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邮政CDMA放号超过40万(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1)在《3G通信时代鄂尔多斯电信的渠道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2001年10月1日,日本NTT DoCoMo公司开通了全球第一个3G服务通信网络,世界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2009年1月国内三大运营商取得3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3G通信时代,中国电信于2008年10月行业重组时收购原中国联通CDMA业务,由于中国电信已经十年未经营移动网业务,尤其渠道在未收购C网前全部属自营,社会渠道的建设、营销属于空白,在3G时代如何通过渠道的经营,将通信产品推向社会各界,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中国电信鄂尔多斯分公司在3G通信时代的渠道营销为切入点,将中国电信鄂尔多斯分公司渠道近两年对业务的发展和贡献进行分析;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中的环境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电信面临的环境进行了分析,从政治、经济、法律、技术角度逐一进行,阐述了全球移动技术业务发展趋势,国内外电信行业经营现状,尤其是3G的经营现状;针对鄂尔多斯电信现阶段营销渠道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引出鄂尔多斯电信公司的渠道尤其是社会渠道如何在3G移动通信时代与鄂尔多斯移动、鄂尔多斯联通等运营商竞争,对其渠道的建设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陈德华[2](2010)在《完全信息下垄断市场竞争均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对航空、电信、电力、铁路、邮政等传统自然垄断行业实施了政府管制或国家所有制,其目的是试图解决“马歇尔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即在享受规模经济收益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垄断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从中国经济转型30年的实践来看,垄断行业的改革进展缓慢。铁路、电力、民航、通讯、公共事业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的垄断,不仅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垄断行业产品定价长期背离价值,强化行业保护、排斥市场竞争等负面作用。这些行业打破垄断的路在何方,如果改革,改革后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如何。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首先运用博弈论、产业经济学等理论重点分析了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下厂商的市场行为,从而得出了不同情景下厂商的竞争均衡得一般性模型和结论。均衡结果不仅可以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对于处于相应情景的厂商竞争提供实践借鉴。在一般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讨论了我国电信行业改革前后的竞争均衡。本文整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当市场上存在一家垄断厂商,即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时厂商的市场行为。首先对完全垄断下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以及市场绩效和社会福利;然后从垄断厂商角度,区分单种产品和多种产品两种情形进行研究,并且在对单种产品研究中,进一步区分市场完全覆盖和市场部分覆盖进行了分析;在对多种产品研究中,区分是否考虑消费者消费参数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完全垄断厂商的市场歧视定价。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市场上出现两个垄断厂商下市场竞争,分别讨论了成本不对称下以及产品差异化下的竞争均衡。研究表明在成本不对称下,尽管领先者具有“先天性”的先动优势,但跟随者也可以通过“后天性”的先发制人来减少领先者的约束,获得自身利润最大化。进一步,得到差异化能抵消领先者的“先动优势”,尤其是当差异化达到一定程度,跟随者的产量和利润将会超过领先者。从而得出市场竞争最终的均衡是先动产量决策和后动差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对产品差异化模型进行扩展,采用纵向差异化来讨论,即当产品的差异化由产品质量来衡量时,得出边际成本越低,产品质量越好,进行先动决策的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利润最高的结论。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市场上出现三家垄断厂商下的市场竞争问题。重点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潜在进入厂商的进入与在位厂商阻止进入问题。研究了市场上存在两个垄断厂商和一个潜在进入厂商下的进入与阻止进入的博弈。在研究中区分两个在位厂商是否同时决策建立了两个模型,研究得出在完全信息下,每个厂商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都会考虑潜在进入对于双方利润的影响,领先厂商并不会夸大对其自身的负面影响,从而不会产生“搭便车”现象,也不会出现一家厂商负担全部阻止进入投入的现象。二是研究了市场上存在三家垄断厂商竞争的情形。在三家垄断厂商的竞争中,讨论了成本不对称下以及产品差异化下的三个厂商的竞争。对于每个情形按照决策先后的不同以及差异化决策可以有很多情形,本章重点建立了S-S模型、S-C模型和S-M模型,并通过算例对各种情形下的竞争均衡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形下厂商决策的先后以及差异化程度影响着最终均衡结果,厂商的均衡结果是由第一阶段产量决策的先后和第二阶段差异化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三家厂商出现了此消彼长,在不同产品、不同地理领域、不同子品牌、不同时段表现出不同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均衡将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在三寡头市场,领先厂商不一定永远处处领先,跟随厂商不一定时时处处跟随。第四部分是电信市场实证分析。对中国电信行业,结合电信行业自身的特点,通过2002年中国联通CDMA和中国移动的GPRS为例定性分析了第四章中双寡头垄断市场竞争规律。然后,进一步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1999年-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两家垄断运营商的竞争均衡,得出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均衡,从而验证了第四章分析结论;最后通过第五章中有关三家垄断厂商的竞争分析,结合电信行业特点,引用2008年-2009年数据预测改革后三家全业务运营商3G之间的未来竞争均衡。
