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琨[1](2020)在《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水利信息化技术是将物联网监控技术与水利工程项目相结合,运用物联网监控技术对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设备等进行控制、分析、和处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升级,进一步促进水利行业向“数字水利”方向迈进。“数字水利”主要由水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执行等模块组成,是以人水和谐发展为指导目标,利用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战略,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应用需求,提出一系列可供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本论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为依托,研究设计该水利工程项目的物联网监控系统,旨在提出以“水利信息化”和“数字水利”为基础的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以供实际供水工程运行决策。物联网监控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硬件、以数据分析处理等应用程序为软件,以数字化信息指令的接收和传递为核心技术,通过网络通讯实现工业过程全控制的实用性技术。本论文按照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前、设计中和设计后的时间思路对整个工程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进行开发研究。在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前对该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在设计中,对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开发研究;在设计完成后,为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提出运行前的参数测定方法和标准,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以现场实验方式对该系统进行检验并提出一定科学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供水泵站工程的实际需求,架构供水泵站物联网监控系统的主要框架和结构;(2)对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工控机、PLC及其控制柜等硬件设备选型;(3)提出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前流量、液位、转速、压力等各参数测定指标和方法;(4)利用组态王6.53开发物联网监控系统软件,建立不同目标的运行监控模块,实现数据采集、曲线绘制、数据查询、报警等多项功能,并完成组态软件与数据库的连接,这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5)详细阐述供水泵站实验室操作流程,设计不同转速比情况下单泵稳态运行实验,提出在水力调度运行中变频高效区范围,利用现场实验测量并绘制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和阻力特性曲线,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6)提出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为供水泵站运行提供现代化水利管理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在设计思路上完整有序,硬件选型选用技术成熟的工业设备,可靠性较强,软件设计选用可维护性较高的应用程序,符合设计初衷,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采用实时响应控制,使用便捷,数据处理能力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供水行业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今后供水泵站工程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思路;本文根据供水工程管理规范,提出供水泵站运行前各参数指标的测定方式、标准,可供各大中小型泵站在新建或更新改造中参考;文中采取实验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水力调度工程中变频经济运行方案,对山西省大水网高扬程供水泵站工程的优化调度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李皓明[2](2019)在《沉浸式色彩学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制作》文中认为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是现实科学理论和实验的计算机仿真虚拟镜像,是为了实现远程教学、实验学习、科研创新等活动,使用计算机技术、分布式通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存在与计算机中的电子实验室,随着电子技术与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室开始向沉浸式虚拟现实实验室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是应用了多种高尖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火热带给了虚拟实验室新的突破。本课题使用HTC Vive虚拟现实设备,在Unity3d游戏引擎上构建沉浸式色彩学虚拟实验室。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了解了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实验室所需的技术、主流的开发软件和开发工具;进行了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设计VR虚拟实验室核心的功能模块,然后介绍了本系统的技术路线;收集与制作素材,使用PhotoShop进行贴图的制作,用Premiere进行视频处理,3dMax进行模型和模型动画的制作,再到Unity中搭建场景;在Unity中实现色彩学虚拟实验室的各个功能,并进行最终测试,最后发布到PC端完成沉浸式色彩学虚拟实验室的开发。本课题所构建的色彩学虚拟实验室,应用了空间定位技术、图像渲染技术、沉浸式技术、人机交互等技术丰富实验室的体验效果,能够让学生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中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实战实验演练和在色彩学历史展览馆中虚拟漫游,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加了系统的沉浸感与交互性,让虚拟的实验和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这种全新的交互体验使得学生更能够集中注意于虚拟实验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的实战实验能力,本系统可以作为高校色彩学课堂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印刷色彩学这门课程。未来这种沉浸式的虚拟实验室必将成为高校开发使用虚拟实验室的趋势。
