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平市规模化畜禽业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胡佳[1](2020)在《张家港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必然趋势,大量的畜禽粪便超过环境负载能力,这也成为了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日益突出,推动政府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项治理,着手构建专项的环境质量标准,强化管理的水平,优化农村的整体环境水平。笔者通过走访畜禽污染管理部门,对养殖企业、小散户进行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张家港市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及治理现状,张家港市从2005年开始就针对养殖污染进行治理,组建畜禽污染治理队伍,通过制定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明确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养殖范围,施行用地审批制度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并在全市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养殖污染治理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养殖污染减排任务目标,对张家港市内污染严重养殖场实施关停转产,同时指导有条件养殖场进行综合治理,如配套建设环保设施、根据养殖场情况适当控减养殖量、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政府养殖污染治理监管缺力、治理水平低、养殖场污染治理宣传力弱,公众参与少,积极性不高。笔者深入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政府污染治理机构缺乏协作机制、畜禽养殖污染政策法规不完善、养殖污染治理监管乏力、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本就复杂、难度大、公众对养殖污染污染治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据产生问题原因,笔者提出了适用于张家港市当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建议:政府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多部门协调治理;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法规;通过加大投资、加强污染治理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创新治理方式等提升养殖污染治理水平;加强畜禽养殖企业管理,不能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需强化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意识,严格养殖场新建、改建和扩建审批,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信息管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建立养殖污染治理标准,培育专业性监管人才,提升养殖污染治理监管能力,严格考核,加强污染治理督察;利用多种方式强化对公众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宣传,提升养殖污染治理重视度,建立公众合力协作机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本研究可以完善张家港市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策,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畜禽养殖行业污染问题,为今后张家港市畜禽养殖业健康蓬勃发展打好基础。
乔雨竹[2](2020)在《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畜产品需求量也随之逐渐增多,从而使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也使得畜牧业在农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如养殖污染加剧、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日渐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理念之后,从中央一号文件到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政策再到大庆市畜牧业发展方向都明确指出要保障畜牧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从理论上探索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理;其次对大庆畜牧业发展历程做出分析,揭示出大庆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再次对大庆养殖废弃物、污染物产出量进行测算,从而对大庆畜牧业生态治理情况有初步了解;最后,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综合评价分析结果,结合大庆生态、资源环境和未来畜牧业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促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研究表明,从畜牧业发展变化情况来看,近些年大庆畜牧业产值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畜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两牛、一猪、三禽”的发展模式得到很快的发展。其次通过大庆养殖废弃物、污染物产出量的测算,得出近年来大庆畜禽产生污染物较多,对大庆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大庆也大力推进畜禽污染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进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据相关文献中对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大庆畜牧业发展情况,构建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利用大庆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弱的发展阶段,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庆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贾玉川[3](2020)在《大庆市猪场粪便处理过程中氮、磷变化规律及畜禽土地承载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多,畜禽废粪便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已对养殖场周边区域的环境造成影响。养殖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行业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本论文研究了规模化猪场不同清粪模式以及粪肥自然堆放模式下其内主要营养素氮、磷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大庆市畜禽粪污的耕地承载情况,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本文以大庆市的各项资料为例,为了进一步分析畜禽粪便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风险,利用各种数据和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庆市的畜禽粪便污染物总的产生量、耕地负荷及其时间特征、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经过估测:大庆市全市畜禽粪便耕地负荷为7.54,各区县中肇州县粪便耕地负荷最高为12.04,远低于30 t/hm2的标准;全市畜禽TN耕地负荷为38.39,其中各区县最高为65.12,远低于170 kg/hm2的限量标准;全市TP耕地负荷为8.86,其中各区县最高为15.12,也低于35 kg/hm2的限量标准。可以判断出:大庆市的畜禽粪便污染物在耕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不存在畜禽粪便污染的危险。其次,为探究猪粪在收集、临时堆积、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情况,研究分为三个试验进行:为研究养殖场使用不同清粪方式所收集的猪粪便养分的变化情况,试验设置为干清粪组、水泡粪组(TS含量分别设定为3%、5%和7%)和水冲粪组(TS含量设定为3%),每组均称取300g新鲜完整猪粪便。共组成9个试验组进行试验。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组。试验结果表明:以干清粪为对照组,水冲粪工艺收集的猪粪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损失率为16.18%、18.62%、22.26%,水泡粪工艺收集的猪粪全氮、全磷、总有机碳含量平均损失率为8.68%、4.85%、13.67%。