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井静[1](2012)在《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心功能指标是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拥有一套准确的统一参考标准,才能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制定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参考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时不时在心功能临床应用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若左室射血分数与每搏输出量明显减小,则说明存在严重心功能疾病,有可能存在心肌收缩不良的问题,或心肌梗死、心内分流等疾病。左心房内径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常见表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是心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心功能检测是心脏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观察心功能变化,有助于指导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是反映心功能的指标之一,左心室在舒张末期的容血量,由左室在舒张末期的压力及在一定压力下心脏扩大程度决定,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可增强心室收缩力。定量的测定研究这些心功能指标,是临床诊断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依据,不仅可以为临床检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相关医学的研究进行方法论研究。方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能定量的从地理环境因素着手,运用线性和非线性的方法对比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国人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参考值(LVEDD)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运用克里格(Kringing)方法,借助ArcGIS软件中的ArcMap模块内插出中国各个地区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性健康人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不少文献也报道过拉萨、西宁、江苏及海南等地的老年人、成年人、大学生及小儿心功能的参考值,但都只是定性地对正常人心功能参考值做过一定程度的测定和研究,但是他们也只是测定有限地区的少数正常人,没有定量研究心功能指标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像本文这样对中国健康人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参考值(LVEDD)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因素进行一系列专题化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结果:(1)通过向相关单位购买或者手工及网络检索大量的文献资料,收集了全国各地区的心功能参考值,分别为: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4686例、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2399例、中青年男(女)性每搏输出量3179例、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4943例、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8226例、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76例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2774例和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2311例。(2)根据国家测绘中心提供的共享资料、相关地理典着和文献,收集了全国4383个市县地区的七项地理指标:海拔高度(X1,m)、年日照时数(X2,h)、年平均气温(X3,℃)、年平均相对湿度(X4,%)、年降水量(X5,mm)、气温年较差(X6,℃)、年平均风速(X7,m·s-1)。(3)对心功能五项指标与七项地理环境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分析研究,建立它们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曲线估计模型、非线性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模型。通过各个模型的对比研究,寻找出各个指标的最优预测模型,分别为:①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VEF=70.794201-0.000795004X1-0.000130113X2+0.0480295X3-0.0327249X4-0.000118528X5+0.00442505X6-1.55847X7②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VEF=65.98482+0.0000141485X1-0.0000136284X2+0.00439883X3-0.00616932X4-0.0000571453X5+0.000778023X6-0.260749X7③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SV=79.74825+0.00491108X1+0.0015711X2-0.375243X3-0.071067X4-0.00197009X5-0.0282495X6+4.66269X7④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SV=69.7306-0.00158919X1+0.00224187X2-0.276398X3-0.0384824X4-0.00223484X5+0.212044X6+3.68122X7⑤出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AD=27.79-0.0006016X1+0.0004082X2-0.02248X3-0.0008556X4-0.00001925X5+0.02503X6+0.6610X7⑥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AD=26.7596-0.000680563X1+0.000186324X2+0.00303844X3+0.0164234X4+.00017904X5+0.00922832X6+0.773514X7⑦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VEDD=45.54612-0.00130954X1+0.000179892X2-0.00207048X3-0.00515244X4-0.0000717613X5+0.0384946X6+0.0646664X7⑧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VEDD=44.97755-0.00114732X1+0.0002469X2-0.0113229X3-0.00720794X4-0.000123956X5+0.0395348X6+0.208867X7⑨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为:YLVEDD=106.42675+0.0012867X1+0.00232586X2-0.246167X3-0.181515X4-0.00303201X5+0.132733X6-0.787246X7(4)运用预测模型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借助ArcGIS软件中的ArcMap模块,在已经矢量化好的地图上加载中国4383个地区的心功能参考值和对应的地理属性值,通过克里格(Kringing)法插值出心功能五项指标的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结论:通过以上的模型可以估算出整个中国各个地区不同年龄男女性的心功能这五项指标参考值,给临床检验医学和社会心理医学带来科学便捷的参考标准,并可以在分布图上清楚地看出心功能五项指标分布趋势走向及分布规律。
