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管理决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1)在《作业成本法在JS电子商务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各种经营模式电商间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中小企业电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营者更加追求成本优势,注重成本效益,从过去传统商业企业仅重视商品成本逐渐转为寻找对商品销售全过程服务的成本控制方法,将降低成本、优化作业流程、不断提高成本管理能力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JS电子商务公司是一家主营收纳、清洁与厨具类家居日用品的专业电商企业,由于其经营依靠第三方电商平台与第三方物流运输,加上间接成本比重已高达30%并在不断提升,因此按照传统按照单一要素分配间接成本的成本方法,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使用的成本信息失真,已无法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商品定价及部门绩效评价等,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文章根据电子商务企业经营与成本特点,结合作业成本法等核算与管理相关理论,研究JS电子商务公司的运营特征及成本管理方法,首先,分析出公司间接成本占比过高,无法准确地提供三大类商品的间接耗费,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控制效率低等问题。其次,针对分析后发现的问题,设计JS电子商务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案,建立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最后,得出作业成本法下可以完全核算进而获取更为有效的成本信息,根据成本动因研究作业,进行作业分析,判断关键作业及不增值作业,准确分析三大类商品能否为企业创造利润,创造多少利润帮助商品定价与制定销售计划。同时明确责任中心与预算体制,促进企业进行合理绩效考评与盈利能力衡量,帮助管理者进行各项决策。
李国献[2](2021)在《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流行业是我国关键的支柱产业,2019年高达14.6万亿元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就占了全年GDP的14.7%。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率依然相当低,仅约为0.08%,较国际上0.9%的信息化平均率,还有很大距离。也有一些物流企业较为重视信息化的应用,在使用庞大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但前期缺乏有效的规划甚至没有规划,或后续的系统推广和运行维护没做好,最终效果与管理预期相差甚远。原尚股份其核心业务就是物流,因此,本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显得尤其关键。如何把信息化规划工作做得不但切实可行,而且符合物流行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信息化规划从理论角度包括信息化战略和企业架构两部分,而原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没有明确的信息化规划,本文致力于采用战略一致性模型和TOGAF企业架构规范,提出切实可行的信息化规划方案。本文首先对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通过与公司中高层领导、业务负责人与关键人员的交流访谈和文献查阅,梳理出目前原尚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现状,并总结出信息化主要问题。然后,根据战略一致性模型分析,由企业战略导出信息化战略;接着根据企业架构的框架理论指导下,设计出原尚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四方面架构。根据方案情况,最后提出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计划、管控和关键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工作,希望能够为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达成系统业务拉通、信息共享互通、决策支持共通,顺利支撑企业战略转型需要。同时,也可为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其他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规划参考。
姚杰[3](2020)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HF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是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几年,伴随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和零部件厂商间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化,急需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就经营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此来来促进单纯依靠技术和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向供应链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型,这是新时期赋予汽车产业的最重要使命。除此之外,中美贸易摩擦也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结构,许多国家总的供应链面临着成本提升的问题,在这种市场环境中,也不由得增强了基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下的成本管理持久提升竞争优势的探索热情和激情,只有如此,才可真正助力行业长远、良性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喜爱,如何有转变传统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从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就成为当前制造业发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让本次研究更具真实度和可信度,我们以HF企业为例,依托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来进一步清晰认知和了解供应链管理学、成本管理学等专业学术内容,更可结合该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来进一步对该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分析、总结,并,并从采购、库存、销售、物流以及管理五大方面详细分析了HF企业基于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采购过于分散,规模效益较低;采购流程导向不明确,机会成本较高;不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采购效率低下。二是,库存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成本控制流程不合理,没有形成闭环式供应商库存管理;零部件积压,库存成本增加。三是,销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应收账款较多,企业资金短缺;价格制定不合理,与顾客需求标准存在偏差。四是,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缺乏与第三方物流的整合,造成运输成本偏高;物流机制不完善,企业运输成本增加。五是,管理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跨部门管理效率低,责任不明确;信息平台建设落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信息支持。论文在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管理是在世界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在实践管理中企业应以自身情况与供应链管理为基准,制定出适宜自身发展与供应链实际状况灵活性转变的成本管理体系。就HF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需要有意识的加强与供应链链条上其他成员的互动和合作,需要竭尽全力的提高和发挥供应链真实作用和影响,才可达成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目标,这样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中稳定生存和发展才会更具可能性,才可构建发展新格局。(2)通过此次研究,我们清楚的认知,HF企业就当前的供应链管理的成本管理现状,是不太令人满意的,其中还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需要引发关注。如采购供应链覆盖面较小问题,会无形中增强对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成本降低,也不利于提高收益空间;又如公司库存积压严重问题,会伴随产品损毁风险,这在库存成本提高的视域下,显得尤为重要;销售渠道狭窄,主动权并未真正掌握在企业手中,而是在客户群体手中,再加上缺乏对市场的考察和需求研究,很容易造成资金汇款率低,收益空间将再度缩小;自营物流的投入过大,使得收益与成本不成正比,会造成物流资源浪费。(3)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供应链成本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效益服务提供了有益帮助,所以论文在从采购、库存、销售、物流以及管理五大方面详细分析了HF企业基于供应链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从这几大角度探究了HF企业控制成本的具体方法:利用集中高效采购与优化流程、精心筛选、确定供应商并做好采购成本方面的关系管理;构建全新的供应商管理模式、施行智能条码技术的高效管理库存系统来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完善买方信用评级体系、构建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控制销售成本;通过实现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SCP与ECR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员工成本管理素质与参与度来实现管理成本的有效管控,由内而外的提升HF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论文对HF企业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应用实践,在应用的最后也进行了效果评测,以此来挖掘问题,加深认知和了解,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优化改进措施展开研究:第一,是采购成本管理方面,实施集中高效采购、优化公司采购流程、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第二,是库存成本管理方面,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施行智能条码技术的高效管理库存系统。