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超高热52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周智泳[1](2021)在《185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为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的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男孩124例(67.03%),女孩61例(32.97%),男女比例2.03:1。其中0~6月(包括6月)24例(12.97%),6月~24月89例(48.10%),24月~36月22例(11.89%),36月~60月例36例(19.46%),大于60月14例(7.56%)。春季85例(45.94%),夏季58例(31.35%),秋季7例(3.78%),冬季35例(18.92%);轻症患儿109例(58.91%),重症患儿76例(41.08%)。2.临床表现:185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其中有172例(92.97%)表现有发热,177例(95.67%)有咳嗽,气喘有97例(52.43%),还有表现为气促、发绀、嗜睡、腹泻、腹痛及皮疹等。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与轻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在发热和咳嗽人数构成比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入院时热峰、咳嗽时间,入院后热程、气喘、气促人数构成比等指标上具有显着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所有腺病毒肺炎患儿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3.5~10)×109/L范围内的有85例(45.94%)。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的有95例(51.35%)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升高的有171例(92.43%)患儿,两者在人数构成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25,P<0.05)。血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升高人数分别有176例(95.14%),103例(55.68%)和12例(6.48%)。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在WBC、SAA水平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血CRP、LDH、AST、CK-MB水平上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病原体方面,单纯腺病毒感染的患儿有107例(57.84%),63例(34.05%)患儿合并一种病原体感染,14例(7.57%)患儿合并两种病原体感染,另1例(0.54%)患儿合并三种病原体感染;合并病原体检出上以不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检出最多,其次是病毒,细菌和真菌检出最少。4.肺部影像学改变特征:25例(13.51%)行胸部X线检查,另160例(86.49%)均行肺部CT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23例(92%)患儿显示肺内点片状阴影,肺部CT检查有122例(76.52%)患儿显示肺内点片状高密度影(或斑片状影),此外,还有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肺大泡、皮下气肿及肺膨胀不全等多种影像学改变。5.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术:77例(41.61%)患儿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术(Bronohoalveolarlavage,BAL),均提示支气管内膜感染。SAP患儿76例中有56例(73.68%)行BAL,平均住院时间为(13.48±4.65)d,与SAP未行BAL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6.88±7.25)d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腺病毒肺炎好发于6月~24月年龄段,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好发于春夏季。2.发热、咳嗽为腺病毒肺炎常见临床表现,还可有腹泻、血便、腹痛、皮疹等表现。3.腺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WBC水平绝大多数正常或偏高,CRP水平可正常或升高,SAA水平绝大多数患儿表现为升高;轻、重腺病毒肺炎在血WBC、SAA水平上比较无显着差异,而在CRP、LDH、AST、CK-MB水平上比较有显着差异。4.腺病毒肺炎患儿多合并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其次是病毒感染。5.腺病毒肺炎患儿在影像学上除肺炎的基本影像学改变外,还可有肺实变、肺不张、肺大泡、皮下气肿、肺膨胀不全等多种影像学改变。6.支气管镜下腺病毒肺炎多为内膜炎症性改变,BAL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治疗具有一定作用,能缩短SAP患儿住院时间。
韩明英[2](2005)在《新生儿超高热32例抢救体会》文中认为 发热为新生儿疾病的常见症状,腋温≥40.5℃~41℃则为新生儿超高热,它是儿科的一种危急重症,也是临床所遇难题之一,对机体各系统危害甚大,可使原发病加重甚至恶化,诱发脑水肿,并发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我院2000年~2003年,抢救新生儿超高热32例体会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0~3天5例,3天~7天12例,7天~12天10例,12天~20天5例。足月成熟儿24例,早产儿8例。首次测腋温40.5℃~41℃25例,>41℃7例。面色苍白、反应低下21例;颜面皮肤黄疸16例;双眼凝视、面肌或四肢不规则抽动14例,呼吸急促、口周
叶清,朱素珍[3](2004)在《新生儿超高热28例抢救体会》文中指出
李丽[4](2002)在《新生儿超高热52例报告》文中指出
张慧欣[5](1994)在《超高热的急诊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高热的急诊处理张慧欣056201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超高热(极高热或过高热)是指体温在40℃以上。常由严重感染或输血、输液反应引起,其次是体温调节功能衰竭。其原因可为产热过多(如甲状腺危象)、散热障碍(如中暑、大面积烧伤、脱水、阿托品中毒等)或...
