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清新剂卫生学质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秀[1](2020)在《《空气污染科学导论:公共健康视角》节译实践报告 ——语法衔接在环保类着作汉译中的运用》文中提出经济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质量问题已不可回避。近年来,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引入国外相关环保类书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实践报告选取了《空气污染科学导论:公共健康视角》(Introduction To Air Pollution Science: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这一环保类文本作为翻译材料,并在语法衔接指导下对文本的第二和第三章进行了翻译,在此基础上分析衔接手段中的语法衔接在实现语篇连贯性上的具体运用。通过替代、省略、照应、连接四种语法衔接手段,译者根据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别阐述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并提出译者在这四种语法衔接手段中所使用的具体翻译方法,也希望能为今后其他译者翻译此类书籍提供一些参考。
李文艳[2](2019)在《重庆市城区家庭室内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重庆市主城两区小学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和肺功能现状,探索目标儿童家庭室内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其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有影响的因素,分析儿童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与肺功能间的联系。方法:采取目的性抽样,在重庆市主城两区各抽取一所小学,每所小学全体学生及其家长知情同意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知情同意者进行家长问卷调查,最终获得2126份有效问卷;从参与家长问卷调查的对象儿童中随机抽取771名儿童进行儿童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以及肺功能测试。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室内环境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间的关系;以t检验、方差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家庭室内环境与生活方式对儿童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FEF25-75,FEV3的影响。结果:(1)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标儿童曾患医生诊断的哮喘、支气管炎、肺炎和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分别为3.6%、23.5%、9.2%和13.2%。在调整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室内通风及空气流通因素是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夏季每天使用空调时长超过8小时是儿童哮喘、支气管炎、肺炎和过敏性鼻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夏季每天开窗通风时长小于12小时是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开放型厨房相对封闭型厨房家庭儿童患肺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分别增加1.53倍和1.51倍;此外,室内潮湿发霉是儿童患哮喘、支气管炎和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夏季卫生香和蚊香的频繁使用也会增加儿童患哮喘(OR=2.58)和支气管炎(OR=1.42)的风险。(2)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高年龄段儿童肺功能测试指标FVC,FEV1,PEF,FEF25-75,FEV3显着高于低年龄段,男童肺功能测试指标FVC,FEV1,FEV3显着高于女童;男女童FVC异常率分别为13.6%和13.1%。在室内环境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面,多重线性回归在调整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仅发现空气清新剂的频繁使用会显着降低儿童肺功能指标PEF和FEF25-75;在生活方式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面,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蔬菜类和乳制品类食物食用频次的增加显着增加了儿童FVC和FEV3测试值,水果类食用频次的升高显着增加了儿童FVC,FEV1,FEV3测试值,每天校内外锻炼时间大于1小时显着提高了儿童肺功能FVC和FEV3测试值。结论:重庆主城两区小学儿童家庭室内通风情况较差、存在潮湿发霉现象以及卫生香和蚊香的频繁使用是儿童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空气清新剂的频繁使用可能是降低儿童肺功能的危险因素。蔬菜类、水果类、乳制品类食物的高频次食用,每日校内外锻炼时间大于1小时均对儿童肺功能的发育有积极作用。
程荣赛[3](2018)在《天津市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我国的室内空气品质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室外空气污染严重,室外大量PM2.5会通过通风及渗透作用侵入室内,造成室内颗粒物浓度升高,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大量散发有害物质的建材、装修材料、复合家具进入室内,引起室内空气污染加重。本研究针对对天津地区32户居民室内的空气质量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我们采用入户测试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地区32户住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四季入户测试,每个季节分别测试了住宅密闭工况(门窗密闭12小时)和正常工况(不干涉住宅的门窗开闭情况)下的环境参数(通风量,室内温湿度)和室内污染物浓度(甲醛、挥发性有机物、PM2.5、超细颗粒物、臭氧)。