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速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胡雪雪[1](2020)在《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提升机是煤炭井下运输的最后环节,每天不间断的运行,其工作任务繁重,电力消耗巨大。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矿井都采用单PLC作为主控制系统来控制提升机运行,很大一部分调速系统仍使用转子回路串电阻进行调速,长时间运行,能耗过大。在实际运行中,有时故障会出现在PLC硬件或外围器件上,导致提升机停运,给煤炭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本文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冗余PLC控制的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介绍了总体方案设计,采用两套西门子S7-400 PLC来实现硬件的双机热备,保留原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系统,接入变频调速系统,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来优化提升机运行参数、双PLC故障的冗余切换及通讯、节能运行控制、变频和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方式的切换、安全回路、模糊故障树诊断及报警等,确保提升机安全可靠运行。为了保证提升机节能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节能运行控制方法。运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优化使一次提升能耗最小时的提升机运行参数,并带入S行程控制算法来控制提升机运行,并与实际一次提升能耗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升机节能运行控制算法能够实现提升机节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为了保证提升机可靠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故障树诊断分析方法。设计了矿井提升系统模糊故障树诊断分析。运用模糊故障树对“钢丝绳”系统故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求出重要度并按大小排序,结果表明运用模糊故障树诊断技术对提升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可给检修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保证提升机得到及时检修。选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完成上位机监控设计。通过MPI通讯协议实现上位机与现场PLC数据交换,实时显示并监控提升机在井筒中运行时的各种状态及故障报警信息,根据监控界面,司机可实时掌控提升机工作状况。本文通过对某矿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的研究,实现了该提升机的全自动运行,保证了该提升机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减小了系统功耗,检修更加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王成[2](2020)在《华亭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故障诊断技术是针对机械设备的异常状态检测、异常状态原因识别及异常状态预测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本文以煤矿刮板输送机传动部为研究对象通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故障数据的准确检测、提取及处理。刮板输送机作为连接工作面与外界的重要纽带,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刮板输送机己经发展到重型化、自动化,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吨位大,安装工序繁杂,运输线路长系统复杂,刮板输送机长期处于冲击和高负载的情况,内部组件的损耗较快卡链、断链、脱齿、底链落道等故障时常发生,时刻威胁若工作面的生产效率。以华亭煤矿250102-2综采工作面SGZ1000/2×525型中双链前部刮板输送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刮板输送机故障诊断技术,以及刮板输送机配套的变频器故障信号处理,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刮板输送机内部结构,由机头传动部、机尾传动部和中间部组成,对故障分析得出故障主要发生在减速器,电机、刮板链、链轮轴组。变频器故障主要产生在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上,并列举刮板输送机变频器的常见故障。(2)探讨第一代小波变换在故障诊断中的局限性,和第二代小波变换可以构造出与信号相匹配波形的优点。应用Matlab软件对轴承内圈故障和齿轮磨损故障波形数据进行三层小波分解重构,得到小波能量图谱判定故障频率范围。(3)对刮板输送机变频器故障信号应用MATLAB进行小波分解,提取变频器三相电流的各相低频能量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三个与故障相关的特征向量。(4)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聚类理论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在刮板输送机故障分析的应用,运用模糊聚类对刮板输送机进行故障诊断理论分析。(5)选取减速器和电机的故障监测点,收集监测点故障数据之后提取2个观测点的200组数据,对数据进行归一化的处理。运用MATLAB 的 FCM算法对200 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较为直观的FCM聚类结果图,取得了较好的聚类效果。论文以煤矿刮板输送机SGZ1000/2×525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输送机的多类故障,利用第二代小波变换得到小波能量图谱判定故障频率范围;引入模糊聚类理论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在刮板输送机故障分析的应用;得到较为直观的FCM聚类结果图,取得了较好的聚类效果。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机故障,给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张健[3](2020)在《高铁塞拉门电机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高铁从走进人们视线到被大众所熟知,可以说发展非常的迅速。各个国家都把高铁做为高速铁路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高速动车以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得到每个轨道行业专家一致的认可。而高铁塞拉门是高速列车的重要构造之一,它对列车的安全运行有非常大的重要性,最为重要的是它是旅客上下车的通道;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也主要通过它来疏散乘客。