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PC860软件看门狗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常晨晨,曹峰,文勇[1](2016)在《HDLC总线在机载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笔者以一个MPC860为处理器的HDLC总线接口的嵌入式系统为例,介绍HDLC总线的工作原理、硬件实现、软件实现。
易焕中[2](2012)在《嵌入式VxWorks下的PCI总线设计与USB驱动开发》文中提出本文中所介绍的嵌入式系统选用的是摩托罗拉公司生产POWERPC系列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运算速率快,外设功能多,指令运行效率高等特点,是一款非常强大的通信处理器。由于本系统需要运用到高速列车上进行数据传输,对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了以POWERPC为核心来设计整个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为:VxWorks操作系统移植,PCI总线设计,USB接口驱动设计。本系统选用的是VxWorks操作系统,VxWorks具有实时性好,可移植性高的特点。运用在铁路通信上非常适合,可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本文介绍了POWERPC处理器结构和VxWorks操作系统,并根据板级支持包的启动流程详细说明了VxWorks操作系统的移植工作。包括板级支持包的编写、配置和调制原理和相关过程,主要是围绕调试过程来阐述系统的启动过程,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中介绍了PCI总线的相关标准和数据通信过程,以及整体的硬件、软件设计以及相关的调试过程。根据处理器的外部接口和PCI总线设计的要求,选用了PLX9056这款芯片来完成PCI通信。PLX9056需要完成PCI主桥和PCI子设备的工作,其中一块作为PCI主桥,其他的作为PCI设备。介绍了硬件设计原理以及电路。根据硬件设计,详细说明了各个模块的软件设计。并对调试过程给出了详细叙述。介绍了USB接口,详细叙述了USB的通信原理和与NANDFLASH、NORFLASH相结合的文件系统。根据设计需求选用了CH376来作为文件管理芯片,完成对U盘和SD卡中的数据访问。结合NANDFLASH、NORFLASH,系统中设计了三者之间数据访问的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软件程序设计。最后给出了对各个程序的调试原理,并对调试过程做出了说明。各个模块的功能均通过调试,能工作稳定正常。但依然有可待改善的地方,文中也写出了部分设计思路。
李明[3](2010)在《统一通信中语音网关的硬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对于人们来说不再陌生,如今IP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新的课题便随之产生,即能否在IP网络中实现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多种业务的统一通信。所谓统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UC)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通信模式,实现IP网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样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其中VoIP(Voice Over IP)技术是统一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语音网关是VoIP的核心和关键设备,它在传统的公用电话网络和IP网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语音的IP网络传输。语音网关作为一个终端产品,主要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嵌入式CPU+DSP双核架构的语音网关的硬件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选用MPC860为核心搭建32bit嵌入式系统单元;选用TMS320VC5416为核心搭建语音处理单元,系统前端为4路语音模块,编码方式为8bit PCM码,在CPLD的控制下完成4路数据的传输,两个单元通过主机接口相连接。采用Wind River的VxWorks作为语音网关的实时系统,在Tornado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BSP的调试和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单元的PCB采用6层设计,同时做了如网络接口挖空、SDRAM连线等长等抗干扰处理;语音单元PCB采用4层设计,由于语音单元存在较多的模拟信号,在语音单元着重做了模拟与数字的隔离处理,如模拟地与数字地隔离等,两个单元采用连接器相连接。PCB第一版采用Protel软件绘制,由于SDRAM信号的等长处理、电话信号的差分匹配等,第二版采用Allegro设计。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语音网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概括和发展趋势以及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从总体上介绍语音网关的结构和功能,让读者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了解。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基于MPC860和TMS320VC5416的语音网关的硬件实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基于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底层软件的调试。在本文的第五章介绍了系统所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最后是本文的结论、致谢等内容。
