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宋京海,王永清,李智飞,陈扬,王少为,修典荣[1](2021)在《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在腹部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与合成可吸收外科缝线在腹部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应用及愈合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医院行腹部手术者共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以术后第8天切口甲级愈合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效果、缝合部位疼痛程度和缝合线/钉吸收情况等作为次要疗效指标,评价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的临床安全有效性。结果对两组受试者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及术后1天、3天、7天缝合部位疼痛程度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受试者术后第8天切口甲级愈合率、术后第8天、(42±3)天、28周(+10天)缝合线/钉吸收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成可吸收外科缝线相比,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缝合速度快,疼痛程度低,可实现临床手术切口快速闭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田广鑫[2](2021)在《改良垂直褥式外翻缝合对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影响瘢痕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张力、种族、年龄、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反应等因素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中张力因素与瘢痕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在对创口的一期修复中,充分减张就尤为重要。近年来,提出了许多改良的缝合技术,目的是改进传统缝合的缺陷,为创口愈合以及减少术后瘢痕提供更好的条件。方法:我们在本研究中提出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的方法,通过临床实验与传统的皮内连续缝合进行比对,证实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较连续皮内缝合具有更好的减张效果。术后瘢痕情况使用应用较为广泛的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并将瘢痕宽度作为单独的衡量标准进行统计,对术后6个月的切口瘢痕情况进行相关比对分析。结果:与皮内连续缝合相比,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可以有效的减轻术后切口的瘢痕情况,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共6个月时间,回针点早期凹陷,3-6个月凹陷消失,恢复良好,局部无色素沉着。术后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瘢痕平均宽度小于对照组,两组设计与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观察者评分均值与患者评分均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设计与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能够提供长时间的减张效果,虽然早期创缘外翻隆起,回针位置局部凹陷,表面不平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趋于平整,且使得愈合后的瘢痕最小化。同时因可吸收缝线水解引起的抗张力降低及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瘢痕增生的可能性,此缝合法也可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刘晶[3](2019)在《25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我院自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11月份共妇科手术168例,产科手术90例,手术切口脂肪层中缝合皮内连续缝合法,效果良好,现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产科手术最小年龄20岁,最大42岁,妇科手术最小年龄25岁,最大50岁,258例手术中妇科包括卵巢囊肿,异位妊娠,附件切除,子宫全切术;产科主要行剖宫产为主;1.2方法:手术完毕后关腹腔1-0可吸收线连续关腹腔至前鞘层,层皮下脂肪不缝合,仔细检查脂肪层有无出血点,有出血点,可钳夹、压迫、电凝止血、结扎。缝合皮内脂肪时选用4-0可吸收线(小三角
张宝芹[4](2016)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120例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PGA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PGA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法为治疗组,以常规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法为对照组,各1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口愈合及远期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切口乙级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瘢痕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GA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法手术切口美观,住院费用节省,疗效较好。
付艳龙,黄山,邬国斌,赵荫农[5](2015)在《皮内连续缝合法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自1890年Franks[1]报道皮内连续缝合法以来,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此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头颈外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等学科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腹部外科手术的复杂性,皮内连续缝合法在此领域仍旧处于相对较为缓慢的阶段。本文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实践经验,对皮内连续缝合法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
周云兰,叶东[6](2014)在《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行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行妇产科手术的病人200例腹部切口缝合法随机分为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和间断缝合组各100例,观察组100例(剖宫产术80例,妇科手术20例)用4-0可吸收缝线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8例;对照组100例(剖宫产术70例,妇科手术30例)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其中疤痕腹1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99例甲级愈合和1例乙级愈合(没有疤痕者);对照组有94例甲级愈合和6例乙级愈合,其中有2例疤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产后42 d,观察组术后腹壁遗留瘢痕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切口疼痛轻,愈合好。无需拆线,瘢痕小更加美容,病人恢复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阮惟群[7](2014)在《皮下间断缝合法在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皮下间断缝合法在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施行首次开腹手术病例1 350例,完全随机选择200例,根据皮肤层及皮下脂肪层缝合方式不同,分为皮下间断缝合组100例,皮内连续缝合组100例,监测两组皮肤及皮下脂肪层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2 d切口瘢痕大小、切口愈合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皮下间断缝合组缝合时间[(3.8±1.3)min]与皮内连续缝合组[(5.9±1.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2,P<0.05)。切口愈合不良率皮下间断缝合组2%,皮内连线缝合组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5)。