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治

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治

一、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菡[1](2021)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由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一、文献综述综述一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老年心血管病的负担日益加重。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可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影响脂类代谢吸收、触发炎症免疫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途径影响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冠心病和慢性便秘两个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心率变异性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与心率变异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述二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冠心病在中医中归属“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脉痹阻。在中医证型分布上诸多医家对其有不同的经验和总结。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和肠脑理论可解释临床中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两者之间的病因病机。阴阳失衡作为多数疾病的基本病机,在西医中对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医理论在解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上,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药汤药内服和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被临床诸多研究证实了其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二、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对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及与其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情况、胃肠道症状、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合并慢性便秘103例,单纯冠心病103例。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情况、病史信息、中医证候信息、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和入院的检查化验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Excel表格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统计分析。结果:①入组临床资料分布:入组的20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男性121人,女性85人,平均BMI为25.23kg/m2,89.81%居住在北方,68%存在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口味上半数以上偏肥甘厚味、油炸饮食、腌制食品和偏咸。病史方面:中位病程是1年,半数以上为NSTE-ACS类型冠心病,37.9%合并糖尿病,30.6%合并高脂血症,25.7%合并脑血管疾病。46.1%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5%合并吸烟史,27.2%合并饮酒史,67.1%的女性合并早发停经史。多数患者的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处于低危至中危之间。中医证素分布上,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占68%、痰浊证占36.4%、阳虚证占36.4%、气滞证占25.2%、血瘀证占20.9%、其他证素(阴虚证、热蕴证、寒凝证)占17.5%,半数以上患者为双证素。在中医证素组合得出的中医证候分布上,单纯实证占17%,单纯虚证占28.2%,虚实夹杂证占54.9%。单纯实证中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单纯虚证中以阳气虚衰证和心气亏虚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中以气虚痰阻证、阳虚痰阻证、阳虚寒凝证和气虚血瘀证多见。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在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情况、饮食口味及种类、日饮水量、体育锻炼情况)及病史资料(冠心病病程、是否支架术后、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合并用药史、早发心血管家族史、烟酒史和早发停经史)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基线资料相当。在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方面,合并便秘组的患者基础疾病处于高危的人群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多(P<0.05)。在大便分型上,患者大便多为布里斯托2型、3型,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大便多为4型、5型(P<0.001)。胃肠道症状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胃肠道症状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01)。睡眠、心理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老年焦虑评分和老年抑郁评分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1)。化验检查方面,合并便秘组的空腹血糖、Apo-A1、Apo-E水平均低于单纯冠心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脉病变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中医证素上,合并便秘组的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较单纯冠心病组的多(P<0.05)。在心率变异性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HF、最小频域功率小时、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中位数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低,最大QTc间期的中位数较单纯冠心病组的高(P<0.05)。