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及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闫敏[1](2021)在《小麦1Dx5+1Dy10、NGli-D2和Sec-1s高代聚合体的鉴定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约3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籽粒中贮藏蛋白的含量和组分决定着小麦粉的品质,研究证明小麦胚乳中的α-麦醇溶蛋白是引起乳糜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对面食需求的增加,小麦乳糜泻患病率也随之提高。此外,我国小麦存在着整体质量偏差,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问题。如今,提高小麦面筋强度并选用低α-醇溶蛋白食品成为研究热点。小麦的面筋蛋白包括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它们决定着面团的延展性和弹性。高分子量的麦谷蛋白5+10亚基与小麦品质正相关,能提高面包烘烤品质。Gli-D2位点缺失的引入能降低由α-醇溶蛋白引起的乳糜泻表位水平含量,增加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Sec-1位点则是导致小麦1BL/1RS易位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引入Sec-1缺失位点,使ω-黑麦碱不表达,改善小麦加工品质。本实验以衡观35、郑麦7698、郑麦366为遗传背景,聚合了1Dx5+1Dy10、NGli-D2和Sec-1S三个目标基因,以它们的衍生后代为供试材料,利用相关的特异引物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后代聚合体。通过测定品质性状,分析聚合体聚合后的效果,并与对照做对比进行分析:1.不同遗传背景基因聚合体材料鉴定结果:完成了对基因聚合体的鉴定,在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二聚体和三聚体共获得了697株。郑麦366聚合成功率为96.27%;郑麦7698聚合成功率为96.90%;衡观35聚合成功率为73.61%。2.基因聚合体材料品质效应:通过测定品质效应的指标可以发现,聚合了三个基因后,聚合体与对照相比,提高了面筋的强度、耐揉性以及面粉的搅拌力。不同聚合体相比,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和谷醇比含量得以提高,增强了面筋强度,改善了小麦粉的加工品质。3.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蛋白组分与对照相比,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和谷醇比得以提高。聚合体之间相比,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和谷醇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可能是遗传背景和聚合方式不同导致。4.Gli-D2位点近等缺失系乳糜泻(CD)表位水平分析:缺失Gli-D2位点可以降低乳糜泻的抗原表位水平,提高营养品质。醇溶蛋白含量以及谷醇比和CD表位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醇溶蛋白与CD表位水平极显着正相关,与谷醇比不相关。
陈海强[2](2020)在《高大山羊草1Slx2.3*及1Sly16*和小麦1Dy12亚基面粉加工品质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含量和组成影响着面粉加工品质。高大山羊草是重要的小麦近缘种属,蕴含着优质麦谷蛋白亚基,是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的潜在遗传资源。本研究拟用小麦-高大山羊草易位系1SlL/1BS和1SlS/1BL分别与宁春4号等小麦品种杂交,连续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高大山羊草新易位系。同时,对转高大山羊草1Slx2.3*基因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SDS-PAGE和FISH鉴定,获得纯合转基因株系。另外,对1Dy12缺失突变体进行SDS-PAGE鉴定和纯合。最后,对这些材料品质相关基因表达、蛋白体动态变化和面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麦谷蛋白亚基的品质效应和作用机制,促进小麦加工品质改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小麦-高大山羊草易位染色体1SlL/1BS和1SlS/1BL转移到小麦品种宁春4号、宁春50号和Westonia的遗传背景中,获得10个农艺性状优良的纯合新易位系。对BC3F4代1SlL/1BS和1SlS/1BL纯合新易位系面粉进行的加工品质分析表明,1SlL/1BS易位系的面团和面筋强度小于非易位背景对照材料,1SlS/1BL易位系的面包体积和面包感官评分大于相应遗传背景的轮回亲本。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1Slx2.3*基因转入了Westonia中,通过Bar试纸条、分子标记、SDS-PAGE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测,获得了2个转1Slx2.3*基因的纯合株系。通过对纯合株系T-W1中的HMW-GS基因(1Slx2.3*、1Ax2*、1Bx17、1By18、1Dx2和1Dy12)和品质相关基因(PDI-1、PDI-4、PDI-5、Bip-1、Bip-2、Bip-3、DOF-2、DOF-3、DOF-6、SPA-A、SPA-B和SPA-D)在籽粒灌浆阶段的表达进行qRT-PCR分析,发现转1Slx2.3*株系中1Slx2.3*正常表达,且显着刺激了1Dx2和1Dy12的表达,籽粒发育大部分阶段1Ax2*和1Bx17表达高于对照,但1By18表达在籽粒发育整个阶段显着低于对照;PDI4-1、PDI5-1、Bip-2、Bip-3、SPA-A和SPA-D在转基因株系灌浆阶段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而Dof-3、Dof-6和SPA-B在在转基因株系灌浆阶段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最后,通过对转1Slx2.3*基因纯合株系T-W1进行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分析,表明1Slx2.3*的转入显着提高了籽粒蛋白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降低了耐揉指数,显着改良了面包加工品质;同时,1Slx2.3*的转入使海绵蛋糕体积和感官评分略有增加,改善了海绵蛋糕品质。3、通过对小麦品种科农199(KN199)组织培养获得了1Dy12缺失的无性系变异体AS273,分析了1Dy12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籽粒灌浆期1Dy12在转录水平表达,相比对照KN199显着降低,但在翻译水平没有表达。然后对1Dy12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发现AS273中的1Dy12存在碱基替换(T/C),出现了提前终止密码子,导致了1Dy12沉默。进一步利用qRT-PCR对品质相关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AS273中PDI-4、PDI-5、DOF-3、SPA-A的表达水平与KN199相比明显上调,Bip-1表达略有上调,PDI-1表达略有降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AS273和KN199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体变化,除7 DPA和28 DPA时期外,AS273的蛋白体普遍大于KN199,且AS273的蛋白体积累速率比KN199快。此外,28 DPA时AS273和KN199形成了蛋白体片层的网络结构。对AS273和KN199进行面包、海绵蛋糕和饼干加工品质分析,发现AS273的吸水率、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面包体积显着降低,耐揉指数显着增高;海绵蛋糕体积略有减小,内部质地粗糙,口感稍差;饼干饼体增厚,内部质地粗糙。
范可欣[3](2020)在《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培育优质小麦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人们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改良小麦面筋强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提高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可提高谷醇比,是提高面筋强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降低部分醇溶蛋白中的过敏源,减少乳糜泻等疾病的发生。面筋是小麦独有的特殊蛋白。其主要成分HMW-GS是影响小麦面筋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5+10亚基是公认的优质亚基。Sec-1位点的引入使LMW-GS含量减少和ω-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是导致小麦1BL/1RS易位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Sec-1位点的缺失可以消除ω-黑麦碱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Gli-D2位点的缺失,可降低α-醇溶蛋白的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导致的过敏乳糜泻(CD)表位水平。本文以衡观35、郑麦7698、郑麦366为背景的NGli-D2、Sec-1S和1Dx5+1Dy10的基因聚合体为供试材料,通过相关分子标记鉴定基因聚合体,测定聚合体加工品质指标和聚合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农艺效应,为优质小麦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不同背景基因聚合体材料:利用三对特异引物对突变体后代进基因聚合体行鉴定。获得不同背景下基因二聚体187份,三聚体62份。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遗传背的基因聚合体的聚合率分别为13.08%-66.37%、29.91%-37.31%、11.68%。聚合率较低的基因组合为1Dx5+1Dy10和NGli-D2。2.基因聚合体品质效应:基因聚合体比亲本面筋强度和蛋白组分有所提高。其中,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基因聚合体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指标增长幅度不同,这可能是不同基因聚合体的组合方式和材料遗传背景带来的不同影响。3.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UPP和谷醇比与反映蛋白面筋质量的指标显着正相关,可以作为小麦品质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4.基因聚合体农艺效应:聚合体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基因聚合体的农艺性状并没有显着变化,且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说明基因聚合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5.通过1Dx5+1Dy10、Sec-1S和NGli-D2位点的引入,可以降低ω-黑麦碱、醇溶蛋白和劣质亚基的不良影响,证实了通过诱变育种、MAS和聚合育种的结合,改善小麦品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不仅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筛选了育种材料。
