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普及调查研究

高校体育舞蹈普及调查研究

一、在高校中推广体育舞蹈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1](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黄雪纯[2](2021)在《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社会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点逐渐聚焦在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上。通过对各项调查数据深入分析后发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变得薄弱,已成为不争的既定事实。为解决这一现状,教育部实施了“体育、艺术2+1”项目,并深化“体育课程一体化”体系的推广,即通过学校的体育、艺术教学平台,促使每个学生从幼儿体育到大学体育的体育学习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进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随着排舞在我国的推广范围扩大,受众群体增多,排舞开始向学校体育引进。目前高校学生对体育运动及健身健美的需求不断扩大,排舞引入高校,符合学生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塑造形体、改善心肺功能等锻炼身心的需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了解我国高校校园排舞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高校校园排舞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通过本研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排舞,并投入到排舞学习、锻炼中来,扩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在全国高校成功推广排舞的经验加以总结,更好地将排舞从社会体育向学校体育中引进,开辟出更加全面有效的排舞发展道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多元化,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为继续推动全国校园排舞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对策。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调查,探究高校校园排舞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选取了全国8所高校内共49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内排舞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了解途径、参与动机、满意程度、练习频率的统计,以及排舞课程的开展组织形式、场地设施情况、师资队伍情况,学生参与排舞运动的比赛情况和练习风格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高校校园排舞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积极探索校园排舞的推广途径与方法,以便更好的为校园排舞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论:1、目前我国各高校校园排舞开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参与校园排舞的男女生性别比例不均衡;高校学生主要是通过老师同学推荐的途径了解校园排舞;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排舞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对于校园排舞的满意程度较高,大多数学生每周会固定练习排舞;2、校园排舞的课程设置以选修课为主;场地选取大多为室内;参与排舞比赛的高校学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且涉猎各类排舞风格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3、我国校园排舞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对排舞项目的认知不足,没有很好的对排舞和广场舞进行区分;缺乏专业的排舞老师,学校对校园排舞支持力度不足;校园排舞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校园排舞的推广中忽略了其艺术性本质的问题;4、针对校园排舞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校园排舞未来的发展需要校方的支持,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大力加强排舞师资力量建设,扩大排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覆盖面,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深入排舞科研,完善排舞教材编撰,校园排舞开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推广校园排舞线上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设校园排舞课程;校方多引进排舞公益讲座,学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组织举办校际排舞联赛,扩大校园排舞受众群体;校园排舞要更多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创新。通过优化我国校园排舞开展情况,以此促进社会排舞和校园排舞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排舞项目的深入推广。

黄乙[3](2021)在《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及社会动因分析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指出街舞运动作为当今新潮的健身运动方式,越来越受到青少年人群的推崇与喜爱。随着街舞运动的推广和普及,高校也逐渐将街舞运动纳入到学校体育的课程当中进行发展。但是,在街舞运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如何更好的推动高校大学生街舞运动的发展健康可持续,对街舞运动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进行研究与探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试图以成都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进一步探索街舞在大学生发展的社会动因,为街舞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和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提供现实指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统计分析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成都为例对部分高校大学生以及教练员为调查对象,从街舞运动课程的开展情况、街舞运动开展的形式及发展情况、街舞运动开展的软件条件情况、街舞运动开展的硬件条件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全面体现出街舞运动的开状现状。在通过街舞运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因素结合实地考察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归纳出其发展的社会动因以及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为街舞运动在高校大学生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结果分析得出:(1)成都市高校街舞运动开展情况逐渐在加强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高校开展形式上主要以专业必修课、公共体育课课程以及街舞协会、街舞社团、健身俱乐部形式出现,软件条件情况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达不到高校街舞运动教师水平、对于街舞运动的认知较少;硬件条件则是很多学校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满足街舞教学的场地,其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2)街舞运动在成都高校开展过程中缺乏街舞运动教学教材的指导;学生参与街舞运动的主观意识有待提高;教学场地不够完善;专业街舞运动的老师缺口较大;(3)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高校开展街舞运动的基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是高校开展街舞运动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群体对街舞运动认识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街舞运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街舞运动的发展其五个方面为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的主要社会动因;(4)对于以上街舞运动在高校中开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加强新型运动项目的重视;加强街舞运动的学习交流,转变学生自身观念;编写街舞运动教材,并定期召开相关教学研讨会;扩大对街舞运动的宣传,完善街舞运动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5)街舞运动作为当今新潮的运动项目,其特点使青少年能够从内心了解和认识喜欢街舞运动的独特之处,并将街舞运动逐渐融入高校当中。