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重的两个演示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薄程程[1](2021)在《趣味实验的设计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玎铃[2](2021)在《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式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郑海波[3](2021)在《智能手机物理实验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智能手机物理实验发展,了解了智能手机在物理实验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了智能手机物理实验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机制。分析研究了智能手机在物理教学实验中的硬件优势和软件优势。该研究以实验类应用程序phyphox(手机物理工坊)为例,设计了针对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学部分的三个智能手机物理实验。设计编写了“中学生关于智能手机物理实验的现状调查问卷”,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天津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的智能手机物理实验现状进行前期调查。综合前期调研结果和学生物理成绩,选定实践研究样本,确定了实验班与对照班。通过变量设计,在实验班实施智能手机实验教学,在对照班实施常规教学。从量表前后测的测试结果、专题测验成绩、师生访谈记录、课堂观察记录等多角度,探讨了智能手机物理实验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影响的结论如下:智能手机物理实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改善物理实验环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动机和兴趣的作用。
李世佳[4](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以人教版(2019)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课程也在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作为普通高中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物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进入大学实现更高层次的物理知识学习进行铺垫。随着物理课程标准(2017)的制定,高中物理教材也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重构,本研究建立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2019)已经在全国大范围投入使用的基础上,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人教版高中物理(2019)必修1进行全面的教材分析。笔者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分析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当前高中物理教材分析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将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并在教材中的呈现进行界定;第三部分是将核心素养在必修1每一章中的呈现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第四部分是通过对教材中栏目数据统计和一线教师访谈两种方式,将教材中开设的栏目对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进行全面分析;第五部分是选取必修1中的两节为案例,具体分析核心素养在教材一节中的渗透和培养;最后一部分是对核心素养在新教材必修1中的呈现进行整体的定性分析。通过必修1的教材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教材的编写将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必修1的每一章和每一节的编排之中;教材中多种栏目的开设,也是想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但在必修一中没有突出能量观等物理观念,这与教材知识模块的编排有关;教材中对核心素养的质疑创新要素体现的比较少,为了弥补教材中的这些不足,笔者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质疑,从而对学生的质疑创新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
程琪[5](2021)在《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物理学习,不单单是公式定理的简单掌握,而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分析能力、注意力的培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学习。“演示”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事物和工具将研究内容的内在本质属性或过程规律展示出来让人认识和理解。物理演示实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是通过验证、探究教师在物理课堂上想要传达的某一物理知识或者规律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占比是很大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有涉及到演示实验教学的环节,但往往也是以图片、动画或视频展示代替真实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教学现状。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曲阜市某中学的实验资源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展开调查,重点关注了物理演示实验的相关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梳理。本着对实验资源充分利用发挥最大作用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开发利用实验资源时需要遵循的目的性、开放性、实用性、系统性原则;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提出了对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促进作用的创造技法;在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对物理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实验应用创造技法进行改进和开发,设计关于胡克定律和库仑定律演示实验教具的具体教学案例。中学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当下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设施条件等有选择性的对物理实验资源进行有效性的开发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开发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十分必要。
