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格栅在东滩河防洪工程中的应用

土工格栅在东滩河防洪工程中的应用

一、土工格栅在东滩河水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天[1](2021)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镇河流体系面临着巨大冲击,废水排放显着增加、河流生态基流不足、生态调节功能降低以及景观品质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城镇河流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城镇发展中的“生态核”作用。如何以景观生态学为切入点,在充分发挥城镇河道防洪除涝等功能的同时,保护与修复城镇河流生态环境、打造城镇滨水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方法,对典型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成功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结合江苏省里下河城镇的特点,对里下河河流景观生态建设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适用于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并进行了可视化模块开发,将其应用到高邮市南澄子河治理工程实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和提出的适用于江苏省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方法,可为江苏及国内同类型地区的河流景观生态建设方案提供借鉴。

滕海峰[2](2020)在《桥头跳车病害分析及沉降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以昆山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昆山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区内软土以湖积、湖沼积沉积为主,淤泥软土分布广、土层厚、易压缩。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大,老路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新路基的处治工艺缺乏科学性指导,以致昆山市道路普遍发生桥头跳车病害。亟需对昆山市桥头跳车病害展开机理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为实际工程提供重要参考。论文在总结国内外桥头跳车理论分析、处理措施、工艺改进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昆山市地质条件,调查其在役路桥跳车病害现状,主要有路面阶梯沉降、路面凹陷、路面裂缝、路肩错台、护栏裂缝等形式。以典型已建工程元丰大道三标段为研究背景,结合桥头段处治方案、水文地质条件和现场调查,探析新建道路桥头跳车的成因。结果表明,元丰大道跳车成因主要有:沿程地基变化多样,工后沉降不一;搭板下方填土发生掏空、软土沉降不均,加之搭板厚度不足,导致搭板断裂;台后灰土碾压受桥台限制,压实度不达标;前期勘察不足,台后路基存在流沙层,导致路基沉降量增大。此外,以旧路改建工程224省道玉山-张浦段为依托,布点监测桥头段道路工后沉降及裂缝的发展,结合地质条件及处治工艺确切追踪跳车成因。结果表明,224省道由于路桥刚度差异、软土层深厚、设计缺陷、工序倒置等原因导致跳车病害,同时还存在预压处置不当、伸缩缝雨水渗漏等加大沉降的问题。最后,对即将要建的G312国道工程,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典型桥头段模型,先建立原方案模型,通过与规范比较沉降数据确定模型合理性。进一步改变布桩模式、堆载预压模式和过渡台阶模式得到路基沉降云图,对比单一变量下的模型沉降数据,得到优化后的方案。结果表明,正方形布桩桩间距最优为2.6m,梅花形则为2.8m;等载排水预压与超载排水预压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能大大缩短预压时长;桥头段过渡台阶合理设置能有效解决过渡段沉降不均的问题。对于即将要扩建的青阳港道路工程,采用PLAXIS软件模拟得到了轻质混凝土、石灰土回填路基的沉降云图,结果表明,相较于石灰土路基回填,轻质混凝土回填重度更轻,可有效减小沉降。

余尚合[3](2018)在《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鸭绿江为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界河,国境界河国土流失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边界的稳定及我方边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更是有损国家的形象。因此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的完成对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保持国家尊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是在1998年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以防洪应急工程进行实施建设的。工程规划范围由水丰水库坝下至大东港江海分界线,河道治理长度118.3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整修加固丹东市城区和农村段防洪堤工程,修建鸭绿江沿岸和江中岛屿护岸工程。主要任务是保护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国土流失,促进丹东地区经济发展。考虑鸭绿江的地理条件和水文状况,鸭绿江护岸防洪工程在施工中仍要面临许多的问题,如鸭绿江下游属于感潮河段,丹东城区段最大潮差4.2m,靠近下游最大潮差达到7.4m。这样就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位于高潮差感潮河段的沿江及岛屿护岸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对于城市新建防洪墙工程基础防渗的需要和地基基础为回填土的特点,需研究起防渗工程形式和机械施工方案;针对城区防洪工程除险加固工程,周围建筑物较多的施工条件,应该通过方案比较,确定投资合理、施工可行、方便群众的加固方案;同时还应研究和解决堤防工程护坡反滤层的新材料、新工艺及鸭绿江下游河口区域堤防工程的筑堤材料和筑堤方法,并应在工程进行中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针对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经过现场勘查,参考国内外相关工程经验,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出丹东市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关键技术方案。具体内容包括:高潮差感潮河段无围堰模袋护坡水下施工技术、小抓斗挖掘机与链槽机配合施工模式、防渗抗滑柱列桩墙、悬挂式土工膜防渗、土工布护坡反滤层及利用滩涂就地取土冬季筑堤等单项技术,其中高潮差感潮河段无围堰模袋护坡水下施工技术、小抓斗挖掘机与链槽机配合施工模式在国内是被首次提出和创建,上述关键技术的提出使鸭绿江感潮河段和防洪墙基础防渗工程项目能够在特殊的施工条件下得以顺利修建完成。从项目的实施效果上来看,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解决了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中感潮河段的沿江及岛屿护岸、城市防洪工程除险加固、新建防洪墙工程基础防渗、堤防护坡反滤层及河口区域堤防工程项目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不仅可以节省工程材料、减少工程动迁、临时工程等工程量,而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同时有效地解决了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建设中感潮河段的沿江与岛屿护岸、城区防洪除险加固、新建防洪墙基础防渗、堤防护坡反滤层及河口区域堤防工程项目存在的技术问题。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今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和生产实际,为类似工程提供部分借鉴意义。

