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

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

一、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做法(论文文献综述)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黔府办函[2021]8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0月29日

赵子漩[2](2020)在《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贵阳市是西南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紧随时代步伐,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的研究给贵阳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策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论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以及信息政治经济学、图书馆政治学、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理论。其次,在本文的调研部分,对广州、深圳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对贵阳市城区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田野调查和读者调查,总结现状并分析原因。最后,根据调研结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且符合贵阳本地特色的完善策略,包括服务体系、基础条件、基础阅读服务、阅读推广服务、弱势群体服务和数字化服务。本文涉及的重要研究方法有: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第一,基础理论部分。通过购买专业书籍、查阅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数据库及藏书的方法,收集丰富的有关于本研究的文献,通过筛选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素材和理论基础。第二,调研部分。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各个图书馆实地参观、对馆长馆员进行专家访谈、获取服务数据等,得到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成为本研究的主要分析素材。运用问卷调查法,设计读者调查问卷,针对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参与行为、认知和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数据并得出研究所需的结论。本研究有两个创新点,即视角创新和观点创新。一、视角创新。采用适用性的理论视角,注重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黏性,注重对于实践工作的适用性指导,提出的策略具有适用性和可实施性。二、观点创新。本文提出完善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提升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阅读服务品质、强化贵阳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等六大方面的优化策略,不仅为贵阳市,也希望能够为西部民族地区及欠发达城市图书馆提供有效指导。

邢龙[3](2020)在《岩溶地区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综合绩效评价 ——以贵阳市为例》文中指出贵阳市作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地城市,城市化过程中周边自然山体逐渐被城市建设包围入城,形成典型的城山镶嵌型城市景观格局。这些被城市人工环境部分或完全隔离的城市山体自然遗存成为了城市自然系统的核心,发挥着多种无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山地城市得天独厚的后发资源优势。然而,由于相关基础研究的匮乏,在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山体自然遗存未能得到科学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盲目开发利用、侵占破坏甚至削山建城等负面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城市喀斯特山体植被衰退和生态破坏不断加剧。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贵阳市建成区为主要研究区域,结合风景园林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学,环境资源科学、社会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3S技术为平台,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法、田野调查法、Meta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岩溶地区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特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综合绩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贵阳市现有城市山体自然遗存景观格局特征表现为斑块数量共有527个,总面积达4493.09hm2,类型面积占比达12.20%,景观形状指数为30.39,平均最临近距离为162.80m,连接度指数为0.62,聚集度指数为95.61,分离度指数为5592.76;规模形态特征表现为平均斑块面积为8.53hm2,极差达354.01hm2,垂直投影面积为1-3hm2的山体数量占比达31.12%;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为1.47,极差为1.65,斑块形状指数为1.20-1.40的山体数量占比达40.23%;平均相对高度为31.21m,极差达258m,22.39%的山体相对高度为16-20m;平均坡度平均值为12.92%,极差达36.07%,平均坡度为8.00%-11.00%的山体数量占比达28.08%;植被覆盖特征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及裸地三种覆盖类型,林地景观优势明显,平均林冠覆盖占比达0.74,极差达0.78,林冠覆盖占比为0.70-0.90的山体数量占比达52.75%;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明显聚集分布,主要呈带状集中分布在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和南岳山脉;与道路邻近距离较小,在交通距离上空间可达性较好,区域道路密度较低,在交通数量上空间可达性较差;缓冲区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缓冲区人口密度为5000-8000的山体数量占比为18.22%;各类基本特征间大多表现为显着相关,斑块面积与相对高度呈最高正相关(0.692)、与区域道路密度呈最高负相关(-0.199),相对高度与平均坡度呈最高正相关(0.732);斑块形状与平均坡度呈最高正相关(0.475);区域道路密度与缓冲区人口密度呈最高正相关(0.184)、与平均坡度呈最高负相关(-0.215);缓冲区人口密度与林冠覆盖占比呈最高正相关(0.345)、与平均坡度呈最高负相关(-0.101)。(2)筛选确定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主要由3类8项指标组成,并分别统计不同视角下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理论视角下指标权重值排序为:固碳释氧>环境净化>提供栖息地>土壤保持>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美学价值>维持养分循环;专家视角下权重值排序为:提供栖息地>固碳释氧>美学价值>气候调节>环境净化>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公众视角下指标权重值排序为:固碳释氧>提供栖息地>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美学价值>环境净化>水文调节>维持养分循环;三大视角下各项评价指标重要度评判各有侧重,固碳释氧、提供栖息地权重值均高居前三,重要度评判一致较高,水文调节、维持养分循环权重值均排在后三,重要度评判一致较低,但美学价值、环境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权重值差异较大,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重要度评判。最后构建理论、专家、公众相融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视角下指标权重值排序为:提供栖息地>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美学价值>环境净化>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维持养分循环,确定城市山体自然遗存以提供栖息地(0.1605)、固碳释氧(0.1472)、气候调节(0.1304)、美学价值(0.1241)等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度较高。(3)贵阳市现有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综合绩效达112914.87万元/年,8项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提供栖息地11184.24万元/年,9.91%;土壤保持12304.51万元/年,10.90%;维持养分循环942.03万元/年,0.21%;固碳释氧10108.54万元/年,8.95%;气候调节29584.37万元/年,26.20%;环境净化8612.59万元/年,7.63%;水文调节15937.01万元/年,14.11%;美学价值24241.58万元/年,21.47%;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中价值占比最高的为气候调节,美学价值次之,最低的为维持养分循环;各项评价指标重要度认知与其实际服务效益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以提供栖息地、固碳释氧指标权重较高、服务价值占比较低及美学价值、水文调节指标权重较低、服务价值占比较高的偏差表现最为明显;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与各类特征值相关性显着,受自身属性和社会环境等基本特征的多重影响,其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与斑块面积呈最高正相关(0.989)、与区域道路密度呈最高负相关(-0.177),其单位面积价值与缓冲区人口密度呈最高正相关(0.687)、与山体平均坡度呈最高负相关(-0.370)。本研究在进一步提高大众对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的认知情况及重视程度,为促进其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科学指导的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内容,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补偿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基础。