向洪锐[3](2010)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08年10月接手CDMA资产和用户以来,中国电信展开了自主品牌的“天翼行动”。在网络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7月底,中国电信的3G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42个地市、2055个县(市)和6000多个发达乡镇,是中国大陆目前覆盖最广最好的3G网络;在用户发展方面,不仅成功地扭转了用户不断流失的局面,还实现了用户规模的正增长。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电信移动用户高达4678万户,与运营之初的有效用户数2840万户相比,净增1838万户,而四川电信也从接手时不足80万用户发展到至今300多万用户。与其他两家运营商比较,在3G终端的应用方面,其天翼品牌的CDMA2000, EVDO 3G手机在销量上一直名列前茅,在3G数据卡的市场占有率上,更是遥遥领先,这也意味着中国电信在当前的3G应用上先拔头筹,取得了领先的优势。纵观中国电信在运营CDMA网络一年来的表现,其成绩可圈可点。但如果中国电信因此而放弃进一步的努力和自我完善的话,那中国电信宏大的市场目标,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了!原因很简单,仅仅从规模上来看,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已经突破5亿,达到5.08亿户,中国联通移动用户达到1.43亿户。相比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规模而言,中国电信4千多万的移动用户规模实在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远远不能和上述两家运营商相提并论。在网络覆盖层面来看,中国电信虽然建成了目前国内覆盖最广的3G网络,但在2G覆盖水平上,仍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有较大差距;在移动网络和移动业务运营经验来看,中国电信则是不折不扣的新兵,实在没有资本而固步自封。因此本论文主要是针对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在市场营销推广上的广告促销宣传、产品套餐设计、价格策略、营销体制、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电信目前现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即将中国电信打造成为全业务经营运营商,在中国电信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套餐形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不同的套餐模式,优化套餐形式,提高套餐使用率;在渠道建设方面要增强社会化渠道尤其是大卖场等核心渠道的捆绑力度和营销能力和提高代理商渠道的终端普及率。本文主要是分为前言和五个章节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绪论主要是简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一章首先对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则主要介绍了中国电信的发展史和移动发展情况。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市场竞争分析,介绍了中国电信移动业务的G-PEST分析,SWOT分析和主要竞争对手竞争分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五章则针对第四章提出问题进行优化和提出改进的措施。规划出中国电信在移动业务发展前景和方向。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市场环境与营销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深入阐述了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与改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此外,提出了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新的营销模式-差异化营销。即众多“红海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也就是在移动比较占优势的城市范围能开辟自己融合的营销模式,将中国电信的网络优势与移动业务结合起来与移动抗衡,在广大的农村用自己资费低廉的优势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红海”竞争,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优势。
陈昱嘉[4](2010)在《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产品竞争战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基本情况,包括经营情况、3G业务发展情况、及三大运营商在各项经营指标上的详细对比。针对3G无线宽带业务这一新业务,详细分析了三个运营商各自的产品、渠道建设、目标客户定位和业务发展现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中国电信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电信在3G无线宽带业务上采取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及具体操作的建议。
尹晓蕊[5](2009)在《辽宁电信3G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电信业3G业务牌照的发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了3G牌照。3G的真正到来会给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辽宁电信借着3G牌照发放的契机,要迎接这种挑战,进行战略转型,开展移动业务,实施全业务经营势在必行。本文借鉴国内外移动运营商的相关经验,通过对整体的行业背景分析、公司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竞争环境等的深入分析,运用现代管理市场营销的科学理论,结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及相关特点等情况,利用SWOT分析、市场定位、市场规模预测等方面分析,提出了辽宁电信3G业务的营销策略及发展目标。在如何做好目标市场细分工作,做好产品营销定位,做好用户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根据市场细分及产品定位等因素,就品牌、渠道、价格等方面的整合营销策划提出了解决方案。3G营销成功与否,重在实施。针对对市场综合因素的分析后,找到当前3G业务营销实施的重点在于3G业务与现有业务的协调发展这一要素,避免出现自己打自己的局面,同时3G业务的内容填充,即增值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现在,重点是未来的一个竞争的重点指标,认识到这一问题后,辽宁电信应重点工作落实到3G业务的内容填充上,这将决定未来谁将占领3G业务发展的至高点。