井静,葛淼,向思亭,王欣,张亚平,闫燕春[2](2011)在《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因子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探讨男性左心房内径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拟定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标准。方法收集了全国205个单位8 226例健康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建立模型,然后通过T检验选取最优模型,得出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果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很显着的相关性,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比较出一个最优的回归方程:=28.07-0.000 087 72X1-0.000 060 27X2+0.000 844 9X3+0.011 99X4+0.000 129 5X5+0.027 21X6+0.495X7±2.88。Y是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mm),X1是海拔高度(m)、X2是年日照时数(h)、X3是年平均气温(℃),X4是年平均相对湿度(%)、X5是年降水量(mm)、X6是气温年较差(℃)、X7是年平均风速(m/s),2.88是剩余标准差。并通过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地内插出中国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结论如果想要获得某地的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可以通过方程计算得出结果,从地理分布图也可得到中国任何地方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的参考值。
谭瑶[3](2008)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指标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以及高血压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与不同左室构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人94例,按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按不同左室构型分为四组:正常构型(Ⅰ组,15例)、向心性重构(Ⅱ组,17例)、向心性肥厚(ⅢI组,48例)和离心性肥厚(Ⅳ组,14例);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M型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内径(IVST、LVPWT、LVEDD)及计算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记录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及计算E/A比值。组织多普勒模式记录二尖瓣后瓣瓣环和三尖瓣前瓣瓣环运动频谱,分别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用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根据公式计算左室射血分数(EF);用二维单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右室射血分数(EF);记录左、右室流入道和流出道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频谱A波终末至下一心动周期E波起始的时间间期(a1)及主动脉、肺动脉血流频谱的起止间期即心室射血时间(b1),a1-b1即为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和等容舒张时间之和,(a1-b1)/b1即为心室脉冲多普勒Tei指数。分别记录二尖瓣后瓣和三尖瓣前瓣瓣环运动频谱,测量Aa波终末至下一心动周期Ea波起始的时间间期(a2)及Sa波的起止间期(b2),a2-b2即为心室等容收缩时间和等容舒张时间之和,(a2-b2)/b2即为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结果:①在选取的94例高血压住院病人中,向心性肥厚型最多,占5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各组左、右室舒张功能均降低,E/A比值与Ea/Aa比值均降低(P<0.05);Ea/Aa比值对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敏感性高于E/A比值。③高血压Ⅳ组左、右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表现为Sa和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四组的左室整体功能均降低,脉冲多普勒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9±0.05/0.30±0.03,0.39±0.04/0.40±0.04,0.43±0.06/0.45±0.06,0.53±0.14/0.59±0.06,0.71±0.28/0.76±0.28,P<0.05),Ⅲ、Ⅳ组和Ⅰ、Ⅱ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比较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呈良好正相关(r=0.77,P<0.01),组织多普勒Tei指数高于脉冲多普勒Tei指数且差异有显着性。⑤高血压Ⅱ、Ⅲ、Ⅳ组右室整体功能均降低,脉冲多普勒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8±0.06/0.31±0.06,0.35±0.12/0.41±0.10,0.38±0.12/0.48±0.12,0.57±0.25/0.62±0.29,P<0.05),Ⅳ组较Ⅰ、Ⅱ、Ⅲ组组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两种方法呈良好正相关(r=0.77/0.69,P<0.01),组织多普勒Tei指数高于脉冲多普勒Tei指数且差异有显着性。⑥左、右室脉冲多普勒Tei指数与左、右室E/A和EF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0.24、-0.52/-0.24,P<0.01);左、右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与左、右室Ea/Aa和Sa值呈负相关(r=-0.21/-0.21、r=-0.40/-0.20,P<0.05)。