翁剑武[4](2008)在《嵌入式MPC860在VOIP技术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的深入应用与发展,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技术将成为未来语音通信的主导技术。VoIP指的是将模拟的声音讯号经过压缩与封包之后,以数据封包的形式在IP网络的环境进行语音讯号的传输。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在企业网领域,VoIP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突出。现今多数企业依然依赖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这种方式的电话通信,对于通话量大的企业而言,话费的确是不小的成本投入。为此,VoIP技术被广泛在企业中采用,它是为解决低成本通话而诞生的一种通讯技术,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慢慢开始转入网络业务,大多数企业为了减少开支转向VoIP技术,在进入2008年之后,VoIP将成为大多数企业通信的主要方式,大有取代PBX的趋势。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基于电路交换的PBX所提供的高可靠、高稳定性的服务正是VoIP技术所无法提供的。如何实现电路交换技术与VoIP技术的融合成为众多通信设备厂商关注的重点。本论文的课题是利用在现有PBX系统的基础上开发VoIP网关/VoIP业务处理模块的方案来实现传统PBX和VoIP技术的融合,即在现有的PBX系统上加载实现VoIP功能的业务模块或在现有PBX系统与IP公共网络之间增加VoIP网关来实现。为了实现VoIP业务处理模块的功能要求,我们采用了基于MPC860嵌入式处理器和AudioCodec语音处理芯片为硬件开发平台,结合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技术,以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稳定性保证VoIP业务处理模块的高性能和可靠性。本论文详细阐述了基于嵌入式处理器MPC860在VoIP业务处理板的设计和实现方案。首先介绍了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的关键技术、课题所基于的PBX开发平台,简要的介绍了MPC860嵌入式处理器、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其开发环境以及IP语言信令协议——H.323协议系统;接着提出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针对其硬件的设计实现方案,分别从外部总线和系统内部的连接、时钟与电源管理部分、可编程器的设计说明、中断处理和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然后提出硬件底层软件的设计及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在VxWorks下BSP的设计流程及其实现、HDLC程序的设计及实现、网口驱动程序的实现、MPC860对语音处理芯片的驱动模块设计及实现等。在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方面,简单介绍系统应用软件对H.323协议呼叫流程的实现,并介绍了系统应用软件对于改善VoIP的语音质量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实现。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
吴伯春[5](2008)在《输入输出接口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先进作战飞机的航空电子系统中,正日益广泛地采用了集中控制和综合显示技术。综合显示处理机作为航空电子系统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负责各种接口信号的处理,实现各种串行数据的协议通讯和数据的采集输出,其质量和技术关系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综合显示处理机中,由于涉及了较多的输入/输出接口应用,因此它的可靠性及综合显示控制将是系统平台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本论文首先根据综合显示处理机对输入输出接口处理系统的需求,开展了深层次的系统分析。在对各通信协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对比了传统方案和本研究方案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充分论证和试验,最终确定了基于MPC860为核心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的新方案。然后对基于MPC860为核心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方案中所运用到的接口、协议、功能做了详尽的阐述,为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最后依据基于MPC860为核心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方案需求和硬件产品,对输入输出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按照设计方案实现了该系统。从最终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基于MPC860为核心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方案在先进性、可靠性、测试性、系统扩展性等方面都达到了综合显示处理机的性能要求,并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综合显示处理机的整体性能,为作战飞机的质量添砖加瓦。