李浩,黎弘毅[4](2019)在《贵州教育改革开放40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国之大计,尤其是和平建设时期,发展教育尤其重要。因历史原因、地理原因,贵州教育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后,贵州省委省政府认识到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立足现实、抢抓机遇、后发赶超、尽全力改革发展教育。历经40载,贵州教育发展变化巨大、成绩斐然。由于教育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庞大体系,并且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发展所经历时间长,所经历的事情也多、所涉及的内容繁杂。要梳理好、研究透40年贵州的教育改革这一伟大历史,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此抛砖引玉而已。本文试图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贵州教育政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第一部分主要围绕"贵州教育政策",阐述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贵州教育政策的基本情况、分析贵州教育政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贵州教育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存在的历史教训等。第二部分就"贵州基础教育"进行展开。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的贵州基础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了改革开放后贵州基础教育的成就、不足、历史影响及启示。第三部分以"贵州高等教育发展"为主线,介绍了改革开放前后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归纳其成就、特点和历史作用。第四部分抓住"贵州民族教育"这一特色,梳理了改革开放前后贵州民族教育的主要历史事实,探讨贵州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总结其经验、指出其不足。第五部分把握"贵州职业教育"这一关键词,搜集整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贵州职业教育的主要历史事实,分析了贵州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措施、成效及问题,探讨其发展历史规律。第六部分紧扣"贵州特殊教育"这一主旨,归纳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贵州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贵州特殊教育发展的成就,了解贵州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其给后人的启迪。