水冲粪工艺收集到的猪粪养分损失最大,其次是水泡粪工艺,而干清粪工艺收集到的粪便养分损失最少有利于好氧堆肥、沼气发酵等对粪便的后续处理工作。为研究自然状态下临时堆放的猪粪28 d内不同堆放高度下对猪粪中养分变化情况的影响,试验组按堆放高度分为20 cm组和35 cm,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猪粪堆放过程中,堆积高度对猪粪各指标差异影响不显着(P>0.05),因此,养殖场在将猪粪临时堆积时,可以不用考虑堆积高度对猪粪各指标的影响。堆放当天平均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总有机碳含量、pH及含水率分别为4.62%、7.01%、35.40%、6.84及77.84%,堆放28d后平均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总有机碳含量、pH及含水率分别为3.72%、5.63%、34.53%、8.29及68.19%,猪粪变化幅度、肥力损失不大,可以进行短期临时堆放。堆放28d后,各试验组猪粪平均碳氮比和含水率分别为9.32和68.19%,而堆肥的碳氮比值最适宜范围为20-35,最适宜的含水率范围在55%65%之间的堆肥最适宜的含水率,不满足堆肥条件。为研究自然堆肥状态下的粪便不添加任何垫料及调理剂堆体能否达到完全腐熟程度,试验样品采自自然堆肥时间分别达到2、4、6、8、10、12个月的堆体,按堆肥时间分为6个试验组进行试验,每个试验组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自然堆肥过程中,堆体平均碳氮比变化幅度不大,维持在9.20-11.01之间,低于15-20的腐熟标准;碳氮比换算成T值后,T值变化范围在1.08-1.29之间,也不符合T<0.6的评价指标。说明自然堆肥的堆体初始碳源不足,导致碳氮比较低,堆体不能达到完全腐熟。最后,结合前文试验数据进行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测算出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以氮为基础)为3.26,对应土地承载的最大猪当量为3247.61万个;同时测算出土地承载力(以磷为基础)为2.72,对应土地承载的最大猪当量为2709.66万个,均远远大于目前全市畜禽养殖的416.83万个猪当量。说明以大庆市的种植面积来消纳全市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绰绰有余,并且还有极大的畜禽粪污消纳空间,所以可以看出大庆市畜禽养殖业还有极大发展空间。
施春雨,宋雷蕾,刘可为[4](2021)在《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规模化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给环境污染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文章分析了吉林省畜牧业的产业和污染现状,总结了当前针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采取的治理模式,深入分析了吉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措施,为吉林省畜禽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司瑞石[5](2020)在《风险认知、环境规制与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世界主要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国家,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占全球总量5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地实施,生猪规模化养殖步伐加快、区域布局优势凸显、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生猪产业为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肉源性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生猪标准化养殖程度较低,疫情疫病防控能力较弱,各类疾病导致生猪死亡率较高,病死猪淘汰量高达6000万头/年。2013年原农业部在全国19个省、212个县(区)启动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要求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进程。为此,政府主要采取监管处罚、补贴补助、宣传引导和契约承诺等规制措施推动生产环节养殖户实施无害化处理。然而,我国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面较窄、处理程序不规范、监管水平不够高、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严峻,病死猪丢弃、浅埋、出售等不当处理行为时有发生。病死猪不当处理不仅危害地域生态和生产安全,还可能危及食品和公卫安全。因此,如何推动养殖户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农户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为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提供全新视角。按照无害化处理过程,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包括无害化报告行为、无害化决策行为、无害化实施行为和无害化处理效果四个序次部分。本研究基于河北、河南和湖北514户生猪养殖户数据,在总结与分析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生产、食品和公卫安全四个方面刻画风险认知,从命令型、激励型、引导型和自愿型规制四个方面测度环境规制工具,构建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指标体系,在对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无害化决策行为、无害化实施行为和无害化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的对策建议,并为政府推进无害化处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在无害化报告行为中,各省份报告户占比序次为:河南>河北>湖北,不同规模养殖户报告占比序次为:规模养殖户>专业养殖户>散养户;48.25%的养殖户能够及时报告病死猪信息。在无害化决策行为中,各省份选择无害化处理的养殖户占比序次为:湖北>河北>河南;不同规模养殖户占比序次为:规模养殖户>专业养殖户>散养户。在无害化实施行为中,各省份委托处理户占比序次为:河北>河南>湖北;委托处理率均值次序为:河北>河南>湖北;各省份资源化处理率均值序次为:河北>河南>湖北;不同规模养殖户占比序次为:规模养殖户>专业养殖户>散养户。在无害化处理效果中,客观处理效果(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均值为0.7224。主观处理效果(生态、生产、食品、公卫安全)的指标均值分别为3.1318、4.4650、4.3969和3.5448。总体上看,各省份无害化处理率的序次为:湖北>河南>河北;湖北养殖户的主观处理效果同样较好;专业和规模养殖户的客观处理效果较好,但不同规模养殖户的主观处理效果差异较大。(2)通过对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测度与解析,研究发现:不同省份养殖户风险认知水平异质性较强,湖北养殖户风险认知水平最高,河南养殖户次之,河北养殖户最低。不同规模养殖户的风险认知水平存在显着差异,专业养殖户的风险认知水平最高,散养户次之,规模养殖户最低。不同省份环境规制强度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河南养殖户受环境规制强度最高,湖北强度次之,河北强度最低。不同规模养殖户受环境规制强度存在显着差异,规模养殖户受环境规制强度最高,专业养殖户次之,散养殖户最低。(3)通过分析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和公卫安全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报告决策存在正向激励作用,生态和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对报告时效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环境规制能够约束养殖户做出无害化报告决策,但对报告时效的影响效应较弱。激励型和引导型规制正向调节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同时,现代通讯设的备普及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对不同规模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异质性。(4)通过分析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安全风险认知能够推动养殖户做出无害化处理决策。命令型和引导型规制能够约束养殖户做出无害化处理决策。同时,自愿型规制正向调节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风险规避在风险认知影响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中发挥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6.75%;命令型和激励型规制对风险规避程度高组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具有显着促进作用。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对不同规模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异质性。