王文婷[4](2018)在《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是城市连接黄河形成的“鱼骨架”式的河道结构。是黄河与城市连接的重要安全泄洪通道,是兰州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兰州城市的发展,排洪沟由于人为等诸多因素导致环境脏乱差。加之硬质化的排洪沟导致生物生存困难,绿地建设少。结合兰州市争创生态城市这一重要任务,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改造变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兰州市城区排洪沟,归纳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结合植物学、景观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结合国家、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段景观改造设计。将其泄洪能力与景观空间相结合,汛期与旱季相互补,根据地段人流量,采用“拟自然”的方法,改造排洪沟护壁及两岸用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循环系统,增加扩展景观设施,为市民活动营造空间。将城市带状景观空间改造成以黄河风情线为中心,南北两山相连接的“鱼骨架”式的绿色廊道,创造出一个有层次性和规模性的绿色都市景观,使排洪沟成为中和健康都市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庆彪[5](2017)在《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性评价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加密,其在煤矿老采空区上方的建设将日趋普遍。如何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将是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综合采用现场调研,野外勘测,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及理论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围绕着煤矿老采空区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性评价及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将老采空区覆岩视为多元介质耦合的力学结构体,分别采用广义开尔文体、砌体梁结构和复合岩梁结构描述垮落带、断裂带和弯曲带岩体的移动变形。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的失稳机理,并将老采空区“活化”类型归纳为I类缓慢压缩蠕变型、II类强度衰减蠕变型、I类强度衰减结构失稳型和II类外力干扰结构失稳型四类。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29个数值模型,揭示了路堤高度、路面刚度、车辆载重及车辆速度四个因素对车辆荷载扰动深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车辆荷载的扰动深度与路堤高度呈线性关系,与路面刚度、车辆载重及车辆速度呈对数函数关系。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扰动深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车辆载重、车辆速度、路面刚度和路堤高度。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元回归分析和叠加原理得到了车辆荷载扰动深度的计算公式,最终给出了车辆动荷载扰动下煤矿老采空区安全深度的计算方法。3)总结归纳了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岩体结构、深厚比和冲积层厚度等因素与建设场地稳定性正相关;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岩石力学强度和重复采动等因素与建设场地稳定性负相关;采动程度与老采空区建设场地稳定性非线性相关,随着采动程度的增加,其稳定性呈现出由高变低再变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稳定性组合评判模型,融合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法和特征向量法给出了组合评判模型中评价要素权重的计算方法,利用散点图法分析了定量因素的隶属函数,最终结合隶属函数和德菲尔法确定了全部评价因子的隶属度。4)为了克服现有预测模型的缺陷,结合老采空区建设场地移动变形“源”的分布特征,基于概率积分法和叠加原理构建了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移动变形的组合预测模型。结合具体算例对比分析了组合预测模型与现有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全面反映老采空区残余变形“源”导致的建设场地移动变形,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预测模型的不足,且该模型能够顾及老采空区“活化”变形的时间效应,使得预测结果更加科学合理。5)给出了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性评价研究的一般工作流程,明确了各个工作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总结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探及变形监测技术的适用条件,提出了高速公路下伏老采空区的治理对策,最终建议了相关类似课题研究报告中需涵盖的主要内容。6)将本文研究成果应用于武云高速建设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武云高速建设场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主要表现为I类缓慢压缩蠕变型和II类强度衰减蠕变型的“活化”类型。预测建设场地的最大残余沉降值为184mm,最大倾斜值为1.2mm/m,最大曲率值为0.02mm/m2,最大水平移动为76mm,最大拉伸变形为1.45mm/m,最大压缩变形为0.76mm/m,但上述变形是大范围、逐渐发生的,不会出现突发性的失稳沉降。综上所述,武云高速下伏老采空区残余变形“源”导致的建设场地移动变形不会对高速公路车辆的运行安全造成威胁。

