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仝年[1](2021)在《山东大学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质效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知识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各大高校也逐渐加快了信息文化建设及双一流建设的步伐,高校图书馆已经由基础的资源保存借阅服务逐步向深层次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转型。高校图书馆利用馆藏的海量信息资源,向社会各界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等智库服务,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咨询需求,帮助其解决相关发展问题,还能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升级,提高高校人力资源、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新的价值增长点。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咨询需求海量增加,虽然各类型的信息服务机构随之成立,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由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所有决策咨询需求,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双一流”大学——山东大学为例,对山东大学面向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展开了一系列分析。首先,对该服务开展的若干动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确定此服务具有较多动力源和较高可行性之后,又采用SWOT分析法对该服务展开较为细致的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并在SWOT分析基础之上得出山东大学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的未来发展战略。最后本文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落实,即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搭建出服务体系框架并为服务的质效提升提出了几项有价值的建议。学者在研究企业竞争情报需求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山东大学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发展规划,对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刘士轩[2](2021)在《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政策支持、教育理念转型、学界研究导向背景下,创新理念熠熠生辉,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掀起创新之风,图书馆事业亦不甘落后并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创新类学习空间服务就是其中之一。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是一种具备共享研讨、创新体验等功能的物理或虚拟场所,其致力于培育用户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空间服务品质。本研究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探讨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方法与策略。本研究遵循分析现状、调研需求、构建模式、服务实践的思路开展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和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研究现状;运用网络调查法对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官网进行访问,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关于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需求,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处理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4类核心服务需求;在网络调研结果及需求访谈分析结果总结的“四大问题,四大需求”基础上,确定了创新学习空间虚实形态、创新学习空间用户群体、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团队、创新学习空间支撑平台、创新学习空间泛在资源在内的5个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以用户需求驱动理论为主导,借鉴已有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项目构建流程,构建了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并在分别论述了侧重于创新资源服务需求、创新培训服务需求、创新管理服务需求、创新评价服务需求4个核心方面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具体服务运行过程与策略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选取Q大学学生为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实践应用研究,验证本文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反思了服务亮点与不足之处。最终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建设的后续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钱敏[3](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李坤寰[4](2020)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建设,并将发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全国各地众多相关单位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处于服务转型期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紧紧抓住此次机遇,积极尝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拓展本馆服务内容,加快本馆服务转型步伐。因此,调查并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对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教育部发展的7批科技查新站,共计10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部分,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概念等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现状调查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调查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两个部分,重点对本文102个调查对象所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进行详细调查;第四部分在前一部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该项服务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且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该部分基于前两部分的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本文研究做出总结,另一方面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的研究展望。