⑦左、右室E/A、Ea/Aa、脉冲多普勒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0.38、0.30,P<0.01和0.23,P<0.05)。结论:①在选取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病人中,以向心性肥厚左室构型最为多见。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管左室构型如何,左、右室功能均发生改变,不同左室构型患者其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不同,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型心功能降低得更为明显。③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室构型各组Tei指数均增高,提示高血压早期左室整体功能即受损。左室Tei指数在正常构型组的改变早于右室Tei指数,提示左室整体功能的损害早于右室功能的损害。④左、右室功能互相影响,左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右心功能也受到了损害。⑤与其他常用估测心功能的指标比较,Tei指数是一种评价心功能的良好指标,能很好的评价出不同左室构型心功能变化的差异。⑥脉冲多普勒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Tei指数相关良好,均能很好的估测心功能的变化。
柴义青[4](2004)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全部受检者由固定人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测34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4例)的二尖瓣口和右上肺静脉血流频谱。冠心病组分别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3天内、术后3天、3个月内进行检查。比较冠心病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其变化。结果:1、病例组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流速(VE)减低,A峰峰值流速 (VA) 加快(P均<0.05),E/A比值下降<1(P<0.05);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P<0.05);肺静脉血流频谱:舒张期峰值流速(Vd)下降(P<0.05)、心房收缩期逆向峰值流速(Va)升高(P <0.05),收缩期峰值流速(Vs)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5),Vs/Vd比值增大(P<0.05)。本研究中冠心病组术前有7例病人E/A>,其中4例Va增高>6 cm/s,Vs/Vd<l。2、病例组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着性(P均>.05)。3、病例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除Vs(P>0.05)外各指标均有显着改善:VE升高,VA减低 (P均<0.05),E/A比值下降<1(P<0.05);IVRT延长;Vd升高、Va下降,Vs/Vd比值增大(P均<0.05)。结论:1、超声心动图可以正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2、冠心病所致的心肌缺血坏死等必将导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3、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左室舒张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善。4、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左室舒张功能会得到恢复。
胡瑞,张象贤,王亚芬,刘国平,龚辉,沈伟,徐浩仁[5](2001)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 (EH)病人左室舒张功能评价价值。方法 140例EH病人分为左室肥厚组 47例 ,非左室肥厚组 93例 ,予二维超声心动图及Doppler频谱检测 ,并与 2 5例正常人对照。 结果 在正常组和NLVH组 ,E/A比值、PA值和PAi有显着差异 ;IVRT、LAD在 3组之间有显着差异 ;EF %值在NLVH组与正常组相似 ,与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PAi增高、E/A比值减低、IVRT延长和LAD增大是EH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敏感指标。EF值变化提示EH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并未受到影响 ,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步受损。
杜亭亭[6](2019)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有研究表明OSA可以导致或加重心功能,是心衰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升高而加重心衰的病情。虽然OSA与心衰共存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但针对OSA与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预后之间的量化研究尚不多见,OSA影响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其预后的机制也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拟探讨OSA是否与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不良有关。此外,微粒(MPs)是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在0.1-1um之间的双层质膜结构,通常被认为细胞活化时产生的病理性产物,发挥有害作用。内皮微粒(EMPs)是内皮细胞激活或凋亡时释放的微粒,具有促炎、促凝、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有研究表明EMPs可以通过促氧化应激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研究显示,在OSA患者外周血中也观察到了EMPs增多。由此,我们提出OSA与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不良有关,而EMPs增加是OSA导致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不良的可能机制。本研究将从临床研究验证OSA对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的影响,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探讨间歇低氧条件下EMPs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旨在为改善OSA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奠定理论基础。内容第一部分:临床研究观察OSA对心衰患者外周血MPs、心功能、再入院和预后的影响。第二部分:动物实验验证间歇低氧及抗氧化干预对小鼠循环EMPs、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第三部分:细胞实验探讨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1)选取年龄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队列研究。