(5)通过分析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实施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和公卫安全风险认知能够推动养殖户实施委托处理行为;命令型和自愿型规制能够约束养殖户实施委托处理行为,同时自愿型规制能够增强风险认知对养殖户委托处理行为的影响效应。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对组织参与和不同规模养殖户委托处理行为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异质性。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认知积极促进养殖户实施资源化处理行为;环境规制对养殖户资源化处理行为存在正向约束作用。同时,命令性、引导型和自愿型规制在风险认知对养殖户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中起到增强性的调节作用。在考虑养殖规模和技术属性异质时,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6)通过分析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生产和公卫安全风险认知水平越高,养殖户更倾向于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环境规制能够显着提高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率,但不同维度影响效应存在较大差异。环境规制在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率的影响中并未发挥“增强剂”作用。然而,这种调节效应存在遮蔽效应,引导型规制正向调节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率的影响。风险认知高组比低组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率提高了17.86%,环境规制高组比低组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率提高了16.22%。风险认知和环境规制对无害化主观处理效果(生态、生产、食品和公卫安全)的影响具有较强异质性。(7)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养殖户安全风险教育,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完善病死猪信息报告体系,提高报告的时效性;强化无害化处理监管制度,增强监管的持续性;完善无害化处理激励制度,激发处理的自觉性;优化无害化处理引导制度,提高技术的适用性;完善无害化处理自治制度,增强契约治理效果。
张柳[6](2019)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策研究 ——以T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发展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占比,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发达国家中,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占比高达50%以上,我国才仅占农业的30%左右,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逐步显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方面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农业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抓手,这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日益增长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T市是传统养殖大市,奶牛、生猪、家禽产业发展基础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规模化程度高,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但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布局结构不优化、环保意识淡薄、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不配套等矛盾突出。因此,本文以T市为例进行畜禽粪污治理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学术领域和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清晰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政策框架。对环境承载力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由来进行文献综述,并初步分析了两种理论与畜禽粪污之间的内在关系。详细介绍了规模化养殖、养殖废弃物、养殖恶臭等相关概念。科学分析了畜禽养殖粪污对水体、土壤、空气、农作物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以提升广大读者对畜禽粪污的理性认识。重点分析了养殖增速过快、布局不合理、结构不优化,种植与养殖脱节,养殖场户环保意识差,治污资金不足,政策、监管、技术等不配套等规模化养殖污染产生原因。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法,走访当地畜牧管理部门,了解当地畜禽养殖情况和有关政策、资金配套情况。前往T市辖区内X市、F市、N县等三个畜禽养殖大县,实地调研T市奥亚现代牧场、F市新百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奶牛粪污治理模式,F市和瑞丰、N县正大生猪养殖公司的生猪粪污治理模式,X市宏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肉鸭粪污治理模式,F市桃园镇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为读者提供T市不同畜种粪污治理模式的借鉴与参考。通过制度分析法,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客观分析畜禽粪污治理存在问题和困难。通过上述文献研究、案例模式、政策法规、污染成因表现的分析,提出了适合T市实际的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五项原则。并从产业布局优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清洁生产、培育粪污治理主体、推广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安全生产等领域提出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防治对策,以期为T市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李碧茹[7](2019)在《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生猪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南安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的重要的瓶颈。南安市在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与成果并存,其治理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运用治理理论思维是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取得关键性成果的必要途径。本研究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经过实地走访相关职能部门获得的第一手工作资料,同时运用治理理论和绿色理论进行分析,得出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主要存在法律法规较宽泛指导意义不强、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市场化程度低和治理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其次,得出其对应的主要原因为:污染形势复杂多变、环境监管机制不健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滞后和未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再次,在借鉴研究国内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鼓励第三方治理、推行种养结合及资源化再利用模式和完善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最后在治理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如下对策:一是健全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二是强化监管机制建设;三是加快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四是推行生猪养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陈家伟[8](2018)在《炉下镇生猪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生猪产业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我国城乡居民巨大的猪肉需求量存在紧密联系。