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19卷(2004)1-6期

《大学化学》第19卷(2004)1-6期

一、《大学化学》第19卷(2004年)1~6期 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王洋[1](2015)在《企业职务发明奖酬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告别传统的工业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作为全球化技术竞争的主体,现代发明创造的主导力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量。职务发明报酬制度作为职务发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与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其本身的科学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积极性。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散落于各项法规中,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制度设计角度,都缺乏合理性,随着《职务发明条例(草案)》的公布,职务发明奖酬制度进一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现有理论讨论及制度安排主要站在传统工业领域的角度,与工业时代相适应,较少的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没有考虑到技术领域的新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告别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基因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专利制度是与科技创新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制度,专利制度的建设要顺应技术领域的发展,从而对技术创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快专利制度的创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及相关案例的梳理,分析了强化并提高职务发明人获得报酬比例的理论逻辑漏洞,重新认识现代企业专利资产经营管理过程及专利制度的宗旨。进而指出,现行制度的各项设计与学者的优化建议也并不是围绕通说理论展开的,不仅难以实现利益的均衡分配,在实践中还会将发明人与企业推向对立层面,容易引发纠纷。最后,本文在结合英国、德国、美国等立法技术较高国家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建议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职务发明人获得报酬权的法律性质,构建职务发明分类体系,探讨合理的发明成果利益分配机制。

刘亚晶[2](2013)在《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所论及的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主要指20世纪20年代重庆的留法青年,其中以先进知识分子赵世炎、邓小平、聂荣臻为主要代表。本文所论及的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主要指重庆勤工俭学生留法经历对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本文论及的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地传播主要指在法国期间,旅欧党团员在留法勤工俭学生与旅法华工之间进行地传播。此外,本文还涉及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即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除引言外,本文的正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概况。重庆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起因,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构成及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的思想原因。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工读主义的盛行以及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想的冲击,最终导致重庆学子渐渐产生抛家去国、远涉重洋的思想。第二部分介绍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选择与认同马克思主义。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在法国的工学实践,使他们实现了思想上的初步觉醒。三大运动的实践锻炼,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奠定了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同时认同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及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第三部分,阐述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重庆留法勤工俭学中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到法国后参与了旅欧党团组织的创建活动。在旅欧党团组织内部开展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活动。在与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作斗争后,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先进分子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留法华人的政治和思想觉悟,壮大了马克思主义的队伍。第四部分,评价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此外,他们中有的还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骨干。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回国后投身中国革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

公晓莺[3](2013)在《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今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时代,如何面对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日益消失和支离破碎的形势?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尊重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历史街区原有的色彩肌理?本文对建筑色彩的研究也许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色彩为研究对象,以广府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路径来分析传统建筑色彩的脉络,运用考古学、建筑学、色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时期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的梳理,系统研究其演化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内涵,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材料、人文因素的差异对建筑色彩的影响,得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建筑的色彩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广府文化传统与建筑色彩的内在关系,希望能对当今建筑创作中对建筑色彩的运用提供借鉴意义,并能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或重修提出指导性的原则,使得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能更加尊重历史、尊重原貌。本研究基于以下三点意义来展开:第一、本研究以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主线,重点区分古代与近代,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广府传统建筑色彩作了详细分析,总结出广府建筑色彩在不同时期受本时期多因素影响下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超越时代的与广府地区独特的地域人文特征相呼应的建筑色彩的稳定特质,对广府地区乃至岭南地区建筑研究基础理论体系中色彩研究的空白起到一定程度的补充作用,从内容上也丰富和完善了现有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成果。第二、建筑色彩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文物建筑之风格、年代、等级、功能、设计思想分析的重要依据。研究可为广府地区历史建筑保护与维修、提供参考依据,对保护灰塑、砖雕等民间传统工艺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本研究提出适用于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原则,可供广府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制定保护、维修、改造策略提供参考,使之更接近尊重历史原貌。