由此可见其作用十分的重要并且不可替代。如今高速列车的运行正在追求更快、更安全,这对塞拉门就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塞拉门各子系统的选择也越来越规范,一旦塞拉门出现问题,引发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电动塞拉门具备高智能化、高密封性、工作效率高、高可靠性等优点,所以电动塞拉门成为目前高速列车的第一选择。其中电机是高铁塞拉门中重要的构成,对高铁塞拉门系统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电机性能好则塞拉门性能好,动车在运行过程中才会越安全。换句话说,旅客乘坐列车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将直接由塞拉门电机运行状态的好坏决定。所以,对高铁塞拉门电机的仿真研究十分的重要。本文的驱动电机选择无刷直流电机,并通过软件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研究。首先对高速列车的塞拉门系统结构和原理进行简单的介绍,塞拉门主要由驱动、传动、控制三大装置组成。机构中的每个装置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且每个装置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来完成塞拉门的开启和关闭,任一装置的损坏都会让塞拉门停止工作。同时分析了塞拉门电机仿真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对目前塞拉门电机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铁事业的时期。而后对塞拉门电机的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做了进一步简述,并对选择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塞拉门驱动电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一般无刷直流电机进行了建模分析其是否达到速度要求。塞拉门电机的控制系统章节就控制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对控制系统的原理介绍;直流电机的三种调速方法以及其控制方式和原理分析等。最后结合塞拉门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原理,利用MATLAB软件对塞拉门电机控制系统建模同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高速动车塞拉门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并分析了塞拉门常见的故障、造成塞拉门故障的几个外部因素、引发故障的内部原因等,提出了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措施,这对降低塞拉门故障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永刚[4](2020)在《发射场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及监测诊断系统》文中提出目前,发射场桥式吊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主要采用进口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是在信息安全、产品升级维护、核心技术掌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在工业控制领域我们必须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以避免出现核心技术封锁、关键信息泄露、工控设备遭遇远程破坏等情况发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航天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开展了大量自主可控方面的研究,对桥式吊车进行自主可控研究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桥式吊车控制效率低、精度差、负载摆动难以控制的现状,根据建立的桥式吊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双环PID控制方法,分别对运行机构的位移和负载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通过调节电动机的输出达到提高吊车定位精度和抑制负载摆动的目的。针对吊车时变性的特点,采用了模糊控制的方法对PID参数进行实时整定,并对不同位移、吊重、绳长参数下的模糊整定PID定位防摆控制系统进行了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接着对桥式吊车控制系统进行方案设计,系统采用工控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频器的变频调速控制方案。工控机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将初始参数传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LC执行相应的定位防摆控制程序并将控制信号输出给变频器,变频器按照相应信号对电动机进行速度调节,传感器将位移和摆角信息反馈给PLC,在设计时保留了吊车的手动控制功能。同时对系统的硬件进行分析选型,使之满足自主可控及系统性能的要求,并采用Profibus-DP总线进行硬件组网;对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并对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根据设计方案,在某型吊车上进行实物联调,并进行了分组验证。为提高桥式吊车的安全性,设计了吊车监测预警及故障诊断系统,采用传感器对桥式吊车的相关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将参数处理后送给预警模块及故障诊断模块进行预警及诊断。先对监测预警部分进行了方案设计、传感器选型,建立了吊车的预警机制,并对运行监测软件的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及预警处置单元、监测数据及曲线显示单元进行了设计。然后根据运行监测参数,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设计了桥式吊车故障分析诊断模块。将运行监测参数和故障树底事件进行关联,使参数异常与故障模式对应起来,实现部分故障的在线诊断处置。并采用发射场历史运行数据对故障诊断模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证明设计的诊断模块可以对预设故障进行定位及应急处置。
