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恶英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芬芬[1](2020)在《大粒车前子多糖抗炎与缓解壬基酚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车前子是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车前草的种子,具有祛痰、止泻、利尿、降血糖、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脂等生物功能。车前子多糖作为其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发挥活性功能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以江西吉安产大粒车前子为原料,探讨大粒车前子多糖对肝脏炎症的保护作用,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导致的肝脏毒性、肾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肠道屏障损伤的缓解作用,利用代谢组学手段分析该多糖对NP引起的肝损伤特征代谢物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归纳如下:1.大粒车前子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BALB/c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大粒车前子精多糖(Plantago asiatica L.crude polysaccharide,PLCP)连续21天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以构建肝损伤模型,12 h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摘除肝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LCP预处理能够下调LPS诱导小鼠血清和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过表达,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从而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此外,PLCP还能够抑制肝脏一氧化氮的分泌,以及LPS腹腔注射引起的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增加,提高肝脏金属硫蛋白的表达。该结果表明,PLCP对炎症相关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PLCP对NP暴露导致的大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D大鼠每天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PLCP 1 h后,给予口服暴露50 mg/kg体重的NP,持续45天。结果发现,PLCP灌胃处理可降低NP暴露大鼠肝脏相对重量,提高胸腺相对重量,改善损伤的肝脏组织形态,并且显着下调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表达。PLCP还能够提高NP暴露导致的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并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i NOS的水平,调节促氧化/抗氧化之间的平衡稳态。与此同时,PLCP能够抑制肝脏凋亡相关蛋白及m RNA的表达,抑制线粒体介导的肝细胞凋亡,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NP导致的肝损伤。此外,代谢组学分析发现,PLCP对肝脏中14种代谢物均产生了影响,并通过调节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及谷胱甘肽代谢这两个代谢通路,来发挥其解毒作用。该结果表明,PLCP可缓解NP暴露引起的SD大鼠肝损伤。3.PLCP对NP暴露导致的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立NP染毒大鼠模型,研究PLCP对NP导致的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PLCP能够下调血清中尿素氮的表达水平,提高肾脏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GSH-Px酶的活性,同时降低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i NOS及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ot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 NOS)的水平,从而调节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平衡,减轻肾毒性。该结果表明,PLCP对NP暴露导致的大鼠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PLCP对NP暴露导致的大鼠生殖系统损伤具有缓解作用。以NP染毒致生殖系统损伤大鼠为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PLCP,研究PLCP对NP致生殖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PLCP干预可改善NP导致的睾丸组织形态损伤,提高睾丸及附睾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MDA、LPO、i NOS的水平,从而维持促氧化/抗氧化之间的平衡。此外,PLCP还能够调节血清及睾丸中的激素分泌水平,抑制睾丸细胞凋亡,通过调节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发挥解毒功能。该结果表明,PLCP能够缓解NP暴露导致的SD大鼠生殖系统损伤。5.大粒车前子多糖能够在细胞水平上缓解NP导致的肠道屏障损伤。以Caco-2细胞为靶细胞,并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探讨大粒车前子纯多糖(Plantago asiatica L.polysaccharide,PLP)是否能缓解NP暴露对肠道屏障的伤害。结果发现,PLP预处理及PLP与NP共同作用均可减轻NP诱导的细胞毒性、抑制乳酸脱氢酶释放、改善Caco-2单层膜的跨膜电阻值和细胞旁路通透性。PLP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可能归因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增加。另外,与PLP预处理相比,PLP与NP共同作用表现出更好的保护作用。该结果表明,PLP能够在细胞水平上减轻NP导致的肠道屏障损伤。
刘腾[2](2020)在《壬基酚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壬基酚(NP)作为一种环境雌激素,具有类似17β-雌二醇的结构,并且据报道可以发挥异雌激素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目前有关NP对生殖系统损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雄性生殖系统损害方面,关于NP对雌性生殖系统损害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仅停留在激素分泌、形态等方面,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体内研究表明,NP暴露导致雌性大鼠卵巢组织氧化损伤,动情周期延长,类固醇激素分泌紊乱,闭锁卵泡数明显增多,妊娠率显着降低等异常改变。卵巢作为雌性的生殖腺,一方面产生生殖细胞,另一方面分泌雌、孕激素以维持正常的雌性生殖功能,常常是环境雌激素选择性作用的靶点。并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NP在雌性大鼠体内的主要靶器官为卵巢。因此,深入探究NP对卵巢的毒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显得迫切而有必要。卵巢颗粒细胞(GCs)是卵巢卵泡内最主要的功能细胞,其增殖与分化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以及类固醇激素分泌等活动,并且卵巢GCs通过凋亡和自噬的共同作用导致卵泡闭锁和卵巢早衰。本研究通过建立原代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NP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卵巢GCs的一般毒性效应,测定卵巢GCs类固醇激素分泌水平及合成通路基因和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研究卵巢GCs增殖、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系统地探讨NP对类固醇激素分泌水平和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机制,探讨NP的雌性生殖毒性作用。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壬基酚对大鼠卵巢GCs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20-30天的雌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过24h的适应性喂养后,用1ml注射器注射40IU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刺激大鼠的卵泡发育,48h后通过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然后通过卵泡穿刺法获得原代大鼠卵巢GCs。将获得的卵巢GCs在含有15%的胎牛血清(FBS)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F12培养基中重悬,通过台盼蓝染色法鉴定细胞活力,之后放入37℃、含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每隔24h换液。待卵巢GCs长到特定密度后,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卵巢GCs的纯度。