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砂浆在隧道井混凝土加固中的应用

环氧树脂砂浆在隧道井混凝土加固中的应用

一、环氧树脂砂浆在洞井混凝土补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熊小斌[1](2021)在《寒冷地区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性能演化规律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水资源丰富,在建和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规模庞大且数量众多。但是受水利工程所处自然环境、服役条件和运行特点的影响,导致水工混凝土结构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普遍存在损伤和破坏等问题。为了实现水利工程良好运行和充分发挥其服役效益的目的,在其破坏初期进行加固补强是十分必要的。低温型环氧砂浆由于其强度高、韧性好以及优异的耐久性和耐腐蚀性,可将其运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修复工程中。在寒冷地区混凝土补强加固过程中,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属于修复结构薄弱区,因此本文运用万能试验机对低温固化和经历冻融循环的环氧砂浆进行抗压试验和抗折试验,研究环氧砂浆低温固化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通过抗剪强度试验和劈拉强度试验研究了固化温度、基础混凝土含水率和界面粗糙度对环氧砂浆-基础混凝土组合试件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界面破坏模式,并通过快速冻融试验,研究了界面含水率和固化温度对界面抗冻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扫描仪对界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基础混凝土含水率和固化温度对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环氧砂浆抗冻耐久性良好,经历300次冻融循环,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抗折强度下降了29.63%,抗压强度仅下降了9.32%。(2)环氧砂浆具有良好的早强性能,常温(20℃)固化7d后抗压强度能达到28d抗压强度的91.62%。随着固化温度降低,抗压强度逐渐减小。20℃固化7d抗压强度能达到104.9MPa,-20℃固化7d抗压强度仅有3.0MPa。(3)随着基础混凝土含水率增大,界面劈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逐渐减小,界面破坏模式由基础混凝土内聚力破坏模式逐渐转变为混合破坏模式,饱和含水率情况下,发生粘结面破坏模式。随着基础混凝土界面粗糙度增大,劈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佳粘结粗糙度为2.75mm。随着固化温度降低,组合试件界面劈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逐渐减小。(4)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组合试件界面抗剪强度逐渐减小。基础混凝土含水率越高,冻融循环对界面劣化损伤越大,饱和含水率(3.89%)情况下,200次冻融循环后界面抗剪强度下降60%,由于“冻融脱粘”效应导致界面主要发生粘结面破坏模式。(5)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固化温度越低,环氧砂浆内部孔隙和裂缝越多,界面裂缝宽度越大,粘结效果越差。界面水分会导致环氧树脂分子结构破坏,产生不利变形,界面形成脱空结构,粘结强度降低。本文运用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温环境下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环氧砂浆运用于寒冷地区水工混凝土结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结构的设计和修补提供参考。

荆磊[2](2021)在《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砌体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大的易损性,加固是提高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是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且与砌体材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砌体结构加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试验、理论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界面、构件两个层次对TRC与砖砌体界面黏结性能、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以及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失效机理,分析了界面黏结长度、纤维编织网类型及其表面处理方式对界面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界面有效黏结长度。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与Basalt-TRC相比,Carbon-TRC与砌体界面具有更好的黏结性能,且碳纤维编织网表面涂层后与基体界面的应力传递机制更为有效,Carbon-TRC与砌体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在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收集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明确了TRC与砌体界面的破坏模式及分布情况,对发生界面脱黏和滑移破坏的TRC与砌体界面承载力进行了影响分析,给出了界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了设计目的,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界面承载力的设计特征值。针对TRC与砌体界面发生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界面的滑移破坏,基于断裂力学方法分析了相应的界面断裂能,并给出了其计算公式。(3)对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纤维编织网类型及层数、额外FRP端部约束以及TRC基体强度等级对约束后砖砌体柱抗压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的影响,研究了不同TRC约束方式对砖砌体柱抗压性能的增强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收集的测试结果研究了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预测模型,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获得了相应的设计特征值。(4)抗压性能的研究表明:TRC约束砖砌体柱主要发生角部区域的纤维编织网断裂破坏;增加纤维编织网层数会提高TRC约束砖砌体柱的抗压性能,但超过2层后进一步的提升效率不明显;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相较于Basalt-TRC,Carbon-TRC约束砖砌体柱具有更好的抗压性能,且额外的FRP端部约束会进一步提升抗压承载力和能量耗散,但变形能力有所降低;基体强度等级对TRC约束后砖砌体柱抗压承载力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变形能力和能量耗散的影响不明显。与两个已有的抗压强度计算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本文获得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一般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的设计特征值可以满足抗压强度的设计要求。(5)对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利用DIC测试技术分析了TRC加固砖砌体墙的失效过程以及应力传递机制,研究了纤维编织网类型、表面处理方式及层数,TRC加固施加于墙体单侧或双侧以及墙体厚度对加固后砖砌体墙抗剪强度、延性系数以及能量耗散的影响,分析了不同TRC加固方式对砖砌体墙抗剪性能的增强效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了ACI 549.4R建议方法导致保守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优化。(6)抗剪性能的研究表明:TRC加固后砖砌体墙破坏时的整体性得到有效保证,且破坏模式具有延性特征;与未加固砖砌体墙相比,不同TRC加固方式砖砌体墙的抗剪强度、延性系数以及能量耗散均得到显着提升,其中TRC双侧加固的提升效果优于单侧加固;对于本研究使用的TRC材料,与Carbon-TRC加固相比,Basalt-TRC加固砖砌体墙的裂缝控制能力较差,且抗剪性能的提升效果较低;对于墙体厚度较大的24墙,TRC加固后的抗剪性能也获得了显着提升。DIC测试结果显示,Carbon-TRC加固砖砌体墙在受力过程中具有2-3条应力传递路径,而Basalt-TRC加固仅存在1条应力传递路径。与ACI 549.4R建议的方法相比,优化后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保守性得到有效缓解。

