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一、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菊,张润峰[1](2021)在《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研究显示,小脑顶核参与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等内脏活动的调节;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产生条件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conditioned central neurogenic neuroprotection, CCNN)且对心脑血管、眼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性保护。本文就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安素娴[2](2020)在《不同频率的电针对醒脑通督针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频率的醒脑通督针法电针治疗对于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效果,评估得出醒脑通督针法干预卒中恢复期的最佳电针频率,为规范电针在醒脑通督针法治疗脑卒中提供临床试验证据。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中医院脑病一科且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入组。随机分组并剔除脱落后。在常规的卒中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三组均采用醒脑通督针法配合电针治疗,高频组采用20/100Hz疏密波,中频组采用10/50Hz疏密波,低频组采用2/10Hz疏密波,三组电针取穴相同,每日治疗1次,每次电针30min,3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进行对比,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1)NIHSS量表:Kruskal-Wallis检验,治疗前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值比较,结果显示(P=0.786>0.05),认为三组电针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显着性差异,三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有差异(P=0.023<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高频组与低频组、高频组与中频组差异性显着(P=0.024<0.05、P=0.013<0.05),余组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表明:高频组较低频组、中频组可明显降低NIHSS水平。且低频组总有效率为42.9%,中频组总有效率为16.7%,高频组总有效率为95.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DL量表:用Kruskal-Wallis检验,治疗前三组患者的ADL评分分值比较,结果显示(P=0.282>0.05),认为三组电针患者治疗前ADL评分无显着性差异,三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有差异(P=0.046<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高频组与低频组差异性显着(P=0.045<0.05),余组无差异(P>0.05)。高频组较低频组可明显提高ADL水平。低频组总有效率为19.0%,中频组总有效率为12.5%,高频组总有效率为86.4%,三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OCA量表:用Kruskal-Wallis检验,治疗前三组患者的MOCA评分分值比较,结果显示(P=0.931>0.05),认为三组电针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无显着性差异,三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低频组、中频组、高频组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有差异(P=0.049<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高频组与低频组、高频组与中频组差异性显着(P=0.043<0.05、P=0.026<0.05),余组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表明:高频组较低频组、中频组可明显提高MOCA水平。低频组总有效率为42.9%,中频组总有效率为10.7%,高频组总有效率为72.7%,三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VEGF:三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值不符合正态分布,进行lg对数函数转换,以各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值为自变量,求得各组相应的因变量(表示为LnVEGF)进行比较。各组LnVEGF值满足正态分布,三组治疗前LnVEGF值进行方差齐性检验(P=0.12>0.05),认为三组治疗前LnVEGF值差异性不显着,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自身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低频治疗前后(t=3.135,P=0.005<0.05),比较中频组治疗前后(t=0.933,P=0.36>0.05),比较高频组治疗前后(t=-2.287,P=0.033<0.05)。认为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中频组治疗前后差异性不显着。三组治疗后LnVEGF值进行方差齐性检验(P=0.048<0.05),认为三组治疗后LnVEGF值具有显着性差异。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高频组与低频组、高频组与中频组差异显着(P=0.016<0.05,P=0.045<0.05),余组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表明:高频组较低频组、中频组更能提高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论:(1)2/10Hz、10/50Hz、20/100Hz频率的疏密波电针结合醒脑通督针法均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2)2/10Hz、20/100Hz频率的疏密波电针可以明显的促进VEGF增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值和侧支循环的建立,而10/50Hz频率的疏密波电针对VEGF影响不显着。(3)相比于2/10Hz、10/50Hz频率的疏密波电针,应用20/100Hz频率的疏密波电针是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最优的电针参数选择。

刘小菊[3](2020)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观察指标包括 SOD、GPX、MDA、AOPP。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2月期间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确诊冠心病并行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共1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5例,组内再根据临床资料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和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BMI、TG、TC、LDL-C、HDL-C、冠脉病变数、支架植入数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中基线资料均无显着差异。2.治疗前两组SOD、GPX、MDA、AOPP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分别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分析,以上各指标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4.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OD、G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和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对照组SOD、GPX均高于治疗前,AOPP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1),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和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SOD、GPX均高于治疗前,AOPP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1),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治疗后试验组SOD、G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DA和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GPX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MDA及AOP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调节冠心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对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网址:http://www.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121715。