王江平[4](2019)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Bx7-m566GR与By9-m292GE369QR亚基的加工品质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小麦种子储藏蛋白主要包括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其组成及含量决定加工品质;谷蛋白依据其亚基迁移率的差异,可分为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HMW-GS含量虽仅占小麦籽粒蛋白的10%,但其作为面筋网络“骨架”,显着影响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是决定加工品质的关键蛋白。本实验使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小麦品种蜀麦482,利用SDS-PAGE鉴定其各亚基的迁移率,获得Bx7和By9亚基迁移率变慢的突变体单株,再与蜀麦482杂交,再使用SDS-PAGE鉴定杂交后代,筛选纯合个体,以蜀麦482野生型为对照,构建BC1F4群体并测定其加工品质。本实验对Bx7与Bx7-m566GR亚基和By9与By9-m292GE369QR亚基进行基因克隆、序列测定及二级结构预测,并初步其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农艺性状突变型Bx7-m566GR与野生型Bx7植株在成熟期的穗长、分蘖数及小穗数间无显着差异,但前者的株高高于后者;两个群体间的籽粒性状无显着差异;而突变型By9-m292GE369QR与野生型By9植株的株高、穗长及小穗数间无显着差异且两者的籽粒性状较为整齐一致;但前者的分蘖数少于后者。2、SDS-PAGE结果分析SDS-PAGE检测发现突变型Bx7-m566GR与By9-m292GE369QR亚基迁移率较野生型Bx7及By9亚基变慢;而向分离胶中加入4M尿素(蛋白变性剂)后,SDS-PAGE检测发现突变型亚基与野生型亚基迁移率一致。3、HMW-GS基因克隆及序列对比利用HMW-GS基因的N-端和C-端序列的高度保守性,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Bx7及By9亚基的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Bx7亚基DNA序列全长为2370 bp,共编码788个氨基酸;而By9亚基DNA序列全长为2118 bp,共编码704个氨基酸。经序列比对发现:野生型Bx7亚基和By9亚基均与已报道的的基因序列一致;而Bx7-m566GR亚基的基因序列的第1696位碱基鸟嘌吟(G)被腺嘌吟(A)所替代;导致其氨基酸序列的第566位点发生改变,即甘氨酸(Gly,G)被精氨酸(Arg,R)所替换;使其蛋白序列发生改变;而By9-m292GE369QR亚基的基因序列的第878位碱基G被A所替换及第1106位A被G替代;导致其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即突变型By9亚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292位的甘氨酸(Gly,G)被谷氨酸(Glu,E)所替代及其第369位的谷氨酰胺(Gln,Q)被精氨酸(Arg,R)所替代,进而导致其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4、二级结构预测分析使用Antheprot6.6.1软件对Bx7与Bx7-m566GR亚基和By9与By9-m292GE369QR亚基亚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突变型Bx7-m566GR亚基的单个氨基酸变化并未导致其空间结构变化;而By9-m292GE369QR亚基的两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致其第292位氨基酸附近的β-转角结构变化及第369位氨基酸附近的β-转角及β-折叠发生变化;最终使其氨基酸序列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即α-螺旋增加,而无规则卷曲减少。5、加工品质参数分析对所测加工品质参数进行分析,发现野生型Bx7群体与突变型Bx7-m566GR的品质参数均无显着差异,但突变型Bx7-m566GR的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及其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野生型Bx7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野生型By9群体与突变型By9-m292GE369QR群体的品质参数也无显着差异,但突变型By9-m292GE 369QR的子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及其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野生型By9群体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张灿灿[5](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1Ax1的克隆》文中研究表明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L.,2n=4x=28,AABB)被认为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染色体组AABB的供体种,含有很多有益性状,包括抗病性强、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等,是改良普通小麦的重要基因资源。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为连续变异,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利用高密度的SNP标记对野生二粒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有益的基因位点,可以丰富小麦的遗传基础,为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来自中东地区的121份野生二粒小麦为材料,在辉县、商丘和开封3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小麦55K SNP芯片上来自A、B染色体组上的多态性位点,对野生二粒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优异位点;同时以面粉加工品质较好的野生二粒小麦J129为材料,利用定向缺失亚克隆技术,克隆出了一个新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Ax1基因,取得如下结果:(1)对121份野生二粒小麦的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淀粉含量、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筋指数和粉质延伸度性状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地点的材料7个品质性状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粉质延伸度(FE),为33.42%,最小的是淀粉含量(GSC),为5.8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品质性状基因型间差异、环境间差异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均达显着水平,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对性状变异均有显着影响。广义遗传率分析表明蛋白含量(GPC)遗传率最大,为32%;吸水率(WA)的遗传率最小,为1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着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吸水率呈极显着正相关,粉质延伸度与蛋白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面筋指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2)基于小麦55K SNP芯片中来自A、B染色体组上的10907个高质量的多态性SNP标记,对121份野生二粒小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840个位点与面粉加工品质性状显着相关的位点,其中有714个区段,这些SNP位点在野生二粒小麦的1-7A和1-7B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在1A染色体上分布的标记最多达到332个,在6B染色体上分布的标记最少仅有72个,所有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R2)总幅度为8.3%-26.4%。淀粉含量和蛋白含量的稳定关联位点最多。