黄英[6](2006)在《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将以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电信运营商为研究对象,在对营销渠道的内涵、特点、功能、流程、结构、决定因素以及营销渠道的演进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电信市场的特点,电信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分析了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发展和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的特点,指出电信运营商进行渠道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营销渠道战略获取竞争优势。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营销渠道网络的微观和宏观根源分析了电信运营商进行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动因、同时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进行的深入分析,最后在分析当前营销渠道的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电信运营商渠道模式创新的主要策略。最后探讨营销渠道创新模式在电信运营商的实际应用问题。本部分结合具体企业——湖南联通,分析了电信运营商企业当前的营销模式,以及直销模式建设对电信运营商的意义。根据湖南联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在湖南联通建设直销渠道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南联通公司的直销渠道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文章从从直销渠道建设的组建、调整、完善和成熟进行了分步阐述,同时从组织管理、团队管理等六个方面如何对湖南联通公司的直销渠道的管理体系构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直销渠道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直销渠道在很多行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和发展,但在电信运营商中大规模的启用直销模式和建设、管理直销渠道才刚起步。在营销方式和服务模式上这中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对渠道的定义。尽管湖南联通在直销渠道建设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并且在近年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的特点导致直销渠道的作用和影响力远未达到应有的层面。其难度就在于:直销渠道在运营商的大规模运营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支撑,传统店面销售的模式已经在企业各层领导心中形成了固有的定式,同时由于直销渠道采取的业务代理合作模式,直销人员与公司员工的待遇存在较大区别,公司员工普遍存在对业务合作人员的身份歧视,因此存在企业领导人如何重视直销渠道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以及直销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问题,这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曾荣林[7](2005)在《湖南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营销渠道作为企业在市场的前哨,具有推广业务和收集市场反馈信息的作用,对通信运营商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日益显现,因而对渠道的研究就显得异常重要。 湖南移动为适应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需要,营销渠道从最初的自办营业厅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代办为主,自办为辅”。但随着渠道代理商力量的日益壮大和渠道业务的日益复杂,自办营业厅承担了大部分服务功能,导致了湖南移动在销售、推广新业务和收集市场反馈信息上都极度依赖代理商,依据渠道权力依赖理论,我们不难发现,湖南移动在渠道权力上进一步削弱,对代理商的控制也越来越力不从心,而这也造成了诸多渠道问题,并且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本文就主要依据渠道权力依赖理论对湖南移动的渠道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提出了渠道管理模式隐含失控风险、代理渠道管理不规范、行业合作渠道总体质量不如意、增值合作渠道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成因分析。 可以这么说,在现今市场越来越细分的急剧变化的环境下,渠道力量将成为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移动在这种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渠道变革,针对营销渠道及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渠道改进是其迫在眉睫的工作。针对上述各种问题,本文主要依据渠道权力依赖理论,并从湖南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诸如加强实体渠道建设,提高自主渠道在整个渠道体系中的比重等一系列解决思路,并在加强自主渠道的销售能力,加强渠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规范社会代理渠道的管理,精细营销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思路和解决办法。湖南移动也根据中国移动的战略要求,并结合自身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也制定了一个三年滚动发展计划,积极地主动地逐步推行整个渠道服务系统的整改工作。
