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秦铎[1](2020)在《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我国铁路货运事业发展迅猛,呈现出重载、提速的趋势,对货物运输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专业全面的数据集成是实现货运安全的基本保障。货运安全涉及车、机、工、电、辆等多专业部门协作,信息系统分类繁杂、缺乏统一规划,数据标准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信息传输效率较低,存在着数据异构等信息孤岛问题。由于列车是经编组产生的,安全监管的重点是对货物运输过程管控,是围绕列车生命周期展开的,因此本文以货运列车为对象,开展安全数据集成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列车对象安全数据集的确定、信息模型的构建以及元数据的管理方面,并将由信息模型和元数据模型组成的一体化集成模型应用到集成平台的构建中。首先对列车生命周期过程中相关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以及数据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存在的数据利用问题,进一步提出通过信息模型和元数据管理辅助数据集成的需求。其次,通过对业务领域的分析,确定列车对象安全数据集,并建立可以通用于各业务系统的货运列车对象信息模型,通过信息模型定义统一的数据视图,清晰展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规范数据之间的交互流转。同时,从数据本身的信息解释出发,构建元数据模型,通过元数据的管理为数据集成提供描述信息和统一标准。由信息模型和元数据模型结合形成一体化集成模型的概念,通过一体化集成模型,确保集成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的质量。最后,构建实时动态显示的列车对象安全数据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将一体化集成模型的理念应用于平台的设计中,利用信息模型指导集成过程及集成平台的数据模型建设,并通过元数据的管理对数据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进行描述和规范,使得集成的数据不只是简单的物理汇聚,更重要的是统一数据的来源、明确数据的含义以及属性约束的信息,在集成的同时保证数据的正确理解、使用,实现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通过集成平台,促进列车对象安全数据的统一监测,从而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将数据共享给各专业部门,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
胡士博[2](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在航船舶的数据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是保证航运信息化和智能化顺利实施的基础。由于众多船用设备和系统产生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不能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使航运企业不能有效决策而造成损失;同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内河老旧船舶,其数字化水平低下。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在航船舶数据实时采集、船端数字化系统集成、关键数据压缩传输和云端船舶状态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基于云服务平台提出一套面向内河在航船舶的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的解决方案,并对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解决船端和云端数据互联互通问题的基础上,为实现在航船舶的运行状态分析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船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和当前船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在航船舶运行数据的特点以及船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场数据信息的多源异构性和应用多样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运行状态分析的技术框架,探索将量大面广的老旧船舶进行快速信息化改造的方法,通过云平台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然后,根据该框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从结构、原理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技术方案的研究,主要包括:针对不同协议接口的在航船舶实时数据采集、基于动态适配的船舶运行信息语义集成、面向低带宽的相关性数据压缩及传输、基于Web Service的在航船舶信息集成和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状态分析等,对各自实现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整套解决方案。最后,在此框架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内河在航船舶现状,利用云平台对以上关键技术的原型验证,证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可行的,从而为内河老旧船舶信息化改造以及未来船舶行业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提供基础平台、数据资源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保障。