检测到与淀粉含量相关的稳定的关联区段/位点有16个(区段3个),分布在1A、4A、1B、3B、4B、5B染色体上,且1B(372.30-374.91 Mb)、4A(121.05-121.21 Mb)、5B(142.67-144.87 Mb)染色体上定位到的稳点关联位点最多;检测到与蛋白含量相关的稳定的关联区段/位点有14个(区段1个),分布在2A、3A、4A、5A、6A、3B、6B、7B染色体上,且7B(50.30-50.78Mb)染色体上定位到的稳点关联位点最多;检测到与湿面筋含量相关的稳定的关联区段有1个,分布在7A(510.65-510.83 Mb)染色体上;检测到与沉降值相关的稳定的关联位点有1个,分布在1B染色体上,物理位置为289.53 Mb;检测到与粉质延伸度相关的稳定的关联位点有5个,分布在1A、2A、6A、3B、6B染色体上,其物理位置分别为518.77 Mb、95.16Mb、74.45Mb、23.38 Mb和16.40 Mb。另外,对121份野生二粒小麦的相关性状关联的SNP位点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在小麦及其近缘种中主要与抗病蛋白、细胞色素、转运蛋白、结构蛋白以及蛋白激酶等相关。(3)以野生二粒小麦J129为材料,通过定向缺失亚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Ax基因序列,通过序列分析比对,显示J129-1Ax1基因序列与已发布的HMW-GS的x型亚基基因结构一致,其具有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Ax亚基基因序列相比多了一个九肽PTQGQQGQQ序列,该结构可能影响蛋白质结构域的形成与稳定。此外,J129-1Ax1亚基中的谷氨酰胺(Q)、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较高,因此推测,该亚基基为能增加面团弹性的优质基因。
王琪[6](2019)在《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饼干、糕点消费量不断增大,因此生产出满足饼干制作要求的弱筋小麦具有重要意义。饼干粉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低、筋力弱。HMW-GS是谷蛋白聚合体(GMP)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面筋网络的结构单位,决定着小麦面团弹性和黏性,其缺失会直接导致面团强度下降。本研究以宁麦9号不同HMW-GS单缺失体为材料,研究Glu-1的三个位点分别缺失亚基后小麦籽粒品质的变化及对氮肥的响应,并结合小麦籽粒分层技术、冷冻切片及激光显微切割捕获技术,探究HMW-GS缺失对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提供有效技术途径。1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物质积累转运和氮代谢的差异及对氮肥响应不同HMW-GS缺失体干物质积累差异较大,开花期和成熟期,8亚基缺失体均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2亚基缺失体在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中等,但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较大,成熟期的茎、叶、颖壳重较低,籽粒重较高。缺失HMW-GS后对开花期茎秆的含氮量影响较大,对叶和颖壳的影响则较小,对成熟期籽粒的氮含量的也有一定影响。成熟期8亚基缺失体茎秆、叶片氮含量低、籽粒氮含量高,2亚基缺失体则相反,营养器官中的氮含量较高,籽粒中的氮含量则较低。NO处理下2、7、12亚基缺失体的植株氮积累总量比野生型低,且对氮肥不敏感。1亚基缺失体施用氮肥后其叶、颖壳、籽粒的氮积累量均较低,其氮积累总量较低,受氮肥影响小。8亚基缺失体其叶、颖壳、籽粒的氮积累量始终较高,对氮肥响应敏感,茎秆的氮积累量高于其它缺失体。不同缺失体的花前氮同化量差异大。2亚基缺失体的花前氮同化量明显低于野生型,8亚基缺失体氮同化量高于野生型。1亚基缺失体,氮平衡指数、NR活性、GS活性均较低,且受氮肥影响小。2亚基缺失体在开花期至花后10天,8、12亚基缺失体在开花期至花后20天,其NR、GS活性上升明显。2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对氮肥响应与野生型相比各缺失体的产量均有所降低。Glu-B1、Glu-A1位点缺失后产量下降比Glu-D1位点缺失下降幅度大,施用氮肥后,各缺失体产量增量均比野生型低(除N120条件下12亚基缺失体),但缺失7亚基、2亚基缺失体的增产幅度高于其它缺失体。除8亚基缺失体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于野生型,其余各缺失体面粉蛋白质含量与野生型无显着差异。7、2和1亚基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含量、HMW-GS含量较野生型低、2亚基的缺失体GMP含量较野生型低。施氮后各缺失体与NO条件下表现相似。1亚基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含量对氮肥响应迟钝,施用氮肥后,蛋白质含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缺失1亚基或2亚基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野生型无显着差异,但HMW-GS/LMW-GS、GMP含量、湿面筋含量降低,缺失8亚基后结果相反。HMW-GS基因表达结果显示,8亚基缺失体的1Bx7基因相对表达量比野生型下降,而1Ax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升,1亚基含量超过野生型。7亚基缺失体的1By8基因和lD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8亚基和2亚基含量比野生型低。12亚基缺失体的1By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升,8亚基含量比野生型高。可见2亚基缺失体和1亚基缺失体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较低,且对氮肥响应迟钝,2亚基缺失体产量虽比野生型低,但是在各缺失体中其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适合发展弱筋小麦。3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各缺失体总蛋白含量、GMP含量、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籽粒中由外到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亚基缺失体的蛋白质含量、GMP、HMW-GS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去离子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力、蔗糖溶剂保持力的值较野生型下降,而乳酸保持力上升。脯氨酸、谷氨酸含量上升,异亮氨酸含量降低。籽粒不同层次面粉表现为2亚基和1亚基的缺失体的蛋白体面积比例在背部、侧部和腹部的细胞中显着低于野生型,且受氮肥影响小。HMW-GS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层次中表现的规律不同。1Ax1基因在8亚基缺失体的中胚乳上调表达,但施用氮肥后,1Ax1基因与野生型相比下调表达。1Dx2基因和1By7基因下调表达,施氮后与野生型相比均下调表达。1亚基的缺失体在外胚乳中1Dx2基因上调表达,施氮后外胚乳和内胚乳中1Bx7上调表达,中内胚乳的1Dy8基因下调表达。2亚基的缺失体的1Ax1基因、1By7基因与野生型相比在三个部位均下调表达,1Dy8基因在外胚乳略有上调,施氮肥后与野生型相比,1Ax1基因在外、中胚乳显着上调,1By7基因与野生型差异不大,1Dy8基因在外胚乳略有上调。综上所述,2、1亚基缺失后,蛋白质等品质较符合弱筋小麦的要求,对氮肥响应较迟钝。2亚基、1亚基缺失体的蛋白质、HMW-GS、GMP含量与野生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糊粉层至内胚乳,但在果皮和P7层内胚乳中的差异表现的不明显。2亚基缺失体其1、8亚基的含量比野生型低,1By8和1Ax1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主要表现在中、内胚乳下调。另外在施用氮肥后,2亚基缺失体的产量虽仍比野生型低,但增长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1、2亚基缺失体的品质指标较符合弱筋小麦要求,且2亚基缺失体的产量能维持稳定。
方正武,宋归华,张迎新,马东方,王书平,高德荣[7](2019)在《Wx-1基因变异和优质HMW-GS组合对中筋小麦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Wx蛋白是两个影响小麦理化品质和制成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HMW-GS和Wx基因变异对小麦理化品质、面条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镇麦9号和扬糯麦1号为亲本的2个高代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优质HMW-GS 5+10及Wx基因缺失对小麦理化品质及面条加工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品系1与品系2的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镇麦9号相近,但显着好于扬糯麦1号。相较于镇麦9号,品系1与品系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降低了1.5%和2.5%,其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均显着高于镇麦9号,膨胀势也高于镇麦9号。5+10亚基显着提高了面条质构参数中的硬度和咀嚼性,而Wx基因缺失显着提高了面条的软硬度评分和光滑性评分。综合来看,具有5+10亚基和 Wx-D1缺失型的品系2具有较高的SDS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峰值黏度、稀懈值和膨胀势,蛋白质和淀粉综合品质表现较好。品系2面条总评分最高,显着高于镇麦9号和扬糯麦1号,其主要体现在适中的面条软硬度和较好的光滑性。推测Wx基因缺失和优质HMW-GS聚合可显着提高小麦淀粉品质和蛋白质品质,有效改善面条的蒸煮品质和感官评分。