同时在3户采用开关窗通风的自然通风住户与7户采用新风机通风的机械通风住户家中安装了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的长期在线监测系统,以监测住户家中通风量及污染物的实时变化情况。其次,根据四季入户实测数据我们分析了室内微环境与室内污染源对室内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室内通风量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甲醛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受室内温度与绝对湿度的影响,且绝对湿度对甲醛的影响要比温度的影响更加显着。通过对长期监测住户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发现天津地区住户在夏季和秋季采用人为开关窗通风的效果与采用新风机的机械通风效果类似;在冬季时使用机械通风方式会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室内PM2.5与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低于自然通风住户。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天津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通风量与在室人员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关系,发现室内超细颗粒物对于住户的健康效应明显,在密闭工况下高浓度家庭的超细颗粒物对于粘膜症状、皮肤症状的危险度是低浓度超细颗粒物家庭的2.37、3.96倍。研究表明天津住宅的室内通风量不足,影响了室内空气品质,导致了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升高,是影响住户健康的危险性因素。
文强,禹胜林,谭涛,涂瑞涛,张驰[4](2018)在《火车站内PM10及PM2.5污染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气悬浮颗粒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以及人类健康从而引起各学科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探讨火车站室内环境质量为目的,基于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六个火车站(4个新建火车站,2个旧式火车站)为测试点,对车站内不同位置PM10及PM2.5的浓度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室内各类活动因素(人流量、吸烟、空气清新剂、通风设备等)对PM10及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做详细分析。研究表明新建火车站室内空气质量优于旧式火车站,空调系统通风设备等有利于减弱PM10及PM2.5的浓度分布,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对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分布的影响最大。此外,在室内没有明显污染源时,尤其是夜间客流量较小时,室外颗粒物的渗透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两者变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鉴于所测车站室内颗粒物浓度均偏高,而车站作为客运主体客流量较大,建议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
曾珏,曾玉梅,翁创伟,卢嘉明,陈力,陈志[5](2017)在《个体特征与家居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肺功能影响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小学生肺功能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小学35年级共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调查学生个体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情况、父母家族史与过敏史、家居环境、出行模式。结果肺功能正常和异常的学生性别、家周围100m内垃圾站污染情况、驱蚊剂和空气清新剂使用情况、既往哮喘和荨麻疹史、家族哮喘史、室内和室外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空气清新剂习惯(OR=9.29)和既往荨麻疹史(OR=3.56)均为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空气清新剂习惯、既往荨麻疹史是肺功能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曾珏,曾玉梅,翁创伟,卢嘉明,陈力,陈志[6](2016)在《个体特征与家居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肺功能影响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小学生肺功能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小学3、4和5年级共3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调查学生个体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情况、父母家族史与过敏史、家居环境、出行模式。结果:学生的性别、家周围100米内垃圾站污染情况、驱蚊剂和空气清新剂使用情况、既往哮喘和荨麻疹史、家族哮喘史、室内和室外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空气清新剂习惯(OR=9.29)、既往荨麻疹史(OR=3.56),均为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空气清新剂习惯、既往荨麻疹史是肺功能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贾芳,谢文缄,戴航,胡晓露,林文进,侯向昶[7](2016)在《空气清新气雾剂中苯系物的安全风险评估》文中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分析30批次空气清新气雾剂中苯系物的含量,并通过模拟喷洒试验,采用美国EPA常用的吸入暴露模型进行风险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场景下对不同人群的危害程度得出,在车内使用空气清新气雾剂对婴幼儿的危害风险最高。因此,建议有婴幼儿乘坐的车内空间避免使用空气清新气雾剂。
