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图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司东亚,汝艳,夏玲丽[1](2022)在《智慧教室场景下工程图学教学刍议》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室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应运而生,军队院校如何利用智慧教室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工程图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军队院校智慧教室建设的必要性和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对于在智慧教室场景下开展工程图学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唐愉琴[2](2020)在《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技能弱点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识图和算图技能,通过建立一个较为健全的知识结构与技能体系对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研究学生识图和算图技能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育质量。本文以提出提升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弱点技能分析和对策研究为出发点,将贵州省参与强基工程的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以贵州省中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对学生识图技能、算图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方面定性分析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识图和算图技能培养专业课程知识内容和技能结构,梳理出技能培养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和知识点,建立了识图、算图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其次,通过教师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得知当前学生识图和算图技能培养的实际情况;最后,对识图、算图和专业技能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因子分析和模型修正,找出识图、算图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薄弱环节,并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提出发展对策,以提高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识图和算图技能。
袁明月[3](2019)在《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面向全球经济的我国工程科技发展及其人力资源需求决定了工程教育的走向,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工程师肩负着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使命,他们不仅要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要能够将前所未有的设想和概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互动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见长,契合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研究高等工程教育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通过对互动式教学相关研究的梳理,在操作层面上归纳出互动式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建构起基于学习共同体、学习性投入和构建主义理论的互动式教学实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路径。其次,根据互动式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型编制实证调查工具,对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1、在教师层面:(1)缺乏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意识。(2)学习性投入形式较少。2、在学生层面:(1)能够较好地配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2)缺乏主动、深入的学习性投入。(3)缺乏高阶知识技能建构。再次,论文进一步运用访谈法,分析影响工程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的因素,发现主要受学科自身、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四方面影响。(1)学科,主要体现在学科特性上;(2)教师,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师性格上;(3)学生,主要体现在学习理念、客观背景、专业基础和学生性格上;(4)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班级规模、评价方式和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又从不同的路径对互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产生影响。其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受到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学习性投入受到学科、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所有因素的影响,反思建构受到教师和学生理念影响。最后论文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程教育课堂中互动式教学实施的完善策略。分别从建构学习共同体、增强学习性投入和反思建构三个维度对学科、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四种影响因素分别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教师提升自身教学理念与能力,同时需要外部环境提供硬件支持,打造新型教室等。学习性投入则需要学科、教师、学生和外部因素共同努力,学科应调整教材编制方式;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技能;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学会学习技能;外部环境上则要改变班级规模,完善教学工具,改变师生评价机制并且完善教师培训。反思建构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反思学习的理念。
姚琪[4](2019)在《制造·营造·编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工业设计是多学科、多技术和多重审美观念的复合产物,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服务的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通过设计图的表达,才使得设计物的设计概念得以物化并外显,不仅如此,设计图控制着整个的生产过程,还承担着为受众正确解读的义务。因而设计对于生活的贡献,亦可理解为设计图的具体贡献。论文旨在探索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规律原则及理论架构。论文首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对设计图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追溯。其次从设计方法角度,针对工业设计应用范围内的设计图进行分类,梳理出相应的系统,以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内容等多方面找寻各自系统中典型的表达方法,归纳总结出适应不同内容、目的的设计图的途径。最后在研究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设计表达的基础上,利用视觉传达理论与视觉语意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从理论层面上意义研究(工业设计图学研究)、表达层面的理论研究(视觉表达过程研究)和工业设计图学的表达范式(图学表达范式)三个应用型研究层级,试图为工业设计图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建立一个稳定的理论基础。
余思佳,吕强,丁杰雄[5](2019)在《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探究式教学作为研究性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机械制图是一门奠定机械工程基本素质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训练全脑思维的特性,传统授课式教学的不足显而易见。通过在机械制图课程的不同阶段引入问题驱动式、剖析比较式、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不同方式的探究式小班教学,课堂更加生动热烈,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够调动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创新思维,值得在高等工程教育中推广。