③合并便秘组患者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合并便秘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得分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SDNN、SDANN Index、SDNNIndex、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④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分析:合并便秘组冠心病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气滞证、其他证素、血瘀证。便秘中医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证、肠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等。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大、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气虚证增多(P<0.05)。随着抑郁倾向增加、大便干硬程度增加、便秘程度增加,其他证素增多(P<0.05)。随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倾向增加,气滞证增多(P<0.05)。随着饮食肥甘厚味、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瘀证增多(P<0.05)。随着冠心病由不稳定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指标的异常,痰浊证逐渐减少(P<0.05)。随着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增高,阳虚证增多(P<0.05)。⑤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冠脉Gensini积分=67.489+(7.123 ×TSH)-(31.722×HDL-C)-(0.161×SDNN),以上3个指标可以解释冠脉Gensini积分变异的35.4%。TSH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⑥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阳虚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合并抑郁倾向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Apo-A1、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合并便秘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患病增多,睡眠及心理障碍增多,血脂异常增多,自主神经功能更低,冠脉病变更严重。②在中医证素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证多见。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居多,中医证素更加复杂。③TSH是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④阳虚证、气滞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子雄[2](2021)在《CT和MRI对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评估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随着CT和MRI检查技术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腹部偶发性病变,如肾上腺偶发性肿瘤、肾脏偶发性肿瘤等。这些偶发性肿瘤因为其发病率高,病灶具有典型特征,所以相关文献及报道较多。但是近年来,脾脏的偶发性肿瘤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日常检查中发现了许多没有临床症状的脾脏偶发性肿瘤患者,但是对其相关研究及总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这些偶然发现的脾脏病变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总结,从而加强对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认识,提高对脾脏偶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的掌握,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早、更准确的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从2015-2020年所有涉及脾脏检查的胸部、腹部CT及MRI检查,共计213750例,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脾脏偶发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为:无任何临床相关症状,在进行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脾脏肿瘤患者。纳入病例具备完整详实的临床资料,如病史、手术记录、病理结果、影像资料等。主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或直径)、数目、影像学相关征象(形态、密度、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结果。对各脾脏偶发性肿瘤的CT和MRI的检出率和影像学定性准确率行统计学处理,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诊断符合率,从而进一步总结归纳相应的CT和MRI影像特征。收集的病例中,共有779例患者为CT或MRI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脾脏病变病例,其中167例符合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诊断纳入标准,对各脾脏偶发性肿瘤的CT、MRI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影像诊断流程及鉴别诊断。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还收集到44例脾脏恶性肿瘤,本文亦对其进行了分析及总结归纳,对于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脾脏肿瘤的影像定性诊断、影像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结果:⑴比较2015-2020年脾脏偶发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⑵共1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脏偶发性肿瘤,均行CT/MRI检查,经病理诊断及临床随访证实均为良性肿瘤。⑶167例中手术病例为31例,均有病理结果,定期随访病例为136例,随访时间≥1年。⑷我们通过本研究收集的脾脏偶发性肿瘤,结合脾脏肿瘤的相关文献和诊疗指南,总结了脾脏偶发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征。结论: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检查人群的普及,脾脏偶发性肿瘤的影像检查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⑵脾脏偶发性肿瘤的检出率较低,大多数脾脏偶发性肿瘤为良性肿瘤。⑶根据脾脏偶发性肿瘤影像诊断流程图进行预判分析,能够帮助更早、更准确的做出影像诊断。⑷根据脾脏偶发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对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

