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以太网的预付费用电控制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蕾[1](2017)在《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渠系量水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水不断增加,因此对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区量水是实现灌溉用水科学调度、按方计收水费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灌区用水量进行有效监控愈发迫切,监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里运河沿线灌区的实际情况,以高邮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高邮灌区现有渠系资料,针对不同渠道选择适当的量水方法,合理布设,并且开发了一套用于实时采集灌区总用水量数字的量水信息系统。主要研究如下:1、系统归纳了国内外量水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量水堰、量水槽、量水仪表及自动测流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2、系统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量水设备的性能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小型灌溉渠道量水设备选型方法。以量水设备选型为目标层,以测流范围、淹没度、测量精度、工程造价、测流及管护方便程度为准则层,以常用的五种量水设备为方案层。分析结果表明,针对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斗农渠,量水设备的优选顺序为农用分流计、圆柱形量水槽、长喉道量水槽、矩形无喉道量水槽、巴歇尔槽。优选结果对以上所述地区灌区量水设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3、高邮灌区共有干渠9条,支渠127条,斗渠3250条,为保证灌区水量平衡分析的可靠性,在灌区量水工作中,必须针对不同灌区的不同特点布置最适宜量水设备或设施。干渠渠首利用进水闸量水,干渠中部利用龙奔节制闸量水;支渠首70%选用传统分水闸量水,30%选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仪量水;典型斗渠采用具有自动监测及数据远传功能的修正的农用分流计量水,其余普通斗渠采用普通的农用分流计量水。4、以Delphi7.0为开发环境,通过ADO控件完成Delphi与SQL数据库的对接,建立一个面向用户的灌区取用水量数据的管理模块和查询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登录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历史数据模块、用水量统计模块、灌溉水利用系数模块以及修改密码模块五个模块。能够实现对灌区渠系总用水量的整理、统计与管理,操作简单,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稳定性。
潘晖[2](2017)在《预付费智能用电系统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开展远程费控课题研究工作,整合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及现场设备资源,在不替换原有电表的情况下,实现主站每日算费和远程控制,达到预付费用电的目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计量自动化系统对接,获取抄表数据,进行电费日测算,根据用电客户停电阀值,进行停、复电管理,推送停电、复电指令至计量自动化。2、与营销管理系统对接,获取营销用户信息,充值缴费记录信息,提供费控用户余额查询,提供银行代扣用户的营销预收功能。3、实现居民用户阶梯电价算法,实现专变用户电费算法,使用云平台技术优化运算效率,实现全区费控用户电费日测算,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分析用户的用电情况,给出合理的停电阀值建议。4、通过互动服务策略(短信、微信等),及时向用户推送用电情况、提醒或催缴电费,减少服务压力,提升用户服务体验。5、构建传输加密,兼容安全费控电表用户。通过该课题的实施,使供电企业在经营效益、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着改善,用电管理效率和营销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目前,系统应用户数已超过40万户,为企业增加的实时流动资金达到1.4亿元,年节约抄表和电费催收工时3.38万小时,节约劳动成本65.8万元。
张琼文[3](2017)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EPON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向着客户需求侧方面进行倾斜。这就更加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必须有更的高安全性、实时性和有效性,以及更多的服务性功能。所以用电采集信息系统的提升和优化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围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信道建设进行重点讨论。通过对目前几种应用较多或者较为先进的技术进行对比,分别阐述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并重点对EPON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基于EPON技术应用于信道建设的突出优势。并对技术原理、信道设计以及实际应用中ONU的配置设置进行重点介绍。提出一套较为实用的信道建设方案。最后具体设计了,配电台区光纤对接采集系统配套改造典型设计和光纤到户小区设计实施方案。
陈建永,徐宇雷[4](2016)在《远程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在商业广场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当前各种规模的商业广场、物业小区或农贸市场等用电环境,为了解决电费收费难的问题,过去十年,预付费电表及IC卡售电系统成为主流,由于数据与环境脱离,系统防伪造、防攻击、防篡改、防跟踪等数据安全性能始终是一个突出的技术问题,往往给物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安科瑞远程预付费系统的实施,为物业公司挽回了经济损失的同时,创造了相当可观的效益,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霍尧[5](2014)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反窃电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维护正常的供用电秩序,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窃电技术近几年呈现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它不仅给供电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扰乱了供用电秩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量、计量状态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为反窃电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窃电手段仍显得力不从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认真研究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模块、功能应用及操作实施等,剖析了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反窃电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功能划分,并详细介绍了专变采集终端、数据转换器、主站的功能设计及技术规范等。