朱道雄[3](2020)在《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水工建筑物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以及长期对水工建筑物维护维修工作忽视,各类水工建筑物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电站长时间运行缺陷病害引起的问题逐年增多,加强水工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2座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岩基上混凝土重力坝常见病害原因及寻求相应处理措施。首先介绍了混凝土重力坝常见的碳化、空蚀冲蚀、裂缝、渗漏、基础缺陷等病害及成因;然后分别采用单一基本指标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定混凝土老化程度,并提出了一般水工建筑物修补原则;随后针对碳化、空蚀冲蚀、裂缝、渗漏、基础缺陷等病害详细列出了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水工建筑物运行环境的复杂性,结合尾水锥管里衬混凝土修补周期短、结构缝渗水频繁复漏、混凝土碳化防护材料选择、尾水建筑物防洪标准频繁损毁等,重点探讨了常规材料、工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最后结合工程施工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评定建筑物老化程度,并研究了各类建筑物病害维修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技术控制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时科学的处理好常见病害,提高水工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为电站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廖芮[4](2019)在《混凝土梁粘贴钢材或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耐火保护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结构有多种加固方法,其中粘贴加固法因便捷经济、不改变构件尺寸和受力等优点最为常用。但由于结构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极差,如不对粘贴加固构件进行有效的耐火保护会使构件在高温下丧失所加固的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行业内对粘贴加固结构的耐火研究一直较为欠缺,所以我国现有规范还尚未对不同耐火等级下粘贴加固结构应采取的防火保护措施提出明确的要求。鉴于此,本文针对在水泥砂浆和钢结构防火涂料保护下的粘贴加固梁的耐火性能开展研究,以期为粘贴加固梁的耐火保护层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研究工具,以团队共同完成的粘贴钢材及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混凝土梁的耐火试验为数据基础,通过顺序耦合热-应力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内容:1、建立5根试验梁的温度场模型,将模拟得到的温度场与试验温度场进行对比拟合,并比较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和水泥砂浆两者的防火隔热效果;2、建立5根试验梁的高温力学模型,将温度场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导入模型进行应力-应变场分析,完成模拟跨中位移与试验跨中位移的对比拟合,以验证有限元模型和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3、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选取L1进行水泥砂浆的厚度参数分析,选取L3进行厚型防火涂料、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两者的厚度参数分析,以探究不同厚度防火保护层对粘贴加固梁耐火性能的影响,为粘贴加固梁耐火保护层的选择提出工程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砂浆层在高温下无法提供1h以上的有效保护,建议仅在粘贴加固梁的耐火等级为四级时才可以采用。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的耐火效果较好,而且相对于厚型防火涂料可以减小10mm左右的喷涂厚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高温下分层脱落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因此建议对耐火等级为三级及以上的粘贴加固梁采用厚薄结合型防火涂料作为耐火保护层。