朱龙威[3](2019)在《基于VR的液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教学模式逐渐向着与VR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和逼真的3D虚拟教学演示,推动了该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液压元件及系统的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需求出发,研究并开发了一款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应用软件,为液压课程教学提供一个自主共享的3D虚拟学习平台。通过对虚拟现实开发工具的调查研究,本文首先确定以Unity 3D作为虚拟环境开发工具。然后查阅大量VR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及相关领域方面的文献,明确了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开发的整体方向和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Unity 3D、Solidworks和MySQL的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设计的整体框架。随后,从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的整体框架出发,将该教学平台分为三大模块:液压元件教学模块、液压实验教学模块以及评测系统模块。根据三大模块各自的需求和特点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流程方案,并完成液压虚拟实验室的场景结构设计。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三大模块的设计工作。具体如下:1)液压元件教学模块设计分为结构展示设计、工作原理展示设计和自主装配设计。针对液压元件内部油液运动过程展示困难的问题,本文以粒子系统模拟油液微团在液压元件内部的运动。针对Unity 3D下液压元件自主装配中基准装配方法的缺陷及难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拖拽式装配方案;2)液压实验教学模块设计过程中,本文搭建了该模块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针对液压实验教学模块中管路连接难点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Bezier曲线和三维空间圆参数方程的管路连接方案。按照实际实验操作步骤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工作;3)评测系统模块设计过程中,搭建了基于Unity 3D和MySQL的整体设计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具体功能的设计,包括:评测试题上传、评测试题展示和评测结果展示。提出了一种在Unity 3D场景中简单可行的绘制直方图的方案。通过该教学平台学生能进行以下内容的学习:在3D虚拟环境下观察并了解部分典型液压元件的三维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对感兴趣的液压元件进行自主拆装;能进行部分与课程实验教学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包括泵的性能实验和节流调速回路实验;能通过评测模块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学生的评测结果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虚拟仿真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百龙,郭文普,徐东辉[4](2012)在《虚拟实验室建设》文中研究说明给出了虚拟实验室定义及结构组成,分析了国内外虚拟实验室建设发展现状以及虚拟实验室的优势及局限性。从科学规划建设项目、严格把握质量标准、合理选取技术方案、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论述了虚拟实验室建设应重点把握的关键问题。
屈泳[5](2011)在《基于VRML语言的虚拟实验室网络框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产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广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正从时间、空间及普及化等多方面的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一项新兴的传播介质。而由于多媒体技术及三维建模软件的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和形成,在结合到现实的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迫切需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以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深入的设计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就是为将虚拟现实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实验教学。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各个学校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研究状况和应用情况。接着研究了几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和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语言的工作原理、发展状况及应用情况。并就采用此语言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室系统的构建和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再对虚拟实验室系统的框架构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各种构建虚拟实验室网络系统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得出了采用3DSMAX建模软件与VRML语言进行有机的结合来实现虚拟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系统得开发和实现。本课题在虚拟实验室系统的细节设计上采用VRML语言进行虚拟实验室场景的设计和构建。采用3DSMAX软件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模型设计和构建。以及采用LABVIEW技术实现虚拟实验室的网站建设和发布。论文的最后是对本研究课题的总结和展望。本课题只是从理论上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虚拟实验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开发。在交互式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数据处理等方面还有待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
