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利欣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孔德昭[1](2019)在《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为临床决策者提供临床决策依据。2.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为中医药未来临床试验研究指明方向。3.以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可视化工具-三维误差证据矩阵,通过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维度全面评估中医临床证据体的质量,补充常用的证据质量评估方法对设计误差重视不足的缺陷,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维度提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改进建议,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医疗法的临床实施。资料与方法:1.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检索全球范围内运用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构建Cochrane系统综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以评估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探索要获得“充分证据”所需要的样本量大小(IS),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和无效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证据,指明未来临床研究方向。通过GRADE分级评估所获得证据质量的确定性,为临床决策制定提供依据。2.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检索全球范围内运用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构建Cochrane系统综述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以评估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获益和风险。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探索要获得“充分证据”所需要的样本量大小(IS),并对获得的证据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和无效性检验,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提供证据,指明未来临床研究方向。通过GRADE分级评估所获得证据质量的确定性,为临床决策制定提供依据。3.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以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评估获得的临床证据体(Evidence body)的质量。通过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和设计误差(Design error)评估获得证据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运用证据等级水平对临床证据的系统误差风险大小进行排序,运用‘Risk of bias tool’评估临床证据的具体系统误差。运用标准误(Standard Error)评估临床证据的随机误差风险大小。根据“结局指标”的重要性对临床证据的设计误差风险大小进行分级,并对影响临床证据的设计误差的其他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终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纬度构建可视化“三维误差证据矩阵”(error matrix),将获得的临床证据按照这三个纬度进行等级排序,提出临床证据质量改进方法及建议。结果:1.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我们纳入了10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随机分配926例参与者。所有纳入研究均比较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照常规疗法。纳入的研究包含传统小柴胡汤及小柴胡汤加减方,疗程为3-8个月左右。其中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肺结核的人群,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肝硬化人群,其余研究只纳入患有慢性乙肝人群。所有纳入研究均被评价为高风险偏倚研究,并且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的确定性均极低。没有一项研究对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或乙肝相关并发症这些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和报告。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报告)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3,95%CI[0.02,11.98];I2=69%;P=0.62;纳入两项研究;240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V-DNA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HBV-DNA阳性人群比例(RR=0.62,95%CI[0.45,0.85];I2=0%;P=0.003;纳入三项研究;222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2,95%CI[0.50,1.02];I2=38%;P=0.003;纳入两项研究;160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分开报告的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恶心的发生率(RR=5,95%CI[0.24,102.53];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RR=2,95%CI[0.19,21.18];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头晕及失眠的发生率(RR=0.11,95%CI[0.01,2.03];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头晕及乏力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口干及口苦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腹胀及嗳气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食欲不振的发生率(RR=1,95%CI[0.06,15.4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各不同小柴胡汤组成、疗程、剂型、剂量的亚组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MD=-18.94,95%CI[-29.42,-8.45];I2=97%;P=0.0004;纳入七项研究;633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小柴胡汤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小柴胡汤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MD=-22.75,95%CI[-44.64,-0.85];I2=99%;P=0.04;纳入六项研究;867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10项研究中有两项研究接受了政府或者医院的学术资金资助,其余研究未报告资助资金来源。此外,47项研究由于无法获得必要的方法学信息,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而没有纳入本研究中。2.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我们纳入了8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随机分配552例参与者。所有纳入研究均比较针灸疗法(包括手针、电针、激光针刺、灸法、药物穴位注射、药物贴敷、穴位按压)联合常规疗法对照常规疗法,有两项试验研究穴位注射疗法,三项试验研究穴位贴敷疗法,两项试验研究手针疗法,一项试验研究艾灸疗法。有7项研究只纳入患有慢性乙肝人群,有一项研究纳入合并肺结核人群,纳入研究的疗程范围为14天-12个月。所有纳入研究均被评价为高风险偏倚研究,并且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的确定性均极低。没有一项研究对全因死亡率、严重不良事、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乙肝相关死亡率、或乙肝相关并发症这些结局指标进行评估和报告。