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反窃电技术的如何进行建设运行,进一步提升反窃电管理能力进行了讨论,为准确打击窃电行为奠定了基础。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使用效果做了效益分析,对深化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功能开拓与应用做了归纳总结,对今后智能反窃电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卢丽[6](2013)在《榆林地区电力用户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户一表”和“两网改造”工程的启动以及市场化的深入,电能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过去的那种人工上门手抄电能表的方式再很难适应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除此以外,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出,阶梯电价以及不同时代不同计价方式的出现,给电费管理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付费电能表的出现及电能综合管理系统的研发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部门供电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电力回收率,确保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本文以榆林地区电力用户的电能综合管理为依托,重点分析了该地区的预付费电能管理需求,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动态网页技术以及功能强大的电力设备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关于榆林地区电力用户的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通过此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实时采集现场运行数据,为远程实现电费结算提供科学依据,有效的提高电费回收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质量。(2)通过预付费系统的建立统一,规范了电费的收缴方式,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电力企业科学规范管理的形象。(3)通过预收制的建立,更好地促进了企业改善经营方式,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4)通过完善的报警功能和保电措施体现电力系统全心为用户服务的企业作风。(5)通过远程预付费平台,使供电公司可以以技术手段保证预售制模式的顺利实施,用户主动购电,形成电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邢建军[7](2011)在《基于无线CPU的GPRS网络抄表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主流电能抄表方式存在的各种缺陷和胜利油田地广人稀的特殊地理环境,并且考虑到GPRS技术具有瞬间上网、永远在线、传输数据快、吞吐量大和按量计费等优点,在Open AT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该地区的基于无线CPU的GPRS网络电能自动抄表系统。该系统力争避免目前主流抄表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胜利油田地理环境上的特殊性提供一种较为圆满的解决方案。基于无线CPU的GPRS网络电能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设计以无线CPU模块为核心,辅助以外围电路设计出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电路板。软件系统由两大模块组成:远程抄表终端嵌入式系统和桌面控制中心系统。远程抄表终端嵌入式系统通过C语言内嵌OPEN AT指令,然后安装在无线CPU中对电表实施抄表,抄表指令的获取是通过接收控制中心的GPRS抄表指令或自动触发模块内设的定时器这两种途径获得。控制中心的指令可以不限时发出,而定时器的指令会按照设定的时间定时触发。桌面控制中心系统选用VB语言在VB6.0环境下实现,方便用户的操作,实现了数据库访问和串口通信,串口通信实现GPRS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两大模块的通信协议为类645规约。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合法用户通过控制中心发送抄表指令、获取参数指令和修改参数指令控制抄表终端实现即时抄表、自动抄表、获取参数和修改参数等功能。同时,为了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该系统除了GPRS通信方式之外还集成了GSM通信功能。经测试系统可以稳定地运行。
宋思扬[8](2011)在《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智能用电技术项目应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设的复杂性,必须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保障智能用电技术项目的成功实施。