第三,是销售成本管理方面,实施买方信用评级措施、建立与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销售体系。第四,是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实现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SCP与ECR系统。最后,是管理成本控制方面,实施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员工成本管理参与度、培养精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这几大角度探究了HF企业控制成本的具体方法,为HF企业基于供应链的成本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张颖[4](2020)在《基于顾客导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经济贸易中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方物流行业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经济收益,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服务质量。当今社会,不再是物质化的社会,交易双方越来越关注服务质量。这点在服务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物流服务质量已经逐渐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倾斜,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日益扩大,面对的顾客群体也更加多样化。因此,提升服务质量就成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现在亟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企业服务质量的正确评价,能够使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尽快找到改善服务质量的方法。本文首先从顾客的视角出发,在结合国内外服务质量理论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现代物流需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是顾客。因而基于顾客导向,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当前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更能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并且,选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为这一评价体系提供合理依据。最后,以当地的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例,对其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找出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为如何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量化的模型,也为顾客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决策思路。
褚晨红[5](2020)在《规模定制商品三级供应链定价、服务水平决策与渠道协调》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商品的需求有了更高、更加多样化的要求。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制造商纷纷推出不同的生产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新制造”应运而生,新制造即一种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偏好快速响应,进行大规模定制的新生产方式。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为了享受更加专业的服务,减少建设的投入成本,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量企业采用专业的物流企业服务进行货物的运输和配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的以及零售商和规模定制制造商参与的供应链中,如何进行供应链的决策、如何进行供应链各方的利益协调是此类供应链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下规模定制商品的三级供应链,采用斯坦伯格博弈和收入共享契约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参与者合作模式和扩展的收入共享契约模式下供应链定价、服务水平决策和渠道协调等问题。首先,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对有关第三方物流、规模定制和供应链协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别的梳理,对涉及到的要点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其次,建立了涉及生产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由规模定制制造商、物流企业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对离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定价和服务水平决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离散决策情形下,当市场需求对服务水平越敏感、提升服务水平的成本系数越低,则规模定制制造商的生产服务水平、物流商的物流服务水平和市场需求量越高;市场需求量随市场需求对零售价格敏感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集中决策情形下,规模定制制造商的生产服务水平、物流商的物流服务水平和市场需求量,均高于离散决策水平。然后,对供应链中两两参与者进行联盟决策的定价和服务水平决策进行了研究,对现实中供应链的运行方式做出经济管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与物流商联盟、制造商与零售商联盟、物流商与零售商联盟等两两联盟情况下,生产服务水平、物流服务水平和市场需求量,均高于离散决策情况下这些变量的值;制造商与物流商联盟、物流商与零售商联盟情况下供应链系统总利润均高于离散决策情况下供应链系统总利润;消费者对服务水平敏感程度越高,生产服务水平与物流服务水平越高;当制造商和物流商服务水平的成本系数越高时,商品的零售价越低。再者,研究了扩展的收入共享契约对供应链的服务水平与渠道的协调效果,对实践中供应链的运作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规模定制制造商的生产服务水平与物流商的物流服务水平随零售商向其分享的收入、承担的成本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契约参数的合理设置,收入共享契约可以使得制造商、物流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均高于离散决策水平,以使得各参与者有充足的动机使用该契约;仅依靠收入共享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在集中水平的协调;在收入共享契约的基础上加上转移支付机制的扩展的收入共享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服务水平与渠道协调。最后,以海尔COSMOPlat定制平台的运作为实例,对其生产、物流、零售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结论对供应链合作方式进行了理论解析,基于第二至四章的研究结论对供应链服务水平与利润的提升提出了管理建议。
边杰[6](2020)在《DS物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特别关注和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兴与衰,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设又是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第三方物流行业在国内属于现代物流服务业,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是运输的实际承运人,客户关系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最重要资源。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建设和发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非常必要和有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状况,指出客户关系管理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概况,介绍了大数据管理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关系。相关理论的叙述为分析具体问题找到理论依据和解决策略的方向。在实际应用上,本文以DS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为例,对其现状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归纳出目前DS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缺少内外部系统互通,缺乏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大数据分析,缺少定量的客户满意度分析,轻视竞争情报分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应的优化策略,找出影响问题的多个因素,构建多因素与目标问题的关系模型,基于分析模型提出解决问题的管理策略。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对DS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历程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编写,帮助企业深入认识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出需要进一步需要建设和完善的策略,期望可以帮助DS公司明确未来客户关系管理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