李旭光[6](2017)在《回填轻量土—支挡结构联体模型在陡坡路基中的模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疆域辽阔,山区众多,大山一直是阻碍经济交通发展的重要屏障。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环境与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建造公路时经常会遇到在陡坡上修筑填方路基的问题。在陡坡上修筑回填路基过程中,由于普通回填土具有高压缩性、自重大等特点,选用普通回填土作为路基会对陡坡稳定性带来较大不良影响。随着回填路基工程的发展,轻量土体解决了一些以往工程难以解决的问题。轻量土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轻量土体具有较轻的容重,但其强度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2)轻量土体固化后自立性非常好,侧压力系数较小。若采用轻量土体代替普通回填土材料,可大大增加边坡稳定性,减少加固费用,并可以设计较少体积的支挡结构,增加工程经济性。本课题来源于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轻量土技术的淤泥再生材料应用研究(152102310082)和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EPS淤泥再生混合轻量土技术与应用研究(20130820)。本文以深圳龙岗某公路边坡为例,主要研究轻量土-支挡结构联体模型在陡坡回填路基中的模拟应用。基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陡坡路基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轻量土-支挡结构联体模型与普通回填土对边坡稳定性及挡土墙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轻量土配方,获取参数。选取典型配方,进行轻量土试验,旨在获取轻量土体材料的弹性模量、重度、内摩擦角与黏聚力等物理力学表征参数。(2)基于理正边坡综合治理与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陡坡路基在无支护、普通回填土、轻量土-支挡结构三种状态下进行稳定性计算。三种状态下安全系数依次为1.41948、0.81605、1.316。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陡坡在原始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回填普通土后路基处于不稳定状态,换填为轻量土后陡坡恢复稳定状态。轻量土回填路基对于边坡稳定性有较大贡献。(3)基于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在普通回填土与轻量回填土两种工况下,选取9个典型点位,对陡坡土体位移、应力、应变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回填路基换填为轻量土体后,土体应力应变数值整体小于普通回填土。在两种工况下,轻量回填土的应力与应变值都小于普通回填土,9个点位最大应力值相差20%,最大应变值相差22%。(4)通过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挡土墙进行结构受力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挡土墙墙体应力应变及挡土墙位移。挡土墙在普通回填土状态下最大应力为165kPa,轻量土状态下为133kPa。挡土墙墙后位移在工况一状态下为100.3mm,工况二状态下为13.7mm,挡土墙整体位移减小87mm。计算挡土墙抗滑移稳定系数及抗倾覆稳定系数,工况一状态下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与抗倾覆稳定系数分别为1.45和2.51,工况二状态下挡土墙抗滑稳定系数与抗倾覆稳定系数分别为1.64和3.01。通过轻量土-支挡结构联体模型与普通回填土在陡坡回填路基中的对比应用研究,联体模型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梅浩[7](2017)在《湖泊淤泥烧结砌块的关键技术及在生态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河湖众多,拥有丰富的淤泥资源,每年的清淤工程产生大量淤泥,而利用淤泥烧结驳岸砌块并应用在生态护岸工程中,对淤泥的处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护岸材料的要求,以淤泥为主要原材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湖泊淤泥烧结驳岸砖,并进行掺合料的优选,配合比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的试验研究;随后,在工厂完成了产品的中试生产和干燥窑中的干燥制度的优化试验;最后,将湖泊淤泥烧结砌块应用于河道护岸工程中,研究砌块护岸的受力情况、生态性和耐久性,以满足生态护岸工程的实际需要。第一,掺合料的优选和配合比设计的实验室研究。以淤泥为主要原材料,页岩、煤矸石、煤渣、砖粉作为掺合料,烧结得到六组样砖。分别测试样砖的干燥收缩、抗压强度、抗冻融等性能,结合微观形貌得到掺入10%页岩和10%砖粉的两组样砖综合性能最优。考虑到页岩来源方便,价格低廉,优选页岩作为掺合料。掺入2%煤粉的样砖性能下降明显,因此不宜掺入内燃。根据以上研究,选择不同的页岩掺量和烧结温度制备淤泥驳岸样砖,对比样砖的各项性能,得到合适的配合比和烧结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掺量为20%,烧结温度为950℃,样砖具有较好的成型性能和外观质量,抗压强度和吸水率分别为40.1 MPa、15.82%,经历125次冻融循环质量损失小于2%,满足驳岸砌块对抗压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根据微观形貌和孔结构的分析,该样砖的孔隙率较低,结构较为密实。第二,产品的中试生产和干燥窑中的干燥制度的优化研究。开展了淤泥烧结生态驳岸砌块实际生产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淤泥的特性调整工艺参数,能够制备出驳岸砌块并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优化干燥工艺,对比干燥窑中3种干燥制度下干坯和砌块的性能,得到最优的窑车速度。结果表明,干燥窑内1-16#车位范围的温度低、湿度大,干燥作用甚微,因此,直接从16#车位开始干燥,推车在每个车位停留2.5 h,得到的干坯外观质量较好,抗压强度为1.6 MPa;砌块抗压强度达到5.3 MPa,满足GB 26538-2011中MU5强度等级要求。为了提高干燥效率,应在干燥窑前端和末端分别加大排湿量,增加热源。第三,淤泥烧结驳岸砌块在生态护岸工程的应用研究。对砌块护岸的抗侧向力性能测试表明,在土压力下护岸工程是安全和稳定的;在涉水条件下研究砌块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变化,表明砌块能够满足护岸工程的服役寿命要求,并具备良好的生态性;最后,展示一些淤泥烧结砌块在河道护岸工程中应用的示范工程。

施科[8](2016)在《水动力学方法降低湖泊内源释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水污染已经给我国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已刻不容缓,此类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的高度重视。控制浅水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是湖泊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近年来,由湖泊富营养化而引发的藻类水华灾害已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太湖等大型浅水湖泊中,外源输入的营养盐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但藻类水华灾害仍不时发生,对于大型浅水湖泊的太湖而言,因水浅、受风浪扰动剧烈、底泥频繁再悬浮等原因,动态内源污染的释放对湖泊水质的影响非常大。中外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普遍出现外源输入得到控制后蓝藻水华依旧发生的现象,因此科学控制浅水湖泊内源污染释放在藻类水华灾害的治理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在有效控制太湖周边污染进入太湖的同时,研究控制太湖内源氮磷污染二次释放到水体的技术,具有重要是理论和工程应用意义。基于湖泊底泥再悬浮和湖泊水动力作用之间的关系,依据水动力学作用的原理,提出了在太湖底放置土工格室的方法,通过降低湖水底层流速,减弱湖泊底泥的再悬浮程度,以达到降低太湖内源污染物的释放的目的。本文采用Delft3D模型,根据大量实际观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选取了东南风和西北风作为典型风向,风速为4m/s、6m/s、8m/s,对太湖底层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内源释放临界风速进行了研究,发现太湖沿岸的底层流速普遍大于湖心位置,水域狭窄的位置的底层流速大于水域宽阔的位置,在临界风速6m/s风速作用下时太湖西岸、东北角、东太湖、漫山湖等地水流速度达到底泥起动速度的临界值。