王东方[8](2004)在《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小灵通这一新兴的电信业务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案例,详细探讨了以小灵通运营商管理者及设备供应商为主体构成的制度企业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并从中得出关于中国制度创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小灵通是无线市话这一电信业务的商业名称,它是以日本的PHS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中国引进这种技术后,将其改造成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无线市话具有有限的移动性,可以本地网范围内漫游使用,但在不同本地网间由于政策限制不能漫游使用。移动通信市场长期处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之下,利润率较固定电话高出数倍,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巨大。对当时正为业绩增长乏力困扰的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而言这种收益是外部性的,小灵通的出现使固定电话运营商看到了外部性利润内部化的机会。在以固定电话运营商及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吴鹰为代表的制度企业家的努力下、在公众舆论及其他潜在获利者的压力下,信息产业部从不支持小灵通发展,特别是明确反对在大中城市发展小灵通,到最后不支持不干涉,并全面突破不允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发展小灵通的政策底线,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获得正式认可,标志着小灵通这一电信制度创新最终完成。通过对小灵通发展过程中制度企业家及潜在获利集团行为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及制度创新的以下几点结论:制度创新需要制度敏感性、创新及冒险精神并持之以恒;制度创新过程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制度创新需要非公开试验新的制度逻辑;中国制度创新更多的依靠舆论的力量而非法律手段;中国制度创新的结果不具有普遍性。
闵隽铟[9](2002)在《中兴通讯CDMA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我国最大的CDMA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中兴通讯公司CDMA事业部为背景,结合CDMA产品的特点,运用市场营销理论,从营销观念的建立入手,通过对中兴通讯公司CDMA事业部的营销环境、内部资源、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的全面分析,指出了公司事业部在市场营销领域的薄弱环节;并且以差异化竞争策略为指导,以6Ps理论为基础,针对公司事业部的具体情况,对其各细分市场的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权力和公共关系等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同时,本文以二十一世纪营销新趋势——关系营销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顾客关系管理、数据库营销和内部营销,对公司应如何开展关系营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案。其中重点讨论了两点:首先,在建立和分析顾客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一对一营销”,通过实施顾客关系管理,全方位扩充顾客关系与价值,使公司获得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其次,将公司用于外部市场的营销手段和方法运用到公司内部,以营销学观点为基础管理组织人力资源,通过开展内部营销,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
杨(日韦)[10](2002)在《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中国的电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电信运营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在福建省,移动通信市场上形成了福建联通和福建移动双寡头垄断加上福建电信“小灵通”强烈渗透的竞争格局。2001年,福建联通根据中国联通的统一部署,投资13.28亿元在福建省内建成了89.9万门容量的CDMA一期网络。本文从竞争和市场策略方面分析了福建联通全新的CDMA移动通信网。 第一章阐述了中国通信业现状以及电信运营独家垄断的打破,分析了中国联通引入CDMA技术的原因以及整个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概况。 第二章介绍福建联通CDMA网络,分析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运营中的主要特点。本文分析了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运营模式,提出CDMA网络带来的投资风险无法同上市公司真正隔离和福建联通CDMA网络现在面临放号的困境。 第三章根据PORTER模型对福建联通CDMA网络进行竞争分析。本文认为福建联通CDMA网络最大的竞争压力来自福建移动直接竞争和福建电信的小灵通替代竞争。 第四章结合现在福建联通CDMA网络目标市场——中高端用户,对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产品特性、定价、渠道和促销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应该采用低资费和高使用量的模式,迅速打开市场。 第五章移动通信发展的核心是引入高速无线数据业务,本文认为它将对福建联通CDMA网络产生积极作用。
二、全国邮政CDMA放号超过40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邮政CDMA放号超过40万(论文提纲范文)
(1)3G通信时代鄂尔多斯电信的渠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 本文的框架及思路 |
第二篇 3G业务含义及发展概况 |
2.1 国内外3G业务发展概况 |
2.1.1 国外3G发展历程 |
2.1.2 国内3G发展状况 |
2.2 3G业务的含义及特征 |
2.2.1 3G业务的技术演进 |
2.2.2 3G业务的特征 |
第三篇 中国电信企业环境简介 |
3.1 宏观环境因素 |
3.2 技术环境分析 |
3.3 国内通信市场近况 |
第四篇 营销渠道的概念介绍 |
4.1 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 |
4.2 营销渠道基本作用 |
4.3 渠道结构 |
4.4 渠道成员 |