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我国的生猪产业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在发展中引起的生态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绿色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同时要求积极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助力乡村绿色发展,这也为生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南。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炉下镇生猪产业为例,利用从事炉下镇生猪产业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采取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运用结构调查法、文献法和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延平区炉下镇生猪产业和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别从生猪产业上游饲料及饲料加工方面,从生猪养殖层面即个人因素、猪场标准化建设因素、畜禽污染治理因素等方面,从生猪产业下游销售与猪肉制品加工方面,从环境对生猪养殖污染物承受力方面,分析阻碍炉下镇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归纳总结炉下镇在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主要做法,同时,根据实证分析结论,针对性地提出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培育新型畜牧业主体和新型农民、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推行生态化养殖等若干对策建议,以实现炉下镇生猪产业发展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二者和谐共生的格局,也为南平市炉下镇及其他地区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晓永[9](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杨雯清[10](2018)在《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规模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随之面对的是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养殖业所带来的废弃物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推动着政府采取措施来减缓畜禽规模化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然而政府在控制和治理污染中政策的制定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速度。分析政府在畜禽规模化养殖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污染防治工作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对完善养殖业污染整治政策的制定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政府规制和政策执行理论基础上,选取泉州南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对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业的生产和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政府现有的治理政策展开讨论。然后分析政府规制模型,发现管理部门定位不清、关闭拆除和整治政策执行的阻力较大、对畜禽规模化养殖企业发展指导管理不到位、环境政策执行不力、公众对环境政策的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分析问题原因,从而提出适用于南安市当前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策略建议:转变从管制到管治的管理模式;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统筹编制治理方案;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强化考核监督和保障措施;建立合力协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
二、南平市规模化畜禽业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平市规模化畜禽业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张家港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畜禽养殖污染 |
2.1.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地悲剧理论 |
2.2.2 公共治理理论 |
2.2.3 公众参与理论 |
第三章 张家港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及治理现状 |
3.1 张家港市畜禽养殖业概况 |
3.2 张家港市畜禽养殖污染情况 |
3.2.1 畜禽污染物排放量 |
3.2.2 畜禽养殖导致的环境污染 |
3.3 张家港市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
3.3.1 组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队伍 |
3.3.2 明确养殖污染治理政策制度保障 |
3.3.3 严格落实养殖污染治理具体措施 |
第四章 张家港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在问题 |
4.1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部门各自为政 |
4.2 政府养殖污染治理监管乏力 |
4.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不高 |
4.3.1 污染治理投入少 |
4.3.2 污染治理配套设施的修建及维护不到位 |
4.3.3 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不高 |
4.4 畜禽养殖污染宣传力弱,公众参与少 |
4.4.1 养殖污染治理宣传教育不到位 |
4.4.2 公众参与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性不高 |
第五章 张家港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
5.1 政府污染治理机构缺乏协作机制 |
5.2 畜禽养殖污染政策法规不完善 |
5.3 养殖污染治理监管不到位 |
5.3.1 缺乏养殖场污染治理标准 |
5.3.2 缺乏专业性监管人才 |
5.3.3 监管能力不足 |
5.4 养殖污染治理难度大 |
5.4.1 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
5.4.2 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5.4.3 养殖污染治理方式创新不足 |
5.5 养殖污染治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
5.5.1 不重视养殖污染治理宣传 |
5.5.2 公众缺乏环保参与意识 |
第六章 优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建议 |
6.1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多部门协调治理 |
6.2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法规 |
6.3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监管 |
6.3.1 建立养殖场污染治理标准 |
6.3.2 培育专业性监管人才,强化养殖污染监管能力 |
6.3.3 严格考核,加强督察 |
6.4 提升养殖污染治理水平 |
6.4.1 加强污染治理投资 |
6.4.2 加强污染治理配套设施的修建及维护 |
6.4.3 创新养殖污染治理方式 |
6.5 加强畜禽养殖企业的管理 |
6.5.1 强化养殖企业的治理责任意识 |
6.5.2 严格养殖场新建、扩建和改建审批 |
6.5.3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信息管理 |
6.6 加强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
6.6.1 利用多种方式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宣传 |
6.6.2 建立公众合力协作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生态畜牧业 |
2.1.2 养殖污染 |
2.1.3 畜牧养殖废弃物 |
2.2 基础理论 |
2.2.1 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生产经济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现状 |
3.1 大庆畜牧业发展演变与现状 |
3.1.1 大庆市畜牧业产值变化 |
3.1.2 大庆畜牧业品种数量变化 |
3.1.3 大庆畜牧业品种养殖区域变化 |
3.1.4 大庆畜牧业发展现状 |
3.2 大庆畜牧业生态治理状况 |
3.2.1 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性 |