钟晓英[8](2018)在《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交高代的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生二粒小麦含有高蛋白质含量基因资源,尤其是贮藏蛋白,能有效丰富普通小麦品质遗传背景并提高其加工品质,在麦类作物优质育种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野生二粒小麦居群与普通小麦,以及野生二粒小麦D1和D97分别与高产弱筋普通小麦品种川农16(CN16)杂交高代(≥F8)的渐渗系,及其进一步与普通小麦杂交的衍生系,进行小麦蛋白各组分提取与含量测定、加工品质参数测定,成品品质评价,并对蛋白各组分含量与成品品质参数间(面包烘烤品质、面条蒸煮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7份野生二粒小麦与5份普通小麦的籽粒蛋白含量及其各组分含量检测结果显示,野生二粒小麦的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值分别为7.29%、2.52%、7.33%、5.45%,籽粒粗蛋白含量均值22.89%。野生二粒小麦的籽粒贮藏蛋白、贮藏蛋白/粗蛋白、醇谷比均值分别为12.79%、56.34%、135.61%。野生二粒小麦之间的籽粒蛋白各组分和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极显着高于普通小麦。据此推测,野生二粒小麦对于改良普通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成等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性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籽粒中粗蛋白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能有效提高普通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等相关品质性状。其中,28份D1的渐渗系的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粗蛋白质含量、贮藏蛋白、醇谷比及贮藏蛋白/粗蛋白性状均极显着优于其母本CN16。33份D97的渐渗系籽粒粗蛋白、清蛋白含量、醇谷比极显着高于CN16。7份D1的衍生系籽粒的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回交亲本普通小麦品种川育18(CY18),醇谷比显着高于CY18。4份D97的衍生系籽粒谷蛋白显着高于CY18,醇谷比、粗蛋白含量显着低于CY18。D1的衍生系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谷比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云B58863(YB58863),谷蛋白及籽粒粗蛋白含量极显着低于YB58863。D97的衍生系籽粒球蛋白显着高于YB58863、粗蛋白含量极显着低于YB58863。3.面粉中粗蛋白和各蛋白组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D1、D97分别与普通小麦CN16杂交产生的渐渗系及其衍生系后代中,面粉的粗蛋白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均与其杂交的普通小麦亲本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其中,渐渗系后代中,28份D1的后代面粉清蛋白含量均值3.30%,33份D97的后代面粉谷蛋白含量均值5.17%,均与母本CN16表现出显着差异。D1、D97的后代面粉醇溶蛋白含量分别为2.76%和2.60%,面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0.38%和10.31%,均极显着高于CN16。D1、D97的后代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分别为1.41%和1.48%,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为2.66%和2.67%。其中,D1、D97的后代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CN16。D1、D97的后代醇谷比分别为52.03%和51.70%,贮藏蛋白/粗蛋白为79.19%和78.52%。其中,D1、D97的后代面粉贮藏蛋白/粗蛋白均与CN16间差异达极显着水平。衍生系后代中,7份D1的衍生系面粉中的球蛋白、醇溶蛋白、面粉粗蛋白含量、醇谷比、贮藏蛋白含量、贮藏蛋白/粗蛋白含量这些性状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CY18。4份D97的衍生系面粉中的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醇谷比、贮藏蛋白含量、贮藏蛋白/粗蛋白含量性状均显着高于CY18。D1的衍生系面粉的球蛋白、粗蛋白含量、贮藏蛋白/粗蛋白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YB58863。4.对主要加工品质参数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优异的加工品质特性能够有效地增强普通小麦的面筋特性。综合分析供试的含渐渗系和衍生系在内共51份杂交后代各指标参数,分别有1.96%(1份)、15.69%(8份)、82.35%(42份)株系达到优质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标准。其中,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水平的株系为BAd7-209。衍生系后代中B10-57-F7-3的稳定时间接近中强筋水平,湿面筋含量达到强筋水平。5.通过面条和面包成品加工品质评价发现,野生二粒小麦能明显改善普通小麦的面粉的蒸煮(面条)品质和烘烤(面包)品质特性。杂种后代材料中,一些株系的面条整体表现好。如渐渗系1-5、39-4、162-6等和衍生系SM1679制作出的面条白色或奶黄色,亮度好,表面结构细密,断条少。蒸煮后其适口性好,有咬劲儿,爽口,不粘牙,具有清香食味。这些性状均明显优于亲本CN16及对照品种蜀麦969(SM969)。同时,面包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部分杂种后代株系材料加工出的面包整体表现较好。如渐渗系17-4、48-3、134-3、178-5、107-1等和衍生系B10-57-F7-3,制作出的面包体积较大,表皮色泽正常光滑、颈长冠明显,面包芯细腻平滑,海绵状,富有弹性,带有丝样光泽。这些性状均明显优于亲本CN16、云B58863(YB58863)及对照品种SM969。对面粉蛋白各组分与食品加工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面粉的最终加工品质受小麦粗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成和蛋白质质量等多个品质性状参数的综合调控。面条的最佳蒸煮时间与不溶性谷蛋白含量、面条色泽与球蛋白含量、适口度与贮藏蛋白含量均表现出显着正相关性。而面条适口度、韧性、光滑性与醇谷比呈现出显着负相关性。面包体积、面包芯质地、纹理结构均与面粉中清蛋白含量呈显着正相关。面包外观、面包芯色泽、面包芯质地、纹理结构均与谷蛋白含量之间表现正相关性,达显着水平。面包体积、面包外观、面包芯色泽均与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也呈现显着正相关性。6.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61份渐渗系中,有3份(4.92%)株系矮于亲本CN16(79.02 cm)。15份(24.59%)株系(10份D1渐渗系和5份D97渐渗系)高于CN16的有效穗数(10.80个)。43份(70.49%)渐渗系的小穗数高于CN16(18.60个)。56份(91.80%)渐渗系千粒重达45 g以上,其中D1和D97的渐渗系各有26份和30份(42.62%和49.18%)。9份衍生系中,各有4份和2份为半矮秆(80-90 cm)和矮秆(≤80 cm)。6份D1的衍生系和3份D97的衍生系小穗数分别接近亲本CY18(20.33个)和低于YB58863(23.40个)。来自D1的衍生系中B10-111-F7-1的千粒重(51.70 g)最高。这些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D1和D97与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的农艺产量性状已经处于普通小麦品种的水平,这不仅确保了上述蛋白质含量及其各蛋白组分含量的分析结果无籽粒浓度效应的干扰,而且进一步证实了利用野生二粒小麦能有效达到对普通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性状协同改良的目的。
代俊利,李保云,姚大年[9](2013)在《小麦近等基因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京411为背景的含有不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通过1年3点试验,研究了HMW-GS与小麦SDS-沉降值、揉混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Glu-D1,Glu-B1,Glu-A1位点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顺序为Glu-D1>Glu-B1>Glu-A1。2)各个位点对沉降值的贡献表现为,在Glu-A1上,N=1;在Glu-B1上7+8-17+18;在Glu-D1上,5+10>2+12。3)各个位点对揉混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在Glu-A1位点上,N>1;当Glu-B1位点为17+1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但N亚基与1亚基的揉混特性没显着性差异,但是当Glu-B1位点为7+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N亚基的揉混特性明显优于1亚基;当Glu-A1亚基都为1,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与17+18的揉混特性无显着差异,但当Glu-A1亚基都为N,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的揉混特性优于17+18亚基;在Glu-D1上,5+10>2+12。4)组合为N,7+8,5+10的小麦无论是在耐柔性上还是在面筋强度上都是最好的。研究还发现,Glu-D1位点对谷蛋白含量及揉混仪参数的加性效应最大。