郭涛[6](2008)在《嵌入式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程控交换机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的产物,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应用上划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大类。专用型程控交换机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单位,根据各单位专门的需要提供各种特殊的功能。针对专用型程控交换机的设计,如何在满足功能要求的情况下提供一个比较通用的解决方案,并且满足系统对可靠性、扩展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硬件软件化”的设计思想,针对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结构特点,以功能的灵活配置为目标,采用嵌入式技术,使用数字信号处理(DSP)、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替代原有的专用芯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功能高集成度的电话交换开发平台,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开放性、扩展性。本文首先探讨了程控交换机的发展状况,对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进行了性能比较,指出未来程控交换机的发展方向,并深入研究了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电话交换系统的设计要求,分析了硬件平台的具体功能和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接着,分别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方案选择,并给出了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对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后,介绍了测试方案和测试结果,并对工作进行了总结。
李柏楠[7](2007)在《cdma2000-1x系统下行链路接收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中,cdma2000-1x系统应该说是最成熟、商用化最快的CDMA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特别在中国cdma2000-1x网络拥有三千五百万的用户。在这种cdma2000-1x广泛应用的驱使下,对网络非配合条件下的cdma2000-1x上、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因CDMA网络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所以其实现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对该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本课题主要完成网络非配合条件下的cdma2000-1x上、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处理模块(Downlink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Module,文中以后简称DPM)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完成DPM模块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以及调试、系统联调等工作。其中,在硬件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种EMI因素,提高了DPM硬件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系统性能;并完成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的接口驱动、功能实现等软件设计,深入分析了VxWorks操作系统和MPC860处理器的特点,采用了多任务并行处理方式,进行了任务优先级划分、任务间通信机制选定、简化中断服务程序运行过程,从而提高了处理的实时性、调度的准确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在系统设计实现的基础上,本文还就DPM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速多路串口系统中的串口通信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多串口通信效率,该部分内容已在核心期刊《电子技术应用》中发表;针对本系统,在分析系统业务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级缓存并行管道式以太网数据封装结构,实现了HDLC数据到UDP数据帧转换协议栈的设计,保证了各个终端数据发送的公平性、独立性,满足了系统实时性要求,并采用了改进的UDP协议栈,充分满足了系统业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叶露[8](2006)在《基于MPC860的VxWorks嵌入式系统在TCN网关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列车朝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集列车控制、故障诊断以及旅客服务信息处理于一体的列车网络是高速电力列车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研制符合国际标准(IEC61375-1)的列车通信网络设备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的是基于Motorola通信处理器MPC860T和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的列车通信网(TCN)网关的嵌入式平台的开发,对于打破国外对TCN网关设备的技术垄断,提高我国在列车通信网网络设备研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深入研究MPC860T微处理器和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VxWorks在MPC860T处理器上的移植,即板级支持包(BSP)的定制。根据列车TCN网关的需求,本文研究了VxWorks下驱动程序的特点,完成了以下驱动程序的设计:四个高速串口、I2C总线接口的实时时钟。运行在TCN网关上的实时协议(RTP)对操作系统的实时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VxWorks的多任务调度机制,中断响应机制,完成了中断处理程序的设计与测试,保证了TCN的实时性要求。