王颖[3](2011)在《电力系统多元化信息分发处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针对目前电力企业存在多个彼此独立、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异构电力信息系统,信息量大、数据类型多的问题,本文采用了新一代的软件体系结构——面向Web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及SOA系统架构方法,从而对多元化的电力信息系统的资源进行共享和动态数据库综合信息查询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SOA的先进架构理念、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等。在对电力企业业务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之上,作者把该系统的服务总路线归纳到相应的层面,以此来配合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在生产运行管理与生产进程控制和企业综合管理上的实际要求。同时,作者也参考了电力系统广域状态同步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综上,作者提出了这个可以有机结合电力企业发展典型特点的,基于SOA框架结构的电力企业应用集成系统概念。本文详细论述了从该系统的元总线以及每个服务线的技术解决备案。同时,作者又根据该系统的局部次序架构以及这个SOA体系内部的主次依附关系对该系统其他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基于以上各技术的结合,本文提供的方案设计和建设了相应的信息集成平台架构,对数据交互、应用整合和企业信息门户等实践进行了介绍和描述,将实时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控制、数据处理与采用Web技术的信息查询和发布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具有运行可靠、高效、使用方便、可扩展和易维护的特点,为电网企业信息化集成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先进思路。
葛蓬,李欣然,唐国庆,徐青山[4](2011)在《基于Web服务的电力企业实时信息应用集成》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电力企业实时应用各异构系统间难以共享信息的现状。基于Web服务技术设计了能提供业务服务、应用服务、客户服务和编制服务等多种服务的标准化的松耦合的一体化电力实时信息应用集成框架,应用Web服务提供通用基础架构支持,使用基于知识库的编制服务实现SCADA、EMS、DMS等实时应用系统间的实时信息互通和互操作。集成框架是否合理可根据系统安全性、可用性、性能、可扩展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陆多俊[5](2008)在《企业应用集成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信息技术贯穿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采购、生产、销售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经常出现在各部门之间难以互通的“信息孤岛”,使得信息和业务处理过程在企业内部共享困难。本文总结了企业应用集成的产生发展过程,揭示了企业在当前信息化过程中对集成的需求,并重点分析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对集成的需求。在比较了传统的企业应用集成技术方法之后,提出了信息系统集成的一般策略,并讨论了企业应用集成策略在电力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实现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系统的一般特征,在分析当前信息系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企业应用集成的原理和实现技术;接着,提出在不同层次上采用相应技术实现信息系统之间集成的策略,包括,数据集成、应用接口集成、界面集成。数据集成是实施在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层的集成,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本文提出利用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在应用逻辑层利用Web服务技术实现企业应用之间的集成。作为应用,本文论述了企业应用集成策略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描述了电力企业信息发布和综合查询平台的设计实现过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论述了集成策略在平台实现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基于数据交换的数据集成和基于Web服务的应用接口集成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何飞跃[6](2008)在《基于J2EE的水电厂信息一体化平台研究》文中提出针对水电厂自动化系统存在的"各信息系统相互孤立,缺乏有效的整合信息平台,信息集成度差"现状,采用最新的信息集成标准、企业综合集成总线、多层系统构架、CORBA标准等新技术,基于J2EE,提出了水电厂跨业务应用、跨软件系统、跨操作平台的开放式信息一体化平台及其体系结构,并研究了其实现方式。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使水电厂中的孤岛信息系统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实时获取。
朱见伟[7](2007)在《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异构数据共享研究》文中认为对电力企业部署的应用系统自成一体、互不联通、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网格技术结合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CIM)实现异构数据共享的方法。网格服务采用开放标准,以其特有的“服务”形式为异构数据提供一致透明的访问。CIM以面向对象的方法描述电力系统对象实体,通过对网格数据访问结果进行处理和CIM格式封装,做到了数据访问结果的标准性和通用性。结合两者,设计了电力系统异构数据共享网格服务框架;具体实现了针对关系型数据库格式的配电网数据访问网格服务和对数据访问结果的CIM封装。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了一个数据交互的难题。基于网格服务的抽象性和CIM封装的标准性,能够为电力企业异构数据提供一种灵活、动态和一致的共享机制。
