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管膜瘤误诊为畸胎瘤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江林梅[1](2020)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颅内肿瘤是儿童常见的实体肿瘤,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第二位[1]。与成人不同,儿童颅内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可出现呕吐、头痛、抽搐、意识改变等症状[2]。部分患儿可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呕吐、腹痛、腹泻、胃纳差等。在临床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患儿常被误诊为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等消化道疾病。儿童颅内肿瘤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损害,如延误诊治将对患儿造成严重危害。而颅内肿瘤的预后与病变的大小、部位、恶性程度及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颅内肿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患儿为对象,主要从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总诊断间隔、就诊次数、误诊原因、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并发症等方面,分析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颅内肿瘤的诊疗水平,改善预后。研究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总诊断间隔、误诊原因。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进行统计及分析,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病程、首发症状、总诊断间隔、就诊科室及次数、误诊原因、影像学(头颅CT、MRI)、病理类型、并发症等。结果:(1)一般资料:153例颅内肿瘤患儿,其中男93例、女60例,男女比例1.55:1。入院最小的年龄为2月,最大的年龄为14.25岁,年龄中位数5.17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17个月。(2)临床表现: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呕吐(98.7%)、胃纳差104例(68.0%);伴随症状包括头痛、行走不稳、意识改变、抽搐、发热、眼球运动或视力异常、运动障碍、营养不良、腹痛、发育落后、头围增大,分别占43.1%,12.4%,11.0%,9.1%,5.9%,5.9%,4.5%,3.9%,1.9%,1.3%,0.7%。(3)总诊断间隔(PSI):所有患儿PSI的中位数时间为10天(范围1-510d),不同年龄、性别的PSI无统计学差异,与WHO I级肿瘤患者相比,WHO III级肿瘤患者的PSI中位数时间更短;幕下肿瘤与幕上肿瘤相比PSI中位数时间更长。(4)就诊次数、科室及误诊原因:152例患儿诊断前具有明确就诊次数,平均就诊次数为2.34次;83%的患儿首次就诊科室为普通内科,其它常见专科科室是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其中32例患儿被误诊为胃肠炎,占20.9%,16例患儿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占10.5%。(5)影像学检查: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示幕上肿瘤69例(45.1%),幕下肿瘤84例(54.9%)。头颅MRI及CT检出率均为100%。(6)病理类型:位列前五位的肿瘤分别是髓母细胞瘤(26.8%)、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0.4%)、室管膜瘤(9.8%)、未成熟型畸胎瘤(6.6%)和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3.9%)。120例儿童肿瘤病理学分级明确,其中WHOⅡ级以下肿瘤47例,WHOⅢ级肿瘤9例,WHOⅣ级肿瘤64例。(7)6例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患儿中5例为女性(83.3%)、1例为男性(16.7%);18例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中男性15例(83.3%)、女性3例(16.7%),而其他病理类型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8)不同年龄组(~1岁、~3岁、~7岁、~14岁)、性别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并发症:78例患儿就诊时存在梗阻性脑积水,占51%,5例患儿存在脑疝,6例患儿有营养不良。结论:(1)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儿童颅内肿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髓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未成熟型畸胎瘤和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肿瘤,其次为脉络丛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弥漫性胶质瘤等。(2)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其次是胃纳差;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头痛、行走不稳、意识改变、抽搐。(3)症状发作与诊断之间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天(范围1-510天),较长的总诊断间隔与肿瘤的部位及WHO级别有关。不同的年龄组、性别之间总诊断间隔无统计学差异。(4)反复呕吐、胃纳差的患儿,必要时需完善头颅MRI、CT等检查排除颅内肿瘤,以避免误诊。