第五篇 中国电信鄂尔多斯分公司3G业务营销渠道现状 |
5.1 通信行业渠道的含义和功能 |
5.1.1 通信行业渠道的含义 |
5.1.2 通信行业渠道的功能 |
5.2 营销渠道简介 |
5.3 鄂尔多斯市电信3G业务的现状 |
5.3.1 中国电信3G业务的发展 |
5.3.2 鄂尔多斯市电信公司3G渠道建设 |
第六篇 鄂尔多斯市电信3G业务竞争策略 |
6.1 市场定位策略 |
6.2 品牌策略 |
6.3 市场细分 |
6.4 增值业务开发策略 |
6.5 竞合策略 |
第七篇 对鄂尔多斯市电信3G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议 |
7.1 利用现有渠道 |
7.2 加强自有渠道建设 |
7.3 完善渠道建设,增强渠道控制力和营销服务的执行力 |
7.4 加强行业合作渠道的建设 |
7.5 增加直复营销渠道 |
7.6 执行灵活的渠道补贴 |
7.7 针对渠道进行分级管理,提高3G的经营素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完全信息下垄断市场竞争均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回顾 |
2.1 垄断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
2.1.1 垄断理论的发展回顾 |
2.1.2 垄断理论的概念及分类 |
2.1.3 垄断程度的评价 |
2.2 国内外研究垄断模型回顾 |
2.2.1 垄断竞争不同解法的回顾 |
2.2.2 完全信息的界定 |
2.2.3 静态博弈理论 |
2.2.4 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博弈 |
2.2.5 产品差异化 |
2.2.6 进入壁垒与进入阻止 |
2.3 小节 |
第三章 单个垄断厂商市场分析 |
3.1 引言 |
3.2 完全垄断下的市场结构 |
3.2.1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
3.2.2 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 |
3.2.3 完全垄断的市场绩效与福利分析 |
3.3 完全垄断下厂商市场行为分析 |
3.3.1 模型假设 |
3.3.2 单种产品 |
3.3.3 多种产品 |
3.4 完全垄断下厂商市场歧视定价 |
3.4.1 直接价格歧视 |
3.4.2 间接价格歧视 |
3.4.3 价格歧视比较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两个垄断厂商市场分析 |
4.1 引言 |
4.2 产品差异化的理论 |
4.2.1 产品差异化综述 |
4.2.2 产品差异化的社会福利分析 |
4.2.3 产品差异化模型 |
4.3 垄断厂商的博弈分析 |
4.3.1 情景1:古诺假设下双寡头竞争均衡 |
4.3.2 情景2:成本不对称两个垄断厂商竞争分析 |
4.3.3 情景3:产品差异化下两个垄断厂商竞争分析 |
4.3.4 情景4:成本不对称下双寡头差异化竞争 |
4.3.5 扩展与比较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三个垄断厂商市场分析 |
5.1 引言 |
5.2 三个垄断厂商市场分析 |
5.2.1 垄断竞争中多样性的社会福利 |
5.2.2 进入对市场的影响 |
5.3 市场控制:进入与阻止进入 |
5.3.1 进入与阻止进入 |
5.3.2 厂商的进入阻止博弈分析 |
5.4 进入后三个垄断厂商竞争的博弈分析 |
5.4.1 情景1:古诺假设下三寡头竞争均衡 |
5.4.2 情景2:成本不对称下的三寡头竞争均衡 |
5.4.3 情景3:差异化下三寡头竞争均衡 |
5.4.4 情景4:成本不对称下的三寡头差异化竞争均衡 |
5.4.5 扩展与比较 |
5.5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均衡分析 |
6.1 引言 |
6.2 重组前中国通信行业市场竞争 |
6.2.1 两在位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 |
6.2.2 两在位运营商竞争均衡实证分析 |
6.3 重组后中国移动通信三寡头竞争分析 |
6.3.1 三家运营商的古诺竞争均衡 |
6.3.2 三家运营商的动态竞争均衡 |
6.3.3 均衡结果比较 |
6.3.4 目前3G推广现状的分析 |
6.3.5 竞争策略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
研究背景 第二节 |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策略 第二章 |
中国电信及其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现状 第一节 |
中国电信简介及基本业务介绍 第二节 |
移动通信简介及业务分类 第三节 |
CDMA业务国内外发展史 第四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章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第一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环境的G-PEST分析 第二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SWOT分析 第三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第四章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营销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营销策略 第二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
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优化与改进 第二节 |
基于消费者行为及离网分析的用户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
(4)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产品竞争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电信业三大运营商无线宽带业务运营介绍 |
1.1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业务运营介绍 |
1.1.1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技术选择 |
1.1.2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目前经营情况 |
1.2 中国移动3G无线宽带业务运营介绍 |
1.2.1 中国移动3G无线宽带技术选择 |
1.2.2 中国移动无线宽带目前经营情况 |
1.3 中国联通 |
1.3.1 中国联通3G无线宽带技术选择 |
1.3.2 中国联通无线宽带目前经营情况 |
1.4 三种3G技术对比分析 |
1.4.1 速度 |
1.4.2 信号覆盖 |
1.4.3 终端支持 |
1.4.4 辐射问题 |
1.4.5 3G全球发展概况 |
1.5 三大运营商对比分析 |
1.5.1 经营范围 |
1.5.2 三大运营商经营对比 |
1.5.3 三大 运营商网络情况对比 |
1.5.4 三大运营商人力资源对比 |