张香侠[3](2021)在《基于睡眠监测技术日间过度思睡病因学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是睡眠障碍常见症状。导致EDS的常见疾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作性睡病、特发性睡眠增多、抑郁发作等。EDS不仅会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感障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早期有效地评估EDS并作出病因学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是客观评估思睡程度的“金标准”。国内暂无MSLT操作指南,故容易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误诊和漏诊。目的探讨睡眠监测技术对EDS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纳入115例EDS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及次日的MSLT。根据临床症状、多导睡眠图(PSG)及MSLT结果分为发作性睡病(34例)、思眠抑郁(39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25例)和特发性睡眠增多(IH,11例)组。分析指标: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L)、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期(RL)、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各期(N1、N2、N3)时间及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1%、N2%、N3%)、REM睡眠时间及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睡眠后觉醒次数(AT)、觉醒时间(WASO)、平均睡眠潜伏期(MSL)、平均REM睡眠潜伏期(MRL)和睡眠始发快速眼动睡眠(SOREMP)次数。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四分位数[M(Q1,Q3)]描述,组间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发作性睡病组和OSA组以男性多发,思眠抑郁组和IH组以女性多发。思眠抑郁组发病年龄最小(19.1±9.0岁),其次是发作性睡病组[18.0(12.0,69.0)岁]和IH组(31.0±18.5岁),OSA组发病年龄最大(55.9±17.0岁)(Z=13.835,P=0.003)。两两比较显示OSA组的年龄显着大于发作性睡病组和思眠抑郁组(P<0.05)。(2)PSG结果:四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N1%增加,N3%和REM%减少。其中OSA组的N1%增加更明显,N3%和REM%减少更严重。四组间具有鉴别价值的指标有SL(Z=10.536,P=0.015)、RL(Z=12.217,P=0.007)、N3(Z=8.034,P=0.045)和REM%(Z=11.327,P=0.010)。两两比较显示发作性睡病组的RL(中位数20.5 mins)显着短于思眠抑郁组(中位数132.5 mins,P<0.05)。OSA组的N3时间(均数13.0mins)显着低于思眠抑郁组(均数61.8 mins,P<0.05)。四组间AHI存在显着性差异(Z=21.491,P<0.001),其中OSA组的AHI最高[16.3(6.9,60.1)次/h],其余三组均达不到OSA诊断标准。(3)MSLT结果:四组间MSL存在显着性差异(F=9.390,P<0.001)。两两比较显示发作性睡病组的MSL(6.7±3.7mins)显着低于OSA(15.1±6.0mins)、思眠抑郁(11.0±2.8mins)和IH(13.2±1.1mins)组(Ps<0.05)。四组间SOREMP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2=32.894,P<0.001),其中发作性睡病组均见SOREMP,其他三组多数(68%)病例可见(IH组仅18.2%可见)。四组间SOREMP次数也存在显着性差异(Z=23.394,P<0.001)。其中发作性睡病组的SOREMP次数[3.0(2.0,5.0)]显着多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睡眠监测技术结合病史资料可较准确反映EDS的病因。

钟睿[4](2021)在《CT特征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无症状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辅助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共56例,皮质醇腺瘤组32例,醛固酮腺瘤组44例,无功能腺瘤组45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情况及术中血压波动情况等一般临床资料和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侧别、平扫CT值、各期增强CT值等影像学资料,比较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和各皮质腺瘤组之间的差异,并计算有助于影像学鉴别诊断的最佳切点。结果: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与三组皮质腺瘤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1,2,3>0.05);56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40例行腹腔镜下肾上腺或肿瘤切除术,16例行开放手术;9例术中血压平稳,占16%;另外4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波动(140/90mm Hg~230/110mm Hg),占84%。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在肿瘤最大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上均显着大于三组皮质腺瘤组(P1,2,3<0.01)。以肿瘤直径≥2.95cm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0%;当平扫CT值≥24.5HU时,AUC为0.92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82.5%;当动脉期增强CT值≥89.5HU时,AUC为0.886,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0.6%;当延迟期增强CT值≥82.5HU时,AUC为0.93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95.3%;联合以上四个指标时,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结论:以肿瘤直径2.95cm、平扫CT值24.5HU、动脉期增强CT值89.5HU和延迟期增强CT值82.5HU为阈值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钟睿,陈启光,孙丹,孔垂泽,李泽良[5](2021)在《利用CT表现鉴别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如何利用CT表现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隐匿型嗜铬细胞瘤56例、皮质醇腺瘤32例、醛固酮腺瘤44例、无功能腺瘤45例,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组在肿瘤侧别上与无功能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最大直径、平扫CT值、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CT值上均显着大于三组肾上腺腺瘤组。