第三、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城市色彩秩序的主要抓手。本研究既追溯过往,又关照当下,将传统建筑的色彩研究与城市特色、景观规划等当前各城市的关注热点结合起来,探索区域传统建筑色彩的选择中与气候环境、自然生态美结合的规律,为我们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继承和创新理念提供参考依据,对当今城市色彩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探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殷中萍[4](2012)在《痰清宁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痰清宁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痰清宁保留灌肠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治疗组,n=30)和清洁灌肠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IL-6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7天后两组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痰清宁保留灌肠可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促炎介质IL-6水平及CRP水平,调节脓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2、本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痰清宁保留灌肠对脓毒症患者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宋青红[5](2012)在《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1938-1946年)》文中研究说明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简称新运妇指会)作为战时妇女运动的总机构,组织和领导了战时的妇女工作。宋美龄以蒋夫人的身份,团结各派各派各界妇女参与战时妇女新运工作,各妇女工作组织者更是积极推行其妇运理念和主张。在新运妇指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妇女慰劳、儿童保育、战地服务、乡村服务、妇女文化事业、妇女生产事业和妇女生活指导等各项事业得以展开。新运妇指会各分会的设置则与国民政府行政机构密切相关,各机关新生活妇女工作队依国民政府中央各机关而设立,各省新运妇委会依托各省机构而设立。新运妇指会领导下的妇女动员具有明显的性别色彩。新运妇指会组织者群体或者由于其丈夫的党派属性或行政职务直接参与新运妇指会的组织工作,或者由于其对某一妇女工作的热情,响应战时妇女工作的需要参与战时妇女工作;或者由于服务某一政党的组织需要,被安插新运妇指会中。新运妇女干部训练班学员,约有三分之二由国民党中央党部或各省党部保送,自由考取仅占三分之一左右。新运妇指会的经费来源,既有政府专款补助和其它补助,也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捐款,政府拨款占据很大比例,当拨款余额不足时,由中央银行代为发放职员薪津。新运妇指会的成员,有国民党妇女干部、共产党员、左派进步人士和督教人士等人,也妇女名流,专家学者俞庆棠等人,还有宋美龄的私人秘书钱用和等人,各方各面的妇女参与新运妇指会。其中又以国民党政要夫人和女国民党员占相对多数,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更占据新运妇指会的主导地位。与其它妇女组织相比,在抗战前期,新运妇指会起着统一领导全国各界妇女,并指导其开展妇女工作的任务。到抗战后期,随着国民政府其它妇女行政机构和官方妇女组织的设立,新运妇指会的“妇女团体的总机构”的地位受到一定的挑战。抗战胜利后,新运妇指会由战时陪都重庆迁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动员妇女从事战时妇女工作的妇女组织,转变成战后单纯从事妇女生产、儿童福利的妇女组织,组织机构和工作规模大为缩减。新运妇指会动员了大量的妇女从事战时生产、慰劳、保育、乡村服务、战地服务等事业,为战时妇女工作乃至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运妇指会努力动员妇女为国家民族事业服务,但对于妇女自身的利益所做的贡献极为有限。新运妇指会组织和动员妇女的同时,实际上鼓舞了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各项活动,有利于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提高其经济地位,从而松动传统的性别关系,其组织形式对以后的妇女团体和妇女运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魏雅雯[6](2010)在《烟草中茄尼醇的测定、浸提和纯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茄尼醇是生产辅酶Q10和维生素K2的重要医药中间体,主要来源于植物体中,尤其在茄科植物烟草中,茄尼醇的含量可达0.3%~3%。本文研究了茄尼醇含量的测定方法,及从烟草中浸提、纯化茄尼醇的工艺过程。茄尼醇具有9个独立的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本实验在测定茄尼醇含量的过程中提出了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茄尼醇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冰乙酸作为溶剂溶解茄尼醇,同时冰乙酸可与KBrO3-KBr溶液定量产生Br2,经过加成反应,Br2加成到茄尼醇的双键上,再用碘量法测定剩余的Br2,则可间接计算出茄尼醇的量。通过实验研究,间接碘量法测定茄尼醇的测定条件为:以冰乙酸为茄尼醇溶剂,冰乙酸总加入量应占整个反应体系的75%以上,反应温度在20℃~30℃之间。该方法测定茄尼醇含量,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较高,分别可以达到RSD=0.57%和RSD=1.20%,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101%之间,可以作为本实验中从烟草中提取、纯化茄尼醇的测定方法。在已报道的茄尼醇浸提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冰乙酸和无水乙醇为浸提溶剂,采用室温浸提法、加热回流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浸提烟草中的茄尼醇。实验中,通过综合研究三种方法的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等条件,得出结论,以冰乙酸为浸提溶剂时,室温浸提法的浸提时间为24h,浸提率为1.934%,加热回流浸提法的浸提时间为3h,浸提率为2.168%,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的浸提时间为30min,浸提率为2.197%;以无水乙醇为浸提溶剂时,室温浸提法的浸提时间为24h,浸提率为2.151%,加热回流浸提法的浸提时间为3h,浸提率为2.175%,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的浸提时间为20min,浸提率为2.222%。结论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时,茄尼醇浸提率和浸提时间为优于室温浸提法和加热回流浸提法;以无水乙醇为浸提溶剂时,茄尼醇浸提率高于以冰乙酸为浸提溶剂时的溶剂。通过研究获得了一种新型的茄尼醇纯化精制方法。该方法基于茄尼醇的9个独立的双键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茄尼醇溴代物,之后再加入去离子水降低茄尼醇溴代物的溶解性,使溴代物沉降而与其他杂质分离,分离后的溴代物通过卤代烃消除反应可脱除茄尼醇溴代物的Br2,从而达到纯化茄尼醇的目的。实验中首先以茄尼醇标准品为纯化对象,将定量的茄尼醇与过量的Br2进行加成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得到茄尼醇溴代物,加水产生沉淀,过滤后,以丙酮为溶剂溶解滤渣,加入60倍量的Zn粉,在50℃条件下恒温振荡16h,进行脱Br2反应,此条件下纯化倍数可达到1.0864。然后茄尼醇浸膏为纯化对象时,对其进行皂化除杂、酸化除杂、除蜡、脱色,除去大部分杂质后,按照以茄尼醇标准品为纯化对象确定的路线进行纯化,得到的产物中茄尼醇含量可达93.65%,茄尼醇作为医药中间体,要求其纯度达到90%以上,应用本实验可以得到纯度为93.65%的茄尼醇,符合市场上对高纯度茄尼醇的要求。

史学斌[7](2009)在《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与再分布问题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理论一般是从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的、地理空间的、历史的等研究视角出发,对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域内的人口分布与迁移现象作出解释。这必然导致切割研究,而无法准确把握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现象的本质。针对当前人口分布和迁移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文试图借鉴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将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结合起来,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对人口分布与再分布问题进行时空大尺度的系统研究,以期获得对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进而形成一种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大部分人口分布与迁移现象做出较好解释的人口分布生成机制理论。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全文共分八章,各章的内容梗概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结合当前国内外人口分布和迁移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论证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逻辑框架及主要创新点进行了交待。