王学庆[5](2020)在《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些应用领域对电机调速系统功率等级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增加,传统三相电机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多相电机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高速发展使电力电子变换器广泛用于交流传动系统,电机相数不再受电网供电相数的限制。多相电机凭借其大功率输出、小转矩脉动、可靠性高、控制灵活等诸多优点逐渐应用在航空航天、舰艇推进、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领域。尽管多相电机在可靠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多相电机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工程应用中尚未充分利用其在容错运行上的优势。因此,多相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的研究对提升多相电机可靠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在所有多相电机中,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备受关注。论文以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基础控制方法进行优化,对其在容错控制上的潜力进行深入发掘,并面向多类常见故障提供综合诊断及容错控制方案。为进一步提高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六相自然静止坐标系中数学模型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中解耦数学模型。为后续电机理论分析和控制方法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开展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调制策略和基础控制研究。针对两电平逆变器馈电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了两种简单有效的调制策略,并将这两种调制策略扩展到了相应的三电平系统中。以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为基础控制架构,根据不同的优化目标设计了不同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基础控制方法,并对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为后续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研究提供了高性能的基础控制方法。开展了两电平逆变器馈电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常见传感器故障和电气故障的综合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以直接转矩控制为基础控制框架,针对两电平逆变器馈电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速度传感器故障、直流母线电压传感器故障、相电流传感器故障、逆变器开关管开路故障和缺相故障提出了一组综合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案。配合使用基于模型诊断和基于信号诊断两种诊断思路对五类故障的综合诊断方法进行设计,并以不改变控制框架、调制策略和电机模型为条件对五类故障设计了相应的容错控制策略。开展了T型三电平逆变器馈电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常见电气故障的综合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以矢量控制为基础控制框架,针对T型三电平逆变器馈电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逆变器开关管开路故障、逆变器开关管短路故障和缺相故障提出了一组综合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案。通过故障下的运行状态分析,提取了不同故障的共有特征和特有特征。采用基于信号的诊断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特征识别的两步综合诊断方法。并设计了一种主动干预的诊断方式用以区分故障特征相对一致的直流母线开关管开路故障和母线中点开关管故障。容错控制方面,借助熔断器和双向晶闸管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动作的T型三电平逆变器容错拓扑,并配合提出的相应软件算法实现不同故障的容错控制。开展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常见电气故障免诊断自容错控制研究。深入分析了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自容错机理。借助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自身的容错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类故障的免诊断自容错控制策略,缓解了传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方法存在的削弱系统可靠性的问题。提出的免诊断自容错控制策略普遍适用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开关管开路故障、单相缺相故障和两相缺相故障。提出的自容错控制跳出了“先诊断,后容错”的固有思路,为驱动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杨文浩[6](2020)在《基于数据驱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RD)因其结构简单、容错能力好、调速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功率变换器和传感器是SRD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受开关频率和环境影响,这两个部分更易发生故障,从而对调速系统控制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可能造成系统崩溃。为此,SRD故障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价值。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在已在船舶、电机、逆变器等领域大量应用,使其无论在诊断速度或精度方面都得到了认可。本文通过对SRD工作原理和故障状态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针对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功率变换器单管短路故障和电流、转速传感器故障的自适应滑窗故障诊断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SRD的组成结构、控制方式、数学模型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根据SRD的数学模型,搭建基于Ansoft的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仿真模型。并通过工作原理分析可能发生的功率变换器和传感器故障类型,比较不同类型故障下SRD的故障特征及所其造成的影响,搭建故障模型并获取故障原始数据,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其次,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对故障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采用ReliefF算法对数据进行降维,便于故障分类算法的学习;针对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功率变换器单管短路故障和传感器故障,将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多分类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相结合,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滑窗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时间窗口,滑窗Ⅰ将集成ELM分类器1与SVM相结合,滑窗Ⅱ采用集成ELM分类器2,滑窗Ⅲ则采用kNN算法。