1.5.5 三大运营商组织架构对比 |
1.5.6 三大运营商渠道建设对比 |
1.5.7 三大运营商综合比较 |
1.6 中国电信在3G无线业务发展对比总结 |
1.6.1 运营基础对比总结 |
1.6.2 运营支撑对比总结 |
1.6.3 运营情况对比总结 |
第二章 中国电信与竞争对手3G无线宽带产品分析 |
2.1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产品介绍 |
2.1.1 中国电信“天翼”品牌 |
2.1.2 天翼套餐价格 |
2.1.3 天翼无线宽带特色业务 |
2.1.4 天翼目标客户分析 |
2.2 中国移动3G无线宽带产品介绍 |
2.2.1 中国移动“G3”品牌 |
2.2.2 G3无线宽带套餐价格 |
2.2.3 特色业务—G3笔记本 |
2.2.4 “G3”目标客户分析 |
2.3 中国联通3G无线宽带产品介绍 |
2.3.1 “WO”无线宽带套餐价格 |
2.3.2 “WO”目标用户分析 |
2.4 中国电信与竞争对手的3G无线宽带产品对比分析 |
第三章 3G无线宽带产品产业及竞争对手战略分析 |
3.1 三大运营商无线宽带目前业务发展概述 |
3.1.1 中国电信“天翼”无线宽带业务发展情况 |
3.1.2 中国移动“G3”无线宽带业务发展情况 |
3.1.3 中国联通“WO”无线宽带业务发展情况 |
3.1.4 中国电信与其竞争对手3G无线宽带业务发展情况对比 |
3.2 3G无线宽带产业结构分析 |
3.2.1 潜在进入者 |
3.2.2 供应商 |
3.2.3 购买者 |
3.2.4 产业内现有竞争者 |
3.2.5 替代品 |
3.3 中国电信竞争对手目前采取竞争战略分析析 |
3.3.1 中国移动3G无线宽带业务基本竞争战略 |
3.3.2 中国联通3G无线宽带业务基本竞争战略 |
第四章 中国电信在3G无线宽带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建议 |
4.1 中国电信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 |
4.1.1 产品性能差异化 |
4.1.2 产品组合差异化 |
4.1.3 产品服务差异化 |
4.1.4 产品品牌差异化 |
4.2 中国电信渠道差异化竞争策略 |
4.3 中国电信价格差异化竞争策略 |
第五章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竞争战略实施策划 |
5.1 竞争结构 |
5.2 竞争对手分析 |
5.2.1 中国移动 |
5.2.2 中国联通 |
5.3 市场变化及对策 |
5.3.1 中国联通3G业务大规模开展后对策 |
5.3.2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业务发展剧增对网络的冲击 |
5.3.3 中国移动采取价格战手段 |
第六章 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竞争策略总结 |
6.1 产品优化 |
6.2 渠道建设 |
6.3 价格制定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我国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经营牌照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辽宁电信3G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行业背景分析 |
1.1.2 公司发展现状 |
1.1.3 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
2.1 市场营销内涵 |
2.2 市场营销环境理论 |
2.2.1 外部环境分析 |
2.2.2 内部环境分析 |
2.3 SWOT分析方法 |
2.4 STP理论 |
2.4.1 市场细分 |
2.4.2 目标市场选择 |
2.4.3 市场定位 |
2.5 市场营销组合及营销新理念 |
第3章 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政策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2 用户需求分析 |
3.2.1 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
3.2.2 业务用户需求分析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市场竞争特点和竞争能力分析 |
3.3.2 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
3.3.3 运营商竞争能力比较分析 |
第4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概况 |
4.1.1 组织、人员状况 |
4.1.2 资源状况 |
4.2 营销现状分析 |
4.2.1 产品及品牌 |
4.2.2 营销渠道 |
4.2.3 促销宣传 |
4.2.4 产品价格 |
4.3 SWOT分析 |
第5章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 |
5.1 3G市场用户细分 |
5.2 目标市场用户规模分析 |
5.3 目标市场定位 |
第6章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6.1 品牌策略 |
6.1.1 企业品牌定位 |
6.1.2 客户品牌及业务品牌 |
6.2 3G产品/服务策略 |
6.2.1 产品分类描述 |
6.2.2 产品协调发展 |
6.2.3 融合产品设计 |
6.2.4 产品阶段性策略 |
6.2.5 服务策略 |
6.3 分销渠道策略 |
6.3.1 充分发挥现有渠道优势 |
6.3.2 完善渠道体系建设 |
6.4 价格策略 |
6.4.1 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目标选择 |
6.4.2 资费定价模式 |
6.5 促销策略 |
6.5.1 广告宣传 |
6.5.2 营业推广 |
6.5.3 公共关系 |
6.5.4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
第7章 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和控制 |
7.1 人员的组织与调配 |
7.2 重点保障工作的实施 |
7.2.1 3G业务与现有业务协调发展 |
7.2.2 增值业务的重点发展 |
第8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市场竞争日趋增强的激烈性和对抗性对营销渠道创新的需求 |
1.1.2 电信运营商竞争焦点正在向“渠道建设”转移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信市场发展现状与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分析 |
2.1 电信市场及其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现状 |
2.1.1 电信市场的概念及其特点 |
2.1.2 目前我国电信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
2.2 营销渠道的概述 |
2.2.1 营销渠道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
2.2.2 营销渠道的功能、流程及结构 |