赵胜南,肖仁福[6](1990)在《超高热4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超高热通常指体温在41.1℃以上,为内科危重症之一,如能及时正确处理,常能渡过极热期,否则,后果严重。现将我院所见4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8天~60岁;平均26岁。一次性超高热41例,在8~56小时内两次超高热5例;在51次超高热中,体温41.1℃~43℃;平均41.6℃。引起的病因有输液反应22例,占47.8%(含静脉推注1例);感染10例(肾结核、多囊肾伴感染、胆石症伴感染、扁桃腺炎、新生儿肺炎、死胎伴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各1例,伤寒2例),占21.7%;大量使用阿托品5例(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误用1例),占10.8%;血液
孙明娣,夏建新[7](1999)在《小儿超高热22例报告》文中指出
马敏珊,郭云霞[8](1997)在《新生儿预激综合征14例报告》文中指出 预激综合征(即WPW)在儿童时期发病率较低,往往在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才引起注意,新生儿期更容易疏忽。本科从1985年至1992年共发现14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10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2.5:1。入院体重均>3kg,日龄>10天。原发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新生儿肺炎4例,超高热3例,心
陈小飞[9](2019)在《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小儿麻疹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根据得出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及专家函询意见初步构建以危险因素的预防、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框架的麻疹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该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了230例麻疹患儿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小儿重症麻疹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预防和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为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2.根据第一部分中所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的成因及早期表现,以及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初步提出小儿麻疹护理干预方案并制定出专家函询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最终构建出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方案。3.筛选90例符合标准的麻疹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麻疹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第二部分构建的护理干预方案至出院,比较两组患儿由普通麻疹患儿进展成重症的例数、患儿发热时间、出疹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满意度等情况,评价该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小儿重症麻疹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低血红蛋白(OR=5.697,P=0.004,95%CI:1.761-18.435)、CD4+/CD8+降低(OR=3.473,P=0.007,95%CI:1.395-8.645)、低血钠(OR=2.815,P=0.035,95%CI:1.075-7.371)、近期呼吸道感染史(OR=2.649,P=0.031,95%CI:1.090-6.437)、低血钾(OR=2.333,P=0.042,95%CI:1.031-5.282)。2.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了小儿麻疹护理干预方案包含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1)预防和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2)识别重症麻疹的危险因素及早期表现;(3)改善危险因素的纠正效果。权重依次为0.514、0.278、0.208。确立危险因素评估表共4个方向,17个观察指标。3.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0例麻疹患儿,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案后患儿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712,P=0.030),两组患儿的发热、出疹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0.179,P<0.001;t=4.961,P<0.001;t=2.724,P=0.007;t=2.822,P=0.002);其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4.444,P=0.035)。结论1.CD4+/CD8+降低、低血钾、近期呼吸道感染史、低血钠、低血红蛋白是小儿重症麻疹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护士早期识别和预防重症麻疹发生的参考依据。2.本研究在前期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危险因素的预防、早期识别和干预为框架的小儿麻疹护理干预方案。本研究所函询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较好,对各项指标的意见较一致,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3.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减缓小儿重症麻疹的进展,缩短发热、出疹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儿住院满意度,可以作为提高麻疹患儿护理质量,减缓重症发生的参考依据。
