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联合硫酸镁混合溶液神经孔注射液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临床观察

卡马西平联合硫酸镁混合溶液神经孔注射液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临床观察

一、卡马西平结合硫酸镁混合液神经孔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萧喨绮[1](2013)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文中认为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严重的疾病极少存在头痛这种症状,但严重或频繁的头痛会让人疲惫不堪,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头痛主要分为血管性头痛、肌肉收缩性头痛、炎症性头痛三种类型。而中国医学认为,头痛多因素有内伤七情,又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外邪引动内伤而致。在《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其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后世医家即多以六经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治疗头痛,并明确区分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头痛部位的不同。吴茱萸汤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该方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组成,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温脾胃,下暖肝肾,散寒降浊,止痛止呕,为本方之主药;生姜辛散寒邪。人参、大枣甘缓益气和中。全方辛苦甘合用,温而不燥,补而和缓。历代医家以六经辨证为指导间或将本方用于治疗寒犯厥阴引起的头痛病症。且近现代医家也将吴茱萸汤广泛应用于巅顶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导致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经行头痛等病症。实验室研究也表明吴茱萸汤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扩张血管作用,所以对现代人因烟酒、咖啡摄入过多,生活、工作压力过大而引起血管收缩性的偏正头痛有治疗和缓解的作用。中医论述头痛的类型有许多,在中医内科学中,无论是外感头痛或是内伤头痛,证型中并没有涉及到肝寒胃虚类型的头痛。吴茱萸汤恰好可以治疗由肝阳不足,脾胃虚寒,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之头痛。吴茱萸汤证之病机必须满足肝阳不足以及脾胃虚寒。通过本论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病机为肝阳不足,脾胃虚寒,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致。

李昌熙[2](2006)在《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对培养半月神经节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实验:兔眶下孔注射阿霉素后阻滞效果及半月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的变化 目的:研究眶下孔注射阿霉素阻滞三叉神经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能的机制。 方法:第一阶段实验:将新西兰大白兔6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只,即1d组、2d组和3d组,手术暴露眶下孔,分别注射1%阿霉素50μl,术后取双侧眶下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根、颈1~3节段脊髓标本,在镜下观察阿霉素自体荧光。第二阶段实验:选择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D1组(n=6)、D2组(n=6)、D3组(n=6)及D4组(n=6)组,随机选择一侧眶下孔注射1%阿霉素50μl,术后分别观察3d、7d、14d和30d,取实验侧半月神经标本,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计数异常节细胞数。第三阶段实验:选择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0只,随机分为N组(n=25)、A1组(n=25)、A2组(n=25)和A3组(n=25),随机选择一侧眶下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阿霉素、2%阿霉素和3%阿霉素各50μl后。各实验组大白兔分别于注射阿霉素前、术后15d和30d进行张颌反射的检查,记录二腹肌肌电图的潜伏期和痛反应阈值;30d

焦燕[3](2005)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文中提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周围神经疾患之一,因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目前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近年来我科创用的口腔内径路行三叉神经周围支高位切断加神经末梢切除撕脱术,是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对于上颌神经的处理,需经上颌窦在狭小的翼腭窝内进行操作,对于下颌神经,在翼颌间隙的软组织中进行,手术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有部分患者术后遗留腭部或上唇部疼痛。 本研究目的:通过对三叉神经颅外段的解剖,进一步确定三叉神经各分支的行径、分支以及与血管的位置关系、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在面部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提供安全有效的径路,降低术后复发率。 方法:本研究选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动脉后的成人头颅标本15个(男10,女5),在手术显微镜(×10)下,依以下顺序进行解剖学研究:1、解剖三叉神经末梢支,观察它们在面部的分布、状态及与其他分支、面神经之间的关系。2、行翼腭窝区域的解剖,观测其内部上颌神经、上颌动脉的分支、走行及相互关系。3、行颞下窝及翼颌间隙的解剖,观察下颌神经各分支及伴行血管的分支、走行及相互关系。 结果显示:1、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在颌面部的分布丰富,神经孔的数目不单一,有骨管结构存在。2、证实三叉神经与面神经之间存在广泛而普遍的交通连接。3、上颌神经与下颌神经之间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4、下颌神经并非仅终于颏神经,尚有管内段延伸至中线。5、上颌神经在上颌窦后壁与上壁交界的中点或稍外侧处向前进入眶下管延续为眶下神经,腭降神经在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相交处向下行,两者相距较远,且走行方向彼此垂直。6、翼腭窝内神经与血管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在翼腭窝外侧部,上颌神经位于动脉的上方;在上部,翼腭神经节位于动脉的后方;在内侧部,腭降神经位于血管的内侧。7、下牙槽神经从下颌小舌后下方的下颌孔进入下颌管,下颌小舌距离下颌支前缘14.8±1.6mm(13.0~17.7mm),距离下颌体下缘32.9±2.7mm(29.0~37.4mm);舌神经在内斜线后方下行,距离内斜线弧形最远端的距离为5.2±1.2mm(3.3~6.6mm);颊神经与下颌支前缘的相交点定为A点,它与下颌支前缘下端