杨春晖[5](2019)在《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价值观,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增进少数民族同胞福祉、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贵阳市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景区等相关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利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选题缘由及意义入手,对国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采用了文献研究、田野调查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缘起入手,结合发展历程、主要做法以及主要成效三个方面分析了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现状。第三部分,全面分析了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存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思想认识不足、宣传效果有一定差距等问题,之后,深入剖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针对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发展城乡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经济基础。具体包括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及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城乡经济发展成果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具体包括定期开展民族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引导各民族群众主动参与创建活动,强化其对政策认知度、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三,创新“微”载体,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效果。具体包括打造干群互动的“微”平台、注重创建内容的“微”宣传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微”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五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的行动在于创建、意义在于示范、成效在于推广。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践的研究,能对周边地区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开展好此项活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姚瑶[6](2019)在《从“青涩”到“卓越”:幼儿园名园长专业成长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析名园长专业成长的可行路径,本研究以贵阳省贵阳市G幼儿园的一名D园长作为典型案例,倾听并分析她从一名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成长为名园长的教育叙事。首先呈现D园长的职业生涯发展,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从“满怀期待”到“技能不足”的入职学习阶段、从“不服之声”到“有两把刷子”的成长有效阶段、从“忐忑上任”到“我能行”的重新估价阶段、从“独立压力”到“独到主持”的创造变革阶段。通过分析对D园长专业成长各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发现D园长在入职学习阶段主要面临的是“技能边缘”困境,体现为活动技能、互动技能和书面技能的不足;成长有效阶段面临的是“知识泄劲”困境,体现为理智知识、反思知识和生态知识的;重新估价阶段面临的是的“情感倦怠”困境,体现为对“繁杂混乱”的角色行为、“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和“低洼湿地”的向阳挣扎感到心理倦怠;创造变革阶段面临的是“管理孤岛”困境,体现为教师缺口大、不熟悉新园业务、脱离教师层。其次是分析D园长专业成长的“脱困”经验。第一是学习平台的培训、学习家园合作、跟随我的师傅们的“学技”经验。第二是回炉学习、营造共同体学习氛围、荣誉制度激励的“求知”经验。第三是培养徒弟甘当“影子”;坚持身先士卒“守土”;提高规划引领能力的“定位”经验。第四是提携新人,知人善任;规范制度,恩威并施;组工作室,带动团体的“探索”经验。最后,从外部推拉和内部动机两个层面推动名园长专业成长的路径。一方面,要增加名园长专业成长的外部推拉力,完善“标准+培训”的顶层制度,完善“伴生+共生”的组织机构,构建“绩效+考核”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提升园长专业成长的自主发展力,主动争取终身式自我学习,主动进行循环式自我反思,动态调整创生式自我实践。

冯志峰[7](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朱晓[8](2018)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转型期,作为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会城市,自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开始,贵阳就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贵阳模式”。然而,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环境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意识的落后或丧失。文章主要阐述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对贵阳市居民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并且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贵阳市居民的环境认同度>践行度>知晓度,环境意识现状呈现出“认同度高、践行度不够、知晓度低”的特征。从性别来看,虽然女性的践行度和认同度略高于男性,但男性环境认同度、践行度和知晓度的总得分大于女性,说明男性的环境意识较女性更高。从年龄来看,年轻人的环境意识比老年人要高。从文化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环境意识水平就越高,受教育程度和环境意识水平呈正比关系。从职业来看,农民的环境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以及总得分在被调查的所有职业中均是最低的,普通环卫工人和个体经营的得分也较低。从经济收入看,低收入群体的环境意识水平较其它群体低。为了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促进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文章尝试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政府方面:出台环保相关政策,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增强环境执法能力;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违法惩罚力度。学校方面:建立完整的生态学科体系,加强课堂环境教育;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环境意识水平;积极开展环保活动,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家庭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增强榜样示范效应;加强家庭环保教育,营造绿色宜居家庭环境。社会方面:借助新型媒体,宣传环保意识教育;发动社会力量,扩大舆论监督。个人方面:树立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道德引导作用;转变生活方式,培养环保消费模式。