2.2.3 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决定因素分析 |
2.2.4 营销渠道的演进和发展 |
2.3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
2.3.1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发展历程 |
2.3.2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特点 |
2.4 营销渠道的战略竞争优势 |
2.4.1 企业经营的竞争态势 |
2.4.2 电信运营商通过渠道战略获得竞争优势 |
第3章 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动因和选择 |
3.1 电信运营商现有营销渠道网络的问题 |
3.2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的分析 |
3.2.1 营销渠道创新的内部动力 |
3.2.2 营销渠道创新的外部条件的分析 |
3.3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创新模式的分析 |
3.3.1 自办渠道模式创新 |
3.3.2 合作伙伴渠道模式创新 |
3.3.3 一对一直接渠道模式创新 |
3.4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选择 |
3.4.1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运作的关键 |
3.4.2 改进电信运营商渠道系统的主要策略 |
3.4.3 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营销渠道模式选择 |
第4章 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创新模式的应用研究 |
4.1 电信运营商引入直销渠道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1 建设直销渠道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4.1.2 建设直销渠道传新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4.2 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建立直销渠道创新模式面临的困难 |
4.3 电信运营商直销渠道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湖南联通公司为例 |
4.3.1 湖南联通现有渠道架构 |
4.3.2 湖南联通营销渠道总体建设战略及直销渠道建设规划 |
4.4.3 湖南联通直销渠道建设实施步骤的探讨 |
4.3.4 湖南联通直销渠道管理体系构建的分析 |
4.4 湖南联通直销渠道建设绩效的评估 |
4.4.1 直销渠道规模分析 |
4.4.2 直销渠道业绩分析 |
4.4.3 直销渠道占比分析 |
4.5.4 直销渠道发展用户质量分析 |
4.4.5 直销渠道佣金支出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湖南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营销渠道理论综述 |
1.2.1 营销渠道概念 |
1.2.2 渠道结构 |
1.2.3 国内外营销渠道理论研究重心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湖南移动营销渠道现状 |
2.1 湖南移动基本情况 |
2.2 湖南移动的竞争环境分析 |
2.2.1 行业竞争环境 |
2.2.2 政府管制环境 |
2.3 竞争对手营销渠道分析 |
2.3.1 湖南联通营销渠道 |
2.3.2 湖南电信小灵通营销渠道 |
2.4 湖南移动的渠道分析 |
2.4.1 湖南移动的自办渠道 |
2.4.2 湖南移动的社会渠道 |
2.4.3 湖南移动渠道竞争优劣势的对比分析 |
2.5 湖南移动的渠道管理 |
2.5.1 垂直分级管理模式 |
2.5.2 组织机构设置 |
2.5.3 政策制定 |
2.5.4 评估考核渠道成员 |
2.5.5 佣金管理 |
第3章 湖南移动营销渠道存在问题分析 |
3.1 渠道管理模式隐含失控风险 |
3.2 代理渠道管理不规范 |
3.2.1 网点审批监督不力 |
3.2.2 代理佣金分配体系不合理 |
3.2.3 代理渠道成本不断攀升 |
3.3 自办营业厅管控不力 |
3.3.1 盈利能力不足 |
3.3.2 渠道利益冲突 |
3.3.3 营业厅形象缺乏标准化与规范化 |
3.3.4 营业厅服务人员素质难提升 |
3.3.5 营业厅服务速度慢 |
3.4 行业合作渠道总体质量不如意 |
3.5 增值合作渠道管理混乱 |
3.6 品牌繁杂且价格体系混乱 |
3.7 其它问题 |
第4章 湖南移动营销渠道改进对策 |
4.1 渠道混合管理模式的选择 |
4.2 加强渠道忠诚度控制 |
4.3 提升自主渠道比重 |
4.3.1 发展自办营业厅 |
4.3.2 发展特许经营店 |
4.4 加速高效推进行业合作 |
4.5 全面考核渠道成员 |
4.5.1 积分类型 |
4.5.2 积分计算规则 |
4.6 合理分配代理佣金 |
4.6.1 佣金计算要素 |
4.6.2 佣金计算规则 |
4.7 提高增值合作渠道的准入门槛 |
4.8 整合实体渠道 |
4.9 加强渠道数字平台建设 |
4.9.1 拓展电子渠道 |
4.9.2 逐步实现对渠道的信息化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1 绪 论 |
1.1 小灵通现象与中国电信改革 |
1.2 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
1.3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及论文结构 |
2 中国电信市场发展及改革历程回顾 |
2.1 新中国电信业发展历程 |
2.2 近十年来中国电信业的改革 |
3 做为电信业务的小灵通的前世今生 |
3.1 小灵通简介 |
3.2 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 |
4 制度变迁理论及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分析 |
4.1 制度与制度变迁 |
4.2 制度企业家及推动制度变迁的利益集团 |
4.3 制度企业家行为的理论框架 |
5 小灵通案例的分析 |
5.1 与小灵通相关的制度企业家及利益集团 |
5.2 小灵通案例中制度企业家制度创新模式分析 |
结 论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9)中兴通讯CDMA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我国通信产业的现状及公司介绍 |
1.1 我国通信市场发展概述 |
1.1.1 中国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 |
1.1.2 通信投资运营业的发展 |
1.1.3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
1.2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
1.2.1 GSM系统 |
1.2.2 CDMA系统 |
1.3 中兴通讯公司简介 |
1.3.1 公司概况 |