胡冰冰[6](2021)在《“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概念体系、加深其对物理概念的本质理解是物理老师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针对现存教学中的弊端,以“牛顿运动定律”主题为例,研究如何划分“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的维度和水平,如何基于“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并检验这种教学设计在概念教学中的效果如何。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本研究描述了学生概念理解的发展过程,划分了学生概念理解中的各个阶段,提出“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模型,并基于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在佛山市某高中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选取高一两个平行班互为对照。在实验班采用基于学习进阶模型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在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后进行测试,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高中生对概念的学习呈现进阶式发展,概念体系较难建立;基于学习进阶的物理概念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基于学习进阶模型的教学活动能更好的监测学生水平。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概念教学要以核心概念为主体,注重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借助学习进阶模型中每一层级学生应有的表现,测评学生所处水平,帮助学生实现“进阶”;借助学习进阶理论促进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朱倩怡[7](2021)在《基于新课标下多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比较研究 ——以必修第一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在物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国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出现了多地区多版本的现象,教材的比较研究也是近几年新课改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实验能够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培养。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十分看重实验教学。在对物理教材实验部分进行剖析和比较时会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实验内容并不相同,这也能从实验角度给物理教学指明方向,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便于教师从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综上所述,对物理新教材的实验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首先分别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物理高考对实验的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不乐观四个方面来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然后针对国内国外在该方面的具体研究情况进行论述,立足于此来针对此次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使用到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第二部分是此次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阐述了与此次研究有关系的概念内容和理论知识,同时对部分教育学中的内容进行说明;第三部分对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最新版本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涉及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第四部分选取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鲁科版、粤教版三个版本的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材为研究样本,先后从实验数量、实验栏目、实验内容及分类、实验设置与课程标准要求的对比,以及四个必做实验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五部分针对研究数据进一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研究表明:第一,对实验数量及栏目设置进行分析可得,人教版和粤教版教材比较看重的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的实验,并立足实验对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鲁科版教材则注重让学生通过趣味小实验体会与感受所学内容;第二,对实验数量设置与物理课程标准吻合度进行分析可得,三个版本教材在实验数量设置上都高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三,对实验设计与实验教学要求吻合度进行分析可得,物理课程标准针对物理必修一教材共提出五条实验教学要求,鲁科版教材没有达到课标提出的第二条要求,人教版教材没有达到课标提出的第四条要求,其余的几条三本教材均达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第四,对探究实验环节设计进行分析可得,人教版教材的探究实验环节设计最灵活,鲁科版教材的探究实验环节设计最完整,粤教版教材的探究实验环节设计最爱“想一想”。总的来说,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在实验编写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实验设计也有不同的侧重环节,值得相互借鉴。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层面提出了优化策略。第六部分是针对本研究的反思。
张立平[8](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与整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贯彻实施,自2019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对实验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数目,增加了探究性实验的比重,精选了大量包括DIS实验在内的实验参考案例。DIS实验是数字化信息实验的简称,指在物理实验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实验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器以数字的形式实时输送到计算机软件上,最终由实验软件完成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实时显示、记录、监控、绘制图线、数据处理的实验方式。由此,DIS实验不仅在一线城市被广泛应用,也开始进入了进入更多城市的中学物理课堂,被更多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人们不禁要问,相比于传统实验,DIS实验拥有哪些独特的优势?传统实验是否应该就此被淘汰?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随着新课改的有效推进,传统的实验教学发生了显着变化。现行教材在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部分所提供的参考案例无论是在实验思路、测量原理方面,还是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开始有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作用和地位,广大师生有意识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积极开发并使用自制教具,为传统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实验条件匮乏地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实验教学仍然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并不能完全被数字化信息实验所取代,而应该谋求一条传统实验与DIS实验更好的整合之路,寻求物理实验教学中传统实验方式和数字化实验方式优势互补的平衡点,构建出切实有效的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整合模式。