卵巢GCs在浓度为0-100μM的NP诱导下的持续24h,使用CCK-8细胞增殖测定法测定卵巢GCs的活力。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卵巢GCs分泌的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卵巢GCs中ER、PR和FSHR的表达。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测定类固醇激素生成通路相关蛋白STAR,P450scc,3β-HSD,17β-HSD、PPARγ和P450arom的蛋白质水平。结果显示,当NP处理浓度大于40μM时,NP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着降低了卵巢GCs的活力,为了进一步开展后续的研究,综合考虑相关文献以及CCK-8的实验结果,我们采用30-、50-和70μM NP进行以下实验。ELISA实验结果表明,30-70μM NP处理显着刺激了大鼠卵巢GCs中E2的分泌,50μM和70μM NP处理使P4的水平显着增高。NP处理24h后促进了类固醇激素生产过程中类固醇激素受体FSHR、ER和PR的表达,同时,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相关蛋白STAR,P450scc,3β-HSD,17β-HSD和P450arom的表达显着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卵巢GCs暴露于NP可能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受体以及类固醇合成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刺激类固醇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GCs的功能。二、壬基酚致卵巢GCs凋亡、自噬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异雌激素NP可以诱发雌性大鼠的生殖功能障碍,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机制尚待探索。细胞凋亡和自噬是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两种主要形态特征,在女性生殖功能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氧化应激,包括活性氧(ROS)的产生,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卵巢GCs的增殖和分化对于卵泡发育和排卵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研究了NP对大鼠卵巢GCs凋亡、细胞周期、自噬和ROS产生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研究发现,在体外卵巢GCs以30-70μM的NP处理24h后,显着增加了大鼠卵巢GCs内ROS的产生。与对照组相比,NP暴露导致细胞G0/G1和S期的百分比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G2/M期的百分比显着增加,并且周期相关蛋白p21显着升高,而Cyclin D1显着下降,抑制细胞周期的进展。NP处理显着增加了卵巢GCs的凋亡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当分别用50μM和70μM NP处理时,抗凋亡蛋白Bcl-2的水平显着降低,而促凋亡蛋白Bax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且,NP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上调了Cleaved-Caspase-3的水平。NP暴露使卵巢GCs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II的表达以及LC3B-II/LC3B-I的比值显着增加(P<0.05)。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一步研究了NP对大鼠卵巢GCs自噬的影响,我们注意到NP刺激了卵巢GCs中自噬体和溶酶体的形成。当用50μM和70μM NP处理卵巢GCs时,我们观察到自噬空泡增加,胞内细胞器减少,含有细胞内成分和细胞器的典型自噬体的形成明显增加。此外,70μM NP暴露导致了卵巢GCs中晚期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此外,NP上调了p-AMPK/AMPK的比值,并且下调了PI3K的表达以及p-Akt/Akt和p-m TOR/m TOR的比值。但是,当通过使用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阻断ROS产生后,可以抑制NP诱导的卵巢GCs凋亡和自噬。并且,NP对大鼠卵巢GCs中Akt/AMPK/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可以通过NAC处理来有效逆转。为了研究自噬在NP诱导的卵巢GCs凋亡中的作用,我们采用自噬抑制剂3-MA来抑制NP诱导的卵巢GCs的自噬,结果发现3-MA处理增强了NP诱导的卵巢GCs的凋亡。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NP可以同时促进大鼠卵巢GCs的凋亡和自噬,这可能与干扰ROS依赖的Akt/AMPK/m TOR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而且自噬的激活可能会发挥细胞保护机制,以改善NP诱导的大鼠卵巢GCs的凋亡。
钱立[3](2018)在《枸杞多糖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作压力及生活负担加重,男性生殖障碍患者人群逐年增加。其精液中精子密度和精子质量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不健康及畸形精子所占比例增加。雄性生殖过程完成的前提是健康完备的生精、无阻碍的精子转运以及附属性腺正常行使功能等。雄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受到细胞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地严格控制,对营养需求、环境条件、激素水平等都有精密的要求。精子发生过程受损和精子功能损伤是男性生殖系统障碍的主要表现特征。枸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其化学及营养成分多样,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糖类、脂肪酸、甾醇、维生素、色素类、生物碱类等。研究显示,枸杞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辐射、抗肿瘤、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增强造血功能、改善骨质疏松、预防脂肪肝、防衰老、神经调节、抗氧化及生殖保护等功能。有关枸杞多糖的制备提纯、理化性质鉴定、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都已有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枸杞多糖也在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关于枸杞多糖对动物免疫、调节血压、抗肿瘤、抗氧化损伤等方面研究较多,但枸杞多糖对人和动物生殖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论文主要从枸杞多糖对小鼠生殖方面的影响入手,深入挖掘枸杞多糖对不同因素造成的小鼠生殖障碍的干预作用进行探究,并通过初步的实验阐述枸杞多糖对生殖障碍的干预机制。首先,本研究探讨了LBP对环磷酰胺介导的雄性小鼠生殖器官损伤、精子质量下降的保护作用。将小鼠设置为对照组、CP模型组、以及LBP处理组进行饲养。在分别给药7天及14天后处死小鼠并称重,迅速剥离出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组织进行质量称重以计算脏器指数。随后,分离睾丸组织制备精子悬液和睾丸组织匀浆液,分别进行精子质量与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取出部分睾丸组织进行组织RNA的抽提和第一链cDNA合成,并利用RT-qPCR和蛋白电泳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对细胞凋亡过程中Bax、Bcl-2、FasL、Caspase-3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显示CP处理显着降低雄性小鼠附睾和睾丸的脏器指数、精子质量和血液中睾酮浓度,并加剧小鼠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造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加入LBP处理可以有效的将相关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附近,显着优于环磷酰胺处理组。随后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的LBP对CP介导的睾丸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将小鼠设置为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以及LBP处理组(梯度浓度)进行饲养。在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分离睾丸组织制备睾丸组织匀浆液进行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测定。同时对睾丸组织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进行RT-qPCR定量检测。酶活性及定量PCR实验表明CP处理显着降低雄性小鼠睾丸的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而LBP处理可以回复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且LBP浓度越高,对相关指标的干预越大。环磷酰胺处理可降低Bcl-2的表达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FasL及Caspase-3的表达,加入一定浓度的LBP后可以使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说明LBP对环磷酰胺介导致雄性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为了探究枸杞多糖对高温导致的小鼠生殖障碍的保护作用,将小鼠设置为对照组、高温模型组、以及LBP处理组(梯度浓度)进行饲养。在给药14天后处死小鼠并对小鼠阴囊进行高温水浴处理以建立高温应激小鼠模型。分离小鼠睾丸组织进行精子质量检测,SOD活性、MDA含量测定、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检测以及睾丸和附睾的脏器指数的测定。和对照组相比,高温模型小鼠的精子质量、SOD活性、脏器指数显着降低;高温处理会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并促进机体MDA累积。和高温处理组相比,加入枸杞多糖处理的小鼠其相关指标更加优异,证明。LBP对高温应激小鼠的生殖器官及氧化应激损伤及生精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最后,本研究探讨了LBP对慢性心理应激小鼠生殖障碍的保护作用。将小鼠设置为对照组、心理应激组、20%LBP、20%LBP+应激、60%LBP、60%LBP+应激进行饲养。处死小鼠并进行脏器指数测定、精子质量测定、血清睾酮、SOD酶活性及MDA含量的测定。和对照组相比,心理应激小鼠的脏器指数、精子质量、睾酮浓度和SOD酶活性显着降低,MDA沉积显着升高。而灌胃枸杞多糖的应激小鼠的相关数据相较应激小鼠有显着提升。