顾思婧[2](2018)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7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性占位病变的MRI表现,191例行MRI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16例仅行平扫扫描。病理上属神经鞘瘤114例,有两例神经鞘瘤患者其中一例同时患有血管脂肪瘤,另一例同时患有脊膜瘤,脊膜瘤31例,室管膜瘤17例,神经纤维瘤3例,副神经节瘤3例,节细胞性神经瘤2例,血管瘤8例,其中一例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瘤2例,毛细血管瘤2例,动静脉血管畸形3例,血管脂肪瘤3例,脂肪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星形胶质细胞瘤2例,畸胎瘤3例,蛛网膜囊肿2例,表皮样囊肿2例,腱鞘囊肿1例,陈旧性血肿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1例,脂肪纤维血管瘤样增生1例。结果MRI检查结果:肿瘤部位:髓内肿瘤25例,髓外硬膜下肿瘤150例,硬膜外肿瘤29例。2例硬膜外与硬膜下均受累且通过椎间孔到达椎旁,2例椎管内外均有累及;MRI诊断符合率80%(167/207);不同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形态、发病位置、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脊髓的变化等有各自的特点。结论MRI可反应不同椎管肿瘤的病理特点,据此特点可进行鉴别诊断。
夏远舰[3](2017)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MRI诊断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27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包括腰背部胀痛、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感觉异常或痛觉减退等,症状多进行性加重,有由上至下扩散的特点。27例患者经病理证实髓内肿瘤5例,硬膜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19例,MRI定位准确26例(96.30%),定性准确21例(77.78%)。MRI扫描髓内肿瘤多呈等T1、等长T2异常信号,髓外硬膜下肿瘤多呈等低T1信号、等高T2信号,增强扫描后多显示环状或不均匀强化。硬膜外肿瘤包括血管瘤和结核性肉芽肿,血管瘤呈等T1信号高T2信号,结核性肉芽肿呈略低T1信号、等长T2信号。结论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MRI诊断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较高,是椎管内肿瘤诊断的有效方法。
王凯,张姝,施露,王鑫,艾林,戴建平[4](2016)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文中研究指明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分类相对于2007版是一个概念和实践上的进步,首次在组织学的基础上使用分子学的特征来进行肿瘤分类,从而为分子时代CNS肿瘤诊断构建了一个新的概念。2016版CNS WHO分类主要是对弥漫性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他胚胎性肿瘤进行了重新分类,纳入了用组织学和分子学特点定义的一些新的分类,包括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和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弥漫型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室管膜瘤RELA融合-阳性;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和髓母细胞瘤-SHH激活型;多层菊形团样胚胎性肿瘤C19MC-改变。2016版新增加了最近公认的肿瘤,同时删除了一些不具有诊断和/或生物关联性的种类、变异型和形式。另外一些显着的变化包括将对脑组织的侵袭性作为不典型脑膜瘤的一个诊断标准,以及为孤立性纤维肿瘤/血管上皮肿瘤联合体引入了与其他CNS肿瘤的分级方式不同的软组织类型分级系统。总之,2016年CNS WHO分类会使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更加便利,并且改善脑肿瘤患者的生存。
郑利星,于宝成[5](2014)在《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回顾分析》文中提出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瘤,是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脊髓肿瘤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因被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简要回顾分析。1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易于混淆、误导诊断现代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