李鹏[8](2006)在《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并行工程、协同设计、虚拟企业等先进制造模式已逐步从理论迈向应用。基于Web的产品信息共享技术是确保这些先进制造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基于上述认识,本论文在详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产品共享信息组织模型及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系统体系框架研究针对已有基于STEP标准构建的产品数据主模型在组织企业产品共享信息时的不足,提出了“以产品数据主模型为框架,由企业来建模作为实现手段”的建模方案,企业根据自身的信息共享需要建立产品共享信息组织模型。分析了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地位,提出了包括客户层、企业共享信息服务层以及数据层在内的三层结构,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模块划分,满足了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的需求。(2)Web环境下产品三维模型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包括采集、组织与发布在内的基于VRML的产品三维模型信息跨平台共享方案。分别针对CAD系统和STEP文件研究了产品三维模型信息采编技术,实现了产品装配关系的自动采集及产品几何信息的Web使能转换,通过对两种技术的比较与分析,阐明了各自的优势及适用环境。为采集得到的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建立了合理的数据组织方式。提出了基于传统产品结构树和可视化产品结构树相结合的Web环境下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发布方案,并保证了二者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动态超链接技术实现了基于可视化产品结构树的产品共享信息集成发布。(3)Web环境下产品结构化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研究Web环境下产品结构化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包括结构化数据采集技术和基于用户个性化定制的结构化数据发布技术。结构化数据采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动态采集分散在企业异构数据库中的产品数据,并按照企业所构建的模型以XML为信息载体集成采集结果。参考IDEF1X标准提出了产品共享信息子模型建模方案,通过提供建模工具由企业制定共享信息模型。分析了采集结构化数据所需的映射信息,企业借助映射工具定义结构化共享数据的数据源。建立了一套基于XML的用于描述建模和映射结果的标记。研究并实现了结构化数据自动采集算法并予以实现,并将其封装为ATL(ActiveX Template Library)组件来提供采集服务。结构化数据发布按照用户数据定制结果对结构化数据采集结果进行裁剪,并将裁剪后的结果按照用户显示定制结果在Web环境下进行发布。分析了用户数据定制的本质,研究了用户数据定制的流程与实现;提出EPISSForm(Enterprise Product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Form)模型用于描述表格样式信息,实现了Web环境下结构化数据的动态发布,针对发布结果提供了输出和打印功能,以便于企业对共享信息的后续使用。(4)研究思想验证综合应用本文中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了EPISS(Enterprise Product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原型系统。在实际的工程中对其进行了初步应用,对本文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完整的验证。
黄娟娟,李晓明,张莲梅,王任军[9](2003)在《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力企业中,往往存在多个彼此独立、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异构电力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信息量大、数据类型多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JSP技术在Web模式下进行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资源共享和跨系统的综合信息查询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实时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控制、数据处理与采用Web技术的信息查询和发布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具有运行可靠、高效、使用方便、可扩展和易维护的特点。该系统已在江西省吉安供电局应用。
王仲[10](2021)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工况多变、状态参数间相互耦合、故障传递与演化规律复杂,其健康状况诊断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在对影响机组健康状况的典型故障模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工程、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开展了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研究。首先,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多源故障信息间关联关系复杂以及查询和推理低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理论和语义网络技术的领域知识和数据结构化表示方法。以故障树分析法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为指导,系统性地分析了机组典型故障知识;提出了机组健康维护领域本体概念和层次结构,构建了包括边界工况、故障知识和监测数据在内的本体语义网,实现故障知识和数据的多粒度语义性建模;同时,研究了基于本体的机组故障知识和数据的语义性推理和查询方法,提高了故障知识和数据的管理效率和应用效果。其次,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工况的多变性和健康状态信息的复杂性,研究了基于条件变自编码器的机组健康状况异常检测方法。在深入分析机组的运行特性和监测数据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稳态判别、工况划分、基准样本筛选等过程在内的机组历史运行数据清洗流程;考虑到负荷等边界条件对监测参数的影响,采用条件变自编码器建立多变运行工况下多参数融合的基准模型,实现变工况下机组健康状况的数据表征;采用模型的重构概率作为异常检测的特征指标,用于衡量机组实际状态与基准状态的偏离程度,提高机组健康状况异常检测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再次,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故障和征兆复杂关联关系下的诊断问题,研究了基于反事实推理的诊断决策方法。