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质材料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对过滤器孔径特性的影响

硅质材料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对过滤器孔径特性的影响

一、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岱[1](2021)在《合成氨装置煤气化飞灰过滤器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50万t/a合成氨装置自2014-10新增1台冷激气压缩机后,下游煤气化飞灰过滤器滤芯的磨损速度加快,磨损程度加重,使用寿命明显缩短。结合飞灰过滤器设计、运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滤芯磨损、断裂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介绍了延长滤芯长度、增大分布器进气支管直径、扩大反吹管喷嘴孔等改造措施及其取得的良好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陈猛[2](2021)在《贵州锰渣路基填筑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锰渣是电解生产金属锰产生的一种工业废弃物,传统的渣库堆存方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污染。寻找无害、有效、经济的锰渣处置技术逐渐成为电解锰产业和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为依托,以贵州松桃市锰渣为研究对象,因地制宜地考虑将锰渣作为路基填料,开展了较系统的试验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山区锰矿渣路基填筑关键技术。(1)对松桃地区锰渣进行颗粒组成、化学组成、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界限含水率、浸出毒性等理化性质;通过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对锰渣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经固化处理的锰渣达不到路基填料标准和环保要求,电解锰渣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2)参照环保与路用性能技术要求,进行浸出毒性试验及路用性能指标检验。结果表明,在锰渣中掺入10%生石灰,浸出液中可溶性锰降低至0.009mg/L,氨氮降低至11.67mg/L,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后锰渣满足长期环保要求;生石灰固化锰渣的工程特性试验表明,生石灰固化锰渣是一种强度高、变形小、透水性能较好的路基填筑材料,CBR值和回弹模量值明显高于规范规定的路基填料标准,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渗透系数与细砂相当,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其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3)通过GeoStudio2018软件对不同坡高、不同坡比共计50种方案的固化锰渣路基进行边坡稳定性及变形特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掺量10%的生石灰固化锰渣路堤在边坡稳定性、水平与垂直变形方面均优于同几何尺寸的普通土质路堤,石灰固化锰渣路堤可按常规土质路堤进行设计。(4)通过建立降雨条件下锰渣路基边坡有限元模型,考虑不同降雨强度及降雨类型对锰渣路基边坡的渗流及稳定性情况进行有限元模拟,同时考虑土体的空间变异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边坡可靠度及失效概率进行计算,为降雨工况下锰渣路基边坡的设计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段思宇[3](2020)在《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反应机制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典型的的大宗工业废弃物,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量的排放和堆存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利用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制备无机胶凝材料以替代部分水泥用于工业生产,不仅可以促进工业固废的大规模处置,同时可以实现水泥减产降耗、节约成本等目的。本文采用超音速蒸汽粉碎机对粉煤灰和钢渣进行超微粉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探讨了粉煤灰、钢渣的超微粉化作用机理和其对胶凝材料的增强作用机制。同时选用所制备的钢渣超微粉、粉煤灰超微粉为主要胶凝材料,脱硫石膏微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和活性激发剂,设计一种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SS-FA-DG)全固废三元胶凝体系,对此胶凝体系的水化产物、反应机理、反应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并通过养护条件优化、强化碳化实验,进一步提升了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SS-FA-DG全固废三元胶凝体系在高性能免烧透水砖方面的工程应用。