穆富江[5](2018)在《喷射UHTCC力学性能及其加固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是一种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特性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基于其卓越的变形性能、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和耐久性,UHTCC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工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UHTCC现场施工工艺主要为浇筑、抹面,施工效率较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较大,不利于大面积和机械化施工。适合喷射施工的UHTCC的研发和性能优化对UHTCC的推广应用、实现其工程应用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578495)和浙江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编号:2014H13),对喷射UHTCC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进一步优化,并就喷射UHTCC在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修复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对粉煤灰理化性质的分析及其所配制的喷射UHTCC的基本力学性能对比,选出与喷射UHTCC材料体系适应性良好的粉煤灰,该粉煤灰具有需水量小、烧失量少、玻璃微珠含量高且表面光滑的特性;基于此,采用均匀试验对喷射UHTCC的力学性能进行优化,并研究了砂率和引气剂掺量对喷射UHTCC基本力学的影响;结合环境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喷射UHTCC基本力学性能优化的机理。优化后的喷射UHTCC 7天抗压强度可达20MPa以上,28天抗压强度可达30MPa以上;28天龄期的薄板直接拉伸、棱柱体抗折、薄板四点弯曲强度分别可达2.5MPa、13MPa和12MPa以上,直接拉伸、棱柱体抗折极限应变分别可达2.5%、5%;、薄板四点弯曲极限跨中挠度可达15mm以上(净跨300mm)。2、研究了碳纤维编织网/钢丝网复合喷射UHTCC的直接拉伸性能和薄板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编织网或钢丝网与喷射UHTCC具有更好的协同工作能力,二者结合能实现远优于普通TRC和钢丝网复合砂浆的力学性能。钢丝网-喷射UHTCC 28天直接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可达4MPa和20MPa以上,直接拉伸应变可达4.46%,薄板四点弯曲极限跨中挠度可达25mm;碳纤维编织网-喷射UHTCC 28天直接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可达7.22MPa和33.67MPa,极限拉伸应变可达3.34%,薄板四点弯曲(跨距300mm)极限跨中位移可达19mm以上。3、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喷射方向、界面粗糙度和是否使用界面砂浆对喷射UHTCC与既有混凝土基底粘接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细观结构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喷射方向对二者界面粘接劈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有显着的影响,界面粗糙度对二者界面剪切性能影响显着,而是否使用界面砂浆对二者粘接性能无显着影响。4、分别开展了薄层喷射UHTCC加固素混凝土梁(包括带预制裂缝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包括带预制裂缝且配筋率降低的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薄层喷射UHTCC对素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均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对裂缝开展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薄层喷射UHTCC对带预制裂缝素混凝土梁、带预制裂缝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效率分别高于其对完整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效率。5、开展了薄层喷射UHTCC加固隧道衬砌模型试件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与未加固模型试件、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模型试件以及同时采用薄层喷射UHTCC和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复合加固模型试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几种加固方式都可以显着提升衬砌模型试件的刚度,约束其径向变形;薄层喷射UHTCC可显着提升衬砌模型试件的各阶段承载能力,其初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较未加固试件分别提高了 13.6%、68.9%和29.9%,加固补强效果非常明显。6、对喷射UHT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包括带预制裂缝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性能,以及喷射UHTCC加固隧道衬砌模型试件承载能力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为吻合;对薄层喷射UHT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和隧道衬砌缩尺试件的理论计算分析可合理解释薄层喷射UHTCC对此二种结构的加固机理。

马腾飞[6](2017)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温度裂缝分布预估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铁路大规模发展和深入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快速建设的新阶段。高速铁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由于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复杂条件下无砟轨道性能变化研究不足,国内多条线路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病害现象,例如混凝土底座开裂、轨道板开裂、板中隆起、板端翘曲、填充层剥离、碎裂等,严重影响了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随着早期建设的无砟轨道结构服役期的增长,结构维修养护任务凸显出来,因此无砟轨道结构病害的分析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依托高铁联合基金项目“基于可靠度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全寿命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重大课题,以京沪高速铁路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病害调研等手段对无砟轨道结构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利用计算机有限元软件ABAQUS,从模型、材料、荷载作用、边界条件精细化考虑精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分别建立路基和桥梁基础上的无砟轨道结构精细化模型;其次,根据Fourier热传导方程,利用传热学基本理论分析轨道板内温度场分布规律,并针对影响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的温度作用提出相应的建议取值;再次,基于前文建立的无砟轨道结构精细化模型,运用温度应力的基本理论,分别对均匀降温和温度梯度作用下CRTS II型无砟轨道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展开研究;然后,在既有无砟轨道结构温度效应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由均匀降温引起的轨道板横向裂缝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均匀降温下的开裂模型,考虑配筋、板底摩擦(CA砂浆层)以及钢筋混凝土粘结对板的收缩变形的约束作用,对裂缝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并结合无砟轨道运营阶段病害现场调研情况,提出针对温度作用下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横向裂缝的设计建议和养护维修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结构温度场沿深度方向变化是非线性的,混凝土收缩可按等效降温的方法计算,我国应提出适合实际气候、地形等的温度梯度建议值;无砟轨道在均匀降温、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作用下分别出现低温开裂、板中拱起和板角翘曲,预设裂缝处为结构的薄弱位置;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对横向裂缝分布有较大影响;横向温度裂缝可分别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阶段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控制。