胡兵[4](2017)在《运动对不同浓度2,3,7,8-TCDD染毒大鼠附睾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选SD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运动对不同剂量2,3,7,8-TCDD染毒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对2,3,7,8-TCDD的生殖毒性是否有削减作用。方法:将10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分别为EC/ET1/ET2/ET3/ET4,NC/NT1/NT2/NT3/NT4。T1(ET1,NT1),T2(ET2,NT2),T3(ET3,NT3),T4(ET4,NT4)组大鼠的首次注射剂量分别为0.4 μ g/kg ·BW,1.6μ g/kg·BW,6.4μg/kg·BW和25.6μ g/kg·BW,之后每周均给予上述剂量的21%作为染毒持续剂量。C(EC,NC)组大鼠注射染毒剂量为0μ g/kg·BW,根据体重比例注射等量玉米油。E组大鼠运动方案为大鼠尾部负重5%自身体重,每次游泳运动30min,每周5天,共持续8周。N组大鼠静养8周。8周后,将所有大鼠处死,测定大鼠体重,附睾重量,附睾脏器质量指数,大鼠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1.E组大鼠体重非常显着性小于N组(P<0.01)。C组显着大于T2、T3、T4组,T1组显着大于T3、T4组,T2、T3组显着大于T4组(P<0.01)。2.T4组附睾脏器指数显着大于其余4组,其余四组见间差异不显着。3.N组FSH显着小于E组(P<0.01),剂量主效应不显着,运动与否和剂量的交互效应不显着。4.运动主效应显着:N组(安静组)的LH显着小于E组(运动组);剂量主效应显着:T1组显着大于其他各组,T2组显着大于T4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运动与否和剂量的交互作用显着。N组各剂量水平间LH无显着性差异,但E组上T1组显着大于C组和T4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5.运动与否和剂量的交互作用对T的影响效应显着,T2水平上N组(安静组)显着大于E组(运动组)。结论:1.随着TCDD染毒剂量增加,大鼠正常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更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明显。2.TCDD染毒扰乱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功能,使此轴上的激素水平异常改变。3.TCDD与游泳训练具有拮抗性,游泳可适度减轻TCDD中毒症状,但只在染毒浓度不超过25.6μg/kg·BW时有效。4.TCDD开始明显在机体中发挥生殖毒性的"阈值"浓度大概在0.4~1.6μg/kg·BW之间。
刘特[5](2016)在《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直接或间接损害人类健康,因此成为当今环境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DEHP作为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医疗用品及儿童玩具等方面,可以导致不孕不育、性早熟、子宫出血等疾病发生,已引起社会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本研究从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系统地探讨DEHP暴露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激素分泌水平,以及对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阐明DEHP暴露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的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及其机制,揭示DEHP的雌性生殖毒性,为明确DEHP对人类生殖系统的潜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48只为实验动物,21日龄,体重5060g。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250 mg/kg/d DEHP,1/120LD50)、中剂量组(500 mg/kg/d DEHP,1/60LD50)、高剂量组(1000 mg/kg/d DEHP,1/30LD50),每组12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于每天清晨灌胃染毒1次,连续染毒4周。每日称重,记录饮食、饮水量,观察阴道开口情况并记录阴道开口时间。于动情间期处死大鼠,采血,离心后收集血清;取卵巢和子宫组织并称重,计算各脏器系数;HE染色法观察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的病理组织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下丘脑Gn RH激素分泌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中FSH、LH、E2、P和T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Gn RH、Kiss-1、GPR54等基因m 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Gn RH、Kiss-1、GPR54等蛋白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1.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的一般毒性及生殖毒性(1)DEHP染毒组大鼠活动减少,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皮毛疏松无光泽,有脱毛现象,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摄食量和体重显着增加(P<0.05);而饮水量显着减少(P<0.05)。(3)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阴道开口时间显着提前(P<0.05);染毒组大鼠动情间期和动情周期的持续时间显着延长(P<0.05)。(4)DEHP染毒组部分大鼠卵巢充血、肿胀,体积增大;子宫体积增大,偶见水肿。(5)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卵巢脏器系数显着升高(P<0.05)。2.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组织形态观察(1)DEHP染毒组与对照组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以及神经纤维结构正常,神经元胞体呈多角形,胞核大而圆,居中,核仁大、圆、深染,胞质中充满深紫色小块或颗粒状尼氏体;神经胶质细胞的胞体和胞核均较大;少突胶质细胞的胞体较小,呈圆或卵圆形。(2)对照组和DEHP染毒组大鼠垂体远侧部均可见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嫌色细胞和毛细血管。(3)DEHP染毒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结构疏松、数量减少、轮廓模糊不清晰,细胞核大小不等;部分卵巢颗粒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现象。(4)DEHP染毒组大鼠子宫内膜出现胞核假复层、上皮增生以及内皮纤维化;腔上皮细胞疏松、不整齐,细胞核大小不一;固有层腺体萎缩、数目减少。3.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水平测定(1)DEHP染毒组大鼠下丘脑Gn RH激素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且随着染毒剂量增大而增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2)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血清FSH、LH、T激素水平显着降低(P<0.05),P激素水平显着升高(P<0.05),E2激素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4.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基因m RNA表达情况(1)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下丘脑Gn RH和GPR54 m RNA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Kiss-1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2)低剂量组大鼠垂体Gn RHR m 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垂体Gn RHR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垂体FSH及LH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3)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卵巢FSHR、LHR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ERαm RNA表达水平则显着升高(P<0.05)。