罗荣奎,柳菊,侯英勇,陆维祺,周宇红,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6](2013)在《腹盆腔原发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颅脊髓外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1例多次复发切除的腹盆腔原发性室管膜瘤临床病理特点,对患者3次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国内外文献报道颅脊髓外室管膜瘤(除去骶尾部)共44例,发生部位包括卵巢24例、子宫韧带6例、纵膈9例、肝1例、肺1例、小肠1例、网膜1例、子宫直肠间隙1例。其中国内报道的5例均发生于卵巢,而该例为腹腔及盆腔多发病灶,未累及卵巢,国内外尚未见报道。44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36岁(1371岁),多数经历多次手术切除,瘤细胞常同时表达GFAP、ER、PR。该例患者初次发病年龄36岁,截止目前已经历3次手术,每次肿瘤形态不完全一致,血管周无细胞区以及乳头状结构在第三次手术切片中表现相对充分。3次手术肿瘤组织均表达GFAP、ER、PR。结论颅脊髓外室管膜瘤属低度恶性肿瘤,可多次切除,免疫表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曾德华,郑智勇,余英豪,姚丽青[7](2012)在《卵巢复发性播散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卵巢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卵巢复发性、播散性室管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42岁,体检发现左侧附件肿物6个月余入院。术中探查:盆腔及腹腔的腹膜表面散在结节状肿物种植,直径0.2~3 cm,子宫、双侧输卵管与盆壁粘连致密。镜检:肿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较一致,围绕血管,胞质突起朝向血管呈放射状,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免疫表型:GFAP、S-100、EMA、CK、vimentin、ER、PR阳性;病理诊断:原发性、复发性卵巢室管膜瘤。结论卵巢室管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该与卵巢上皮来源肿瘤、颗粒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及神经内分泌癌相鉴别。
王佳宁[8](2011)在《颅内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1179例颅内肿瘤统计分析目的:研究颅内肿瘤发病规律,提高其术前确诊率。方法:从年龄、性别、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对2007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79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并将统计结果与文献相比较,探讨本组1179例颅内肿瘤发病规律。结果:发病年龄高峰期4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组织病理学类型为脑膜肿瘤(30.28%)、神经上皮组织肿瘤(29.7%)、垂体腺瘤(20.78%)、神经鞘瘤(10.77%)、转移瘤(2.97%)、颅咽管瘤(2.37%)、淋巴瘤(1.44%)、脊索瘤(0.76%)、生殖细胞肿瘤(0.68%)及其他(0.25%)。神经上皮细胞肿瘤发病率略低于脑膜肿瘤,以往报导前者发病率高于后者。儿童组常见的病理类型有星形细胞肿瘤(30%)、室管膜瘤(13.33%)、颅咽管瘤(13.33%)和髓母细胞瘤(8.33%)。老年组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脑膜瘤(31.78%)、星形细胞肿瘤(22.03%)、垂体瘤(14.83%)及神经鞘瘤(10.17%)。结论:颅内肿瘤在性别、年龄及组织病理学类型方面有一定规律性。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上升。第二部分颅内肿瘤CT、MRI误诊分析目的:分析颅内肿瘤CT、MRI误诊原因,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CT、MRI误诊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误诊原因。对每个误诊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反复地观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原诊断失误之处:①定位错误;②“典型征”误诊;③表现不典型误诊;④少见病误诊;⑤思维片面误诊。结果:CT、MRI总误诊率14.7%。其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28例,良恶性交界肿瘤2例,构成比分别为46.4%、50%、3.6%。星形细胞肿瘤是误诊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误诊率较高的肿瘤有淋巴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转移瘤、室管膜瘤,误诊率分别为71.43%、60%、38.46%、33.33%。定位错误27例,“典型征”误诊8例,表现不典型误诊22例,少见病误诊16例,思维片面误诊12例。结论:要不断总结误诊病例,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要缩窄鉴别诊断的范围。第三部分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目的:探讨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NET患者的MRI资料。结果:肿瘤体积较大,类圆形,可有浅分叶,占位效应明显。5例患者中,1例有明显瘤周水肿,1例有轻度瘤周水肿,3例无瘤周水肿。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呈明显均一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坏死、囊变、出血常见,2例发生颅内转移,2例发生肺部转移。结论:P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价值。第四部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目的: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CNSL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3例。11个病灶中分布于额叶4个、顶叶、颞叶、小脑半球各2个、胼胝体1个。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缺口征”(2个)和“尖角征”(1个),3个病灶邻近脑膜可见异常强化。伴囊变坏死5个,出血2个。轻-中度水肿8个,重度水肿3个。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还较难做出正确诊断。
