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花生茎腐烂

如何防止花生茎腐烂

一、如何防治花生茎腐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卫星,范小玉,张枫叶,贺群岭,陈雷,李可,吴继华[1](2021)在《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不同前作茬口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作茬口,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大蒜茬(P1)和小麦茬(P2),副区为种衣剂用量,设每公斤种子用种衣剂6mL(S6)、3mL(S3)和0mL(S0)3个拌种水平,于2019-2020年调查花生茎腐病、白绢病、金针虫和蛴螬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中种衣剂用量相同时,与P2处理相比,P1处理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的病情指数下降了37.91%和30.00%,金针虫和蛴螬的荚果受害指数分别下降了41.96%和22.84%,花生的百果重和荚果产量均显着提高;2年中前作茬口相同时,随着种衣剂用量的增加,对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控效果提高了13.90%~84.03%,对金针虫和蛴螬的防控效果提高了11.61%~75.30%。P1S3处理组合的荚果产量最高,为5855.29kg/hm2,其次是P1S6和P2S6处理,分别为5773.92和5556.17kg/hm2。

曹海潮,刘庆顺,白海秀,韩君,杨士玲,薛明,刘峰[2](2019)在《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在花生田应用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生长的安全性及防治花生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应用潜力。【方法】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其pH、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在室内,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统计各处理组的出苗时间及播种后14 d花生幼苗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根鲜重与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设置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花生种子包衣,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迈舒平)为对照药剂,进行两年三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达到GB/T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温室盆栽试验中,该药剂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2016年以100、200、400 g a.i./100kg种子3个剂量进行田间试验,药剂对花生冠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7.98%、98.79%,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7%、92.26%、92.90%,对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4%、92.48%、94.13%,且防治效果表现为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10.25%—13.21%,增加花生产量683.75—1 234.12 kg·hm-2。由此确定200 g a.i./100 kg种子为田间推荐剂量。2017年使用该剂量,对山东新泰和泰安两地花生冠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1.12%与95.83%,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4%与92.93%,对地老虎(新泰)与花生茎腐病(泰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3%与87.29%。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新泰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4.23%,产量提高了1 146.45 kg·hm-2;在泰安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10.75%,产量提高了1 715.70kg·hm-2。【结论】研发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花生蚜、地老虎均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花生出苗和生长安全并增加花生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陈秋芳[3](2019)在《花生茎腐病的防治关键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重点介绍了花生茎腐病的为害症状、病原特征、发病条件和主要防治方法。该技术实用、可行,值得大家生产中参考使用。