刘浴[7](2020)在《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文中指出近年来,在工业4.0的背景下,客户需求呈现多样性、生产制造变得柔性化、设施设备转向智能化,而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也逐渐从粗放式向高效、智能、协同、创新方向发展,实现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始出台,传统物流服务模式被颠覆,“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逐渐建立,智慧物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此背景下积极探寻自己的转型之路,并建立智能化的运输管理体系,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以提升其供应链服务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以第三方物流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运输管理场景的内外部需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一手数据。从其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服务模式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合适的智能化产品模型及运输管理体系来解决运输管理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详尽的实施建议。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提出具体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提出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三章对A公司的运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核心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对A公司的智能转型方案进行设计;第五章提出了智能转型的具体实施方案;第六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对A公司的运输管理向智能化转型进行研究与设计,旨在找出传统物流企业在流程、组织、信息系统、服务模式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并通过作业数据链、对象数据链、状态数据链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为A公司向智能物流的转型提供指引,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同时希望能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智能化运输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王英臣[8](2019)在《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特别是住宅装修产业也随之高速发展。“手工作坊型”的传统住宅装修模式己经很难与现代社会节能、环保、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将全装修住宅作为主要开发业态之一。但由于我国全装修住宅和住宅工业化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建设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低效的物流管理造成材料部品库存不足导致停工待料,或库存超量导致成本超出预算;由于采购方对物料的运输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在配送和运输阶段供应方经常出现供货无序,从而使项目相关各方衔接不流畅等等。围绕现代物流旨在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服务的管理思想,紧密结合全装修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客户需求规律,本文对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其重要环节——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的优化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以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在深入研究住宅全装修产业和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的概念。该供应链管理着眼于建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总承包商为核心来统筹全装修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各节点企业之间长期高效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定义、特征、现行主要供应模式及各自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商+生产厂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物流模式的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其中业主可集中精力控制项目建设总成本,总承包商通过招标来选择材料生产厂家、确定材料价格,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或由生产厂家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总承包商承担物流运行的监控工作。界定了整个体系的结构及相关参与方,这些参与方企业借助供应链管理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采购管理、材料配送管理、库存管理、施工现场物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整个物流管理体系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推进全装修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提供了依据,进而为推动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形成高效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引。根据住宅全装修物项目供应链物流运作中材料部品库存管理实际,在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上主要企业在交易中所产生的订货成本,各环节为保证生产、供应连续性的库存维持成本,由需求不稳定或供不应求造成的缺货损失成本,正常部品采购运输成本和当发生缺货时的补货运输成本以及由于材料部品运输所消耗时间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环境下包括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总承包商以及中间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成本模型。在设计求解算法时,为进一步增强全局搜索能力,提出通过设计正交数组完成初始抗体选择的方法和将基于种群的按抗体适应度大小排序的选择算法代替轮盘赌选择引入到遗传操作中的方法来进一步改进常规免疫遗传算法的搜索质量和搜索效率,可更加有效克服标准遗传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通过实例验证了运用本文设计算法所得成本结果要优于通过标准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的库存成本,且总体寻优能力更强,还得出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和总承包商各自最优即时库存量,总承包商和第三方物流各自最优订货次数等更为合理的库存控制方案,证实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对材料部品车辆调度展开深入研究,考虑在需求高峰期时物流服务商会出现自有车辆和人员不足的情况,进而产生人员额外加班配送和寻求社会租赁车辆资源的需求,因此对带时间窗的经典车辆调度问题便可以围绕人员额外加班配送成本和外包车辆成本展开拓展研究。鉴于每个项目施工现场都可能会提出个性化服务时间窗的需求,本文便针对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特点引入了客户点随机需求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配送人员加班条件和外包社会车辆资源的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模型。设计了改进的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为增强寻优能力,提出将变步长搜索和生长素浓度随机排序的方法引入模拟植物生长算法来提高算法的计算速度和搜索质量。结合具体实例,用本文设计的改进模拟植物生长算法与标准遗传算法分别求解并从所得配送路径长度、总耗时和总成本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算法既能获得最优解又能提升求解效率,验证了模型和本文设计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在上述对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物流管理体系及其重要环节——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全装修物流管理的改善对策。该论文有图34幅,表27个,参考文献160篇。