(4)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组大鼠子宫Gn RHR m RNA及ERα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5.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蛋白表达情况(1)DEHP染毒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Gn RH、Kiss-1、GPR5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低剂量组大鼠垂体Gn RHR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中剂量组大鼠垂体Gn RHR蛋白表达水平与低剂量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高剂量组大鼠垂体Gn RH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大鼠垂体FSH、LH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DEHP染毒组大鼠卵巢FSHR、ER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各组大鼠卵巢LHR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子宫Gn RHR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各组大鼠子宫ERα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高剂量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结论:1.DEHP暴露可使青春期雌性大鼠摄食量增加,体重增加,阴道开口时间缩短,动情周期延长。2.DEHP暴露可导致青春期雌性大鼠卵巢脏器系数增加,卵巢充血、肿胀,体积增大,卵巢颗粒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现象;DEHP可导致青春期雌性大鼠子宫体积增大、水肿,子宫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现象。提示卵巢和子宫可能是DEHP毒性作用的靶器官。3.DEHP暴露可使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Gn RH激素水平升高,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而增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还可导致FSH、LH、T激素水平降低,P激素水平升高。提示DEHP可能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4.DEHP暴露可以影响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Gn RH、Kiss-1、GPR54、Gn RHR、FSH、LH、FSHR、LHR及ERαm RNA和蛋白的表达。提示DEHP可能是通过影响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和生殖功能。5.DEHP暴露可导致青春期雌性大鼠子宫Gn RHR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提示DEHP可能是通过影响子宫Gn RHR的表达而影响其生殖功能。综上,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具有生殖毒性,可能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作用,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损伤雌性动物的性腺和生殖内分泌功能,产生雌性生殖毒性。
夏洁[6](2013)在《二恶英类污染物的高通量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二恶英类物质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与机体细胞内芳烃受体结合,诱导特异基因的表达,导致生物毒性作用。已知的二恶英类物质包括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 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 PCDFs),多氯联苯(Polychorinated biphenyls, PCBs)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s)。由于这类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免疫毒性、生殖毒性、内分泌干扰和致癌作用,且难降解、生物蓄积性高等特性,给人类和其它动物带来了潜在的健康威胁。当前二恶英类物质的环境监测主要受限于程序繁琐且价格昂贵的仪器分析手段,只能对已知的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除已知的PCDD/Fs, PCBs和PAHs,仍有部分化合物具有二恶英生物活性,对这类未知的化合物进行芳烃受体活性研究很有必要。因此,在二恶英类物质的环境监测和纯化合物的类二恶英活性研究中引入快速、灵敏、廉价的检测平台至关重要。受体报告基因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纯化合物的二恶英毒性筛查,也可应用于大量复杂环境样品中二恶英类污染物的综合生物毒性检测。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进一步开发适合高通量检测的受体报告基因技术,并对化合物多氯代二苯硫醚及环境样品(水和沉积物)和生物样品有机提取物的二恶英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多氯代二苯硫醚的二恶英活性多氯代二苯硫醚(Polychlorinated diphenyl sulfides, PCDPSs)是结构与多氯联苯和多氯代二苯醚极其相似的含硫化合物,化学通式为C12H10-xSClx(x=1-10),根据氯原子取代数目及位置的不同,共有209种同系物。本文选取19种PCDPSs为研究对象,采用受体报告基因方法(H4IIE-luc细胞)对其二恶英活性进行研究。15种PCDPSs能激活芳烃受体,表现出二恶英活性,相对于标准物质TCDD的活性范围为2.6~67%-TCDD-max;8种PCDPSs表现出显着的二恶英活性,根据浓度-效应曲线得到相对毒性当量(Relative potency, ReP)范围为5.1×10-8-3.2×10-5,其中2,4,4’,5-TCDPS和2,2’,3,3’,4,5,6-Hepta-CDPS的ReP值与WHO公布的PCBs的ReP值相当。二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二恶英活性目前对于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受二恶英类物质污染水平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分别取自太湖和长江水源水、沉积物以及生物样品的有机提取物,采用受体报告基因方法(H4IIE-/uc细胞)对其二恶英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水源水有机提取物在浓度设置范围内(浓缩50倍,25倍,12.5倍、6.25倍)均未表现二恶英活性。所有沉积物有机提取物均有显着的二恶英活性,且高于美国关于沉积物中二恶英类物质污染水平的风险阈值(30pgTCDD/g,千重),太湖和长江沉积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所有生物样品有机提取物均会引起芳烃受体活性,二恶英类物质在昂刺鱼、鲫鱼和贝类生物中蓄积严重,但均低于欧盟关于鱼体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摄入阈值(8pgTCDD/g,湿重),不会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三化学分析与毒性追踪为评价沉积物中不同极性组分对总提取物二恶英活性的贡献率,鉴别出活性组分及其中的致毒有机污染物,本研究采用生物检测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策略对取自太湖和长江的沉积物进行了深度研究。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沉积物极性组分和中等极性组分是二恶英活性的主要贡献者。结合目前已经报道的二恶英类物质,推断PCDD/Fs, PCBs和PAHs可能是主要致毒物质。采用分析仪器对沉积物中PAHs和PCBs浓度水平进行分析,质量守恒(Mass balance)计算显示PAHs和PCBs不是沉积物二恶英活性的主要贡献者。所有沉积物有机提取物经浓硫酸洗脱后进行芳烃受体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去除酸不稳定物质后的有机提取物的二恶英活性比原提取物下降了50%,即PCDD/Fs对总提取物的二恶英活性贡献率在50%左右。
刘超[7](2012)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世界各国发表了许多关于男性及雄性动物生殖功能下降的报道。具有内分泌活性的环境污染物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是否可导致男性生殖功能障碍受到关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注册的化学物超过三千万种,进入环境的常见化学物已经达到六万余种,而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物多达七千多种,每天进入市场的新化学物约二十种。事实上,在化学、