江丽君[7](2016)在《快速修补材料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道路以及建筑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得道路养护行业变得越来越热门,快速修补材料变得日益受到相关行业领域人士亲睐。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行业领域内一种最为常见的建筑原料,被普遍应用到各式各样的工程建筑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因为一些自然因素,如恶劣的雨雪天气、霜寒冷冻气候,以及人为破坏因素,如使用不当等,使得混凝土结构破损现象变得尤为普遍。因此,应用过程中的修理以及加固、维护对维持与增强混凝土构造物、建筑物的长久应用价值意义非常重大。此外,交通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使得水泥砼道路条数不断增加,需要维护与修理的水泥砼道路数目源源不断增长,而且这些道路损毁因素全都各式各样,它们损坏程度也大不相同。快速修补材料的及时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路面养护变得相对容易、造价低廉,进而带动了土木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本篇论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修补材料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混凝土路面几种常见的病害形式,分析目前修补材料市场存在的一些缺陷。针对目前现有修补材料所可能存在、出现的一些缺陷、问题,如养护周期相对较长、材料的耐久性相对较差、修补材料与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较差、修补材料价格相对昂贵以及修补材料针对性不明确等一些缺陷,研制出了一种具有缓凝、快速硬化、早期强度高、耐久性强的优良快速修补材料。本文主要介绍这种性能优良的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在路面修补、伸缩缝安装与修补、桥梁铺装层修补、井盖提升等方面的施工工艺。本文探究了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不同结构修复时的工艺、方法,并对它们加以总结、分类说明。预制混凝土大板拼接技术一般包括板的制作与配筋、处理道面破损位置、吊装并连接预制板、处理接缝、抹面等几个方面。桥面铺装层的修补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放线、开槽、拌合并浇筑磷酸镁快速修补料、铺设沥青路面。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检查井的修补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放线、开槽、封闭井口、设定检查井安装高度、安装井口内膜、安装拉结筋、再次核准安装高度和封闭状态、浇筑快硬混凝土、拆模、铺设沥青路面。一般,路面修补工序包括放样、切割、冲击破碎、清除碎片以及残渣、挖除破损的路面板、处理基础及界面、制备并浇注超早强混凝土、做面。磷酸镁修补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主要采用气养方式,不需要专门洒水养护,能达到快速通车的要求。本文还研究了该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抗压抗折性能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同龄期磷酸镁快速修补砂浆的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负温条件下,材料的抗折强度有所增加。在高温条件下,磷酸镁快速修补砂浆强度值随温度递增而递减,呈劣化状态。本文最后结合工程技术和经济学的一些知识,对该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的经济效益进行简单的评价。

黄世谋,冯红丽[8](2015)在《混凝土劣化的检测与修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混凝土劣化检测和修复的方法,研究表明: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碱骨料反应和酸碱侵蚀是造成混凝土劣化的四个主要原因;现代化技术能够准确检测混凝土裂缝和钢筋锈蚀等劣化问题,主要非破损检测方法有:打击法、超声法、放射法、红外分析、瑞利波频谱、雷达和抗渗性检测等;混凝土劣化的修复要针对其劣化的原因来开展,主要有钢筋锈蚀修复、裂缝修复、剥落或蜂窝麻面修复、渗漏修复、补强几个方面。

徐朔[9](2012)在《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抗弯加固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外混凝土桥梁常见的加固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法,外贴钢板法,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法,钢丝束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工程界对结构加固技术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不中断结构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探索高效、简便、经济实用的混凝土桥梁加固方法,已成为结构加固设计和研究的新课题。基于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本文提出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加固技术,并对其抗弯性能进行研究,该加固技术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能有效地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和刚度,较好地控制裂缝发展;(2)每根钢丝束的张拉力相对较小,张拉与锚固简单易行;(3)可在不卸载的情况下,进行加固;(4)材料利用率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抗弯加固试验研究。包括:(1)材性试验;(2)钢丝束张拉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扳手扭力与钢丝束上张拉力之间的计算公式;(3)通过直接加固梁试验和持荷加固梁试验,研究采用该加固技术后梁体的抗弯性能、变形特点及其破坏形态。2.对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加固技术的设计计算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加固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开裂刚度、屈服刚度、极限刚度等计算公式。3.通过MATLAB数值分析程序分析比较钢丝束预应力度、钢丝束面积对加固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程序可以较好的模拟加固混凝土梁的受力和变形等性能。通过四根梁的试验研究及参数分析,验证了该加固技术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