从因果性的角度重新定义故障和征兆间的关系,通过引入隐变量表示诊断的不确定性,结合领域本体搜索获得的故障知识,构建了故障的结构性因果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事实推理的充分因和必要因的表达式和计算模型,用于定量表征故障对证据的因果性解释强弱,并从敏度、可靠性和可解释性的角度对所提出的诊断方法的鲁棒性和工程适用性进行了评价。最后,研究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构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具体功能以及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等,完成了粤电集团中山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以推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研究工作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工程应用。
二、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项目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与创新点 |
1.3.1 论文内容及研究路线 |
1.3.2 论文创新点 |
2 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
2.1 数据集成理论相关研究 |
2.1.1 数据集成的含义 |
2.1.2 数据集成中的方法和技术 |
2.2 信息模型方法概述 |
2.2.1 信息模型定义及作用 |
2.2.2 数据集成中信息模型的应用 |
2.2.3 CIM模型设计思想和方法 |
2.3 元数据技术 |
2.3.1 元数据含义及作用 |
2.3.2 数据集成中元数据的应用 |
2.3.3 元模型 |
2.4 系统开发技术及方法 |
2.4.1 Spring MVC架构理论 |
2.4.2 Echarts可视化技术 |
3 货运列车安全信息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集成业务范围界定 |
3.1.1 货运列车对象生命周期过程 |
3.1.2 货运主体角度的安全环境分析 |
3.2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来源相关系统分析 |
3.2.1 货运列车安全相关信息系统 |
3.2.2 货运列车安全系统特点分析 |
3.3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分析 |
3.3.1 货运列车安全管理数据梳理 |
3.3.2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特点分析 |
3.4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设计 |
4.1 一体化集成模型定义 |
4.1.1 一体化集成模型的结构 |
4.1.2 信息模型的作用及表示方法 |
4.1.3 元数据的作用及类别分析 |
4.2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分类 |
4.2.1 数据分类方法 |
4.2.2 数据主题域划分 |
4.2.3 数据实体划分 |
4.3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信息模型建立 |
4.3.1 主题域信息模型 |
4.3.2 细分主题域信息模型 |
4.3.3 对象信息模型 |
4.4 货运列车安全元数据模型建立 |
4.4.1 元数据管理元模型 |
4.4.2 技术元数据模型 |
4.4.3 业务元数据模型 |
4.4.4 管理元数据模型 |
4.5 货运列车一体化集成模型建模结果及作用 |
4.5.1 一体化集成模型建模结果 |
4.5.2 基于一体化集成模型的数据访问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5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集成平台设计与原型系统实现 |
5.1 系统设计 |
5.1.1 总体架构 |
5.1.2 系统功能架构 |
5.1.3 系统实现环境 |
5.2 信息模型的物理实现 |
5.2.1 信息模型的数据库映射 |
5.2.2 信息模型的数据源表记录映射 |
5.3 元数据模型的物理实现 |
5.3.1 元数据采集标准化过程 |
5.3.2 标准化后的元数据采集与存储 |
5.4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4.1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综合视图 |
5.4.2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查询 |
5.4.3 后台元数据管理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分析 |
1.2.1 多源异构数据采集相关研究 |
1.2.2 多源异构信息集成相关研究 |
1.2.3 船舶在航状态分析相关研究 |
1.2.4 云平台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航运业的应用研究 |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的技术框架 |
2.1 在航船舶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
2.2 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技术框架 |
2.3 相关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
3.1 船舶运行状态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
3.1.1 基于设备通信协议的信息采集研究 |
3.1.2 基于现场总线的信息采集研究 |
3.1.3 第三方平台数据对接研究 |
3.2 基于领域本体和动态适配的船舶多源异构信息集成研究 |
3.2.1 船舶信息资源领域知识本体研究 |
3.2.2 基于动态适配模式的船舶信息语义集成研究 |
3.3 面向低带宽的相关性数据级联压缩及传输研究 |
3.3.1 数据压缩算法 |
3.3.2 船舶运行信息数据压缩算法及传输方法研究 |
3.4 基于Web服务的在航船舶信息集成研究 |
3.4.1 Web Service信息集成技术研究 |
3.4.2 基于Web Service和信息中间件的数据集成 |
3.5 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状态分析研究 |
3.5.1 在航船舶状态分析方法集成与服务发布研究 |
3.5.2 基于BP神经元网络的状态分析方法 |