韩见龙[8](2011)在《浙江省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二恶英、多氯联苯是斯德哥尔摩公约中提出需要控制的十二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两者虽然来源不同,但由于其相同的毒性和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这也是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国于2001年5月参加公约,在2004年11月正式生效。但由于二恶英、多氯联苯检测难度极大却费用昂贵,再者本底不清,使得我国的履约困难重重。为防治血吸虫病杀灭钉螺而使用大量的五氯酚钠、城市发展需要的垃圾焚烧、大量的化工、农药和造纸企业的废液排放等,都对浙江省的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为摸清浙江省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的本底,也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治理环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必要对浙江省的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来源和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作一定的评价,为建设“绿色浙江”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美国EPA1613和EPA1668A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系统地建立了土壤(底泥)和生物样品(鱼肉、血液和母乳)中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同时对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的鱼类(鲫鱼和鲤鱼),以及浙江省五个地区的土壤、底泥和鲫鱼中的二恶英、多氯联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了监测地区的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和特征,为该地区此类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此外,还分析了浙江省部分人群的母乳、血液和脂肪中二恶英、多氯联苯种类和含量,探讨该地区部分人群中的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和特征,并初步开展了风险评价。全文分为五个部分:1、对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性质、来源、毒性作用进行了阐述,对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国内外分析方法进展、污染状况、风险评估等进行了综述。2、参考美国EPA1613B、1668A(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中二恶英及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和加拿大海洋渔业研究所的方法,对土壤和生物材料(鱼肉和母乳)中二恶英、多氯联苯进行方法学试验,包括样品制备、提取和纯化、分离及仪器检测等条件的优化,系统地建立了土壤、鱼肉和母乳中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对标准参考物质CRM:WMF-01检测结果所示(n=6),PCDD/F同位素内标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在59.6%-122.14%之间,RSD在1.60%~-12.71%之间;PCB同位素内标的平均回收率范围在55.6%-101.2%之间,RSD在4.63%~-11.55%之间;此外,该方法经参加国际盲样比对和标准参考物质的检验,符合美国EPA1613B、1668A方法规定的各项指标。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也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基础。3、该部分研究了钱塘江流域采集的鲫鱼和鲤鱼中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D/Fs)和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和特征。结果表明,在鲫鱼和鲤鱼肉中总PCDD/Fs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29 pg/g ww(湿重)和5.39 pg/g ww;总PCBs(共23个同系物)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70 ng/g ww和2.36 ng/gww;总毒性当量(TEQ)平均值分别为1.24 pg/g和1.11 pg/g。在PCDD/F同系物中,含量较多的为2,3,7,8-TCDF,1,2,3,7,8-PeCDF和2,3,4,7,8-PeCDF。同时,低氯代的CB31/28物质在两种鱼中含量较多。本次实验中鲫鱼和鲤鱼肉中的PCDD/Fs,PCBs和总TEQ的测定值与国内其它水域中鱼肉中的含量相当。可见,钱塘江水域中鱼肉的TEQ水平相对较低,位于允许的安全水平。4、该部分测定了浙江省五个地区的土壤、底泥和鲫鱼中的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含量和毒性当量。结果表明,土壤、底泥和鲫鱼中的平均总二恶英浓度分别为1993.5 pg/g(以重计)、2550.7pg/g(以干重计)和5.25 pg/g(以湿重计);平均总多氯联苯的浓度分别为97000pg/g(以重计)、306332 pg/g(以干重计)和12678 pg/g(以湿重计);平均总毒性当量分别为27.6 pg g-1 pg/g(以重计)、468.6 pg/g(以干重计)8.2 pg/g(以湿重计)。研究表明,在研究的五个地区中,路桥地区的二恶英和多氯联苯污染严重,含量已接近曾报道的广东电子垃圾回收地和越南两个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应引起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金华和永嘉地区土壤和底泥中多氯联苯含量较高,但具体的污染来源尚未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五个地区的居民每人每日的暴露量进行评估显示,路桥地区居民食用鲫鱼的每人每日的暴露量较高,建议少量或不食用。5、该部分别对浙江省普通人群人体脂肪、母乳、血液中的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图谱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脂肪、母乳、儿童血液中17种二恶英平均总浓度分别为108 pg/g lipid、55.0±39.5 pg/g lipid和208±172 pg/g lipid;12种类二恶英PCB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2.8 ng/g lipid、8.0±0.4 ng/g lipid和9.8±5.3 ng/g lipid;指示性PCB平均总浓度分别为154 ng/g lipid、15.8±9.3 ng/g lipid和28.3±11.9ng/g lipid。人体脂肪、母乳、血液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毒性当量分别为9.22 pg/g lipid、3.09±2.36 pg/g lipid、11.7±7.9 pg/g lipid和16.2 pg/g lipid、3.56 pg/g lipid、11.9±6.6 pg/g lipid。几种主要食品如鱼类和鸡蛋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污染指纹图谱与人体组织中检测到的该类污染物污染指纹图谱非常相近,证明膳食摄入是普通人群暴露二恶英类物质的主要途径。由于东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东方人对脂肪含量高的动物源性食品的摄入要远远低于欧美人,这可能是造成东西方人群脂肪中二恶英类化合物污染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和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污染来源及途径,提出了二恶英、多氯联苯的防治和控制措施。
胡梦桑,陈毅斐,徐营[9](2011)在《胚胎发育与环境激素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自然环境中胚胎发育异常,性行为异常,生物两性化以及种族繁殖数量减少等现象的发生概率升高与环境激素有关。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环境激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已日益受到重视。目的:分析环境激素对早期胚胎着床、着床前期早期胚胎发育及其对胚胎期胚胎的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环境激素及己烯雌酚、米非司酮、甲氧滴滴涕、胚胎发育、胚胎早期发育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与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论文,分析环境激素对不同时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纳入4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环境激素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多样,且不同环境激素之间可能还存在协同作用,对分子水平的机制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控制环境激素生成源,尽量减少人为排放是降低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重要措施。
张亨[10](2009)在《二恶英的性质、危害及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二恶英的性质、来源、危害、去除及降解方法。
二、二恶英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恶英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大粒车前子多糖抗炎与缓解壬基酚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炎症 |
1.3 壬基酚暴露现状 |