温恩羲[5](2019)在《信息交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时代技术的进步,高校校园建设速度也逐渐加快,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求量也不断上升。教学模式的改变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与协作性,信息技术的发展强调新型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受图书馆应用媒体技术的影响,信息时代图书管理模式比传统图书馆更加注重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这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读者学习交流方式的改变也对建筑功能构成与空间布局产生了影响,这对高校图书馆新的功能配置与空间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的研究目标正是立足于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现状,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校园新的服务职能与历史使命,以信息交流理论、环境行为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切入点,探索出符合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需要的现实可行的设计方法。本文从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一般性方法来进行研究,结合西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实地调研,针对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空间特征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基本特征与形式转变。明确其核心的设计内容并结合信息交流理论与环境行为学理论提出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设计目标:实现人与图书资源、人与人之间完备的信息交流过程。由于多种类型的建筑之一,大学图书馆需要从建筑空间设计的通用方法提取的精华,还需兼顾图书馆自身的功能职责和时代定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设计应从图书管理模式、读者行为构成、信息交流模式三个方面对其设计原则进行探讨研究,总结提炼出读者空间的设计策略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实践项目来对相关设计策略进行应用,从而验证和完善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
叶仕平[6](2018)在《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当代信息技术以及外界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与冲击,图书馆自身生存已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馆藏利用率低、读者到馆率逐年下降、社会效益低等问题。在我国的图书馆,大部分的重点工作在于信息来源,关注怎样获取、存储信息资料,造成思想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且对于读者的信息需要、提供信息资料的更好方式、指导读者有效利用信息的更好途径以及激发潜在读者等问题,关心过少,这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有所欠缺的地方。而营销理论曾在商业和管理科学领域大范围应用,能科学化、系统化地解决图书馆所存在的以上相关问题。所以,营销理论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应用则尤为重要。本文以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理论为研究中心,首先阐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相关的概念与理论根基。再则研究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销环境,探究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销状况,分析其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等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服务观念不足、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用户信息服务反馈制度不健全、系统建设滞后、用户个性化服务滞后、用户隐私不安全。最后,设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主要包括: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创品牌信息产品、加强信息服务观念、提高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健全信息服务反馈制度、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服。本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增强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寻求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现实的意义。
杨曦[7](2018)在《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专利信息对国家部署重大战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科研人员创新创造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昆明市专利申请数量占云南省专利申请总量的半数以上,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这对昆明市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人才资源丰富,具备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基础,但是目前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专利信息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服务层次较浅、服务内容较少等问题。基于上述情况,为了促进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良性发展,笔者对其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提出了适应其目前发展的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具体成果如下: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专利数据库资源建设不完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利信息培训内容和方式较少,深层次服务欠缺等问题。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专利数据库资源及分析工具缺乏,人员服务能力有限等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了上海交通大学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发现上海交通大学“专利学堂”的服务机制以及实体平台与虚拟平台相结合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模式值得借鉴;并对云南省专利信息服务实践进行了总结,发现昆明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专利信息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专利服务机构应该根据各类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相适应的、灵活的专利信息服务。提出了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线上+线下”专利信息服务策略,重点阐述了线上服务资源的建设,服务的内容、流程以及策略的实施建议和保障措施。