结论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采用皮下间断缝合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切口瘢痕呈线性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尹红燕,吕秀萍,刘玉珍,孙小云[8](2014)在《妇科腹部手术皮内缝合法皮肤愈合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文对比分析妇科腹部手术新式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行开腹手术的病人20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皮内缝合法100例(子宫肌瘤剔除50例,子宫全切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 100例(子宫肌瘤剔除50例,子宫全切50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硬结、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半年疤痕增生情况等方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硬结、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半年疤痕增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新式皮内缝合法优于传统缝合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程志娟,粱葵香[9](2013)在《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拆线缝合与皮内缝合这两种不同的缝合方法对腹壁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剖宫产术患者分为拆线缝合与皮内缝合两组,按关腹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前有无陈旧瘢痕、肥胖者等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再考虑各种并发症、切口种类分别对愈合的影响。结果:行拆线缝合者平均关腹时间12分,行皮内缝合者平均关腹时间15分。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求得的P值<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愈合情况:130例试验组其中128例切口一期愈合,仅有2例延期愈合。对照组中125例一期愈合,5例延期愈合。进行χ2检验,P<0.001。肥胖者及术前有陈旧瘢痕:对照组55例,切口愈合不良40例;试验组61例,切口愈合不良10例。通过χ2检验求得P值<0.001。结论:拆线缝合操作方便,关腹时间明显缩短。无论年龄、脂肪厚度、切口种类、腹壁陈旧瘢痕、合并有并发症者都可以采用拆线缝合皮肤。从心理上减轻切口愈合不良及长期换药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线结反应。
沈剑锋[10](2013)在《手术切口连续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将我院2010年3月开始进行的260例下腹部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0例采取了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即为试验组;其余的140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缝合法,即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比;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试验组下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良好,对照组患者伤口渗血、渗夜,出现线结反应或硬结的比例则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且术后切口外形美观,值得广泛推广。
二、360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60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在腹部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缝合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切口甲级愈合率 |
1.3.2 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 |
1.3.3 切口愈合效果 |
1.3.4 缝合部位疼痛 |
1.3.5 缝合线/缝合钉吸收情况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切口甲级愈合率 |
2.2 单位长度切口缝合时间 |
2.3 切口愈合效果 |
2.4 缝合部位疼痛VAS评分 |
2.5 观察组和对照组缝合材料吸收情况 |
3 讨论 |
(2)改良垂直褥式外翻缝合对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瘢痕形成对患者的影响 |
1.2 瘢痕的治疗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对创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
2.1 创口愈合及瘢痕的形成 |
2.2 瘢痕的分类 |
2.3 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 |
2.4 缝合技术 |
2.4.1 整形外科操作的基本原则 |
2.4.2 单纯缝合法 |
2.4.3 内翻缝合法 |
2.4.4 外翻缝合法 |
2.4.5 减张缝合法 |
2.4.6 皮内缝合法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评价标准 |
3.2.1 入选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3 方法 |
3.3.1 连续皮内缝合 |
3.3.2 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的方法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瘢痕宽度对比结果 |
4.2 瘢痕评价量表观察者评分对比结果 |
4.3 瘢痕评估量表患者评分对比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减张缝合的意义 |
5.2 原位回针垂直褥式缝合的优点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25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120例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材料 |
1.3 方法 |
1.4 术后观察指标 |
1.5 随访 |
1.6 术后处理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 |
2.3 两组患者远期瘢痕情况对比 |
3 讨论 |
(5)皮内连续缝合法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皮内连续缝合法的发展史 |
2 皮内连续缝合法 |
2.1 皮内连续缝合法的操作要领 |
2.2 皮内连续缝合法的特点 |
2.2.1皮内连续缝合法的优点 |
2.2.2皮内连续缝合法的局限性 |
3 皮内连续缝合法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
3.1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美容要求 |
3.2 皮内连续缝合法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疗效及评价 |
3.3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特点 |
3.4 皮内连续缝合法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中可能的解决办法 |
(6)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评价切口痊愈的标准 |
1.4 判定瘢痕的标准 |
1.5 统计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切口愈合情况 |
2.2 两组患者切口处的瘢痕情况 |
3 讨论 |
(7)皮下间断缝合法在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妇科腹部手术皮内缝合法皮肤愈合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1.2.1 麻醉方式 |
1.2.2 手术切口的选择 |
1.2.3 手术切口缝合法 |
1.3 术后观察与处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9)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0)手术切口连续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材料 |
1.3 缝合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时间 |
2.2 缝合时间 |
2.3 住院天数 |
2.4 伤口愈合情况 |
3 讨论 |
四、360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次性可吸收钉皮内吻合器在腹部手术切口闭合中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李欣,宋京海,王永清,李智飞,陈扬,王少为,修典荣. 中国医疗设备, 2021(11)
- [2]改良垂直褥式外翻缝合对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D]. 田广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3]25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的效果观察[J]. 刘晶. 兵团医学, 2019(03)
- [4]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法120例临床效果观察[J]. 张宝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1)
- [5]皮内连续缝合法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J]. 付艳龙,黄山,邬国斌,赵荫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05)
- [6]腹部切口皮内连续缝合在妇产科手术中的探讨[J]. 周云兰,叶东. 中外医疗, 2014(35)
- [7]皮下间断缝合法在妇产科下腹壁横切口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阮惟群. 社区医学杂志, 2014(13)
- [8]妇科腹部手术皮内缝合法皮肤愈合效果观察[J]. 尹红燕,吕秀萍,刘玉珍,孙小云.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03)
- [9]剖宫产腹壁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对比观察[J]. 程志娟,粱葵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3(22)
- [10]手术切口连续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临床效果比较[J]. 沈剑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