街舞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大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在身体上体现在强身健体、提高素质肌能、增强免疫力等,在身心上体现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消化、自我调节等反应。目前,成都高校开设街舞运动的比例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成都的文化发展街舞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运动体育项目正在逐渐普及和推广,成都高校街舞社团、街舞俱乐部、街舞赛事以及街舞活动等都在组织以及规范化管理,参加到街舞运动的高校大学生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街舞运动教练员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对于成都市街舞运动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董凡迪[4](2021)在《成都市主城区标准舞发展制约因素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和拉丁舞,是融合了体育和艺术为一体的一种当代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的推广和普及也同样承担着“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使命。成都市作为“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国际组织总部、国际赛事名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为标准舞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为成都地区高校、舞蹈培训机构和社区标准舞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对深入推进成都市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提供了条件。但是标准舞与拉丁舞相比较,标准舞参与的人数较少,存在着很多制约标准舞发展的因素。为了推动标准舞在成都市的发展,需要对其在成都市主城区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外部环境和项目内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探索适合成都市标准舞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人员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成都市外部环境和受众人群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制约成都市标准舞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1)成都市民众对标准舞的认知不够充分。不少市民对标准舞的认识尚停留在它是一种舞蹈艺术的层面上或者西方上流社会的一种晚会交流方式,而没有当作一种大众体育项目来看待。(2)成都市标准舞师资力量总体薄弱。当前教师队伍性别比例不平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缺少经验教学,对体育舞蹈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带动不够。(3)成都市标准舞课程教学大纲缺少体系化。成都市高校至今缺乏统一的标准舞教材,标准舞教学理论没有统一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授课内容参差不齐、褒贬不一的情形。(4)成都市标准舞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资金投入问题、项目开展问题及项目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场地硬件设施配置不齐全。(5)政府舞蹈培训市场监管不足。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充分市场监管,所以有些机构对舞蹈培训价格和教学质量没有相应规制。为此笔者建议,在成都市内推广标准舞项目,应当结合不同场所环境和目标人群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建议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1)加强成都市对标准舞的推广,可进一步加大标准舞线上推广投入,选择适宜不同阶段的人群的标准舞推广方式。(2)重视标准舞师资力量的培养周期,完善岗前培训机制,抓质量,强实践,注重培养高校标准舞应用型人才。(3)加大标准舞课程的开设和优化,融入文明礼仪、艺术修养和人文情怀的培养。(4)强抓标准舞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和定期维护,完善舞蹈场地硬件设施。(5)规范舞蹈培训行业市场,加强对机构培训价格及教学内容的监管,促进培训机构自身品牌化。

孙丹敏[5](2021)在《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在国家“健康中国”和“四个自信”战略方针的双重推动下,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要求。民族健身操是在民族特色音乐伴奏下,以操化动作为基础,以民族舞蹈动作为元素,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巧妙使用轻器械或徒手完成,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身心为目的,集民族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交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民族健身操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在成都市24所普通高校中民族健身操的教学开展仅有5所学校,代表队训练开展有4所,竞赛参赛仅为3所。(2)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存在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建设欠缺、学生认知程度有待提高、课程开展形式单一、积极性有待提高、高校领导对民族健身操重视程度不够、场地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等问题。(3)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健康中国与文化自信双重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民族健身操在成都高校的开展;在新的教育政策与环境要求下,高校应对体育教育观念不断创新;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民族健身操的影响力;加快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队建设,促进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深度整合及利用社会资源推进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发展。

傅正臣[6](2021)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龙在中华文化中属于精神的传承,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舞龙这个体现龙之精神的运动,一直在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去奋斗。舞龙运动是集体性运动项目,兼并娱乐与健身两种特性,作为传统文化非常具有民族的特色,具有神秘的色彩,自活动初始,就受到大众的喜爱,参与人员手持着龙把,在前进的过程中互相配合,完成舞龙当中的各种动作,包括腾、跃、游、穿等,舞龙方式的改变以及姿势的变化决定了龙的形态的转换,经过这种转换从各个方面展现着龙的特征,展现出其精气神。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国家针对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大力的支持,这让高校在体育的改革上受到了积极的影响,部分高校也对舞龙运动进行了引进,让传统体育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当前,各个高校成为了舞龙运动的主要传承平台,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在舞龙运动的弘扬方面已经成为了主要人物。