1.3.1 环境中壬基酚的暴露情况 |
1.3.2 食品中壬基酚的暴露情况 |
1.4 壬基酚的毒性 |
1.4.1 生殖毒性 |
1.4.2 免疫毒性 |
1.4.3 神经毒性 |
1.5 壬基酚的雌激素效应 |
1.6 壬基酚在体内的代谢分布 |
1.7 壬基酚的毒性作用机制 |
1.8 壬基酚体内毒性减缓途径研究 |
1.9 多糖的生物活性 |
1.10 代谢组学 |
1.11 Caco-2细胞 |
1.12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12.1 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
1.12.2 本课题总体思路图 |
1.1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LPS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动物 |
2.2.4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
2.3.2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T-AOC的影响 |
2.3.3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肝脏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2.3.4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肝脏MT含量的影响 |
2.3.5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肝脏NO、i NOS及 COX-2 表达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肝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动物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免疫器官相对重量的影响 |
3.3.2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3.3.3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影响 |
3.3.4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5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肝脏组织中MDA、LPO含量及iNOS活性的影响 |
3.3.6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肝脏组织中bcl-2、bax及 Gst mRNA表达的影响 |
3.3.7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肝脏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8 肝脏代谢物的多变量统计分析 |
3.3.9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
3.3.10 NP组大鼠肝脏代谢物变化与血清标志物间相关性分析 |
3.3.11 肝脏代谢物通路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动物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
4.3.2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肾脏相对重量的影响 |
4.3.3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肾切片的影响 |
4.3.4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
4.3.5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肾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6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肾脏组织中MDA、LPO含量及i NOS、t NOS活性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雄性大鼠生殖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实验动物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雄性大鼠生殖器官相对重量的影响 |
5.3.2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形态的影响 |
5.3.3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激素分泌的影响 |
5.3.4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睾丸及附睾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3.5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睾丸及附睾组织中MDA、LPO含量及i NOS、t NOS活性的影响 |
5.3.6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睾丸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
5.3.7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暴露大鼠睾丸PI3K/Akt/m TOR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致Caco-2细胞损伤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仪器 |
6.2.3 细胞培养 |
6.2.4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不同浓度大粒车前子多糖对Caco-2细胞毒性的影响 |
6.3.2 不同浓度壬基酚对Caco-2细胞毒性的影响 |
6.3.3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致Caco-2细胞毒性的影响 |
6.3.4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致Caco-2 细胞LDH释放的影响 |
6.3.5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致Caco-2 细胞单层膜TEER值变化的影响 |
6.3.6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致Caco-2 单层膜FITC-dextran细胞旁路转运的影响 |
6.3.7 大粒车前子多糖对壬基酚致Caco-2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7.3 进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壬基酚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壬基酚对大鼠卵巢GCs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方法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2.2.3 原代大鼠卵巢GCs的提取 |
2.2.4 原代大鼠卵巢GCs鉴定 |
2.2.5 NP对大鼠卵巢GCs活力的影响 |
2.2.6 ELISA测定E2和P4 浓度 |
2.2.7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
2.2.8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2.2.9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细胞鉴定 |
2.3.2 NP对卵巢GCs活力的影响 |
2.3.3 NP对卵巢GCs分泌E_2和P_4的影响 |
2.3.4 NP对卵巢GCs中 ER、PR和 FSHR表达的影响 |
2.3.5 NP对卵巢GCs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壬基酚致卵巢GCs凋亡、自噬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方法 |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NAC和3-MA的配置和实验分组 |
3.2.4 流式细胞术测定卵巢GCs的凋亡率 |
3.2.5 流式细胞术测定卵巢GCs的周期 |
3.2.6 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ROS水平 |
3.2.7 透射电镜观察卵巢GCs的超微结构 |
3.2.8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3.2.9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NP诱导卵巢GCs凋亡 |
3.3.2 NP诱导G2/M期停滞 |
3.3.3 NP诱导卵巢GCs自噬 |
3.3.4 NP对卵巢GCs Akt/AMPK/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3.3.5 NP刺激ROS的产生 |
3.3.6 氧化应激与NP诱导的卵巢GCs凋亡和自噬有关 |
3.3.7 自噬抑制剂3-MA增强了NP诱导的卵巢GCs凋亡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雌性生殖毒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枸杞多糖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枸杞生理特性及功能 |
1.1 枸杞的化学成分与性质 |
1.2 枸杞的药用价值 |
第二章 枸杞多糖研究进展 |
2.1 枸杞多糖化学性质 |
2.2 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 |
2.3 枸杞多糖药理学功能 |
第三章 生殖功能损伤研究进展 |
3.1 气候和温度 |
3.2 大剂量辐射 |
3.3 化学制剂 |
3.4 生活习惯 |
3.5 心理应激 |
第四章 环磷酰胺的研究现状 |
4.1 环磷酰胺临床应用 |