将研究成果与已有的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太湖底放置土工格室以降低湖水底层流速的数值计算。采用Delft3D模型,建立了S× 1X1×1.5m的水槽模型,将土工格室放置到水槽模型底部,计算得出底层水流在经过土工格室后的水头降低量和流速减小量,通过曼宁公式反算出土工格室放置到太湖中的等效糙率大约为0.03。在研究了太湖流场分布的基础上,选取在太湖风成水流速度大的地区,即太湖西岸、东北角、东太湖、漫山湖四个位置放置土工格室,数值模拟计算了放置土工格室后的流场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在8m/s风速作用下,这四个位置湖底的流速均降低到了底泥起动速度以下,能够有效地降低了太湖的内源释放。同时,对不同土工格室铺设方式的进行了研究,发现当采用条带式铺设土工格室时,在太湖西岸、东北角、东太湖、漫山湖四个区域中,东太湖和太湖西岸流速降低明显,其他区域流速降低效果较差。将土工格室铺设于湖底,利用土工格室对水流的阻挡作用,降低湖水底层流速这一新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为土工格室对流速影响的深入研究,进而有效降低太湖湖泊底泥的再悬浮,有效太湖内源污染物的释放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文祥[9](2016)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河道治理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研究领域,从古至今河道的变迁和治理孕育了无数的历史文化和技术方法。城市河道的治理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城市河道的治理中,过于重视防洪排涝功能的思想,使得城市河道的生态和景观环境蒙受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因此,通过城市河道治理中景观的构建研究,建造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是现代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以景观设计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水工学为理论基础,总结和提炼出在城市河道治理中景观构建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为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构建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研究城市河道治理中景观构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进而分析总结了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出现的防洪能力下降、河水污染严重、河道遭填埋占用等问题,并从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态保护意识不足、缺乏监督与评估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提出城市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2)从外观形态、生态修复景观、水利工程设施景观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城市河道治理中景观构建的原则、理念和方法。在外观形态方面,主要从城市河道的平面形态、纵剖面、横断面、竖向连通性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生态修复景观方面,主要从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等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在水利工程设施景观方面,先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分类,然后从水闸、水坝、堤防、水泵站、渡槽和桥梁与景观的结合设计入手,分析了水利工程设施与景观的融合。(3)通过实地调查上海苏州河在治理中的景观设计案例,总结出其在城市河道治理中进行景观构建时选用的主要方法为生物净化、生态浮岛、人工湿地以及对堤防、桥梁的景观化,分析总结其在水质净化中过多使用物理化学手段以及水利设施管理维护等的不足,提出增加对河床材料的重视、可适当扩大生态浮岛规模以及完善水利设施等建议。最后在诸暨浦阳江城区段生态化改造的实践项目案例中,通过分析场地环境,进而从其外观形态、生态修复景观以及水利工程设施景观三方面实现与理论的结合,从而进行对城市河道治理中景观构建理论与方法的论证。

李嘉鑫[10](2015)在《千枚岩工程性质及其路基防排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平高速公路地处南秦岭中低山地,地形条件相对较为复杂,河谷较开阔。项目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总体自然地理特点:气候温润,降雨充沛,植被繁茂,生态环境良好。地层岩性主要为志留系(S)各色绢云母千枚岩,还有泥炭质板岩、各色片岩和石灰岩。项目区千枚岩分布广泛,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路堑和隧道开挖需弃掉大量的千枚岩,且当地其他较好的路基填料相对缺乏,如果将大量工程弃渣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不仅减少弃渣量,保护生态环境,而且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十分积极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千枚岩不仅力学强度低,而且遇水稳定性很差,易软化,对于能否运用于安平高速公路的路基修筑并大量直填还有待研究。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路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千枚岩工程性质及其路基防排水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千枚岩的矿物成分、天然含水率、密度、点荷载强度和填料的颗粒、液塑限、重型击实、CBR等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千枚岩天然含水率小,密度较大,塑性指数低,强度和稳定性差且受水的影响大。代表性取样CBR值大于3%,满足下路堤填筑设计要求。对千枚岩的水理特性,如软化性、崩解性、膨胀性和渗透性进行了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千枚岩长期软化性差,遇水崩解性不敏感,膨胀性和渗透性小。分析了水对千枚岩路基的影响方式与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路基水稳定性的防排水技术措施。针对安平高速项目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千枚岩填筑路堤的结构组合,并在实体工程应用后进行了现场检测分析。提出了适合该地区千枚岩路基填筑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过程中防排水措施及施工质量控制等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二、土工格栅在东滩河水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工格栅在东滩河水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河流景观生态构建基础理论
    2.1 基础理论方法
        2.1.1 城镇和河流的发展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1.3 景观生态理念下的河流设计原则、目标与方法
    2.2 典型案例
第3章 江苏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与评价方法