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对目前上海地区和其他一些城市的部分高中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了解当前的实验教学情况和教师、学生对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看法;2、通过调查和研究定性评述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在实验设备及误差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两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3、对比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21个学生实验课题在传统实验和DIS实验两种模式下的实验过程及其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4、鉴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传统实验和DIS实验整合应用的三种方案,并设计了多个教学案例;5、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直接证明了所提整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以传统实验过程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并能够使用数字化信息实验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定量研究、探究验证及拓展实验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便更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的研究态度,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何敏[9](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 ——基于2019部编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思维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核心素养。2017年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成为最能体现物理实验学科特点部分。科学思维有哪些维度,实验教学要求有什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值得去探讨。本文基于2019部编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进行研究。从核心素养和科学思维两个维度出发,查阅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并考虑我国国情和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对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实验教学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培养的内容及关系,为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研究奠定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论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获取教师关于核心素养下培养科学思维的了解程度和培养态度,以及学生在2019版新教材背景下,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实施现状,充分调查高中生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科学思维的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研究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上的物理实验,结合实验教学的培养要求,将高中物理四十个实验分为三类,演示实验十一个,启发性实验十个,探究实验十九个,分别对应教科书上的栏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创造性原则,创新地对高中物理四十个实验所对应的科学思维进行逐一分析。依据原则提出针对科学思维四个具体维度的培养策略,即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模型建构意识;关注实验设计,培养科学推理能力;注意实验方法,培养科学论证习惯,鼓励实验创新,培养质疑创新思维。最后针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和启发性实验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分别对教师和学生采用访谈法,以第一视角展示科学思维培养的表现,并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评价与反思。希望能找到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思维的一点建议。
徐丽丽[10](2021)在《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落实,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也由知识学习向素质教育转型。物理观念作为最重要的科学观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也是促进物理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观念建构、实现教学规范性的关键。若把物理学知识比喻成一棵大树,物理观念就是其根基部分。通过物理观念的培养,让学生会用物理学思想思考问题,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好基础。在当前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更注重学生成绩高低,常常忽略了学生物理观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学过的知识逐渐忘记,未形成解决问题的物理思想,很难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相反,物理观念的形成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重新树立教师的教学价值观。由于观念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其过程十分抽象,所以学生需要不断地对物理概念、规律进行提炼与升华,形成对物理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核心素养中对物理观念的表述比较抽象,并且相关文献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研究物理观念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师专业素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大量物理观念相关文献,确定了本研究方向。首先,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界定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为后续策略及教学的设计进行铺垫。其次,通过对学生调查并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高中生物理观念水平及教师教学观念水平和培养情况,总结了现阶段高中物理观念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要培养物理观念所遵循的原则。再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了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能量观和时空观的教学策略。基于以上教学策略,分别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并提出教学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物理观念培养,为物理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本次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展望。
二、超重的两个演示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重的两个演示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3)智能手机物理实验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支撑智能手机进行物理实验的技术分析 |
2.1 硬件分析 |
2.1.1 磁感应强度传感器 |
2.1.2 距离传感器 |
2.1.3 加速度传感器 |
2.1.4 光传感器 |
2.1.5 声音传感器 |
2.2 软件介绍 |
3 研究现状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1.1 非智能手机物理实验阶段 |
3.1.2 智能手机物理实验阶段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2.1 非智能手机物理实验阶段 |
