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俄罗斯研制未来军用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明镇洋,刘海峰[1](2021)在《陆地军用车辆动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动力装置对陆地军用车辆至关重要。首先对国内外陆地军用车辆,如坦克、装甲车、战术车辆动力装置的发展进行简述。当前军用车辆的动力装置仍以柴油机为主,部分以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等作为动力装置。进而总结了提高军用车辆柴油机性能的相关技术手段,如提高压缩比、完善喷油系统、提高进气压力,采用新型燃油。然后对比了燃气轮机、混合动力与柴油机之间的优劣,燃气轮机功率高、牵引特性、转矩特性、启动特性更好,但其耗油量大、空气滤清难度大、成本高;混合动力装置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更好,有效提高了车辆的作战能力,但电池成本高、寿命短,装置复杂。最后对未来陆地军用车辆的动力装置进行展望,军用柴油机将朝着更高性能方向发展,燃气轮机与混合动力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未来军用车辆动力装置将采用多种装置组合形式。
郭正祥[2](2020)在《俄坦克装甲兵总局局长纵谈俄陆军装备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俄罗斯联邦国防部汽车坦克装甲兵总局负责制定俄军坦克装甲技术系统和汽车技术保障系统的建设、发展规划,同时该局还负责确定坦克装甲武器和装备及军用汽车发展、使用、修理等领域的军事和技术政策,并且按照俄罗斯国防部既定的规则执行这些政策。俄罗斯国防部汽车坦克装甲兵总局由1929
刘孟璞[3](2020)在《《汽车品牌—车标图形指南》全文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企业和车型进入中国市场。汽车销量的日益增长使汽车不再是一件奢侈品。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对各种汽车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包括汽车的起源、历史和设计。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专业译者和业余爱好者把目光聚焦在汽车领域的翻译。然而汽车翻译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术语及专有名词翻译不统一,用词不专业,或者在词法或句法层面存在明显翻译腔等。此外,许多人虽然喜欢汽车,但当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汽车市场时,并不能正确识别出不同车企之间多变的标志,这往往不利于人们之间正常的交流讨论。所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是基于笔者翻译《汽车品牌——车标图形指南》的翻译实践所撰写的实践报告,以汉斯·弗米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即目的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保证目标读者能更清楚地理解汽车信息,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译者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及其所属的文化背景,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来适应源语的发音和词汇意义,或者适应目的语的文化和表达习惯。最后,笔者希望本报告能够对汽车领域的翻译做出一定的贡献,也为其他译者翻译类似的汽车文本提供参考。
李海鹰,曾望[4](2012)在《俄罗斯“台风”装甲车》文中认为俄罗斯军队正在积极打造符合21世纪要求的陆军装备体系,计划重点发展3种通用地面机动平台,即代号"台风"的轻型平台,代号为"飞镖"(轮式)与"库尔干人"25的中型平台(履带式),以及代号"舰队"的重型平台。俄军计划在这些未来通用平台上,发展各种作战与技术保障车辆。在这三类通用平台当中,"台风"最为引人注目,将发展多种变型车。由于采用了通用化、模块化发展思路,"台风"装甲车不仅促进了俄陆军装备体系的优化,还会降低研制风险,缩短研制周期,增强装备的互换性,提高装备可靠性、维修性。
普京,彭晓宇,韩云凤[5](2012)在《变革中的世界与俄罗斯:挑战与选择(下)》文中认为国家没有能力作为,社会就不能稳定发展。而真正的民主是建设服务于社会利益的国家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民主不是一下子建立的,也不是照搬别国的模式。社会必须准备好利用民主的机制。必须要大多数人感觉到自己是公民,准备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用来参与管理过程。换言之,在人民准备为民主付出的地方,民主才能运作。
曾望[6](2012)在《俄罗斯轻型陆基通用平台——“台风”装甲车解析》文中认为俄军最新制定的《2011—2020国家武器发展纲要》规定,俄军要用10~15年时间打造符合21世纪要求的陆军装备体系,计划重点发展3种通用地面机动平台,即代号"台风"的轻型平台,代号为"飞镖"(轮式)与"库尔干人"-25的中型平台(履带式),以及代号"舰队"的重型平台。俄军计划在这些未来通用平台上,发展各种作战与技术保障车
郭正祥[7](2012)在《俄军局长谈装甲装备发展》文中认为在过去的两年里(2010—2011年),与俄罗斯坦克制造业和坦克部队相关联的事件层出不穷。首先,俄罗斯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如2010年8月31日,举办了俄罗斯坦克制造业90周年庆典。尔后,坦克建设者和坦克兵开展了坦克出现在
沈鹤[8](2010)在《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近代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俄罗斯都是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角色。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俄罗斯虽然倒退300年,缩踞亚欧大陆中心内部,转为“一个有区域利益和文明利益的主要大国”,但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雄厚的潜在实力,俄罗斯仍是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中倍受关注的因素。而已经正式加入核武器国家俱乐部,身为亚欧大陆南缘的地区大国,正在强力崛起中的印度,也日益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体系构建中不可忽视而又难以确定的变量。从此意义去看,对当代俄印关系的现实和未来发展走向不可等闲视之,作为两国关系基石的俄印军事合作关系就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了。俄罗斯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关系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两国就已经开始了军事上的往来,并且这种关系一直持续至今,并成为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石。