第2章“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章主要是对全文展开论述所依据的辩证唯物主义人化自然观、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广义进化综合理论等四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作一简要介绍,并阐释了借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定律来研究社会学问题的可能性和科学性。第3章“生命热力系统与人类消费的本质”。本章从生命体的热力学系统分析入手,对人类消费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须要不断从外界环境摄入负熵,而消费的过程就是人体摄入负熵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章又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对人类消费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第4章“生产的本质与内能流”。同消费活动一样,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不象其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单纯。本质上讲,生产是人类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人类能够用于消费的能量形式为目标,有意识的将人类不能消费利用的能量形式转化为人类能够消费利用的能量形式的活动。人类进行有意识的能量转化所形成的能量流就是内能流,是人类所掌握控制的所有形式的能量总和,也是人类的负熵之源,主要由食物链、技术链和信息链三条能量支流构成。人类社会的进步就表现在内能流吸纳率和热效率的不断提高。第5章“人口分布原理”。本章从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热力学模型推导出社会系统中的人口数量及其人均能量消费水平都受内能流中有效能量的重要影响。这一原理在人口地域空间分布上则表现为人口按照区域有效能量分布状况进行分布。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人口生育率是一种重要的系统频律,要随着人均有效能量的增加而下降。在生育率下降机制没有被触发的情况下,人口数量会随着内能流的扩张而不断增长,从而实现人口按照区域有效能量分布状况进行分布。在生育率下降机制触发的情况下,人口会通过迁移的方式按照区域有效能量实现再分布。第6章“人口迁移原理”。人口迁移的动力来自于由于地区间区域内能流不均衡发展而产生的人口能量密度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能量势差力。与人口增殖方式实现人口再分布一样,人口迁移的结果也是缩小地区间人口能量密度差的。人口自身通过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两种方式实现在地域空间按照区域有效能量的分布状况进行分布的机制就是人口能量密度均衡律。与一般的人口迁移一样,人口城乡迁移也是人口按照区域有效能量的分布状况进行再分布的结果。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口城乡迁移的方向总是朝向城市化的方向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在能量转化器、转化利用的能量来源和城乡之间的能量交换上具有农村所不具备三点优势,从而使城市内能流具有比农村内能流更快的增长趋势。工业革命使城市的这三种优势更加突出了,从而引发了近代人类社会城市化的洪流。第7章“世界人口分布演化简史”。本章目的在于从大尺度时间跨度中勾勒出人口按照内能流进行分布的大致轮廓。根据所使用的能量转化器不同,人类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采集狩猎时代、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和非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这三个时代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特点都是由这三个时代所特有的能量获取方式决定的。并且,人口在地域空间的分布变化是朝向人口分布密度增加、范围扩展、自由度上升的方向发展的。第8章“结论与启示”。本章是全文的总结,主要是简单归纳了全文的基本结论和观点,并尝试运用本文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当代一些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现象与问题作了简略分析,以期为后继研究者和社会管理者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开拓思路。本研究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在于,系统提出了一种研究人口分布与迁移的新范式——人口分布生成机制理论。围绕这一理论,作者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概念体系,其中内能流、外能流、食物链能流、技术链能流、信息链能流、区域内能流、城市内能流、农村内能流、内能流吸纳率、内能流热效率、人均有效能量、区域有效能量、公平系数、人口能量密度、能量势差力等概念都是本文首次提出并加以界定的。此外,本文还首次提出了人体耗散结构系统能量摄入的层次性模型、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热力学模型、人口能量密度均衡律模型和能量交换不等律。

李芳[8](2009)在《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桂枝茯苓丸方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用“半仿生提取法(SBE法)”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模式。方法:首先对桂枝茯苓丸方药进行文献综述和饮片质量鉴定研究。提取工艺研究时,先将方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以均匀设计U7(74)表布点实验,桂皮醛、肉桂酸、丹皮酚、总萃取物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方药超临界CO2萃取(SFE-CO2)的较佳工艺条件;再将超临界萃取后的药渣与方中剩余的茯苓混合,用SBE法提取,以U9(91×33)表布点实验,芍药苷、肉桂酸、苦杏仁苷、茯苓酸、总多糖、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优选出SBE法较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该方药SFE-CO2法和SBE法较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用比例分割法优选SBE液和WE液(水提液)较佳醇沉浓度,以及该方药醇(AE)提的较佳浓度;在此基础上,对SBE法、WE法、SBA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WAE法(水提醇沉法)、AE法(醇提法)的5种提取液进行了多指标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因为化学等值不一定生物等效。又对5种提取液作活血化瘀、抗实验性痛经、抗炎、增强免疫和改善大鼠乳腺增生作用的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同时对5种含药血清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和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最后综合评判,优选出桂枝茯苓丸方药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在提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桂枝茯苓丸的剂型改革研究,确定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草案)。结果:(1)优选出的桂枝茯苓丸方药中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36℃、分离温度32℃、萃取时间3.5h。(2)优选出桂枝茯苓丸方药的SBE法工艺条件为:3煎用水pH依次为5.0、7.5、8.0;提取时间依次为2.0h、1.5h、1.5h。(3)SBE液醇沉较佳浓度为60%。(4)WE液醇沉较佳浓度为70%。(5)醇提较佳浓度为70%。(6)5种方法提取液(SBE、SBAE、WE、WAE、AE)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判值顺序为:YSBE>YAE>YWE>YSBAE>YWAE。(7)5种方法提取液指纹图谱相对应的特征峰总面积以SBE液最大。(8)5种方法提取液血清指纹图谱以SBE液含药血清色谱峰特征峰总面积最大,共有峰重叠率最高。(9)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综合评价结果以SBE液最佳,最大耐受量试验动物无一死亡。(10)5种方法提取液及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活动试验表明,SBE液及其含药血清综合评价值最大。(11)确定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制订了桂枝茯苓软胶囊的质量标准,以方便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结论:桂枝茯苓丸方药提取,以先将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桂枝、牡丹皮、赤芍、桃仁)用SFE-CO2萃取,其药渣与方中剩余的茯苓混合,再用SBE法提取为佳。SBE法提取液及其含药血清与其他提取方法(WE法、SBAE法、WAE法、AE法)作相应比较,药效物质含量高,药理作用强。