罗明[10](2011)在《提高双曲拱桥承载力综合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曲拱桥是我国的特色桥型之一,具有结构新颖、轻巧、省料、便于施工等优点,曾在20世纪60~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运用,为我国的公路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加上荷载等级低和钢材用量少的先天不足,大部分在役的双曲拱桥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不能满足重荷载、大交通量的现代交通运营现状。如何对在役的双曲拱桥进行维修加固,成为许多桥梁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总结了双曲拱桥的各种病害形式,并详细分析了病害产生的综合原因,在总结了常用双曲拱桥加固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洛布旧桥的加固实例,从改变主拱圈截面形式的角度,提出了较为新颖的加固方法。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Madas/civil的建模计算,对加固前后的结构受力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虽然使结构自重增大,内力增加,但能有效提高双曲拱桥的承载能力,对新工艺、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环氧树脂砂浆在洞井混凝土补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氧树脂砂浆在洞井混凝土补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寒冷地区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性能演化规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环氧砂浆性能研究
        1.2.2 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1.2.3 界面冻融损伤劣化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环氧砂浆抗冻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环氧砂浆试件制备
        2.2.1 环氧砂浆原材料
        2.2.2 环氧砂浆配制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试验目的
        2.3.2 试验方法
        2.3.3 试验步骤
    2.4 试验仪器与设备
    2.5 试验结果分析
        2.5.1 环氧砂浆外观分析
        2.5.2 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
        2.5.3 环氧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变化规律
    2.6 本章小结
3 环氧砂浆低温固化力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步骤
    3.3 试验主要设备
    3.4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环氧砂浆-基础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步骤
    4.3 试验主要设备
    4.4 低温环境下界面劈拉强度性能研究
        4.4.1 不同含水率下界面劈拉强度
        4.4.2 不同粗糙度下界面劈拉强度
        4.4.3 界面劈拉破坏形态分析
    4.5 低温环境下界面抗剪强度性能研究
        4.5.1 不同含水率下界面抗剪强度
        4.5.2 不同粗糙度下界面抗剪强度
        4.5.3 界面剪切破坏形态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冻融循环作用对界面粘结性能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步骤
    5.3 试验主要设备
    5.4 冻融循环后界面形态分析
    5.5 冻融循环对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环氧砂浆-基础混凝土界面微观结构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方案设计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步骤
    6.3 试验主要设备
    6.4 界面微观结构分析
        6.4.1 固化温度影响研究
        6.4.2 含水率影响研究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2 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界面滑移破坏失效机理与断裂能分析
    2.5 结论
3 TRC与砌体界面黏结性能的统计分析
    3.1 引言
    3.2 收集的试验结果
    3.3 界面破坏模式分析
    3.4 TRC与砌体界面承载力
    3.5 界面断裂能的影响分析
    3.6 结论
4 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
5 TRC约束砖砌体柱抗压强度的计算方法
    5.1 引言
    5.2 数据和预测模型
    5.3 抗压强度的计算
    5.4 结论
6 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
7 TRC加固砖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7.1 引言
    7.2 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的分析方法
    7.3 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分析
    7.4 抗剪承载力计算与设计方法的优化
    7.5 算例分析
    7.6 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 绪论
    1.1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情况
    1.2 宝珠寺、紫兰坝电站工程概况
    1.3 常见病害及成因探究
    1.4 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理的必要性和要求
2 水工建筑物病害老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2.1 老化级别评定
    2.2 基本指标完好率与指标老化程度
    2.3 修补原则
    2.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3 水工建筑物常见病害处理方法
    3.1 针对混凝土碳化的处理方法
    3.2 针对混凝土冲蚀空蚀的处理方法
    3.3 混凝土裂缝修补的处理方法
    3.4 混凝土渗漏的处理方法
    3.5 泄洪水流水毁冲刷破坏的处理方法
    3.6 针对屋顶防水失效处理方法
    3.7 针对水工建筑物基础缺陷处理方法
4 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泄洪溢流面空蚀修复质量难于保障
    4.2 电站尾水锥管混凝土里衬修复正常运行周期性较短
    4.3 结构缝渗水治理
    4.4 屋面卷材更换
    4.5 电站尾水下游护岸修复
    4.6 尾水区水下建筑物基础淘刷修复
    4.7 混凝土碳化防护
5 工程应用实例
    5.1 聚合物无机砂浆进行混凝土表面修补
    5.2 清水混凝土保护涂料对裸露混凝土结构防护
    5.3 紫兰坝水电站下游坝面施工缝渗漏处理
    5.4 宝珠寺尾水锥管粘钢型结构胶灌浆加固
    5.5 GIS楼基础压力灌浆和树根桩加固
    5.6 宝站大坝下游左岸护岸桩号下0+530.0m-0+730.0m水毁修复
    5.7 紫兰坝电站下游消能区水毁部位汛期处理
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部分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4)混凝土梁粘贴钢材或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耐火保护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维修加固的前景
        1.1.2 建筑火灾的危害
        1.1.3 结构加固的耐火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固材料的高温性能
        1.2.2 粘贴钢板加固法的耐火研究现状
        1.2.3 粘贴CFRP加固法的耐火研究现状
        1.2.4 结构胶黏剂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耐火试验概况
    2.1 试验目的
    2.2 防火涂料样板试验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验结果分析
    2.3 粘贴加固梁耐火试验
        2.3.1 加固梁设计
        2.3.2 温度和位移测点
        2.3.3 试验方法
        2.3.4 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粘贴加固梁温度场分析
    3.1 引言
    3.2 热传递的基本类型
    3.3 构件材料的热工参数
        3.3.1 混凝土的热工参数
        3.3.2 钢筋的热工参数
        3.3.3 钢材的热工参数
        3.3.4 CFRP的热工参数
        3.3.5 水泥砂浆的热工参数
        3.3.6 防火涂料的热工参数
    3.4 温度场建模与求解
        3.4.1 有限元基本假定
        3.4.2 部件创建与模型装配
        3.4.3 荷载及边界条件
        3.4.4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4.5 模型计算与求解
    3.5 温度场数据分析
        3.5.1 温度场云图
        3.5.2 升温曲线对比
        3.5.3 误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粘贴加固梁应力-应变场分析
    4.1 引言
    4.2 构件材料的高温性能
        4.2.1 混凝土的高温性能
        4.2.2 钢筋的高温性能
        4.2.3 钢材的高温性能
        4.2.4 CFRP的高温性能
        4.2.5 水泥砂浆的高温性能
        4.2.6 防火涂料的高温性能
    4.3 应力-应变场建模与求解
        4.3.1 有限元基本假定
        4.3.2 荷载及边界条件
        4.3.3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4.4 应力-应变场数据分析
        4.4.1 耐火极限判断
        4.4.2 高温变形云图
        4.4.3 跨中位移对比
        4.4.4 误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层厚度对耐火性能的影响探究
    5.1 引言
    5.2 水泥砂浆保护层的厚度参数分析
        5.2.1 有限元温度场分析
        5.2.2 有限元应力-应变场分析
    5.3 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厚度参数分析
        5.3.1 有限元温度场分析
        5.3.2 有限元应力-应变场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喷射UHTCC力学性能及其加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方法研究概述
    1.3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3.1 材料发展概述
        1.3.2 UHTCC基本力学性能
        1.3.3 UHTCC耐久性能
        1.3.4 UHTCC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例
    1.4 喷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4.1 国外喷射UHTCC材料研究概述
        1.4.2 国外喷射UHTCC应用研究和工程实例概述
        1.4.3 国内喷射UHTCC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思路
        1.5.3 主要研究内容
2 喷射UHTCC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1 粉煤灰种类的确定
        2.3.2 均匀试验结果及分析
        2.3.3 砂率和引气剂对喷射UHTC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喷射UHTCC的基本力学性能优化
        2.3.5 喷射UHTCC力学性能优化机理
        2.3.6 喷射成型喷射UHTCC基本力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碳纤维编织网/钢丝网复合喷射UHTCC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件尺寸及制备过程
        3.2.3 加载方式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直接拉伸性能
        3.3.2 四点弯曲性能
        3.3.3 韧性指数及残余强度因子
        3.3.4 裂缝开展形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喷射UHTCC与混凝土基底粘接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设计方法——正交试验设计
        4.2.2 试验材料
        4.2.3 试件制备
        4.2.4 加载方案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试验结果
        4.3.2 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
        4.3.3 界面破坏特点
        4.3.4 微观形态及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喷射UHTCC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喷射UHTCC加固素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5.2.1 试验概况
        5.2.1.1 试验材料
        5.2.1.2 试件制作
        5.2.1.3 试验设备和加载方案
        5.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5.2.2.1 弯曲承载能力和刚度
        5.2.2.2 裂缝开展情况
    5.3 喷射UHTCC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5.3.1 试验概况
        5.3.1.1 试验材料
        5.3.1.2 试件制备
        5.3.1.3 试验设备及加载方案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1 弯曲受力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
        5.3.2.2 弯曲试验荷载·挠度曲线
        5.3.2.3 裂缝控制效果分析
    5.4 本章结论
6 喷射UHTCC加固混凝土衬砌的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概况
        6.2.1 工程原型和棋型简化
        6.2.2 试验材料
        6.2.3 试件制备
        6.2.4 数据采集设备和测点布
        6.2.5 加载设备和方案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试验现象
        6.3.2 裂缝宽度
        6.3.3 破坏模式分析
        6.3.4 刚度和承载能力
        6.3.5 喷射UHTCC增强衬砌模型试件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喷射UHTCC加固效果理论计算分析
    7.1 引言
    7.2 喷射UHTCC加固混凝土梁的理论计算分析
        7.2.1 材料本构模型和基本假定
        7.2.2 截面材料受力状态分析
        7.2.3 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分析
        7.2.4 加固梁受弯挠度计算分析
        7.2.5 喷射UHTCC加固混凝土梁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
    7.3 喷射UHTCC加固隧道衬砌模型试件承载能力计算
        7.3.1 计算模型简化
        7.3.2 截面内力计算
        7.3.3 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和科研成果