3.2.2 智能手机物理实验阶段 |
4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4.1 理论基础 |
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1.2 人本主义理论 |
4.1.3 信息加工理论 |
4.2 概念界定 |
4.2.1 智能手机物理实验 |
4.2.2 有效教学 |
5 研究方案 |
5.1 研究内容 |
5.2 研究思路 |
5.3 研究方法 |
5.3.1 实验研究法 |
5.3.2 问卷调查法 |
5.3.3 访谈法 |
5.3.4 文献研究法 |
6 前期调研 |
6.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6.1.1 调查目的 |
6.1.2 调查内容 |
6.1.3 问卷的发放与说明 |
6.2 调查结果分析 |
6.2.1 前期调研问卷在学习动机维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
6.2.2 前期调研问卷在普及状况维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
6.2.3 前期调研问卷在实际操作维度的调查结果分析 |
7 智能手机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设计 |
7.1 利用智能手机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
7.2 弹球测量重力加速度 |
7.3 探究下蹲过程的超重与失重的情况 |
8 智能手机物理实验教学实验实施 |
8.1 实验对象的选取 |
8.2 研究计划安排 |
8.2.1 进行前测 |
8.2.2 进行教学实验 |
8.2.3 教学实验安排 |
8.2.4 进行后测与访谈 |
8.2.4.1 后测 |
8.2.4.2 访谈 |
9 智能手机物理实验教学量表测试结果分析 |
9.1 测量工具设计 |
9.1.1 学习动机维度 |
9.1.2 学习兴趣维度 |
9.1.3 学习态度维度 |
9.1.4 测量工具信效度分析 |
9.2 前测结果分析 |
9.2.1 学习动机维度前测结果分析 |
9.2.2 学习兴趣维度前测结果分析 |
9.2.3 学习态度维度前测结果分析 |
9.3 后测结果分析 |
9.3.1 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9.3.1.1 学习动机维度 |
9.3.1.2 学习兴趣维度 |
9.3.1.3 学习态度维度 |
9.4 实验班的量表前后测结果分析 |
9.4.1 学习动机维度 |
9.4.2 学习兴趣维度 |
9.4.3 学习态度维度 |
10 专题测试结果与个案分析 |
10.1 专题测试结果分析 |
10.2 教学观察片段分析 |
10.3 访谈内容展示和分析 |
10.3.1 学生访谈分析 |
10.3.2 教师访谈分析 |
11 研究总结 |
11.1 研究结论 |
11.2 反思与展望 |
11.3 智能手机的使用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以人教版(2019)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
1.3.2 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文本分析法 |
1.4.3 访谈法 |
1.5 教材研究理论基础 |
1.5.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1.5.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1.5.3 建构主义理论 |
二、物理核心素养在教材中呈现的界定 |
2.1 物理观念在教材中呈现的界定 |
2.2 科学思维在教材中呈现的界定 |
2.3 科学探究在教材中呈现的界定 |
2.4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材中呈现的界定 |
三、必修1 各“章”物理核心素养的呈现分析 |
3.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呈现 |
3.1.1 物理观念要素的呈现 |
3.1.2 科学思维要素的呈现 |
3.1.3 科学探究要素的呈现 |
3.1.4 科学态度与责任要素的呈现 |
3.2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呈现 |
3.2.1 物理观念要素的呈现 |
3.2.2 科学思维要素的呈现 |
3.2.3 科学探究要素的呈现 |
3.2.4 科学态度与责任要素的呈现 |
3.3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呈现 |
3.3.1 物理观念要素的呈现 |
3.3.2 科学思维要素的呈现 |
3.3.3 科学探究要素的呈现 |
3.3.4 科学态度与责任要素的呈现 |
3.4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呈现 |
3.4.1 物理观念要素的呈现 |
3.4.2 科学思维要素的呈现 |
3.4.3 科学探究要素的呈现 |
3.4.4 科学态度与责任要素的呈现 |
3.5 必修1 各“章”物理核心素养的呈现分析总结 |
3.5.1 物理观念要素分析总结 |
3.5.2 科学思维素养分析总结 |
3.5.3 科学探究素养分析总结 |
3.5.4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分析总结 |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教材“栏目”分析 |
4.1 教材中栏目统计 |
4.2 核心素养在栏目中呈现访谈分析 |
4.3 核心素养在栏目中呈现分析总结 |
五、核心素养视角下教材“节”分析 |
5.1 案例分析1 |
5.2 案例分析2 |
六、核心素养视角下教材的定性分析 |
6.1 物理观念在教材中的定性分析 |
6.2 科学思维在教材中的定性分析 |
6.3 科学探究在教材中的定性分析 |
6.4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材中的定性分析 |
七、教材分析总结与反思 |
7.1 教材分析总结 |
7.2 教材分析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学校物理实验资源情况调查 |
1.5.1 研究来源 |
1.5.2 物理实验资源调查 |
2 演示实验资源开发的原则、方法与步骤 |
2.1 演示实验资源开发的原则 |
2.2 演示实验资源开发的方法 |
2.3 演示实验资源开发的步骤 |
3 开发设计案例 |
3.1 库仑定律 |
3.2 自由落体运动 |
3.3 超重与失重 |
3.4 胡克定律 |
3.5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
4 开发案例的教学应用 |
4.1 《相互作用——力》一章实验资源的开发应用 |
4.1.1 全章概述 |
4.1.2 本章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应用 |
4.1.3 本章开发演示实验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 |
4.2 《静电场及其应用》一章实验资源的开发应用 |
4.2.1 全章概述 |
4.2.2 本章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应用 |
4.2.3 本章开发演示实验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 |
5 总结与反思 |
5.1 总结 |
5.2 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科学教育背景及学习进阶的源起 |
2.我国物理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 |
3.“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科地位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研究意义 |
1.为学生形成系统的概念提供实践指导 |
2.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
3.为教学测评、教学决策提供参考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综述 |
(一)学习进阶的定义及内涵、特点 |
(二)学习进阶的组成要素 |
(三)学习进阶的理论基础 |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3.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
4.建构主义 |
5.概念转变研究 |
(四)学习进阶的呈现方式 |
(五)学习进阶的研究现状 |
1.学习进阶的产生与发展 |
2.“牛顿运动定律”主题学习进阶的研究现状 |
(六)概念界定 |
1.学习进阶 |
2.科学概念 |
3.核心概念 |
4.牛顿运动定律主题 |
三、 “牛顿运动定律”主题学习进阶框架的建构 |
(一)核心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确定 |
(二)“牛顿运动定律”主题进阶维度的确立 |
(三)“牛顿运动定律”主题进阶变量的确立 |
(四)“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进阶层级的确立 |