本研究再一次验证了灰思维方式指导下的SBE法研究设计是科学、合理和先进的,丰富和完善了“用灰思维方式建立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基本研究模式,拓展了中药研究开发的思路,并为其他含挥发性成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提取及二次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快速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黄涛[9](2007)在《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文中研究表明在闽基督教(新教)四差会联合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在短短的四十年间(1911-1951),历经福州仓山观音井、福州魁岐、福建邵武、复校魁岐四大阶段的辗转办学,最后走向中国特色的民族化高等教育。福建协和大学的发展历史大抵上是由以林景润先生为代表的五任校长先后所谱写的。福建协和大学以西方大学为榜样,建立了高效率的学校管理体制,设置了综合性的院系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产生了很大而积极的社会反响,赢得了福建社会和中国教会大学界的认同。福建协和大学以人格教育为立校之本、以教学科研为办学之基、以服务社会为教育之光,不仅使“博爱、牺牲、服务”的校训精神得到发扬光大,营造了健康、和谐、向上的校风,而且以实事求是的教育信仰,从事高深学问的研究,构建了适应社会、服务人群的学风。这样的办学模式和因之培育出来的英才是福建协和大学贡献给中国社会的一笔丰富的遗产,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借鉴。福建协和大学在闽办学的过程,是宗教教育为主向世俗教育为主的转变过程,是基督文化对华传布向中西文化交流为主的转变过程,更是基督化和中国化不断“协和”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使协大将东西方社会联系在大学校园里和周边地区,也使协大将东西方文化“协和”在大学教育内容中和人类进步的服务事业中。因此,福建协和大学不仅是一所教育机关,为福建近现代教育乃至中国近现代教育做出了应有的历史性贡献,更是一所中西文化“协和”的园地,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

李京[10](2007)在《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淬灭自由基功能的开环类胡萝卜素,具有已被证实的防治人体疾病的功能,经济价值显着。从交叉学科的基础科研入手,研发富含番茄红素的功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对提高我国的国民健康水平和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所描述的研究工作以我国番茄红素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为目标,以目标化合物为中心展开,在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和生物化学多学科交叉点上进行工作,并对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作系统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的建立、天然资源的评估、制备技术的研发、在动物模型中的吸收、转运、分布和代谢规律以及防治疾病功能初探五大部分。研究结果包括:[1]应用UV-VIS反射光谱法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无损伤、现场检测技术;[2]应用C30-HPLC-PDA-ELSD技术实现了对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分离,测定了不同顺式异构体的吸光系数,建立了天然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组成的检测方法,为区分和鉴定人工合成品和天然产物奠定了基础;[3]证实了秋橄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资源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并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实验室方法;[4]探索了提高番茄红素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方法,证明了物料前处理对提高萃取效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观察了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几何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大量顺式异构体的存在,并证实了几何异构体组成在血清中发生了显着变化;[6]测定了天然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率和在大鼠血清中的动态积累规律;[7]比较了不同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8]检测了天然番茄红素是否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功能;[9]首次发现大鼠前列腺内存在番茄红素C31降解片段,并证实其仍具有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这些工作成为我国自行研制和开发高水平天然番茄红素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技术基础,使我国在天然番茄红素的体内代谢和防治疾病功能方面的研究水平有所提高,推动了国内番茄红素制造产业的发展、填补了国内番茄红素研究领域中的部分空白。

二、《大学化学》第19卷(2004年)1~6期 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化学》第19卷(2004年)1~6期 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职务发明奖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企业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现状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关于职务发明报酬权理论的讨论
    2.1 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激励缺失
        2.1.1 企业专利资产经营
        2.1.2 专利制度的宗旨
    2.2 发明人需要法律特别保护
        2.2.1 企业发明人合同地位不平等
        2.2.2 发明人是发明创造的决定因素
第3章 关于职务发明报酬制度设计的讨论
    3.1 现行制度与提高职务发明数量之间无直接联系
        3.1.1 科技能力与创新意识是发明创造产生的根本
        3.1.2 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是关键
    3.2 现行制度与通说理论的矛盾性
    3.3 现行制度有违分配正义
    3.4 影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第4章 现行制度的优化讨论
    4.1 职务发明人报酬权法律性质
    4.2 法定比例与技术贡献度
    4.3 构建职务发明分类体系
    4.4 事前约定为主,事后约定为辅
    4.5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建设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一) 选题的来源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四) 研究的创新点
二、 重庆勤工俭学生赴法概况
    (一) 重庆勤工俭学生赴法起因
    (二)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构成
    (三) 重庆勤工俭学生赴法时思想状况
三、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认同
    (一) 在实践中,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二)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四、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 旅欧党团员内部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 创办机关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 在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较量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四) 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探索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 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
    (一) 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 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骨干
参考文献
致谢

(3)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1.1.1 从“中国红”说起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广府传统建筑的概念
        1.2.3 建筑色彩的概念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广府传统建筑研究
    1.4 研究意义和方法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代营造技术中的色彩应用与广府区域自然人文特征
    2.1 传统色彩观念
        2.1.1 阴阳五行观
        2.1.2 封建等级观
    2.2 古代营造技术中的色彩应用
        2.2.1 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彩画色彩
        2.2.2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的色彩
    2.3 广府地区自然环境及人文特征