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综合报告)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7,95%CI[0.43,1.06];I2=0%;P=0.09;纳入3项研究;203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V-DNA阳性检测率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疗法可降低HBV-DNA阳性人群比例(RR=0.45,95%CI[0.27,0.74];仅纳入一项研究;58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一结局指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11,3.68];I2=98%;P=0.61;纳入两项研究;158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分开报告的非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干预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乏力的发生率(RR=0.67,95%CI[0.12,3.78];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食欲不振的发生率(RR=0.60,95%CI[0.15,2.3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胁肋疼痛的发生率(RR=0.67,95%CI[0.26,1.70];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心动过缓的发生率(RR=2.81,95%CI[0.12,66.17];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不良事件血常规显着异常的发生率(RR=0.62,95%CI[0.30,1.29];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可能增加不良事件腹胀的发生率(RR=4.5,95%CI[1.04,19.54];P<0.05;仅纳入一项研究)。各不同针灸疗法、疗程、诊断标准、参与者合并疾病的亚组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水平(MD=-21.35,95%CI[-33.60,-9.09];I2=81%;P=0.0006;纳入四项研究;275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对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这一结局指标,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针灸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ST水平(MD=-18.31,95%CI[-35.44,-1.18];I2=94%;P=0.04;纳入四项研究;275例参与者;证据确定性极低)。8项研究中有三项研究接受了政府或者医院的学术资金资助,其余研究未报告资助资金来源。此外,79项研究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学信息,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而没有纳入本研究中。3.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我们以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分别干预慢性乙型肝炎为例构建临床证据体质量评估工具-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共有两项meta分析、5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由于存在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和设计误差,和小风险的随机误差,两项评估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被评为低质量研究,并且均不属于系统综述。17%(9/54)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随机误差。100%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对于设计误差,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2%(1/54)的证据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20%(11/54)的证据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72%(39/54)的证据仅报告替代结局指标,43%(23/54)的证据清楚定义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57%(31/54)的证据清楚报告了联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案,19%(10/54)的证据报告小柴胡汤的化裁组成,0%的证据可被评估为实用性研究,4%(2/54)的证据采用多中心试验设计。位于证据矩阵最西北角的证据代表了目前所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为一项低质量的meta分析研究。共有两项meta分析,77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两项病例系列报告研究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由于存在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和设计误差,和小风险的随机误差,两项评估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被评为低质量研究,并且均不属于系统综述。22%(18/81)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随机误差。100%的证据表现为高风险的系统误差。对于设计误差,没有研究报告全因死亡率,1%(1/81)的证据既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又报告了乙肝相关并发症,19%(15/81)的证据报告的严重不良事件,36%(29/81)的证据报告了非严重不良事件,12%(10/81)的证据报告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7%(6/81)报告了乙肝相关并发症。58%(47/81)的证据清楚定义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44%(36/81)的证据清楚报告了联合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案,9%(3/33)报告了针灸疗法的个体化裁,0%的证据报告了医疗措施实施者的资格标准,0%的研究可被评估为优效性研究或实用性研究,4%(3/81)的证据采用多中心试验设计。位于证据矩阵最西北角的证据代表了目前所获得的最高质量证据,为一项低质量的RCT研究。结论:1.获得的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据缺少对于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这些结局指标的评估和报告。通过评价低质量的证据,我们发现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可降低HBV-DNA阳性检测率,降低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但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和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两个结局指标,目前尚不能表明小柴胡汤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具有显着有效性。由于检索到的研究具有高风险偏倚,HBV-DNA阳性检测率、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是未经证实的替代结局指标,并且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未达到所需样本量,因此结论尚不能确证。2.获得的针灸疗法(穴位注射、中药贴敷、手针、艾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证据缺少对于全因死亡率、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严重不良事件、乙肝相关死亡率、乙肝相关发病率这些结局指标的评估和报告。通过评价低质量的证据,我们发现手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降低HBV-DNA阳性检测率,手针、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降低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但对于非严重不良事件和HBeAg阳性检测率改变这两个结局指标,目前尚不能表明针灸疗法联合常规疗法对比单用常规疗法具有显着有效性。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较,可能增加不良事件腹胀的发生率。