昌力平[9](2006)在《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IP-PBX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久以来,电话交换技术都是基于电路交换原理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融合信息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传统电话交换技术的PBX已难以满足要求。近年软交换IP-PBX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企业级融合信息通信的重要解决方案,软交换IP-PBX的开发具有无限的市场前景,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是基于作者参与研究的软交换IP-PBX项目的技术总结和进行相关理论分析所形成的一篇研究型论文。作者在项目中负责系统总体设计,以及软交换主要协议、技术的应用研究。本文以软交换原理和关键技术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为主线,从分析电话交换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入手,通过对软交换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小规模应用的软交换IP-PBX系统方案。这是电路交换与IP交换结合的系统,采用了模块化、层次化的体系架构,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本文作者设计了以软交换为核心的IP-PBX系统总体结构,详细论述了IP-PBX主要功能组件的设计方法与技术实现,并对IP-PBX的承载网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所开发实验型系统的测试与分析,已经实现了对本文所阐述的技术理论、设计方案和实现技术的验证。本文所阐述的研究成果可以成为本企业和业界研究软交换IP-PBX有益的技术积累;如果本项目经过进一步开发、完善,则可以转化为市场应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王磊[10](2006)在《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的NAT网关研制》文中认为NAT技术是用于将一个地址域(如专用Intranet)映射到另一个地址域(如Internet)的标准方法。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ne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无需内部主机拥有越来越缺乏的注册Internet地址。这样可以在多个子网中使用相同的IP地址,从而减少合法注册IP地址的使用。同时,NAT技术的应用超出了仅作为一种解决IP地址的匮乏问题短期解决策略,更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负载均衡,虚拟路由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TCP/IP应用基础。本文详细阐述了NAT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对各种不同的NAT类型也进行了分析,叙述了NAT型网关技术,总结了解决方案和工作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网络地址转换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基于MPC860的网关设计方案和VxWorks操作系统网络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的NAT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松耦合、可扩展、可移植等良好特点。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开发出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的NAT网关。本系统具有动态地址转换以及对NAT映射表进行时间控制的功能。采用VxWorks的Hook机制获取网络中的包,并在此基础上对截获的IP包进行处理,根据需要对IP包头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实现NAT功能。同时,还对NAT映射表进行了控制,通过记录NAT表项的生存时间,删除长期不用的NAT表项,从而防止了随时间增加NAT映射表中的表项将会增加而占用大量存储空间的问题。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采用了VxWorks的信号量机制解决了内存冲突问题。最后,对本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网关可以满足局域网中计算机正常上网的需求,并可以正常使用各种网络功能,同时还对本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百万级数据包交换没有出现任何错误。
二、MPC860软件看门狗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C860软件看门狗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HDLC总线在机载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HDLC总线原理 |
1.1 数据链路 |
1.2 电气特性 |
1.3 HDLC帧结构 |
2 硬件设计 |
2.1 HDLC板工作原理 |
2.1.1 CPU电路 |
2.1.2 看门狗电路 |
2.1.3 时钟电路 |
2.1.4 存储器电路 |
2.1.5 HDLC总线电路 |
2.2 关键技术 |
3 软件设计 |
3.1 Vx Works操作系统 |
3.2 详细设计 |
3.2.1 软件架构 |
3.2.2 初始化 |
3.2.3 功能模块设计 |
4 结语 |
(2)嵌入式VxWorks下的PCI总线设计与USB驱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 课题的意义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2 基于 VxWorks 的系统设计 |