        2.3.1 自然环境
        2.3.2 人文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府地区早期建筑色彩:基于考古资料的考察
    3.1 秦汉时期
        3.1.1 南越王墓
        3.1.2 宫殿遗址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
        3.2.1 随葬品
        3.2.2 建筑遗存
    3.3 南汉时期
        3.3.1 王宫遗址
        3.3.2 南汉王陵及其它建筑遗址
    3.4 宋元时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清时期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特征
    4.1 官式建筑
        4.1.1 学宫建筑
        4.1.2 宗教建筑
    4.2 广府地区民间建筑色彩
        4.2.1 民居建筑
        4.2.2 祠堂建筑
        4.2.3 祭祀建筑
        4.2.4 古典私家园林
    4.3 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和影响因素
        4.3.1 传统建筑色彩特征
        4.3.2 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化过程中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变迁
    5.1 广府地区近代化过程中建筑发展概述
        5.1.1 近代早期(1840 年之前)
        5.1.2 初始期(1840 年-1911 年)
        5.1.3 兴盛期(1911 年-1938 年)
        5.1.4 停滞延续期(1938-1949)
    5.2 西式建筑形式与色彩
        5.2.1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5.2.2 早期教堂建筑
        5.2.3 西方古典主义
    5.3 从“中国古典复兴”到“中国固有形式”
        5.3.1 “中国古典复兴”——以岭南大学建筑群为例
        5.3.2 “中国固有形式”
    5.4 从“西洋化”到中西合璧式建筑
        5.4.1 城市骑楼建筑的色彩
        5.4.2 市居住建筑——以广州东山官邸和侨宅(东山洋楼)为例
        5.4.3 侨乡建筑:开平碉楼
    5.5 近代广府地区建筑色彩特征和影响因素
        5.5.1 近代广府地区建筑色彩特征
        5.5.2 影响因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保护策略与城乡色彩规划
    6.1 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及演变脉络
    6.2 关于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6.2.1 广府地区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现状
        6.2.2 适用于建筑色彩保护的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6.2.3 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方法和步骤——以 2009-2010 年沙面整饰工程为例
    6.3 关于建筑色彩与城市规划
        6.3.1 广府地区城市色彩现状
        6.3.2 城市色彩规划的原则
        6.3.3 有关特色城市色彩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痰清宁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及研究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辩证体系的认识
        1.4 证候诊断要点
        1.5 治则、治法
        1.6 问题与展望
    2.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及研究
        2.1 脓毒症的流行病学
        2.2 脓毒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3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2.4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2.5 膝毒症的治疗进展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剔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
        3.4 终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设计
        4.2 治疗方法
        4.3 观测指标
        4.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病例完成情况
        5.2 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5.3 疗效结果分析
        5.4 安全性检测指标
讨论
    1. 脓毒症与IL-6、CRP
    2. 脓毒症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
    3. 脓毒症与痰清宁
    4. 中药灌肠治疗
    5. 缺点和不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5)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1938-1946年)(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资料综述
    五、本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运妇指会的组织沿革及经费概况
    第一节 战前及战时新运妇指会概况
        一、战前新运妇指会概况
        二、妇女界庐山谈话会与新运妇指会的扩大改组
    第二节 战时新运妇指会经费概况
        一、新运妇指会总会经费收支情况
        二、新运妇指会总会职员薪津
    第三节 战后新运妇指会的组织变迁
        一、战后新运妇指会的总会组织
        二、战后新运妇指会的各分会组织
        三、1949年接管前后的新运妇指会
        四、小结
第二章 新运妇指会的人事关系网络
    第一节 宋美龄与新运妇指会
        一、号召宣传——动员妇女抗战
        二、亲历亲为——指导妇女新运工作
        三、各界称赞——妇女新运工作成绩显着
        四、选贤举能——领导妇女工作的特点
        五、领导妇女工作的身份
    第二节 战时新运妇指会的组织者群体
        一、新运妇指会委员
        二、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各组组长
        三、各省新运妇委会主任委员
        四、新生活妇女工作队队长
    第三节 女性群体与新运妇指会高层职员
        一、国民党政要夫人与新运妇指会
        二、国民党妇女干部
        三、中共党员及左派进步女性
        四、基督教人士
    第四节 新运妇指会中下层职员群体
        一、关于战时新运妇指会职员的规定
        二、新运妇女干部训练班教、职、学员群体
        三、各服务队指导员与指导员会议
        四、其它女性职员
第三章 总会各部门组织运作及工作概况
    第一节 妇女干部培训及妇女服务事业
        一、新运妇女干部培训
        二、从乡村服务队到乡村服务组
        三、从战时服务队到荣誉军人服务队
    第二节 妇女生产事业及生活指导
        一、妇女生产事业
        二、妇女生活指导工作
    第三节 文化事业及《妇女新运》杂志
        一、新运妇指会文化事业
        二、《妇女新运》的刊行
    第四节 慰劳与儿童保育事业
        一、妇女慰劳事业
        二、战时儿童保育事业
        三、新运妇指会与妇慰会、战时儿童保育会
第四章 新运妇指会各分会组织及工作概况
    第一节 新生活妇女工作队的概况
        一、工作计划
        二、组织成立——以各机关为依托
        三、妇女工作概况
    第二节 军政部新生活妇女工作队
        一、组织成立——依托军政部而设立
        二、队费承担者——女性队员背后的男职性员
        三、各组长、各支队长联席会议
        四、工作概况及成效
        五、遇到的问题
    第三节 重庆市政府新生活妇女工作队
        一、组织概况——依托重庆市政府而设立
        二、各分队组织概况
        三、队务会议及各分队代表会议
        四、各项工作及成绩
    第四节 各省及海外华侨分会的组织及工作概况
        一、各省新运妇指会概况
        二、组织与行政——以江西省妇女指导处为个案
        三、海外华侨新运妇委会
第五章 新运妇指会的总体评价
    一、成就及地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三、结语:总体评价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一、未刊档案文献
    二、报刊杂志
    三、新运妇指会出版品
    四、已刊史料集(按时间先后)
    五、文史资料、自传、回忆录、访谈录等
    六、中文论着
    七、外文文献
本人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烟草中茄尼醇的测定、浸提和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茄尼醇的理化性质
    1.2 茄尼醇在自然界的分布
    1.3 茄尼醇的应用
        1.3.1 合成辅酶Q_(10)和维生素K_2
        1.3.2 合成制造抗肿瘤类药物
    1.4 茄尼醇的生产现状
    1.5 烟草中茄尼醇含量测定方法概述
        1.5.1 库仑滴定法
        1.5.2 薄层色谱扫描法
        1.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1.5.4 反高效液相色谱法