3.5.3 基于参数优化BP神经网络的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分析 |
4.1 原型系统框架设计 |
4.2 船端各模块设计 |
4.2.1 船端信息采集系统方案的实现 |
4.2.2 船舶多源异构信息集成设计 |
4.2.3 面向低带宽的数据传输设计 |
4.3 云端各模块设计 |
4.3.1 云端数据存储与集成设计 |
4.3.2 云端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监控 |
4.4 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柴油机燃油系统状态分析与实现 |
4.4.1 柴油主机燃油系统的样本数据处理及BP网络状态分析实现 |
4.4.2 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的实现过程及对比仿真结果 |
4.4.3 基于MATLAB工具的状态分析方法集成与服务发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成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电力系统多元化信息分发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际电力系统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电力系统信息技术研究现状 |
1.3 SOA 在电力系统信息化的作用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
1.5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电力系统多元化分发系统的构成 |
2.1 电力系统多元化分发系统的分析及分类 |
2.1.1 系统实现需求 |
2.1.2 系统分类 |
2.2 电力系统多元化分发系统的开发环境 |
2.2.1 总体技术要求 |
2.2.2 软件开发环境需求 |
2.2.3 硬件需求 |
2.2.4 软件需求 |
2.3 电力系统多元化分发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
2.3.1 XML |
2.3.2 Web Service |
2.3.3 SOA |
2.3.4 元数据服务 |
第三章 多元化信息分发处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
3.1 系统的应用范围 |
3.2 信息的采集和存储 |
3.3 信息的安全措施 |
3.4 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 |
3.4.1 信息发布平台技术架构 |
3.4.2 信息发布平台逻辑架构 |
3.4.3 数据分析 |
3.5 基于SOA 的WEB 应用系统 |
3.5.1 概述 |
3.5.2 基于SOA 的Web 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
第四章 人事和数据服务中心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 基于SOA 的电力人事系统 |
4.1.1 人事系统结构与设计 |
4.1.2 人事系统运行效果图 |
4.1.3 薪酬模块设计 |
4.1.4 服务管理容器设计 |
4.2 数据服务中心系统 |
4.2.1 数据服务中心总体设计 |
4.2.2 数据交换系统模型 |
4.2.3 数据转换原理 |
4.2.4 系统模块构成 |
4.3 数据服务中心服务器系统设计 |
4.3.1 服务器系统模块构成 |
4.3.2 服务器模块之间调用关系 |
4.3.3 服务器数据收发模块 |
4.3.4 服务器数据过滤处理 |
4.3.5 多元化数据分发共享 |
4.3.6 多元化数据存储备份 |
4.4 数据中心系统客户端系统设计 |
4.4.1 客户端系统模块构成 |
4.4.2 数据挖掘提取 |
4.4.3 数据加载导入 |
4.4.4 数据解析转换 |
4.5 数据中心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实体设计 |
4.5.2 数据库表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分析与评价 |
5.1 系统特点 |
5.2 系统创新 |
5.3 系统成效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Web服务的电力企业实时信息应用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EAI和Web服务概述 |
1.1 EAI概述 |
1.2 电力EAI的传统解决方案及其不足 |
1.3 Web服务概述 |
2 电力企业实时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
2.1 基于Web服务的电力企业实时信息应用集成框架 |
2.2 电力企业实时信息应用集成框架的设计和实现 |
2.3 关键设计要点 |
2.3.1 安全性 |
2.3.2 可靠性 |
2.3.3 性能 |
2.3.4 可扩展性 |
2.3.5 适应性 |
3 电力企业实时信息应用集成实施策略 |
4 结论 |
(5)企业应用集成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企业级应用集成概述 |
1.1.1 点到点的应用集成 |
1.1.2 基于消息代理的集成 |
1.2 数据集成与数据交换 |
1.3 电力信息系统集成 |
1.3.1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与现状 |
1.3.2 电力信息系统集成需求 |
第二章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
2.1 信息系统的分层体系结构 |
2.1.1 信息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 |
2.1.2 分层体系结构 |
2.2 数据集成 |
2.2.1 概述 |
2.2.2 联邦数据库 |
2.2.3 基于中间件的集成 |
2.2.4 数据复制 |
2.3 接口集成 |
2.3.1 传统接口集成方法 |
2.3.2 基于Web 服务的接口集成 |
2.3.2.1 Web 服务技术体系 |
2.3.2.2 基于Web 服务的接口集成 |
2.4 表示层集成 |
第三章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策略 |
3.1 概述 |
3.2 基于数据交换的数据集成 |
3.2.1 基于XML 的数据交换 |
3.2.1.1 XML 相关技术 |
3.2.1.2 XML 与关系数据的映射机制 |
3.2.1.3 非结构数据与XML 互相转换. |
3.2.1.4 消息传输. |
3.2.1.5 基于XML 的数据交换系统. |
3.2.2 基于数据交换的数据集成 |
3.3 基于WEB 服务的集成策略 |
3.3.1 面向服务的集成模式 |
3.3.2 基于J2EE Web 服务的集成 |
第四章 企业应用集成在电力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