2.1 硬件系统结构设计 |
2.2 VxWorks 操作系统下的 BSP 移植 |
2.3 PCI 总线设计 |
2.4 USB 总线接口设计及其文件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3 PCI 总线接口模块设计 |
3.1 PCI 总线标准简介 |
3.2 PCI 系统硬件设计 |
3.3 PCI 系统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USB 总线接口及其文件系统设计 |
4.1 USB 总线标准简介 |
4.2 USB 接口硬件设计 |
4.3 USB 接口软件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功能调试及结果 |
5.1 BSP 的调试 |
5.2 PCI 系统调试 |
5.3 USB 接口的调试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统一通信中语音网关的硬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2 系统的设计方案 |
2.1 语音网关的相关介绍 |
2.2 语音网关总体设计方案 |
2.2.1 语音网关的功能设计 |
2.2.2 语音网关的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语音网关的硬件设计 |
3.1 嵌入式系统单元 |
3.1.1 POWER PC 处理器MPC860 |
3.1.2 系统时钟设计 |
3.1.3 系统复位电路设计 |
3.1.4 系统总线复位配置电路 |
3.1.5 系统SDRAM 设计 |
3.1.6 系统FLASH 设计 |
3.1.7 系统10M/100M 以太网设计 |
3.1.8 系统串行接口设计 |
3.1.9 BDM 调试接口 |
3.2 语音处理系统单元 |
3.2.1 TMS320VC5416 功能描述 |
3.2.2 DSP5416 与模拟语音模块的连接电路设计 |
3.3 嵌入式单元与语音处理单元接口设计 |
3.4 系统电源单元 |
3.5 本章小结 |
4 语音网关的调试 |
4.1 语音网关调试环境的建立 |
4.2 嵌入式系统单元 VxWorks 系统 BSP 的调试 |
4.2.1 VxWorks 的启动过程 |
4.2.2 VxWorks 映像的生成 |
4.2.3 VxWorks 预内核初始化 |
4.2.4 SDRAM 的调试 |
4.2.5 系统串口驱动的调试 |
4.2.6 系统网口驱动的调试 |
4.3 语音处理单元的调试 |
4.3.1 CPLD 的逻辑功能及其实现 |
4.3.2 DSP 的 McBSP 串口调试 |
4.4 嵌入式系统与语音处理单元接口HPI 的调试 |
4.4.1 DSP 的HPI 自举 |
4.4.2 DSP 的HPI 驱动程序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抗干扰设计 |
5.1 系统的硬件抗干扰设计 |
5.2 PCB 抗干扰的设计 |
5.2.1 PCB 的布局 |
5.2.2 PCB 的布线 |
5.3 系统的软件抗干扰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语音网关实物图 |
附录B:语音网关主要部分电路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嵌入式MPC860在VOIP技术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项目背景 |
1.3 项目关键技术 |
1.3.1 VoIP 语音处理及信令技术 |
1.3.2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
1.4 本章小结 |
2 MPC860 嵌入式处理器 |
2.1 MPC860 的主要特点 |
2.2 MPC860 基本体系结构 |
2.3 MPC860 异常和中断处理机制 |
2.3.1 MPC860 中断体系结构 |
2.3.2 MPC860 中断处理流程 |
2.4 MPC860 存储体系 |
2.5 本章小结 |
3 VxWorks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3.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
3.2 RTOS 评价指标 |
3.3 嵌入式实时多任务软件的设计 |
3.4 Vxworks 操作系统 |
3.4.1 VxWorks 概述与系统组成 |
3.4.2 VxWorks 的特点 |
3.5 VxWorks 的中断处理机制 |
3.6 本章小结 |
4 IP 语音信令协议 |
4.1 H.323 协议介绍 |
4.1.1 语音编码协议 |
4.1.2 H.323 系统组成 |
4.1.3 H.323 呼叫过程 |
4.2 实时传输协议RTP |
4.2.1 RTP |
4.2.2 RTCP |
4.3 本章小结 |
5 系统总体设计与硬件实现 |
5.1 系统整体设计 |
5.1.1 总体设计 |
5.1.2 系统硬件结构 |
5.1.3 系统软件结构 |
5.2 主要器件介绍 |
5.3 硬件详细设计 |
5.3.1 外部总线 |
5.3.2 内部连接 |
5.3.3 中断响应与处理 |
5.3.4 内存分配与管理 |
5.3.5 复位电路和上电配置字选择 |
5.3.6 时钟管理 |
5.3.7 电源管理 |
5.3.8 电源提供 |
5.3.9 电平转换与缓冲电路 |
5.3.10 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
5.4 本章小结 |
6 硬件底层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6.1 BSP 概述及 VxWorks 下 BSP 的开发 |
6.1.1 BSP 概述 |
6.1.2 VxWorks 下的BSP 开发 |
6.2 BSP 实现 |
6.3 HDLC 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6.3.1 串行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
6.3.2 HDLC 驱动程序的实现 |
6.4 网口驱动程序 |
6.5 AC48616 HPI 驱动模块分析 |
6.6 死锁及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
6.7 本章小结 |
7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与实现 |
7.1 系统应用软件整体设计 |
7.1.1 系统应用软件模块的划分 |