3.2.2 畜禽粪污排放量测算 |
3.2.3 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 |
3.2.4 环境承载力情况 |
3.2.5 草原建设与保护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4 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
4.1 数据来源 |
4.2 评价思路与方法 |
4.2.1 评价思路 |
4.2.2 评价方法 |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
4.3.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4.3.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3 指标的构建 |
4.3.4 指标标准化计算 |
4.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6 综合评价 |
4.4 结果分析 |
4.4.1 经济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4.4.2 资源与生态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4.4.3 社会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4.4.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5.1 经济方面 |
5.1.1 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 |
5.1.2 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
5.2 生态方面 |
5.2.1 加快养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
5.2.2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 |
5.3 社会方面 |
5.3.1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 |
5.3.2 加快畜禽粪污处理技术的进步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大庆市猪场粪便处理过程中氮、磷变化规律及畜禽土地承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畜禽粪便污染方面的研究 |
1.2.2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方面的研究 |
1.2.3 畜禽粪便土地承载力方面的研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大庆市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耕地负荷及时空特征分析 |
2.1 大庆市畜禽粪尿、TN、TP产生量的估算 |
2.1.1 数据来源 |
2.1.2 估算方法 |
2.2 大庆市畜禽粪尿、TP、TN产生量及时空特征分析 |
2.2.1 大庆市畜禽粪尿产生量及时间特征分析 |
2.2.2 大庆市畜禽粪尿产生量的空间分布 |
2.2.3 大庆市畜禽TP、TN产生量及时间特征分析 |
2.2.4 大庆市畜禽TP、TN产生量的空间分布 |
2.3 大庆市畜禽粪便、TP、TN耕地负荷及时空特征分析 |
2.3.1 畜禽粪便、TN、TP耕地负荷 |
2.3.2 大庆市畜禽粪便、TP、TN耕地负荷及时间特征分析 |
2.3.3 大庆市畜禽粪便、TP、TN耕地负荷的空间分布 |
2.4 小结 |
3 猪粪在收集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试验用猪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样品采集 |
3.1.5 样品测定 |
3.1.6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粪便收集过程中全氮的变化规律 |
3.2.2 粪便收集过程中全磷的变化规律 |
3.2.3 粪便收集过程中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 |
3.3 小结 |
4 猪粪在临时堆放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样品采集 |
4.1.5 样品测定 |
4.1.6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 |
4.2.2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全磷含量的变化规律 |
4.2.3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 |
4.2.4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规律 |
4.2.5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
4.2.6 猪粪临时堆积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
4.3 小结 |
5 猪粪在自然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点 |
5.1.2 试验材料 |
5.1.3 试验设计 |
5.1.4 样品采集 |
5.1.5 样品测定 |
5.1.6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全氮含量的变化 |
5.2.2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全磷含量的变化 |
5.2.3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
5.2.4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 |
5.2.5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
5.2.6 粪便自然堆肥过程中pH的变化 |
5.3 小结 |
6 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
6.1 土地承载力分析方法 |
6.1.1 基础数据 |
6.1.2 估算方法 |
6.2 大庆市养殖业与种植业情况 |
6.2.1 大庆市畜禽养殖情况 |
6.2.2 大庆市农作物种植情况 |
6.3 大庆市畜禽粪污排放量及养分供给量 |
6.4 大庆市农作物粪肥养分需求量 |
6.5 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
6.6 小结 |
7 大庆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方面的建议 |
7.1 粪污处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
7.2 畜禽粪污产生量的控制 |
7.3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
7.3.1 粪污全量收集还田模式 |
7.3.2 粪便堆肥利用模式 |
7.3.3 粪污能源化利用模式 |
7.3.4 粪便饲料化利用模式 |
8 结论 |
8.1 大庆市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耕地负荷及时空特征分析 |
8.2 猪粪在收集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
8.3 猪粪在临时堆放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
8.4 猪粪在自然堆肥过程中氮、磷变化研究 |
8.5 大庆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吉林省畜牧业产业现状 |
2 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现状 |
3 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
3.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现状 |
3.2 分散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
3.3 病死畜禽无害化治理现状 |
4 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
4.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
4.3 规模化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
4.4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力度不够 |
5 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策与建议 |
5.1 严格环境准入 |
5.2 严控禁限养区 |
5.3 推进综合利用 |
5.4 实行分类管控 |
5.5 完善监测体系,提升执法能力 |
5.6 加强科技及装备支撑 |
(5)风险认知、环境规制与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养殖户 |
2.1.2 病死猪 |
2.1.3 无害化处理行为 |
2.1.4 风险认知 |
2.1.5 环境规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风险认知理论 |
2.2.3 环境规制理论 |
2.2.4 计划行为理论 |
2.2.5 态度-情境-行为理论 |
2.3 机理分析 |
2.3.1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 |
2.3.2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 |