孙宏宇[6](2017)在《基于思辨研究法的制图类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和新特征,重点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工科类高校制图课程的发展需求,论文以思辨理论为基本研究方法,提出了制图类课程网络化教学的一般形式及设计方案。阐述了以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辅助手段的思辨式教学方法和意义,最后分析了在该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陆国栋,孙毅,费少梅,单继宏[7](2015)在《面向思维力、表达力、工程力培养的图学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图学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强相关性。本文分析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不同阶段的图学教学,总体而言,图学教学受重视不够;归纳出图学教学思维力培养的四个方面,即想象力、联想力、变通力以及观察力。通过设计作业、自主命题、SPOC教学模式等途径实现图形表达力、文字表达力和口头表达力的集成培养,通过测绘实践和加工实践强化物—图—物的工程力的训练,从而将知识传授与思维力、表达力、工程力培养有机结合,探索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图学教学改革。
刘斌,吴雪,王晶,徐昌贵,李楠[8](2013)在《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思考与探索》文中提出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对《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了探讨。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背景、课程设置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细化,并通过教学内容重组和课程模块化设置来保证各细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各模块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和课程考核各环节中,强化实践训练,将创新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中。
邓启超[9](2013)在《与三维造型技术相融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工程图学》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将传统《工程图学》思维与三维造型技术相融合的方式,对传统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以形成现代《工程图学》的课程体系框架,来解决目前《工程图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和优化,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图学》传统内容与三维造型技术的衔接、协调、融合等问题,减少了因学时压缩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徐健,张承谱,丁伯慧,徐慧,杨林[10](2011)在《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诌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探讨如何建立适应于中国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方向。突出特色以增强图学教育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把思维能力、创造性意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工程图学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立体造型与投影、轴系零件测绘、工业机器人传动机构的三维实体构型等实验项目在工程图学课程中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投影绘图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图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图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教室场景下工程图学教学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 |
2 智慧教室场景下工图教学若干问题 |
2.1 教师与教室“人机融合”问题 |
2.2 智慧教室场景下教学模式创新问题 |
2.3 信息化教学资源自建与引入问题 |
2.3.1 虚拟模型库建设 |
2.3.2 引入互联网资源 |
结语 |
(2)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技能弱点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第二章 构建图学技能体系 |
2.1 专业图学技能培养现状 |
2.2 知识技能结构体系 |
2.3 构建图学技能指标体系 |
2.4 构建结构方程CFA模型 |
第三章 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
3.1 识图技能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
3.2 算图技能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
第四章 构建技能结构方程模型 |
4.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4.2 造价专业技能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基础 |
4.3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
第五章 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5.1 识图技能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5.2 算图技能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5.3 专业技能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 |
第六章 结果分析与对策 |
6.1 结果分析 |
6.2 对策及建议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技能培养访谈提纲 |
附录B 问卷相关性量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高等工程教育亟需培养创新型人才 |
1.1.2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需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
1.1.3 课堂教学依然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的主战场 |
1.1.4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
1.1.5 高等工程教育互动式教学应用研究未成体系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互动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高等工程教育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理论分析 |
2.1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
2.1.1 教学 |
2.1.2 课堂教学 |
2.1.3 课堂互动式教学 |
2.1.4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 |
2.2 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模型 |
2.2.1 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2 互动式教学实施模型 |
2.3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实施路径 |
2.3.1 建构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实施平台 |
2.3.2 夯实以提高师生学习性投入为基础的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实施过程 |
2.3.3 增强以知识与能力的动态建构为基础的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实施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现状 |
3.1 教师视域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现状 |
3.1.1 研究工具:课堂观察 |
3.1.2 课堂观察对象的确定 |
3.1.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 学生视域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现状 |
3.2.1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
3.2.2 问卷调查对象的确定 |
3.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工具:访谈 |
4.1.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4.1.2 访谈对象的确定 |
4.1.3 访谈材料处理 |
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2.1 影响高等工程教育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因素 |
4.2.2 影响学习性投入的因素 |
4.2.3 影响反思建构的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提升策略 |
5.1 建构学习共同体:内在教师教学能力与外在教学环境双管齐下 |