然而就算如此,在学校当中引进舞龙运动,也仍旧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专家采访、问卷调查,以及统计相关数据进行逻辑分析等方式对江西省已开展舞龙运动的13所高校就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为:1、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的开展现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有些学校开展的时间较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些学校起步较晚发展欠佳,目前已开展舞龙运动的高校只有13所,并且大部分是以专业队的形式开展舞龙运动,缺乏专业课程设置。2、课程建设方面,只有1所高校把舞龙运动纳入了体育专修课程中,5所学校设置了选修课程,参考书籍不统一,没有标准化课程体系,舞龙运动的课程教学无从参考,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与支持,不利于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的长远发展。3、对于江西省高校来说舞龙运动后备人才缺口较大,师资储备较薄弱,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江西省高校还存在很大不足。同时高校舞龙教师对于舞龙运动的科研也比较欠缺,舞龙运动所蕴含的理论和文化价值挖掘不够,缺乏创新型研究。4、江西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资金问题,大部分高校的经费都是靠学校补贴与社会赞助,缺少专业的舞龙训练场地,器材配套方面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舞龙运动的训练需求。5、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缺少竞赛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各个高校的舞龙竞技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运动员没有展示技能的平台,竞技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抑制了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鉴于此,目前舞龙运动在江西省高校中的开展情况研究认为虽然存在不足,但是发展的潜力特别大。若将舞龙运动纳入高校体育课程中,构建标准化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丰富舞龙运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等。让舞龙运动的发展在江西省高校中更加健康快速的进行。

朱琳[7](2020)在《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民族健身操作为民族舞蹈和健美操的融合,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广泛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湘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拥有着10余所普通高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人力资源,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起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高校开展民族健身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必须认识到,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尚处于萌芽阶段,普及性并不高,目前该项目在开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分析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民族健身操在湘西地区高校更好地开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民族健身操在湘西地区高校的开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学校的状况,有4所学校开展了民族健身操,其中吉首大学开展的时间最长;2)对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师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女性占多数,教师呈现中青年化结构,但只有少数老师经常参加学习、交流和培训;3)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体育课、课外活动、训练队、表演队。开设内容包括规定动作与自编动作,湘西地区民族健身操的场地设施情况一般,不太能满足项目的开展,领导对民族健身操的重视程度并不高;4)有4所学校有民族健身操训练队,训练队队员女生较多,男生较少,队员基础较好,训练时间充足;5)对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与民族健身操的比赛状况进行调查,学生对民族健身操比赛的兴趣较高,了解程度较好,大部分学生参赛次数达到2次以上,4所高校都参加过省内民族健身操比赛,其中吉首大学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6)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优秀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了多年来民族健身操的经验。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与培训机会较少,开展民族健身操渠道单一,场地器材陈旧,经费不足,参与各种比赛机会不多,平台甚少等。根据影响民族健身操在湘西地区高校开展的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首先要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各种组织机构;加强培训交流互助平台,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多种体育活动、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加强场地设施硬件建设,加大训练比赛经费投入;提升宣传与推广的力度,探索推动发展现实路径。

梁婉静[8](2020)在《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啦啦操自传入我国后便受到了广大青年的喜爱,大学生作为青春、动感、健康的精神风貌代表,引领着我国啦啦操的发展方向,从而越来越多普通高校开始开展舞蹈啦啦操教学。由于啦啦操作为新兴项目2000年传入我国,文化根基并没有像其它传统项目那么坚定,应从其他技能表现难美项目中,寻求能为舞蹈啦啦操作运动技能正向迁移的项目,如艺术体操基本技术的练习内容,作为创新且提高教学内容质量的优化手段之一。在广州市86所普通高校中有56所进行了舞蹈啦啦操教学,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内容体系,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成为当下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的背景下,优化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结论如下:1、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的总体情况一般,专业舞蹈啦啦操师资队伍不足,各高校所用教材内容不统一,传统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重视技术的练习而忽视了理论的教学,且大部分理论课时安排较少甚至没有,导致理论教学内容无法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得到良好实践与转化。3、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多数以啦啦操基本手位和成套动作作为一学期教学内容,忽略了舞蹈啦啦操基本技术内容中柔韧、力量以及身体形态等基本素质练习的重要性,对于舞蹈动作和专项素质练习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舞蹈啦啦操的专项技术提高较慢。4、教师倾向于舞蹈啦啦操中基础的、常规的教学内容,对传统舞蹈啦啦操的教学内容难以摒弃,而学生倾向于新颖的、实用的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在传统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中难以得到学习的满足,教师与学生对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兴趣均受到影响。5、以艺术体操中的柔韧素质、力量素质以及身体形态的练习作为优化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中实践内容的手段,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审美价值观。