郭富强[6](2010)在《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讨论了网上虚拟实验的技术、分类、特点、优势和不足,梳理了虚拟实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虚拟实验发展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为网上虚拟实验的开展和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思路。
丁正祁[7](2010)在《互联网环境下自动控制虚拟实验室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虚拟实验室是一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的网络化计算机教学系统,供学生自己动手配置、连接、调节和使用虚拟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突破时空和设备数量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方进行远程虚拟实验,并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虚拟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系统提供的虚拟器材自主设计合理的典型实验,这是虚拟实验室区别于现实教学实验的重要特征。本文以构建自动控制虚拟实验为背景,以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为基础,以虚拟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现状为依据,分析比较了WEB环境下几种常用的虚拟现实技术,阐述了开发虚拟实验室的现实意义。实验系统采用B/S网络架构,仿真多种实验器材的界面和逻辑功能,用户可以利用鼠标的点击和键盘的输入,将仿真的器材进行添加、删除,连线等操作,搭建出实验电路,再对器材进行参数设置和虚拟的面板操作,通过实验器材的状态变化,仪表读数等得到实验结果。本文采用Photoshop来创建虚拟器材,用户界面采用PHP脚本语言开发,后台采用MySQL数据库来存储元件,以ActionScript3脚本语言和基于RIA的Adobe FlexBuilder3为开发平台组合,来实现实验过程的模拟以及虚拟实验的交互。学生除了通过虚拟实验平台动手操作外,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韩文虹[8](2010)在《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虚拟实验教学解决了传统实验受时间、地点、设备制约的现状,为多用户同时提供自主实验平台的机会。虚拟实验系统融合了信息技术和传统试验教学,而且开拓和发展了传统的常规实验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物理实验》课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在总结当前虚拟仿真、虚拟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比较了当前流行的各种虚拟实验技术,并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和网络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技术可行性、系统性能和经济上考虑,设计一种了基于Flash技术,结合PHP后台程序、MySQL数据库技术,来构建一个易操作、成本低、效率较高、教学效果好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解决方案。针对该虚拟实验室系统实现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本文深入阐述了重要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如Flash中Action Script脚本的使用、仪器连接正确性检测、数据库的设计及与Flash之间的通讯等。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本文作者独立地完成了全部仪器设备的矢量图形绘制,这些图形具有模块化、部件化的方式实现,具有容易组合、文件小便于网络环境运行、色彩逼真等特点。通过本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不受地点、时间以及实验设备的限制,简单、快速、廉价、高效地进行物理课程实验,该系统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本文提出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也是对虚拟实验室系统这个领域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李志强,张瑞杰[9](2010)在《探讨网上虚拟实验的建设》文中研究表明论文从高校开展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必然性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了网上虚拟实验的基本功能、构成、特点等问题,重点阐述了实现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意义、作用以及应注意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方面。
刘晓燕[10](2008)在《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网上虚拟实验课程设计》文中指出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学的实验教学中,很多学校都存在着资源不足、投资大、见效低、实验环境及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和虚拟的实验操作环境来达到实验教学已成为了可能。研究网上虚拟电工电子学实验,不仅使得学生能在实验时间和空间上的到最大程度的延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经费不足,实验安全无保障等问题。本文讨论了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基本要求,通过对不同的构建网上虚拟实验室的技术方案的比较,提出了采用LabVIEW技术,以C/B/S构架为基础的网络化虚拟电工电子实验——ESpice构建方案。服务器端采用LabVIEW技术,Pspice软件完成客户端的分析请求,客户端采用Java Applet技术。所开发的电工电子实验系统实现了电路的搭建、参数的设置、模拟仿真,实验状态的保存与恢复,以及多个实验电路设计方案的比较与分析等功能。用户操作简单、直观,支持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电压源、电流源等基本的元器件以及电流表、电压表、MOS场效应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复杂的电子器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可扩展性。最后,论文讨论了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局限,提出了进一步的设计、构想以及应用前景。