本文综述了智能电网及智能用电技术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深入分析智能用电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重点,认真分析了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架构,结合宿州供电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建设实践,利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分析项目管理具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电力营销环境下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实施的目标确定、实施特点和管理对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对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论文从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进度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造价管理、项目验收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对不同环节项目管理的要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管理提出了较为完整细致的解决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适用于市级供电企业的项目管理策略和项目实施方案。对市级供电企业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智能用电技术项目建设,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薛泓林[9](2011)在《面向省级电力业务的NGN软交换网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软交换网络体系是搭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具有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且业务提供手段丰富,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网络,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电路交换等功能单一的网络,是现代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软交换技术作为目前各种网络融合与业务快速承载的关键技术,集中体现了“业务与网络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思想,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呼叫连接控制和业务处理等功能,是NGN的核心部分。面对目前省级电力通信现状和各方面的要求,如何用新的思路、新的交换技术、充分利用新的传输网络重新考虑统一规划设计电力交换网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NGN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了下一代网络NGN的特点、优势,明确了研究传统网络向NGN网络演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研究了NGN软交换业务如何承载于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并设计出了NGN软交换业务的网络结构;同时针对现有电力行政交换网路由运行情况,结合国家电网号码编号规则,对NGN软交换网和电力行政交换网之间并行运行时的路由运行方式作了详细的设计;探讨在NGN软交换网建成后,根据全省电力企业通信计费原则,结合电力交换网与运营商之间计费情况,并对全省NGN软交换计费系统作了全面规划的设计;最后结合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交换网的现状,对全省NGN系统作了冗余设计,完成双归属网络的建设。本文分析了省级电力交换网的现状,结合现有网络及前文的研究情况,提出了一个基于软交换的NGN组网方案,探讨了NGN软交换在山西电力通信的应用。由于NGN在国内电力通信还没有大规模应用,而传统的电力通信交换网络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段时间内还要继续发挥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原有投入并结合本企业网络现状将现有网络向NGN软交换网络平滑演进,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各电力企业改造通信网络、制订通信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晋[10](2011)在《用电监控终端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智能电网在用电监控上的要求,特别是用户用电监控网络的实际应用环境和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综合性智能终端解决方案。方案具有开放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符合用户用电监控的需求。根据电能计量对运行处理速度、数据存储的需求,使用ARM9平台作为系统硬件平台,在arm-linux软件平台上进行系统开发。按照电能计量芯片的接口要求,设计完成SPI驱动程序。根据DL/T 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设计协议栈和数据结构,并完成开发与测试工作。对于无线现场总线的发展和用电监控的实际需求,研究时分复用技术和TD-SCDMA技术的优势,以及TD-SCDMA技术在用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同时针对TD-SCDMA中的传输资源调度,设计了基于加权比较的调度方法。通过搭建仿真平台,根据TD-SCDMA中的测试参数,验证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无线帧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数据在空中接口的冗余。为TD-SCDMA技术在用电监控和工业现场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基于以太网的预付费用电控制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以太网的预付费用电控制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渠系量水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灌区量水设施发展历程 |
1.2.1 国外发展历程 |
1.2.2 国内发展历程 |
1.3 灌区量水技术新进展 |
1.3.1 特色量水设备 |
1.3.2 明渠流量仪表 |
1.3.3 自动计量与远传技术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量水设备的选型与布设 |
2.1 特设量水设备的选型 |
2.1.1 选型要求 |
2.1.2 几种常用的量水设备 |
2.1.3 层次分析法对量水设备的比选 |
2.2 量水设备的布设 |
2.2.1 里运河沿线灌区概况 |
2.2.2 高邮灌区概况 |
2.2.3 布设一般原则及要求 |
2.2.4 量水设备规划布置 |
2.3 本章小结 |
3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建 |
3.1 远传水表 |
3.1.1 水表选型 |
3.1.2 水表参数 |
3.1.3 水表配置 |
3.1.4 水表安装使用 |
3.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3.2.1 单片机选型 |
