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概况 |
2.2 肺癌的辨证分型与相关因素的探讨 |
2.2.1 与TNM分期相关性研究 |
2.2.2 与病理分型相关性研究 |
2.3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治疗 |
2.3.1 化疗的研究进展 |
2.3.2 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
2.4 中医药对肺癌的治疗 |
2.4.1 中成药治疗 |
2.4.2 复方药治疗 |
2.4.3 外治法治疗 |
2.5 肺癌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2.5.1 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2.5.2 靶向药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2.6 肺癌中医证型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
2.7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临床研究观察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一般资料 |
2 纳排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诊断标准 |
3.1 肺癌的诊断标准 |
3.2 病理分型 |
3.3 TNM分期 |
3.4 肿瘤标志物 |
3.5 中医证型 |
4 资料提取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NSCLC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6.2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病理分型情况比较 |
6.3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TNM分期情况比较 |
6.4 NSCLC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肿瘤标志物情况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1.1 中医证型在肺癌领域的研究 |
1.2 中医药在肺癌领域的研究 |
2 西医对肺癌的认识 |
2.1 与肺癌中医研究中相关的客观临床指标 |
2.2 肺癌的西医治疗 |
3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1--2015版WHO发布的肺癌组织病理分类 |
附表2--TNM分期 |
附表3--临床观察登记表 |
附录4--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固本清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变化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肿瘤疗效评价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来源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标准 |
6 诊断标准 |
7 研究设计 |
8 治疗方案 |
9 随访方式 |
10 评价方法 |
11 观察指标 |
12 安全性评价 |
13 统计分析 |
14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信息 |
2 治疗前后症状变化 |
3 疗效评价 |
4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林洪生教授治疗思路 |
2 量表结果分析与讨论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小细胞肺癌合并SIADH8例化疗前后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汤剂治疗癌因性疲乏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挖掘[D]. 张育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延长晚期NSCLC生存时间回顾研究及优势人群分析[D]. 李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 徐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D]. 赵同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抗病毒干预对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分析[D]. 郑亮. 青岛大学, 2020(01)
- [6]血府逐瘀汤加味改善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D]. 宋晓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单臂临床试验的疗效观察[D]. 邓雯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素与安罗替尼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肖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曙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固本清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症状变化及评价[D]. 关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