王晴[9](2020)在《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文中提出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集体育、舞蹈、音乐、美学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其不仅在改善人体心肺功能、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很高的运动学和生理学价值,还在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心理学和艺术学价值。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其他省市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已趋于成熟,但相比之下内蒙古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发展仍然处于起始阶段。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优化内蒙古高校的体育教育资源与课程结构,本研究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地理特征、教育经济环境,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出发,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在内蒙古高校的开设。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SWOT-PEST模型构建出内蒙古自治区17所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为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对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该指标体系中优势因素与机遇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831和0.806,二者系数均大于0.8,表明该指标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的克隆巴赫系数分别为0.782和0.740,二者系数均大于0.7,表明该指标也有较高的可信度;该指标体系的KMO值为0.764,Bartlett值为450.365,p值接近0,表明该指标体系可以作为研究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目前,体育舞蹈课程在内蒙古本科高校暂未达到全面性的覆盖,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校数量趋增,开设此课程的院校也达到了9所,但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普遍存在教学问题。(3)73.91%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入职再培训和专业化程度对该课程的开设有着巨大影响;除此外,内蒙古高校能否成功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体育舞蹈行的发展、教育经费和学生可支配资金的增加、体育舞蹈人才市场扩大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等优势因素有直接关系。(4)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不足、监督管理措施不健全、场馆设施创收低、培训参赛费用过高、发展经费不足、宣传渠道过少、相关资源匮乏、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规范性教学缺失、师资配置缺乏合理性等劣势因素,是限制该课程在内蒙古高校开设的主要因素。(5)教育资源的中西部倾斜、“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文化自信”政策的实施、“一带一路”商业链的政治经济效益、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推广和体育训练方法科学化等因素为内蒙古高校设置此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6)场地设施不足严重的影响到该课程在内蒙古高校的开设,82.61%的教师和81.72%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不足,且已开设和未开设院校的体育舞蹈场地设施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除此外,内蒙古高校开设此课程的困境还与场馆运营与管理不畅、相关配套政策滞后、其他运动项目竞争、体育舞蹈人口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和技术学习难度较大等威胁因素有关。因此,要想优化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就必须从体育舞蹈自身优势、劣势、挑战和挑战等微观因素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因素两层面出发。本研究为促进内蒙古高校开设此程提出以下建议:(1)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以解决体育舞蹈人才、技术和其他资源需求窘境为突破口,以发展体育舞蹈运动为目标,制定“SO+PEST”成长型发展策略,为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创造有利经济条件。(2)强化自身优势,避免外部挑战,充分利用现有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与技术等资源,制定“ST+PEST”多元化发展策略,在体育舞蹈中融入独特的内蒙民族文化,创造“内蒙特色式”体育舞蹈,为体育舞蹈文化注入新活力。(3)克服劣势阻碍,化解挑战因素,从根源问题入手,制定“WT+PEST”防御型发展策略,可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群体和统一教学教材大纲等措施,来克服自身隐藏问题和降低外部潜在要素对它的威胁。(4)利用发展机遇,弥补潜在短板,制定“WO+PEST”扭转型发展策略。即正视内蒙古高校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协助解决学校领导不重视、专业教师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应增加资金投入、深化课程改革,以促进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5)从具体措施的制定来看应从四个层面出发:即政府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首先,应该加强政府的导向和保障功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监督管理及保障体系;其次,高校应该寻求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育发展平衡点,协调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避免教育“木桶效应”的出现;再次,应该引导教师不断参加学科教研与各种职后培训,以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素养;最后,要转变学生原有的传统体育观念,帮助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舞蹈运动。

张洁[10](2020)在《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开展状况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和体育院系必修课程,目前体育舞蹈课程已在全国部分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中开展二十多年。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学习体育舞蹈的强烈欲望,则需要更多的体育舞蹈专业人士加入教学行列,四川省作为西南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要省份,共拥有52所普通高校,其中近五年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的有4所,分别是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宜宾学院。针对目前这几所高校所开展的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开展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深入探索分析,总结出现阶段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这对四川省高校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的科学有效开展以及培养优质的体育舞蹈教师具有深远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培养目标口径较窄,极大部分集中在提高学生体育舞蹈技术、理论水平,在有关学生专业与社会适应之间的相关能力培养不够全面。2、课程内容单一,大多只集中在拉丁舞上,体育舞蹈中包含的摩登舞、校园舞蹈、交谊舞等课程并未完全开设。3、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学时设置较少但内容多并复杂;学生未能完全掌握规定单元内容。4、课程考核偏重舞蹈技术层面,在教学技能、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上的综合能力考核力度不够。5、体育舞蹈专项学生人数少,少数存在开设中断现象,这也侧面反映出学校对体育舞蹈课程建设力度有待加强。6、各所院线开设体育舞蹈专项课程课时数、学期数差距较大,对开设期数少的学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存在不利影响。7、部分院校体育舞蹈专业场馆不对外开放,减少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再学习时间。