4.2 环磷酰胺的生物毒性 |
4.3 环磷酰胺生殖毒性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枸杞多糖对环磷酰胺介导雄性小鼠生殖障碍干预机制探讨 |
1 试剂材料 |
1.1 小鼠及枸杞 |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3 实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LBP的提取 |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3 生殖器官指数测定 |
2.4 小鼠精子质量测定 |
2.5 血清雄性激素T的测定 |
2.6 睾丸组织总蛋白及抗氧化指标检测 |
2.7 总RNA提取 |
2.8 cDNA的合成 |
2.9 实时定量PCR |
2.10 Western-blot检测睾丸组织中Bcl-2、Bax、FasL及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 |
2.11 数据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LBP对 CP处理的雄性小鼠睾丸、附睾脏器指数的影响 |
3.2 LBP对 CP处理的雄性小鼠精子质量的影响 |
3.3 LBP对雄性小鼠血清中睾酮含量的影响 |
3.4 LBP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和 MDA)的影响 |
3.5 LBP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凋亡基因(Bcl-2、Bax、FasL及 Caspase-3)m RNA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二章 环磷酰胺介导的睾丸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与枸杞多糖干预剂量相关性研究 |
1 试剂材料 |
1.1 小鼠 |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3 实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 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2.3 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
2.4 实时定量PCR |
2.5 数据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环磷酰胺介导的睾丸氧化应激损伤与枸杞多糖干预剂量的相关性 |
3.2 环磷酰胺介导的细胞凋亡与枸杞多糖干预剂量的相关性 |
4 讨论 |
第三章 枸杞多糖对高温致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损伤的保护机制的探讨 |
1 实验材料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实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处理及大鼠生殖系统损伤模型构建 |
2.2 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测定 |
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2.4 精子总数测定 |
2.5 精子移动率的测定 |
2.6 精子畸形率测定 |
2.7 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
2.8 实时定量PCR |
2.9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测定 |
3.2 LBP对高温处理的雄性小鼠精子质量的影响 |
3.3 LBP对雄性小鼠血清中睾酮含量的影响 |
3.4 高温处理小鼠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3.5 LBP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凋亡基因Bcl-2、Bax、FasL及 Caspase-3 mRNA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四章 枸杞多糖对慢性心理应激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实验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处理 |
2.2 睾丸、附睾脏器重量的测定 |
2.3 精子质量检测 |
2.4 睾酮(T)含量的测定 |
2.5 数据统计 |
3 实验结果 |
3.1 慢性心理应激小鼠睾丸、附睾脏器重量的测定 |
3.2 慢性心理应激雄性小鼠精子质量检测 |
3.3 慢性心理应激雄性小鼠中睾酮(T)水平的定量检测 |
3.4 慢性心理应激雄性小鼠睾丸SOD活性及MDA含量定量检测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4)运动对不同浓度2,3,7,8-TCDD染毒大鼠附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内容 |
1.3 实验假设 |
1.4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二恶英的产生来源 |
2.2 二恶英的物理特性 |
2.3 二恶英的毒性作用 |
2.3.1 皮肤毒性 |
2.3.2 肝脏毒性 |
2.3.3 免疫毒性 |
2.3.4 致癌性和致畸性 |
2.3.5 生殖毒性 |
2.4 我国二恶英污染现状及暴露风险评价 |
2.5 运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2.5.1 高强度运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2.5.2 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实验动物饲养与分组 |
3.1.2 SD大鼠染毒剂量及运动方案 |
3.2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
3.3 实验取材 |
3.4 测试指标及方法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大鼠一般健康状况 |
4.2 大鼠体重情况 |
4.3 大鼠附睾脏器质量系数 |
4.4 大鼠血清指标数据 |
4.4.1 血清FSH |
4.4.2 血清LH |
4.4.3 血清T |
5 讨论与分析 |
5.1 运动、2,3,7,8-TCDD对大鼠一般健康状况及其体重的影响 |
5.2 运动、2,3,7,8-TCDD对大鼠附睾脏器系数的影响 |
5.3 运动、2,3,7,8-TCDD对大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
1.2 DEHP研究现状 |
1.2.1 概述 |
1.2.2 DEHP的生殖毒性 |
1.3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动物生殖中的作用 |
1.4 DEHP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动物与组织样本收集 |
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染毒 |
2.2.2 组织样本收集及处理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卵巢、子宫脏器系数测定 |
2.3.2 动情周期观察 |
2.3.3 组织病理学观察 |
2.3.4 激素水平测定 |
2.3.5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检测 |
2.3.6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的一般毒性 |
3.1.1 大鼠一般状况 |
3.1.2 青春期雌性大鼠摄食饮水情况 |
3.1.3 青春期雌性大鼠体重变化比较 |
3.2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的一般生殖毒性 |
3.2.1 各组大鼠阴道开口时间比较 |
3.2.2 各组大鼠动情周期观察 |
3.2.3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
3.3 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组织形态学变化 |
3.3.1 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 |
3.3.2 各组大鼠垂体组织形态学变化 |
3.3.3 各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 |
3.3.4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 |
3.4 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
3.4.1 各组大鼠下丘脑GnRH激素水平 |
3.4.2 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 |
3.5 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 |
3.5.1 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总RNA质检结果 |
3.5.2 各组大鼠下丘脑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5.3 各组大鼠垂体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5.4 各组大鼠卵巢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5.5 各组大鼠子宫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 |
3.6 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
3.6.1 各组大鼠下丘脑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3.6.2 各组大鼠垂体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3.6.3 各组大鼠卵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3.6.4 各组大鼠子宫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第4章 讨论 |
