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

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

一、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邱峰[1](2021)在《聚焦虚拟银行:探索实践及启示与建议》文中指出虚拟银行及其带来的创新、包容性和客户选择在全球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越来越多国家或地区向虚拟银行敞开大门。虚拟银行一经推出,便成为竞逐目标,特别是科技巨头,主要基于是银行牌照展业价值,以及抢占国际市场和大湾区发展的双重契机。虚拟银行在竞争中取胜并非易事,面对来自传统银行挤压等诸多挑战和短板的同时,又要在创新、风控与盈利之间寻求平衡,但在趋势效应下,前景广阔。虚拟银行的实践经验,对改进内地互联网银行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未来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银行之路的同时,传统银行更应未雨绸缪,积极予以应对。

杨敏,武士杰[2](2020)在《科技创新与银行业发展:演进历程及展望》文中认为科技对银行业发展的推动和变革可以划分为金融IT阶段、互联网金融阶段以及金融科技阶段三个阶段。本文对未来产生破坏性创新的前沿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探讨这些新兴技术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颠覆式变化。智能自动化提升业务效率,区块链构筑全新信用机制,5G助力数字化转型,物联网、数字孪生实现万物互联,沉浸式技术打开体验新天地,量子计算带来革命性算力。

陆岷峰,曹梦石[3](2020)在《关于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轨迹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基于未来银行发展目标、模式与路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科学确定并精准选择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模式对于构建商业银行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银行是一个以线上化、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化、社会化为目标特征的机构。当前,银行业须紧紧围绕未来银行的五大目标,搭建新型运营平台,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提升管理服务效能,重塑新型银客关系,与未来银行目标相向而行,从而探索现代商业银行与未来银行目标一致的、符合历史发展轨迹以及运行逻辑的前行路径,降低银行业发展的社会成本,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

陶旭东,季爽,王均文,许思源[4](2020)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银行的影响》文中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经济产业一直备受青睐与关注,而实体银行则是传统银行业的代表,两者都是金融产业的重中之重。项目便是通过研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实体银行产生的影响,从而推测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鲁家鹏[5](2020)在《互联网银行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互联网银随之出现。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互联网银行在其最初发展时仅仅是一种理念,即通过服务方式的升级与便利性提高以提升银行竞争力和收益。随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逐渐增多,传统银行机构开始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服务,出现脱离线下物理分支仅提供线上服务的银行,至此互联网银行概念真正形成。互联网银行虽与传统银行同属于银行主体,但是在具体的业务侧重和服务方式上都存着较大差异,互联网银行同传统银行相比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个风险来自于业务、互联网、自身构成等多个方面。随着互联网银行规模与用户覆盖面的增加,发生风险后的波及程度也逐步增加,对互联网银行的监管存在现实必要性。但就目前我国互联网银行的监管现状来看,对于互联网银行的监管缺乏有效性,具体表现为监管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监管价值难以实现。无论是从监管的法律供给还是监管的实效上,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机关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国监管机关对于互联网银行的监管采取和传统银行相同的策略,无专门立法亦无特殊的监管标准。从域外诸多经验来看,对于互联网银行的监管有必要采取特殊的规定或监管方式才能实现对于互联网银行的有效监管。本文从互联网银行监管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互联网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监管现状的整理和吸纳域外互联网银行监管经验的总结,拟提出对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建议措施。在绪论部分对互联网银行监管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合互联网银行发展背景确立本选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为下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通过对互联网银行相关理论的整理明确研究对象,并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做出概括;第三章,在分析互联网银行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的现状详细的归纳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存在的不足并寻求强化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关键点。最后,结合前文对互联网银行监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我国互联网银行发展与监管现状,选择性学习借鉴域外互联网银行监管经验,为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并提出通过对互联网银行监管法律供给与行政监管的完善,推动互联网银行监管综合水平提升的观点。