郭婷,许海亚,白志鹏,耿春梅[8](2015)在《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了人类健康,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室内环境较差的空间中,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着重阐述了3种典型室内(家居环境、办公环境和公共场所)环境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和相关特征,分析了通风状况、环境温湿度和环境中活性有机化合物对室内空气中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并提出了日后室内空气管理的思路和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的研究方向。
王璐,贾金平[9](2013)在《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的控制措施探讨》文中认为指出了室内装饰装修所产生的化学污染物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健康影响,对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治理的各种净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如何科学而经济地选用合适净化方法一直是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难点。就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的产生、控制原则和净化技术等进行了探讨。
熊爽,李红,任雪冬,赵海波,尤海丹[10](2012)在《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气雾型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成分》文中提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异味对人体健康、情绪、工作效率等可造成一定的影响[1]。市售的空气清新剂主要有固体、液体、气雾型3种,其中气雾型空气清新剂最受欢迎,它具有易携带、使用方便、快速散香等优点。气雾型空气清新剂主要通过喷发弥散的香气
二、空气清新剂卫生学质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清新剂卫生学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空气污染科学导论:公共健康视角》节译实践报告 ——语法衔接在环保类着作汉译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1.1 翻译目的及意义 |
1.2 原文简介以及文本特征 |
第二章 任务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研读平行文本 |
2.1.2 准备翻译工具 |
2.2 翻译过程 |
2.2.1 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2.2.2 翻译难点 |
2.3 译后事项 |
2.3.1 校对译文 |
2.3.2 总结反思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语法衔接简介 |
3.2 语法衔接研究动态 |
3.3 语法衔接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替代的翻译 |
4.1.1 名词性替代 |
4.1.2 动词性替代 |
4.2 省略的翻译 |
4.2.1 名词性省略 |
4.2.2 动词性省略 |
4.3 照应的翻译 |
4.3.1 人称照应 |
4.3.2 指示照应 |
4.3.3 比较照应 |
4.4 连接的翻译 |
4.4.1 增补关系 |
4.4.2 转折关系 |
4.4.3 因果关系 |
4.4.4 时间关系 |
第五章 实践总结 |
5.1 经验总结 |
5.2 翻译中的欠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一 术语表 |
附录二 原文及译文 |
致谢 |
(2)重庆市城区家庭室内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框架 |
2.2 研究地点 |
2.3 研究对象 |
2.4 伦理审查 |
2.5 家长问卷调查方法 |
2.6 儿童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测试方法 |
2.7 质量控制方法 |
2.8 数据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3.2 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状况 |
3.3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3.4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5 对象儿童肺功能现状 |
3.6 儿童肺功能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3.7 儿童肺功能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对象儿童基本情况及呼吸系统健康基本情况 |
4.2 家庭室内因素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
4.3 儿童肺功能和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的相关性 |
4.4 家庭室内因素与儿童肺功能的关系 |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
参与的科研教学实践及学术交流情况 |
(3)天津市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住宅通风与室内主要污染物 |
1.2.1 住宅通风 |
1.2.2 甲醛 |
1.2.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1.2.4 无机化合物 |
1.2.5 颗粒物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样本的选择 |
2.2 问卷调查 |
2.3 入户测试 |
2.3.1 通风量测量 |
2.3.2 甲醛测量 |
2.3.3 挥发性有机物测量 |
2.3.4 颗粒物与臭氧测量 |
2.4 长期监测 |
2.4.1 长期监测系统 |
2.4.2 在线监测平台 |
2.5 数据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现状分析 |
3.1 统计分析方法 |
3.2 住宅建筑及住户总体概况 |
3.2.1 住宅特征及住户背景信息 |
3.2.2 家居日用化学品的使用情况 |
3.3 住宅建筑空气品质 |
3.3.1 卧室通风量 |