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比研究了流化床粉煤灰(CFBFA)和煤粉炉粉煤灰(PCFA)在超微粉磨前后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粉煤灰的超微粉化不仅使得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且导致了粉煤灰中硅铝酸盐矿物的结晶度和阴离子聚合度的降低。对粉煤灰-水泥胶凝试块的性能研究表明,粉煤灰超微粉比粉煤灰原灰更有利于水泥胶凝试块抗压强度的提升,尤其是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胶凝试块的吸水率和热失重的研究表明,粉煤灰超微粉提高了胶凝试块的密实度,且提高了试块中C-S-H的含量。与PCFA相比,CFBFA中硅铝酸盐矿物的阴离子聚合度较低,CFBFA更有利于提升水泥试块的前期抗压强度,而PCFA玻璃体中的活性SiO2和Al2O3在反应过程中缓慢释放,更加有利于提升试块的后期抗压强度。(2)详细研究了超音速蒸汽粉碎机对钢渣的超微粉碎特性。结果表明,钢渣经过超微粉碎后,被分级收集可以获得不同粒度的钢渣超微粉,其中颗粒较小的钢渣超微粉,颗粒富集较多CaO和SiO2,且其阴离子聚合度也较低,晶体尺寸较小,活性较高,更加适合用于胶凝材料的制备。研究了钢渣超微粉对粉煤灰-水泥胶凝试块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钢渣超微粉替代部分水泥使粉煤灰-水泥二元胶凝体系转变为粉煤灰-钢渣-水泥三元胶凝体系,胶凝试块的抗压强度、抗冻性和耐磨性都得到大幅提高。(3)以抗压强度为主要指标,考察了钢渣,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三种固废的协同胶凝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胶凝体系的协同效应大小为:三元体系>二元体系(钢渣-粉煤灰)>一元体系(钢渣)。采用钢渣超微粉:粉煤灰超微粉:脱硫石膏微粉为70:20:10的配比制备全固废胶凝试块,试块抗压强度较高(28天抗压强度为39.6MPa),耐水性较好(软化系数为1.09)。对胶凝试块的SEM、XRD和TGA分析表明,粉煤灰-钢渣-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协同效应为,钢渣自身具有自胶凝特性;粉煤灰促进了钢渣的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更多的C-S-H凝胶;脱硫石膏参与体系反应,生成钙矾石晶体,针杆状的钙矾石晶体与C-S-H凝胶交错生长,形成致密网络状结构,降低试块孔隙率,优化试块整体结构,并且脱硫石膏对粉煤灰起到活性激发作用,加深了反应程度,增加了试块中C-S-H含量,同时也促进水化产物中高钙硅比(c/s)水化硅酸钙向低c/s水化硅酸钙的转化,因此提高了胶凝试块的力学性能。(4)研究了SS-FA-DG复合胶凝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并考察温度对其反应动力学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SS-FA-DG复合胶凝体系的反应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钢渣水解,体系液相中出现OH-和Ca2+;第二阶段,粉煤灰的活性Al、Si在OH-的刺激下开始溶出,在溶液中形成H2SiO42-与H2AlO3-;第三反应阶段,液相中H2SiO42-、H2AlO3-与SO42-、Ca2+发生反应生成C-S-H和钙矾石等产物,胶凝试块开始硬化,并产生一定的抗压强度。第四阶段,C-S-H大量生成,同时大量消耗Ca(OH)2,C-S-H开始成核、结晶。第五阶段,C-S-H和钙矾石晶体在胶凝材料内部不断扩散、相互生长,形成网络状结构,使胶凝试块更加密实,抗压强度快速发展。养护温度的提升可以缩短SS-FA-DG复合胶凝体系各阶段的反应时间,加速水化反应速度。同时,温度的提升使水化产物的聚合度增加,提高水化程度,增加了C-S-H的生成量,使得胶凝试块的抗压强度更高。(5)对SS-FA-DG全固废三元胶凝体系的养护制度进行优化研究。实验发现,在湿热+蒸压复合养护条件下,SS-FA-DG三元胶凝试块的抗压强度在较短的养护时间(<4天)内达到了35.8MPa,符合国标MU35的强度要求。XRD,FT-IR和TGA分析表明,湿热养护有利于胶凝试块中C-S-H的快速生成,而蒸压养护则促进了C-S-H向托勃莫来石晶体的转化。SEM分析表明C-S-H胶凝与托勃莫来石晶体互相链接,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更加致密的微观结构,从而使得胶凝试块的抗压强度较高。对养护完成后的胶凝试块进行强化碳化实验,结果表明,胶凝试块的抗压强度进一步增长约19.6%,这主要是因为微纳米级碳酸钙填充孔隙,使凝胶块更致密。强化碳化后,胶凝试块的质量增加了1.95%,说明其自身质量的1.95%的CO2被吸收。(6)采用自主开发的“机械造孔-静压成型”新技术,以SS-FA-DG复合微粉为胶凝材料,以矿渣为骨料,骨胶比为6:4,水灰比为0.2,采用梯度蒸压养护制度,制备高性能免烧透水砖。结果显示,所制备透水砖各项性能均满足或超过相关国家标准要求。透水砖产品在山西太钢集团进行了中试生产,并对中试产品在山西襄垣进行实地铺设,经过一年的使用发现,本课题所研制免烧透水砖的长期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市场、经济效益前景。

陆金辉[4](2018)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高压成型砖及其强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所面临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也日益艰巨。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方法主要为填埋处理,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加快,生活垃圾量也必大量增加,为解决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问题,焚烧处理将会被广泛使用。焚烧处理可以减少生活垃圾约90%的体积。在焚烧后的废弃物中,炉渣约占质量的80%,如何有效利用炉渣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是利用生活垃圾炉渣制备高压成型砖,实现对炉渣的资源化利用。