根据OSA和心衰的发病情况,分为对照组、非合并OSA的心衰组、合并OSA的心衰组,由专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记录,随访终点为心衰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BNP、超声心动等。(2)比较三组患者外周血MPs水平的临床特征以及EMPs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3)分析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与氧化应激指标、心功能的关系。第二部分:(1)购买C57BL/6J小鼠建立间歇低氧模型,分成对照组、IH组,间歇低氧条件为60s氮气,120s压缩空气,分别于暴露的第2周和第4周,用超声心动观察小鼠心功能的改变、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EMPs水平、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组织改变、TUNEL法监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2)观察NAC干预后,IH组小鼠心脏解剖结构、循环EMPs数量、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和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循环EMPs的相关性。第三部分:选取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BEND3),建立体外间歇低氧模型(低氧5min,常氧10min,8h),提取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体外常氧条件下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取自SD乳鼠的心脏组织)。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与心肌细胞共孵育4h、6h、8h、12h,MTT法监测心肌细胞的活性,同时NAC进行抗氧化干预。取心肌细胞活性明显受损的12h进行后续研究。免疫印迹监测心肌细胞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TUNEL监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Elisa监测心肌细胞MDA水平和SOD活性。结果第一部分:1.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表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高于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合并中重度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风险是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的1.04-1.79倍;合并中重度OSA的心衰患者死亡风险是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的1.03-4.77倍。2.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外周血总MPs、EMPs的数量较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增高;多因素logistics分析表明外周血EMPs数量与BNP水平升高及心功能下降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提示EMPs增加是合并OSA的心衰患者1年内心衰再入院风险[2.52(95%CI:1.77-3.61),P=0.016]和死亡风险[3.63(95%CI:1.81-7.27),P=0.009]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3.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循环EMPs水平与心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具有相关性。第二部分:1.间歇低氧2周时,IH组小鼠循环EMPs增加,心脏超声检查未见心脏解剖结构的改变及心功能的下降;间歇低氧4周时,IH组小鼠循环EMPs继续增加,超声心动提示小鼠心室重构,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肿胀、变性,可见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间隙增宽、心肌纤维断裂,TUNEL法提示心肌细胞凋亡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小鼠循环EMPs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NAC抗氧化干预能减弱小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使循环EMPs水平降低,超声心动评估的小鼠左室功能改善、TUNEL监测的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HE染色可见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减轻。第三部分:1.IH处理的EMPs时间依赖性使心肌细胞的活力下降。2.IH处理的EMPs使心肌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TUNEL监测的细胞凋亡率增加。3.IH处理的EMPs使心肌细胞MDA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4.NAC干预能使IH处理的EMPs诱导的心肌细胞的MDA水平下降、SOD活性升高,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TUNEL监测的细胞凋亡率减少。结论1.临床研究:(1)合并OSA的心衰患者较非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增加,OSA增加了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及不良预后事件,并与AHI密切相关。这提示OSA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CD144+-EMPs增高是合并OSA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合并OSA心衰患者再入院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EMPs升高是合并OSA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良好生物标记物。(3)合并OSA的心衰患者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外周血内皮微粒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相关;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心功能下降与氧化应激、CD144+-EMPs水平升高有关。2.动物实验表明间歇低氧促进小鼠循环CD144+-EMPs增加、心肌损伤;抗氧化干预能减轻小鼠的心肌损伤、减少循环EMPs的增加。表明间歇低氧可诱导小鼠的心肌损伤;间歇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参与了小鼠的心肌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并且这种改变与循环EMPs的释放增加有关。3.细胞实验显示间歇低氧处理内皮细胞提取EMPs时间依赖性导致心肌细胞的活力下降;间歇低氧来源的EMPs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增加、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干预能减轻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程度;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通过氧化应激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