叶琳[8](2018)在《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研究 ——以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文献信息资源传播的枢纽,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能。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量约占全部社会信息总量的60%。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民众提供知识服务,使社会民众享受高校图书馆浩瀚如海的文献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道德素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既是高校图书馆谋求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民众对高校图书馆的呼唤和期待。本文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首先,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作用等理论应用到研究中去。其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于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网络调查,对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五个问题:开放不够均衡,思想观念封闭;宣传力度不够,缺少动力和激励机制;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资源冲突问题,馆藏资源的适应性不强;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最后,在理论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针对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坚持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的原则、建设健全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保障机制、采取多元化的社会开放途径三大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视角,通过调查问卷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河南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现状,得到河南地区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的发展情况,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完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的对策。
郑国栋[9](2017)在《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们迈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连接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调整与控制着整个社会活动。虽然人们处在信息杂乱、无序,呈爆炸式存在的环境下,但信息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战略性资源,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由传统纸质服务方式向信息化服务方式转变,服务理念由“以文献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面对广大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作为公共服务体系一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馆藏信息文献资源、专业的服务人才、先进的技术设备有能力、有义务满足好广大社会公众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这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公共信息服务职能;同时,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信息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但我国政府在公共信息服务上存在不足,妨碍了阳光政府的建设,而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能弥补政府在信息服务上的不足,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本人结合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背景,先是搜集、整理一些国内外有关本文的研究文献,接着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现状调研,再去整理、分析总结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一些科学、可行的措施。本文共分七章,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概念、政府公共服务理论,论述理论与概念之间的联系。第三部分是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概述。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历史发展;论述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可行性与必要性以及内容。第四部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现状与问题。首先介绍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再通过分析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现状总结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不足。第五部分是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成功经验。首先介绍国外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再次分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值得借鉴的经验。第六部分是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议。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切实可行的对策。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对论文整体工作予以总结,并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陈一[10](2017)在《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信息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既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导致全球图书馆业态都发生剧烈的变化。为了应对新型环境与保持图书馆传统价值,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图书馆共同趋势。但转型进程中伴随着经济、政策、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又被理论和实践所忽略,这就使得图书馆转型也伴随着风险,乃至灾难的发生。本文认为,为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系统梳理我国图书馆转型实践,科学认识转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识别并治理风险,防止转型灾难。