7.1.2 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
7.1.3 任务创建与任务间通信方式 |
7.1.4 消息及消息池设计 |
7.2 H.323 呼叫处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
7.2.1 模块设计简述 |
7.2.2 H.323 协议栈开发环境 |
7.2.3 H.323 主程序模块 |
7.2.4 Q.931 子模块 |
7.2.5 H.245 子模块 |
7.2.6 RTP 子模块 |
7.3 系统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8 回顾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5)输入输出接口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外研究现状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篇文章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功能需求 |
2.2 外部接口需求 |
2.3 环境需求 |
2.4 性能需求 |
2.5 数据需求 |
2.6 IOP 数据元素要求 |
2.7 设计约束 |
2.8 软件合格性因素 |
2.9 合格性需求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系统设计方案 |
3.1 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
3.2 基于单 PowerPC 内核的模块设计方案 |
3.2.1 硬件组成框图 |
3.2.2 详细分析 |
3.3 基于MPC860 处理器的模块设计方案 |
3.3.1 硬件组成框图 |
3.3.2 详细分析 |
3.4 两者优缺点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显示总线通信协议设计 |
4.1 链路结构 |
4.2 物理层 |
4.2.1 电气特性 |
4.2.2 总线定时 |
4.3 逻辑链路控制 |
4.3.1 HDLC 帧结构 |
4.3.2 无效帧 |
4.4 显示总线通信协议层 |
4.4.1 逻辑链路的建立 |
4.4.2 信息传输过程 |
4.4.3 逻辑链路的释放 |
4.4.4 DPU 发送帧的信息段 |
4.4.5 DU 发送帧的信息段 |
4.5 显示器通道选择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串行总线通信协议设计 |
5.1 物理结构与数据格式 |
5.2 总线通信要求 |
5.3 命令和应答 |
5.4 通讯故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6.1 硬件设计方案 |
6.2 布局布线 |
6.2.1 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
6.2.2 元件布线规则 |
6.3 软件设计 |
6.3.1 软件总体设计 |
6.3.2 模块的启动地址 |
6.3.3 系统的BSP 配置 |
6.3.4 IOP 软件结构 |
6.3.5 系统状态和模式 |
6.3.6 内存和进程时间分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模块调试和测试结果 |
7.1 模块的调试和测试环境 |
7.2 模块的调试过程 |
7.3 模块的接口测试结果 |
7.4 功能测试 |
7.5 环境测试 |
7.6 主要接口性能测试 |
7.6.1 显示总线的测试 |
7.6.2 串行总线的测试 |
7.6.3 CPCI 总线测试 |
7.6.4 离散量采集和模拟量采集 |
7.6.5 以太网测试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和展望 |
8.1 本文工作回顾 |
8.2 成果及意义 |
8.3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IOP 软件的数据流程图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嵌入式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1.3 本文内容与组织 |
2 程控交换机硬件系统概述 |
2.1 程控交换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
2.2 程控交换机的话路系统 |
2.3 程控交换机的控制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3 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的总体设计 |
3.1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要点 |
3.2 电话交换系统的设计要求 |
3.3 总体方案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的实现 |
4.1 主控模块 |
4.2 交换模块 |
4.3 信号处理模块 |
4.4 接口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5 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的测试 |
5.1 主控模块测试 |
5.2 交换模块测试 |
5.3 信号处理模块测试 |
5.4 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cdma2000-1x系统下行链路接收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背景和意义 |
1.3 结构和贡献 |
第二章 下行链路接收处理模块概述 |
2.1 系统结构与组成 |
2.2 DPM设计需求及其结构与组成 |
2.3 DPM的主要功能与工作流程 |
2.3.1 DPM功能 |
2.3.2 DPM工作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下行链路接收处理模块的设计实现 |
3.1 概述 |
3.2 DPM模块硬件设计 |
3.2.1 需求分析与设计 |
3.2.2 接口部分设计 |
3.2.3 终端模块兼容性设计 |
3.2.4 上电保护设计 |
3.2.5 复位部分设计 |
3.2.6 PCB设计 |
3.2.7 CPLD设计 |
3.3 DPM模块软件设计 |
3.3.1 MPC860体系结构 |
3.3.2 软件功能模块的划分 |
3.3.3 任务的调度与通信机制 |