3.2.2 参数配置 |
3.3 SQL数据库 |
3.3.1 SQL数据库选取 |
3.3.2 SQL数据库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客户端管理系统的开发 |
4.1 系统开发目标及原则 |
4.1.1 系统开发目标 |
4.1.2 系统开发原则 |
4.2 系统开发应用环境 |
4.2.1 Delphi编程语言 |
4.2.2 ADO组件介绍 |
4.3 程序功能实现 |
4.3.1 用户登录模块 |
4.3.2 系统主界面 |
4.3.3 南关干渠模块 |
4.3.4 历史数据模块 |
4.3.5 用水量统计模块 |
4.3.6 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模块 |
4.3.7 修改密码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成果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预付费智能用电系统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预付费智能用电系统总体设计 |
2.1 预付费智能用电系统简介 |
2.2 功能框架 |
2.2.1 新增及改造功能需求 |
2.2.2 功能结构图 |
2.3 技术架构 |
2.3.1 系统互联互通关系 |
2.3.2 系统数据架构 |
2.3.3 系统网络架构 |
2.3.4 运行环境 |
2.3.5 安全防护 |
2.4 设计方法 |
2.5 程序设计原则和架构 |
2.5.1 设计原则 |
2.5.2 系统框架 |
2.5.3 应用架构 |
第三章 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硬件构架设计 |
3.1 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的硬件构架 |
3.1.1 主站硬件架构 |
3.1.2 网络架构 |
3.2 平台模块架构和性能测算 |
3.2.1 云平台服务器模块 |
3.2.2 关系型数据库平台 |
3.2.3 分布式数据库平台 |
3.2.4 网络带宽计算 |
3.3 现场远程控制硬件设备架构 |
3.3.1 总体架构 |
3.3.2 软件加密方式 |
3.3.3 硬件加密方式 |
3.3.4 集中器 |
3.3.5 采集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软件系统设计 |
4.1 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功能要求 |
4.1.1 业务场景图 |
4.1.2 业务流程图 |
4.1.3 主站算费部分 |
4.1.4 远程控制部分 |
4.2 主站算费功能模块接口和数据结构 |
4.2.1 日电费测算时序图 |
4.2.2 日电费测算数据流图 |
4.2.3 日电费测算代码实现方案 |
4.3 远程控制模块程序交互设计 |
4.3.1 远程控制模块概述 |
4.3.2 远程控制模块流程逻辑 |
4.3.3 远程控制模块报文规范要求 |
4.4 日电费测算模块功能设计 |
4.4.1 日电费测算模块总体架构 |
4.4.2 算费数据同步功能 |
4.4.3 获取算费数据同步任务状态功能 |
4.4.4 创建算费任务功能 |
4.4.5 启动算费任务功能 |
4.4.6 撤销算费任务功能 |
4.4.7 获取算费任务信息功能 |
4.4.8 获取运行算费任务信息功能 |
4.4.9 获取应用信息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付费智能用电系统的仿真与误差分析 |
5.1 仿真测试软件的介绍 |
5.2 日测算功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5.2.1 模拟用户数 |
5.2.2 测试模型建立 |
5.2.3 测试结果分析 |
5.3 系统误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费控日电费测算方法 |
附录2: 远程控制模块报文规范要求 |
致谢 |
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EPON技术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EPON技术在用电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
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现有技术分析 |
2.1.1 用电采集系统概述 |
2.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 |
2.1.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有技术分析 |
2.2 EPON技术具体特点 |
2.3 EPON系统技术及工作原理 |
2.3.1 EPON系统结构 |
2.3.2 EPON系统原理 |
2.4 EPON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架构 |
2.4.1 用电采集系统的拓扑结构 |
2.4.2 EPON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网结构 |
2.4.3 用电采集系统中ON U部署形式 |
2.5 用电采集系统中ON U与智能电表的连接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某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
3.1 某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网络总体方案 |
3.2 某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作流程 |
3.3 某供电公司配电台区光纤对接采集系统配套改造典型设计 |
3.3.1 电力线载波设备在配电室内安装 |
3.3.2 电力线载波设备安装在其它位置 |
3.4 某供电公司电力光纤到户小区设计实施方案 |
3.4.1 电力光纤到户技术优势及应用价值 |
3.4.2 业务实现 |
3.4.3 建设方案 |
3.4.4 远程通道建设方案 |
3.4.5 网管系统 |
3.4.6 效益分析 |
3.5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测试 |
3.5.1 功能测试概述 |
3.5.2 系统平台测试 |
3.5.3 功能使用测试 |
3.5.4 数据测试 |
3.5.5 系统运行检查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反窃电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反窃电技术需求分析 |
2.1 建设目标 |
2.1.1 窃电方式 |
2.1.2 传统反窃电技术 |
2.1.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 |
2.1.4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新型智能反窃电技术方案 |
2.2 体系架构 |
2.2.1 用采系统架构 |
2.2.2 数据采集设计技术要求 |
2.2.3 数据库设计技术要求 |
2.3 系统构成 |
2.4 建设原则 |
2.5 功能要求 |
2.5.1 高压无线采集器 |
2.5.2 数据转换器 |
2.5.3 专变采集终端 |
2.5.4 智能电能表 |
2.5.5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软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系统的设计 |