论文结合组织发展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图书馆发展理论以及不确定性理论展开研究,使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语义强度分析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社会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使图书馆转型发展成为必然,而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又使得在转型过程中又必定会伴随着不确定性,“发展与不确定性”矛盾推动风险演化。通过梳理我国图书馆转型现状,确定转型风险测度,找出其中的风险来源。通过对图书馆从业人员对图书馆转型风险的认知调查,以及对风险因素的多维度分析,总结出图书馆转型风险的主要特征。研究重点在于凝练出我国图书馆转型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构建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馆员”作为一个变量纳入到风险演化体系中。探索构建治理手段专业、合法,风险控制有效、高效的图书馆转型风险迁移路径。为探索我国图书馆转型方向,规避图书馆转型风险提供参考。本研究一共分为9章:第1章为文献综述。论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转型研究现状。调研发现,国内外有关图书馆转型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且研究轨迹比较类似。从宏观上讨论信息环境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冲击,分析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到探索具体的转型策略,以及对一些典型转型案例的探讨。关于转型中的风险问题,国内外学者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忽略。第2章阐述了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图书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距离全面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转型来适应新常态、新业态。在服务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强国、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社会发展对图书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图书馆在投资、人口数量与结构、人力资源与技术、其他行业竞争以及内部治理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通过转型,使得图书馆优化工作流程,节约运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论文将我国图书馆转型主要归纳为: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以及组织结构转型。第3章确立了图书馆转型风险测度并分析了转型风险来源。论文通过转型效率、转型成本、转型效益以及转型文化来测度风险。从服务模式转型、业务流程转型以及组织结构转型三个角度总结了转型实践中的遇到的不确定性,其中涉及图书馆经费、人力、法律、价值定位等各个层面。第4章筛选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因素。论文利用系统性、完整性、重要性原则进行风险因素筛选。在参考国际组织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对国内图书馆转型现状的梳理,对各类转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归纳,同时根据各社交媒体平台关注用户的留言反馈,留意媒体的相关报道。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包含图书馆业务、战略、财务、人才、法律、运营、技术、价值等在内的40种风险因素。并就这40项风险因素,向业内人士展开意见征询。采用因子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最终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归纳为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价值风险6个类别,共29项风险因素。第5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图书馆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度图书馆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感知。研究发现,业内人士对图书馆转型风险整体认知水平较为一致,绝大多数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发生后产生的后果均值都在3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在转型过程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但对风险发生后带来的后果认识并不十分明晰。论文基于不同的图书馆性质,受调查者不同的职业层级、职业背景以及图书馆不同的发展水平4个角度分析业内人士对转型风险的认知差异,并从主观-客观、行业内-行业外、领导-管理这3个维度,6类属性对转型风险进行多维分析,从而更全面的认识风险本质。第6章总结了我国图书馆转型的主要风险。其中包括环境风险:用户逐渐远离图书馆,商业性信息服务竞争;运营风险:业务流程改变,领导力挑战,人力资源短缺;财务风险:投资保障不足,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够,社会力量投资热情不高;法律风险:图书馆法律地位模糊,图书馆忽略责任与义务,图书馆特权政策缺失;技术风险:技术采纳迟缓,技术融合不佳;价值风险:图书馆价值社会可视性,传统服务弱化。第7章归纳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规律。论文发现,图书馆转型风险具有普遍性、可预知性和可变性。图书馆为巩固社会地位,提升社会价值,转型成为必然,而同时,业态环境中资本的投入水平、持续保障能力;新信息技术的更迭;法律政策的支撑水平等诸多不确定性又可能制约转型进展,可能给图书馆转型带来风险。发展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都必然存在,“发展与不确定性”这对矛盾相互作用,导致转型过程产生风险。同时,图书馆员和用户的感知差异对风险产生“催化”作用,可能共同推动风险向纵深演进。第8章探讨了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策略。在坚持风险识别前瞻性、风险管理专业化、风险迁移合法性以及风险治理社会化的原则的基础上,论文提出通过环境洞察把控风险,优化治理迁移风险,业务创新降低风险,制度建设规避风险。第9章为总结与展望,梳理全文研究结论,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大学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质效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图书馆信息服务 |
2.2 竞争情报服务 |
2.3 资源基础理论 |
2.4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2.5 生命周期理论 |
2.6 SWOT、PEST、波特五力分析 |
2.6.1 SWOT分析 |
2.6.2 PEST分析 |
2.6.3 波特五力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山东大学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前景分析 |
3.1 服务开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
3.1.1 企业发展的需求 |
3.1.2 社会大环境的推动 |
3.1.3 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
3.2 服务生命周期 |
3.3 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3.5 SWOT分析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竞争情报服务体系搭建 |
4.1 基于文献研究的服务层次初步搭建 |