2.3.3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实施行为的影响 |
2.3.4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现状分析 |
3.1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历史沿革 |
3.1.1 国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演进 |
3.1.2 国内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演进 |
3.1.3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演进的基本趋向 |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样本描述 |
3.3 样本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现状 |
3.3.1 样本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 |
3.3.2 样本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 |
3.3.3 样本养殖户无害化实施行为 |
3.3.4 样本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效果 |
3.4 无害化处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
3.4.1 无害化报告的时效性比较差 |
3.4.2 部分养殖户仍选择不当处理 |
3.4.3 委托和资源化处理率还不高 |
3.4.4 无害化处理效果还有待增强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的测度与解析 |
4.1 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的指标体系 |
4.1.1 指标设计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 |
4.2 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的测度和结果 |
4.2.1 测度方法 |
4.2.2 因子分析结果 |
4.3 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特征分析 |
4.3.1 风险认知特征分析 |
4.3.2 环境规制特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 |
5.1 问题提出 |
5.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 |
5.2.1 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 |
5.2.2 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 |
5.2.3 环境规制在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
5.3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
5.3.1 变量选取 |
5.3.2 研究方法 |
5.4 实证结果 |
5.4.1 统计推断 |
5.4.2 实证结果分析 |
5.5 稳健性检验 |
5.5.1 基于两阶段独立Probit模型检验 |
5.5.2 基于递归Logit模型检验 |
5.6 进一步讨论 |
5.6.1 基于信息报告渠道的调节效应检验 |
5.6.2 基于养殖规模异质的影响效应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 |
6.1 问题提出 |
6.2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6.2.1 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 |
6.2.2 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 |
6.2.3 环境规制在风险认知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 |
6.3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
6.3.1 变量选取 |
6.3.2 研究方法 |
6.4 实证结果分析 |
6.4.1 统计推断 |
6.4.2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 |
6.4.3 环境规制在风险认知影响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中的调节效应 |
6.5 稳健性检验 |
6.6 进一步讨论 |
6.6.1 基于风险规避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 |
6.6.2 基于养殖规模异质的影响效应分析 |
6.7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实施行为的影响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委托处理行为的影响 |
7.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2.2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
7.2.3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委托处理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7.2.4 基于组织参与和养殖规模异质的讨论 |
7.3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资源化处理行为的影响 |
7.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3.2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
7.3.3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资源化处理行为影响结果分析 |
7.3.4 基于养殖规模和技术属性异质的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效果的影响 |
8.1 问题的提出 |
8.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8.3 变量选取和研究方法 |
8.3.1 变量选取 |
8.3.2 研究方法 |
8.4 实证结果分析 |
8.4.1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客观效果的影响 |
8.4.2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主观效果的影响 |
8.5 稳健性检验 |
8.6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1.1 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现状的分析结果 |
9.1.2 风险认知与环境规制测度与解析的结果 |
9.1.3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报告行为的影响结果 |
9.1.4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 |
9.1.5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实施行为的影响结果 |
9.1.6 风险认知、环境规制对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 |
9.2 政策建议 |
9.2.1 加强养殖户安全风险教育 |
9.2.2 完善病死猪信息报告体系 |
9.2.3 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管制度 |
9.2.4 完善无害化处理激励制度 |
9.2.5 优化无害化处理引导制度 |
9.2.6 完善无害化处理自治制度 |
9.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策研究 ——以T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研究进展 |
1.2.2 国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研究 |
1.2.3 国外畜禽养殖污染管理现状研究 |
1.2.4 国内畜禽养殖污染管理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理论基础 |
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表现及成因 |
2.1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表现 |
2.1.1 对水体的污染 |
2.1.2 对土壤的污染 |
2.1.3 对空气的污染 |
2.1.4 对作物的污染 |
2.1.5 对人类健康的污染 |
2.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成因分析 |
2.2.1 规模化畜禽养殖增长过快 |
2.2.2 种植与养殖生态失衡,畜禽粪污利用受限制 |
2.2.3 养殖场户环境意识淡薄 |
2.2.4 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且设备单一 |
2.2.5 农业发展与环境政策不配套 |
2.2.6 监督管理工作不配套 |
2.2.7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
2.2.8 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结构不优化 |