3.3.2 卧室温度、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 |
3.3.3 甲醛 |
3.3.4 挥发性有机物 |
3.3.5 颗粒物和臭氧 |
3.4 室内微环境和室内污染源对室内污染物的影响 |
3.4.1 室内微环境对室内污染物的影响 |
3.4.2 室内污染源对室内污染物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室内空气质量长期监测分析 |
4.1 长期监测住户开窗时长 |
4.2 机械通风住户新风机开启时长 |
4.3 长期监测住户的夜间通风量 |
4.5 室内二氧化碳长期监测分析 |
4.6 室内颗粒物浓度四季日平均值变化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住宅建筑室内空气品质与居民健康 |
5.1 数据处理方法 |
5.2 住户健康概况及室内气味评价 |
5.2.1 住户病态建筑综合症调查 |
5.2.2 住户对室内气味总体评价 |
5.2.3 室内气味感知对住户健康的影响 |
5.3 室内污染物及通风量对住户的影响 |
5.3.1 室内污染物及通风量对健康的影响 |
5.3.2 室内污染物及通风量对气味感知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火车站内PM10及PM2.5污染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检测方法与环境 |
2.1 测试环境 |
2.2 采样点的布置 |
3 结果和讨论 |
3.1 火车站内空气中PM2.5与PM10的浓度 |
3.2 火车站内不同位置PM10与PM2.5的分布情况 |
3.3 同一楼层的不同位置PM10与PM2.5的分布情况 |
3.4 香烟与空气清新剂对室内空气的影响 |
3.5 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 |
4 结论 |
(5)个体特征与家居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肺功能影响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问卷调查方法 |
1.3 肺功能检测 |
1.4 身高、体质量指数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生活居住环境 |
2.2.1 周边环境 |
2.2.2 家居环境 |
2.3 出行模式 |
2.4 肺功能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空气清新剂对肺功能的影响 |
3.2 荨麻疹与肺功能的关系 |
3.3 家庭燃料、BMI对肺功能的影响 |
(7)空气清新气雾剂中苯系物的安全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概述 |
1.1 样品 |
1.2 仪器和材料 |
1.3 测试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检出值分析 |
2.2 空气中苯系物浓度[4-6] |
3 风险评估 |
3.1 剂量分析 |
3.1.1 苯 |
3.1.2 甲苯 |
3.1.3 二甲苯 |
3.2 暴露量分析 |
4 消费建议 |
(8)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典型室内空气环境中颗粒物污染特点 |
1.1 家居环境 |
1.1.1 室外颗粒物的进入 |
1.1.2 室内烹饪和供暖 |
1.1.3 人员活动 |
1.2 办公环境 |
1.2.1 环境烟草烟雾 |
1.2.2 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集中使用 |
1.3 公共场所 (商场、电影院、医院、学校等) |
1.3.1 通风不畅 |
1.3.2 熏香、空气清新剂等 |
2 影响室内环境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因素 |
2.1 通风状况 |
2.2 环境温湿度 |
2.3 环境中活性VOCs的含量 |
3 研究展望 |
(10)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气雾型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仪器 |
1.2 仪器工作条件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总离子流图 |
2.2 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
2.3 讨论 |
四、空气清新剂卫生学质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空气污染科学导论:公共健康视角》节译实践报告 ——语法衔接在环保类着作汉译中的运用[D]. 王秀秀. 青岛大学, 2020(02)
- [2]重庆市城区家庭室内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间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艳.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3]天津市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效应的研究[D]. 程荣赛. 天津大学, 2018(06)
- [4]火车站内PM10及PM2.5污染调查研究[A]. 文强,禹胜林,谭涛,涂瑞涛,张驰.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2018
- [5]个体特征与家居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肺功能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 曾珏,曾玉梅,翁创伟,卢嘉明,陈力,陈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10)
- [6]个体特征与家居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肺功能影响的横断面研究[A]. 曾珏,曾玉梅,翁创伟,卢嘉明,陈力,陈志. 广州市第十届健康教育学术交流会文集, 2016
- [7]空气清新气雾剂中苯系物的安全风险评估[J]. 贾芳,谢文缄,戴航,胡晓露,林文进,侯向昶. 标准科学, 2016(10)
- [8]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研究进展[J]. 郭婷,许海亚,白志鹏,耿春梅. 科技与创新, 2015(16)
- [9]室内空气中化学污染物的控制措施探讨[J]. 王璐,贾金平. 绿色科技, 2013(05)
- [10]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气雾型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成分[J]. 熊爽,李红,任雪冬,赵海波,尤海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