马骥,孙春梅,王培云[4](2019)在《开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花生茎腐病是花生上的常见病害,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本文作者总结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马金娜[5](2018)在《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是花生生产上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花生子叶、根、茎等部位,以根茎部和茎基部受害最重,每年都会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笔者通过试验调查,探明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张建航[6](2018)在《花生茎腐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及AP2/ERF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河南是我国花生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大,单产高,总产占全国25%。作为河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生产备受瞩目。花生茎腐病是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的病害之一,在花生主要种植区均有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30%50%。花生茎腐病在花生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发生,尤其在幼苗期最易感染,一旦发病便整株死亡,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了研究花生茎腐病发生的原因,我们分离并研究了花生茎腐病致病菌株及其生长条件;筛选了不同药剂对致病菌株的防治效果;采用牙签接种的方法对33份花生品系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对AP2/ERF基因家族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AhERF基因在抗、感病品种(系)中的表达。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20152016年花生生长季节,从河南省6个县(市)采集花生茎腐病发病植株,室内分离纯化得到7个菌株,回接进行致病性测定,其中6个菌株引发花生茎腐病,分离所得菌株与接种菌为同一种病菌。菌株分生孢子呈椭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基部平截,端部钝圆,单胞,初无色,双层壁,大小(22.7530.25)μm×(12.515.1)μm;通过对不同菌株ITS序列进行分析,确定分离所得的7个菌株中有6个为花生茎腐病病原菌棉色二孢(Diplodia gossypina),与可可球二孢(B.theobromae)和可可毛色二孢(L.theobromae)为同物异名;另1个菌株为Aspergillus属真菌。2.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株(Diplodia gossypina)在不同培养基、pH值条件下培养,观察测量其长势及生长速率;将菌丝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10 min测其致死温度。结果表明,花生茎腐病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花生杆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为致密。菌丝在pH值311时均可生长,当pH≥12时不能生长,生长最适pH值为48。在温度高于56°C,处理10 min后菌丝死亡,不能生长。3.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药剂对花生茎腐病病原菌(D.gossypin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花生茎腐病病原菌并无明显抑制效果;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后病原菌菌落生长最慢,与对照存在显着差异,抑菌率较高,防治效果最好;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次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进口原药及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抑制效果较差。4.采用牙签接种法鉴定了33个花生品种(系)的抗性,以病株率计算每个品种(系)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系)整体上抗茎腐病较差,33个品种(系)中无高抗品种,多数表现为高感,只有PX.19种(系)表现为抗性,PX.27种(系)表现为中抗。5.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体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AP2/ERF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有70个成员,其中AP2亚族有33个基因,ERF亚族有24个基因,DREB亚族有12个基因,RAV亚族仅1个基因。6.通过qPCR的方法测定了抗病品种PX.19和高感品种PX.15在病原菌侵染后AhE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根系中均有AhERF基因的表达,高感品种PX.15在接种后的0 d和2 d AhE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4 d时AhE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6 d时又迅速降低;抗性品种PX.19在接种后AhE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6 d时处理与对照中AhER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可知AhERF基因在接种病原菌后的PX.19根系中表达量迅速增加,而在PX.15中反应较为迟缓,在第4天才迅速增加。

姚良荣,钟淑娟,黎崇军[7](2018)在《花生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指出着重介绍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症状、病原特征、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

张建航,张幸果,刘婷,和小燕,王允,马兴立,殷冬梅[8](2017)在《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减少花生茎腐病在花生生产上造成的损失,以河南省不同花生产区采集的花生茎腐病病株为材料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不同药剂对该菌的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菌在pH=8的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10 min)。经不同的药剂处理,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抑制效果最好;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次之;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进口原药及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与对照无显着差异。

陈宏,石明权,崔向华,周林娜,阚跃峰,周霞丽[9](2017)在《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文中指出花生茎腐病对花生的为害很大,在黄淮地区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左右,甚至会更高。由于病原菌的连年积累,加之秋季花生收获季节,多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花生壳多数有霉点,种子带菌率比较高,会有严重发生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更需要加强防治管理,降低灾害的发生。

高秀英,谭忠,陈香艳,沈庆彬[10](2017)在《临沂市花生茎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花生茎腐病成为花生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生非常普遍,危害也比较严重。每年都会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与蔓延,临沂市农科院科技人员通过试验调查,明确了花生茎腐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探明了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种子带菌、土壤带菌、耕种方式、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种子处理、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叶面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二、如何防治花生茎腐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防治花生茎腐病(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花生病虫害调查分级标准
        1.3.3 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土传病害的影响
    2.2 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地下虫害的影响
    2.3 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在花生田应用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试剂与作物品种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悬浮种衣剂制备方法
        1.2.2 悬浮种衣剂质量指标检测
        1.2.3 种衣剂包衣效果观察
        1.2.4 盆栽安全性试验
        1.2.5 田间药效试验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悬浮种衣剂的性能评价
    2.2 盆栽安全性试验
    2.3 田间药效试验
        2.3.1 SBB种子处理对花生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2.3.2 SBB种子处理对花生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花生茎腐病的防治关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茎腐病的为害症状
2 花生茎腐病的病原特征
3 花生茎腐病的发病条件
4 防治关键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
        4.1.2 适时采种,保证种子质量。
        4.1.3 认真晒种。
        4.1.4 安全贮藏种子。
        4.1.5 精选种子。
        4.1.6 合理轮作(套作)。
        4.1.7 加强肥水管理。
        4.1.8及时拔除病株,进行田间消毒。
    4.2 药剂防治
        4.2.1 做好花生全生育期的虫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减少伤口,减少病源。
        4.2.2 药剂防治。