1.3.2 中兴通讯公司组织机构 |
1.3.3 中兴通讯公司主要产品介绍 |
1.3.4 中兴通讯公司目前的市场情况 |
1.3.5 中兴通讯公司市场战略的实施 |
1.3.6 中兴通讯公司CDMA事业部 |
2 CDMA事业部营销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 |
2.2 微观环境 |
2.2.1 CDMA行业竞争形势分析 |
2.2.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3 中兴通讯CDMA事业部的SWOT分析 |
3 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
3.1 市场细分 |
3.1.1 进行市场细分的意义 |
3.1.2 对CDMA市场进行细分 |
3.2 细分市场评估 |
3.2.1 细分市场获利能力分析 |
3.2.2 细分市场结构吸引力分析 |
3.3 选择目标市场 |
3.4 市场定位 |
3.4.1 确定产品位置 |
3.4.2 在各细分市场上进行定位 |
4 中兴通讯CDMA事业部营销组合策略设计 |
4.1 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策略 |
4.1.1 中兴通讯CDMA事业部现有产品结构 |
4.1.2 联通市场的产品策略 |
4.1.3 电信市场的产品策略 |
4.1.4 军网市场的产品策略 |
4.1.5 国际市场的产品策略 |
4.2 考虑顾客成本的价格策略 |
4.2.1 联通市场的价格策略 |
4.2.2 电信市场的价格策略 |
4.2.3 军网市场的价格策略 |
4.2.4 国际市场的价格策略 |
4.3 便于顾客购买的分销策略 |
4.3.1 联通市场的分销策略 |
4.3.2 电信市场的分销策略 |
4.3.3 军网市场的分销策略 |
4.3.4 国际市场的分销策略 |
4.4 利于沟通的促销策略 |
4.4.1 联通市场的促销策略 |
4.4.2 电信市场的促销策略 |
4.4.3 军网市场的促销策略 |
4.4.4 国际市场的促销策略 |
4.5 权力营销策略 |
4.6 公共关系营销策略 |
4.6.1 关系营销概述 |
4.6.2 建立和完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获得竞争优势 |
4.6.2.1 建立顾客数据库 |
4.6.2.2 逐步推行“一对一营销” |
4.6.3 开展内部营销 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
4.6.3.1 内部营销及其性质 |
4.6.3.2 开展内部营销的必要性 |
4.6.4 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和政府的关系 |
4.6.4.1 竞争对手带来的好处 |
4.6.4.2 处理好与竞争者的关系 |
4.6.4.3 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
结论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10)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中国联通CDMA网络 |
一、 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概况 |
(一) 我国电信行业概况 |
(二)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
(三)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引入和现状 |
二、 中国联通CDMA网络介绍 |
(一) 中国联通COMA网络概况 |
(二) 中国联通CDMA网络历程 |
第二章 福建联通CDMA网络 |
一、 福建省移动通信产业概况 |
二、 福建联通CDMA网络 |
(一) 福建省移动运营商简介 |
(二) 福建联通CDMA网络 |
(三) 福建联通CDMA网络运营分析 |
第三章 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竞争分析 |
一、 供方的讲价实力 |
二、 买方的讲价能力 |
三、 潜在竞争者 |
四、 替代品的竞争 |
五、 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
第四章 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市场营销分析 |
一、 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
二、 福建联通GDMA网络的业务策略(产品策略) |
(一) 福建联通CDMA网络特点分析 |
(二) 福建联通CDMA智能网业务分析 |
三、 福建联通GDMA网络的资费政策(定价策略) |
(一) 福建联通CDMA网络现行资费政策 |
(二) 福建联通CDMA资费政策的建议 |
(三) 福建联通CDMA网络资费策略应该注意的问题 |
四、 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渠道策略 |
(一) 福建联通现有的主要市场渠道 |
(二) 福建联通现有的渠道分析 |
(三) 福建联通CDMA网络市场渠道的建议 |
五、 福建联通COMA网络的促销策略 |
第五章 移动通信的发展对福建联通CDMA网络的影响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全国邮政CDMA放号超过40万(论文参考文献)
- [1]3G通信时代鄂尔多斯电信的渠道建设[D]. 刘刚. 内蒙古大学, 2011(10)
- [2]完全信息下垄断市场竞争均衡研究[D]. 陈德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1)
- [3]中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营销研究[D]. 向洪锐.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4]中国电信3G无线宽带产品竞争战略分析[D]. 陈昱嘉.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5]辽宁电信3G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尹晓蕊. 东北大学, 2009(05)
- [6]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D]. 黄英. 湖南大学, 2006(01)
- [7]湖南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研究[D]. 曾荣林. 湖南大学, 2005(06)
- [8]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D]. 王东方.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9]中兴通讯CDMA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闵隽铟.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
- [10]福建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D]. 杨(日韦). 厦门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