但由于检索到的研究具有高风险偏倚,HBV-DNA阳性检测率、参与者血清ALT、AST水平是未经证实的替代结局指标,且未达到所需样本量,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因此关于针灸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有益性结论尚不能确证。而对于针灸疗法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胀事件的风险,同样由于只有一项研究能够提供数据,未达到所需样本量,且纳入的研究其确定性较低,其结论同样不能确证。3.纳入的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均具有高风险偏倚,研究质量均很低。未来的研究应该对于研究人群的诊断标准以及合并疾病进行更严格清晰的限定,并且应针对不同的合并疾病进行分层随机;应设计更长随访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设计更多针对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等)的临床试验,并应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替代结局指标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的关系。对于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针对不同的小柴胡汤方剂组成、不同的剂量以及不同的疗程进行试验设计;更多设计对比小柴胡汤与安慰剂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对于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设计如激光针刺等更多疗法,或者多种疗法联合应用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更多设计针刺疗法对比假针刺疗法的临床试验。4.由于高质量的系统综述是证据体中证据等级最高者,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前,先从高质量的系统综述中获得各种误差最小化、质量最高的证据,并且在进行系统综述时运用试验序贯分析以及GRADE分级以辅助评价证据体的质量。5.运用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发现目前小柴胡汤和针灸疗法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证据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设计误差三个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我们提出提高中医临床证据质量的相关建议:在未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中应对导致高风险系统误差的试验要素(如随机化、盲法、随机分配隐藏、不完整的结局指标、选择性报告)进行严谨的设计、实施和报告;应设计足够样本量以及多样性参与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减少随机误差;应更多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结局指标(如死亡率、严重不良事件、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等)的临床试验;应在研究设计阶段即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参与者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并详细报告;应设计实施多中心临床试验,尽可能的进行实效性及优效性研究;针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对于中医药疗法的临床研究,应当在试验设计和实施阶段清楚定义个体化裁的细节,并制定医疗干预措施实施者的资格标准。6.“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可应用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证据体质量的可视化及证据评估,与目前常用的偏倚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以及Grade分级标准既相互支撑,又可弥补后两者对于设计误差具体影响因素评估的不足。
问婧[2](2017)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并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8例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联合应用养肝汤、甘利欣进行治疗,对照组单一应用甘利欣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清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君,廖星,赵晖,杨静,邹雯,王乐,支英杰[3](2017)在《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8大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收集关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2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做描述性分析。共计纳入32篇文献,涉及3 188例患者,男性1 951例(61.2%),女性859例(26.9%),未知男女比例378例(11.9%),所纳入的临床研究总体质量偏低。由于研究疾病复杂,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研究按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黄疸型肝炎试验组在退黄、肝功能复常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少数Meta分析中,对于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组对比综合治疗组中,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RR=1.35,95%CI=[1.10,1.66],P=0.61)。另外,当苦黄注射液滴速过快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减慢滴速可缓解。根据现有证据,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未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病原学、临床表现分类以及干预措施多样性,导致临床异质性较大,各研究间的可比性较差,加之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需更多设计严紧、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肖璐,王家莹,商洪才,牟玮,张莉[4](2012)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全面搜集有关黄芪注射液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1标准,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1篇采用随机抽样法,2篇采用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其他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纳入文献均未提及隐蔽分组及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与抗病毒药物联用后疗效明显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而由于黄芪注射液和非特异性疗法联用,与单用非特异性疗法比较的样本量较少,虽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疗效并不明确;黄芪注射液与安慰剂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研究报告了黄芪注射液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慌、轻微鼻塞、流涕、一过性白细胞下降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CHB有一定效果,可使血清乙肝病毒(HBV)e抗原(HBeAg)和HBV-DNA转阴、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化,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不高,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有待于更多高质量研究的开展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
马德亮,粟景艳[5](2012)在《甘利欣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我国乙型肝炎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1]。如何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减少药物所致并发症已经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2]。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拉米夫定为一种核苷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的活性,能迅速降低慢性乙型肝炎DNA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变肝