4.1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一般生殖毒性 |
4.2.1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阴道开口时间和动情周期的影响 |
4.2.2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卵巢和子宫脏器系数的影响 |
4.3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形态的影响 |
4.4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 |
4.4.1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GnRH激素水平的影响 |
4.4.2 DEHP对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
4.5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4.5.1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的影响及其机制 |
4.5.2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垂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
4.5.3 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及其机制 |
第5章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性早熟发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二恶英类污染物的高通量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一 前言 |
1.1 二恶英类物质的来源与危害 |
1.1.1 二恶英类物质 |
1.1.2 二恶英类物质的来源 |
1.1.3 二恶英类物质的危害 |
1.2 二恶英类物质的毒性作用机制 |
1.3 二恶英类物质的检测与毒性评价 |
1.3.1 二恶英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
1.3.2 二恶英活性评价 |
1.4 新型二恶英类物质 |
1.5 环境样品中有机提取物的二恶英活性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 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高通量检测技术开发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与试剂 |
2.1.2 试剂的配制 |
2.2 二恶英活性检测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讨论 |
三 多氯代二苯硫醚二恶英活性评价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化合物 |
3.2.2 仪器与试剂 |
3.2.3 化合物二恶英活性检测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多氯代二苯硫醚的二恶英活性 |
3.4.2 多氯代二苯硫醚的相对毒性当量 |
3.4.3 结构-效应关系 |
四 长江和太湖环境介质中潜在二恶英活性筛选与追踪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采样点布设 |
4.2.2 仪器与试剂 |
4.2.3 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方法 |
4.2.4 沉积物的纯化 |
4.2.5 环境样品的二恶英活性检测 |
4.2.6 化学分析方法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水样总有机提取物的二恶英活性 |
4.4.2 沉积物总有机提取物的二恶英活性 |
4.4.3 生物总有机提取物中的二恶英活性 |
五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致谢 |
(8)浙江省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
1.1 二恶英和多氯联苯概述 |
1.2 理化性质及生理毒性 |
1.3 毒性评价 |
1.4 主要来源 |
1.5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斯德哥尔摩公约 |
1.6 国内POPs的现状及公约履行 |
1.7 国内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现状 |
2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分析技术进展 |
2.1 色谱法 |
2.2 生物学检测方法 |
2.3 二恶英类物质检测方法 |
2.4 二恶英类化合物检测存在的问题 |
3 二恶英、多氯联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价进展 |
3.1 PCDD/Fs和PCBs的毒性 |
3.2 二恶英类化合物的致毒机理 |
3.3 风险评估 |
第二章 土壤和生物样品中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检测方法建立 |
1 方法概况 |
2 样品前处理 |
2.1 样品提取 |
2.2 样品净化 |
2.5 玻璃器皿的洗涤 |
2.6 二恶英、多氯联苯分析流程 |
3 仪器分析和方法学验证 |
3.1 色谱和质谱条件的选择 |
3.2 方法学验证 |
3.3 方法回收率的测定 |
第三章 钱塘江流域鲫鱼和鲤鱼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特征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收集和准备 |
2.2 样品纯化 |
2.3 仪器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空白值与检测限 |
3.2 PCDD/Fs |
3.3 PCBs |
3.4 总TEQ |
4 结论 |
第四章 浙江省部分地区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采样 |
2.2 样品提取和净化 |
2.3 仪器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和总毒性当量 |
3.2 底泥中的二恶英和多氯联苯和总毒性当量 |
3.3 鲫鱼中的二恶英、多氯联苯和总毒性当量 |
3.4 暴露评估 |
4 结论 |
第五章 二恶英和多氯联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
1 前言 |
2 人体脂肪 |
2.1 样品采集 |
2.2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3 母乳 |
3.1 样品采集 |
3.2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4 血液 |
4.1 样品采集 |
4.2 样品前处理与分析 |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5 不同介质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9)胚胎发育与环境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质量评估 |
1.4 数据的提取 |
2 结果 |
2.1 环境激素的相关概念 |
2.2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 |
2.3 环境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2.4 环境激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2.5.1 环境激素对着床前胚胎发育及着床的影响 |
2.5.2 环境激素对胚胎期发育的影响 |
3 展望 |
(10)二恶英的性质、危害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恶英的物理化学性质 |
2 二恶英的来源[3-4] |
3 二恶英对环境的影响 |
4 二恶英的毒性和生化效应[5] |
5 二恶英类环境标准 |
6 二恶英的降解方法[6-21] |
6.1 吸附法 |
6.2 光降解法 |
6.3 臭氧分解法 |
6.4 生物分解法 |
6.5 化学脱氯法 |
6.6 两级焚烧法 |
6.7 熔盐燃烧法 |
6.8 高效电子反应法 |
7 结语 |
四、二恶英对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粒车前子多糖抗炎与缓解壬基酚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芬芬. 南昌大学, 2020(02)
- [2]壬基酚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刘腾. 东南大学, 2020(01)
- [3]枸杞多糖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 钱立.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2)
- [4]运动对不同浓度2,3,7,8-TCDD染毒大鼠附睾功能的影响[D]. 胡兵. 北京体育大学, 2017(02)
- [5]DEHP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D]. 刘特. 吉林大学, 2016(08)
- [6]二恶英类污染物的高通量生物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D]. 夏洁. 南京大学, 2013(10)
- [7]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殖健康的影响[A]. 刘超.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2
- [8]浙江省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价研究[D]. 韩见龙. 浙江大学, 2011(07)
- [9]胚胎发育与环境激素的影响[J]. 胡梦桑,陈毅斐,徐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1)
- [10]二恶英的性质、危害及处理方法[J]. 张亨. 中国氯碱,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