3.1 逻辑结构 |
3.2 物理结构 |
3.3 功能设计 |
3.3.1 高压无线采集器 |
3.3.2 数据转换器 |
3.3.3 专变采集终端 |
3.3.4 智能电能表 |
3.3.5 智能反窃电系统主站 |
3.4 接口设计 |
3.4.1 系统接口设计原则 |
3.4.2 系统接口设计 |
3.4.3 接口设计逻辑结构 |
3.4.4 接口方式 |
3.4.5 与其他系统接口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系统的实施 |
4.1 勘察 |
4.1.1 台架式 |
4.1.2 进线柜式 |
4.2 安装流程 |
4.3 调试 |
4.4 验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反窃电技术的案例及效益分析 |
5.1 典型案例分析 |
5.1.1 某管桩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窃电案例 |
5.1.2 某大酒店800kVA专变窃电案 |
5.1.3 某机械化工助剂厂250kVA专变计量故障案 |
5.2 应用成效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榆林地区电力用户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榆林地区电力用户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
2.1 数据采集技术 |
2.2 动态网站开发技术 |
2.3 ADO.NET技术 |
2.4 SERVER SQL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榆林地区电力用户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榆林地区电力用户电能管理现状分析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2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设计 |
3.3.1 设计原则 |
3.3.2 系统概要设计 |
3.3.3 系统详细设计 |
3.3.4 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榆林地区电力用户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选用的相关硬件 |
4.2 系统实现 |
4.3 系统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基于无线CPU的GPRS网络抄表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2.2 无线CPU 介绍 |
2.2.1 无线CPU Q2687 功能描述 |
2.2.2 无线CPU Q2687 部分引脚说明 |
2.2.3 无线CPU Q2687 的GPIO |
2.3 Open AT 开发环境介绍 |
2.3.1 嵌入式开发流程 |
2.3.2 嵌入式软件结构 |
2.3.3 嵌入式开发工具 |
2.4 AT 指令 |
2.4.1 AT 指令定义 |
2.4.2 主动响应捕获服务 |
2.4.3 模拟发送AT 指令 |
2.4.4 自定义AT 指令服务 |
2.5 GPRS 技术概述 |
2.5.1 GPRS 特点 |
2.5.2 GPRS 网络特性 |
2.5.3 GPRS 网络结构特点 |
2.5.4 GPRS 工作原理 |
2.5.5 Q2687 的SMS/GPRS 服务 |
第三章 系统实现 |
3.1 硬件电路板 |
3.1.1 总体设计 |
3.1.2 详细设计 |
3.2 嵌入式系统 |
3.2.1 需求分析 |
3.2.2 概要设计 |
3.2.3 详细设计 |
第四章 系统应用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电网和智能用电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概念提出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发展现状 |
1.3 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智能用电技术综述 |
1.3.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
1.3.2 智能需求侧管理 |
1.3.3 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装置 |
1.3.4 智能家居和智能小区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思路 |
第2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与特点 |
2.1 基本概念 |
2.2 系统特点 |
2.3 系统主要功能 |
2.3.1 数据采集功能 |
2.3.2 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 |
2.3.3 控制功能 |
2.3.4 综合应用功能 |
2.4 对电力营销的影响 |
第3章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架构 |
3.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3.1.1 总体需求 |
3.1.2 设计原则 |
3.1.3 实现功能和手段 |
3.2 系统建设范围和目标 |
3.2.1 建设范围 |
3.2.2 系统建设目标 |
3.3 系统总体架构 |
3.4 采集对象和要求 |
3.5 预付费控制方式 |
3.6 系统主站技术方案 |
3.7 通信网络方案 |
3.8 采集终端和电能表 |
第4章 宿州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项目管理研究 |
4.1 项目建设方案 |
4.1.1 总体建设要求 |
4.1.2 建设区域客户和应用系统现状 |
4.1.3 系统建设规模和内容 |
4.1.4 远程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
4.1.5 本地通信系统建设方案 |
4.1.6 采集终端与电能表建设方案 |
4.1.7 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
4.1.8 应用功能及效果 |
4.2 项目管理理论分析 |
4.2.1 项目管理概述 |
4.2.2 项目管理模式 |
4.2.3 项目管理的职能 |
4.2.4 项目管理的内容 |
4.3 项目管理的特点、难点与目标分析 |
4.3.1 项目特点 |
4.3.2 管理难点 |
4.3.3 项目管理目标 |
4.4 项目组织管理 |
4.4.1 项目组织管理分析 |
4.4.2 采集系统项目管理组织设置 |
4.5 项目进度管理 |
4.5.1 项目进度管理分析 |
4.5.2 采集系统项目进度管理要点 |
4.5.3 影响进度的关键因素分析及对策 |
4.6 项目安全管理 |
4.6.1 项目安全管理分析 |
4.6.2 采集系统项目安全管理要点 |
4.7 项目质量管理 |
4.7.1 项目质量管理分析 |
4.7.2 采集系统项目质量管理要点 |
4.8 项目造价管理 |
4.8.1 项目造价管理概述 |
4.8.2 采集系统项目造价管理要点 |
4.9 项目验收管理 |
4.9.1 项目验收管理分析 |
4.9.2 采集系统验收管理要点 |
4.10 项目风险管理 |