(4)开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2 病原分析
3 发病规律
4 病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4.2 药剂防治
        4.2.1 药剂浸种
        4.2.2 药剂喷雾

(5)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2 危害病状
3 对花生产业的影响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2 合理轮作
    4.3 确保种子质量
    4.4 药剂防治
        4.4.1 种子包衣
        4.4.2 浸种
        4.4.3 喷雾

(6)花生茎腐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及AP2/ERF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花生概述
    1.2 花生茎腐病研究进展
        1.2.1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1.2.2 花生茎腐病病原菌及其分类地位
    1.3 花生茎腐病综合防治
        1.3.1 农业防治
        1.3.2 化学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4 抗逆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1.4.1 转录因子简介
        1.4.2 AP2/ERF转录因子
        1.4.3 ERF亚族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
        1.4.4 ERF亚族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1.5.2 实时荧光定量PCR标记技术分类
        1.5.3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1.5.4 植物中的内参基因
    1.6 技术路线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培养基的配制
        3.1.2.2 试剂的配制
        3.1.2.3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3.1.2.4 病原菌鉴定
        3.1.2.5 PCR产物检测
        3.1.2.6 基于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
        3.1.2.7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3.1.2.8 病原菌的保存
    3.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3.2.1 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2.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2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3.2.2.3 菌丝的致死温度
    3.3 室内杀菌剂筛选和抗性种质筛选
        3.3.1 材料
        3.3.2 试剂和仪器
        3.3.3 试验方法
        3.3.3.1 杀菌剂配制
        3.3.3.2 不同浓纳米氧化锌对病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3.3.3.3 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3.3.3.4 抗病种质筛选品系的农艺性状调查
        3.3.3.5 花生种子的萌发
        3.3.3.6 室内病原菌的培养及接种
        3.3.3.7 调查方法和抗性评价
    3.4 AP/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4.1 数据来源
        3.4.2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
        3.4.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4.4 染色体物理分布
        3.4.5 ERF亚族转录因子基因的选择
    3.5 AhERF基因扩增
        3.5.1 材料
        3.5.2 所用试剂及仪器
        3.5.3 主要试剂的配制
        3.5.4 实验方法
        3.5.4.1 花生基因组DNA提取及引物设计
        3.5.4.2 目的片段PCR扩增
        3.5.4.3 PCR产物回收
        3.5.4.4 连接反应
        3.5.4.5 目的基因的转化
        3.5.4.6 阳性克隆的筛选及测序
    3.6 AhERF基因的表达
        3.6.1 材料
        3.6.2 试验方法
        3.6.2.1 花生材料的种植及病原菌的接种
        3.6.2.2 样品的采集
        3.6.2.3 RNA的提取
        3.6.2.4 RNA质量检测
        3.6.2.5 cDNA第一链合成
        3.6.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3.6.2.7 多个引物的扩增
        3.6.2.8 荧光定量PCR检测
4 结果分析
    4.1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4.1.1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4.1.2 ITS鉴定
        4.1.2.1 PCR产物检测
        4.1.2.2 供试菌株和其相近属种ITS序列分析
        4.1.3 病原菌的致病性
    4.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4.2.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4.2.3 菌丝的致死温度
    4.3 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锌对病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4.3.1 滤纸片法
        4.3.2 涂布平板法
    4.4 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4.5 花生主要新品系农艺性状分析
    4.6 抗性种质筛选
    4.7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7.1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分类
        4.7.2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系统发育树
        4.7.3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保守域分析
        4.7.4 花生AP2/ERF转录因子家族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
        4.7.5 花生ERF亚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
        4.7.6 ERF亚族基因的筛选
    4.8 AhERF基因扩增
        4.8.1 AhERF基因PCR扩增
        4.8.2 阳性克隆的PCR检测
        4.8.3 测序结果与原序列比对
    4.9 AhERF基因在抗、感病品种根部的表达
        4.9.1 RNA提取质量检测
        4.9.2 多个引物的扩增
        4.9.3 AhERF基因在花生抗、感品种根部的表达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花生茎腐病病原菌鉴定
    5.2 花生茎腐病病原菌棉色二孢(Diplodiagossypina)的生物学特性
    5.3 多种杀菌剂剂对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
    5.4 花生种质资源在室内的抗性差异分析
    5.5 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参考文献
ABSTRACT