5.1.1 教师:增强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意识与能力 |
5.1.2 教学环境:改革教室布局及教学工具 |
5.2 加强学习性投入:教学双主体共同发力,双轮驱动 |
5.2.1 增强教师投入:学科、教师、教学环境一起抓,打好组合拳 |
5.2.2 增强学生投入:学生、教学环境齐发力,握牢方向盘 |
5.3 增强反思建构的能力:师生主动落实“两个责任” |
5.3.1 教师:发展反思建构素质,提升教学专业化 |
5.3.2 学生:掌握反思策略,达成高阶建构技能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制造·营造·编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四节 选题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概述 |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概念与范畴 |
一、工业设计定义阐述 |
二、设计图学内涵研究 |
(一)图学涵义 |
(二)设计图学研究范畴 |
(三)工业设计图学研究范畴 |
第二节 图学的时代演变历程 |
一、中国古代图学时代发展 |
(一)中国古代图学起源及思想发端 |
(二)中国古代制图方法的发展演变 |
(三)中国古代制图表达方式的演变 |
(四)中国古代图学的应用 |
二、西方设计制图范式流变 |
第二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方法 |
第一节 制造——产品类型的设计图 |
一、分类依据及范畴 |
二、设计图典型应用图例 |
(一)日用器具 |
(二)家用电器 |
(三)交通工具 |
(四)家具设计 |
第二节 营造——展示类型的设计图 |
一、分类依据及范畴 |
二、设计图典型应用图例 |
(一)展会 |
(二)展场 |
(三)展馆 |
(四)展具 |
第三节 编造——信息类型的设计图 |
一、分类及范畴 |
二、设计方法与设计图例 |
(一)图标设计 |
(二)图表设计 |
(三)UI设计 |
第三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思想 |
第一节 设计图的视觉表达过程 |
一、设计认知过程 |
二、元素提取过程 |
(一)几何图形的提取 |
(二)线条元素的提取 |
(三)色彩元素的提取 |
(四)光影元素的提取 |
(五)比例关系元素的提取 |
(六)方向、位置和视角元素的提取 |
三、符号选择过程 |
四、视觉传播过程 |
第二节 设计图的设计表达方法 |
一、程序化的表达方法 |
(一)设计研究阶段的图纸形式 |
(二)概念设计阶段的图纸 |
(三)方案呈现阶段的图纸 |
(四)工程阶段的图纸 |
(五)营销推广阶段的图纸 |
二、观察化的表达方法 |
(一)线条与形状 |
(二)色调与纹理 |
(三)形体与结构 |
(四)空间与景深 |
三、想象化的表达方法 |
(一)推想表达 |
(二)解析表达 |
(三)构图表达 |
四、标准化的表达方法 |
(一)原理透析 |
(二)图纸规范 |
(三)平面制图 |
(四)立体绘图 |
(五)视图选择 |
(六)页面编排 |
五、概念化的表达方式 |
第三节 设计图的语意表达理论 |
一、功能性要素 |
(一)行业功能语意 |
(二)主要功能语意 |
二、表达性要素 |
(一)比例 |
(二)结构与形态 |
(三)色彩 |
(四)构图 |
三、传达性要素 |
(一)符号 |
(二)文字 |
第四节 设计图的表达对象及应用目的 |
一、设计师(乙方) |
二、需求方(甲方) |
三、生产制造方(丙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制图课程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 |
2 探究式机械制图课程体系分析 |
3 探究式教学方法 |
1)问题驱动式教学。 |
2)剖析比较式教学。 |
3)案例教学法。 |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 |
4 机械制图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 |
4.1 课前准备 |
4.2 课堂讨论及专题设置 |
1)换面法。 |
2)尺寸标注。 |
3)零件测绘。 |
4)装配图绘制。 |
4.3 考核与评价 |
4.4 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
5 结束语 |
(7)面向思维力、表达力、工程力培养的图学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学教育现状分析 |
1.基础教育中的图学。 |
2.高等教育中的图学。 |
二、图学教学的思维力培养 |
1.想象力。 |
2.联想力。 |
3.变通力与观察力。 |
三、图学教学中的表达力培养与实践 |
1.基于设计作业的表达力培养。 |
2.基于设计考卷的表达力培养。 |
3.基于课程模式变革的表达力培养。 |
四、强化物—图—物的工程力培养与实践 |
五、结论 |
(8)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图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及分析 |
1.1 国内图学课程改革及现状 |
1.2 国外的图学教育现状 |
2 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
2.1 工程图学课程地位 |
2.2 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
2.3 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框架 |
2.4 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安排及实施 |
3 模块化教学模式下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
3.1 结合实践创新能力, 设定教学目标 |
3.2 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组织教学过程 |
3.3 综合测评机制,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
(9)与三维造型技术相融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图学》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
2《工程图学》教学体系的现状 |
3 与三维造型技术融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计 |
3.1 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 |
3.2《工程图学》课程体系与课堂内容设计 |
4 结束语 |
(10)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诌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工程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含义 |
2 我国高等工程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 |
2.1 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
2.2 专业教育与“大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 |
3 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
3.1 图学教育的发展基础与机遇并存 |
3.2 突出特色增强工程图学教育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地位 |
3.3 把能力培养作为工程图学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
4 改革与实践 |
4.1 立体造型与投影 |
4.2 轴系零件测绘 |
4.3 工业机器人传动机构的三维实体构型 |
5 后记 |
四、工程图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教室场景下工程图学教学刍议[J]. 司东亚,汝艳,夏玲丽. 科技风, 2022(08)
- [2]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技能弱点分析与对策研究[D]. 唐愉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3]高等工程教育课堂互动式教学应用研究[D]. 袁明月.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4]制造·营造·编造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图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 姚琪.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5]机械制图课程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 余思佳,吕强,丁杰雄.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9(04)
- [6]基于思辨研究法的制图类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A]. 孙宏宇.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 2017
- [7]面向思维力、表达力、工程力培养的图学教学改革[J]. 陆国栋,孙毅,费少梅,单继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5)
- [8]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图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思考与探索[J]. 刘斌,吴雪,王晶,徐昌贵,李楠. 教学研究, 2013(06)
- [9]与三维造型技术相融合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 邓启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0]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诌议[J]. 徐健,张承谱,丁伯慧,徐慧,杨林. 工程图学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