4.10.1 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4.10.2 采集系统的公众舆论风险管控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面向省级电力业务的NGN软交换网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NGN的结构特点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NGN软交换网络结构设计 |
2.1 引言 |
2.2 电力交换网的现状 |
2.3 NGN的承载网-数据通信网 |
2.4 电力系统NGN的特点 |
2.4.1 高可用性 |
2.4.2 高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
2.4.3 高可靠性和可管理性 |
2.4.4 NGN系统的服务质量 |
2.4.5 统一的电话号码规划和终端IP地址规划 |
2.4.6 先进性和成熟性 |
2.5 NGN软交换网的设计 |
2.5.1 电力系统NGN的层次结构 |
2.5.2 电力系统NGN的构架 |
2.6 软交换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QOS |
2.6.1 NGN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2.6.2 NGN承载网的QOS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NGN软交换与电力行政交换网路由设计 |
3.1 引言 |
3.2 电力行政交换网 |
3.3 NGN软交换网的语音业务路由原则 |
3.4 NGN软交换电话号码编号 |
3.5 NGN软交换网与电力行政网路由运行方式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NGN软交换计费系统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NGN计费系统架构 |
4.3 NGN计费系统的功能 |
4.3.1 NGN话单分拣系统 |
4.3.2 NGN计费管理系统 |
4.3.3 自动停复机系统 |
4.4 NGN系统的计费安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NGN软交换双归属的实现 |
5.1 引言 |
5.2 双归属的定义 |
5.2.1 双归属须解决的问题 |
5.2.2 双归属的特点 |
5.3 软交换双归属的工作模式 |
5.4 山西电力NGN双归属设计 |
5.5 双归属应注意的问题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主要符号表 |
(10)用电监控终端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来源及作者主要工作 |
1.3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用电监控系统需求与设计方案 |
2.1 用电监控系统结构与通信的特点 |
2.1.1 用电监控系统功能及其特点 |
2.1.2 用电监控系统结构 |
2.1.3 用电监控系统对通信网络的需求 |
2.2 无线通信技术在用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2.3 智能终端模块需求分析和性能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终端系统设计方案 |
3.1 硬件系统结构设计 |
3.1.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1.2 数据采集过程说明 |
3.2 ATT7022b 与ARM 系统的接口设计 |
3.2.1 ARM9 平台 |
3.2.2 SPI 通信接口 |
3.3 Zigbee 无线通信模块接口 |
3.4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
3.4.1 软件系统结构说明 |
3.4.2 软件平台说明 |
3.4.3 控制模块系统设计 |
3.4.4 智能终端开发环境的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采集终端协议栈设计与实现 |
4.1 DL/T645 协议分析 |
4.2 公共支持库 |
4.3 协议处理系统设计 |
4.3.1 协议线程设计 |
4.3.2 DL/T645 协议栈数据结构的设计 |
4.3.3 DL/T645 协议栈实现 |
4.3.4 代码结构说明 |
4.3.5 协议栈状态转移图 |
4.4 SPI 总线驱动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线通信子模块研究 |
5.1 无线现场总线 |
5.1.1 现场总线无线接入方式 |
5.1.2 用电监控系统网络结构拓扑 |
5.1.3 TDM 通信模式应用 |
5.2 TD-SCDMA 技术在用电监控上的应用 |
5.2.1 TD-SCDMA 技术 |
5.2.2 TD-SCDMA 在用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5.3 TD-SCDMA 无线系统资源调度设计与仿真 |
5.3.1 资源调度原理 |
5.3.2 调度算法仿真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搭建 |
6.2 协议软件测试 |
6.2.1 主动测试方法 |
6.2.2 DL/T645 协议软件测试方法 |
6.3 测试用例设计与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基于以太网的预付费用电控制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里运河沿线大中型灌区渠系量水系统研究[D]. 杨春蕾. 扬州大学, 2017(07)
- [2]预付费智能用电系统主站算费和远程控制实现[D]. 潘晖. 广西大学, 2017(06)
-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EPON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 张琼文.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4]远程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在商业广场中的应用[J]. 陈建永,徐宇雷. 电测与仪表, 2016(S1)
- [5]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反窃电系统开发与应用[D]. 霍尧.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6]榆林地区电力用户预付费电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卢丽. 华北电力大学, 2013(01)
- [7]基于无线CPU的GPRS网络抄表系统[D]. 邢建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8]电力营销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D]. 宋思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8)
- [9]面向省级电力业务的NGN软交换网设计与实现[D]. 薛泓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8)
- [10]用电监控终端系统研究与实现[D]. 刘晋.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