3.3.4 中断处理机制 |
3.3.5 异常管理 |
3.3.6 在线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多路串口通信处理技术 |
4.1 方法比较 |
4.2 算法描述 |
4.3 门限设计 |
4.3.1 门限度量标准的选择 |
4.3.2 门限的计算 |
4.4 测试与分析 |
4.4.1 均衡负载情况 |
4.4.2 非均衡负载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太网数据处理技术 |
5.1 以太网业务特点 |
5.1.1 测试分析 |
5.2 实现方法 |
5.2.1 多级并行管道结构 |
5.2.2 环形缓存队列 |
5.3 UDP协议栈设计 |
5.3.1 高速性设计 |
5.3.2 可靠性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DPM布局图 |
附录B DPM布线图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8)基于MPC860的VxWorks嵌入式系统在TCN网关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嵌入式系统 |
1.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1.2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 |
1.1.3 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前景 |
1.2 课题背景 |
1.2.1 课题背景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TCN 简介 |
1.3 本论文的主要任务 |
2 嵌入式处理器MPC860 应用与研究 |
2.1 MPC860 嵌入式通信处理器系统结构 |
2.2 MPC860 通信处理器POWERPC 内核 |
2.2.1 PowerPC 内核结构以及功能介绍 |
2.2.2 PowerPC 内核Cache 的使用与控制 |
2.2.3 存储器管理单元(MMU) |
2.3 系统接口单元 |
2.3.1 系统配置与保护 |
2.3.2 MPC860 中断结构与配置 |
2.4 通信处理模块 |
2.4.1 CPM 通信处理器 |
2.4.2 SDMA 通道和IDMA 模拟通道 |
2.4.3 串行接口 |
2.4.4 CPM 中断控制器 |
2.5 CPU 核心模块的硬件开发 |
2.5.1 网关硬件系统概述 |
2.5.2 CPU 模块的开发 |
3 VXWORKS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
3.1 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比较 |
3.2 VXWORKS 操作系统简介 |
3.3 VXWORKS 操作系统内核 |
3.3.1 任务管理 |
3.3.2 通信、同步和互斥机制 |
3.3.3 系统实现 |
3.4 VXWORKS 的开发环境TORNADO |
3.5 BSP(板级支持包)的开发 |
3.6 VXWORKS 的启动顺序 |
3.7 VXWORKS 的实时性能分析 |
3.7.1 VxWorks 的中断处理 |
3.7.2 中断响应时间测试 |
3.8 小结 |
4 基于MPC860 的VXWORKS 下的驱动开发 |
4.1 VXWORKS 下设备驱动的结构与I/O 系统 |
4.2 串行设备驱动的编写 |
4.2.1 MPC860 的SMC 和SCC 串口通道 |
4.2.2 串口驱动概述 |
4.2.3 ttyDrv(包括tyLib) |
4.2.4 xxDrv 的实现 |
4.3 I~2C 接口驱动的编写 |
4.3.1 实时时钟芯片简介 |
4.3.2 I~2C 接口实时时钟驱动的实现 |
4.4 小结 |
5 VXWORKS 在列车通信网中的应用 |
5.1 基于VXWORKS 的网关应用程序的开发 |
5.1.1 实时协议概念 |
5.1.2 模块划分和功能介绍 |
5.1.3 实时协议处理流程 |
5.2 应用程序的调试 |
5.2.1 交叉开发环境的配置 |
5.2.2 应用程序调试 |
5.3 CPU 模块与其他模块的通信 |
6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IP-PBX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交换机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
1.1.2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VoIP的发展 |
1.1.3 PBX的现状与困境 |
1.1.4 软交换和IP-PBX的提出 |
1.2 软交换与IP-PBX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和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体系 |
2.1 "NGN"与软交换 |
2.1.1 "NGN"概念与体系结构 |
2.1.2 软交换原理 |
2.1.3 软交换主要特点 |
2.1.4 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 |
2.1.5 软交换与电路交换的比较及优劣分析 |
2.2 IP语音通信技术 |
2.2.1 H.323协议 |
2.2.2 SIP协议 |
2.2.3 两种VoIP协议的比较 |
2.3 媒体网关控制技术 |
2.3.1 媒体网关控制的主要协议标准 |
2.3.2 协议标准的比较与选择 |
2.3.3 H.248协议的连接模型 |
2.3.4 H.248协议命令与描述符 |
2.3.5 H.248的事件、信号与包 |
2.3.6 H.248的事务交互 |
2.3.7 H.248的协议编码和传输 |
2.4 小结 |
第三章 IP-PBX系统方案及其核心软交换 |
3.1 系统功能分析 |
3.2 系统方案设计 |
3.2.1 两种结构模型的分析 |
3.2.2 改进的系统结构模型 |
3.2.3 系统设计方案 |
3.3 系统的核心软交换 |
3.3.1 核心软交换的功能设计 |
3.3.2 核心软交换的体系结构设计 |
3.3.3 主功能层设计 |
3.3.4 功能子系统设计 |
3.3.5 核心软交换的实现平台 |
3.3.6 核心软交换的关键实现技术 |
3.3.7 主功能层的实现 |
3.3.8 软交换API的实现 |
3.4 小结 |
第四章 IP-PBX系统的媒体网关 |
4.1 媒体网关的工作原理 |
4.2 媒体网关的功能设计 |
4.3 媒体网关的总体结构 |
4.4 媒体网关系统硬件电路 |