姜焕焕[10](2011)在《小麦Glu-Blal/Glu-Bli和Glu-A3e/Glu-A3c近等基因系间的遗传效应》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由小麦Glu-B1al和Glu-B1i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7OE+8*亚基和17+18亚基及由Glu-A3e和Glu-A3c编码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间的遗传差异、HMW-GS不同位点之间以及HMW-GS与LMW-GS之间的互作效应,本研究利用连续选择性回交方法获得的回交6代(BC6)的4种(Glu-D1位点分别为5+10亚基和2+12亚基,Glu-B1位点分别为7OE+8*与17+18亚基)克丰6号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NILs),和回交六代的4种(Glu-D1位点分别为5+10亚基和2+12亚基,Glu-A3位点分别为Glu-A3c和Glu-A3e亚基)龙麦19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这些近等基因系全面的品质分析结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及探讨。田间试验设计采用双列对比排列,四次重复。结论如下:4种克丰6号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2年的结果表明,HMW-GS 7OE+8*与17+18近等基因系相比在反映蛋白质数量的指标籽粒蛋白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上的差异很小。在反映面筋质量的指标面筋指数上提高7.6%,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着(P<0.01),7OE+8*亚基对面筋指数的提高作用在Glu-D1位点为5+10亚基时效果好于2+12亚基。在Zeleny沉降值、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形成时间、断裂时间上分别提高5.5%、8.4%、32.8%、8.1%,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着(P<0.01)并且在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7OE+8*亚基对以上参数的提高作用大于Glu-D1位点为5+10亚基时的提高作用。吹泡示功仪与拉伸仪测试结果比较相似,7OE+8*与17+18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吹泡示功仪P值和W值,拉伸仪的最大阻力和拉伸面积均有所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着(P<0.01)。与5+10亚基的背景相比,在2+12亚基背景下,7OE+8*亚基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更加明显。4种克丰6号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这些亚基对面筋强度的贡献7OE+8*>17+18,5+10>2+12,5+10>7OE+8*, 2009年在拉伸面积和W值两项指标上7OE+8*≈5+10。2010年4种龙麦19小麦品种等基因系的结果表明,LMW-GS Glu-A3c和Glu-A3e近等基因系相比在面粉蛋白含量和干面筋含量上差异较小。在面筋指数、Zeleny沉降值、Zeleny沉降值/干面筋分别提高了14.0%、15.7%、17.0%,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着(P<0.01),与5+10亚基的背景相比,在2+12亚基背景下,Glu-A3c亚基对这些参数的正向效应更加明显。在5+10亚基遗传背景下,Glu-A3c和Glu-A3e亚基近等基因系相比在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上分别提高26.8%和17.9%,而在2+12亚基背景下Glu-A3c和Glu-A3e对这两项参数的作用效果相当。吹泡示功仪的L值和W值分别提高11.7%和17.4%,拉伸仪的最大阻力和拉伸面积分别提高32.4%和32.8%,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极显着(P<0.01),与5+10亚基的背景相比,在2+12亚基的背景下,Glu-A3c亚基对吹泡示功仪的W值、拉伸仪的最大阻力和拉伸面积的正向效应更加明显。对4种龙麦19小麦品种等基因系多重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亚基对面筋强度的贡献Glu-A3c>Glu-A3e,5+10>2+12,5+10>Glu-A3c,在面筋指数上Glu-A3c略大于5+10。以上研究表明,7OE+8*亚基是目前Glu-B1位点已知的对面筋强度贡献最大的亚基,对烘烤品质的贡献仅次于Glu-D1位点的5+10亚基,应在当前强筋小麦品质育种过程中被广泛利用。而编码LMW-GS的Glu-A3e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强筋小麦品种中。
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及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及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1Dx5+1Dy10、NGli-D2和Sec-1s高代聚合体的鉴定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 |
1.1.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 |
1.1.2 分子标记在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
1.1.3 分子标记在小麦品质育种上的应用 |
1.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小麦育种中的意义 |
1.2 小麦1DX5+1Dy10、醇溶蛋白和1BL/1RS在小麦品质中的作用 |
1.2.1 小麦1Dx5+1Dy10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2.2 醇溶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2.3 小麦1BR/1R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3 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
1.3.1 揉混参数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3.2 蛋白组分对小麦面粉的影响 |
1.3.3 乳糜泻抗原表位水平对面粉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特异引物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种植 |
2.2.2 小麦不同的基因聚合体鉴定方法 |
2.2.2.1 小麦叶片DNA的提取(CTAB法) |
2.2.2.2 PCR扩增 |
2.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2.2.4 凝胶成像参考结果 |
2.2.3 小麦面粉磨制及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测定 |
2.2.4 揉混仪参数的测定 |
2.2.5 小麦蛋白组分的测定 |
2.2.6 小麦面粉乳糜泻表位水平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聚合体鉴定分析 |
3.2 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
3.2.1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面粉揉混特性的分析 |
3.2.2 不同的基因聚合体对小麦蛋白组分的影响 |
3.2.3 Gli-D2位点近等缺失系CD表位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
3.2.4 Gli-D2位点近等缺失系CD表位水平与蛋白组分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基因聚合体上的应用 |
4.2 不同聚合体揉混参数在小麦品质方面的分析 |
4.3 蛋白组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4.4 小麦的乳糜泻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大山羊草1Slx2.3*及1Sly16*和小麦1Dy12亚基面粉加工品质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麦谷蛋白品质效应研究进展 |
1.1.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
1.1.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 |
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小麦回交转育中的应用 |
1.2.1 分子标记的种类 |
1.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2.3 分子标记在小麦回交转育中的应用 |
1.3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在分析HMW-GS功能中的应用 |
1.4 HMW-GS突变体创制及其品质效应研究 |
1.5 小麦籽粒贮藏蛋白合成与调控相关基因 |
1.5.1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
1.5.2 结合蛋白 |
1.5.3 Dof转录因子 |
1.5.4 贮藏蛋白激活子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和1S~lS/1BL易位系分析和易位染色体向优良品种中的转育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分子标记 |
2.2 试验方法 |
2.2.1 农艺性状调查 |
2.2.2 面包加工品质分析 |
2.2.3 原位杂交 |
2.2.4 易位染色体回交转育 |
2.2.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2.2.6 小麦籽粒HMW-GS提取和SDS-PAGE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起始易位系农艺性状表现和分子鉴定 |
2.3.2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起始易位系SDS-PAGE鉴定 |
2.3.3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和1S~lS/1BL起始易位系面包加工品质分析 |
2.3.4 小麦-高大山羊草易位染色体1S~lL/1BS和1S~lS/1BL向优良小麦品种的回交转育 |
2.3.5 1S~lL/1BS和1S~lS/1BL新易位系BC3F4 代加工品质分析 |
2.4 讨论 |