(6)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温度裂缝分布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发展与应用
        1.2.1 日本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1.2.2 德国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1.2.3 我国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温度裂缝研究现状
        1.3.2 国内温度裂缝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温度裂缝研究状况总结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精细化模型的建立
    2.1 有限元法简介
    2.2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
        2.2.1 有限元软件选择
        2.2.2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2.2.3 ABAQUS有限元软件热应力分析方法
    2.3 有限元模型构建
        2.3.1 材料参数取值
        2.3.2 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精细化模型建立
    2.4 有限元模型优化
        2.4.1 有限元模型网格优化
        2.4.2 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特征研究
    3.1 传热学基本理论
        3.1.1 温度场
        3.1.2 热流密度
        3.1.3 热传导微分方程
        3.1.4 热传导方程的定解条件
    3.2 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分析
        3.2.1 无砟轨道传热分析原理
        3.2.2 无砟轨道结构温度作用
    3.3 无砟轨道温度及温度梯度取值
        3.3.1 温度取值
        3.3.2 温度梯度取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应力和位移分析
    4.1 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原理
    4.2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低温开裂分析
    4.3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板中拱起分析
    4.4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板角翘曲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砟轨道结构横向裂缝分布研究
    5.1 国内外裂缝计算方法
    5.2 板式无砟轨道裂缝形式
    5.3 均匀降温下轨道板开裂模型
    5.4 设计参数对裂缝特征指标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5.4.1 钢筋直径
        5.4.2 混凝土强度
        5.4.3 配筋率
        5.4.4 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
        5.4.5 板底摩擦力
        5.4.6 设计参数对裂缝特征指标影响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砟轨道结构横向裂缝控制研究
    6.1 无砟轨道结构横向裂缝设计建议
    6.2 无砟轨道结构横向裂缝养护维修措施
        6.2.1 裂缝维修方法评述
        6.2.2 轨道板裂缝养护维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成果创新性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经历及成果