李胜武[9](2019)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A公司物流管理绩效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运输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物流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也日益提升,物流运输公司想要提高公司管理绩效水平,不仅要提升企业信息应用水平,而且也要不断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从提升物流管理绩效方面来讲,不断加强企业内控,提升管理各环节的衔接与配合,特别是在各供应链环节的掌控上,是提升物流企业运输效能,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优化企业服务水平,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公司物流管理的研究背景,结合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总结物流管理研究趋势,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归纳物流管理及其发展阶段,对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相关理论进行概述,指出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以构建论文研究基础。本文以A物流公司为研究对象,介绍了A公司基本情况,阐述了A公司现行物流运输管理模式,分析制约A公司物流管理发展的因素,重点分析A物流公司物流管理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流管理效率不高、物流管理过程无序、信息化水平不高、专业物流人才匮乏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包括该公司内部决策机制不合理、成本控制能力较差、缺乏系统性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管理培养机制等方面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与我国部分优秀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相比较,得到发展启示,包括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思维、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建立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对A物流公司物流管理绩效提升做出相应对策,包括以信息流为导向,搭建快速供应体系;以科学决策为依托,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打造优质高效服务等方面,加强物流管理供应链环节的把控,更好助推A物流公司获取更大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也为第三方物流行业提供一些管理参考。
龚雅玲[10](2019)在《“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路径及其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复合性、延伸性的支柱型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然而我国物流业大而不强、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对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顺应世界各国推进“互联网+”行动,我国物流业亟需以“互联网+”为驱动力,实现物流业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在缺乏“互联网+”对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机制研究的背景下,分析“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科学的物流业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首先介绍文章的理论基础和选题意义、界定主要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及总结,确定研究命题、逻辑起点。其次,构建“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传导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互联网+”的“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协同化”作为切入点,分层展开分析,揭示“互联网+”驱动物流创新发展的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再次,构建单一路径下和复合路径下的数理模型,证明“互联网+”通过发挥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的存在性,然后运用面板协整、GMM估计等计量方法,测度与比较“互联网+”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的方向、大小,从实证上验证“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最后,基于“互联网+”的四个效应,分析具体物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实践,并给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是以互联网设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为中间体,通过资本替代、技术渗透、思维学习、平台协同的传导机制,共同作用于物流业,发挥“互联网+”的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驱动我国物流业创新发展。其中,“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和人力资本投入依然是驱动我国物流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互联网+”的设施投入和平台建设对物流业产值增长和物流管理增效的作用在逐年增大、不容忽视。具体而言:(1)在单一路径下,本文通过构建增长核算模型、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理论模型、协同度模型分别从数理上证明了四条传导路径的存在性。研究认为,“互联网+”实现了物流设施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设施资本投入对物流基础设施资本投入的替代,产生替代效应,优化了要素投入结构,提升了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有效地释放了物流业的资本及人力投入,改变了物流活动的生产方式与产出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潜在的产出能力,即提升了其对物流业产值的贡献度;“互联网+”实现了物流技术智能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业组织结构、服务对象、运输方式、配送方式、服务内容、服务过程、物流管理等方面,产生渗透效应,优化物流业组织方式和业务流程,提升物流运作管理水平,信息分享和倍增的同时,推动物流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互联网+”实现了物流服务智慧化,通过互联网思维学习创新物流企业运营、服务及管理等理念,产生学习效应,促使物流从业者学习、消化和吸收成熟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物流业创新能力和产出能力;“互联网+”实现了物流管理协同化,通过互联网平台集聚供需双方需求信息,产生协同效应,促使组织间知识共享、协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组织效率,促进互联网平台与物流组织管理的协同。在复合路径下,本文综合考虑四种效应共同发挥作用构建Hamilton优化模型,通过FBA分析及其数值模拟证明了“互联网+”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协同效应的发挥,可以促进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及自身推进积累,最终促进物流业产值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物流业绿色化、高质量创新发展。(2)采用计量模型以及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互联网+”的不同效应和综合效应,即在加速要素资本积累、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组织效率及其综合作用下,“互联网+”能够降低物流业成本,促进物流业产值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认为:(1)“互联网+”替代效应十分明显,表现为互联网设施投入对物流业产值增长的贡献,其对物流业产值的贡献率均值达到49.4%,随着“互联网+”与物流业的不断融合,其平均贡献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互联网+”渗透效应表现为互联网技术对我国物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互联网资源水平和互联网普及水平对我国物流业技术进步均有正向影响,短期内互联网资源水平对物流业技术进步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长期内互联网普及水平对物流业技术进步有负向影响,原因在于互联网资源水平和普及水平发展不协调而造成物流业技术进步的停滞。(3)“互联网+”学习效应表现为互联网思维学习对物流业绩效的影响,对互联网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物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这种学习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未滞后与滞后一阶、滞后二阶的物流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具有差距,滞后二阶之后的作用更为显着,即“互联网+”学习效应前期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后期会表现出更显着的推动作用。(4)“互联网+”协同效应表现为互联网平台与物流组织管理的协同度,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协同水平不高,协同的正面效应不大;相比互联网平台系统能力,物流组织管理系统能力较弱的。