2.4.1 小麦-高大山羊草整臂互补易位系的农艺性状差异 |
2.4.2 整臂互补易位系的应用 |
2.4.3 小片段易位系获得方法及应用 |
2.4.4 小麦-高大山羊草整臂互补易位系在小麦加工品质的效应 |
第三章 高大山羊草1S~lx2.3*亚基转基因株系品质效应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本章所用引物序列 |
3.2 试验方法 |
3.2.1 转基因植株检测 |
3.2.2 总R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 |
3.2.3 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转1S~lx2.3*基因小麦植株检测 |
3.3.2 转1S~lx2.3*基因株系纯合 |
3.3.3 转1S~lx2.3*基因纯合株系中HMW-GS基因表达分析 |
3.3.4 转基因株系中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5 转1S~lx2.3*基因纯合株系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分析 |
3.4 讨论 |
3.4.1 1S~lx2.3*亚基的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效应 |
3.4.2 1S~lx2.3*亚基与小麦内源亚基的相互作用 |
3.4.3 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四章 小麦无性系变异体AS273中1Dy12亚基沉默机制和品质效应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小麦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本章所用引物序列 |
4.2 试验方法 |
4.2.1 农艺性状调查 |
4.2.2 小麦籽粒HMW-GS提取及SDS-PAGE分析 |
4.2.3 基因组DNA提取及1Dy12基因编码序列的扩增 |
4.2.4 1Dy12基因全长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 |
4.2.5 总RNA提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2.6 小麦籽粒透射电镜(TEM)分析 |
4.2.7 面粉加工品质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无性系变异体AS273中1Dy12 亚基缺失的SDS-PAGE鉴定 |
4.3.2 无性系变异体AS273中HMW-GS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积累情况分析 |
4.3.3 不同发育时期籽粒1Dy12基因的表达分析 |
4.3.4 AS273中1Dy12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探究 |
4.3.5 AS273籽粒中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3.6 AS273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蛋白体观察 |
4.3.7 AS273主要农艺性状差异 |
4.3.8 AS273和KN199面粉品质特性分析 |
4.4 讨论 |
4.4.1 突变体AS273中1Dy12基因属于转录后沉默 |
4.4.2 1Dy12基因沉默对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3 1Dy12亚基的面粉加工品质效应 |
4.4.4 AS273潜在利用价值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小麦品质改良研究现状 |
1.2 小麦育种研究现状 |
1.2.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现状 |
1.2.2 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
1.3 小麦蛋白质研究进展 |
1.3.1 小麦蛋白质构成 |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
1.3.3 醇溶蛋白(Gliadin) |
1.3.4 麦谷蛋白聚合体 |
1.4 1BL/1RS易位系的研究现状 |
1.5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现状 |
1.5.1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方法 |
1.5.2 蛋白组分含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1.6 小麦品质性状研究及利用 |
1.6.1 沉降值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1.6.2 小麦面筋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1.6.3 面粉色泽对品质的影响 |
1.6.4 揉混参数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1.6.5 蛋白组分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1.7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特异引物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种植 |
2.2.2 基因聚合体鉴定实验方法 |
2.2.3 小麦面粉磨制及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测定 |
2.2.4 小麦粉沉降值的测定 |
2.2.5 小麦粉面筋含量的测定 |
2.2.6 小麦面粉色泽的测定 |
2.2.7 小麦揉混参数的测定 |
2.2.8 小麦蛋白组分的测定 |
2.2.9 小麦农艺性状的测定标准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聚合体鉴定分析 |
3.2 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
3.2.1 基因聚合体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
3.2.2 基因聚合体对揉混参数的影响 |
3.2.3 基因聚合体对蛋白组分的影响 |
3.3 蛋白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4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效应分析 |
3.4.1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表型分析 |
3.4.2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效应分析 |
3.5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体 |
4.2 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4.3 蛋白组分比例对小麦品质指标和面团特性的影响 |
4.4 基因聚合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
4.5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Bx7-m566GR与By9-m292GE369QR亚基的加工品质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文献综述 |
1.1.小麦储藏蛋白的组成 |
1.2.HMW-GS的研究进展 |
1.2.1.HMW-GS的命名 |
1.2.2.HMW-GS的遗传多样性 |
1.2.3.HMW-GS的结构特征 |
1.2.4.HMW-GS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 |
1.3. 立题依据 |
1.4.技术路线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实验材料与田间实验设计 |
2.2.SDS-PAGE |
2.2.1.SDS-PAGE实验试剂 |
2.2.2.储藏蛋白的提取 |
2.2.3.SDS-PAGE |
2.3.基因组DNA提取 |
2.3.1.实验试剂 |
2.3.2.实验步骤 |
2.4.基因组PCR扩增 |
2.4.1.引物设计 |
2.4.2.PCR扩增 |
2.4.3.基因克隆 |
2.4.3.1.PCR产物胶回收 |
2.4.3.2.PCR产物T-载体连接 |
2.4.3.3.转化大肠杆菌 |
2.4.3.4.阳性克隆的筛选 |
2.4.3.5.基因序列分析 |
2.4.3.6 二级结构预测 |
2.5.加工品质参数的测定 |
2.5.1.千粒重的测定 |
2.5.2.小麦籽粒水分含量的测定及润麦 |
2.5.3.粗蛋白含量测定 |
2.5.4.小麦面粉的面筋含量测定 |
2.5.5.沉降值测定 |
2.5.5.1.配制试验试剂 |
2.5.5.2.实验步骤 |
2.5.6.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
2.5.7.面包烘烤品质实验: |
2.5.8.品质数据统计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SDS-PAGE图谱分析 |
3.2.PCR扩增及克隆测序 |
3.3.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分析 |
3.3.1.DNA序列分析 |
3.3.2.二级结构分析 |
3.4.农艺性状分析 |
3.5.供试材料籽粒性状 |
3.6.千粒重分析 |
3.7.品质数据方差分析表 |
4.讨论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1Ax1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野生二粒小麦的相关研究及其进展 |
1.1.1 野生二粒小麦的形态特点与分布 |
1.1.2 野生二粒小麦全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
1.1.3 野生二粒小麦优质性状及育种应用 |
1.1.4 小麦贮藏蛋白的组成和分类 |
1.1.5 种子储藏蛋白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
1.1.6 小麦品质性状定位的研究进展 |
1.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进展 |
1.2.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本原理 |
1.2.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