首先分析鲁家山垃圾焚烧厂的炉渣的理化性质,发现炉渣主要物理成分为黑色金属、玻璃陶瓷碎、熔渣、有色金属片和少量的有机物;利用XRD、SEM和XRF分析,测出炉渣矿物组成主要是是方解石、水铝钙石、石英和铁橄榄石,渣炉表面疏松多孔,主要化学成分为CaO、SiO2、Al2O3和Fe2O3;利用ICP分析炉渣重金属含量,其中Cd、Cu、Zn含量超过Ⅲ类土壤标准规定,重金属浸出值为远低于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因此炉渣不能直接填埋,但可以直接作为制备建筑砌块的原料;对炉渣的火山灰活性进行分析,发现炉渣不具备火山灰活性。其次利用生活焚烧垃圾炉渣制备高压成型砖,研究炉渣代替量、粒径对试件的抗压强度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配合比。实验研究炉渣作为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当代替量为10%时,砖抗压强度小幅提升,但随着炉渣代替量增加,抗压强度降;当炉渣做骨料代替砂时,代替量在10%~60%时,砖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当代替量为40%时,抗压强度最优;炉渣替代砂的效果优于代替水泥的效果。炉渣粒径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高压成型砖的抗压强度: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各因素对于砖的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粒径>炉渣掺量>水灰比,最优配合比为炉渣粒径为0.83~1.7 mm,炉渣代替砂的掺量比例为40%,水灰比为0.46。最后研究养护工艺及成型压力对炉渣砖抗压强度的影响,发现蒸汽养护效果优于标准养护。通过对蒸汽养护养护温度、养护龄期、升温速度、静停时间4个因素的研究,发现随养护温度越高,试件砖的抗压强度越大;养护时间越长,试件的抗压强度越大,但有范围限制;升温速度过快会造成抗压强度损失;抗压强度均随静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炉渣砖的抗压强度性能受成型压力的影响。

姜霆婧[5](2014)在《硅藻土制备多孔保温材料》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资源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能源匮乏国,特别要求我们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及对新能源产品的发掘。硅藻土作为一种纯天然单细胞硅藻植物遗骸沉积而成的矿石,在中国的远景储量达到20亿之多,且分布广泛,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新型材料。对于硅藻土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硅藻土具有多孔且质轻,无毒且易吸附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制备新型环保建材,对开发建筑材料领域和推进现代建筑装饰产业节能环保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于是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原料—具有微孔结构的硅藻土制备的优良的环保型建筑材料。由于硅藻土特殊的理化特性,使得用硅藻土制备的这类产品除了具有质轻、隔热、隔音、防水、不燃的特点外,还不含有害的化学物质,甚至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具有丰富的硅藻土资源,对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保温材料进行了研究。本文参照CaO-Al2O3-SiO2和CaO-MgO-SiO2三元相图,通过对原料的合理选择,引入能够在较低温度烧成,且烧成收缩率较小的白云石等原料,粉煤灰、处理过的熟污泥为添加剂,废玻璃为助熔剂制备多孔保温材料,再参照一些经验配方,利用正交、对比等实验设计方法,经过XRD、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初步确定了以硅藻土为基础原料的多孔保温材料坯体化学组成范围以及坯体烧成的最佳配方。烧结前对坯料配方进行差热曲线测试分析,用以确定坯料的烧结制度为分段升温、快慢升温相结合的烧结方式,才能保证坯料烧结过程中气体的排出及烧结完成后制品外观形貌的完好,避免出现针孔和开裂。另外,实验过程中还选择了合理的添加剂及适当的制备工艺过程,以在保证制品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能耗。最后对烧结制品进行扫描电镜、XRD进行微观分析,坯料在烧成过程中有大量的液相形成,通过扫描电镜照片看到硅藻土本身的孔隙结构大部分并没有在烧成过程中遭到破坏。通过阿基米德原理、万能试验仪等对保温砖的孔隙率、抗折强度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成型压力及原料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含量对保温砖性能的影响,对加入不同的固废物作为成孔剂时所设计的保温材料配方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52%、白云石26.5%、粉煤灰为9.5%,城市熟污泥6%,玻璃粉6%时,外加20%蛋壳,成型压力为15MPa,烧结温度为1020℃,保温时间为30min,制得的保温材料的主要晶相为莫来石与钙长石及透辉石,吸水率为28.6%,孔隙率为56%,密度为1.01g/cm3,抗折强度为10.03MPa,导热系数0.056w/m k。