张明发,沈雅琴[6](2011)在《18α-和18β-甘草酸治疗肝病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18α-甘草酸是18β-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二者对急、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和多种化学性急、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均有显着的肝脏保肝作用,临床上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病(包括重症、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化学性肝病以及肝纤维化)均有效。综述了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在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其他肝病的作用,并作了临床疗效比较,发现18α-甘草酸(甘草酸二铵)优于国产的18β-甘草酸(甘草酸单铵),但弱于日本产的18β-甘草酸(甘草酸苷)。
吴宇峰[7](2011)在《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病毒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我国2009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07.30(1/10万),其中乙肝发病率为88.82(1/10万)。我国一般人群的HBs Ag阳性率为9.09%。目前防治乙肝主要手段是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疗效肯定,但费用昂贵,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要求干扰素治疗持续1年以上;核苷类抗病毒持续2-3年。长期服药会面临病毒变异而产生耐药,且会进一步加剧医疗费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参制剂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且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阳性结果。本研究对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治疗依据。经过检索,电子检索出苦参制剂治疗乙肝相关文献共1123篇,手工检索1篇。通过资料分析比较,共获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实验相关研究文献460篇,其中157篇文献因比较药物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95篇因仅有肝功能数据或者仅有治疗组数据,不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被排除,17篇因重复发表或涉嫌雷同被排除。最终纳入191篇文献研究,共18799例样本。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两项研究属于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盲试验;5项研究提及随机序列是如何产生的,但没有研究描述是否进行了随机分配隐藏;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没有文献交代了样本量计算;有37项研究报道进行了随访研究,17项研究报道了退出或/和失访病例;104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项研究报告了死亡人数。漏斗图显示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经过数据分析与讨论,在纳入的RcT研究中,有1项研究报告了治疗过程中因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导致死亡人数,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CI(0.24,0.9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没有研究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69项研究报告不良反应,苦参组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减退、恶心、口苦、上腹部不适、腹胀、腹泻、局部有硬结等。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热、乏力、流感样症状、轻度睡眠障碍、白细胞轻度减少(干扰素)、头晕、皮疹(硫普罗宁)、心慌等轻度不良反应,症状自行缓解,未影响继续治疗。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s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30项研究;随访共纳入7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1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6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V-DNA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179项研究,随访共纳入38项研究。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HBeAg血清转换转阴方面,治疗共纳入73项研究,随访共纳入19项研究。从临床证据分析结果,发现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血清HBeAg.HBV-DNA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存在确实疗效;在血清HBeAg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方面,苦参制剂与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等临床指南推荐的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显示,苦参制剂的疗效并不亚于这些抗病毒药物,且RR值提示优于这些抗病毒药物,然而,要获得更为准确的证据,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在血清HBV-DNA转阴方面,苦参制剂疗效低于拉米夫定,但不低于干扰素;与其他药物或常规保肝治疗相比,苦参制剂疗效均高于这些治疗手段,且在降低重症慢性乙型肝炎病死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效果。目前高质量的严格的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还很少。对照药物使用纯安慰剂的伦理学问题和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差。采取试验药和阳性对照药都制作安慰剂双模拟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获得更准确的临床证据。
张明发,沈雅琴[8](2011)在《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病的临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系18α-甘草酸(18α-glycyrrhizic acid)的二铵盐,对多种急、慢性肝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已在有关的动物实验中得到证明和阐述,另外,它还有一定的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作用[1]。
杨钦河,刘海涛,胡四平[9](2009)在《中成药治疗常见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概况》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大多数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等,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慢性肝病的治疗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西医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措施。根据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大量的中药及其制剂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临床常用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制剂多有一定的抗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及肝脏血液循环、