曾雪明[9](2010)在《颅内肿瘤MRI分析(附667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内肿瘤的MRI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7例颅内肿瘤的MRI影像资料,其中行平扫667例,平扫+增强642例。统计误诊率及诊断符合率。观察肿瘤的发生部位、MRI表现,包括肿瘤形态、信号特征、强化情况、瘤周水肿等。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Ⅰ~Ⅱ级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6种MRI征象进行卡方检验,包括肿瘤囊变坏死、瘤内出血、瘤内血管流空影、瘤周水肿程度、肿瘤边界及强化程度。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诊断符合553例,诊断符合率为82.9%,这部分的各类肿瘤在发生部位、MRI表现等方面与其典型表现相符。误诊114例,总误诊率为17.1%,这部分肿瘤在发生部位、MRI表现等方面与其同类肿瘤相比表现多不典型。各肿瘤误诊率分别为:脑膜瘤6.1%,星形细胞瘤19.2%,垂体瘤2.1%,听神经瘤2.7%,转移瘤25.0%,颅咽管瘤9.1%,髓母细胞瘤28.6%,血管母细胞瘤33.3%,室管膜瘤30%,胆脂瘤27.8%,淋巴瘤86.7%,中枢神经细胞瘤45.5%,少突胶质细胞瘤14.3%,节细胞胶质瘤20%,生殖细胞瘤60%,畸胎瘤100%,脉络膜乳头状瘤33.3%,三叉神经鞘瘤0%,尤文氏肉瘤/PNET100%,神经母细胞瘤50%,软骨肉瘤100%,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00%。结论MRI在颅内肿瘤的诊断方面有较高价值。多数肿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误诊原因包括:肿瘤发生部位不典型、MRI表现不典型及“同影异病、同病异影”的特点;诊断医生对颅内肿瘤的诊断水平参差不齐、阅片不认真、对少见肿瘤认识不够及对临床资料结合不足;MRI检查的局限性;检查手段不完善。
纪文元[10](2010)在《儿童幕下肿瘤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幕下肿瘤的诊治经验,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病室收治的儿童幕下肿瘤139例(病理证实91例),对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影像学检查、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139例患儿,发病年龄在4个月~15岁,平均年龄(5.95+3.89)岁,0~3岁(婴幼儿)42例(30.21%),4~9岁(学龄前及学龄期)60例(43.17%),10~15岁(青春期)37例(26.62%)。男女比例为1.44:l。(2)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94例(67.6%),头痛73例(52.5%),步态不稳及共济失调67例(48.2%),颈部抵抗37例(26.6%)。就诊前病程90天以内者115例(82.7%),首诊被误诊42例,误诊率30.2%。(3)肿瘤生长于四脑室40例(28.8%),小脑半球53例(38.1%),小脑蚓部12例(8.63%),脑干27例(19.4%),桥小脑角区7例(5.03%)。病理类型前3位依次是:髓母细胞瘤33例(36.3%),星形细胞瘤28例(30.8%),室管膜瘤21例(23.1%)。(4)影像检查:109例(78.4%)合并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征象,其中81例有中-重度脑积水。术前MRI定性诊断错误35例,准确率为61.5%。(5)本组中9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81例(89.01%),次全切6例(6.6%),大部分切除4例(4.39%)。术后死亡2例,放弃继续治疗5例,临床治愈出院84例。临床治愈出院者中62例院外行放化疗。48例放弃手术切除或仅行V-P分流。(6)本组手术病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11例,局部积液11例,脑积水加重6例,颅内血肿5例,幕上硬膜下积液4例,缄默症3例,肺炎3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1)本组139例患儿,学龄期前后儿童4~9岁发病率最高,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2)病理类型前3位依次是: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3)儿童幕下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短,误诊率较高,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对疾病的诊断有决定意义。头颅CT和MRI是诊断的首选方法。(4)手术是治疗的第一选择,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合理的放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5)该地区脑肿瘤患儿治疗依从性差。
二、室管膜瘤误诊为畸胎瘤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管膜瘤误诊为畸胎瘤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2.3 诊断标准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临床表现 |
3.3 总诊断间隔 |
3.4 首诊科室、就诊次数及误诊原因分析 |
3.5 影像学检查 |
3.6 肿瘤部位 |
3.7 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
3.8 并发症 |
3.9 典型病例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椎管内原发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部分:椎管内原发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回顾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部位 |