二、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简介 |
2.1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工程简介 |
2.2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主要设备 |
2.3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供水系统运行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 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3.2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功能性需求 |
3.2.1 主控级主要功能 |
3.2.2 现地级主要功能 |
3.3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设计主要框架 |
3.3.1 体系结构 |
3.3.2 层次架构 |
3.3.3 网络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硬件系统选型 |
4.1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结构 |
4.1.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
4.1.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
4.1.3 集中式控制系统 |
4.1.4 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 |
4.1.5 集散式控制系统 |
4.1.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4.1.7 系统结构的选择 |
4.2 主控级系统选择 |
4.2.1 工控机选择 |
4.2.2 PLC及控制柜选择 |
4.3 现地级系统选择 |
4.3.1 流量测量仪器选择 |
4.3.2 液位测量仪器选择 |
4.3.3 压力测量仪器选择 |
4.3.4 转速测量选择 |
4.3.5 电动蝶阀选择 |
4.3.6 电动调节阀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软件开发 |
5.1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软件选择 |
5.1.1 系统监控软件介绍和选择 |
5.1.2 软件实现功能 |
5.1.3 利用组态王进行软件设计的流程 |
5.2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软件界面展示 |
5.2.1 开启画面 |
5.2.2 登录画面 |
5.2.3 主画面 |
5.2.4 实时曲线 |
5.2.5 历史曲线 |
5.2.6 特性曲线 |
5.2.7 数据查询及打印 |
5.2.8 报警 |
5.3 太原理工大学供水泵站实验室数据库 |
5.3.1 供水泵站实验室综合数据库设计 |
5.3.2 数据库介绍对比 |
5.3.3 数据库的选择和连接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参数测定基本要求 |
6.1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参数测定的意义 |
6.2 供水泵站工程运行需测定任务 |
6.3 测定标准 |
6.3.1 同一测定参数多次测定的极限误差 |
6.3.2 测定仪器的极限误差 |
6.3.3 被测定参数总极限误差 |
6.4 测定条件 |
6.5 流量测定 |
6.5.1 测定方法对比 |
6.5.2 流速仪测定法 |
6.5.3 超声波流量计测定法 |
6.5.4 差压测流法 |
6.6 液位测定 |
6.6.1 直读液位测定法 |
6.6.2 超声波液位测定法 |
6.6.3 静压式液位测定法 |
6.7 压力测定 |
6.8 扬程测定计算 |
6.9 转速和功率测定 |
6.9.1 转速测定 |
6.9.2 功率测定 |
6.10 其他参数测定 |
6.10.1 振动测定 |
6.10.2 噪音测定 |
6.10.3 温度测定 |
6.11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供水泵站实验室物联网监控系统运行实践 |
7.1 实验室操作流程 |
7.1.1 系统开机运行 |
7.1.2 系统正常停机运行 |
7.1.3 系统事故紧急停机运行 |
7.2 不同工况下单泵稳态运行对比分析 |
7.2.1 实验目的与方法 |
7.2.2 实验数据 |
7.2.3 数据分析 |
7.3 电动调节阀流量特性与阻力特性曲线研究 |
7.3.1 实验目的与方法 |
7.3.2 实验数据 |
7.3.3 数据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供水泵站虚拟实验室建设 |
8.1 虚拟实验室介绍 |
8.2 虚拟实验室建设方案 |
8.3 虚拟实验室应用实践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沉浸式色彩学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虚拟现实系统 |
2.2 关键技术 |
2.2.1 空间定位技术 |
2.2.2 图像渲染技术 |
2.2.3 沉浸式技术 |
2.2.4 人机交互技术 |
2.3 开发工具及开发软件 |
2.3.1 开发工具 |
2.3.2 开发软件 |
3 应用开发的总体方案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2 功能模块分析 |
3.3 虚拟实验室系统的风格设计 |
3.3.1 风格设计 |
3.3.2 功能设计 |
3.4 技术路线及开发环境 |
3.4.1 技术路线 |
3.4.2 开发环境 |
4 场景素材的制作 |
4.1 贴图与UI的制作 |
4.1.1 贴图的制作 |
4.1.2 UI的制作 |
4.2 多媒体资源的制作 |
4.2.1 视频处理 |
4.2.2 三维模型与模型动画的制作 |
4.3 场景的搭建 |
5 色彩学虚拟实验室的制作 |
5.1 配置环境 |
5.2 场景效果的实现 |
5.2.1 光照效果 |
5.2.2 反射效果 |
5.3 理论学习实验室的功能实现 |
5.3.1 Munsell色立体展示功能 |
5.3.2 视频教学功能 |
5.3.3 知识题库功能 |
5.4 实战实验室功能的实现 |
5.4.1 灯箱颜色观察实验 |
5.4.2 色度测量实验 |
5.4.3 颜色匹配实验 |
5.5 色彩学展览馆 |
5.6 测试与发布 |
5.6.1 项目测试 |
5.6.2 项目发布 |
6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 致谢 |
11 附录 |
(3)基于VR的液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目的 |