(5)我国物流业发展规模增长幅度缓慢,产业效率在不同省份的效率值和分布态势不同,环境和随机因素是阻碍区域物流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背景,我国物流业应借助资本优化、理念创新、技术改造升级、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方式,推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策略和空间规划体系,从而有效引导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描述性统计以及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互联网+”综合效应对物流业创新发展成本、规模、质量均有显着影响,其通过互联网设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人力资本、互联网平台的共同作用,促使物流业成本降低、产值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政府支持度和环境因素对物流业产值和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互联网+”能够降低环境污染,需连同物流业绿色化运行,一并实现我国物流业低成本、高规模、高质量的创新发展。(3)运用上述数理和实证分析结论,分析具体物流服务企业的创新实践,发现“互联网+”是物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认为,在“互联网+”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影响下,顺丰速运公司在资源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育以及组织管理方面以重资产运营、信息化运营、人力资源优势、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实现创新发展,其中,“互联网+”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为实现顺丰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需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更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消费者,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物流业创新发展。现有“互联网+”与物流业的关系研究,主要运用定性分析,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单一要素或物流业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某几个方面,基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单个作用机制展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互联网+”内生化为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综合考虑多个作用要素,运用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在单个路径、复合路径下分别构建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以此研究“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案例分析,为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因此,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扩大了“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研究视角,突破了“互联网+”的研究范式,从设施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服务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四个视角出发,关注“互联网+”与物流业的深度联系,探索“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关注“互联网+”本身或“互联网+”在具体行业、具体产业的某一方面的影响,本文提出“互联网+”驱动创新的研究除了关注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外,还需要关注互联网设施,以及互联网平台。结合我国物流业实践,系统地研究了“互联网+”作为驱动力对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二是构建并求解了Hamilton优化模型,深刻揭示了“互联网+”促进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机制。本文通过将“互联网+”的替代效应、学习效应、渗透效应和协同效应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框架,构建促进物质资本累积的替代效应方程、促进技术创新的渗透效应方程、提升人力资本累积的学习效应方程和“互联网+”累积推进的协同效应方程,联立后建立Hamilton优化模型并进行FBA求解及数值模拟,从数理上证明了“互联网+”驱动物流创新发展的路径的存在性。三是厘清了“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替代效应、渗透效应、学习效应和协同效应,实证上选取多维度指标测度了四个效应的方向、大小。现有的研究仅是本质内涵界定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本文指出“互联网+”渗透效应和学习效应对物流业创新发展规模、质量的绩效弹性显着,“互联网+”替代效应对物流业产值贡献在逐年增大,而且“互联网+”协同效应对物流管理效率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视,最终共同作用于物流业创新发展,从实证上验证了“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二、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管理决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管理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作业成本法在JS电子商务公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本文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作业成本法相关概述 |
2.1.1 作业成本法含义 |
2.1.2 作业成本法的要素 |
2.1.3 作业成本管理原理与结构 |
2.1.4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
2.2 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相关理论 |
2.2.1 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特点 |
2.2.2 电子商务企业各成本构成 |
2.2.3 作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电子商务理论 |
2.2.4 电子商务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方法 |
2.3 作业成本核算设计流程 |
2.3.1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原理 |
2.3.2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程序 |
第三章 JS电子商务公司成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JS电子商务公司简介 |
3.1.1 JS电子商务公司概况 |
3.1.2 JS电子商务公司经营特征 |
3.1.3 JS电子商务公司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 |
3.1.4 JS电子商务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3.2 JS电子商务公司的成本现状 |
3.2.1 JS电子商务公司成本的构成 |
3.2.2 JS电子商务公司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 |
3.2.3 JS电子商务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3 JS电子商务公司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JS电子商务公司存在的成本核算问题 |
3.3.2 JS电子商务公司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 |
3.4 JS电子商务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3.4.1 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3.4.2 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JS电子商务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案设计 |
4.1 作业成本法下核算体系建立 |
4.1.1 JS电子商务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指导 |
4.1.2 JS电子商务公司作业成本法核算模型的建立 |
4.1.3 JS电子商务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账户设置 |
4.2 作业成本法下控制体系建立 |
4.2.1 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2 建立控制体系前准备工作 |
4.2.3 设立具体控制体系 |
4.3 JS电子商务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可能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
4.3.1 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 |
4.3.2 解决可能存在难点的相关方法 |
第五章 JS电子商务公司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方案实施 |
5.1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的实施 |
5.1.1 直接成本计算 |
5.1.2 间接成本计算 |
5.1.3 作业成本法下的账务处理 |
5.1.4 与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下的比较 |
5.2 作业成本法下的控制体系实施 |
5.2.1 确定关键作业与分析作业增值性 |
5.2.2 建立预算机制 |
5.2.3 构建部门层次成本控制 |
5.2.4 落实事后反馈 |