最后,为验证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滑窗故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以采用三相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的12/8极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自适应滑窗故障诊断机理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通过离线测试和在线诊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精确诊断功率变换器单管短路故障和传感器故障,且精度能够达到98.87%。
何鸿家[7](2019)在《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探讨》文中认为汽轮机的调速是将汽轮机转速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并维持发电的额定频率,进而调节汽轮机功率以满足不同的电力供应需求。汽轮机在日常的工作和运行中可能会在调速系统上出现各种故障与问题,加强对调速系统故障排除与处理能力可以保证汽轮机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
赵鹏程[8](2019)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及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汽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转子结构日趋复杂,此外我国电力资源大多需要远距离输电从而需要投入串补装置或采用高压直流输电形式,这些因素都使得汽轮发电机组发生扭振故障的风险加剧。机组发生扭振除造成功率振荡外,还会引起轴系的扭转疲劳损伤,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开展对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故障机理和轴系安全性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发生的机理,对扭振中的小信号稳定性、暂态力矩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轴系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开发面向工程实际的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在线监测与保护系统,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首先,按照扭振故障形式将其分为冲击类和共振类故障,对扭振故障发生机理和故障特性进行研究。其中针对冲击类扭振故障重点分析了轴系的暂态扭力矩响应特性;而次同步振荡发生机理复杂,涉及机电网多种因素,本文对次同步振荡的各种诱因及故障形成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待研究系统的全系统线性化模型,利用复转矩系数法定量计算50Hz内系统的全频段阻尼,从负阻尼特性角度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发生的机理,分析影响次同步振荡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基于多段集中质量轴系模型的机电网联合仿真方法,研究扭振故障的暂态力矩特性。目前在次同步振荡时域仿真中常用的是轴系的简单集中质量模型,其在描述机网间耦合振荡行为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为此对简单集中质量轴系进行了扩展,采用多段集中质量模型,并分别利用传递矩阵-逐步积分法和解耦降阶方法计算轴系的扭振响应,实现基于PSCAD统一平台的机电网联合仿真,更准确反映机网之间的耦合振荡,并得到轴系局部的扭矩和应力信息。再次,基于扭振故障下轴系的扭转疲劳损伤计算结果,对机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轴系疲劳损伤计算中除考虑轴系的各个危险截面以外,还考虑了叶片和联轴器等薄弱环节的受力情况。通过建立转子-叶片的耦合分析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计算机组扭振故障下叶片的响应;利用有限元法计算联轴器传递不同扭矩时,联轴器及其连接螺的剪切力。考虑平均应力、应力集中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对基于扭转疲劳试验数据获得的轴系材料S-N曲线进行修正。最后,将汽轮发电机组的扭振故障诊断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用于工程实践,研发了轴系的在线监测与保护系统。根据中广核某核电厂的工程需求,结合扭振故障诊断和安全性分析理论,基于B/S模式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扭振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并针对冲击类扭振故障和次同步振荡采用不同的响应计算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轴系扭振安全性作出评价;基于C/S模式研发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的保护装置并用于工程实践,以疲劳损伤为主要依据,制定不同级别的保护逻辑,既能对机组实施及时的保护,又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保护动作。
王瑞[9](2019)在《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电驱逆变器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因其结构简单坚固、各参数灵活可控、容错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新一代调速系统中的有力竞争者。功率变换器作为该系统中能量转换的核心,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薄弱环节,常表现为短路故障和开路故障。有鉴于此,本文以提高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可靠性为研究目标,对其功率变换器的故障容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基于12/8极开关磁阻电机,以三相非对称半桥拓扑结构的功率变换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功率开关管的短路故障和开路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容错控制方法。