1.2 背景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液压虚拟实验室关键理论及技术 |
2.1 虚拟现实相关学习理论 |
2.2 虚拟现实情境认知模型 |
2.3 基于Solidworks的液压元件及实验教学平台三维建模 |
2.4 Unity3D人机交互设计及液压元件和实验教学平台模型搭建 |
2.5 基于MySQL和 Unity3D的评测系统模块搭建 |
2.6 本章小结 |
3 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整体框架与开发流程设计 |
3.1 Unity3D下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整体框架搭建 |
3.2 Unity3D下场景结构体系 |
3.3 液压虚拟实验室开发流程设计 |
3.4 液压虚拟实验室场景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液压元件教学模块设计 |
4.1 液压元件结构展示内容分析及设计 |
4.2 基于粒子系统的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展示设计 |
4.3 拖拽式液压元件自主装配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液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
5.1 液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物理模型搭建 |
5.2 基于Bezier曲线和三维空间圆参数方程的管路连接设计 |
5.3 液压虚拟教学平台数学模型搭建 |
5.4 液压虚拟教学平台教学内容设计与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6 评测系统模块设计 |
6.1 基于Unity3D和 MySQL的整体结构设计 |
6.2 评测系统模块具体功能设计与实现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液压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效果展示图片 |
(4)虚拟实验室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虚拟实验室及其构成 |
2 虚拟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现状 |
3 虚拟实验室特点 |
4 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点 |
(1) 要科学规划建设项目[6]。 |
(2) 要严格把握质量标准。 |
(3) 合理选取技术手段。 |
(4) 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
5 结束语 |
(5)基于VRML语言的虚拟实验室网络框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几种虚拟现实技术介绍 |
2.1 虚拟现实技术 |
2.2 VRML语言的介绍 |
2.3 3dsMax模型构建软件的介绍 |
2.4 3dsMax建模与VRML建模比较 |
第3章 虚拟实验室框架的方案设计 |
3.1 虚拟实验室系统体系方案选择 |
3.2 虚拟实验室系统体系方案设计 |
第4章 计算机硬件虚拟实验室平台的设计 |
4.1 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的概述 |
4.2 计算机硬件与维护虚拟实验室总体分析 |
4.3 计算机硬件与维护虚拟实验室的实现 |
4.4 计算机硬件与维护虚拟实验平台交互模型的设计 |
第5章 虚拟实验室网站的建设 |
5.1 虚拟实验室网站系统的总体设计 |
5.2 虚拟实验室网站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与实现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今后的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网上虚拟实验的基本分类 |
1、 远程实时控制实验。 |
2.远程模拟仿真实验。 |
二、虚拟实验的优势和不足 |
1.网上虚拟实验的优势。 |
(1) 突破传统实验对时空的限制。 |
(2) 实现实验组数无限扩展和实验的“零”维护保障。 |
(3) 实现实验教学的一体化。 |
(4) 易于开设新型实验项目, 大幅降低实验成本。 |
(5) 便于资源共享。 |
2.网络实验室的局限性。 |
(1) 缺少“实物感”。 |
(2) 虚拟技术很难完全反映实际仪器参数的离散性。 |
(3) 异常现象和故障被屏蔽。 |
(4) 实验环境被提纯。 |
三、虚拟实验的发展现状 |
四、虚拟实验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1.“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 |
2.“网上实验”和“网上教学”的关系。 |
3.“建设”和 “应用”的关系。 |
五、结束语 |
(7)互联网环境下自动控制虚拟实验室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概述 |
1.3.1 虚拟实验室的基本概念 |
1.3.2 目前虚拟实验室的主要方式 |
1.4 虚拟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发展概述 |
1.4.1 国外发展状况 |
1.4.2 国内发展状况 |
1.4.3 虚拟实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
1.5.1 主要内容 |
1.5.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1.5.3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1.5.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二章 网络虚拟实验室相关技术 |
2.1 虚拟现实技术 |
2.1.1 虚拟现实的概念 |
2.1.2 虚拟现实的特征 |
2.1.3 虚拟现实的分类 |
2.1.4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2.1.5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
2.2 Web3D 的主流技术简述 |
2.2.1 X3D |
2.2.2 Java3D |
2.2.3 Cult3D |
2.2.4 Shockwave 3D |
2.2.5 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软件技术可行性分析 |
2.3 网络技术新进展 |
2.3.1 Web 技术 |
2.3.2 IPv6 |
2.3.3 RIA |
2.3.4 Html5 |
第三章 开发平台选型 |
3.1 Flex 概述 |
3.1.1 Flex 是什么 |
3.1.2 Flex 的基本架构 |
3.1.3 Flex 的特性 |
3.1.4 Flex 和Flash 的比较 |
3.1.5 Flex 程序文件组成 |
3.1.6 Flex 相比其他RIA 程序的优势 |
3.2 ActionScript3.0 |
3.3 MXML |
3.4 Adobe Photoshop |
3.5 PHP |
3.6 MySQL |
第四章 虚拟实验室系统概要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2 数据库设计 |
4.3 系统结构设计 |
4.3.1 功能模块分析 |
4.3.2 MVC |