吴基球,李月琴,李竟先[6](2002)在《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多孔陶瓷的孔特性(包括气孔率、孔径及分布、孔结构)是影响其性能和功能的重要参数,而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多孔陶瓷中,各工艺因素都会影响到制品的孔特性。因此,系统研究各工艺因素对多孔陶瓷的孔特性的影响,将有助于找出解决办法,精确控制多孔陶瓷孔特性,从而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多孔陶瓷。通过实验研究了硅质材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对多孔陶瓷过虑器孔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控制多孔陶瓷孔特性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随着骨料粒径的减少,过滤器的吸水率和气孔率增大,随着骨料粒度分布范围变宽。过滤器的吸水率和气孔率下降,减少骨料粒度分布范围,将形成较均匀的气孔结构。

二、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合成氨装置煤气化飞灰过滤器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飞灰过滤器概况
    1.1 过滤器结构组成
    1.2 分布器结构组成
    1.3 设计工艺参数
    1.4 运行参数
2 飞灰过滤器现存问题
    2.1 滤芯磨损
    2.2 滤芯架桥断裂
3 飞灰过滤器问题分析
    3.1 合成气处理量超标
    3.2 滤芯过滤面积偏小
4 飞灰过滤器改造
    4.1 扩大支管
    4.2 加长滤芯
    4.3 扩大喷嘴孔
5 飞灰过滤器改造效果
    5.1 运行情况
    5.2 经济效益
        5.2.1 直接效益
        5.2.2 间接效益
6 结语

(2)贵州锰渣路基填筑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解锰渣生产工艺和危害
        1.2.1 电解锰渣生产工艺
        1.2.2 电解锰渣的危害
    1.3 电解锰渣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解锰渣固化研究现状
        1.3.2 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
        1.3.3 电解锰渣资在道路工程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锰渣的理化特性及工程特性
    2.1 锰渣的成因及处置技术
        2.1.1 锰渣的成因
        2.1.2 锰渣的处置技术
    2.2 锰渣的基本理化特性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2.2.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2.3 SEM扫描电镜分析
        2.2.4 浸出毒性分析
    2.3 锰渣的工程特性
        2.3.1 颗粒分析试验
        2.3.2 含水率试验
        2.3.3 界限含水率试验
        2.3.4 重型击实试验
        2.3.5 CBR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锰渣固化机理及固化技术研究
    3.1 锰渣固化技术
        3.1.1 固化材料选择
        3.1.2 粉煤灰固化试验
        3.1.3 水泥固化试验
        3.1.4 生石灰固化试验
        3.1.5 生石灰固化机理
    3.2 石灰固化锰渣的工程特性试验
        3.2.1 界限含水率试验
        3.2.2 击实试验
        3.2.3 CBR试验
        3.2.4 回弹模量试验
        3.2.5 三轴试验
        3.2.6 渗透试验
    3.3 石灰固化锰渣的柱浸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化后锰渣路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Geo-Studio2018软件介绍
    4.2 路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4.3 路基边坡模型建立
        4.3.1 路基边坡模型
        4.3.2 计算参数
    4.4 锰渣路堤边坡稳定性及沉降变形分析
        4.4.1 安全系数变化趋势
        4.4.2 最危险滑动面分布
        4.4.3 锰渣路堤边坡位移分布
    4.5 车辆荷载作用下边坡稳定及沉降变形情况分析
        4.5.1 荷载作用下路基模型及计算工况
        4.5.2 车辆荷载作用下边坡变形沉降特征
    4.6 锰渣路基断面综合比选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降雨作用下锰渣边坡渗流及稳定特性数值模拟
    5.1 计算理论
        5.1.1 非饱和渗流理论
        5.1.2 非饱和抗剪强度理论
        5.1.3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理论
        5.1.4 蒙特卡罗可靠度计算理论
    5.2 有限元模型及计算参数
        5.2.1 有限元模型
        5.2.2 非饱和计算参数
    5.3 渗流及稳定确定性分析
        5.3.1 试验工况选取
        5.3.2 降雨工况下边坡整体与局部渗流场分布
        5.3.3 不同降雨强度下锰渣边坡渗流及稳定分析
        5.3.4 不同降雨类型下锰渣边坡渗流及稳定分析
    5.4 蒙特卡罗边坡可靠度模拟
        5.4.1 试验工况及参数分布
        5.4.2 不同降雨强度下锰渣边坡可靠度及失效概率分析
        5.4.3 不同降雨类型下锰渣边坡可靠度及失效概率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3)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反应机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煤灰特性及其胶凝材料化研究