2.2 病变形态及累及范围 |
2.3 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 |
2.4 MRI的信号特点及强度 |
2.5 椎管内肿瘤初步分析 |
3 讨论 |
3.1 椎管内肿瘤的定位诊断 |
3.2 常见肿瘤的定性与鉴别诊断 |
3.3 椎管内少见病变的MRI表现 |
4 结论 |
第二部分:髓内肿瘤发病率比较及误诊原因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MR影像学表现及误诊率 |
2.2 诊断图表的构建 |
3 讨论 |
3.1 髓内肿瘤发病率及误诊原因 |
3.2 诊断图表分析 |
4 结论 |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附录 英汉缩略词语表 |
致谢 |
(3)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MRI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MRI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临床特征 |
2.2 MRI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
2.3 MRI征象 |
3 讨论 |
(4)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原则和挑战 |
2 系统命名法 |
3 定义、总结和讨论 |
4 新加入的实体肿瘤、变异和分型 |
5 弥漫性胶质瘤 |
5.1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
5.2 胶质母细胞瘤 |
5.3 少突胶质细胞瘤 |
5.4 少突星形细胞瘤 |
5.5 儿童弥漫性胶质瘤 |
5.6 其他星形细胞瘤 |
6 室管膜瘤 |
7 神经元和混合神经元-胶质肿瘤 |
8 髓母细胞瘤 |
9 其他胚胎性肿瘤 |
1 0 神经鞘瘤 |
1 1 脑膜瘤 |
1 2 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
1 3 淋巴瘤和组织细胞肿瘤 |
(5)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性,易于混淆、误导诊断 |
2 对影像学缺乏深入研究与细微辨识 |
3 过分依赖影像学诊断,忽略了临床症状 |
4 疾病本身变异,导致误诊 |
(6)腹盆腔原发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眼观 |
2.2 镜检 |
2.3 免疫表型 |
3 讨论 |
3.1 颅脊髓外室管膜瘤的分布 |
3.2 临床病理学特征 |
3.3 鉴别诊断 |
3.4 临床治疗 |
3.5 预后 |
(7)卵巢复发性播散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眼观 |
2.2 镜检 |
2.3 免疫表型 |
2.4 病理诊断 |
3 讨论 |
3.1 临床特征 |
3.2 病理特点 |
3.3 鉴别诊断 |
3.4 治疗与预后 |
(8)颅内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1179 例颅内肿瘤统计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颅内肿瘤CT、MRI 误诊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成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 诊断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 表现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颅内肿瘤MRI分析(附66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
中英文微缩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二、综述 |
三、致谢 |
(10)儿童幕下肿瘤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室管膜瘤误诊为畸胎瘤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临床特征分析[D]. 江林梅. 浙江大学, 2020(02)
- [2]椎管内原发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D]. 顾思婧. 苏州大学, 2018(01)
- [3]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MRI诊断价值分析[J]. 夏远舰. 河北医药, 2017(03)
- [4]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概述[J]. 王凯,张姝,施露,王鑫,艾林,戴建平. 磁共振成像, 2016(12)
- [5]脊髓肿瘤误诊原因回顾分析[J]. 郑利星,于宝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12)
- [6]腹盆腔原发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J]. 罗荣奎,柳菊,侯英勇,陆维祺,周宇红,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09)
- [7]卵巢复发性播散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J]. 曾德华,郑智勇,余英豪,姚丽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10)
- [8]颅内肿瘤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D]. 王佳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9]颅内肿瘤MRI分析(附667例报告)[D]. 曾雪明.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10]儿童幕下肿瘤临床特征分析[D]. 纪文元. 重庆医科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