4.4.1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
4.4.2 主控单元设计 |
4.4.3 接口单元设计 |
4.4.4 媒体网关硬件的实现 |
4.5 媒体网关系统软件体系与关键模块 |
4.5.1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
4.5.2 板级支持包BSP |
4.5.3 系统复位程序 |
4.5.4 IP语音编/解码程序 |
4.6 媒体网关注册的实现 |
4.7 小结 |
第五章 IP-PBX系统的承载网络分析 |
5.1 ATM与IP网络的比较与选取 |
5.2 承载网络的带宽开销 |
5.2.1 核心软交换的带宽开销 |
5.2.2 媒体网关的带宽开销 |
5.3 系统承载网络方案 |
5.4 QoS保证机制 |
5.5 小结 |
第六章 测试、总结与展望 |
6.1 系统测试 |
6.1.1 测试平台 |
6.1.2 测试方法 |
6.1.3 测试过程与结果 |
6.2 全文总结 |
6.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从事的科研项目 |
(10)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的NAT网关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
1.1.2 嵌入式处理器分类与现状 |
1.1.3 几种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 |
1.1.4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
1.2 嵌入式NAT网关 |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1.4 小结 |
第二章 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概述 |
2.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2.2 VxWorks简介 |
2.3 VxWorks操作系统内核实现 |
2.3.1 任务管理 |
2.3.2 通信、同步和互斥机制 |
2.3.3 中断管理 |
2.3.4 信号机制 |
2.3.5 时钟管理 |
2.4 VxWorks的系统任务 |
2.5 VxWorks的集成开发环境 |
2.6 VxWorks的配置裁剪与产生 |
2.7 VxWorks下BSP资源及其功能 |
2.7.1 VxWorks下配置目录以及文件介绍 |
2.7.2 VxWorks的初始化流程 |
2.8 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处理器MPC860的应用与研究 |
3.1 MPC860嵌入式通信处理器系统结构 |
3.2 MPC860通信处理器POWERPC内核 |
3.2.1 PowerPC内核结构以及功能介绍 |
3.2.2 PowerPC内核Cache的使用与控制 |
3.2.3 存储器管理单元(MMU) |
3.3 系统接口单元 |
3.3.1 系统配置与保护 |
3.3.2 MPC860中断结构与配置 |
3.4 通信处理模块 |
3.4.1 CPM通信处理器 |
3.4.2 SDMA通道和IDMA模拟通道 |
3.4.3 串行接口(SI) |
3.4.4 CPM中断控制器 |
3.5 小结 |
第四章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
4.1 NAT技术的基本原理 |
4.1.1 基本概念 |
4.1.2 基本原理 |
4.1.3 工作类型 |
4.2 小结 |
第五章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设计 |
5.1 基于VxWorks的NAT协议开发 |
5.1.1 VxWorks的网络层次结构 |
5.1.2 设计需求 |
5.1.3 支撑环境 |
5.1.4 设计方案讨论 |
5.2 NAT系统功能实现 |
5.2.1 主要功能模块 |
5.2.2 IP数据包处理模块 |
5.2.3 NAT时间控制模块 |
5.3 NAT系统功能测试 |
5.3.1 硬件环境 |
5.3.2 网络结构图 |
5.3.3 测试结果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研究成果 |
四、MPC860软件看门狗的原理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HDLC总线在机载电子设备中的应用[J]. 常晨晨,曹峰,文勇.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06)
- [2]嵌入式VxWorks下的PCI总线设计与USB驱动开发[D]. 易焕中.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3]统一通信中语音网关的硬件设计[D]. 李明.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5)
- [4]嵌入式MPC860在VOIP技术上的应用[D]. 翁剑武.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4)
- [5]输入输出接口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吴伯春.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4)
- [6]嵌入式电话交换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郭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7]cdma2000-1x系统下行链路接收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李柏楠.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7)
- [8]基于MPC860的VxWorks嵌入式系统在TCN网关中的应用[D]. 叶露.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9]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IP-PBX系统研究[D]. 昌力平. 中南大学, 2006(06)
- [10]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的NAT网关研制[D]. 王磊. 北方工业大学,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