温全平[6](2020)在《IT项目管理中业务和技术的闭环管理研究 ——以京东海外虚拟银行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信息化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在国家战略定位中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基石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10年,软件产业是经济生活中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之一,2008年至2019年,中国软件行业市场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8.09%,而伴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崛起,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IT软件开发项目呈现出周期长、金额大、跨部门甚至跨国协作以及多项目并行等特征,在此等背景下,如何保证一个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且尽量节约的完成上线,是摆在每个项目经理面前的巨大挑战。传统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项目管理模式在越来越快的软件版本迭代和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发展需求下已经捉襟见肘。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无法对项目中多条作业流程衔接、上下游团队沟通以及项目经理整体掌握项目情况上产生很好的把控机制,由此造成项目内资源分配不协调、项目中需求变更导致项目任务结构动态调整以及由于项目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展脱节导致后续计划重新调整进而导致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者失去平衡。因此建立一套适应复杂场景、多项目并行的管理体系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很多企业已经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作为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在项目管理中对项目管理理念和管理架构重新进行了创新性摸索和改革。本文以京东海外项目为代表的软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项目管理体系理论和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理论,提出了在海外实施软件开发项目过程中采用项目管理流程,结合工具将业务、技术信息壁垒打通,串联业务、产品、开发和测试,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不一致导致的分歧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实现对项目管理的整体把控,各系统再配备项目经理负责具体任务推进工作,整体架构实现了技术和业务互补,管理流程制定与执行保持一致。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沟通问题,本文研究了笔者管理的实际软件开发项目中的业务技术需求不一致、技术内部管理问题以及整个项目流程制度不完善,通过引入需求闭环管理、技术闭环管理以及流程闭环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推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运转效率,并且通过实施前后的比对,证明了新的方法论提高了各团队的沟通效率,保证了跨部门、跨公司甚至跨国的沟通顺畅,降低了风险。最后,针对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纠纷、需求变更,文章提到了日常问题解决通道,重大分歧问题上升渠道,有效解决了问题定位难,“互相踢皮球”导致进度延误的风险,同时有效的控制住了需求范围的边界,增强了项目管理中对需求变更的管控力度。通过加入考核机制,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战斗力。通过完善流程管控机制,使整个项目尽量降低对人的依靠,降低了项目中的不可控因素。

宋龙艳[7](2019)在《虚拟银行渐行渐近》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让很多事物以新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3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向三家金融机构授予了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紧接着4月初又向名为Welab Digital Limited的金融机构授予虚拟银行牌照。截至目前为止,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经发出8家虚拟银行牌照。短短几月,香港涌现出多家拥有牌照的虚拟银行,使得虚拟银行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

范小云,段月姣,杨昊晰[8](2018)在《人口结构与系统性风险测度及监管——以利率为纽带的视角》文中认为本文将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分解为长期均衡趋势项以及均值回复扰动项。基于风险指标的长期均衡趋势项,本文首次构建了以人口结构特征决定的系统性风险测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结构中青年—中年比率与基准利率以及系统性风险违约距离均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本文进一步依据基准利率的长期预测值,计算得到三种不同压力情景下的系统性风险边界,作为监管部门的监管边界。最后,根据联合国人口报告中提供的2100年人口结构数据,本文首次对我国系统性风险进行了超长期预测。模拟结果表明,较低的人口出生率将会导致我国较低的基准利率水平,从而产生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因此,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预防过度老龄化的相关政策的实施刻不容缓。同时,监管当局应当紧盯人口决定机制下的上下边界,避免非预期违约事件的发生。