        1.5.5 其他检测方法
    1.6 烟草中茄尼醇的浸提方法概况
        1.6.1 有机溶剂浸提方法
        1.6.2 超声波辅助浸提法
        1.6.3 微波辅助浸提法
        1.6.4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
        1.6.5 匀浆浸提法
    1.7 茄尼醇的精制纯化方法概况
        1.7.1 柱层析法
        1.7.2 重结晶法
        1.7.3 聚合态共沉淀法
        1.7.4 茄尼醇纯化的其他方法
    1.8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任务
第二章 间接碘量法测定烟草中茄尼醇方法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所用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实验方法
        2.1.4 茄尼醇的定量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溶解茄尼醇溶剂的选择
        2.2.2 单因素实验
        2.2.3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2.2.4 温度的影响
        2.2.5 干扰因素的影响
    2.3 样品分析
        2.3.1 精密度的测定
        2.3.2 添加法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2.3.3 加标法测定茄尼醇
    2.4 小结
第三章 烟草中茄尼醇的浸提方法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茄尼醇浸提溶剂的筛选
        3.2.2 浸提时间的确定
        3.2.3 浸提次数的确定
        3.2.4 料液比的确定
        3.2.5 水洗前处理对浸提结果的影响
    3.3 整合优化条件后浸提茄尼醇浸膏
    3.4 小结
第四章 茄尼醇精制纯化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纯化路径的选择
        4.2.2 茄尼醇粗品纯化工艺的选择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茄尼醇纯化条件的研究
        4.3.2 茄尼醇浸膏的纯化条件的研究
    4.4 从烟草开始的整个提纯过程
    4.5 小结
第五章 茄尼醇生产的简单工艺流程设计
    5.1 精品茄尼醇的工艺流程
        5.1.1 从烟草中浸提并纯化
        5.1.2 直接购买粗品进行纯化
    5.2 可行性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 有关人口分布理论的研究
        1.2.2 有关人口迁移理论的研究
        1.2.3 当前人口分布和迁移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体系结构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2 论文的体系结构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
        2.1.1 构成人类社会的自然要素和人的要素
        2.1.2 人类社会是社会无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统一,是自然无机体与自然有机体的高级物质运动形式
        2.1.3 人口是人类社会物质变换的主体要素和直接承担者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相关理论
        2.2.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
        2.2.2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认识的深入
        2.2.3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与适用范围
    2.3 耗散结构理论
        2.3.1 自组织现象
        2.3.2 耗散结构形成的机理
        2.3.3 产生和维持耗散结构的条件
    2.4 广义进化综合理论(GRAND EVOLUTIONARY SYNTHESIS)
        2.4.1 广义进化综合理论产生的背景
        2.4.2 广义进化综合理论基本原理
        2.4.3 广义进化综合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
    2.5 运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定律研究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2.6 本章小结
3. 生命热力系统与人类消费的本质
    3.1 生命体的热力系统分析
        3.1.1 生命的本质特征
        3.1.2 生命体的热力系统分析
        3.1.3 生物为获得能量摄入而进行生存竞争
    3.2 人类消费的本质
        3.2.1 生物学的消费与经济学的消费
        3.2.2 人类消费的本质
        3.2.3 人体耗散结构、需求与消费的关系
        3.2.4 人类消费能量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3.2.5 人类能量消费的类型
    3.3 人类消费的特点
        3.3.1 人类消费的特点
        3.3.2 人类对能量追逐的无限性
    3.4 本章小结
4. 生产的本质与内能流
    4.1 生产的本质
        4.1.1 动植物的摄食与人类的生产
        4.1.2 人类生产的本质
        4.1.3 生产工具的作用
        4.1.4 人类生产的能量转化轨迹
        4.1.5 生产的相对性与消费的绝对性
    4.2 内能流及其构成要素
        4.2.1 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生态系统
        4.2.2 人类社会内部能量流动
        4.2.3 内能流的构成
    4.3 人类社会系统进化的时间之矢
        4.3.1 内能流吸纳率与热效率
        4.3.2 人类社会系统进化的时间之矢
        4.3.3 人类社会系统进化的动力——科学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人口分布原理
    5.1 人口数量与内能流的关系
        5.1.1 生态金字塔与逻辑斯蒂增长实验的启示
        5.1.2 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的热力学解释
        5.1.3 来自城市供给系统(Urban Supply Network)的旁证
        5.1.4 世界人口数量随内能流吸纳率和热效率的提高而增加
    5.2 人口在地域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
        5.2.1 内能流在地域空间的分布
        5.2.2 人口在地域空间按照区域有效能量进行分布
    5.3 人口分布变动分析
        5.3.1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
        5.3.2 生育率与人类能量摄入的关系
        5.3.3 人口自然变动导致的人口再分布
    5.4 本章小结
6. 人口迁移原理
    6.1 人口迁移变动导致的人口再分布
        6.1.1 人口能量密度
        6.1.2 人口迁移动力的产生
        6.1.3 人口迁移的类型
        6.1.4 人口能量密度均衡律
    6.2 城市的起源与城乡人口分布的演化
        6.2.1 城市的内涵与起源
        6.2.2 城市内能流、农村内能流与外能流的关系
        6.2.3 城乡人口分布的演化
    6.3 本章小结
7. 世界人口分布演化简史
    7.1 采集狩猎时代(人类产生——农业、畜牧业的产生)
    7.2 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工业革命)
        7.2.1 利用生物能量转化器进行能量转化以形成内能流
        7.2.2 稳定的区域内能流的形成
        7.2.3 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的人口分布
        7.2.4 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的人口迁移
    7.3 非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工业革命——今)
        7.3.1 利用非生物能量转化器进行能量转化以形成内能流
        7.3.2 非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的人口分布
        7.3.3 非生物能量转化器时代的人口迁移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启示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对我国当代社会管理与实践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桂枝茯苓丸方的处方渊源及方解
        1.1 处方渊源
        1.2 方解
    2 桂枝茯苓丸方药的研究概况
        2.1 桂枝茯苓丸方药的药理研究概况
        2.2 桂枝茯苓丸方药的临床应用概况
        2.3 方中单味药的研究概况
    3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的现状
        3.1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简况
        3.2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的现状
    4 半仿生提取法的创立和发展研究现状
        4.1 灰思维方式与中药"半仿生提取法"的创立
        4.2 "半仿生提取法"的特点