二、在高校中推广体育舞蹈的调查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高校中推广体育舞蹈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
        1.1.2 “体育、艺术2+1 项目”的推广
        1.1.3 排舞进校园的趋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排舞
        2.1.2 校园排舞
    2.2 排舞的特点
        (1)内容多样、曲目丰富
        (2)舞步统一、不断创新
        (3)形式灵活、观赏性强
    2.3 有关校园排舞的价值研究
        (1)校园排舞的教育价值研究
        (2)校园排舞的健身价值研究
        (3)校园排舞的文化价值研究
    2.4 国内相关研究
        2.4.1 排舞发展路径的研究
        2.4.2 校园排舞开展现状的研究
        2.4.3 有关校园排舞竞赛情况研究
    2.5 国外相关研究
        2.5.1 有关排舞发展的研究
        2.5.2 有关排舞的其他研究
    2.6 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思路
4 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
        4.1.1 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排舞的基本情况分析
        4.1.2 校园排舞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4.1.3 高校学生参与排舞比赛情况调查分析
        4.1.4 高校学生练习排舞风格情况调查分析
    4.2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1 师生对排舞项目的认知不足
        4.2.2 专业排舞师资力量短缺
        4.2.3 校园排舞理论滞后于实践
        4.2.4 学校对校园排舞支持力度不足
        4.2.5 校园排舞的推广忽略该项目艺术性本质
    4.3 校园排舞未来的发展对策
        4.3.1 扩大对排舞项目的宣传
        4.3.2 加强专业排舞师资力量建设
        4.3.3 促进排舞理论知识研究
        4.3.4 加大学校对校园排舞的支持力度
        4.3.5 校园排舞推广注重艺术性本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件二 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三 部分访谈内容

(3)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及社会动因分析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的界定
        1.3.2 国外街舞运动发展现状
        1.3.3 国内街舞运动发展现状
        1.3.4 我国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现状
        1.3.5 成都市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统计分析法
        2.2.6 逻辑归纳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街舞运动在成都高校开展情况的现状调查
        3.1.1 街舞运动课程的开展情况
        3.1.2 街舞运动开展的形式及发展情况
        3.1.3 街舞运动开展的软件条件情况
        3.1.4 街舞运动开展的硬件条件情况
    3.2 街舞运动在成都高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街舞运动教学教材的指导
        3.2.2 学生参与街舞运动的主观意识有待提高
        3.2.3 教学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3.2.4 专业街舞运动老师缺口较大
    3.3 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的社会动因分析
        3.3.1 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高校开展街舞运动的基础
        3.3.2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是高校开展街舞运动的重要保证
        3.3.3 大学生群体对街舞运动认识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3.4 街舞运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3.3.5 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高校街舞运动的发展
    3.4 高校街舞运动发展的策略研究
        3.4.1 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加强新型运动项目的重视
        3.4.2 加强街舞运动的学习交流,转变学生自身观念
        3.4.3 编写街舞运动教材,并定期召开相关教学研讨会
        3.4.4 扩大对街舞运动的宣传,完善街舞运动硬件设施
        3.4.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3.4.6 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4)成都市主城区标准舞发展制约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基于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1.1.2 基于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需要
        1.1.3 基于标准舞推广和普及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标准舞作为大众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
        2.1.2 标准舞在欧美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高等院校标准舞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2.2.2 培训机构标准舞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2.2.3 基层社区标准舞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人员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统计分析法
        3.2.5 逻辑归纳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成都市主城区标准舞发展的现状分析
        4.1.1 高等院校标准舞发展现状
        4.1.2 培训机构标准舞发展现状
        4.1.3 基层社区标准舞发展现状
    4.2 成都市标准舞发展的客观因素分析
        4.2.1 经济环境
        4.2.2 社会环境
        4.2.3 政策环境
    4.3 成都市主城区标准舞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究
        4.3.1 制约高等院校标准舞发展因素
        4.3.2 制约培训机构标准舞发展因素
        4.3.3 制约基层社区标准舞发展因素
    4.4 成都市主城区标准舞的发展对策
        4.4.1 针对高等院校标准舞的发展对策
        4.4.2 针对培训机构标准舞的发展对策
        4.4.3 针对基层社区标准舞的发展对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全民健身操
        2.1.2 民族健身操
        2.1.3 民族健身操与全民健身操的关系
    2.2 相关研究现状
        2.2.1 全民健身操的相关研究
        2.2.2 民族健身操相关研究
        2.2.3 高校民族健身操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分析
        4.1.1 师资情况
        4.1.2 学生的认知情况
        4.1.3 教学开展情况
        4.1.4 训练及竞赛情况
        4.1.5 教材、场地设施及领导支持情况
    4.2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存在的问题
        4.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4.2.2 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4.2.3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4.3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发展对策
        4.3.1 健康中国与文化自信战略助推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发展