针对功率开关管的短路故障,首先分析功率开关管发生短路故障后的故障特征,利用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线性模型剖析产生短路故障电流过冲和系统转矩脉动剧烈的内在原因,然后提出了一种根据不同工况采取降额运行的变导通角变占空比的短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最后分别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RT-LAB半实物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短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针对功率开关管的开路故障,首先分析功率开关管发生开路故障后故障相电路工作模式的改变,然后以工程中广泛应用的H桥拓扑结构作为功率开关管发生开路故障时的容错控制拓扑,并且提出相应的多方向电流软斩波开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最后分别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和dSPACE半实物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开路容错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刘志强[10](2017)在《谈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汽轮机的调速系统在汽轮机的运行中是十分重要的,汽轮机调速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一些故障,作为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要详细的了解其中的故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的保证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就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调速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速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和内容 |
2 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2.1 矿井提升机系统结构分析 |
2.2 矿井提升机主要部分介绍 |
2.3 矿井提升机冗余PLC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3.1 矿井提升机监控系统分析 |
2.3.2 总体方案设计 |
2.4 系统主要工作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3 矿井提升机节能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
3.1 矿井提升机S行程控制曲线分析 |
3.2 矿井提升机运行能耗分析 |
3.3 矿井提升机节能运行控制参数求解 |
3.3.1 提升机运行决策的适应度 |
3.3.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控制参数求解 |
3.3.3 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求解 |
3.3.4 基于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求解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1 三种智能优化算法结果比较与分析 |
3.4.2 提升机运行能耗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分析 |
4.1 矿井提升机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
4.2 模糊故障树基本理论 |
4.2.1 故障树理论 |
4.2.2 模糊故障树理论 |
4.2.3 模糊数模型的选择 |
4.2.4 模糊数的运算规则 |
4.2.5 模糊算子 |
4.3 基于模糊故障树矿井提升系统故障分析 |
4.3.1 模糊故障树分析步骤 |
4.3.2 提升系统模糊故障树建模 |
4.3.3 模糊故障树重要度 |
4.3.4 最小割集的求法 |
4.4 钢丝绳故障树分析实例 |
4.4.1 钢丝绳模糊故障树定性分析 |
4.4.2 钢丝绳模糊故障树定量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软硬件设计 |
5.1 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5.1.1 PLC内部主体与外部设备连接 |
5.1.2 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选型 |
5.1.3 矿井提升机系统I/O分配 |
5.1.4 安全回路设计 |
5.1.5 控制系统其它模块设计 |
5.1.6 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实现功能 |
5.2 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5.2.1 STEP7简介 |
5.2.2 主控程序设计 |
5.2.3 节能运行控制子程序设计 |
5.2.4 固定值传送模块设计 |
5.2.5 模拟量处理模块设计 |
5.2.6 安全回路模块设计 |
5.2.7 故障处理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6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6.1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6.1.1 WinCC简介 |
6.1.2 创建组态项目 |
6.1.3 设置组态变量 |
6.2 矿井提升机项目界面设计 |
6.2.1 矿井提升机主要界面设计 |
6.2.2 矿井提升机故障树界面设计 |
6.3 运行调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华亭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模糊故障诊断方法 |
1.3.2 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
1.3.3 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 |
1.3.4 其他故障诊断技术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刮板运输机故障分析 |
1.4.2 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处理 |
1.4.3 刮板运输机变频器故障诊断分析 |
1.4.4 故障诊断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刮板运输机故障分析 |
2.1 刮板运输机内部结构分析 |
2.1.1 机头传动部 |
2.1.2 机尾传动部 |
2.1.3 中间部 |
2.2 刮板运输机故障分析 |
2.3 刮板运输机变频器故障分析 |
2.3.1 主回路常见故障 |
2.3.2 基本控制回路常见故障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小波变换的故障信号特征提取 |
3.1 信号处理 |
3.2 小波变换 |
3.2.1 第一代小波变换在故障诊断中的局限性 |
3.2.2 插值细分法的应用 |
3.2.3 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多相表示与等效滤波器 |
3.2.4 第二代小波包的分解和重构 |
3.3 刮板输送机传动部分故障信号处理 |
3.4 刮板输送机变频器故障信号处理 |
3.4.1 变频器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