1962年8月,苏印双方签署了两国间第一份大宗军贸协议这份协议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关系正式建立,俄印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正式拉开帷幕。在此后整个冷战时期,俄罗斯与印度保持较为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1971年8月9日两国《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这一条约把苏印关系定格为准军事同盟关系,也将苏印军事合作关系推到了历史的新高。这种良好关系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初,即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俄罗斯国内环境和国家实力的变化以及其相应地对外战略的调整,导致印度在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中处于边缘地位,从而使得一直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处于曲折前进时期。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俄罗斯在亲西方政策上没有奏效,苏联又调整为双头鹰政,使得印度又重新被纳入到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点。从九十年代至今,俄印的军事合作关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军事合作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颇丰。从两者军事合作的特点和形式来看,俄印的军事合作关系已经从传统的武器买卖发展成为现在高水平、多层次、双方面的合作。本文通过对1950年至2008年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梳理,从影响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出发,对俄印双方军事合作的动因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观因素从俄印双方各自的战略文化和安全观这两方面来入手,对俄印双方的军事合作关系的主观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从战略环境出发,分为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两个部分,其中,在国际战略环境方面,着重讨论了美国和中国因素对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影响。从全文来看,本文以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为框架,在此结构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影响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俄印军事合作的前景进行预测。
黄定政,曹文[9](2010)在《威猛军车 战甲护身——漫谈军用汽车防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用汽车最直观的防护手段无非是装上足够厚的装甲。但由于载重量的限制,军用汽车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装甲防护手段,特别是以载运货物为主的军用汽车,装上沉重的装甲就意味着牺牲载重量、机动性和稳定性等主要技术指标。所以,军用汽车的防护,更多还是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车辆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对驾驶室、车底、轮胎等重点部位和部件进行有针对性地加(改)装
李洪涛,聂周[10](2009)在《俄罗斯研制未来军用汽车》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军用汽车是武器装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普通的野战炊事车到可畏的导弹运载车,都离不开军用汽车作底盘。为此,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在武器力量的现代化建设中,十分重视军用汽车的发展。
二、俄罗斯研制未来军用汽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研制未来军用汽车(论文提纲范文)
(1)陆地军用车辆动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陆地军用车辆动力装置的研究现状 |
1.1 坦克动力装置 |
1.1.1 国内坦克动力发展 |
1.1.2 国外坦克动力发展 |
1.2 装甲车辆 |
1.2.1 国内装甲车动力发展 |
1.2.2 国外装甲车动力发展 |
1.3 战术车辆 |
2 提高陆地军用车辆柴油机性能 |
2.1 提高柴油机的压缩比 |
2.2 提高进气压力 |
2.3 军用发动机喷油系统 |
2.4 燃料的优化与代用燃料 |
3 军用车辆其他动力装置技术特点 |
3.1 燃气轮机的技术特点 |
3.1.1 燃气轮机的优势 |
3.1.2 燃气轮机的劣势 |
3.2 混合动力装置技术特点 |
3.2.1 混合动力优势 |
3.2.2 混合动力劣势 |
4 结论与展望 |
(3)《汽车品牌—车标图形指南》全文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Two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1.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Source Text |
2.1.2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2.2 Analysis of Potential Target Audience |
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 |
3.1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1 Skopos Theory |
3.1.2 Principal Rules of Skopos Theory |
3.2 Studies on Automobile Text Translation |
3.2.1 Studies on Automobile Text Translation at Home |
3.2.2 Studies on Automobile Text Translation Abroad |
Chapter Four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
4.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4.2 Translation in Action |
4.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
Chapter Five Problems in Automobile Translation |
5.1 Inconsistency of Automobile Brand and Model Translation |
5.2 Translationese in Word and Sentence Translation |