        4.3.2 新的教育政策与环境要求对体育教育观念的创新
        4.3.3 新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民族健身操的影响力
        4.3.4 加快高校民族健身操运动队建设及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
        4.3.5 深度整合及利用社会资源发展高校民族健身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2 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 3 专家访谈提纲

(6)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对舞龙运动的政策支持
        1.1.2 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
        1.1.3 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契合时代背景,寻找区域舞龙运动发展道路
        1.2.2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2.3 为高校开展舞龙运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自信的研究
    2.2 舞龙运动概述
        2.2.1 舞龙运动的起源
        2.2.2 舞龙运动历代发展
    2.3 舞龙运动国内的研究现状
        2.3.1 舞龙运动的文化研究
        2.3.2 舞龙运动的价值研究
        2.3.3 高校舞龙运动课程的研究
        2.3.4 国外关于舞龙运动的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2.1 问卷效度检验
        3.2.2.2 问卷信度检验
        3.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实地考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情况分析
        4.1.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教学情况分析
        4.1.1.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4.1.1.2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教材使用情况分析
        4.1.1.3 江西省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师资现状分析
        4.1.1.3.1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师资基本情况分析
        4.1.1.3.2 江西省高校舞龙教师科研情况分析
        4.1.1.3.3 江西省高校舞龙教师教学及裁判水平情况分析
        4.1.2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场地器材与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4.1.3 江西省高校参与舞龙运动学生情况分析
        4.1.3.1 学生参与舞龙运动的性别与年级情况分析
        4.1.3.2 学生对于舞龙运动的认知分析
        4.1.3.3 学生参与舞龙课余活动情况分析
        4.1.4 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学校的训练与竞赛情况分析
    4.2 制约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普及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充分
        4.2.2 资金投入短缺,器材场地配备不完善
        4.2.3 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成果较薄弱
        4.2.4 教学形式单一,理论深度不够
        4.2.5 缺乏对外交流和竞赛平台
5 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
    5.1 扩大宣传影响,开设舞龙运动课程
    5.2 规范舞龙课程体系,强化舞龙文化价值
    5.3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
    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舞龙文化研究
    5.5 加强对外交流,增加竞赛活动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7)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湘西地区
        1.3.2 湘西地区高校
        1.3.3 民族健身操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个案分析
        2.2.6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的学校与年限
    3.2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的教师资源状况
        3.2.1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师的年龄及年限情况
        3.2.2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师的性别结构状况
        3.2.3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教师的职称与学历情况
        3.2.4 湘西地区高校教师参加民族健身操培训的情况
    3.3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的教学现状
        3.3.1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的形式
        3.3.2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的课程情况
        3.3.3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的教学内容
        3.3.4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场地设施情况
        3.3.5 学校领导对民族健身操开展的重视程度
    3.4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的训练情况
        3.4.1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训练队组队情况
        3.4.2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训练队队员情况
        3.4.3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训练队员专业基础情况
        3.4.4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训练队训练情况
    3.5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的参赛情况
        3.5.1 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对比赛了解程度
        3.5.2 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赛的兴趣
        3.5.3 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赛的动机
        3.5.4 湘西地区高校学生参赛的次数
        3.5.5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比赛参与情况
        3.5.6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比赛成绩
    3.6 影响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的因素
        3.6.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3.6.2 专业师资力量欠缺
        3.6.3 开展渠道单一
        3.6.4 场地陈旧经费不足
        3.6.5 比赛平台机会不多
    3.7 个案分析——吉首大学民族健身操开展的经验
        3.7.1 学校领导重视,促进活动开展
        3.7.2 借助课程之力,自编优势教材
        3.7.3 注重师资培养,提升专业能力
        3.7.4 根据自身特点,挖掘民族特色
        3.7.5 广泛参与比赛,打造展演平台
第4章 民族健身操在湘西地区高校开展的对策
    4.1 提高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各种组织机构
    4.2 加强培训交流互助平台,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4.3 积极开展多种体育活动,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