吴钧[9](2018)在《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民族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尤其是在体制变迁、经济态势和国家战略的多重影响下,社会人口开始大规模、跨区域地流动。少数民族同胞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在自由开放的市场中“迁徙”,城市中拥有近乎三千万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部分群体如何在城市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管理,是我国民族工作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在梳理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对贵阳市、昆明市、重庆市、广州市、济南市五个城市的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展开调研,提炼总结五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特色经验,并论证五种经验之间的关系,提出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讲述了选题缘由、研究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的科学价值、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近三十年关于城市民族工作学术研究的评述。近十年,金炳镐、彭谦、余梓东、青觉、严庆、郑信哲、刘吉昌、许宪隆等人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研究成果丰硕,也有如方堃、朴光星、林钧昌、徐欣顺、姜淑容等新一代学者贡献突出。本文只是对城市民族工作实践中的模式、经验、做法等进行价值提炼罢了,旨在为城市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一些共性参考,是为初心。第一章主要围绕“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展开讨论,即定义为城市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场域。梳理城市民族工作的具体内容,论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时代意义,即“为什么要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在前人对城市民族工作特征的研究中,增加分析了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一些新特点。第二章主要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历史发展。众所周知,近三十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流动活跃,民族问题的发生场域随之变迁,由民族地区发展到东部中部地区、由乡村社会增加至城市社会。这一空间位置的演变,并不是单线的由西向东转移,而是多点式的在全国各地城镇“进化”。我国的城市民族工作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条例法规和理论共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经验做法,便是对我国几个典型的城市“怎么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做出阐释。将城市的具体做法提炼为经验模式,并讨论几种做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文章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怎么做?”的几点价值判断。我国的城市民族工作过去存在着“职能部门之间协作缺位”“物质发展与精神建构脱节”“民生供给困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准备不足”等问题。且在新发展时期面临着一些诸如“他国少数族裔的生存要求”“利用民族因素无理取闹的倾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挑战,以及提升我国城市民族事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出相应对策。

王建忠[10](2017)在《巩固提升云岩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几点思考》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阳明文化"活动等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的发展活力,全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扩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加强。作为贵阳市的主城区,云岩区是文明创建中的主战场,是贵阳市

二、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做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做法(论文提纲范文)

(2)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日益重要
        1.1.2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健全
        1.1.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促发展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为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1.3.2 有利于提高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1.3.3 有利于贵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共图书馆
        2.1.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政治经济学
        2.2.2 图书馆政治学
        2.2.3 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理论
3 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典型经验借鉴
    3.1 典型案例选取依据
    3.2 深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3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4 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经验总结
        3.4.1 服务体系架构日趋成熟
        3.4.2 制度建设完善
        3.4.3 阅读推广精彩纷呈
        3.4.4 重视残障人士服务
        3.4.5 注重文化传播
        3.4.6 注重数字化建设
4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调研及分析
    4.1 贵阳市基本情况介绍
    4.2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分析
        4.2.1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分析
        4.2.2 贵阳市各图书馆基础数据与服务特色
        4.2.3 贵阳市各层次重点公共图书馆服务案例
        4.2.4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4.3 用户调研
        4.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4.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3 问卷调查结论
5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服务体系架构不完善
    5.2 基础条件较弱
        5.2.1 资金不充裕
        5.2.2 馆舍面积不足
        5.2.3 人员条件有待提高
        5.2.4 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不高
    5.3 基础阅读服务不丰富
    5.4 阅读推广活动较单调
    5.5 弱势群体服务不充分
    5.6 数字文化服务不到位
6 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优化策略
    6.1 完善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架构
        6.1.1 构建基于区域性服务网络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6.1.2 完善制度建设
        6.1.3 图书馆与各级服务点相辅相成
        6.1.4 实体图书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6.1.5 多元化渠道拓展服务点
    6.2 夯实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条件
        6.2.1 争取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6.2.2 多渠道解决馆舍不足
        6.2.3 提高服务人员专业性
        6.2.4 完善多种信息资源
    6.3 提升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基础阅读服务品质
    6.4 强化贵阳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
        6.4.1 基本策略
        6.4.2 重点模式设计
    6.5 重视贵阳市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
        6.5.1 未成年人服务
        6.5.2 老年人服务
        6.5.3 残障人士服务
        6.5.4 农民工服务
    6.6 升级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
        6.6.1 引进相关基础设施和阅览设备
        6.6.2 建立公共数字阅览室
        6.6.3 充分利用贵阳大数据优势
        6.6.4 开展数字阅读推广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贵阳市城区公共图书馆读者使用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B 部分问卷调查数据图表
致谢