Chapter Six Sol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
6.1 Application of the Skopos Theory on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
6.1.1 Translation of Brand and Model |
6.1.2 Translation of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
6.2 Application of the Skopos Theory on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6.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 |
6.2.2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Sentence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Major Findings |
7.2 Limitations |
7.3 Future Direc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1 Translation Practice(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 2 Document on Translated Version of Some Standardized Brands |
APPENDIX 3 Car Marques in the Source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5)变革中的世界与俄罗斯:挑战与选择(下)(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民主制度 |
新的参与机制 |
地方自治是民主的学校 |
俄罗斯的联邦制 |
有竞争力的国家 |
战胜腐败 |
司法系统的建设 |
俄罗斯的社会政策:建设公正社会 |
经济的社会衡量指标 |
养老金和社会救助 |
教育与文化 |
保护每个人 |
住房 |
生活环境 |
俄罗斯的积蓄 |
强大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保证 |
对付新威胁的“聪明”防御 |
军队保卫了俄罗斯 |
我们已经做到的 |
未来十年的任务 |
军队的社会福利 |
对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的新要求 |
俄罗斯和变革的世界 |
“阿拉伯之春”:教训和结论 |
新挑战和新威胁 |
提高亚太地区的作用 |
欧洲因素 |
俄美事务 |
经济外交 |
支持同胞和人道主义测试 |
(8)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 |
第二章 俄(苏)印军事合作的历史进程 |
2.1 苏联时期 |
2.1.1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建立合作期 |
2.1.2 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准军事同盟期 |
2.1.3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曲折前进期 |
2.2 俄罗斯时期 |
2.2.1 九十年代进一步合作期 |
2.2.2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方位合作期 |
第三章 影响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主观因素 |
3.1 战略文化 |
3.1.1 俄罗斯的战略文化 |
3.1.1.1 传统文化因素 |
3.1.1.2 社会因素 |
3.1.2 印度的战略文化 |
3.1.2.1 地缘因素 |
3.1.2.2 历史因素 |
3.1.3 战略文化因素对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影响 |
3.2 安全观 |
3.2.1 俄罗斯的安全观 |
3.2.1.1 冷战时期俄罗斯的安全观 |
3.2.1.2 冷战后俄罗斯的安全观 |
3.2.2 印度的安全观 |
3.2.2.1 冷战时期印度的安全观 |
3.2.2.2 二十世纪末印度的安全观 |
3.2.2.3 新世纪以来印度的安全观 |
3.2.3 安全观对俄印军事合作的影响 |
第四章 影响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客观因素 |
4.1 美国因素 |
4.1.1 俄、美、印三边关系 |
4.1.2 印美军事合作关系的发展 |
4.1.3 美国因素对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影响 |
4.2 中国因素 |
4.2.1 中、俄、印三边关系 |
4.2.2 俄罗斯对印、对华武器出口之比较 |
4.2.3 中国因素对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影响 |
第五章 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的影响 |
5.1 对俄罗斯的影响 |
5.2 对印度的影响 |
5.3 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
5.4 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
结论:俄印军事合作未来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9)威猛军车 战甲护身——漫谈军用汽车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军用汽车防护面面观 |
美国军用汽车防护发展线路图 |
升级“悍马”——不得已而为之 |
推出MRAP——勉为其难之举 |
发展JLTV——期待大有作为 |
四、俄罗斯研制未来军用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 [1]陆地军用车辆动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明镇洋,刘海峰.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1(05)
- [2]俄坦克装甲兵总局局长纵谈俄陆军装备发展[J]. 郭正祥. 坦克装甲车辆, 2020(09)
- [3]《汽车品牌—车标图形指南》全文翻译报告[D]. 刘孟璞. 西南大学, 2020(01)
- [4]俄罗斯“台风”装甲车[J]. 李海鹰,曾望. 兵器知识, 2012(09)
- [5]变革中的世界与俄罗斯:挑战与选择(下)[J]. 普京,彭晓宇,韩云凤.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03)
- [6]俄罗斯轻型陆基通用平台——“台风”装甲车解析[J]. 曾望. 国外坦克, 2012(05)
- [7]俄军局长谈装甲装备发展[J]. 郭正祥. 国外坦克, 2012(04)
- [8]俄印军事合作关系研究[D]. 沈鹤. 中国政法大学, 2010(01)
- [9]威猛军车 战甲护身——漫谈军用汽车防护[J]. 黄定政,曹文. 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10(01)
- [10]俄罗斯研制未来军用汽车[J]. 李洪涛,聂周. 汽车运用,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