刘建红,吴民[10](2009)在《甘草酸二铵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探讨甘草酸二铵在肝脏疾病中的总有效率大于85%,在其他疾病中的总有效率大于85%。结果与结论总结了近几年来甘草酸二铵在临床各方面的用途及其主要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供临床参考。
二、甘利欣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利欣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中药复方小柴胡汤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针灸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三维误差证据矩阵在中医临床证据评价中应用的探索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一 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与综合的重要性和方法学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证据评价的工具现状及研制新的多维质量评价工具的必要性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肝功能指标 |
3 讨论 |
(3)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资料提取 |
1.5 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分析 |
1.6.1 多臂试验的处理 |
1.6.2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
2.2.1 纳入研究情况 |
2.2.2 诊断标准 |
2.2.3 样本量及研究对象 |
2.2.4 错误数据处理 |
2.2.5 干预措施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 |
2.4.1 慢性乙型肝炎 |
2.4.2 丙肝、戊肝 |
2.4.3 黄疸型肝炎 |
2.4.3. 1 急性黄疸型肝炎 |
2.4.3. 2 瘀疸型肝炎 |
2.4.3. 3 重度黄疸型肝炎 |
2.4.4 黄疸性病毒性肝炎 |
2.4.5 其他 |
3 讨论 |
3.1 疗效总结 |
3.2 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优势及依据 |
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3.4 诊断标准 |
3.5 研究对象及干预措施 |
3.6 结局指标 |
3.7 安全性评价 |
4 对临床研究的建议 |
5 结论 |
(4)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 |
1.4 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
1.5 资料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概述 |
2.1.1 数据库检索结果 |
2.1.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2.3 有效性 |
2.3.1 总有效率 |
2.3.2 肝功能 |
2.3.3 抗病毒效应分析 |
2.3.4 症状与体征 |
2.4 安全性 |
2.5 漏斗图分析 |
3 讨论 |
3.1 疗效分析总结 |
3.2 研究的局限性 |
3.3 对临床研究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
(5)甘利欣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研究背景 |
1.1 慢性乙型肝炎定义 |
1.2 乙型肝炎现状调查 |
1.3 乙型肝炎防治 |
1.4 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1.5 Cochrane系统评价介绍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3.研究内容 |
3.1 纳入研究类型 |
3.2 研究对象 |
3.3 干预措施 |
3.4 结局测量 |
3.5 检索策略 |
3.6 资料质量评价与提取 |
3.7 资料分析与合并 |
4. 结果 |
4.1 检索策略 |
4.2 检索结果与筛选 |
4.3 文献特征与方法学质量 |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病死率 |
5.2 慢性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肝癌发病率和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
5.3 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 |
5.4 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严重不良反应 |
5.5 HB sAg血清应答指标 |
5.6 HBeAg血清应答指标 |
5.7 HBV-DNA血清应答指标 |
5.8 HBeAg血清转换应答指标 |
5.9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阳性对照药物选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病的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病毒性肝炎 |
1.1 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1.2 治疗慢性重型和瘀胆型肝炎 |
2 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
2.1 防治抗肿瘤药物性肝损害 |
2.2 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
3 防治肝纤维化 (肝硬化) |
(10)甘草酸二铵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肝脏疾病 |
1.1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1.2 治疗脂肪肝 |
1.3 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
1.4 保肝降酶作用 |
1.5 治疗慢性肝炎 |
1.6 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
1.7 治疗酒精性肝病 |
1.8 治疗活动性肝硬化 |
1.9 治疗重型肝炎 |
1.10 治疗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 |
1.11 治疗肝功异常 |
1.12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淤胆 |
1.13 治疗肝纤维化 |
2 皮肤疾病 |
2.1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
2.2 治疗慢性荨麻疹 |
2.3 治愈红皮病 |
2.4 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 |
3 其它 |
3.1 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3.2 防治心脏手术患者肾损伤 |
3.3 在布鲁氏菌病患者难治性发热中的应用 |
3.4 治疗伴发乙型肝炎初治涂阳肺结核 |
3.5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
四、甘利欣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柴胡汤及针灸干预慢性乙型肝炎的循证评价与证据质量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探索[D]. 孔德昭.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2]养肝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J]. 问婧. 亚太传统医药, 2017(18)
- [3]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赵君,廖星,赵晖,杨静,邹雯,王乐,支英杰. 中国中药杂志, 2017(20)
- [4]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肖璐,王家莹,商洪才,牟玮,张莉. 中国执业药师, 2012(12)
- [5]甘利欣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J]. 马德亮,粟景艳.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04)
- [6]18α-和18β-甘草酸治疗肝病的疗效比较[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11(03)
- [7]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D]. 吴宇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甘草酸二铵治疗肝病的临床评价[J]. 张明发,沈雅琴. 上海医药, 2011(04)
- [9]中成药治疗常见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概况[A]. 杨钦河,刘海涛,胡四平. 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09
- [10]甘草酸二铵的临床应用[J]. 刘建红,吴民. 中国药事,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