4.1 电力交易及其背景 |
4.1.1 电力市场交易 |
4.1.2 电力交易信息发布需求 |
4.2 电力交易信息发布与综合查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总体设计 |
4.2.2 数据集中 |
4.2.3 数据整合与数据管理 |
4.2.4 发布系统 |
4.2.5 综合查询系统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7)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异构数据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选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研究本课题的技术基础 |
2.1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
2.2 JAVA 技术 |
2.3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 |
2.4 统一建模语言UML |
2.5 公共信息模型CIM |
2.6 小结 |
第三章 网格技术 |
3.1 网格技术简介 |
3.2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
3.3 网格服务与WEB 服务 |
3.4 GLOBUS TOOLKIT |
3.5 OGSA-DAI |
3.6 小结 |
第四章 电力系统异构数据共享网格服务框架 |
4.1 网格服务整体框架 |
4.2 配电网数据访问网格服务 |
4.3 配电网模型数据CIM 封装 |
4.4 CIM 封装的优点 |
4.5 小结 |
第五章 应用实例 |
5.1 EAM 与巡检系统的接口内容 |
5.2 网格服务列表 |
5.3 数据交换规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详细摘要 |
(8)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关键技术 |
1.2.1 现代制造业的信息支撑环境──Web |
1.2.2 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 |
1.2.3 技术内涵 |
1.2.4 技术特点 |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意义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1.6 小结 |
第二章 产品共享信息组织模型及EPISS体系框架 |
2.1 产品共享信息组织模型 |
2.1.1 企业建模技术简介 |
2.1.2 产品数据主模型 |
2.1.3 主模型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
2.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特点 |
2.2 EPISS需求分析 |
2.2.1 企业产品数据的类型及特点 |
2.2.2 EPISS用户类型 |
2.2.3 产品共享信息的访问环境及方式 |
2.2.4 需求分析总结 |
2.3 EPISS的总体框架 |
2.3.1 EPISS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地位 |
2.3.2 EPISS的总体框架分析 |
2.4 EPISS的详细结构 |
2.5 相关支撑技术及软件 |
2.6 小结 |
第三章 Web环境下产品三维模型信息共享技术 |
3.1 基于Web的产品三维模型信息共享方案 |
3.2 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采编 |
3.2.1 可视化产品结构树 |
3.2.2 面向CAD系统的产品三维模型信息采编 |
3.2.3 面向STEP文件的产品三维模型信息采编 |
3.2.4 两种采集方案的对比 |
3.3 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的组织 |
3.3.1 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的数据组织方式 |
3.3.2 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数据组织的实现 |
3.4 产品三维模型共享信息发布及相关技术 |
3.4.1 基于VPST的产品装配关系双向导航 |
3.4.2 传统产品结构树同VPST的一致性维护 |
3.4.3 基于三维模型信息的产品共享信息集成发布 |
3.4.4 共享信息检索服务 |
3.5 小结 |
第四章 异构结构化数据源的数据集成研究 |
4.1 异构结构化数据源的数据集成方案 |
4.2 产品共享信息子模型建模 |
4.2.1 产品共享信息子模型的建模方法 |
4.2.2 实体冗余的产生及消除 |
4.2.3 子模型建模工具的实现 |
4.3 子模型同关系数据库间的映射 |
4.3.1 子模型同关系数据库间数据结构映射 |
4.3.2 数据完整性约束映射的建立 |
4.4 异构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与转换技术研究 |
4.4.1 结构化数据采集与转换所面临的问题 |
4.4.2 结构化数据采集规则 |
4.4.3 结构化数据的采集与Web使能化算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Web环境下面向XML的可定制数据发布研究 |
5.1 Web环境下面向XML的可定制数据发布方案 |
5.2 面向XML的数据定制服务 |
5.2.1 数据定制服务的基本过程 |
5.2.2 数据定制服务的实现 |
5.3 显示定制服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
5.3.1 结构化数据采集结果的平面化表示 |
5.3.2 表格的形式化描述及EPISSForm模型 |
5.3.3 显示定制服务的实现 |
5.4 基于用户定制的信息动态发布服务 |
5.4.1 信息动态发布服务的流程 |
5.4.2 信息发布服务中扩展功能的实现 |
5.5 用户个人工作空间 |
5.5.1 用户个人工作空间及工作空间模板 |
5.5.2 用户个人工作空间实现 |
5.5.3 工作空间模板的管理与维护 |
5.6 小结 |
第六章 EPISS原型系统及工程应用 |
6.1 EPISS原型系统概述 |
6.1.1 EPISS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6.1.2 EPISS系统的开发环境及运行环境 |
6.2 EPISS系统实现 |
6.2.1 EPISS系统前台实现 |
6.2.2 EPISS系统后台实现 |
6.3 EPISS原型系统的工程应用 |
6.3.1 应用背景 |
6.3.2 应用过程及应用效果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研究和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I 维护建模过程信息的原子函数列表 |
附录 II 论文中所用到的术语和缩写 |