        1.2.1 粉煤灰的产生及特性
        1.2.2 粉煤灰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钢渣特性及其胶凝材料化研究
        1.3.1 钢渣的产生及特性
        1.3.2 钢渣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脱硫石膏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作用
        1.4.1 脱硫石膏的产生及特性
        1.4.2 脱硫石膏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作用
    1.5 超微粉磨技术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粉煤灰的超微粉磨特性及对水泥胶凝体系的影响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分析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粉煤灰超微粉的特性研究
        2.2.2 粉煤灰-水泥胶凝试块的特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渣的超微粉磨特性及对粉煤灰-水泥胶凝体系的影响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钢渣超微粉的特性研究
        3.2.2 粉煤灰-钢渣-水泥胶凝试块的特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协同效应和水化特性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抗压强度
        4.2.2 吸水率和耐水性
        4.2.3 水化产物的XRD分析
        4.2.4 水化产物的SEM/EDS分析
        4.2.5 水化产物的TGA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反应动力学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浆体的pH值
        5.2.2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胶凝试块抗压强度的发展
        5.2.3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胶凝试块化学键的演变
        5.2.4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胶凝试块物相组成的演变
        5.2.5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胶凝试块的水化程度
        5.2.6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机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养护优化和碳化增强实验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养护条件对胶凝试块的特性影响
        6.2.2 胶凝试块的碳化和强化碳化研究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应用初探
    7.1 “机械造孔-静压成型”制备新型高性能透水砖新技术
    7.2 透水砖模具设计
    7.3 透水砖制备及性能检测
        7.3.1 透水砖的制备
        7.3.2 性能测试
    7.4 透水砖中试生产示范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高压成型砖及其强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1.1.2 垃圾焚烧技术应用
        1.1.3 垃圾焚烧产物危害与处理
        1.1.4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应用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炉渣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炉渣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实验过程及分析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2.1.2 水泥
        2.1.3 砂
        2.1.4 水
    2.2 实验装置
    2.3 实验过程与分析方法
        2.3.1 实验过程
        2.3.2 分析方法
3 炉渣基本理化特性及安全性分析
    3.1 炉渣物理性质分析
    3.2 炉渣化学性质分析
        3.2.1 炉渣矿物组成
        3.2.2 炉渣化学组成
        3.2.3 炉渣火山灰活性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3.3.1 重金属成分
        3.3.2 重金属浸出率
    3.4 本章小结
4 炉渣配合比对高压成型砖强度的影响
    4.1 炉渣掺量对高压成型砖强度影响
        4.1.1 实验方案
        4.1.2 结果分析
    4.2 炉渣粒度对高压成型砖强度影响
        4.2.1 实验方案
        4.2.2 结果分析
    4.3 优化炉渣配合比对高压成型砖强度影响
        4.3.1 实验方案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养护工艺及成型压力对高压成型砖抗压强度影响
    5.1 基础情况
    5.2 养护温度对炉渣砖抗压强度影响
        5.2.1 实验方案
        5.2.2 结果分析