3.4.2 基于小波分解的能量特征提取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模糊理论的故障诊断技术 |
4.1 模糊理论 |
4.2 模糊聚类 |
4.2.1 聚类分析 |
4.2.2 模糊聚类分析 |
4.3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5 模糊理论在刮板输送机故障诊断上的应用 |
5.1 刮板输送机故障点的选取 |
5.1.1 减速器故障点的选取 |
5.1.2 电机故障点选取 |
5.2 刮板输送机故障数据处理 |
5.3 刮板输送机故障诊断 |
5.3.1 基于模糊聚类的故障诊断结构 |
5.3.2 基于模糊聚类的故障诊断的应用 |
5.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高铁塞拉门电机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塞拉门概述 |
1.2.1 塞拉门系统结构简介 |
1.2.2 塞拉门各结构作用 |
1.2.3 车门驱动传动装置 |
1.2.4 塞拉门优点 |
1.2.5 高铁塞拉门发展现状 |
1.2.6 高铁塞拉门发展趋势 |
1.3 高铁塞拉门电机 |
1.3.1 电机仿真意义 |
1.3.2 塞拉门电机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塞拉门电机系统 |
2.1 塞拉门驱动电机选择 |
2.2 无刷直流电机 |
2.2.1.无刷直流电机结构组成 |
2.2.2 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组成 |
2.2.3 功率驱动方式 |
2.3 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 |
2.4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
2.5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模型建立 |
2.5.1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 |
2.5.2 电机模块选择 |
2.5.3 总线模块选择 |
2.5.4 MATLABFunction模块 |
2.5.5 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塞拉门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3.1 塞拉门系统控制原理 |
3.1.1 塞拉门开关状态与速度信号的关系 |
3.1.2 塞拉门正常开关门的过程 |
3.1.3 紧急情况下开门 |
3.2 控制单元 |
3.3 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
3.3.1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
3.3.2 弱磁调速 |
3.3.3 改变附加电阻调速 |
3.4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驱动电机系统模型建立及仿真分析 |
4.1 MATLAB软件 |
4.1.1 软件简介 |
4.1.2 仿真步骤 |
4.2 驱动电机的控制simulink建模 |
4.2.1 直流电机模型及参数 |
4.2.2 多功能桥得选择及参数 |
4.2.3 电机PWM脉宽调制系统建模及参数设置 |
4.2.4 控制环节建模 |
4.2.5 控制器模块 |
4.3 无刷直流电机仿真研究 |
4.3.1 双闭环模型的仿真结果 |
4.3.2 双闭环模型的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塞拉门常见故障分析 |
5.1 塞拉门常见故障 |
5.2 外力对塞拉门的影响 |
5.2.1 机械阻力 |
5.2.2 空气阻力 |
5.2.3 密封橡胶条弹力 |
5.3 环境对塞拉门的影响 |
5.4 塞拉门故障分析 |
5.4.1 开门阻力过大故障 |
5.4.2 站台间隙补偿器故障 |
5.4.3 “门98%关闭”限位开关故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发射场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及监测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 |
2.1 桥式吊车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2 桥式吊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2.2.1 拉格朗日方程介绍 |
2.2.2 桥式吊车的动力学模型 |
2.2.3 系统开环仿真 |
2.3 基于PID控制的定位防摆方法 |
2.4 基于模糊规则的PID参数整定 |
2.4.1 输入输出变量的选取和模糊化 |
2.4.2 桥式吊车模糊PID防摆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
2.4.3 仿真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控制系统设计实现 |
3.1 桥式吊车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2 组网方案及网络结构 |
3.3 硬件系统组成 |
3.4 软件系统设计 |
3.5验证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桥式吊车运行监测及预警模块 |
4.1 监测预警模块方案设计 |
4.2 状态监控传感器选择 |
4.2.1 起吊重量传感器选型 |
4.2.2 起升高度、速度和运行机构位置检测传感器选型 |
4.2.3 起升电机的轴承温度和振动传感器选型 |
4.3 安全预警模块 |
4.3.1 运行监测参数的弱化处理 |
4.3.2 运行监测参数综合分析 |
4.4 运行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4.5 监测预警模块验证试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故障诊断模块 |
5.1 故障树分析方法 |
5.2 桥式吊车常见故障分析 |
5.2.1 小车运行机构故障 |
5.2.2 大车运行机构故障 |
5.2.3 起升机构故障 |
5.2.4 桥式吊车常见电气故障 |
5.3 桥式吊车故障树建立与分析 |
5.3.1 建立桥式吊车故障树 |
5.3.2 依据建立故障树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
5.4 故障树底事件与运行监测参数关联 |
5.4.1 故障树底事件与参数关联 |
5.4.2 对参数进行识别 |
5.5 故障诊断流程 |
5.6 故障诊断模块验证试验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基础控制研究现状 |
§1.2.1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逆变器拓扑方案 |
§1.2.2 多相电机脉宽调制技术 |
§1.2.3 多相电机控制策略 |
§1.3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现状 |
§1.3.1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故障类型 |
§1.3.2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 |
§1.3.3 多相电机驱动系统故障容错控制 |
§1.4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特点及研究意义 |
§1.5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