附录 III 基于XML的建模与映射结果存储样例 |
(10)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联合循环机组在我国的发展 |
1.1.2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维护面临的挑战 |
1.1.3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维护的新机遇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故障与健康概念内涵研究现状 |
1.3.2 知识与数据管理研究现状 |
1.3.3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理论研究现状 |
1.3.4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维护大数据系统研究 |
2.1 引言 |
2.2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维护领域知识获取 |
2.2.1 FMEA和FTA基本理论 |
2.2.2 FMEA和FTA联合指导机组领域知识获取 |
2.2.3 联合循环机组领域知识获取结果 |
2.3 本体基本理论 |
2.3.1 本体的概念 |
2.3.2 本体的语义 |
2.3.3 OWL的语法 |
2.4 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和数据结构化表示 |
2.4.1 边界工况本体 |
2.4.2 故障知识本体 |
2.4.3 监测数据本体 |
2.4.4 案例验证 |
2.5 基于本体的语义性推理 |
2.5.1 基于OWL公理的本体语义性推理 |
2.5.2 基于SWRL的本体语义性推理 |
2.5.3 案例验证 |
2.6 基于本体的语义性查询 |
2.6.1 基于SPARQL的本体查询 |
2.6.2 基于本体的历史数据访问 |
2.6.3 案例验证 |
2.7 本章总结 |
第3章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状况异常检测研究 |
3.1 引言 |
3.2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状况异常检测分析与流程设计 |
3.3 历史数据清洗 |
3.3.1 稳态工况判别 |
3.3.2 工况划分 |
3.3.3 基准样本筛选 |
3.4 变工况异常检测 |
3.4.1 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运行状态分析 |
3.4.2 变分自编码器基本理论 |
3.4.3 基于条件变自编码器的联合循环机组变工况基准模型 |
3.4.4 基于重构概率的异常检测 |
3.5 实例验证 |
3.5.1 数据清洗 |
3.5.2 参数预测 |
3.5.3 异常检测 |
3.6 本章总结 |
第4章 联合循环机组健康诊断与维护决策研究 |
4.1 引言 |
4.2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分析与流程设计 |
4.2.1 联合循环机组故障诊断特点 |
4.2.2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的流程设计 |
4.3 诊断模型的构建 |
4.3.1 结构性因果模型基本理论 |
4.3.2 Leaky Noisy-Or假设 |
4.3.3 基于结构性因果模型的诊断模型 |
4.4 基于反事实推理的诊断决策 |
4.4.1 反事实推理基本理论 |
4.4.2 充分因与必要因诊断指标的定义 |
4.4.3 基于孪生网络的反事实推理计算框架 |
4.5 诊断模型的评价 |
4.5.1 诊断模型的敏度分析 |
4.5.2 诊断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4.5.3 诊断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 |
4.6 实例验证 |
4.7 本章总结 |
第5章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 |
5.2.1 数字孪生基本理论 |
5.2.2 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诊断系统框架 |
5.3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 |
5.3.1 系统需求分析 |
5.3.2 系统整体设计 |
5.3.3 大数据系统设计 |
5.3.4 模型算法库设计 |
5.3.5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5.4 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系统的实现 |
5.4.1 系统技术框架概述 |
5.4.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D]. 秦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云平台的在航船舶信息采集与状态分析研究[D]. 胡士博.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电力系统多元化信息分发处理系统设计[D]. 王颖.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4]基于Web服务的电力企业实时信息应用集成[J]. 葛蓬,李欣然,唐国庆,徐青山.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2)
- [5]企业应用集成的研究与应用[D]. 陆多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8(10)
- [6]基于J2EE的水电厂信息一体化平台研究[J]. 何飞跃.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08(01)
- [7]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企业异构数据共享研究[D]. 朱见伟.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1)
- [8]Web环境下企业产品信息共享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李鹏.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3)
- [9]基于Web的多异构电力信息集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黄娟娟,李晓明,张莲梅,王任军.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3(04)
- [10]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研究[D]. 王仲.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