2.2.9 配套技术支撑弱 |
3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模式 |
3.1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现状 |
3.2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
3.2.1 T市规模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 |
3.2.2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 |
3.2.3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单位土地承载量测算 |
3.3 T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
3.3.1 奶牛粪污治理模式 |
3.3.2 生猪粪污治理模式 |
3.3.3 肉禽粪污治理模式 |
3.3.4 F市畜禽污染物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模式 |
4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
4.1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原则 |
4.2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
4.2.1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
4.2.2 加快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 |
4.2.3 大力推进标准化清洁生产 |
4.2.4 大力推进粪污能源化利用 |
4.2.5 加快培育粪污处理利用主体 |
4.2.6 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
4.2.7 确保安全生产 |
4.2.8 加强监督监测 |
4.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保障措施 |
4.3.1 加强组织领导 |
4.3.2 强化政策支持 |
4.3.3 强化示范引导 |
4.3.4 强化科技支撑 |
4.3.5 加强监督管理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7)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绿色发展理论 |
二、治理理论 |
第三章 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现状 |
第一节 南安市生猪养殖的发展与生猪养殖污染 |
一、南安市生猪养殖的发展 |
二、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情况 |
第二节 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举措 |
一、政府优化生猪养殖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 |
二、政府强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补助政策执行 |
三、生猪养殖场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 |
四、市场加强生猪养殖环境经济手段的调节 |
第三节 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的治理成效 |
一、政府完成生猪养殖空间布局 |
二、政府完成环境敏感区生猪养殖场的关闭拆除 |
三、生猪养殖场削减流域污染物排放量 |
四、市场调节下生猪养殖场的转型升级 |
第四章 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
一、现有法律法规较宽泛指导意义不强 |
二、生猪养殖场违法排污现象屡禁不止 |
三、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市场化程度低 |
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资金缺口大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一、生猪养殖污染形势复杂多变 |
二、政府生猪养殖环境监管机制不健全 |
三、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滞后 |
四、未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第五章 国内外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的做法与启示 |
第一节 国内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的做法 |
一、南平市延平区引入第三方生猪养殖污染治理 |
二、湖南省浏阳县生猪养殖全过程生态化治理 |
三、浙江龙游县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第二节 国外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的做法 |
一、美国种养结合发展生猪养殖 |
二、菲律宾推广循环养殖废弃物高效处置 |
三、日本政府养殖污染防治规定详尽补助支持力度大 |
第三节 启示 |
一、鼓励市场第三方主体参与生猪养殖污染治理 |
二、因地制宜推行种养结合和资源化再利用模式 |
三、完善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 |
第六章 提升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质量的对策 |
第一节 健全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
一、加快完善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专项法体系 |
二、因地制宜制定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地方法规 |
三、完善生猪养殖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 |
第二节 强化生猪养殖污染监管机制建设 |
一、完善生猪养殖场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
二、完善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网格化监管体系 |
三、利用生态云平台形成系统的监管网络 |
第三节 加快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
一、培育和扶持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第三方主体 |
二、加强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
三、加强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
四、加强对生猪养殖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培训 |
第四节 试点生猪养殖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一、出台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细则 |
二、通过试点树立典型进行该制度的宣传和推广 |
三、主动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炉下镇生猪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炉下镇生猪产业及生态现状 |
2.1 炉下镇基本情况 |
2.2 炉下镇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条件 |
2.3 炉下镇生猪产业情况调查的实证分析 |
2.3.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
2.3.2 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
3 炉下镇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主要做法 |
3.1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
3.2 产业综合整治情况 |
3.3 先行先试建设生猪交易平台 |
3.4 建立多种养殖废水处理方式 |
3.5 推行养猪业“第三方”治理污染模式 |
3.6 建设专业化生态养殖小区 |
4 炉下镇生猪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
4.1 防疫形势严峻 |
4.2 人畜争水现象明显,生猪粪尿污染严重 |
4.3 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 |
4.4 金融配套扶持力度小 |
4.5 生猪产业从业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
4.6 养殖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
5 炉下镇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对策 |
5.1 加强生猪疫病预防与控制 |
5.2 推进标准化和节水减排建设 |
5.3 加快生猪生产方式的转变 |
5.4 加大资金扶持水平 |
5.5 培育产业人才及新型职业农民 |
5.6 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 |
5.7 强化综合治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参数选择 |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