王璐[4](2020)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患者,观察其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治疗认知障碍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实验研究和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后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且患者均存在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干预和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功能训练、高压氧疗法、作业疗法、运动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方式,而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小脑顶核部位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治疗疗效。其中Mo CA、MMSE量表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变化,NIHSS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er ultrasound,TCD)检测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认知功能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o CA评分分别为(25.48±2.35)分和(20.32±3.08)分,MMSE评分分别为(28.24±2.01)分和(25.12±2.2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认知功能改善更显着(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12.52±6.05)分和(18.16±6.53)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更明显(P<0.05)。3、ADL能力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BI评分分别为(73.40±9.70)分和(55.80±9.10)分,较组内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ADL能力提升更显着(P<0.05)。4、血流动力学评定: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各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显着(P<0.05)。5、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干预和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运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刺激小脑顶核可增加局部及大脑皮质血流量,改善脑灌注和脑循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神经细胞,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提升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该疗法适合临床推行及应用。

李文松[5](2020)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等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组内再根据临床资料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和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规范化用药;试验组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使用小脑电刺激治疗仪(上海仁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CVFT-012M)选择模式3,频率136Hz,强度45%-90%,一次性电极片贴于双侧乳突,通过无创的方式用仿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区,每次刺激30分钟,每日1次,每位患者共治疗三周)。检测所有患者在入选本研究时及相应治疗三周后血清中hs-CRP、TNF-α、IL-6、Lp-PLA2水平。结果:1.一般资料: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组内和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组内分析,上述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20.05±11.26)mg/l,(10.08±5.62)pg/ml,(6.65±3.19)pg/ml,(270.58±132.66)ng/ml;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19.25±10.20)mg/l,(10.11±5.71)pg/ml,(6.93±3.34)pg/ml,(286.55±135.55)ng/ml。两组组间比较,以上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组内分析,治疗前,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31.19±8.07)pg/ml,(13.39±5.60)pg/ml,(8.60±3.21)pg/ml,(385.11±69.52)pg/ml;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28.66±16.44)pg/ml,(12.97±5.95)pg/ml,(8.96±3.10)pg/ml,(398.05±67.47)pg/ml。两组间比较,以上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组内分析,治疗前,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7.60±1.67)pg/ml,(6.38±2.47)pg/ml,(4.46±1.00)pg/ml,(142.58±21.50)pg/ml;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7.49±2.02)pg/ml,(6.54±2.56)pg/ml,(4.40±1.25)pg/ml,(147.17±16.09)pg/ml。两组间比较,以上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10.99±5.03)mg/l,(5.53±2.19)pg/ml,(4.01±1.64)pg/ml,(204.92±94.05)ng/ml;对照组则分别为(13.75±7.17)mg/l,(7.33±4.21)pg/ml,(5.19±2.12)pg/ml,(240.45±105.22)ng/ml。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组内分析,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16.16±3.22)mg/l,(6.89±1.74)pg/ml,(4.86±1.79)pg/ml,(288.92±36.26)ng/ml;对照组则分别为(19.97±9.67)mg/l,(9.13±4.64)pg/ml,(6.41±1.90)pg/ml,(329.99±38.79)ng/ml。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组内分析,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分别为(5.22±1.17)mg/l,(4.02±1.56)pg/ml,(3.06±0.68)pg/ml,(111.04±18.80)ng/ml;对照组则分别为(5.97±1.52)mg/l,(5.10±2.07)pg/ml,(3.68±1.22)pg/ml,(128.55±13.88)ng/ml。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前文已列出具体值)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和Lp-PLA2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组内分析,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组内分析,试验组治疗后血清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与冠心病规范化用药相比,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冠心病规范化用药能够更显着降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网址:http://www.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121715。