(3)岩溶地区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综合绩效评价 ——以贵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城市自然遗存研究现状
        1.2.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基础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贵阳市地理位置及研究区范围
        2.1.2 自然环境概况
    2.2 数据获取与处理
        2.2.1 数据来源
        2.2.2 数据预处理
        2.2.3 构建基础数据库
第三章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特征
    3.1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景观格局
    3.2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规模形态
        3.2.1 山体斑块垂直投影面积
        3.2.2 山体斑块形状
        3.2.3 山体相对高度
        3.2.4 山体平均坡度
    3.3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植被覆盖
        3.3.1 山体植被覆盖类型
        3.3.2 山体林冠覆盖占比
    3.4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空间分布
        3.4.1 空间分布聚散
        3.4.2 空间可达性
    3.5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缓冲区人口
    3.6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分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4.1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筛选
        4.1.1 评价指标筛选基本原则
        4.1.2 评价指标筛选方法
        4.1.3 指标筛选过程
    4.2 不同视角下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4.2.1 理论视角下评价指标权重分配W1
        4.2.2 专家视角下评价指标权重分配W2
        4.2.3 公众视角下评价指标权重分配W3
    4.3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绩效评价
    5.1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绩效评价方法
        5.1.1 当量因子法
        5.1.2 条件价值法
    5.2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各类生态服务功能绩效
        5.2.1 支持服务功能绩效
        5.2.2 调节服务功能绩效
        5.2.3 文化服务功能绩效
    5.3 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服务功能综合绩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之处
    6.3 讨论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外业调查记录表
    附录 2:专家及公众指标筛选及重要度打分记录表
    附录 3:实地调查问卷
    附录 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4)贵州教育改革开放40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后贵州教育政策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教育政策发展概况(1949-1978年)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政策发展概况(1978-)
    (三)贵州教育政策实施所取得的成就
    (四)贵州教育政策的特点
    (五)贵州教育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基础教育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贵州基础教育概况
    (二)改革开放以后贵州基础教育概况
    (三)改革开放以后贵州基础教育的成就及不足
    (四)贵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启迪
三、改革开放后贵州高等教育研究
    (一)改革开放以前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改革开放后贵州高等教育发展概况(1977-2017)
    (三)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特点
    (四)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
四、改革开放后贵州民族高等教育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贵州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改革开放后贵州民族高等教育概况
    (三)贵州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四)贵州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贵州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建议
五、改革开放后贵州职业教育
    (一)改革开放以前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二)改革开放后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三)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特点
    (四)贵州职业教育的历史作用
六、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一)改革开放以前贵州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二)改革开放后贵州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三)改革开放后贵州特教育殊基本经验及存在问题
    (四)贵州特殊教育发展对贵州的影响
附录