§1.5.1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结构 |
第2章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
§2.1 引言 |
§2.2 六相静止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2.3 矢量空间解耦变换 |
§2.4 旋转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基础控制 |
§3.1 引言 |
§3.2.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SVM调制策略 |
§3.2.1 两电平逆变器VSD-SVM调制策略 |
§3.2.2 三电平逆变器VSD-SVM调制策略 |
§3.2.3 双SVM调制策略 |
§3.3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 |
§3.3.1 标准矢量控制 |
§3.3.2 无差拍矢量控制 |
§3.3.3 混合矢量控制 |
§3.4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
§3.4.1 基于查表法的直接转矩控制 |
§3.4.2 基于SVM的直接转矩控制 |
§3.4.3 混合直接转矩控制 |
§3.5 实验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两电平逆变器馈电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 |
§4.1 引言 |
§4.2 故障运行状态分析 |
§4.2.1 速度传感器故障分析 |
§4.2.2 直流母线电压传感器故障分析 |
§4.2.3 电流传感器故障分析 |
§4.2.4 缺相故障分析 |
§4.2.5 开关管开路故障分析 |
§4.3 多类故障综合诊断 |
§4.3.1 综合诊断流程 |
§4.3.2 速度传感器故障诊断 |
§4.3.3 直流母线电压传感器故障诊断 |
§4.3.4 其他故障同步诊断 |
§4.4 故障容错控制 |
§4.4.1 速度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 |
§4.4.2 直流母线电压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 |
§4.4.3 电流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 |
§4.4.4 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缺相故障容错控制 |
§4.4.5 两电平逆变器开关管故障容错控制 |
§4.5 实验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T型三电平逆变器馈电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 |
§5.1 引言 |
§5.2 故障运行状态分析 |
§5.3 多类故障综合诊断 |
§5.3.1 综合诊断流程 |
§5.3.2 故障相及故障类别识别 |
§5.3.3 具体故障锁定 |
§5.4 基于脉宽调制的故障容错控制策略 |
§5.4.1 T型三电平逆变器开关管开路故障容错控制 |
§5.4.2 T型三电平逆变器开关管短路故障容错控制 |
§5.4.3 基于矢量控制的缺相故障容错控制 |
§5.5 基于最优矢量选择的故障容错控制策略 |
§5.5.1 开关管开路故障容错控制 |
§5.5.2 开关管短路故障容错控制 |
§5.6 实验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免诊断自容错控制 |
§6.1 引言 |
§6.2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自容错机理分析 |
§6.3 免诊断自容错控制 |
§6.3.1 谐波平面电流参考值优化 |
§6.3.2 故障自动容错迭代过程 |
§6.3.3 不同故障下的理想电流轨迹 |
§6.4 实验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实验装置介绍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基于数据驱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2 电机调速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基本结构及故障分析 |
2.1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 |
2.1.1 基本结构 |
2.1.2 功率变换器结构 |
2.1.3 调速控制基本方法 |
2.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故障分析 |
2.2.1 功率变换器单管短路故障分析 |
2.2.2 传感器故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自适应滑窗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故障诊断 |
3.1 自适应滑窗故障诊断机理 |
3.2 故障数据采集 |
3.2.1 功率变换器单管短路故障数据采集 |
3.2.2 传感器故障数据采集 |
3.3 故障数据预处理 |
3.4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故障数据特征提取与选择 |
3.4.1 快速傅里叶算法 |
3.4.2 ReliefF特征选择算法 |
3.5 自适应滑窗故障诊断方法实现 |
3.5.1 故障诊断滑窗Ⅰ的实现 |
3.5.2 故障诊断滑窗Ⅱ的实现 |
3.5.3 故障诊断滑窗Ⅲ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4 仿真验证 |
4.1 仿真平台介绍 |
4.2 离线仿真验证 |
4.2.1 故障数据采集 |
4.2.2 特征提取与选择 |
4.2.3 支持向量机参数调试 |
4.2.4 k-近邻算法参数调试 |
4.2.5 集成极限学习机参数调试 |
4.3 在线仿真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7)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汽轮机组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况 |
2 汽轮机组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 |
2.1 传动放大 |
2.2 转速感应 |
2.3 反馈机构 |
2.4 配汽机构 |
3 汽轮机组调速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技术分析 |
3.1 活动电磁阀上带电而所有主汽门无动作 |
3.2 油压波动的故障 |
3.3 系统部件的卡涩故障 |
3.4 透平油质的变化问题以及设备部件的漏油故障 |
4 结语 |
(8)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扭振故障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2.2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2.3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监测与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冲击类扭振 |
2.2.1 电力系统短路引起的机组扭振 |
2.2.2 非同期并列引起的机组扭振 |
2.3 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 |