郭晓燕[6](2019)在《柴胡疏肝散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抑郁(肝气郁滞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柴胡疏肝散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抑郁(肝气郁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中医辨证属肝气郁滞证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和心理疏导。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试验组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分别对其进行系统临床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评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指标,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实验效果。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患者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在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方面均有明显治疗效果(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相比较,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HAMD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4周后效果明显优于治疗2周后。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抑郁(肝气郁滞证)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肝气郁滞中医证候、减轻患者抑郁症状,还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疗效确切,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雷新[7](2019)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确诊为冠心病、且心率变异性降低的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是否入选试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51例,对照组53例;并根据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亚组分析。对照组予以冠心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刺激小脑顶核30分钟,每日两次,10日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2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数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且在心肌梗死亚组、非心肌梗死亚组中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的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RR间期标准差(SDNN)、5min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 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50ms的个数所占百分比(pNN50)均较前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结果相似。3.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的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均较前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低频功率(LF)、LF/HF较前显着下降(P<0.05),试验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结果相似。4.两组患者治疗前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O较前显着下降(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S较前显着增加(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结果相似。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减速力(DC)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C较前显着增加(P<0.01),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亚组分析中结果相似。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调节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许石隆,曾胜,潘海珍,梁丽忠,罗宇雄,颜春惠,姜金妮,覃永安[8](2019)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hs-CRP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防城港市中医院内一科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头颅CT排除脑出血,随机分成两组:①对照组:常规药物;②治疗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脑梗死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明原[9](2018)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30名意识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5)和治疗组(n=15)。治疗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tic Stimulation,rTMS)及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FNS)治疗,对照组采用rTMS和FNS假刺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分评估意识水平并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在年龄、性别、GCS、CRS-R评分、受伤时间及病因等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841,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GCS、CRS-R评分方面有所改善(t=1.881,P<0.05),优于对照组(t=2.066,P<0.05),治疗组的BAEP绝对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SEP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Z=-2.749,P<0.01)。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并可能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

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10](2015)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常规康复组即观察组(13例)和常规康复观察组即对照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FMA)治疗后评测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组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可显着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二、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脑顶核的生理功能
2 小脑顶核电刺激的作用机制
    2.1 改善血液流变学
    2.2 抑制细胞凋亡
    2.3 抑制细胞炎性反应
    2.4 抑制梗死周围电活动
    2.5 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
    2.6 调节氧化应激损伤
3 小脑顶核电刺激与脑科疾病
    3.1 慢性脑供血不足
    3.2 脑出血
    3.3 脑梗死
    3.4 脑卒中后抑郁
    3.5 血管性痴呆
    3.6 偏头痛
    3.7 卒中后肢体活动障碍
    3.8 小儿脑瘫
4 小脑顶核电刺激与眼科疾病
5 小脑顶核电刺激与心血管疾病
6 小结

(2)不同频率的电针对醒脑通督针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三)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1: 氧化应激反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4)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柴胡疏肝散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抑郁(肝气郁滞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引言
2.研究方案
    2.1 样本选择方法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6 研究方法
    2.7 研究内容
    2.8 观察周期
    2.9 统计方法
3.数据分析
    3.1 一般资料数据分析
    3.2 治疗前、2周后及4周后两组患者数据分析
    3.3 安全性指标
4.讨论
    4.1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4.2 柴胡疏肝散的相关分析
    4.3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的研究
    4.4 创新点及优势
    4.5 试验的结论分析
    4.6 不足之处及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录 综述 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自主神经系统与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hs-CRP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诊断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1.6.2 治疗组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评价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NIHSS评分对比
    2.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比较
3 讨论

(9)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患者一般资料
        2.1.2 入组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组别
        2.2.2 临床检查
        2.2.3 实验室检查
        2.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指标的均衡性检验
    3.2 治疗后GCS评分、CRS-R评分
    3.3 GCS 评分、CRS-R 评分评分改善情况
    3.4 体感诱发电位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10)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测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脑顶核电刺激的研究进展[J]. 刘小菊,张润峰. 西南军医, 2021(02)
  • [2]不同频率的电针对醒脑通督针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比较[D]. 安素娴.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D]. 刘小菊.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4]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D]. 李文松.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 [6]柴胡疏肝散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卒中后抑郁(肝气郁滞证)的疗效观察[D]. 郭晓燕.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D]. 雷新. 川北医学院, 2019(03)
  • [8]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hs-CRP的疗效分析[J]. 许石隆,曾胜,潘海珍,梁丽忠,罗宇雄,颜春惠,姜金妮,覃永安. 中医临床研究, 2019(04)
  • [9]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D]. 肖明原.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2)
  • [10]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徐丰,吕英,尹明慧,刘泽晶,杨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0)

标签:;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