(7)花生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茎腐病的主要症状
2 花生茎腐病的病原特征
3 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
4 花生茎腐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4.1 优选并保管好花生种子
    4.2 合理轮作
    4.3 增施腐熟有机肥料, 强化田间管理
    4.4 清理病株
    4.5 药剂防治
        4.5.1 药剂浸种。
        4.5.2 药剂喷雾。
        4.5.3 生长期药剂防治。

(8)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燕麦培养基
        1.1.2 大豆培养基
        1.1.3 麦粒培养基
        1.1.4 花生秆培养基
        1.1.5 PDA培养基
        1.1.6 MEA培养基
        1.1.7 化学药剂
    1.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1.3 病原菌的鉴定
        1.3.1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1.3.2 ITS鉴定
    1.4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1.5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5.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5.2 不同p 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5.3菌丝的致死温度
    1.6 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2.2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3 病原菌的致病性
    2.4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2.4.1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4.2 不同p 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2.4.3 菌丝的致死温度
    2.5 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9)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概况
2 花生茎腐病的症状
3 花生茎腐病的病原
4 花生茎腐病的发生途径及发病条件
    4.1 种子质量
    4.2 轮作
    4.3 气候
    4.4 播种期
    4.5 粪肥
    4.6 土质
    4.7 品种
5 花生茎腐病的防治方法及措施
    5.1 物理防治
        5.1.1 防止种子发霉, 保证种子质量
        5.1.2 合理轮作
        5.1.3 施用腐熟肥料, 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造成伤口
    5.2 化学防治
        5.2.1 药剂拌种
        5.2.2 药液浸种
        5.2.3 药剂喷雾
        5.2.4 其他药剂

(10)临沂市花生茎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危害特点
2 病原
    2.1 形态
    2.2 生理特性
    2.3 寄主范围
3 发生规律
4 防治技术
    4.1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4.2 收好、管好种子
    4.3 种子处理
    4.4 加强栽培管理
    4.5 药剂喷雾

四、如何防治花生茎腐病(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前茬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J]. 刘卫星,范小玉,张枫叶,贺群岭,陈雷,李可,吴继华. 作物杂志, 2021
  • [2]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在花生田应用的效果[J]. 曹海潮,刘庆顺,白海秀,韩君,杨士玲,薛明,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2019(20)
  • [3]花生茎腐病的防治关键措施[J]. 陈秋芳. 现代园艺, 2019(15)
  • [4]开封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 马骥,孙春梅,王培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1)
  • [5]花生茎腐病的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J]. 马金娜.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0)
  • [6]花生茎腐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及AP2/ERF的生物信息学分析[D]. 张建航.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7]花生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J]. 姚良荣,钟淑娟,黎崇军. 现代园艺, 2018(05)
  • [8]花生茎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张建航,张幸果,刘婷,和小燕,王允,马兴立,殷冬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6)
  • [9]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J]. 陈宏,石明权,崔向华,周林娜,阚跃峰,周霞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7)
  • [10]临沂市花生茎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高秀英,谭忠,陈香艳,沈庆彬.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5)

标签:;  ;  ;  

如何防止花生茎腐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