4.2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服务要素填充 |
4.2.1 确定研究问题 |
4.2.2 资料收集 |
4.2.3 服务要素编码与范畴化 |
4.2.4 饱和度检验 |
4.3 山东大学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整体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山东大学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促进策略 |
5.1 主动转变认识偏差 |
5.2 提高信息研究人员专业素养 |
5.3 建设竞争情报专题资源库,提升服务质效 |
5.4 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开展多样化服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 |
2.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 |
2.2 理论基础分析 |
2.2.1 需求驱动理论 |
2.2.2 创新学习理论 |
2.2.3 创新理论 |
2.2.4 创新扩散理论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与用户需求分析 |
3.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现状网络调查分析 |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1.3 服务现状与分析 |
3.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用户需求调查分析 |
3.2.1 研究方法与步骤 |
3.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2.3 数据编码与分析 |
3.2.4 用户对创新学习空间服务的需求分析 |
第4章 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 |
4.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及目标 |
4.1.1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原则 |
4.1.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目标 |
4.2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构建要素 |
4.2.1 创新学习空间的虚实形态 |
4.2.2 创新学习空间的用户群体 |
4.2.3 创新学习空间的服务团队 |
4.2.4 创新学习空间的支撑平台 |
4.2.5 创新学习空间的泛在资源 |
4.3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
4.4 基于用户分类需求的创新学习空间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1 侧重创新资源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2 侧重创新培训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3 侧重创新管理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4.4 侧重创新评价需求的服务过程与策略 |
4.5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实施保障路径 |
4.5.1 盘点本馆实际条件,明确高校用户需求 |
4.5.2 规划创新学习空间,优化资源设施建设 |
4.5.3 完善创新服务团队,增强创新服务质量 |
4.5.4 健全创新服务机制,激活服务管理力量 |
第5章 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实践应用分析 |
5.1 服务对象选择与用户需求分析 |
5.2 服务方案设计 |
5.2.1 确定创新服务目标 |
5.2.2 搭建创新学习空间 |
5.2.3 组建创新培训团队 |
5.2.4 制定创新培训内容 |
5.2.5 联合支撑服务平台 |
5.3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与反思 |
5.3.1 创新培训服务实施过程 |
5.3.2 服务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对象 |
1.1.3 研究意义 |
1.1.4 研究方法 |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
1.3 本文贡献 |
2 研究综述 |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
2.1.1 馆员培养 |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
2.1.3 服务研究 |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
2.2.1 馆员培养 |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
2.2.3 服务研究 |
2.2.3.1 社会化服务 |
2.2.3.2 校内服务 |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
3.1 数据及工具 |
3.1.1 数据选择 |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
3.2 发文量情况 |
3.3 机构情况 |
3.4 作者情况 |
3.4.1 作者分布情况 |
3.4.2 作者合作情况 |
3.5 研究内容情况 |
3.5.1 关键词分析 |
3.5.1.1 频率分析 |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
3.5.1.4 突现分析 |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
3.5.3.1 阅读推广 |
3.5.3.2 资源服务 |
3.5.3.3 读者服务 |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
2.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
2.1.1 知识产权概述 |
2.1.2 知识产权信息与知识产权服务概述 |
2.1.3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
2.2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的界定 |
3.1.2 调查的主要内容 |
3.1.3 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区域分布情况 |
3.2.2 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分析 |
3.2.3 资源保障情况 |
3.2.4 依托团队情况 |
3.2.5 管理政策与规章制度分析 |
3.2.6 机构设置与联盟合作分析 |
4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4.1 区域发展不均衡 |
4.2 服务内容具有局限性 |
4.3 优质资源及专业工具不足 |
4.4 缺乏复合型人才 |
4.5 规章制度不健全 |
4.6 协同合作较少 |
5 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5.1 加强区域合作 |
5.2 丰富服务内容 |
5.3 加强优质资源及专业工具建设 |
5.4 引进复合型人才并加强人才培训 |
5.5 完善规章制度 |
5.6 开展校内外协同合作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信息交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时代下的图书管理模式 |
1.1.2 信息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条件 |
1.1.3 信息时代下的学习交流方式 |
1.1.4 当代图书馆的设计思潮与发展趋势 |
1.1.5 高校图书馆的新定位与新挑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及相关概念 |
1.3.1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3.2 相关概念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2 高校图书馆及其读者空间的发展与沿革 |
2.1 图书馆历史发展概述 |
2.1.1 借、阅、藏空间分离的传统图书馆 |