四、基于“牛顿运动定律”学习进阶模型的教学设计 |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单元教学设计 |
1.单元任务分析 |
2.单元重点活动 |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课时教学设计 |
1.教学设计模型 |
2.“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 |
3.“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设计 |
4.“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设计 |
五、基于“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教学实验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 |
(三)测试工具 |
1.测试工具的编写 |
2.测评工具的评价标准 |
(四)数据处理方法 |
(五)数据分析 |
1.班级初始水平差异分析 |
2.后测成绩差异性分析 |
六、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教学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新课标下多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比较研究 ——以必修第一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三、物理高考对实验的要求 |
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不乐观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教材 |
二、物理实验及教学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三、核心素养 |
四、布鲁纳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相关分析 |
第一节 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历程 |
一、整顿、恢复阶段 |
二、初步发展阶段 |
三、深化发展阶段 |
第二节 新课标对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 |
第三节 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设置 |
第四章 三个版本物理必修一实验编写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二节 三个版本物理必修一的实验呈现形式分类及数量统计 |
第三节 三个版本物理必修一的实验设置及详细分类 |
一、实验分类依据 |
二、三个版本物理必修一的实验设置及分类统计 |
第四节 三个版本物理必修一实验设置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比较研究 |
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关于必修一实验教学要求的内容解读 |
二、必修一学生必做实验比较 |
三、必修一实验教学要求比较 |
第五节 三个版本物理必修一中必做实验具体案例分析 |
一、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 |
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四、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优化策略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实验数量及栏目设置分析总结 |
二、实验数量设置与物理课程标准吻合度分析总结 |
三、实验设计与实验教学要求吻合度分析总结 |
四、探究实验环节设计分析总结 |
第二节 优化策略 |
第六章 反思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与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DIS实验教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
1.1.3 传统实验教学的新面貌 |
1.2 课题的内容与意义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3 研究的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3.1 国外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研究 |
1.3.2 国内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研究 |
1.3.3 国内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及水平 |
第2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新课改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
2.2 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布鲁纳的表征系统理论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
2.2.3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元认知理论 |
第3章 传统实验和DIS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1 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3.1.1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
3.1.2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3.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3.2.1 问卷的编制 |
3.2.2 调查的实施 |
3.2.3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
4.1 实验设备及误差的比较研究 |
4.1.1 实验设备的比较 |
4.1.2 误差分析的比较 |
4.2 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 |
4.2.1 对学生形成物理观念难易度的比较 |
4.2.2 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培养的比较 |
4.2.3 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的比较 |
4.3 新课标中的学生实验在两种模式下的比较研究 |
4.3.1 必修1 |
4.3.2 必修2 |
4.3.3 必修3 |
4.3.4 选择性必修1 |
4.3.5 选择性必修2 |
4.3.6 选择性必修3 |
第5章 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优化整合 |
5.1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研究 |
5.1.1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意义 |
5.1.2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原则 |
5.2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三种方式 |
5.2.1 实验设备的整合 |
5.2.2 实验方式的整合 |
5.2.3 与探究性教学的整合 |
5.3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案例设计 |
5.3.1 实验设备的整合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5.3.2 实验方式的整合案例: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
5.3.3 与探究性教学的整合案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5.4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有效性验证 |
5.4.1 促进学习成绩验证 |
5.4.2 培养创新能力验证 |
5.4.3 提高学习兴趣验证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3 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
6.4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
附录B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