以肿瘤直径≥2.95 cm诊断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6.0%;当平扫CT值≥24.5 Hu时,AUC为0.929,敏感度为94.0%,特异性为82.5%;当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时,AUC为0.886,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0.6%;当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时,AUC为0.937,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95.3%;联合以上四个指标时,AUC为0.981,阈值为≥0.118,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0.6%。结论以肿瘤直径2.95 cm、平扫CT值24.5 Hu、动脉期增强CT值89.5 Hu和延迟期增强CT值82.5 Hu为阈值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杨过,孟庆军,田雨冬,崔林刚,徐鹏超,杨涛[6](2021)在《13例肾上腺畸胎瘤临床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肾上腺畸胎瘤(adrenal teratoma, AT)的临床特征及外科诊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10—2019-03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A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例(7.7%),女12例(92.3%);中位年龄31岁。左侧8例(61.5%),右侧5例(38.5%)。3例(23.1%)因腹部不适或胀痛就诊,10例(76.9%)均为体检时发现。10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3例行开腹肾上腺切除术,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病理示肾上腺成熟性畸胎瘤。术后均获5~81个月随访,13例均预后良好,无复发或癌变。结论 AT是一种罕见的生殖细胞来源肿瘤,发病年龄跨度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完整切除肿瘤是AT治疗的关键,成熟性AT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未成熟性AT术后易复发,需辅助放、化疗,且需终身随访。

贾秉洁[7](2020)在《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其带给人们的困扰和伤害,亦在逐年增加。虽然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免疫治疗显着提高了肿瘤患者生存率,但是临床缺乏对肿瘤患者心理层面的关注,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外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抑郁的比例约为3.7%~66%,而国内高达25%~80%。抑郁状态可使患者生存期下降10%~20%左右,甚至成为一些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而西医药物治疗因其副作用、耐药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是我国肿瘤治疗的优势与特色,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缓解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Cancer Related Depression,以下简称CRD)症状,显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部分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针对CRD的中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远大前景。近几年肾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长迅速,约为2.5%,跃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第二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近几年靶向、免疫治疗药物研究突飞猛进,为肾癌患者带来希望,生存期明显延长,有研究证实肾癌病人平均生存率可达40个月,无进展生存期长达27个月,与其他类型肿瘤一样,治疗方式和生存期改善的同时,肿瘤治疗过程中诸多相关因素给肾癌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均带来巨大的压力,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病问题更加突出。肾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需引起相关重视。目前有关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国内外尚缺乏对肾癌相关抑郁的关注和研究。另外国内有关CRD的中医治疗主要集中在同种药物或同组穴位上,而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遵循此原则治疗CRD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医优势,如果借助于传统中医理论与方法,即辨证论治治疗,将肿瘤患者群体归纳证候分型以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对易感体质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中医早期干预,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改善体质状态,可以为肾癌抑郁的早期防治与干预,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切入点。因此总结出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医证型十分必要。导师在深入挖掘传统中医体质辨证基础上,尤其强调体质因素对肾癌相关性抑郁发病与预后的基础性作用,主张体质辨证与病、证、症辨治相结合,实践证明在缓解肾癌抑郁的症状,提高肾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体质内虚,在一定程度决定肾癌抑郁的易感性,“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若脏腑营卫表里冲和,气血调畅,则无积聚之弊,所谓“五脏元真通畅,则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本研究通过对肾细胞癌(以下简称肾癌)并发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分型进行研究,比较肾癌抑郁与非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差异,为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辨证分型、中医药辨治肾癌的中医病机理论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与临床数据依据。方法收集的病例为2017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初次就诊于导师门诊及肿瘤科病房治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肾癌患者142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患者需填写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D)和肾癌患者证候资料收集表,将信息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软件包处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结果1本研究调查的142例肾癌患者中,84例并发抑郁,发病率为59.15%。其中轻度抑郁患者36人(占25.35%);中度抑郁患者27人(占19.01%);中重度抑郁患者14人(占9.86%);重度抑郁患者7人(占4.93%)。