5.3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的应用 |
5.3.1 进行商品盈利能力分析 |
5.3.2 进行作业评价 |
5.3.3 内部管理贯彻责任会计制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埃森哲信息化规划理论 |
2.2 SAM战略一致性模型理论 |
2.3 TOGAF企业架构框架理论 |
第三章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现状 |
3.1 公司概况 |
3.1.1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3.1.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业务 |
3.1.3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架构 |
3.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现状 |
3.2.1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发展历程 |
3.2.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整体情况 |
3.2.3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主要问题 |
第四章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设计 |
4.1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概述 |
4.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战略分析 |
4.2.1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阐述 |
4.2.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导出信息化战略 |
4.3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架构设计 |
4.3.1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架构概述 |
4.3.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架构设计 |
4.3.3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架构设计 |
4.3.4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架构设计 |
4.3.5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架构设计 |
第五章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实施 |
5.1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实施计划 |
5.2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实施管控 |
5.3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实施的关键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访谈清单 |
附录B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收集表单 |
附录C 原尚股份有限公司高阶业务流程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HF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供应链成本管理概念的研究 |
二、关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问题应用研究 |
三、关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模型问题研究 |
四、简要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竞争优势理论 |
二、价值链理论 |
三、交易成本理论 |
四、供应链成本理论 |
第二节 供应链成本的构成与特征 |
一、供应链成本的构成 |
二、供应链成本的特征 |
第三节 供应链成本的管理方法与实施保障 |
一、供应链成本的管理方法 |
二、供应链成本的实施保障 |
第三章 HF企业的成本构成与管理现状 |
第一节 HF企业概况 |
一、HF企业基本概况 |
二、HF企业组织结构 |
第二节 HF企业的成本构成与管理方法 |
一、HF企业的成本构成 |
二、HF企业的管理方法 |
第三节 HF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采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二、库存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三、销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四、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五、管理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HF企业供应链成本重构与管理措施 |
第一节 HF企业供应链结构及其成本分析 |
一、HF企业供应链结构 |
二、HF企业供应链成本分析 |
第二节 HF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
一、采购成本管理措施 |
二、库存成本管理措施 |
三、销售成本管理措施 |
四、物流成本管理措施 |
五、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
第三节 HF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绩效与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相关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顾客导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物流的概念 |
2.1.2 第三方物流 |
2.1.3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 |
2.2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理论基础 |
2.2.1 SERVQUAL模型介绍 |
2.2.2 顾客导向的LSQ模型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2.3.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2.3.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3章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概述 |
3.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
3.1.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机械化程度低,资源整合率低 |
3.1.2 企业管理模式落后,需求快速增长,服务功能不足 |
3.1.3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制度建设滞后,员工积极性差 |
3.1.4 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服务创新不足,创新意识落后 |
3.2 我国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存在问题分析 |
3.2.1 物流包装重视度不高 |
3.2.2 代收点利弊现象共存 |
3.2.3 绿色发展理念不深入 |
3.2.4 渠道障碍致沟通不畅 |
3.3 影响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 |
3.3.1 制度与理念因素 |
3.3.2 价格与成本因素 |
3.3.3 基础设施因素 |
3.3.4 个性化服务因素 |
第4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4.1.1 系统性原则 |
4.1.2 典型性原则 |
4.1.3 经济性原则 |
4.1.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
4.1.5 顾客导向原则 |
4.1.6 动态性原则 |
4.2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
4.2.1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
4.2.2 构建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
4.2.3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 |
第5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在S公司的应用 |
5.1 S公司简介 |
5.2 S公司服务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
5.3 S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 |
第6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规模定制商品三级供应链定价、服务水平决策与渠道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制造业现状 |
1.1.2 规模定制的现状 |
1.1.3 我国物流行业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物流服务水平与供应链管理 |
1.3.2 按单生产供应链管理 |
1.3.3 供应链协调管理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规模定制商品定价和服务水平决策 |
2.1 问题描述及模型假设 |
2.2 符号约定 |
2.3 模型建立 |
2.3.1 离散决策模型 |
2.3.2 集中决策模型 |
2.4 均衡分析 |
2.5 数值算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联盟决策下规模定制商品定价和服务水平决策 |
3.1 问题描述 |
3.2 联盟模型建立 |
3.2.1 制造商和物流商联盟决策模型 |
3.2.2 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决策模型 |
3.2.3 物流商和零售商联盟决策模型 |
3.3 不同联盟下均衡分析 |
3.4 数值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收入共享契约的规模定制商品服务水平与渠道协调 |
4.1 问题描述 |