        4.3 半仿生提取法的适用范围、研究现状及科学意义
    5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5.1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特点
        5.2 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因素
        5.3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6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况
        6.1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起源
        6.2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势
        6.3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6.4 血清药理学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7 指纹图谱及其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7.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
        7.2 中药指纹图谱的特点
        7.3 建立中药指纹图谱的原则
        7.4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7.5 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模式的研究
        7.6 指纹图谱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7.7 指纹图谱的发展前景
    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质量鉴定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桂枝质量鉴定研究
        2.2 茯苓质量鉴定研究
        2.3 牡丹皮质量鉴定研究
        2.4 赤芍质量鉴定研究
        2.5 桃仁质量鉴定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条件的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的选择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肉桂酸、桂皮醛及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3 实验结果的处理
    4 验证性实验
    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均匀设计法优选桂枝茯苓丸方药的半仿生提取工艺条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设计
        2.2 样品液的制备
        2.3 供试液的制备
        2.4 芍药苷含量测定
        2.5 肉桂酸含量测定
        2.6 苦杏仁苷含量测定
        2.7 茯苓酸含量测定
        2.8 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2.9 干浸膏的测定
    3 实验结果的处理
        3.1 优化处理
        3.2 验证性实验
    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SBE液最佳醇沉浓度的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的制备
        2.3 指标成分测定与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水提液最佳醇沉浓度的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的制备
        2.3 指标成分测定与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醇提最佳浓度的优选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的制备
        2.3 指标成分测定与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5种方法提取液的指标成分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的制备
        2.3 5种方法提取液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2.4 5种方法提取液肉桂酸的含量测定
        2.5 5种方法提取液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2.6 5种方法提取液茯苓酸的含量测定
        2.7 5种方法提取液总多糖含量测定
        2.8 干浸膏得率的测定
        2.9 5种方法提取液指标成分的综合评价
        2.10 5种方法在单体成分提取方面优劣的探讨
    3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5种方法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液的制备
        2.2 供试液的制备
        2.3 对照液的制备
        2.4 色谱条件
        2.5 图谱采集时间的确定
        2.6 内参照峰的确定
        2.7 精密度、稳定性考察及SBE特征峰的选择
        2.8 5种方法提取液指纹图谱的绘制
        2.9 共有峰重叠率比较
        2.10 相似度比较
        2.11 9强峰的峰面积差异率及总差异率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5种方法提取液血清指纹图谱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空白血清供试液的制备
        2.2 含药血清供试液的制备
        2.3 色谱条件
        2.4 采集时间的确定
        2.5 内参比峰的确定
        2.6 特征指纹峰的选择及精密度、稳定性考察
        2.7 采血时间的考察
        2.8 给药剂量的考察
        2.9 5种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的峰数、共有峰的重叠率比较
        2.10 5种含药血清指纹图谱相似度的比较
        2.11 5种含药血清特征峰面积的差异率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5种方法提取液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提取液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2 不同提取液对药物诱发痛经模型的影响
        2.3 不同提取液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2.4 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5 不同提取液对乳腺增生大鼠的实验研究
    3 综合评判
    4 毒性比较---最大耐受量的测定
    5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桂枝茯苓丸方药不同提取液及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1.4 供试药液的制备
        1.5 含药血清的制备
        1.6 洛氏液配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5种方法提取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
        2.2 5种含药血清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
    3 综合评判
    4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三章 桂枝茯苓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十四章 桂枝茯苓软胶囊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附录
详细摘要

(9)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一 中文提要
    二 英文提要
绪论
    一 中国基督教大学研究学术史回顾
    二 福建协和大学个案研究的题解
    三 本研究的一般意义与基本方法
    四 本研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上篇 四十年岁月峥嵘:福建协和大学的发展概况
    引言
    第一章 福建协和大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艰难筹建
        第二节 三迁校址
        第三节 历史归宿
        一 注册问题
        二 国有化问题
    第二章 福建协和大学的历任校长
        第一节 庄才伟校长
        一 申请办学许可
        二 筹措办学经费
        三 奠定办学永久校址
        第二节 高智校长
        一 "恰当地方的恰当的人"
        二 立校园基础 树协大精神
        三 "权力移交"先见之明
        第三节 林景润校长
        一 临危受命 有条不紊
        二 协大精神 光大发扬
        三 迁校深山 艰苦创业
        四 复归魁岐 抱憾辞世
        第四节 陈锡恩校长
        第五节 杨昌栋校长
        第六节 其他校长代理人
        一 徐光荣先生
        二 陈文渊先生
        三 陈景磐先生和校政委员会
    第三章 福建协和大学的组织机构
        第一节 校董事会
        第二节 行政机构
        一 校务会议和教授会
        二 教务处
        三 训导处
        四 总务处
        五 各部门行政负责人