1.5 研究契机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估算方法 |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
2.2.2 秸秆还田 |
2.3 讨论 |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
2.3.4 对策和建议 |
2.4 小结 |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估算方法 |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
3.3 讨论 |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
3.3.3 问题及建议 |
3.4 小结 |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估算方法 |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
4.3 讨论 |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
4.3.2 问题及建议 |
4.4 小结 |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估算方法 |
5.1.2 数据来源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
5.3 小结 |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估算方法 |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6.1.3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
6.3 讨论 |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
6.4 小结 |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估算方法 |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7.1.3 数据处理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
7.3 讨论 |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
7.3.2 对策建议 |
7.4 小结 |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估算方法 |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8.1.3 数据处理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
8.3 讨论 |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
8.3.3 对策建议 |
8.4 小结 |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估算方法 |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
9.1.3 数据处理 |
9.2 结果与分析 |
9.2.1 养分需求 |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
9.3 讨论 |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
9.4 小结 |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10.1 主要结论 |
10.2 创新点 |
10.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畜禽规模化养殖 |
二、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政府规制理论 |
二、政策执行理论 |
第三章 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及其污染概况 |
第一节 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现状 |
一、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现状 |
二、南安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南安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与治理现状 |
一、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 |
二、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的特点 |
三、规模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处理现状 |
四、规模畜禽场养殖模式和无害化等配套设施现状调查 |
五、主要部门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规制模式 |
六、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行为分析 |
第四章 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
一、管理部门定位不清 |
二、关闭拆除和整治政策执行的阻力较大 |
三、对畜禽规模化养殖企业发展指导管理不到位 |
四、环境政策执行的问题 |
五、公众对环境政策的参与度较低 |
第二节 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主要部门在对养殖发展和污染治理职能矛盾 |
二、养殖特性决定养殖污染治理问题复杂 |
三、发展和治理规划政策出台时间滞后 |
四、养殖污染治理政策制定落后、脱节 |
五、养殖污染治理政策执行资源不足 |
六、协作机制弱化 |
第五章 畜禽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的优化建议 |
第一节 转变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治理模式 |
一、强化政府主导定位的治理模式 |
二、创新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模式 |
第二节 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 |
一、发挥养殖发展规划和污染防治规划作用 |
二、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方案 |
三、引导畜禽养殖业合理布局 |
第三节 统筹编制治理方案 |
一、做好前期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摸底调查。 |
二、细化行业污染系数指标和技术规范 |
三、配套方案设计 |
第四节 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一、严格畜禽养殖审批监管 |
二、加强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
第五节 强化考核监督和保障措施 |
一、完善督查问责机制 |
二、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政策资金扶持 |
三、建立合力协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南平市规模化畜禽业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家港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研究[D]. 胡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2]大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乔雨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3]大庆市猪场粪便处理过程中氮、磷变化规律及畜禽土地承载力分析[D]. 贾玉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4]吉林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及对策[J]. 施春雨,宋雷蕾,刘可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 [5]风险认知、环境规制与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研究[D]. 司瑞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规模化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对策研究 ——以T市为例[D]. 张柳.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南安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研究[D]. 李碧茹. 华侨大学, 2019(01)
- [8]炉下镇生猪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对策研究[D]. 陈家伟.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9]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10]南安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研究[D]. 杨雯清. 华侨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