(5)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研究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践研究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现状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缘起
    二、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发展历程
    三、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二)加快城乡经济发展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力度
        (五)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六)加强民族事务服务援助工作
    四、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民族政策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二)民族教育文化繁荣发展
        (三)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第二章 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思想认识不足
        (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效果存在一定差距
    二、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影响因素
        (一)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够深入
        (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方式单一
第三章 进一步推进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思考
    一、发展城乡经济,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济基础
        (一)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
        (三)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城乡经济发展成果
    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定期开展民族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素质
        (二)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三)引导各民族群众主动参与创建活动,强化其对政策认知度
        (四)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创新“微”载体,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宣传效果
        (一)打造干群互动的“微”平台
        (二)注重创建内容的“微”宣传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微”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6)从“青涩”到“卓越”:幼儿园名园长专业成长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高水平园长队伍决定着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
        (二)高水平园长队伍建设是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导向
        (三)名园长成长经历对幼儿园管理者专业成长起示范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价值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名园长
        (二)专业成长
        (三)名园长专业成长
    四、文献综述
        (一)园长专业成长研究的量化梳理
        (二)名园长专业成长研究的内容分析
        (三)研究评价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筛选与确定
        (二)叙事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三)叙事方法的选择与展开
第一章 D园长专业成长之路
    一、入职学习阶段:从“满怀期待”到“技能不足”
        (一)满怀期待入职
        (二)面临手足无措
        (三)急需学习技能
        (四)入职学习阶段的“技能边缘”困境
    二、成长有效阶段:从“不服之声”到“有两把刷子”
        (一)教师不服管理
        (二)管理贴近人心
        (三)多次活动获奖
        (四)成长有效阶段的“知识泄劲”困境
    三、重新定位阶段:从“忐忑上任”到“我能行”
        (一)通知假期任职
        (二)忐忑上任摸索
        (三)树立领导权威
        (四)重新估价阶段的“情感倦怠”困境
    四、创造变革阶段:从“得到认可”到“名声在外”
        (一)得到上级认可
        (二)注重社会评价
        (三)园所通过评估
        (四)创造变革阶段的“管理孤岛”困境
第二章 D园长克服专业成长困境的经验
    一、入职学习阶段:学技能
        (一)平台学习,加强培训
        (二)家园合作,爱护孩子
        (三)跟随师傅,学习技能
    二、成长有效阶段:求知识
        (一)回炉学习,积累知识
        (二)营造氛围,共同学习
        (三)建立制度,激励发展
    三、重新估价阶段:找定位
        (一)培养徒弟,甘当影子
        (二)身先士卒,坚持一线
        (三)注重引领,提高能力
    四、创造变革阶段:多探索
        (一)提携新人,知人善任
        (二)规范制度,恩威并施
        (三)组工作室,带动团体
第三章 名园长专业成长的“推拉+动机”路径建议
    一、完善园长专业成长的外部“激励力”
        (一)授予园长充分的专业自主权
        (二)推进实施“名园长”荣誉工程
        (三)构建“绩效+考核”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园长专业成长的外部“约束力”
        (一)提升园长的起点水平
        (二)架构多元的培训制度
        (三)完善“伴生+共生”的组织机构
    三、提升园长专业成长的自主发展力
        (一)主动争取终身式自我学习
        (二)主动进行循环式自我反思
        (三)动态调整创生式自我实践
第四章 回顾与反思
    一、研究过程回顾
        (一)我的成长: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研究关系:从研究者到合作伙伴
    二、不足与展望
        (一)文字的单薄
        (二)研究者个人的情感偏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8)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生态文明
        1.3.2 生态文明城市
        1.3.3 居民
        1.3.4 环境意识
    1.4 研究设计
        1.4.1 调查地点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内容
        1.4.4 测量指标
        1.4.5 研究方法
        1.4.6 研究思路
        1.4.7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生态文明城市
        2.1.2 居民环境意识
        2.1.3 研究述评
    2.2 相关理论
        2.2.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2.2 生态自然观
        2.2.3 系统理论
        2.2.4 计划行为理论
第三章 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现状调查
    3.1 样本概况
        3.1.1 性别与年龄的情况分布
        3.1.2 教育程度与职业的情况分布
        3.1.3 经济收入的情况分布
    3.2 环境知识状况
        3.2.1 基本环境问题认知水平较低
        3.2.2 环保法规了解程度不够
        3.2.3 环保知识获取渠道较为传统
    3.3 环境态度状况
        3.3.1 环境价值观念仍有待提升
        3.3.2 环保志愿意识较高
        3.3.3 民风和道德素质满意度较低
    3.4 环境行为状况
        3.4.1 环保行为具有功利性
        3.4.2 环保法律意识亟需加强
        3.4.3 环保活动参与渠道单一