周书亦[9](2016)在《基于NFC技术移动支付系统的虚拟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虚拟银行的产生,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完美结合,科学技术促使银行的服务窗口延伸到每一个上网用户的面前,使他们能随时随地的、以任何方式与客户之间进行资金交流、购物和理财。由于虚拟银行的产生,银行服务业商户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一系列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脑海中。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各银行商户纷纷推出新的服务产品或服务形式,从各方面来提高人民的便利性和生活质量,如何使客户更加放心、便捷的体验虚拟银行服务也是金融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网上支付业务是虚拟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但目前虚拟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同商业银行需要下载和安装对应的证书才能实现交易,且密码器的携带和使用不方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易于操作和随时随地都能实现交易的方式来实现支付业务。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移动支付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的完成支付功能。近些年来,NFC技术逐渐兴起,对于智能手机越来越普遍的现代社会,NFC技术很快适应了市场,NFC技术与智能手机结合能解决人们生活中许多繁琐的问题,NFC技术能解决手机与通信终端的问题,只要在手机中安装NFC芯片即可利用手机来完成现场支付功能,此方式无需繁琐的证书和密码器,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系统在便捷性和安全性都超越了先前的支付方式,且NFC技术能和多个产业结合,催化更多的科技产品。本文在总结前人对虚拟银行和NFC技术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对虚拟银行的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历程进行的详细的阐述,同时分析了虚拟银行的特点与主要业务,从不同角度对虚拟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使人们对虚拟银行有更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虚拟银行的主要风险种类,包括技术风险和业务风险。文章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NFC技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通过对NFC技术与其他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功能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工作流程。本文系统的分析了移动支付系统的三大核心模块:通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网上交易模块,NFC技术移动支付系统即可完成正常通信功能,又能实现随时支付业务,互不干涉。交易的安全性是虚拟银行开展业务的前提条件,本文从身份验证、支付密码的确认以及安全性协议三方面分析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保障机制,为客户进行网上交易提供的安全保障。第三部分,NFC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他与其他各产业的结合,本文介绍了NFC技术的国内外应用前景,并详细介绍了NFC技术的应用案例,包括:移动支付系统、智能家居管理系统、手机校园一卡通、设备的锁定于解锁,丰富了NFC技术的应用理论。本文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虚拟银行业务,对虚拟银行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对虚拟银行带来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设想,使虚拟银行在服务产品、安全性和便捷性方面继续创新,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兰娜[10](2009)在《我国网上银行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网上银行的相关概念,阐述了网上银行发展的阶段和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即网上银行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虚拟银行。

二、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虚拟银行:探索实践及启示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视域下虚拟银行的单边实践及审视
    (一)虚拟银行的发展历程
    (二)虚拟银行的审视
二、虚拟银行发展的现状特征
    (一)技术驱动路线凸显,金融科技实现对虚拟银行安全性的保障,且要求参与“监管沙盒”试营业
    (二)科技赋能虚拟银行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展业尽显科技感
    (三)拉响价格战的同时,产品特色尽显其中,且提供与传统银行相同的存款保障
    (四)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且积极探索金融业态,试水新的金融服务场景,以谋求告别“烧钱获客”的模式
    (五)增添互联网互动元素,让金融产品体验更富人性化
    (六)制定专门的虚拟银行监管框架
三、虚拟银行备受追捧的根源
    (一)引入虚拟银行具有强烈的内生动因
    (二)监管激励,资质限制开放的扩大,旨在发挥行业的示范效应,为科技巨头涉足提供可能
    (三)牌照具有稀缺性,含金量高
    (四)发挥通道功能和辐射效应,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将触角延向海外,发力国际市场
四、虚拟银行的短板和挑战仍存
    (一)传统银行业务渗透率和集中度高等因素造成虚拟银行突破香港传统支付环境难度大
    (二)拓客、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三)流量繁荣,但利润隐忧,实现收支平衡周期拉长
五、虚拟银行的探索实践对内地的启示及建议
    (一)汲取虚拟银行发展的经验,探索改进内地的互联网银行监管之策
    (二)开设虚拟银行的时机和条件日益成熟,适时予以引进、试点,契合强化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普惠金融发展等要求
    (三)虚拟银行积极寻求与传统银行错位发展,努力定位业务的突破点
    (四)传统银行更应未雨绸缪,加快战略转型,迎面予以应对

(2)科技创新与银行业发展:演进历程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科技赋能银行业的演进历程
    (一)金融IT阶段
    (二)互联网金融阶段
        1.直销银行
        2.互联网银行
    (三)金融科技阶段
        1.虚拟银行
        2.挑战者银行
        3.开放银行
        4.社交银行
二、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银行的影响
    (一)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二)科技重塑银行业的未来展望
        1.智能自动化:提升业务效率
        2.区块链:构筑全新信用机制
        3.5G:助力数字化转型
        4.物联网、数字孪生:实现万物互联
        5.沉浸式技术:打开体验新天地
        6.量子计算:带来革命性算力