    4.4 加强场地设施硬件建设,加大训练比赛经费投入
    4.5 提升宣传与推广的力度,探索推动发展现实路径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开展情况调查》
附录 B 《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开展情况调查》
附录 C 访谈提纲

(8)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舞蹈啦啦操现状的相关研究
        2.1.1 国内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2.1.2 国内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2.1.3 国外舞蹈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2.2 舞蹈啦啦操的相关研究
        2.2.1 舞蹈啦啦操基本技术的研究
        2.2.2 舞蹈啦啦操舞蹈动作的研究
        2.2.3 舞蹈啦啦操难度动作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现状与分析
        4.1.1 教学目标
        4.1.2 教学条件
        4.1.3 教学内容
        4.1.4 教学方法
        4.1.5 教学评价
    4.2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理论基础
        4.2.1 系统论
        4.2.2 教育学
        4.2.3 心理学
    4.3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身体素质
        4.3.2 专项素质
        4.3.3 成套动作
        4.3.4 教学反馈
    4.4 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
        4.4.1 教学原则
        4.4.2 教学目标
        4.4.3 教学过程
        4.4.4 教学内容
        4.4.5 教学方法
        4.4.6 教学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件
    附件A 教师问卷
    附件B 学生问卷
    附录C 实验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教学反馈的认知问卷
    附录D 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E 舞蹈啦啦操专项素质测试指标问卷
    附录F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G 专家信息表
    附录H 舞蹈啦啦操专项身体素质测试评定方法
    附件I 实验进度安排与内容
    附录J 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评价标准表
    附录K 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后的教学案例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是实现国家政策的必要保障
        1.1.2 内蒙古高校的体育课程结构存在问题
        1.1.3 体育舞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课程价值
        1.1.4 SWOT-PEST分析法的独特研究视角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1.3.2.1 研究观点创新
        1.3.2.2 研究方法创新
    1.4 研究不足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2.1 文献资料法
        1.5.2.2 实地调查法
        1.5.2.3 问卷调查法
        1.5.2.3 数理统计法
        1.5.2.5 专家访谈法
        1.5.2.6 SWOT-PEST分析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舞蹈
        2.1.2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
        2.1.3 SWOT-PEST分析法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体育舞蹈的历程研究
        2.2.1.1 体育舞蹈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2.1.2 体育舞蹈课程的起源与发展研究
        2.2.2 体育舞蹈价值的研究
        2.2.2.1 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研究
        2.2.2.2 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价值研究
        2.2.2.3 体育舞蹈的心理学价值研究
        2.2.2.4 体育舞蹈的艺术学价值研究
        2.2.3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
        2.2.3.1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价值研究
        2.2.3.2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趋势研究
        2.2.3.3 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开展研究
        2.2.4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研究
        2.2.4.1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现状研究
        2.2.4.2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2.2.4.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
        2.2.5 SWOT-PEST分析模型应用于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
        2.2.5.1 体育教学中SWOT-PEST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
        2.2.5.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SWOT-PEST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SWOT-PEST分析的环境界定、模型确立及指标体系构建
        3.1.1 环境界定
        3.1.2 模型确立
        3.1.3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3.2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优势因素分析
        3.2.1 政治优势
        3.2.1.1 体育相关政策法规对推广体育舞蹈的支持
        3.2.1.2 内蒙古高校对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响应
        3.2.2 经济优势
        3.2.2.1 内蒙大学生注重对体质健康投资
        3.2.2.2 内蒙古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
        3.2.3 社会优势
        3.2.3.1 近年来体育舞蹈快速发展
        3.2.3.2 内蒙体育舞蹈人才市场巨大
        3.2.3.3 内蒙举办体育舞蹈赛事增多
        3.2.3.4 内蒙古高校学生需求层次提高
        3.2.4 技术优势
        3.2.4.1 教师队伍专业化有助于技术专业化发展
        3.2.4.2 现代传媒技术有益于体育舞蹈技术的创新发展
        3.2.4.3 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体育舞蹈技术多元化发展
    3.3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劣势因素分析
        3.3.1 政治劣势
        3.3.1.1 体育相关法律法规细化不足
        3.3.1.2 监督管理措施、体系不健全
        3.3.1.3 高校领导对体育舞蹈不重视
        3.3.1.4 内蒙地区体育舞蹈宣传不足
        3.3.2 经济劣势
        3.3.2.1 体育舞蹈相关场馆设施浪费、创收低
        3.3.2.2 体育舞蹈培训、参赛等相关费用较高
        3.3.2.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经费占比过少
        3.3.3 社会劣势
        3.3.3.1 内蒙地区体育舞蹈资源匮乏
        3.3.3.2 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3.3.4 技术劣势
        3.3.4.1 内蒙古高校师资配备缺乏合理性
        3.3.4.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缺少规范性