2在肾癌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年龄(P=0.003,0R=1.869,95%CI[1.234,2.831])、既往病史(P=0.000,0R=7.864,95%CI[3.032,20.396])、个人月收入(P=0.001,0R=4.264,95%CI[1.884,9.651])与抑郁发生倾向呈正相关;是否手术(P=0.007,0R=0.248,95%CI[0.091,0.678])、知情情况(P=0.016,0R=0.231,95%CI[0.071,0.759])与抑郁发生倾向呈负相关。3本研究中肾癌并发抑郁的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结果如下:阳虚证(占66.67%)、痰凝证(占53.57%)、湿阻证(占52.38%)、气滞证(占50.00%)、气虚证(占48.81%)、血瘀证(占28.57%)、血虚证(占19.05%)、阴虚证(占10.71%)、津亏证(占8.33%)、精亏证(占7.14%)、血寒证(占5.95%)、实寒证(占2.38%)、水停证(占2.38%)、饮停证(占2.38%)、气逆证(占1.19%),无实热证、血热证;肾癌非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的结果为:阳虚证(占75.86%)、痰凝证(占53.45%)、气虚证(占51.72%)、湿阻证(占44.83%)、血瘀证(占32.76%)、气滞证(占27.59%)、血虚证(占15.52%)、津亏证(占10.34%)、阴虚证(占8.62%)、精亏证4例(占6.90%)、水停证(占5.17%)、饮停(占3.45%)、血寒证(占3.45%)、实热证(占1.72%)、气逆证(占1.72%)、血热证(占 1.72%)、实寒证(占 1.72%)。4肾癌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气滞证上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余证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手术、个人月收入、知情情况呈负相关,与既往史呈正相关;肾癌相关抑郁发病率较高,以轻、中度抑郁为主。2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患者证候分布以阳虚证、痰凝证、湿阻证、气滞证为主,其中以阳虚证患者最多,气滞证与肾癌抑郁的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肾癌抑郁组较非抑郁患者气滞证患者比例更多。

张钰[8](2020)在《静止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分析及SDHB基因表达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现在影像、检验及基因筛查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肾上腺占位在体检时筛出,发现这类肿瘤并不少见,通常认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约为3%~10%,甚至有文献报道高达30%左右。但目前对于这类肿瘤的特殊性和临床诊治经验的相对缺乏。导致误诊、漏诊常见。这些患者平素无症状,但在应激状况下可,尤其是术前认识和准备不充分时出现血压急骤波动甚至急性心血管事件,这也进一步提升了此病的死亡率,也同时影响了患者的预后。静止性嗜铬细胞瘤主要是指可无血压升高、心悸、出汗等临床表现,但在严重外伤、感染、手术等应激条件下出现血压急骤上升或血压始终平稳的嗜铬细胞瘤。本研究通过对静止性嗜铬细胞瘤组及显性症状嗜铬细胞瘤组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激素指标、影像学、病理特征等进行组间的对比,并进一步探讨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B(SDHB,succinic dehydrogenase B)在两组中的表达,探讨静止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区别,为偶发肾上腺占位患者寻求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0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从中筛选出234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收集其所有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并根据是否有“三联征”、高血压等明显临床表现分静止性嗜铬细胞瘤研究组,显性症状嗜铬细胞瘤对照组。对两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激素指标、影像学等资料进行记录整理,进行组间回顾性研究对比,重点总结静止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特点。收集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寻找其标本蜡块后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比SDHB在两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嗜铬细胞瘤患者234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107例,发病年龄13-79岁,平均年龄45.2±14.3岁,中位病程2.7年,均已行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均显示嗜铬细胞瘤。静止性嗜铬细胞瘤占嗜铬细胞瘤总数的20.1%(47/234),影像学为主要发现途径,男性30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7.6±12.4岁,BMI为23.7;平均收缩压为117.6±16.3 mmHg,平均舒张压为78.8±11.5 mmHg,均处于正常范围,患者均未出现“三联征”、阵发性高血压及持续性高血压;尿去甲肾上腺素(74.6±135.2)mg/24h、尿肾上腺素(242.5±474.1)mg/24h、尿多巴胺(294.4±313.2)mg/24h;均比显性症状嗜铬细胞瘤组低;47例静止PCC中45例(95.8%)位于肾上腺,左侧20例(42.6%),右侧24例(51.1%),双侧1例(2.1%)。2例(4.3%)位于肾上腺外,其中腹膜后2例,2例位于肾门处。CT结果示2组嗜铬细胞瘤在CT下均呈密度不均质,大多数都有完整包膜,增强期下可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有时可见囊性变化、钙化、出血等。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两组无显着性差异。静止性PCC体积较小,直径较短,较少的血管侵犯。SDHB在静止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除此之外,两组在其他方面均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静止性嗜铬细胞瘤不少见,比例可能远远高于现在报道的比例,影像学是主要的发现途径;肿瘤体积小,无大汗淋漓、剧烈头痛和心悸典型三联症表现,并且伴有阵发性、持续性或阵发加重的高血压等症状。误诊常见。无论肾上腺或肾上腺外肿瘤但血压正常,应想到静止性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式,需要给予充分围手术期准备与术中监测,以减少误诊及术中血压波动,减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孙鹏[9](2020)在《局部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T1-2N1M0、T3-4NO-1MO)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及患者长期生存预后因素,以期临床工作中在诊治局部进展期肾癌术后分析预后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约至2014年10月于山东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处于局部进展期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共有88例,通过在医院的病历资料库中调取相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研究的变量包括术前患者一般情况、首诊情况、肿瘤淋巴结转移阶段、肿瘤大小、Fuhrman核分级、静脉血栓水平、集合系统是否受浸润和肿瘤是否肉瘤样分化等。