        第三节 教学机构
        第四节 辅教机构
        一 各种委员会和研究会
        二 各种学生社团组织
        三 协大图书馆
    第四章 福建协和大学的学程规则
        第一节 招考与入学
        一 招生概况
        二 入学规程
        第二节 修业过程
        一 学分规则
        二 助学机制
        第三节 考核与毕业
        一 学业考核制度
        二 毕业标准
        三 毕业生就业概况
    第五章 福建协和大学的办学成果
        第一节 办学设施
        一 观音井校区
        二 魁岐校区
        三 邵武校区
        四 魁岐复校校区
        第二节 教师风采
        第三节 学生写真
        第四节 社会反响
中篇 博爱 牺牲 服务:福建协和大学的校训精神
    引言
    第六章 人格教育:福建协和大学的立校之本
        第一节 博爱思想
        一 宗教世界里的"博爱"思想
        二 世俗生活里的"博爱"行动
        第二节 民主革命信仰
        一 三民主义教育在协大
        二 新民主主义教育在协大
        第三节 协作自治精神
        一 学校主持下的学生协作自治教育
        二 学校指导下的学生协作自治教育
    第七章 教学科研:福建协和大学的办学之基
        第一节 教学实践
        一 课堂教学
        二 课外实践
        第二节 科研水平
        一 协大科研水平的一般发展状况
        二 《协大学术》开协大科研风气之先
        三 协大五大科研阵地
        四 协大其他科研团体
        五 协大学生毕业论文
        第三节 学术交流
        一 客自远方来
        二 外出讲学或研究
    第八章 服务社会:福建协和大学的价值之光
        第一节 爱国壮举
        一 爱国求民族生存当从反日开始
        二 爱国求民族进步当从反专制开始
        第二节 乡村改造
        一 开展农村服务
        二 推行民众教育
        第三节 忠守职业
        一 教员 坚守教岗
        二 学生 读书服务并重
        三 毕业生 风采照人
下篇 基督化与中国化的"协和":福建协和大学的历史地位
    引言
    第九章 福建协和大学与基督教(文化)
        第一节 协大是基督教文化东渐的产物
        一 基督教界资助在协大
        二 神学教育在协大
        三 基督教文化形式在协大
        第二节 协大对基督教(文化)的改造
        一 非基督运动和国人主校
        二 新中国对协大的改造
    第十章 福建协和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一节 校内中外籍教工间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二节 协大师生间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节 协大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极:外语教育
    第十一章 福建协和大学和基督教教育中国化
        第一节 协大教育必然中国化
        一 国民政府立案与协大教育中国化
        二 抗日战争和协大教育中国化
        三 新中国国有化与协大教育中国化
        第二节 协大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一 协大中国文化研究的条件
        二 福建(中国)文化研究会和《福建文化》
        三 协大其他会社的国学研究
        第三节 协大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贡献
        一 协大的两个教育特色
        二 协大对福建教育的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档案文献
        二、英文档案文献
        三、报刊杂志
        四、相关专着
        五、相关论文
附录
    1、福建协和大学史略
    2、福建协和大学组织大纲
    3、福建协和大学训导规则(训导处1944年颁布)
    4、福建协和大学民国卅四学年下学期(1945年春)各院系课程学分表
    5、《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学则》(1948年教务会议通过,1949年校务会议修正通过)
    6、《福建文化》历期目录
    7、福建协和大学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
    8、福建协和大学大事记
    9、私立福建协和大学迁邵以来大事记(1938—1942)
    10、福建协和大学的历届毕业生名录
    11、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与福建协和大学
        (1) 母校校名词条刊入《辞海》增订版
        (2) 协大复校努力之始末(倡议书、致校友信、复校捐款退还情况)
        (3) 福建协和大学校友回忆录和访谈录(俞永受、林纪焘、金章岩)
后记(致谢)

(10)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类胡萝卜素概论
    第二节 番茄红素简介
    第三节 研究意义、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与检测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番茄果实表面紫外-可见反射光谱与果实中红素含量的相关性初探
    第二节 天然番茄红素的C18-HPLC定性和定量检测
    第三节 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C30-HPLC-PDA分离与鉴定
    第四节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在番茄红素反相HPLC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节 应用C30-HPLC-PDA-ELSD估算番茄红素顺式异构体吸光系数
    第六节 应用
第三章 番茄红素天然资源评估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变化
    第二节 红瓤和黄瓤西瓜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分析
    第三节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与几何异构体组成分析
第四章 天然番茄红素的制备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
    第二节 秋橄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初探
第五章 番茄红素在动物模型中的吸收、转运、分布和代谢研究
    研究背景
    第一节 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组成在体内的变化
    第二节 番茄红素的吸收
    第三节 番茄红素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
    第四节 番茄红素在大鼠前列腺中的降解代谢初探
第六章 番茄红素的保健功能初探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几何异构化对番茄红素淬灭单线态氧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番茄红素萃取物对高血脂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番茄红素的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作用
    第四节 番茄红素C31降解片段的形成和体外淬灭单线态氧能力检测
第七章 总结
    第一节 研究工作总结
    第二节 研究结果概括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 作者简介
附录II 发表论文
附录III 缩略语表
致谢

四、《大学化学》第19卷(2004年)1~6期 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职务发明奖酬机制研究[D]. 王洋. 清华大学, 2015(12)
  • [2]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生为例[D]. 刘亚晶. 西南政法大学, 2013(01)
  • [3]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D]. 公晓莺.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 [4]痰清宁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殷中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5]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1938-1946年)[D]. 宋青红. 复旦大学, 2012(03)
  • [6]烟草中茄尼醇的测定、浸提和纯化研究[D]. 魏雅雯. 长安大学, 2010(03)
  • [7]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 史学斌.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 [8]以桂枝茯苓丸方药探讨含挥发性成分复方用“半仿生提取法”研究的模式[D]. 李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9]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D]. 黄涛.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10]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D]. 李京.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大学化学》第19卷(2004)1-6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