        3.3.4.3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忽视竞技性
    3.4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机遇因素分析
        3.4.1 政治机遇
        3.4.1.1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影响
        3.4.1.2 我国推行教育资源中西部倾斜的政策
        3.4.1.3 内蒙对“文化自信”政策号召积极响应
        3.4.2 经济机遇
        3.4.2.1 “一带一路”商业链的政治经济效益
        3.4.2.2 体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反哺体育舞蹈
        3.4.2.3 体育产业成为内蒙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3.4.3 社会机遇
        3.4.3.1 内蒙群众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3.4.3.2 内蒙古高校周边体育舞蹈机构增多
        3.4.4 技术机遇
        3.4.4.1 5G时代打造体育舞蹈虚拟现实技术使用
        3.4.4.2 训练方法科学化助力体育舞蹈技术发展
        3.4.4.3 “东西合璧”使体育蹈展现东方魅力
    3.5 内蒙古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挑战因素分析
        3.5.1 政治挑战
        3.5.1.1 我国对高校开设体育舞蹈的配套政策相对滞后
        3.5.1.2 内蒙部分高校对开设体育舞蹈扶持政策不完善
        3.5.1.3 内蒙对其他运动项目政策支持力度的消极影响
        3.5.2 经济挑战
        3.5.2.1 内蒙各体育项目资金投入不平衡
        3.5.2.2 内蒙古高校的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
        3.5.3 社会挑战
        3.5.3.1 内蒙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负影响作用
        3.5.3.2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场地设施不足
        3.5.4 技术挑战
        3.5.4.1 体育舞蹈自身运动技术难度比较大
        3.5.4.2 内蒙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配备不合理
        3.5.4.3 内蒙高水平的体育舞蹈赛事较缺乏
    3.6 内蒙古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发展策略与思考分析
        3.6.1 “SO+PEST”成长型发展策略: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外部机遇
        3.6.2 “ST+PEST”多元化发展策略:强化自身优势、避免外部挑战
        3.6.3 “WT+PEST”防御型发展策略:克服劣势阻碍、化解挑战因素
        3.6.4 “WO+PEST”扭转型发展策略:利用发展机遇、弥补潜在短板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开展状况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高等教育下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1.2 专项课程的有效开展是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关键
        1.1.3 现阶段体育舞蹈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1.2 研究目的与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现状
        2.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1.2 体育舞蹈课程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2.3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2.4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文献资料法
        3.1.2 专家访谈法
    3.2 研究方法
        3.2.1 问卷调查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逻辑分析法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大纲分析
        4.1.1 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目标分析
        4.1.2 体育舞蹈课程结构设置情况
        4.1.3 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内容情况
        4.1.4 体育舞蹈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4.1.5 体育舞蹈专项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4.2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教师现状分析
        4.2.1 教师学历及职称结构
        4.2.2 教师教龄及受再教育情况
        4.2.3 教师获体育舞蹈等级情况
    4.3 学生参与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分析
        4.3.1 学生选择体育舞蹈专项的原因
        4.3.2 学生课余时间练习体育舞蹈与影响因素分析
        4.3.3 学生对体育舞蹈专项课程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4.3.4 学生参加体育舞舞蹈比赛以及获得相关证书情况
    4.4 体育舞蹈场馆与器材的设施情况分析
    4.5 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开展情况的总结
    4.6 改善四川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现状的建议
        4.6.1 基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更新课程培养目标与调整教学内容
        4.6.2 适度增加体育舞蹈专项课时数
        4.6.3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4.6.4 体育学院应加强体育舞蹈课程建设并扩大招生数量
        4.6.5 优化体育舞蹈师资队伍
        4.6.6 完善体育舞蹈场地器材设备并对专业学生实施开放政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四、在高校中推广体育舞蹈的调查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我国部分高校校园排舞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雪纯.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高校街舞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及社会动因分析 ——以成都市为例[D]. 黄乙.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4]成都市主城区标准舞发展制约因素探究[D]. 董凡迪.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5]成都市普通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孙丹敏.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6]文化自信背景下江西省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研究[D]. 傅正臣.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湘西地区高校民族健身操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朱琳. 吉首大学, 2020(03)
  • [8]广州市普通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内容优化的应用研究[D]. 梁婉静.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内蒙古本科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SWOT-PEST模型分析[D]. 王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10]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课程开展状况及建议[D]. 张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高校体育舞蹈普及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