4.2 扩展的收入共享契约模型 |
4.3 收入共享契约下均衡分析 |
4.4 数值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尔智能定制商品供应链案例分析 |
5.1 生产方式分析 |
5.2 物流方式分析 |
5.3 销售方式分析 |
5.4 供应链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DS物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第三方物流 |
2.1.1 概念及发展 |
2.1.2 第三方物流的客户特点 |
2.1.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
2.2 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 |
2.2.1 客户关系管理基本内涵 |
2.2.2 关系营销 |
2.2.3 客户价值判别 |
2.2.4 客户的满意度 |
2.2.5 竞争情报分析理论 |
2.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2.3.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简单结构 |
2.3.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类型 |
2.3.3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
2.4 大数据与客户关系管理 |
2.4.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
2.4.2 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支持 |
2.4.3 大数据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关联 |
第3章 DS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DS公司概况 |
3.2 DS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历程 |
3.3 DS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现状 |
3.4 DS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的问题分析 |
3.4.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缺少和其他内外部互通 |
3.4.2 缺少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大数据分析 |
3.4.3 缺少定量的客户满意度综合分析 |
3.4.4 轻视竞争情报分析 |
第4章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
4.1 建立内外部多系统整合的互联互通策略 |
4.1.1 建设客户端为中心的一体式的CRM系统策略 |
4.1.2 建设不同系统互联互通的连接策略 |
4.2 基于大数据的客户管理和分析策略 |
4.2.1 识别DS公司的客户价值的指标 |
4.2.2 大数据建立识别客户价值的分析模型 |
4.2.3 利用大数据识别客户价值 |
4.3 定量分析客户满意度策略 |
4.3.1 识别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指标 |
4.3.2 建立量化的客户满意度分析模型 |
4.3.3 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基础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4.4 竞争情报分析策略 |
4.4.1 识别竞争情报分析指标 |
4.4.2 确定分析竞争情报的方法 |
4.4.3 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流行业的发展 |
1.2.2 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 |
1.2.3 研究评析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物流透明管理理论 |
2.2 双边匹配理论 |
2.3 场景理论 |
2.4 流程优化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运输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A公司简介 |
3.1.1 A公司发展历程 |
3.1.2 A公司主营业务 |
3.2 A公司运输管理现状 |
3.2.1 运输管理组织结构 |
3.2.2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 |
3.2.3 运输管理机制 |
3.3 A公司运输管理问题诊断 |
3.3.1 业务流程不规范 |
3.3.2 调度服务能力弱 |
3.3.3 利润率低 |
3.4 A公司运输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4.1 信息系统不完善 |
3.4.2 智能化程度低 |
3.4.3 缺乏大数据支撑 |
3.4.4 缺乏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设计 |
4.1 运输管理需求分析 |
4.1.1 场景理论需求模型 |
4.1.2 参与主体需求分析 |
4.2 运输管理转型方向 |
4.2.1 创新科技技术的集成及应用 |
4.2.2 数据建设及应用 |
4.2.3 管理优化及服务模式创新 |
4.3 运输管理转型方案设计 |
4.3.1 智能调度系统研发 |
4.3.2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一体化 |
4.3.3 运输管理流程优化 |
4.3.4 组织结构调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实施 |
5.1 智能调度系统实施 |
5.1.1 智能定价实施 |
5.1.2 智能推荐实施 |
5.1.3 智能议价实施 |
5.2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一体化实施 |
5.3 运输管理流程优化实施 |
5.3.1 建立运输管理标准作业流程 |
5.3.2 运输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描述 |
5.4 组织结构调整实施 |
5.4.1 资源方面 |
5.4.2 制度方面 |
5.4.3 管理方面 |
5.5 保证措施 |
5.5.1 政策风险控制 |
5.5.2 经营风险控制 |
5.5.3 财务风险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 |
1.6 本章小结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住宅全装修基础理论 |
2.2 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基础理论 |
2.3 库存管理基础理论 |
2.4 配送车辆调度基础理论 |
2.5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2.6 本章小结 |
3 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链及其物流管理分析 |
3.1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 |
3.2 建筑供应链管理 |
3.3 全装修项目供应链管理及其物流特征分析 |
3.4 基于“EMT”供应物流模式的全装修物流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
3.5 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体系运行机理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IGA的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研究 |
4.1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优化管理 |
4.2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分析 |
4.3 免疫遗传算法(IGA)理论 |
4.4 住宅全装修物流多级库存成本优化的算法设计 |
4.5 实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PGSA的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优化研究 |
5.1 材料部品配送车辆调度管理 |
5.2 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分析 |
5.3 模拟植物生长算法(PGSA)基本理论 |
5.4 材料部品动态车辆调度优化的算法设计 |
5.5 实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相关改善对策 |
6.1 优化住宅全装修项目供应物流的管理对策 |
6.2 供应链环境下全装修多级库存管理的相关改善对策 |
6.3 全装修物流管理中车辆调度配送效率管理相关改善对策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供应链管理的A公司物流管理绩效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物流管理及其发展阶段 |
2.1.1 物流管理 |
2.1.2 物流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
2.2 供应链管理 |
2.2.1 供应链管理 |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发展变化 |
2.2.3 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 |
2.2.4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应用 |
2.3 第三方物流 |
2.3.1 第三方物流 |
2.3.2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分析 |
2.3.3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类型 |
2.4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
2.4.1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
2.4.2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
2.4.3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
3 A物流公司物流管理现状 |
3.1 A物流公司基本情况 |
3.2 A公司现行物流运输管理模式 |
3.3 制约A公司发展因素分析 |