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获取患者预后信息。本实验中统计生存分析,以Kap l an-Me i er方法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相关预后因素,以来探讨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的独立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预后因素。最终运用以上独立因素构建具有5个风险因素的预后分析模型,以期帮助临床工作来评估局部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情况。结果:本实验中共收集的88例局部进展期患者占同期收治肾癌患者的5.8%(88/1517),统计分析中可知中位年龄在57岁(22岁-77岁),性别差异为男性56例,女性32例。手术情况为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1例,开放性肾根治性切除87例。统计术后病理分析报告中肿瘤大小,其平均最大径为8.49cm(3cm-18cm)。研究中病理类型均纳入术后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按Fuhrman病理分级统计,46例患者肿瘤诊断为Fuhrman Ⅰ/Ⅱ级,29例患者肿瘤诊断为FuhrmanⅢ/Ⅳ级,其中未记录的有13例。肿瘤内情况包括有:7例肿瘤伴有肉瘤样改变,2例伴有肿瘤内坏死,1例伴有肾静脉瘤栓内坏死。肿瘤伴有瘤栓情况为:25例肿瘤患者伴有肾静脉瘤栓,27例患者伴有下腔静脉瘤栓。其他情况包括:3例患者伴有肿瘤侵透肾周筋膜,17例患者术后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中4例患者发现伴有同侧肾上腺侵犯。按 TNM 分期包括:T1-2N1MO 期 1 3 例,T3-4NO-1M0 期 75 例。按 Mayo分级将静脉瘤栓划分为5等级,其中包括25例Mayo0级;19例Mayol级;5例Mayo2级;1例Mayo3级;2例Mayo4级。术后46例接受了术后辅助细胞因子或辅助靶向药物治疗。本实验中主要通过电话随访,除失访患者外获得随访患者共有76例,统计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6-206个月),其随访率约为86.4%。76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为73.2%、54.9%。随访的患者中,45人术后不同时间里发生了肿瘤进展如复发或转移,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4个月。通过采用COX单因素生存分析统计,其中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预后的为肿瘤最大直径、肾上腺受侵、肾周脂肪受侵、瘤栓、核分级、pT分期、首诊症状;而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肿瘤最大径、Fuhrman核分级及首诊症状(p<0.05)。此外,本实验进一步研究影响肿瘤复发进展中,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预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有瘤栓、核分级、pT期以及首发症状(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患者发病率较低,目前治疗方案仍是首选手术治疗,根据瘤栓分级决定不同的手术具体方式,而伴有静脉瘤栓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瘤栓取出术,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总生存率。淋巴结清扫术随不能提高生存获益,但能提供分期以助后期治疗。肿瘤分期越高其预后发生转移及复发几率越大,总生存时间越短。通过构建预后分析模型可知,合并有肿瘤最大经≥7cm、肿瘤伴有静脉瘤栓、Fuhrman高分级、高pT期、首发伴有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差。

连朋超[10](2020)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目的:回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24例肾上腺淋巴管瘤(ALs)的临床资料并查阅肾上腺淋巴管瘤相关文献,分析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疗过程以及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淋巴管瘤的适应症,为临床诊治肾上腺淋巴管瘤提供一些诊疗思路,以求优化肾上腺罕见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诊疗过程,改善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预后,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经验基础。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入院的24例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术前准备、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后病理以及预后情况。以“肾上腺淋巴管瘤”为检索词在中文检索工具CNKI上检索1978年01月~2020年02月的肾上腺淋巴管瘤相关文献,以“adrenal lymphangiomas”为检索词在英文检索工具Pubmed上检索1959年10月~2020年02月的肾上腺淋巴管瘤相关文献,共筛选出合格英文文献93篇,中文文献48篇,多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案例报道。对临床资料完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文献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病理分型特点以及随访情况。并尝试将肾囊肿的Bosniak分级应用于肾上腺淋巴管瘤,探讨肾上腺淋巴管瘤的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症。结果: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计24例病理确诊为肾上腺淋巴管瘤病例。所有病例均US、CT或MRI证实肾上腺区域囊性占位,行肾上腺内分泌检验评估内分泌功能状态。充分术前准备后1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及占位切除术,5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及占位切除术,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例年龄22月患儿行开放肾上腺及占位切除术。24名患者均手术顺利,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血压平稳,平均手术时间70min(30~1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ml(10~50ml),术后1~3天胃肠道功能恢复,3~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5~8天出院,未发生任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4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年,复查彩超及肾上腺增强CT均未提示肿瘤复发。