(7)快速修补材料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现有的快速修补材料
        1.4.1 普通混凝土和砂浆
        1.4.2 沥青混凝土
        1.4.3 快硬硅酸盐水泥
        1.4.4 聚合物快速修补材料
        1.4.5 高铝水泥(矾土水泥)
        1.4.6 磷酸盐水泥
        1.4.7 硫(铁)铝酸盐水泥
        1.4.8 偏高岭水泥混凝土
        1.4.9 纤维增强混凝土
        1.4.10 硅灰混凝土复合修补剂
    1.5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路面常见损坏类型
    2.1 引言
    2.2 路面常见破坏类型
    2.3 裂缝类破损
    2.4 路面表层骨料脱落
    2.5 错台
        2.5.1 错台产生的原因
        2.5.2 错台的施工工艺
    2.6 坑槽
        2.6.1 坑槽产生的原因
        2.6.2 坑槽常见的修复方法
        2.6.3 坑槽修补施工工艺
    2.7 车辙病害
    2.8 唧泥病害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温度条件下磷酸镁快速修补砂浆的抗压抗折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原材料
        3.2.2 主要试验设备及试件设计
    3.3 抗压抗折试验
    3.4 抗压与抗折的结果分析
        3.4.1 负温条件下磷酸镁快速修补砂浆的抗压及抗折强度
        3.4.2 高温条件下磷酸镁快速修补砂浆的抗压与抗折强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层厚度及修补材料弹性模量对坑槽修补的影响
    4.1 引言
    4.2 面层
    4.3 路面坑槽的有限元模拟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2 路面各结构层的参数以及假设
        4.3.3 坑槽修补前后,面层的应力和竖向位移
        4.3.4 不同弹性模量的修补材料对面层应力及竖向位移的影响
        4.3.5 不同厚度的面层对面层板底应力以及板底位移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的相关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构损伤现场调查
    5.3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道路开裂以及骨料裸露的维护
        5.3.1 路面修补常见的施工方法
        5.3.2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破损路面的施工工艺
    5.4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伸缩缝的安装以及抢修
        5.4.1 伸缩缝破损现象与原因分析
        5.4.2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伸缩缝安装的施工方式
        5.4.3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伸缩缝抢修的施工方法
    5.5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检查井的修补
        5.5.1 检查井破坏现状
        5.5.2 检查井病害成因分析
        5.5.3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破损检查井的施工工艺
    5.6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修补破损桥面铺装层的施工工艺
        5.6.1 造成桥面铺装层损坏的因素
        5.6.2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桥面铺装层维护与加固的相关施工工艺
    5.7 磷酸镁快速修补材料用于路面更换混凝土大板的施工工艺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及产生的效益
    6.1 引言
    6.2 实体工程应用
    6.3 使用后的评价及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混凝土劣化的检测与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凝土劣化的检测
    1.1 打击法
    1.2 超声法
    1.3 放射法
    1.4 红外分析
    1.5 瑞利波频谱
    1.6 雷达波(电磁波)
    1.7 抗渗性检测
2 混凝土劣化的修复
    2.1 钢筋锈蚀修复[7]
    2.2 裂缝修复[8]
    2.3 剥落或蜂窝麻面修复
    2.4 渗漏修复
    2.5 补强
3 结语