    3.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3.2 里下河城镇河流功能分析和生态系统组成
        3.2.1 里下河城镇河流功能分析
        3.2.2 里下河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组成
    3.3 里下河城镇河流特点和主要问题
    3.4 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与理念
        3.4.1 生态设计目标
        3.4.2 生态设计理念
    3.5 里下河河流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方法
        3.5.1 河流形态设计
        3.5.2 河道水质提升
        3.5.3 河流护坡护岸设计
        3.5.4 河流硬质景观设计
        3.5.5 河流景观绿化生态
        3.5.6 河流人文景观设计
    3.6 里下河城镇河流景观生态建设评价方法
        3.6.1 指标体系构建
        3.6.2 指标评价标准
        3.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4 评价方法
    3.7 可视化评价模块开发
        3.7.1 模块功能
        3.7.2 模块开发工具
        3.7.3 模块功能实现
第4章 基于景观生态理念的高邮市南澄子河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4.2 设计方案
        4.2.1 设计理念
        4.2.2 景观生态设计方案
    4.3 建设方案评价
        4.3.1 指标陚分
        4.3.2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2)桥头跳车病害分析及沉降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以昆山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桥头跳车病害模式调查研究
    2.1 引言
    2.2 桥头跳车危害
    2.3 桥头跳车模式
        2.3.1 路基整体滑移
        2.3.2 路基与桥台间形成台阶
        2.3.3 路面坑洼
        2.3.4 搭板断裂
        2.3.5 搭板与路堤形成纵向坡度差
        2.3.6 搭板末端产生差异沉降
    2.4 受力形式
        2.4.1 台阶式受力分析
        2.4.2 设置搭板受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路段桥头跳车现场测试分析
    3.1 引言
    3.2 昆山地区地质条件及跳车概况
        3.2.1 昆山地区地质条件
        3.2.2 跳车病害现状
    3.3 元丰大道桥头跳车巡察调查
        3.3.1 工程概况
        3.3.2 水文地质条件
        3.3.3 现场调研情况
        3.3.4 桥头沉降原因分析
    3.4 S224省道桥头跳车巡察调查
        3.4.1 工程概况
        3.4.2 水文地质条件
        3.4.3 现场监测情况
        3.4.4 桥头沉降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桥头沉降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桩+堆载预压处理方案影响因素研究
        4.2.1 G312国道典型桥头段工程概况
        4.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2.3 模型合理性验证
        4.2.4 改变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
        4.2.5 改变布桩型式对对沉降的影响
        4.2.6 改变等载预压时长对沉降的影响
        4.2.7 改变等载排水预压时长对沉降的影响
        4.2.8 改变等载排水预压排水板长度对沉降的影响
        4.2.9 改变超载排水预压填土高度对沉降的影响
        4.2.10 改变桥头段台阶型式对沉降的影响
        4.2.11 合理优化方案
    4.3 轻质泡沫混凝土换填方案研究
        4.3.1 青阳港典型桥头工程概况
        4.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3.3 方案合理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及关键技术
    2.1 研究地区概况
    2.2 工程技术难点分析
        2.2.1 感潮河段施工困难
        2.2.2 原有防洪墙周边建筑密集
        2.2.3 防洪墙小角度转弯造成施工困难
        2.2.4 设计及施工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2.3 关键技术方案研究
        2.3.1 高潮差感潮河段无围堰模袋护坡水下施工技术
        2.3.2 防渗抗滑柱列桩墙技术
        2.3.3 小抓斗挖掘机与链槽机配合施工模式技术
        2.3.4 高强度土工重力模袋施工技术
3. 关键技术的工程实现
    3.1 高潮差感潮河段无围堰模袋护坡水下施工技术
        3.1.1 模袋混凝土护岸设计
        3.1.2 模袋混凝土护坡施工
        3.1.3 技术指标及技术特点
    3.2 防渗抗滑柱列桩墙技术
        3.2.1 柱列桩墙设计
        3.2.2 工程施工
        3.2.3 技术指标及技术特点
    3.3 小抓斗挖掘机与链槽机配合施工模式
        3.3.1 结构设计
        3.3.2 土工膜防渗施工
        3.3.3 技术指标及技术特点
    3.4 高强度土工重力模袋施工技术
        3.4.1 高强度重力模袋护岸设计
        3.4.2 高强度土工重力模袋施工
        3.4.3 技术指标及技术特点
4. 技术评价及效益分析
    4.1 技术评价
        4.1.1 关键技术的成熟度评价
        4.1.2 关键技术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3 关键技术的应用节约投资
    4.2 效益分析
        4.2.1 经济效益分析
        4.2.2 社会效益分析
        4.2.3 生态效益明显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的现状
    2.1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的形成
    2.2 兰州城区排洪沟现状描述
    2.3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设计原则
    2.4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存在的问题分析
3 排洪沟相关景观改造案例分析与借鉴
    3.1 国内外排洪沟相关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3.1.1 国内相关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3.1.2 国外相关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3.2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3.2.1 五里铺排洪沟景观改造分析
        3.2.2 大青沟景观改造分析
    3.3 案例总结与借鉴
4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生态景观改造设计优化方案
    4.1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安全治理措施