附录C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 ——基于2019部编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1.国外研究概况 |
2.国内研究概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1.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概述 |
(二)科学思维 |
1.科学思维概念 |
2.科学思维教学内容 |
3.科学思维的评价标准:思维表现 |
(三)实验教学概述 |
1.实验教学 |
2.实验教学与思维培养 |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1.操作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发现学习理论 |
4.认知同化理论 |
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 |
1.调查对象和目的 |
2.问卷设计 |
3.问卷发放 |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
1.学生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2.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调查分析 |
3.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原则与策略 |
(一)教材分析 |
1.演示实验 |
2.探究实验 |
3.启发性实验 |
(二)科学思维培养的原则 |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2.启发性原则 |
3.创造性原则 |
(三)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 |
1.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模型建构意识 |
2.关注实验设计,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
3.注意实验方法,培养科学论证习惯 |
4.鼓励实验创新,培养质疑创新思维 |
五、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设计与实施 |
(一)演示实验设计与实施以“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设计为例 |
1.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3.实施与评价 |
(二)探究实验设计与实施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设计为例 |
1.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3.实施与评价 |
(三)启发性实验设计与实施以“测自由落体加速度”设计为例 |
1.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3.实施与评价 |
结论 |
(一)结论 |
(二)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生科学思维培养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科学思维培养调查问卷 |
致谢 |
(10)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二、理论综述 |
(一)观念 |
(二)物理观念 |
1.物理观念的内涵 |
2.物理观念的分类 |
3.物理观念的特点 |
4.物理观念水平划分 |
(三)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学科结构理论 |
3.人本主义理论 |
三、高中物理观念水平及培养情况的调查研究 |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设计 |
1.学生问卷设计 |
2.教师访谈设计 |
(四)数据分析 |
1.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五)调查结论 |
四、高中物理观念层次模型与培养原则 |
(一)高中物理观念层次模型 |
(二)高中物理观念培养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2.主体性原则 |
3.循序渐进原则 |
4.创新性原则 |
五、高中物理观念的培养策略 |
(一)培养学生的物质观 |
1.创设感知体验,感知物质观 |
2.设计小组探究,培养物质观 |
3.建构层级模型,激发物质观 |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1.感知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2.渗透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3.内化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4.提升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三)培养学生的能量观 |
1.初步建构能量观 |
2.加深能量定律理解 |
3.实现能量观念转化 |
(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
1.导入时空观教学 |
2.促进时空观培养 |
(五)促进教师转变物理观念 |
1.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
(六)完善学校教学服务设施 |
1.配备实验教学设施 |
2.更新课程安排设置 |
(七)评价物理观念水平 |
1.观念水平评价标准 |
2.观念水平评价内容 |
六、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教学设计和应用建议 |
(一)物理观念建构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
(二)培养学生物质观的教学设计——以《电荷》为例 |
(三)培养学生运动与相互作用观的教学设计——以《超重与失重》为例 |
(四)培养学生能量观的教学设计——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 |
(五)培养学生时空观的教学设计——以《相对论时空观》为例 |
(六)物理观念教学的应用建议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教师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水平访谈研究 |
附录B 关于高中生物理观念水平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访谈实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超重的两个演示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趣味实验的设计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D]. 薄程程.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式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D]. 王玎铃.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智能手机物理实验在高一力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郑海波.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以人教版(2019)必修一为例[D]. 李世佳. 海南师范大学, 2021(12)
- [5]中学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D]. 程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6]“牛顿运动定律”主题的学习进阶研究与实践[D]. 胡冰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新课标下多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编写的比较研究 ——以必修第一册为例[D]. 朱倩怡.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与整合研究[D]. 张立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 ——基于2019部编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D]. 何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培养高中生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D]. 徐丽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