4.3.3 网络架构设计 |
4.3.4 系统流程图 |
4.4 界面设计 |
4.4.1 虚拟器材建模 |
4.4.2 主界面设计 |
第五章 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实现及典型实验举例 |
5.1 器材栏的设计 |
5.2 实验平台的主要设计 |
5.2.1 canvas 平台手工拖放实现 |
5.2.2 元件交互 |
5.2.3 连接导线 |
5.2.4 撤销与删除 |
5.2.5 验证电路 |
5.3 具体实验举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虚拟实验室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主要目标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实现技术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应用需求 |
2.1.2 系统功能定位 |
2.2 系统体系结构 |
2.2.1 C/S模式 |
2.2.2 B/S模式 |
2.2.3 B/S结构的优点 |
2.3 Web服务器构建技术 |
2.3.1 PHP概述 |
2.3.2 数据库技术 |
2.4 构建虚拟实验室的关键技术 |
2.4.1 VRML虚拟现实技术 |
2.4.2 基于ActiveX技术的远程仿真实验 |
2.4.3 Java技术 |
2.4.4 Flash交互技术 |
2.5 技术方案分析 |
2.6 技术方案选择 |
3 网络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总体设计与分析 |
3.1.1 系统的功能结构 |
3.1.2 系统的组成 |
3.2 基于Flash技术的物理虚拟实验的设计 |
3.2.1 软件模块功能设计 |
3.2.2 虚拟物理实验的开发过程 |
3.2.3 虚拟物理实验的具体开发 |
3.2.4 虚拟仪器的建模与仿真 |
3.2.5 实验交互操作的实现 |
3.2.6 实验数据处理 |
3.3 Flash动画与服务器信息的交互 |
3.4 电子实验报告的生成与管理 |
3.5 用户登录认证 |
3.6 其它辅助功能的设计 |
4 网络物理虚拟实验室的应用与测试 |
4.1 网络物理虚拟实验室的操作流程 |
4.2 应用实例—示波器原理及使用实验 |
4.2.1 基本操作 |
4.2.2 虚拟仿真实验 |
4.2.3 实验过程 |
4.3 物理虚拟实验室的本地测试与发布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进一步设计与构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10)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网上虚拟实验课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 本章小结 |
2 网上虚拟WEB实验室 |
2.1 虚拟Web实验室的产生、概念 |
2.2 虚拟Web实验室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虚拟Web仪器实验室的优势 |
2.4 虚拟实验室具有的特点 |
2.5 虚拟实验室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
2.5.1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的理论问题 |
2.5.2 网上虚拟实验室建设需要把握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
2.6 虚拟Web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
2.6.1 协作式虚拟实验室 |
2.6.2 自适应虚拟实验室 |
2.7 本章小结 |
3 虚拟实验室实现方法及关键技术 |
3.1 虚拟Web实验室实现的有关技术 |
3.2 虚拟网络化仪器实验系统的软件选择 |
3.3 虚拟网络化仪器实验系统的硬件选择 |
3.3.1 GPIB、VXI、PXI和DAQ四种标准体系结构的概念 |
3.3.2 PXI与PCI、VXI的比较与选择 |
3.4 关键技术 |
3.4.1 C/S/B网络结构 |
3.4.2 动态数据交换技术 |
3.4.3 在线监看 |
3.4.4 组态模块化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4 虚拟WEB实验室的总体设计 |
4.1 虚拟Web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内容 |
4.2 虚拟仪器硬件结构 |
4.3 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
4.4 系统功能结构 |
4.5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块简介 |
4.5.1 用户管理模块 |
4.5.2 资源管理模块 |
4.5.3 数据管理模块 |
4.5.4 仪器管理模块 |
4.5.5 实验室系统管理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5 虚拟WEB实验室的应用示例 |
5.1 用户注册与登录 |
5.2 学生在线操作 |
5.3 教师登录网上实验的报告系统查阅学生的实验情况 |
5.4 网上虚拟实验的实用效果分析及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论文情况 |
四、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方案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供水泵站工程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研究[D]. 李琨.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2]沉浸式色彩学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制作[D]. 李皓明.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8)
- [3]基于VR的液压虚拟实验室的设计及研究[D]. 朱龙威.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4]虚拟实验室建设[J]. 杨百龙,郭文普,徐东辉. 电子科技, 2012(09)
- [5]基于VRML语言的虚拟实验室网络框架的研究[D]. 屈泳. 南昌大学, 2011(07)
- [6]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郭富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4)
- [7]互联网环境下自动控制虚拟实验室研究与实现[D]. 丁正祁. 新疆大学, 2010(02)
- [8]物理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D]. 韩文虹. 郑州大学, 2010(02)
- [9]探讨网上虚拟实验的建设[A]. 李志强,张瑞杰.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 2010
- [10]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网上虚拟实验课程设计[D]. 刘晓燕.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