(3)关于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轨迹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基于未来银行发展目标、模式与路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未来银行:目标、模式与实现路径
    (一)未来银行的目标
        1. 线上化
        2. 数字化
        3. 智慧化
        4. 开放化
        5. 社会化
    (二)未来银行的模式
        1. 现有关于未来银行模式的研究成果的比较
        2. 未来银行模式的主要特征
    (三)未来银行的实现路径
        1.运行线上化,搭建新型运营平台
        2. 业务数字化,充分运用金融科技
        3. 管理智慧化,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4. 服务开放化,重塑新型银客关系
        5. 融通社会化,强化银行服务温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五、结语

(4)互联网金融对实体银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背景
二、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银行造成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实体银行产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变化
        1. 理财门槛更低
        2. 资金更灵活
        3. 认购方式更加便捷
        4. 资金风险更小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实体银行产生的影响及产生的变化
        1. 对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2. 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3. 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三)“虚拟银行”的出现对实体银行造成的冲击
三、 未来实体银行发展趋势
    (一)依托网络大数据
    (二)银行业移动化
    (三)银行业界定趋于模糊化
    (四)银行网点趋于“无人银行”模式
四、 未来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金融产品
    (二)建设完善虚拟银行
    (三)加大网络安全监督力度,增强网络安全建设