    5.3 升温速度对炉渣砖抗压强度影响
        5.3.1 实验方案
        5.3.2 结果分析
    5.4 静停时间对炉渣砖抗压强度影响
        5.4.1 实验方案
        5.4.2 结果分析
    5.5 养护龄期对炉渣砖抗压强度影响
        5.5.1 实验方案
        5.5.2 结果分析
    5.6 成型压力对炉渣砖抗压强度性能影响
        5.6.1 基本情况
        5.6.2 方案设计
        5.6.3 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硅藻土制备多孔保温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建筑保温材料
        2.1.1 建筑保温材料的分类及其性能
        2.1.2 建筑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多孔材料
        2.2.1 多孔材料的基本概念
        2.2.2 多孔材料的类属
        2.2.3 多孔材料的一般特性
        2.2.4 无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2.2.4.1 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2.3 主要原料
        2.3.1 硅藻土
        2.3.1.1 硅藻土的理化性质
        2.3.1.2 硅藻土的用途
        2.3.2 粉煤灰
        2.3.2.1 粉煤灰的理化性质
        2.3.2.2 粉煤灰的用途
        2.3.3 白云石
        2.3.4 熟污泥
        2.3.5 废玻璃
    2.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4.1 从硅藻土方面
        2.4.2 从保温材料方面
第三章 硅藻土基多孔保温材料的制备
    3.1 简介
    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1 制备仪器设备
        3.2.2 分析测试仪器与设备
        3.2.3 主要玻璃仪器及其它
    3.3 主要实验原料
        3.3.1 实验原料
        3.3.2 原料的化学成分
    3.4 原料的处理
        3.4.1 硅藻土的预处理
        3.4.2 粉煤灰的预处理
        3.4.3 废玻璃的预处理
        3.4.4 木屑、草炭、蛋壳的预处理
        3.4.5 白云石的预处理
    3.5 多孔保温材料的制备
        3.5.2 确定制品配方的原则
        3.5.3 制备工艺流程
    3.6 实验测试与表征
        3.6.1 硅藻土保温砖孔隙率(θ)的测试
        3.6.2. 硅藻土保温砖收缩率的测定
        3.6.3. 硅藻土保温砖密度及容重的测试
        3.6.4 硅藻土保温砖吸水率的测试
        3.6.5 硅藻土保温砖烧失量的测试
        3.6.6 硅藻土保温砖抗压、抗折强度的测试
        3.6.7 硅藻土保温砖 XRD 的测试
        3.6.8 硅藻土保温砖 SEM 的测试
        3.6.9 导热系数的测定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原料的选择
    4.2 制品配方的确定
    4.3 烧结温度的对多孔材料性能的影响
    4.4 保温时间对多孔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4.1 保温时间对多孔保温材料孔隙率、吸水率的影响
        4.4.2 保温时间对多孔保温材料抗折强度的影响
    4.5 成型压力对多孔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6 主要原料对多孔保温材料的影响
    4.8 添加不同成孔剂对多孔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8.1 木屑为成孔剂对多孔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8.2 草炭为成孔剂对多孔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4.8.3 蛋壳为成孔剂对多孔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硅质主料的粒度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
2 硅质主料的粒度分布范围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
3 结论

四、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合成氨装置煤气化飞灰过滤器改造[J]. 杨岱. 石油化工设备, 2021(05)
  • [2]贵州锰渣路基填筑工程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 陈猛.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复合胶凝体系的反应机制及应用研究[D]. 段思宇. 山西大学, 2020(12)
  • [4]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高压成型砖及其强度性能研究[D]. 陆金辉. 安徽理工大学, 2018(12)
  • [5]硅藻土制备多孔保温材料[D]. 姜霆婧. 大连工业大学, 2014(06)
  • [6]硅质材料的粒度与粒度分布对过滤器孔特性的影响[J]. 吴基球,李月琴,李竟先. 硅酸盐学报, 2002(S1)

标签:;  ;  ;  ;  ;  

硅质材料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对过滤器孔径特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