3例高血压患者1例高血压症状得到缓解,无需继续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余2例高血压症状未减轻。10例腰部疼痛患者6例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4例疼痛未见明显减轻。选出合格英文文献93篇,中文文献48篇,结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共总结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91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21例,左侧87例,右侧101例,双侧3例。共54例以腹部或腰背部疼痛就诊,27例以高血压就诊,109例以体检时发现肾上腺占位就诊,1例以肠梗阻为首诊症状就诊后发现肾上腺占位。所有病例均有完善的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以增强CT为主,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肾上腺内分泌激素检查。肾上腺内分泌功能检查共计8例提示功能性占位,余183例无内分泌功能异常。191例均在充分术前准备下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测进一步确诊。根据淋巴管瘤的常规分类,结合肾上腺淋巴管瘤的组织特点,将肾上腺淋巴管瘤分为囊性淋巴管瘤(135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1例)、血管淋巴管瘤(2例)以及未分类(43例)。结合肾囊肿的Bosniak分级,将肾上腺淋巴管瘤分为Ⅰ型(31例)、Ⅱ型(38例)、ⅡF型(117例)、Ⅲ型(5例)以及Ⅳ型(0例)。文献报道病例经随访3个月~2年,平均随访1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肾上腺淋巴管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病变,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多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肾上腺淋巴管瘤需要增强CT或MRI进行初步诊断,最终的确诊依赖临床病理。肾上腺淋巴管瘤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及治疗标准,对比肾囊肿的Bosniak分级,肾上腺淋巴管瘤分型多在Ⅱ级及以上,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在残余正常肾上腺组织较多时值得应用。微创腹腔镜技术拥有易操作、对毗邻器官损伤小、易于完整切除占位的优势。肾上腺淋巴管瘤的预后较好,本研究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案例,但因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预后仍需进一步观察。

二、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概述
        2 冠心病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
        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
        4 心率变异性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认识
        4 中医阴阳理论与自主神经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评估标准
2 方案与内容
    2.1 临床资料收集
    2.2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3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
    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3 合并便秘组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3.4 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3.5 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
    3.6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老年冠心病一般情况分析
    4.2 老年冠心病中医证侯分布规律
    4.3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
    4.4 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4.5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析
    4.6 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4.7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CT和MRI对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评估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睡眠监测技术日间过度思睡病因学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EDS概念
    1.2 EDS流行病学
    1.3 EDS病因
        1.3.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1.3.2 发作性睡病
        1.3.3 抑郁
        1.3.4 特发性睡眠增多(idiopathic hypersomnia, IH)
    1.4 EDS危害
        1.4.1 EDS与交通事故
        1.4.2 EDS与心脑血管疾病
        1.4.3 EDS与高血压
        1.4.4 EDS与糖尿病
    1.5 EDS评估
        1.5.1 主观评估方法
        1.5.1.1 Epworth 嗜睡量表(ESS)
        1.5.1.2 斯坦福嗜睡量表(SSS)
        1.5.2 客观评估方法
        1.5.2.1 多导睡眠监测
        1.5.2.2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1.5.2.3 维持觉醒试验(MWT)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一般资料
        2.3.2 EDS程度评估
        2.3.3 监测设备
        2.3.3.1 设备的配件
        2.3.3.2 技术操作规范
        2.3.3.3 参数设置
        2.3.4 多导睡眠监测
        2.3.4.1 监测前准备
        2.3.4.2 监测过程
        2.3.4.3 判图指标及规则
        2.3.4.3.1 脑电图波形
        2.3.4.3.2 眼电图波形
        2.3.4.3.3 颏肌电图
        2.3.4.3.4 呼吸相关事件
        2.3.4.3.5 腿动事件
        2.3.4.3.6 睡眠分期判读
        2.3.4.4 分析指标
        2.3.5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2.3.5.1 监测准备
        2.3.5.2 监测过程
        2.3.5.3 分析指标
        2.3.6 研究流程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EDS的一般资料
        3.1.1 性别和年龄
        3.1.2 ESS评分
    3.2 EDS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