    4.2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形态改造
        4.2.1 根据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现状改造平面形态
        4.2.2 根据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现状改造剖面形态
    4.3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生态护坡改造
        4.3.1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生态护坡类型
        4.3.2 根据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现状改造生态护坡
    4.4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绿色廊道营造
        4.4.1 根据兰州市城区排洪沟现状营造连续性绿色廊道
        4.4.2 根据兰州市城区排洪沟不同坡位营造植物
        4.4.3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植物配置与群落营造
    4.5 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扩展景观营造
        4.5.1 根据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改造铺装道路
        4.5.2 增加兰州市城区排洪沟亲民性
        4.5.3 结合兰州地域文化营造排洪沟景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性评价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研究区域地质采矿环境
    2.1 工程地理位置
    2.2 自然地理
    2.3 地质概况
    2.4 研究区域下伏采空区情况
    2.5 研究区域浅部地层赋存状态勘探
    2.6 研究区域建设场地残余变形特征
    2.7 本章小结
3 长壁垮落法老采空区“活化”机理
    3.1 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覆岩移动破坏特征
    3.2 老采空区覆岩结构力学模型
    3.3 长壁垮落法开采老采空区失稳机理与“活化”类型
    3.4 武云高速下伏老采空区活化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车辆动荷载扰动下老采空区安全深度的确定
    4.1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地基的特殊性
    4.2 老采空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确定
    4.3 车辆动荷载特性
    4.4 车辆荷载扰动深度的模拟研究
    4.5 老采空区安全深度的确定
    4.6 本章小结
5 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稳定性的组合评判模型研究
    5.1 组合评判模型的理论基础
    5.2 组合评判模型的构建
    5.3 组合评判模型中权重和隶属度的确定
    5.4 模糊算子的分析与选取
    5.5 武云高速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移动变形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6.1 已有预测模型及其评价
    6.2 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
    6.3 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6.4 武云高速建设场地移动变形预测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高速公路穿越煤矿老采空区安全性评价一般程序
    7.1 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一般流程
    7.2 研究区域资料搜集方法及清单
    7.3 室内外勘测的技术方法
    7.4 高速公路下伏老采空区治理对策
    7.5 研究报告编写内容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论文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回填轻量土—支挡结构联体模型在陡坡路基中的模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陡坡路基稳定性分析
        1.2.2 路基边坡支挡结构
        1.2.3 轻量土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回填陡坡工程实例与轻量土试验研究
    2.1 陡坡路基工程实例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表水
        2.1.4 地下水
        2.1.5 回填土
    2.2 回填轻量土参数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3 陡坡路基稳定性分析
    3.1 边坡稳定性多种计算方法
        3.1.1 不平衡推力法
        3.1.2 简化Bishop法
        3.1.3 瑞典条分法
    3.2 陡坡稳定性计算及结果分析
        3.2.1 参数的选取
        3.2.2 无支护状态下陡坡稳定性
        3.2.3 普通回填土状态下陡坡稳定性
        3.2.4 联体模型状态下陡坡稳定性
    3.3 本章小结
4 陡坡土体数值模拟分析
    4.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简介
    4.2 陡坡路基模型的建立
        4.2.1 模型参数选取
        4.2.2 模型尺寸及网格选取
        4.2.3 模型边界条件及荷载选取
        4.2.4 地应力平衡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普通回填土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2 轻量回填土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挡土墙数值模拟分析
    5.1 挡土墙模型参数介绍
    5.2 挡土墙应力分析
        5.2.1 X、Y方向有效应力分析
        5.2.2 挡土墙最大主应力分析
    5.3 挡土墙应变分析
    5.4 挡土墙位移分析
        5.4.1 挡土墙X方向位移分析
        5.4.2 挡土墙Y方向位移分析
    5.5 挡土墙稳定性系数对比分析
        5.5.1 抗滑稳定性结果对比分析
        5.5.2 抗倾覆稳定性结果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及成果
    6.2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湖泊淤泥烧结砌块的关键技术及在生态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湖泊淤泥的产生及危害
        1.1.2 湖泊淤泥的处置方式
        1.1.3 淤泥湿坯在隧道窑的干燥技术
        1.1.4 河道护岸材料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湖泊淤泥烧结砖的研究现状
        1.2.2 淤泥湿坯的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1.2.3 生态河道护岸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原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湖泊淤泥的预处理工艺