2.1.2 藏、阅空间合一的规模化图书馆 |
2.1.3 信息集成、多元复合化图书馆 |
2.1.4 我国的图书馆发展历程 |
2.2 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定位与发展 |
2.2.1 信息与媒体中心 |
2.2.2 展示与交往中心 |
2.2.3 功能复合化发展 |
2.2.4 空间共享化发展 |
2.3 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发展特点 |
2.3.1 读者行为的确定性与偶然性 |
2.3.2 服务功能的多元性与复合性 |
2.3.3 空间界面的灵活性与模糊性 |
2.4 本章小结 |
3 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调研与分析 |
3.1 调研背景 |
3.1.1 对读者空间的基本研究 |
3.1.2 调研对象的选择与界定 |
3.1.3 调研方法的基本探索 |
3.2 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实地调研 |
3.2.1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 |
3.2.2 四川美术学院逸夫图书馆 |
3.2.3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图书馆 |
3.3 调研分析与总结 |
3.3.1 多元复合功能对读者空间的新需求 |
3.3.2 读者行为模式对读者空间的新需求 |
3.3.3 信息交流环境对读者空间的新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高校图书馆信息交流与读者空间特征研究 |
4.1 相关理论基础 |
4.1.1 信息交流理论 |
4.1.2 环境行为学理论 |
4.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2 读者空间信息交流模式研究 |
4.2.1 读者与书本资料 |
4.2.2 读者与数字媒介 |
4.2.3 读者与读者之间 |
4.3 读者空间行为构成模式研究 |
4.3.1 高校教学模式与读者行为 |
4.3.2 空间功能定位与读者行为 |
4.3.3 读者基本行为与拓展行为 |
4.4 读者空间信息交流特征和形式转变 |
4.4.1 信息储存空间 |
4.4.2 信息服务空间 |
4.4.3 信息阅览空间 |
4.4.4 信息交往空间 |
4.5 本章小结 |
5 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 |
5.1 设计原则 |
5.1.1 基于综合信息媒介的多元化原则 |
5.1.2 基于完备服务职能的人性化原则 |
5.1.3 基于空间复合模式的整体性原则 |
5.1.4 基于空间共享交流的开放性原则 |
5.1.5 基于校园人文精神的情景性原则 |
5.2 构建便捷的检索、借书等信息服务空间 |
5.2.1 整合门厅空间的咨询出纳功能 |
5.2.2 开发廊道空间的检索查阅功能 |
5.3 创造多样的藏书、读书等信息阅览空间 |
5.3.1 创造界面连续的信息藏阅空间 |
5.3.2 架构休闲阅览的活动平台空间 |
5.3.3 丰富家具设施的空间领域层级 |
5.3.4 塑造视野连通的中庭式阅读区 |
5.4 营造互动的研讨、展示等信息交往空间 |
5.4.1 结合门厅设置开放式信息展示空间 |
5.4.2 围绕交通打造过渡式休闲交往空间 |
5.4.3 根据领域提供独立式小组研讨空间 |
5.5 提高读者空间的环境识别度和体验感 |
5.5.1 丰富空间肌理的色彩质感 |
5.5.2 完善厅堂廊道的信息标识 |
5.5.3 细化围合界面的比例尺度 |
5.5.4 创造校园文化的空间意境 |
5.6 本章小结 |
6 案例分析 |
6.1 项目概况 |
6.2 设计条件 |
6.3 设计策略 |
6.3.1 开创整体化信息服务路径 |
6.3.2 构建多元化信息阅览功能 |
6.3.3 塑造人性化信息交往环境 |
6.4 综合评述 |
7 结语 |
7.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B. 调查问卷数据汇总 |
C. 调查问卷回收示例 |
D. 行为注记统计示例 |
E.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F.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6)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图书馆信息服务概念 |
2.1.1 信息服务的概念 |
2.1.2 图书馆信息服务 |
2.1.3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主要特点 |
2.2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
2.2.1 市场营销概念 |
2.2.2 市场营销观念的支柱 |
2.3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的理论概述 |
2.3.1 信息服务营销与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 |
2.3.2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性质 |
2.3.3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与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
2.3.4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的作用 |
第3章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方面 |
3.1.2 经济环境方面 |
3.1.3 社会环境方面 |
3.1.4 技术环境方面 |
3.2 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信息资源 |
3.2.2 人力资源 |
3.2.3 服务方式 |
3.3 SWOT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会 |
3.3.4 威肋 |
3.3.5 SWOT分析小结 |
第4章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现状与问题 |
4.1 A高校图书馆概况 |
4.2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现状 |
4.3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情况调查分析 |
4.3.1 问卷发放与反馈情况 |
4.3.2 调查内容及结果 |
4.4 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4.1 用户个性化服务滞后 |
4.4.2 信息服务观念不足 |
4.4.3 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
4.4.4 用户信息服务反馈制度不健全 |
4.4.5 系统建设滞后 |
4.4.6 用户隐私不安全 |
第5章 A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改进与优化策略 |
5.1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创品牌信息产品 |
5.1.1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优化服务产品 |
5.1.2 提高信息产品的附加值和创品牌信息产品 |
5.1.3 双“微”联动推进个性化信息服务 |
5.2 加强信息服务观念 |
5.2.1 树立馆员的营销理念 |
5.2.2 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扩充资源基础 |
5.2.3 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
5.3 提高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养 |
5.3.1 加强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
5.3.2 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 |
5.4 健全信息服务反馈制度 |
5.4.1 建立意见收集与信息反馈机制 |
5.4.2 完善内部沟通渠道 |
5.5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
5.5.1 加强探索信息资源内容 |
5.5.2 建立专业导航库和特色数据库 |
5.5.3 共建共享 |
5.5.4 加强建设信息资源组织与整合 |
5.6 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服务 |
5.6.1 树立完全以信息用户为中心和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 |