贾玉亭[4](2004)在《卡马西平结合硫酸镁混合液神经孔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性疾患,以其剧烈的疼痛为特点,令患者十分痛苦。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比较多。笔者采用西药卡马西平配合25%硫酸镁加等量利多卡因神经孔注射相结合的办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6月-2002年5月本院急诊科及门诊资料较全的患者100例。均依照《实用神经病学》确诊为本病,轻者洗脸,刷牙,说话时激发疼痛,重者如电击,针刺,刀割样剧痛,频繁发作,呈痛苦样面容。其中男41

刘渝生[5](2002)在《新癀片配合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性疾患,以其剧烈的疼痛为特点,令患者十分痛苦。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比较多。1996~2001年,笔者采用中药新癀片配合25%硫酸镁加等量利多卡因神经孔注射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三又神经痛患者7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76例患者均依照《实用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确诊为本病,轻者洗脸、刷牙、说话时激发疼痛,重者如电击、针剌、刀割样剧痛,

张国泰[6](2002)在《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丽娜,于敏,张贺明[7](200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性疾患,以其剧烈的阵发性疼痛为特点,令患者十分痛苦。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较多。1991年至2001年,我科采用中草药“祛风痛饮”汤剂,25%硫酸镁加等量利多卡因神经孔注射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7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二、卡马西平结合硫酸镁混合液神经孔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马西平结合硫酸镁混合液神经孔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吴茱萸汤的认识以及应用
    吴茱萸汤的出处
    吴茱萸汤的药物组成及分析
    吴茱萸汤的煎法
    历代医家对吴茱萸汤的认识以及应用
    吴茱萸汤现代临床应用
    吴萸萸汤的药理作用
第二部分 历代医家现代医家对头痛的认识及治疗
    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中医对头痛的治疗
第三部分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病案分析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
    吴茱萸汤证现代临床药物使用规律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病案分析
第四部分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疗效观察
    笔者吴茱萸汤临床运用疗效观察
    笔者临床心得体会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对培养半月神经节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兔眶下孔注射阿霉素后阻滞效果及半月神经节的形态学的变化
    引言
    第一阶段 大鼠眶下孔注射阿霉素后三叉神经系统内自体荧光定位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阶段 兔眶下孔注射阿霉素后半月神经节细胞形态学的顺时变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阶段 兔眶下孔内注射阿霉素后早期阻滞效果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建立和眶下孔注射阿霉素后早期治疗效果
    引言
    第一阶段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阶段 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早期半月节内一氧化氮合酶和神经肽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阶段 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眶下孔注射阿霉素后早期行为学和半月节内NOS及神经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阿霉素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半月节感觉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三叉神经末梢支的应用解剖
第二部分 翼腭窝的应用解剖
第三部分 颞下窝、翼颌间隙的应用解剖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附录二 (论着)
致谢

(6)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药治疗
    2.1 辨证用药
    2.2 专方、单验方
3 针灸治疗
4 讨 论

四、卡马西平结合硫酸镁混合液神经孔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D]. 萧喨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2]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对培养半月神经节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昌熙. 四川大学, 2006(03)
  • [3]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D]. 焦燕. 第二军医大学, 2005(06)
  • [4]卡马西平结合硫酸镁混合液神经孔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的临床观察[J]. 贾玉亭.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4(01)
  • [5]新癀片配合西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刘渝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12)
  • [6]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张国泰. 中医研究, 2002(04)
  • [7]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张丽娜,于敏,张贺明. 现代养生, 2002(01)

标签:;  ;  ;  ;  ;  

卡马西平联合硫酸镁混合溶液神经孔注射液治疗三叉神经痛10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