(5)互联网银行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域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互联网银行概述
    2.1 互联网银行的起源及发展
    2.2 互联网银行概念及内涵界定
        2.2.1 互联网银行相关概念
        2.2.2 互联网银行特征及相关概念区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现状与问题
    3.1 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3.1.1 监管的现实需要
        3.1.2 监管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3.2 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现状
        3.2.1 互联网银行监管的法律依据
        3.2.2 监管架构
        3.2.3 监管措施
    3.3 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3.3.1 监管理念不完全适配
        3.3.2 互联网银行监管法律缺乏
        3.3.3 信息披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充分
        3.3.4 监管协作有待加强
        3.3.5 科技监管不足
        3.3.6 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银行监管体系的完善
    4.1 完善互联网银行监管的价值目标
        4.1.1 合理监管,保障创新
        4.1.2 完善法律供给,落实监管实效
        4.1.3 保护消费者,促进公平
    4.2 完善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建议
        4.2.1 创新互联网银行监管理念
        4.2.2 完善互联网银行监管法律供给
        4.2.3 强化信息披露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4.2.4 加强互联网银行监管协作
        4.2.5 互联网银行监管的科技创新
        4.2.6 加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IT项目管理中业务和技术的闭环管理研究 ——以京东海外虚拟银行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IT开发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取得的成果
    1.5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1.6.3 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项目管理理论
        2.1.2 CMMI成熟度模型理论
        2.1.3 六西格玛管理
        2.1.4 闭环控制理论
    2.2 文献综述
3 京东海外IT项目管理问题分析及决策
    3.1 京东海外事业部基本情况介绍
    3.2 香港VB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3.3 香港VB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3.3.1 业务需求和产品细化
        3.3.2 研发内部协同和缺陷修复
        3.3.3 组织架构和整体流程管理
    3.4 香港VB项目管理决策
        3.4.1 业务导向,技术领先
        3.4.2 业务技术闭环管理模式分析
        3.4.3 实施闭环管理的保障措施
        3.4.4 闭环管理的组织体系研究
        3.4.5 闭环管理模式设计
4 技术闭环管理在香港VB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4.1 VB项目解决方案框架
    4.2 项目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
    4.3 闭环管理在需求管理方面的提升
    4.4 闭环管理在开发管理方面的提升
    4.5 闭环管理在制度和整体流程方面的提升
    4.6 闭环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人口结构与系统性风险测度及监管——以利率为纽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一) 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与监管
    (二) 基于人口结构的基准利率决定理论
    (三) 利率水平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关系
三、基于人口结构的利率决定模型与系统性风险度量
    (一) 人口结构、利率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二) 依托人口结构的基准利率决定模型
    (三) 或有权益分析法及违约距离的计算
四、实证检验与预测结果分析
    (一) 人口结构指标和基准利率测算的数据与样本说明
    (二) 市场基准利率拟合与预测
    (三) 银行系统性风险计算数据与算法说明
五、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
    (一) 不同压力情景下的系统性风险违约距离边界
    (二) 基于人口结构变量的超长期预测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9)基于NFC技术移动支付系统的虚拟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互联网技术和虚拟银行发展
        1.1.2 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2章 虚拟银行发展概论
    2.1 虚拟银行的概念及发展
        2.1.1 虚拟银行的概念及产生的基础
        2.1.2 虚拟银行的发展历程
    2.2 虚拟银行的特点及主要业务
        2.2.1 虚拟银行的主要特点
        2.2.2 虚拟银行的主要业务
    2.3 虚拟银行及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2.4 虚拟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2.4.1 虚拟银行的技术风险及应对策略
        2.4.2 虚拟银行的业务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3章 基于NFC技术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的基本介绍
        3.1.1 NFC的基本概念
        3.1.2 NFC的技术原理
        3.1.3 NFC技术与RFID以及其他技术的比较分析
    3.2 NFC技术在虚拟银行移动支付系统中的方案设计
        3.2.1 移动支付系统概述
        3.2.2 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分析
        3.2.3 支付系统的主要模块设计
    3.3 NFC技术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3.3.1 支付过程中的身份验证
        3.3.2 支付密码的输入与确认
        3.3.3 安全协议保障
    3.4 NFC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3.4.1 NFC技术国内外应用现状
        3.4.2 银行服务业中NFC技术的应用状况分析
        3.4.3 NFC技术其他应用案例分析
第4章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NFC使用前景分析
    4.1 吉林九台农商银行发展现状与开发NFC虚拟银行新产品原因
        4.1.1 业务发展现状
        4.1.2 发展瓶颈与解决对策
    4.2 NFC虚拟银行产品发展的环境分析
        4.2.1 实现的可行性
        4.2.2 存在的问题
    4.3 九台农商银行NFC虚拟银行产品创新意义
        4.3.1 产品功能与特点
        4.3.2 特色应用
    4.4 对NFC虚拟银行应用的效益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网上银行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网上银行的相关概念
    1.1 网上银行的定义
    1.2 网上银行的特点
    1.3 网上银行的功能
    1.4 网上银行的安全保障
2 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现状
    2.1 网上银行的发展阶段
    2.2 国内网上银行建设所处的阶段
    2.3 国内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
3 我国网上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虚拟银行
    3.1 网上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3.2 虚拟银行的前景
4 结语

四、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虚拟银行:探索实践及启示与建议[J]. 邱峰. 北方金融, 2021(06)
  • [2]科技创新与银行业发展:演进历程及展望[J]. 杨敏,武士杰. 新金融, 2020(12)
  • [3]关于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轨迹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基于未来银行发展目标、模式与路径视角[J]. 陆岷峰,曹梦石.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0(12)
  • [4]互联网金融对实体银行的影响[J]. 陶旭东,季爽,王均文,许思源. 市场周刊, 2020(06)
  • [5]互联网银行监管研究[D]. 鲁家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07)
  • [6]IT项目管理中业务和技术的闭环管理研究 ——以京东海外虚拟银行项目为例[D]. 温全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虚拟银行渐行渐近[J]. 宋龙艳. 投资北京, 2019(06)
  • [8]人口结构与系统性风险测度及监管——以利率为纽带的视角[J]. 范小云,段月姣,杨昊晰. 经济研究, 2018(08)
  • [9]基于NFC技术移动支付系统的虚拟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以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 周书亦. 吉林大学, 2016(03)
  • [10]我国网上银行现状及发展前景[J]. 兰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33)

标签:;  ;  ;  ;  ;  

虚拟银行——未来银行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