(9)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抗弯加固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桥梁加固的目的与要求
    1.3 桥梁加固改造现状
        1.3.1 国外桥梁加固改造现状
        1.3.2 国内桥梁加固改造现状
    1.4 现有桥梁加固方法
        1.4.1 被动加固法
        1.4.2 主动加固法
    1.5 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加固技术
        1.5.1 相关研究现状
        1.5.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加固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混凝土
        2.2.2 复合砂浆
        2.2.3 普通钢筋
        2.2.4 高强软钢丝束
    2.3 锚固装置
    2.4 钢丝束张拉试验
        2.4.1 试验操作流程
        2.4.2 试验结果
        2.4.3 试验结论
    2.5 抗弯加固试验
        2.5.1 试件设计与制作
        2.5.2 抗弯加固
        2.5.3 加载方案
        2.5.4 测点布置及测量
        2.5.5 试验结果及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加固梁抗弯计算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计算假定
    3.3 材料的本构关系
        3.3.1 混凝土
        3.3.2 钢筋
        3.3.3 预应力钢丝束
    3.4 正截面抗弯理论分析
        3.4.1 预应力钢丝束超前应变计算
        3.4.2 开裂荷载计算
        3.4.3 屈服弯矩计算
        3.4.4 极限弯矩计算
        3.4.5 试验验证
    3.5 加固梁刚度分析
        3.5.1 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梁挠度计算特点
        3.5.2 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梁挠度计算公式
        3.5.3 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梁开裂前刚度计算
        3.5.4 加固梁开裂至屈服阶段刚度计算
        3.5.5 预应力钢丝束加固梁钢筋屈服后刚度计算
        3.5.6 试验验证
    3.6 小结
第4章 加固梁受弯性能数值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假定
    4.3 梁截面分析的相容及平衡方程
    4.4 预应力处理
    4.5 弯矩-曲率关系
        4.5.1 弯矩-曲率关系计算步骤
        4.5.2 调整ε的数值逼近方法
    4.6 荷载-挠度关系
    4.7 程序设计框图
    4.8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9 相关参数的影响分析
        4.9.1 钢丝束面积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4.9.2 钢丝束预应力度对构件性能的影响
    4.10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结论和成果
    5.3 展望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数值分析程序代码)

(10)提高双曲拱桥承载力综合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双曲拱桥的发展历史
    1.3 双曲拱桥的结构组成
    1.4 问题的提出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1.5.1 主要内容
        1.5.2 目的
        1.5.3 意义
第二章 双曲拱桥的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分析
    2.1 双曲拱桥的主要病害
        2.1.1 桥面系病害
        2.1.2 上部结构病害
        2.1.3 下部结构病害
    2.2 双曲拱桥病害产生原因分析
        2.2.1 设计原因
        2.2.2 施工原因
        2.2.3 运营原因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双曲拱桥加固方法现状
    3.1 双曲拱桥加固的基本原理
        3.1.1 双曲拱桥的内力特点
        3.1.2 双曲拱桥加固的基本原理
    3.2 双曲拱桥的裂缝处治方法
        3.2.1 裂缝类型
        3.2.2 裂缝修补方法
    3.3 常用的双曲拱桥加固方法
        3.3.1 增大拱肋截面加固法
        3.3.2 锚喷混凝土加固法
        3.3.3 粘贴钢板、纤维材料加固法
        3.3.4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3.3.5 释能法
        3.3.6 其他加固法
    3.4 加固方法选定原则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双曲拱桥加固实例研究
    4.1 工程概况
    4.2 病害状况
    4.3 洛布旧桥结构验算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2 荷载工况
        4.3.3 计算结果
        4.3.4 结构评定
    4.4 主拱圈加固方案
    4.5 主拱圈加固方案
    4.6 加固效果比较
    4.7 加固施工要点
    4.8 加固施工要点
    4.9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环氧树脂砂浆在洞井混凝土补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寒冷地区环氧砂浆—混凝土界面性能演化规律试验研究[D]. 熊小斌.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加固砖砌体柱/墙力学性能与计算方法研究[D]. 荆磊.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3]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D]. 朱道雄. 三峡大学, 2020(06)
  • [4]混凝土梁粘贴钢材或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的耐火保护层研究[D]. 廖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喷射UHTCC力学性能及其加固应用研究[D]. 穆富江. 浙江大学, 2018
  • [6]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横向温度裂缝分布预估研究[D]. 马腾飞.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3)
  • [7]快速修补材料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研究[D]. 江丽君.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8)
  • [8]混凝土劣化的检测与修复[J]. 黄世谋,冯红丽. 广州化工, 2015(10)
  • [9]预应力高强软钢丝束—复合砂浆抗弯加固性能研究[D]. 徐朔. 湖南大学, 2012(05)
  • [10]提高双曲拱桥承载力综合措施研究[D]. 罗明.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5)

标签:;  ;  ;  ;  

环氧树脂砂浆在隧道井混凝土加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