5.6.2 深入研究信息用户和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
5.7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与创新 |
5.7.1 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合作共建凤凰社区图书馆 |
5.7.2 在中学图书馆中设立大学图书馆 |
5.7.3 在弱示群体(精神病院)中建立 A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角 |
5.7.4 为对口扶贫乡村建立A高校图书馆的乡村图书角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关键概念 |
1.5.1 专利及专利信息 |
1.5.2 专利信息服务 |
第2章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
2.1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1 专利信息服务的现状 |
2.1.2 专利信息服务的问题分析 |
2.2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需求分析 |
2.2.1 专利信息服务需求 |
2.2.2 总结 |
第3章 专利信息服务的借鉴研究及实践总结 |
3.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借鉴研究 |
3.1.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概况 |
3.1.2 经验启示 |
3.2 专利信息服务实践与总结 |
3.2.1 专利信息服务的流程 |
3.2.2 专利信息服务的成果 |
3.2.3 经验启示 |
第4章 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策略 |
4.1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策略 |
4.1.1 线上服务资源建设 |
4.1.2 线上+线下服务的开展 |
4.2 服务的内容和流程 |
4.2.1 服务的内容 |
4.2.2 服务的流程 |
4.3 服务策略的实施建议及保障措施 |
4.3.1 实施建议 |
4.3.2 保障措施 |
第5章 结语 |
附录 |
附录1:昆明地区高校师生专利信息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2: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访谈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研究 ——以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共文化服务 |
2.1.2 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公共资源理论 |
2.2.3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作用理论 |
2.3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 |
2.3.1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
2.3.2 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
3 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
3.1.1 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有力保障 |
3.1.2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现实要求 |
3.1.3 有助于发挥现代高校的各项功能 |
3.2 基于SWOT分析的可行性论证 |
3.2.1 优势因素(Strengths)分析 |
3.2.2 劣势因素(Weaknesses)分析 |
3.2.3 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分析 |
3.2.4 挑战因素(Threats)分析 |
3.2.5 高校图书馆SWOT分析 |
4 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现状与问题 |
4.1 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问卷调査 |
4.1.1 问卷设计 |
4.1.2 调査区域与对象 |
4.1.3 调査方式 |
4.1.4 调査数据统计和分析 |
4.2 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分析 |
4.2.1 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现状 |
4.2.2 开放程度分析 |
4.2.3 开放资源分析 |
4.3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3.1 开放不够均衡,思想观念封闭 |
4.3.2 宣传力度不够,缺少动力和激励机制 |
4.3.3 相关政策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
4.3.4 资源冲突问题凸显 |
4.3.5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范围狭窄 |
5 完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服务的对策 |
5.1 坚持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原则 |
5.1.1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
5.1.2 转变观念,需求为主 |
5.1.3 主次兼顾,适度开放 |
5.2 建设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保障机制 |
5.2.1 制度保障,完善法律法规 |
5.2.2 资金保障,拓展经费渠道 |
5.2.3 资源保障,支持开放存取 |
5.2.4 人员保障,培育人才队伍 |
5.3 采取多元化的社会开放途径 |
5.3.1 因地制宜,开展基础服务 |
5.3.2 馆地合作,扩大服务空间 |
5.3.3 拓宽功能,开展咨询服务 |
5.3.4 创新方式,实现资源共享 |
结语 |
附录 1 |
附录 2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之处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高校图书馆 |
2.2 公共信息服务 |
2.3 政府公共服务理论 |
2.3.1 服务型政府理论在高校图书馆领域的实践 |
2.3.2 服务型政府理论指导高校图书馆服务扩展 |
2.3.3 高校图书馆对政府公共服务工作的弥补 |
3 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概述 |
3.1 高校图书馆的历史发展 |
3.2 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3.2.1 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
3.2.2 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
3.3 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
3.3.1 提供政府信息服务 |
3.3.2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 |
3.3.3 信息文献资源借阅服务 |
3.3.4 网络共享服务 |
3.3.5 信息加工服务 |
3.3.6 阅读推广服务 |
4 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现状 |
4.1 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现状 |
4.1.1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信息服务的背景 |
4.1.2 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实践状况 |
4.2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政策法规问题 |
4.2.2 思想观念问题 |
4.2.3 激励体制问题 |
4.2.4 公共信息服务范围问题 |
5 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成功经验 |