2.3.1 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 |
2.3.2 装置及其他扰动引起的次同步振荡 |
2.4 汽轮发电机组系统阻尼特性分析 |
2.4.1 机械子系统阻尼特性 |
2.4.2 电气子系统阻尼特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电网耦合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时域仿真 |
3.1 引言 |
3.2 基于多段集中质量模型的扭振联合仿真 |
3.2.1 多段集中质量模型扭振动力学计算 |
3.2.2 联合仿真思路和实现方法 |
3.2.3 仿真案例 |
3.3 基于轴系解耦降阶模型的扭振联合仿真 |
3.3.1 联合仿真思路及实现方法 |
3.3.2 仿真案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安全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响应计算 |
4.2.1 危险截面确定 |
4.2.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应力计算 |
4.2.3 扭振作用下叶片应力计算 |
4.3 扭振作用下联轴器结构应力分析 |
4.4 轴系扭转疲劳损伤评价 |
4.4.1 转子疲劳-寿命曲线拟合 |
4.4.2 转子疲劳寿命曲线修正 |
4.4.3 轴系疲劳损伤累积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监测与保护系统开发 |
5.1 引言 |
5.2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监测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
5.2.2 系统总体架构 |
5.2.3 扭振信号采集功能设计 |
5.2.4 扭振安全分析功能设计 |
5.3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监测系统工程应用 |
5.4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保护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电驱逆变器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SRD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
1.2.2 SRD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
1.2.3 SRD系统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工作原理 |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与数学模型 |
2.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功率变换器 |
2.3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经典控制算法 |
2.3.1 电流斩波控制 |
2.3.2 角度位置控制 |
2.3.3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机电驱逆变器短路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 |
3.1 引言 |
3.2 SRD系统短路故障分析 |
3.3 SRD系统短路故障容错控制 |
3.4 仿真建模分析及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关磁阻电机电驱逆变器开路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 |
4.1 引言 |
4.2 SRD系统逆变器开路故障分析 |
4.3 SRD系统逆变器开路故障容错控制 |
4.3.1 SRD系统开路故障容错拓扑 |
4.3.2 SRD系统开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
4.4 仿真建模分析及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台与实验 |
5.1 短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实验验证 |
5.1.1 短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验证平台介绍 |
5.1.2 短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 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实验验证 |
5.2.1 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实验验证 |
5.2.2 开路故障容错控制策略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10)谈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结构 |
2 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 |
2.1 调节系统的油压波动。 |
2.2 A侧的GV3高压调速汽门在没有给定信号的情况下自动开启。 |
2.3 活动电磁阀带电而所有的主汽门不动作。 |
2.4 透平油质变化及设备部件漏油的分析。 |
3 结论 |
四、调速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矿井提升机全自动运行监控系统研究[D]. 胡雪雪.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2]华亭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故障诊断研究[D]. 王成.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2)
- [3]高铁塞拉门电机仿真研究[D]. 张健.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发射场桥式吊车定位防摆控制及监测诊断系统[D]. 周永刚. 吉林大学, 2020(08)
- [5]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D]. 王学庆. 东南大学, 2020(01)
- [6]基于数据驱动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杨文浩. 西华大学, 2020(01)
- [7]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探讨[J]. 何鸿家. 化工管理, 2019(19)
- [8]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及安全性分析[D]. 赵鹏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9]电动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电驱逆变器故障分析及容错控制[D]. 王瑞.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10]谈汽轮机调速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技术[J]. 刘志强. 民营科技,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