王艺[10](2019)在《石家庄市某医院近3年余“发热待查”住院患儿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组成、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1.12018.6.30之间儿内科各病区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的病例,分成<3岁(新生儿及婴幼儿)、37岁(学龄前期)、>7岁(学龄期)这三个组,对它们的病例资料等做回顾分析。结果:(1)搜集病例共493例,其中确诊病例443例(89.9%),感染性疾病349例(70.8%),结缔组织性疾病52例(10.5%),恶性肿瘤16例(3.2%),其他疾病26例(5.3%),诊断未明确者50例(10.1%)。(1)<3岁组儿童共125例,其中感染性疾病103例(82.3%),结缔组织性疾病4例(3.2%),恶性肿瘤4例(3.2%),其他疾病5例(4%),9例(7.2%)诊断不明。(2)37岁组儿童共124例,其中感染性疾病82例(66.1%),结缔组织性疾病16例(12.9%),恶性肿瘤5例(4.0%),其他疾病6例(4.8%),诊断未明确者15例(12%)。(3)>7岁组共244例,包括了感染性疾病164例(67.2%),结缔组织性疾病32例(13.1%),恶性肿瘤7例(2.9%),其他疾病15例(5.1%),诊断未明确者26例(10.7%)。且<3岁组与37岁组、>7岁组这2组对比,有明显差异,而37岁组与>7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2)在349例感染性疾病中,热程<4周者204例(58.5%),热程48周者89例(25.5%),热程>8周者56例(16%);52例结缔组织性疾病中,热程<4周者16例(30.8%),热程48周者30例(57.7%),热程>8周者6例(11.5%);16例恶性肿瘤中,热程<4周者5例(31.3%),热程48周者7例(43.8%),热程>8周者4例(25%)。且感染性疾病热程与结缔组织性疾病对比二者差异十分明显。(3)检测的265例感染性疾病中,血沉(ESR)增快者79例(29.7%),其中轻度增快20例(7.5%),中度增快28例(10.5%),重度增快31例(11.7%);检查的54例结缔组织疾病中,血沉增快者43例(79.6%),其中轻度增快3例(5.6%),中度增快14例(25.9%),重度增快26例(48.1%)。两组疾病血沉增快比例有明显不同。(4)血沉及C反应蛋白(CRP)均检测者共373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60例,血沉与CRP均升高者71例(27.3%),仅血沉升高者14例(5.4%),仅CRP升高者37例(14.2%),均正常者138例(53.1%);结缔组织性疾病51例,血沉与CRP均升高者32例(62.7%),仅血沉升高者9例(17.6%),仅CRP升高者4例(7.8%),均正常者6例(11.8%)。且结缔组织性疾病血沉及CRP均升高者明显多于感染性疾病,差异十分明显。(5)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CRP分别为16.8±30.9mg/L、30.1±30.9mg/L,两者秩和检验Z值为-3.64,P=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血沉分别为19.9±22.7mm/h、56.9±27.9mm/h,两者秩和检验Z值为-6.452,P=0.00,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1)发热待查的各年龄段儿童的主要病因均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2)在FUO患儿病因的组成比方面存在显着不同:学龄期前期、学龄期儿童较婴幼儿比较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明显降低,结缔组织性疾病构成比明显升高。(3)热程越长,患结缔组织性疾病的可能性相对越大。(4)血沉增快程度越高,提示患结缔组织性疾病较感染性疾病可能性更大;血沉及CRP均升高者提示结缔组织性疾病可能性更大;结缔组织性疾病血沉升高的水平较感染性疾病高。
二、新生儿超高热52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超高热5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185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2.1 数据收集与分组 |
2.2.2 病毒检测 |
2.2.3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检测 |
2.2.4 细菌和真菌检测 |
2.2.5 生化检查 |
2.2.6 影像学检查 |
2.2.7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腺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3.1.1 年龄分布 |
3.1.2 性别分布 |
3.1.3 季节分布特征 |
3.2 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
3.2.1 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 |
3.2.2 轻、重症腺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比较 |
3.3 实验室结果 |
3.3.1 白细胞及炎症因子分析 |
3.3.2 心肌酶谱指标分析 |
3.3.3 轻、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实验室结果比较 |
3.4 腺病毒肺炎患儿合并病原体情况 |
3.4.1 合并病原体分析 |
3.4.2 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分析 |
3.5 影像学结果分析 |
3.6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腺病毒肺炎患儿疗效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喉喘鸣诊治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3)新生儿超高热28例抢救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方法 |
3·1吸氧 |
3·2镇静剂应用 |
3·3降温方法 |
(8)新生儿预激综合征1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
一、一般资料 |
二、临床表现 |
三、辅助检查 |
四、治疗 |
讨论 |
(9)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的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石家庄市某医院近3年余“发热待查”住院患儿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资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治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新生儿超高热52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185例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D]. 周智泳. 南昌大学, 2021(01)
- [2]新生儿超高热32例抢救体会[J]. 韩明英. 工企医刊, 2005(03)
- [3]新生儿超高热28例抢救体会[J]. 叶清,朱素珍. 中国医师杂志, 2004(10)
- [4]新生儿超高热52例报告[J]. 李丽. 山东医药, 2002(01)
- [5]超高热的急诊处理[J]. 张慧欣. 中国农村医学, 1994(11)
- [6]超高热46例临床分析[J]. 赵胜南,肖仁福. 临床内科杂志, 1990(01)
- [7]小儿超高热22例报告[J]. 孙明娣,夏建新.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9(03)
- [8]新生儿预激综合征14例报告[J]. 马敏珊,郭云霞. 临床儿科杂志, 1997(03)
- [9]基于小儿重症麻疹危险因素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研究[D]. 陈小飞. 青岛大学, 2019(02)
- [10]石家庄市某医院近3年余“发热待查”住院患儿临床分析[D]. 王艺.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