    3.5 小结
第四章 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4.1 性别因素
        4.1.1 男性的环境知晓度高于女性
        4.1.2 男性的环保认同度低于女性
        4.1.3 男性的环境践行度低于女性
    4.2 年龄因素
        4.2.1 年轻人的环境知晓度高于老年人
        4.2.2 年轻人的环保认同度高于老年人
        4.2.3 年轻人的环境践行度高于老年人
    4.3 文化程度因素
        4.3.1 高学历群体的环境知晓度高于低学历群体
        4.3.2 高学历群体的环保认同度高于低学历群体
        4.3.3 高学历群体的环境践行度高于低学历群体
    4.4 职业因素
        4.4.1 体力劳动者的环境知晓度低于其它职业群体
        4.4.2 体力劳动者的环保认同度低于其它职业群体
        4.4.3 体力劳动者的环境践行度低于其它职业群体
    4.5 经济收入因素
        4.5.1 低收入群体的环境知晓度低于高收入群体
        4.5.2 低收入群体的环保认同度低于高收入群体
        4.5.3 低收入群体的环境践行度具有不稳定性
    4.6 小结
第五章 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提升措施
    5.1 政府方面
        5.1.1 出台环保相关政策,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5.1.2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增强环境执法能力
        5.1.3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境违法惩罚力度
    5.2 学校方面
        5.2.1 建立完整的生态学科体系,加强课堂环境教育
        5.2.2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环境意识水平
        5.2.3 积极开展环保活动,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5.3 家庭方面
        5.3.1 父母要以身作则,增强榜样示范效应
        5.3.2 加强家庭环保教育,营造绿色宜居家庭环境
    5.4 社会方面
        5.4.1 借助新型媒体,宣传环保意识教育
        5.4.2 发动社会力量,扩大舆论监督
    5.5 个人方面
        5.5.1 树立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道德引导作用
        5.5.2 转变生活方式,培养环保消费模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局限
    6.3 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9)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研究的科学价值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
        (二) 文献综述法
        (三)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四) 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城市民族工作研究综述
        (一) 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
        (二) 以城市为个案的实践研究
        (三) 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对象的研究
        (四) 城市民族工作研究中学科交叉带来的新思考
第一章 城市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场域
    一、城市民族工作的含义
    二、城市民族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一) 历史性与现代性
        (二) 时代性与国际性
        (三) 长期性与消亡性
        (四) 复杂性与多样性
        (五) 差异性与同一性
    三、城市民族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 调控城市民族关系
        (二) 促进城市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三) 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四) 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五) 推进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
        (六) 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四、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城市民族工作的历史发展
    一、城市发展与民族问题的空间演变
        (一) 城市发展与民族人口结构变化
        (二) 民族问题的场域变迁
    二、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
    三、现阶段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成果与理论共识
        (一) 现有的政策体系
        (二) 达成的理论共识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经验做法
    一、广州做法:不患寡而患不均
    二、济南措施:有教而无类者也
    三、贵阳方案:云端俯瞰更便捷
    四、昆明经验:泥犁拔舌自担当
    五、重庆举措:本根不摇枝叶茂
    六、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
第四章 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危机及其破解
    一、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层面
        (二) 社会层面
        (三) 个人层面
    二、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利用民族因素无理取闹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抬头
        (二) 他国少数族裔在中国的城市生活
        (三) 城市少数民族的“文化丢失”和“城中迷路”
    三、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民族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 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 社会层面的道德包容
        (三) 个体公民的责任担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四、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做法(论文参考文献)

  • [1]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通知[J].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2)
  • [2]贵阳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D]. 赵子漩.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4)
  • [3]岩溶地区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综合绩效评价 ——以贵阳市为例[D]. 邢龙. 贵州大学, 2020(04)
  • [4]贵州教育改革开放40年研究[J]. 李浩,黎弘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5]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D]. 杨春晖. 贵州民族大学, 2019(02)
  • [6]从“青涩”到“卓越”:幼儿园名园长专业成长叙事研究[D]. 姚瑶.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背景下贵阳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研究[D]. 朱晓. 贵州大学, 2018(05)
  • [9]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研究[D]. 吴钧. 贵州民族大学, 2018(12)
  • [10]巩固提升云岩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几点思考[J]. 王建忠. 理论与当代, 2017(06)

标签:;  ;  ;  

云岩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