5.1 国外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 |
5.1.1 美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 |
5.1.2 英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 |
5.1.3 德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 |
5.1.4 日本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 |
5.2 国外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借鉴 |
6 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议 |
6.1 构建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
6.2 强化公共信息服务意识 |
6.3 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公共信息服务 |
6.4 拓宽公共信息服务的范围与方式 |
6.4.1 深化基础信息服务工作 |
6.4.2 提供政府信息服务 |
6.4.3 提供信息加工服务 |
6.4.4 注重阅读推广服务工作 |
6.4.5 创新信息咨询服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选题意义 |
0.2 相关术语界定 |
0.2.1 图书馆转型 |
0.2.2 不确定性和风险 |
0.2.3 风险治理 |
0.3 理论基础 |
0.3.1 组织发展理论 |
0.3.2 社会认同理论 |
0.3.3 图书馆发展理论 |
0.3.4 不确定性理论 |
0.4 研究目标、方法与内容 |
0.4.1 研究目标 |
0.4.2 研究方法 |
0.4.3 研究内容 |
0.5 研究创新点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外图书馆转型研究 |
1.1.1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 |
1.1.2 图书馆转型具体策略 |
1.1.3 图书馆转型典型案例分析 |
1.1.4 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
1.2 国内图书馆转型研究 |
1.2.1 图书馆转型的社会价值 |
1.2.2 图书馆转型的具体策略 |
1.2.3 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 |
1.3 研究评论 |
2 我国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
2.1 图书馆发展转型动力考察 |
2.1.1 图书馆通过转型适应新常态 |
2.1.2 图书馆通过转型适应新业态 |
2.2 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新要求 |
2.2.1 图书馆服务经济增长 |
2.2.2 图书馆服务国民素质提升 |
2.2.3 图书馆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
2.2.4 图书馆服务社会建设 |
2.2.5 图书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
2.3 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
2.3.1 投资与预算 |
2.3.2 人口数量与结构 |
2.3.3 人力资源 |
2.3.4 信息技术 |
2.3.5 其他行业的竞争 |
2.3.6 图书馆内部治理 |
2.4 我国图书馆转型实践 |
2.4.1 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
2.4.2 图书馆业务流程转型 |
2.4.3 图书馆组织结构转型 |
3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测度与来源 |
3.1 风险测度 |
3.1.1 转型效率 |
3.1.2 转型成本 |
3.1.3 转型效益 |
3.1.4 转型文化 |
3.2 风险来源 |
3.2.1 服务模式转型风险 |
3.2.2 业务流程转型风险 |
3.2.3 组织结构转型风险 |
4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因素筛选 |
4.1 识别原则 |
4.1.1 系统性 |
4.1.2 完整性 |
4.1.3 重要性 |
4.2 风险因素筛选过程 |
4.2.1 国际组织的调查 |
4.2.2 图书馆观察 |
4.2.3 意见征询 |
5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认知调查 |
5.1 总体认知 |
5.1.1 风险发生可能性认知 |
5.1.2 风险产生后果认知 |
5.1.3 风险因素测评 |
5.2 风险认知差异 |
5.2.1 图书馆性质 |
5.2.2 图书馆职业层级 |
5.2.3 图书馆职业背景 |
5.2.4 图书馆发展水平 |
5.3 多维分析 |
5.3.1 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 |
5.3.2 领导风险与管理风险 |
5.3.3 行业内风险与行业外风险 |
6 我国图书馆转型的主要风险 |
6.1 环境风险 |
6.1.1 用户逐渐远离图书馆 |
6.1.2 商业性信息服务竞争 |
6.2 运营风险 |
6.2.1 业务流程改变 |
6.2.2 领导力挑战 |
6.2.3 人力资源短缺 |
6.3 财务风险 |
6.3.1 投资保障不足 |
6.3.2 财政投资的可持续性不够 |
6.3.3 社会力量投资热情不高 |
6.4 法律风险 |
6.4.1 图书馆法律地位模糊 |
6.4.2 图书馆忽略责任与义务 |
6.4.3 图书馆特权政策缺失 |
6.5 技术风险 |
6.5.1 技术采纳迟缓 |
6.5.2 技术融合不佳 |
6.6 价值风险 |
6.6.1 图书馆价值社会可视性 |
6.6.2 传统服务弱化 |
7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 |
7.1 图书馆转型风险特征 |
7.1.1 普遍性 |
7.1.2 可预知性 |
7.1.3 可变性 |
7.2 图书馆转型风险演化规律 |
7.2.1 演化路径 |
7.2.2 演化模型 |
7.2.3 转型风险函数 |
8 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 |
8.1 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原则 |
8.1.1 风险识别前瞻性 |
8.1.2 风险管理专业化 |
8.1.3 风险迁移合法性 |
8.1.4 风险治理社会化 |
8.2 图书馆转型风险治理策略 |
8.2.1 环境洞察把控风险 |
8.2.2 优化治理迁移风险 |
8.2.3 业务创新降低风险 |
8.2.4 制度建设规避风险 |
9 研究结论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大学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质效提升策略研究[D]. 仝年. 山东大学, 2021(02)
- [2]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创新学习空间服务模式研究[D]. 刘士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4]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D]. 李坤寰. 郑州大学, 2020(06)
- [5]信息交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设计研究[D]. 温恩羲. 重庆大学, 2019(01)
- [6]基于SWOT分析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叶仕平. 南华大学, 2018(01)
- [7]昆明地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研究[D]. 杨曦. 云南大学, 2018(01)
- [8]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研究 ——以河南省本科高校图书馆为例[D]. 叶琳.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9]高校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 郑国栋.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10]我国图书馆转型风险研究[D]. 陈一. 武汉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