1.2.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优势与不足 |
1.2.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应用 |
1.3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研究进展 |
1.3.1 HMW-GS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 |
1.3.2 HMW-GS分子标记开发 |
1.3.3 HMW-GS与小麦面包品质的关系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植物DNA的提取 |
2.2.2 基因组DNA浓度及纯度的鉴定 |
2.2.3 试验设计及性状调查 |
2.2.4 面粉加工品质性状统计分析 |
2.2.5 小麦55K SNP基因芯片基因分型 |
2.2.6 群体结构分析 |
2.2.7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2.8 候选基因的鉴定 |
2.3 结果分析 |
2.3.1 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表型变异分析 |
2.3.2 面粉加工品质性状与环境的互作关系 |
2.3.3 面粉加工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
2.3.4 小麦55K芯片A、B染色体位点的多样性 |
2.3.5 基于小麦55K芯片的121份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结构分析 |
2.3.6 面粉品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2.3.7 显着关联的SNP位点预测的候选基因 |
2.4 讨论 |
2.4.1 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
2.4.2 面粉加工品质相关的SNP位点分析 |
2.4.3 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
2.4.4 GWAS分析影响因素 |
第三章 野生二粒小麦J129-1Ax1亚基基因克隆与分析 |
3.1 试验材料 |
3.1.1 植物材料 |
3.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植物DNA的提取和纯化 |
3.2.2 HMW-GS基因的PCR扩增与回收 |
3.2.3 PCR产物T载克隆 |
3.2.4 定向缺失制备亚克隆 |
3.2.5 DNA测序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HMW-GS基因的PCR扩增 |
3.3.2 HMW-GS基因的亚克隆 |
3.3.3 野生二粒小麦J129-1Ax1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4 野生二粒小麦J129-1Ax1基因与已知Ax亚基氨基酸序列的比较 |
3.3.5 野生二粒小麦J129-1Ax1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3.4 讨论 |
3.4.1 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克隆方法 |
3.4.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小麦品质改良的应用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弱筋小麦品质概述 |
2 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2.1 HMW-GS的结构及组成 |
2.2 HMW-GS的积累及对品质的影响 |
2.3 HMW-GS缺失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3 氮肥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3.1 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3.2 氮肥对HMW-GS的影响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物质积累转运和氮代谢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干物质运转特性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2 开花期宁麦9号HMW-GS缺失体株高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氮积累和运转特性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4 花后不同时期宁麦9号HMW-GS缺失体氮平衡指数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5 花后不同时期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6 花后不同时期宁麦9号HMW-GS缺失体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产量及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2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面粉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面粉面筋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4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胚乳HMW-GS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不同层次面粉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2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不同层次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不同层次面粉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4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胚乳不同部位HMW-GS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5 花后14天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胚乳不同部位蛋白体分布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物质积累转运和氮代谢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2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 结论 |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4 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Wx-1基因变异和优质HMW-GS组合对中筋小麦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与田间试验 |
1.2 HMW-GS及Wx蛋白组成鉴定 |
1.3 品质测定方法 |
1.4 面条制作与品质评价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材料的HMW-GS与Wx蛋白组成类型鉴定 |
2.2 改良品系及亲本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SDS沉淀值比较 |
2.3 改良品系及其亲本粉质参数比较 |
2.4 改良品系及其亲本的淀粉含量分析 |
2.5 改良品系及其亲本的面粉糊化特性及膨胀势分析 |
2.6 改良品系及其亲本的面条感官品质分析 |
2.7 改良品系及其亲本的面条质构特性分析 |
3 讨 论 |
3.1 优质亚基5+10与蛋白质含量及质量的关系 |
3.2 Wx基因变异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
3.3 Wx基因变异与淀粉糊化特性及膨胀势的关系 |
3.4 Wx基因变异与优质亚基5+10对面条品质的改良效应 |
4 结 论 |
(8)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交高代的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小麦品质 |
1.1.1 小麦加工品质的定义及内涵 |
1.1.2 小麦品质分类 |
1.1.3 小麦加工品质的评价指标 |
1.2 小麦蛋白质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
1.2.1 小麦蛋白质含量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
1.2.2 小麦蛋白各组分含量及其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
1.3 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特性 |
1.4 立题依据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田间实验设计及农艺性状调查 |
2.2.2 品质指标测定 |
2.2.3 成品制作与评价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籽粒中蛋白各组分含量分析 |
3.1.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情况 |
3.1.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情况 |
3.1.3 籽粒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
3.2 面粉中蛋白各组分含量分析 |
3.2.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粉蛋白各组分含量情况 |
3.2.2 面粉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
3.3 主要加工品质参数分析 |
3.3.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流变学参数 |
3.3.2 流变学参数间的关系 |