        2.1.1 除杂工艺
        2.1.2 脱水工艺
    2.2 湖泊淤泥的基本性质
        2.2.1 氧化物组成
        2.2.2 矿物组成
        2.2.3 TG-DSC分析
        2.2.4 颗粒分布
        2.2.5 微观形貌
    2.3 掺合料的基本性质
        2.3.1 氧化物组成
        2.3.2 颗粒分布
        2.3.3 发热量
    2.4 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2.4.1 实验设备和仪器
        2.4.2 测试方法
第三章 掺合料改性湖泊淤泥烧结生态驳岸砌块的研究
    3.1 掺合料的选择及配合比
    3.2 淤泥驳岸样砖的制备过程
        3.2.1 陈化
        3.2.2 成型
        3.2.3 干燥
        3.2.4 焙烧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样砖的外观质量
        3.3.2 线性干燥收缩
        3.3.3 烧失量
        3.3.4 体积密度
        3.3.5 抗压强度
        3.3.6 吸水率
        3.3.7 抗冻性
        3.3.8 矿物组成
        3.3.9 微观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湖泊淤泥和页岩烧结生态驳岸砌块的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结果和讨论
        4.2.1 成型性能
        4.2.2 烧结样砖的外观质量
        4.2.3 线性干燥收缩
        4.2.4 烧失量
        4.2.5 体积密度
        4.2.6 吸水率
        4.2.7 抗压强度
        4.2.8 抗冻融性能
        4.2.9 矿物组成
        4.2.10 微观形貌分析
        4.2.11 孔结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燥制度对隧道窑淤泥烧结砌块性能的影响
    5.1 隧道干燥窑及试样
    5.2 试验过程
        5.2.1 隧道干燥窑内的温湿度分布及干燥效果调研
        5.2.2 干燥窑内推车模拟干燥实验
    5.3 结果讨论
        5.3.1 隧道干燥窑内的温湿度分布及干燥效果
        5.3.2 干燥窑内推车模拟干燥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湖泊淤泥烧结驳岸砌块的中试生产
    6.1 原材料和工艺流程
    6.2 制备过程
        6.2.1 混料和陈化
        6.2.2 成型
        6.2.3 干燥
        6.2.4 预热
        6.2.5 焙烧
    6.3 产品性能检测
        6.3.1 淤泥烧结砌块的外观质量
        6.3.2 石灰爆裂
        6.3.3 体积密度
        6.3.4 抗压强度
        6.3.5 耐久性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淤泥烧结砌块在生态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7.1 河道生态砌块护岸抗侧向力性能研究
        7.1.1 实验仪器
        7.1.2 实验方案和过程
        7.1.3 结果和讨论
    7.2 淤泥烧结驳岸砌块的耐久性研究
        7.2.1 试样和实验过程
        7.2.2 结果和讨论
    7.3 淤泥烧结驳岸砌块的生态性研究
        7.3.1 试样和实验过程
        7.3.2 结果和讨论
    7.4 示范工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水动力学方法降低湖泊内源释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内源释放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湖泊内源释放研究进展
        1.2.2 内源释放处理方式研究进展
    1.3 流速变化对内源释放影响研究
    1.4 水流流速研究方法简介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太湖风生流计算模型
    2.1 Delft3D模型介绍
    2.2 Delft3D计算方法
        2.2.1 基本假设
        2.2.2 控制方程
        2.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4 计算方法
    2.3 模型的建立过程
        2.3.1 数据与资料
        2.3.2 使用RGFGRID划分边界和网格
        2.3.3 使用QUICK编辑太湖地形
        2.3.4 Flow模块中模型参数设定
    2.4 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太湖底层风生流水动力学特征分析
    3.1 太湖底泥分布及污染状况
    3.2 太湖风浪引起内源污染释放统计
    3.3 太湖典型风速与风向
    3.4 太湖底层风生流的数值模拟
        3.4.1 参数设置
        3.4.2 东南风作用底层风生流结果分析
        3.4.3 西北风作用底层风生流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工格室降低太湖内源释放的模拟
    4.1 土工格室简介
    4.2 土工格室降低太湖内源释放
    4.3 土工格室铺设后湖底糙率计算
        4.3.1 糙率系数的理论分析
        4.3.2 糙率确定方法
        4.3.3 水槽模型参数设定
        4.3.4 结果分析
    4.4 满铺土工格室下太湖水流模拟
        4.4.1 土工格室位置选取
        4.4.2 土工格室降低底层流速效果分析
        4.4.3 湖底糙率对底层流速的影响
    4.5 条带状铺设土工格室下太湖水流模拟
        4.5.1 土工格室位置选取
        4.5.2 土工格室降低流速效果分析
        4.5.3 湖底糙率对底层流速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分析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归纳总结法
        1.4.4 案例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理论与研究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景观
        2.1.2 河道
        2.1.3 城市河道
        2.1.4 河道治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景观设计学
        2.2.2 恢复生态学
        2.2.3 景观生态学
        2.2.4 生态水工学
    2.3 国内外河道治理研究
        2.3.1 国外河道治理研究
        2.3.2 国内河道治理研究
    2.4 城市河道治理的现状分析
        2.4.1 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4.2 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2.4.3 城市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
    2.5 小结
3 城市河道的外观形态
    3.1 河道的演变规律
    3.2 城市河道的平面形态
        3.2.1 河道平面形态的分类
        3.2.2 设计方法
        3.2.3 治理的工程设施
    3.3 城市河道的纵剖面
        3.3.1 概述
        3.3.2 设计方法
        3.3.3 治理的工程措施