3.4 优化供应链管理下A公司发展前景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遇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4 A公司物流管理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A公司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物流管理效率不高 |
4.1.2 物流管理过程无序 |
4.1.3 信息化水平不健全 |
4.1.4 缺乏物流人才 |
4.2 A公司物流管理问题相关剖析 |
4.2.1 决策机制未符合合理性的构建要求 |
4.2.2 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
4.2.3 信息化建设系统性不强 |
4.2.4 未能构建有效的人才管理培训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5 A公司物流管理绩效提升改进对策 |
5.1 以信息流为导向,搭建快速反应体系 |
5.1.1 理清物流管理中各供应链环节 |
5.1.2 完成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工作 |
5.2 以科学决策为依托,提升管理运行效率 |
5.2.1 将满足客户需求作为核心 |
5.2.2 完成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工作 |
5.2.3 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
5.3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打造优质高效服务 |
5.3.1 运输业务优化策略 |
5.3.2 仓储业务优化策略 |
5.3.3 配送业务优化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路径及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来源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创新点 |
1.5 论文架构 |
1.6 本章小结 |
2 主要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2.1.1 “互联网+”的界定 |
2.1.2 物流业的界定 |
2.1.3 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界定 |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1 “互联网+”的相关文献研究 |
2.2.2 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 |
2.2.3 “互联网+”与物流业关系的相关文献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传导路径 |
3.1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 |
3.1.1 互联网经济理论 |
3.1.2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 |
3.1.3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
3.2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外在表征 |
3.2.1 “互联网+”→物流设施网络化 |
3.2.2 “互联网+”→物流技术智能化 |
3.2.3 “互联网+”→物流服务智慧化 |
3.2.4 “互联网+”→物流管理协同化 |
3.3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路径 |
3.3.1 基于“互联网+”资本替代传导机制的路径 |
3.3.2 基于“互联网+”技术渗透传导机制的路径 |
3.3.3 基于“互联网+”思维学习传导机制的路径 |
3.3.4 基于“互联网+”平台协同传导机制的路径 |
3.4 本章小结 |
4 不同传导路径下“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数理分析 |
4.1 单一路径下“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求证 |
4.1.1 “互联网+”替代效应的增长核算模型构建 |
4.1.2 “互联网+”渗透效应的技术进步偏向模型构建 |
4.1.3 “互联网+”学习效应的理论模型构建 |
4.1.4 “互联网+”协同效应的协同度模型构建 |
4.2 复合路径下“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求证 |
4.2.1 “互联网+”综合效应的模型假定 |
4.2.2 “互联网+”综合效应的Hamilton优化模型构建 |
4.2.3 “互联网+”综合效应的社会最优均衡FBA |
4.3 本章小结 |
5 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不同效应的实证检验 |
5.1 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互联网+”替代效应的分析检验 |
5.1.1 模型设定 |
5.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5.1.3 互联网设施对物流业产值增长的替代效应检验 |
5.2 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模型的“互联网+”渗透效应的分析检验 |
5.2.1 模型设定 |
5.2.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5.2.3 互联网技术对物流业技术的渗透效应检验 |
5.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互联网+”学习效应的分析检验 |
5.3.1 模型设定 |
5.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5.3.3 互联网思维对物流业人力资本的学习效应检验 |
5.4 基于协同度模型的“互联网+”协同效应的分析检验 |
5.4.1 模型设定 |
5.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5.4.3 互联网平台对物流业管理的协同效应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 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综合效应的实证分析 |
6.1 物流业发展诊断分析 |
6.1.1 物流业规模分析 |
6.1.2 物流业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
6.2 “互联网+”对物流业创新发展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
6.2.1 互联网发展的统计分析 |
6.2.2 社会物流总费用的统计分析 |
6.2.3 “互联网+”→物流业成本降低的统计分析检验 |
6.3 “互联网+”对物流业创新发展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
6.3.1 模型设定 |
6.3.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6.3.3 面板单位根检验 |
6.3.4 “互联网+”→物流业产值增长的计量分析检验 |
6.4 “互联网+”对物流业创新发展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6.4.1 模型设定 |
6.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
6.4.3 面板单位根检验 |
6.4.4 “互联网+”→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计量分析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7 “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效应的案例分析 |
7.1 基于顺丰速运公司的创新发展环境分析 |
7.1.1 外部环境分析 |
7.1.2 内部环境分析 |
7.2 “互联网+”驱动顺丰速运公司创新发展的效应分析 |
7.2.1 替代效应分析 |
7.2.2 渗透效应分析 |
7.2.3 学习效应分析 |
7.2.4 协同效应分析 |
7.3 “互联网+”驱动顺丰速运公司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 |
7.4 本章小结 |
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加大“互联网+”的设施投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 |
8.2.2 加快“互联网+”的技术融合推动物流技术进步 |
8.2.3 创新“互联网+”的思维学习完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
8.2.4 整合“互联网+”的平台资源创新物流管理模式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制造业第三方物流管理决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作业成本法在JS电子商务公司的应用研究[D]. 李娜.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原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规划研究[D]. 李国献. 兰州大学, 2021(02)
-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HF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 姚杰.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 [4]基于顾客导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张颖.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5]规模定制商品三级供应链定价、服务水平决策与渠道协调[D]. 褚晨红. 南京大学, 2020(02)
- [6]DS物流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策略研究[D]. 边杰. 吉林大学, 2020(08)
- [7]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D]. 刘浴.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8]住宅全装修物流管理的多级库存成本与车辆调度优化研究[D]. 王英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9]基于供应链管理的A公司物流管理绩效提升研究[D]. 李胜武. 河南大学, 2019(02)
- [10]“互联网+”驱动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传导路径及其效应研究[D]. 龚雅玲. 江西财经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