3.3.3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主要品质性状表现 |
3.4 主要品质性状分级 |
3.4.1 籽粒粗蛋白含量 |
3.4.2 湿面筋含量 |
3.4.3 沉降值 |
3.4.4 吸水率 |
3.4.5 稳定时间 |
3.5 主要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 |
3.5.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粉蛋白各组分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
3.6 面条品质 |
3.6.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条加工品质 |
3.6.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条蒸煮品质 |
3.6.3 面条品质评价指标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
3.6.4 面条品质评价指标与面粉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
3.7 面包烘烤品质 |
3.7.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面包烘烤品质 |
3.7.2 面包烘烤品质评价指标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的关系 |
3.7.3 面包烘烤品质评价指标与面粉蛋白各组分间的关系 |
3.8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
3.8.1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农艺性状表现 |
3.8.2 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
4 讨论 |
4.1 野生二粒小麦高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分特性对普通小麦籽粒蛋白质特性和加工品质特性的遗传改良价值 |
4.2 融合野生二粒小麦蛋白遗传物质的普通小麦加工品质特异性 |
4.3 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蛋白特性对普通小麦面条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的改良效应 |
4.4 野生二粒小麦优异蛋白特性对普通小麦面包烘烤品质的改良效应 |
4.5 野生二粒小麦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效应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资助来源 |
(9)小麦近等基因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的种植 |
1.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检测 |
1.3 SDS沉降值的测定 |
1.3.1 磨粉 |
1.3.2 面粉水分的测定 |
1.3.3 SDS沉降值的测定 |
1.4 面团揉混特性测定 |
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近等基因系在3个地点的加工品质数据的分析 |
2.2 单个位点谷蛋白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
2.3 各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
2.3.1 N和1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
2.3.2 7+8和17+18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
2.3.3 5+10和2+12亚基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 |
3 讨 论 |
3.1 与前人研究相同或相似的结果予以证实的阐述 |
3.2 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而有所创新的阐述 |
3.3 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的阐述 |
(10)小麦Glu-Blal/Glu-Bli和Glu-A3e/Glu-A3c近等基因系间的遗传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小麦蛋白质简介 |
1.1.1 小麦蛋白组分 |
1.1.2 小麦蛋白质的加工品质 |
1.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简介 |
1.2.1 HMW-GS 的命名与遗传多态性 |
1.2.2 HMW-GS 的结构与功能 |
1.2.3 HMW-GS 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 |
1.3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简介 |
1.3.1 LMW-GS 的命名与遗传多态性 |
1.3.2 LMW-GS 的结构与功能 |
1.3.3 LMW-GS 与小麦加工品质的关系 |
1.4 醇溶蛋白蛋白简介 |
1.4.1 醇溶蛋白的命名与遗传多态性 |
1.4.2 醇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
1.4.3 醇溶蛋白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
1.5 近等基因系与小麦品质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1 目的 |
1.6.2 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Glu-D1 位点不同亚基遗传背景下的克丰6 号小麦品种HMW-GS7~(OE)+8*与17+18 近等基因系 |
2.1.2 Glu-D1 位点不同亚基遗传背景下的龙麦19 小麦品种LMW-GS Glu-A3与Glu-A3c 近等基因系 |
2.2 田间试验设计 |
2.3 电泳分析方法 |
2.4 品质分析方法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2.6 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 |
2.6.1 电泳仪器 |
2.6.2 电泳药品 |
2.6.3 品质分析仪器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遗传背景下克丰6 号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 |
3.1.1 Glu-D1位点是5+10亚基遗传背景下的克丰6号小麦品种HMW-GS 17+18与7~(0E)+8*近等基因系 |
3.1.2 Glu-D1 位点2+12 亚基遗传背景下的克丰6 号小麦品种HMW-G57~(0E)+8*与17+18 近等基因系 |
3.1.3 克丰6 号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中不同位点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
3.2 不同遗传背景下龙麦19 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 |
3.2.1 Glu-D1 位点为5+10 亚基遗传背景下龙麦19 小麦品种LMW-GS Glu-A3和Glu-A3e 亚基近等基因系 |
3.2.2 Glu-D1 位点2+12 亚基遗传背景下龙麦19 小麦品种LMW-GS Glu-A3c 和Glu-A3e 近等基因系 |
3.2.3 龙麦19 小麦品种的4 个近等基因系中不同位点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讨论 |
4.1 Glu-B1 位点与 Glu-D1 的互作效应 |
4.2 HMW-GS 和LMW-GS 之间的互作效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近等基因系面粉品质及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1Dx5+1Dy10、NGli-D2和Sec-1s高代聚合体的鉴定及应用[D]. 闫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高大山羊草1Slx2.3*及1Sly16*和小麦1Dy12亚基面粉加工品质效应分析[D]. 陈海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3]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D]. 范可欣.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4]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Bx7-m566GR与By9-m292GE369QR亚基的加工品质效应分析[D]. 王江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野生二粒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1Ax1的克隆[D]. 张灿灿. 河南大学, 2019(01)
- [6]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D]. 王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Wx-1基因变异和优质HMW-GS组合对中筋小麦品质的影响[J]. 方正武,宋归华,张迎新,马东方,王书平,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3)
- [8]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及其杂交高代的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分析[D]. 钟晓英.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9]小麦近等基因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品质的影响[J]. 代俊利,李保云,姚大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10]小麦Glu-Blal/Glu-Bli和Glu-A3e/Glu-A3c近等基因系间的遗传效应[D]. 姜焕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