    3.4 城市河道的横断面
        3.4.1 城市河道横断面的类型
        3.4.2 设计方法
    3.5 城市河道竖向的连通性
        3.5.1 概述
        3.5.2 河床材料
    3.6 小结
4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景观构建
    4.1 构建的理念与原则
        4.1.1 构建的理念
        4.1.2 构建的原则
    4.2 生物技术
        4.2.1 生物操纵技术
        4.2.2 生物接触净化技术
        4.2.3 生物增氧技术`
    4.3 生态浮岛
        4.3.1 概述
        4.3.2 分类
        4.3.3 特点与问题
    4.4 人工湿地
        4.4.1 概述
        4.4.2 分类
        4.4.3 设计方法
        4.4.4 特点与问题
    4.5 生态护岸
        4.5.1 概述
        4.5.2 功能和原则
        4.5.3 分类
        4.5.4 植物选择
    4.6 其他方法
        4.6.1 土壤渗滤技术
        4.6.2 稳定塘净化技术
        4.6.3 合并净化槽技术
        4.6.4 水层循环技术
        4.6.5 太阳能设备
    4.7 小结
5 水利工程设施景观构建
    5.1 构建的理念与原则
        5.1.1 构建的理念
        5.1.2 构建的原则
    5.2 水利工程设施的类型
        5.2.1 挡水建筑物
        5.2.2 泄水建筑物
        5.2.3 取水建筑物
        5.2.4 输水建筑物
        5.2.5 整治建筑物
        5.2.6 专门建筑物
        5.2.7 分类总结
    5.3 水利工程设施景观设计
        5.3.1 水闸与景观的结合
        5.3.2 水坝与景观的结合
        5.3.3 堤防与景观的结合
        5.3.4 水泵站与景观的结合
        5.3.5 渡槽与景观的结合
        5.3.6 桥梁与景观的结合
    5.4 小结
6 案例调研与设计实践
    6.1 上海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案例调研
        6.1.1 概况
        6.1.2 景观构建方法
        6.1.3 治理中的改进建议
    6.2 诸暨浦阳江城区段生态化改造工程设计实践
        6.2.1 概况
        6.2.2 景观构建方法
    6.3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千枚岩工程性质及其路基防排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依托工程概况及沿线自然地理条件
        1.2.1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
        1.2.2 气象、水文条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软岩的定义
        1.3.2 千枚岩用作路堤填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千枚岩工程技术性质分析
    2.1 千枚岩原岩基本性质分析
        2.1.1 矿物成分分析
        2.1.2 含水率与密度
        2.1.3 点荷载强度
    2.2 千枚岩填料基本性质
        2.2.1 颗粒分析及液塑限
        2.2.2 重型击实试验
        2.2.3 填料CBR测定
    2.3 小结
第三章 千枚岩水理性质分析
    3.1 软化特性分析
    3.2 耐崩解性分析
    3.3 膨胀特性分析
    3.4 渗水特性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水对千枚岩路基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4.1 千枚岩路基设计
    4.2 水对千枚岩路基的影响
        4.2.1 水对路堤的影响
        4.2.2 水对其他路基类型的影响简析
    4.3 上部隔水措施
    4.4 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
        4.4.1 路基排水设计
        4.4.2 防护工程设计
    4.5 路基地基及填料处理
        4.5.1 路基地基处理
        4.5.2 路基填料处理
    4.6 小结
第五章 千枚岩素填下路堤施工方法及检测分析
    5.1 基本情况
    5.2 施工准备
    5.3 千枚岩直接填筑路基施工总体方案
        5.3.1 千枚岩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5.3.2 挖方路基施工方案
        5.3.3 填挖交界路段路基处治
    5.4 路基临时排水
    5.5 路基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5.6 确保工程质量措施及关键环节的管理
    5.7 质量检验标准及检测
        5.7.1 质量检验标准
        5.7.2 压实度检测
        5.7.3 回弹弯沉检测
    5.8 小结
第六章 水泥改良千枚岩上路堤检测分析
    6.1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
    6.2 承载比(CBR)
    6.3 上路堤压实度与回弹弯沉检测
    6.4 路床压实度与回弹弯沉检测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土工格栅在东滩河水毁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里下河地区城镇河流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讨[D]. 吴昊天. 扬州大学, 2021(08)
  • [2]桥头跳车病害分析及沉降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以昆山地区为例[D]. 滕海峰. 扬州大学, 2020(04)
  • [3]鸭绿江防洪护岸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余尚合.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4]兰州市城区排洪沟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王文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5]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性评价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郭庆彪. 中国矿业大学, 2017(11)
  • [6]回填轻量土—支挡结构联体模型在陡坡路基中的模拟应用研究[D]. 李旭光.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2)
  • [7]湖泊淤泥烧结砌块的关键技术及在生态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梅浩. 东南大学, 2017(05)
  • [8]水动力学方法降低湖泊内源释放研究[D]. 施科. 东南大学, 2016(04)
  • [9]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构建研究[D]. 马文祥.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4)
  • [10]千枚岩工程性质及其路基防排水技术研究[D]. 李嘉鑫. 长安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土工格栅在东滩河防洪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