        3.2.1 发作性睡病
        3.2.2 思眠抑郁
        3.2.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3.2.4 特发性睡眠增多
        3.2.5 四组的睡眠结构比较
        3.2.6 四组的AHI比较
    3.3 EDS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结果
        3.3.1 发作性睡病
        3.3.2 思眠抑郁
        3.3.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3.3.4 特发性睡眠增多
        3.3.5 四组的MSLT结果比较
4.讨论
    4.1 ED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
    4.2 EDS患者的PSG睡眠参数改变
    4.3 EDS患者的MSLT参数改变
    4.4 EDS的病因鉴别诊断分析
    4.5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8.致谢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正压通气治疗后日间过度思睡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4)CT特征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及分型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手术指征
    2.2 方法
        2.2.1 一般临床资料
        2.2.2 影像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比较
    3.2 CT表现比较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利用CT表现鉴别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研究指标
    三、统计分析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CT特征比较
讨论

(6)13例肾上腺畸胎瘤临床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析方法
    1.3 一般资料及术前检查
    1.4 手术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等指标
    2.2 术后病理结果
    2.3 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
3 讨论

(7)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1 中医研究现状
        2 西医研究现状
        3 肾癌抑郁状态的研究现状
        4 结语
    综述二 肾癌的西医研究概述
        1 肾癌的病因
        2 肾癌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3 肾癌的治疗
        4 结语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诊断标准
    1.5 研究过程
    1.6 统计学方法
    1.7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发病情况
    2.3 肾癌相关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2.4 抑郁与非抑郁组证候分型特点
    2.5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证型上的关系
3 讨论
    3.1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发病率
    3.2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3.3 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证候分型特点
    3.4 导师对肾癌相关性抑郁的认识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静止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分析及SDHB基因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实验分组
    2.临床资料
        2.1 人口基线及实验数据收集
        2.2 诊断判定标准
        2.3 手术方式
        2.4 术后随访
    3.病理资料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线资料特征
    2.临床症状特征
    3.生化及激素指标差异
    4.影像学资料对比
    5.手术方式对比
    6.病理结果对比
    7.免疫组化结果对比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局部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3 资料的收集及诊断标准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随访结果
    3.2 单因素预后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进展期肾癌预后及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上腺囊肿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参与发表论文
致谢

四、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 李瑞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CT和MRI对脾脏偶发性肿瘤的评估作用[D]. 袁子雄.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睡眠监测技术日间过度思睡病因学的临床研究[D]. 张香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CT特征对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D]. 钟睿.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5]利用CT表现鉴别肾上腺隐匿型嗜铬细胞瘤和皮质腺瘤[J]. 钟睿,陈启光,孙丹,孔垂泽,李泽良.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1)
  • [6]13例肾上腺畸胎瘤临床诊疗分析并文献复习[J]. 杨过,孟庆军,田雨冬,崔林刚,徐鹏超,杨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01)
  • [7]肾癌相关性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D]. 贾秉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静止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分析及SDHB基因表达的意义[D]. 张钰. 青岛大学, 2020(01)
  • [9]局部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D]. 孙鹏. 山东大学, 2020(02)
  • [10]肾上腺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D]. 连朋超.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肾上腺偶发瘤44例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