卢锋[7](2019)在《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指的是当心室受到损伤或负荷增加时引起的心室的大小、形态、厚度及组织结构等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种自身的适应性改变,由Baumbach等在1989年首次提出。心室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脏形态的扩大,心室容量的增加,心肌的肥厚,细胞外基质的增多。一般可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最终将导致心力衰竭、死亡。近年来,医学研究证实: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是影响心脏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建立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进一步加强实验对心室重构的基础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目的:建立一种较为接近人体心室重构实际病理改变的心室重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心室重构的发生与病理特征,运用外科手术束扎羊肺动脉主干(Banding手术),形成右心室的高负荷,引发右心室对机械性反应建立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利用超声心动图、HE染色病理形态观察技术,总结该动物模型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并进行心室重构的的基础研究。1.备清洁级动物绵羊13只,体重约25-30公斤,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动物实验分为2组,具体分为对照组5只(A组),手术组8只(B组、选取5只进入后期的课题研究)。根据左右心室的结构与功能不同,右心室的质量在心脏中的占比较小,它对于增高的后负荷的机械性刺激更敏感,成功建立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所花费的时间更短,因此,本课题对手术组分别通过外科手术肺动脉束扎术制作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对照组只开胸不行肺动脉束扎,术后两组均给予正常喂养。2.对手术组术后3个月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心脏心室的变化。3.对照组、手术组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对比两组肺动脉压的变化(心尖四腔心切面),对比手术组与对照组在三个时间节点右心室收缩时肺动脉环扎处近心端最大血流速度(超声心动图心底短轴切面),间接说明手术组动物模型右心室受到的高负荷,机械性刺激,血流动力学改变。测量左心室EF值、右心室EF值,显示心室功能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4.对照组、手术组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壁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胸骨旁长轴切面二维测量法),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尖四腔切面二维测量法),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尖四腔切面三维测量法),对比心室厚度、大小、形态的变化。5.6个月后,采用过量麻醉的方法将手术组动物模型及对照组处死,取出实验动物模型的心脏标本,取部分右心室前壁组织,制作水平面、冠状面的心肌切片,进行右心室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在纳入实验动物手术组中8只绵羊(选取5只进入后期的课题研究),共行肺动脉环扎术羊8只,在行肺动脉束扎术时因出血过多死亡1只,行束扎术后的模型中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只,存活共6只,术后存活6个月达到预期要求,造模成功率达75%。2.对手术组于术后3个月进行胸部CT检查,对比术前彩超可见右室代偿性的增厚。3.术后3个月、6个月手术组在心室收缩时,肺动脉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1)反映右心室高负荷,肺动脉环扎处近心端收缩时最大血流速度增加。右心室EF值术后6个月呈逐渐减少趋势(P<0.01),左心室EF值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右心室存在高负荷,机械性的刺激,符合诱发心室重构的病理特点,建立的动物模型符合对心室重构研究的要求。4.手术组心室重构结果。在手术组中,右室前壁呈明显增厚状态(P<0.01),左室后壁无明显变化,右室发生了心室壁增厚。5.手术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变大(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减小(P<0.01)。手术组总体心脏变大。6.在对手术组、对照组进行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对比得出手术组心室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肌细胞排列出现紊乱,胞浆可发生肿胀,部分细胞核呈双核状态,核出现宽大畸形,心肌细胞的间质增加,心肌纤维化增生,同时还可发现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少量细胞凋亡、瘢痕组织。结论:1.通过Banding手术,形成的右心室高负荷引起心室重构,通过超声监测心室变大,心室容积增多、心室厚度增加及心肌现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变化、建立心室重构模型是可行的,科学的。2.手术组心室重构形态表现为心肌细胞体积变大、炎症细胞的浸润、少量细胞凋亡、瘢痕组织形成、心肌间质增多等变化。
代建成[8](2011)在《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ei指数等方法和指标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功能的改变,以客观化和规范化的手段来评估心脏功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优质的服务。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在其知情的情况下纳入研究范围,将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分为两组,即室间隔增厚组和室间隔非增厚组,对照组为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其他影响心脏功能的内、外科疾病,分别测量各组所需相关数据,在组织多普勒模式下,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取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测量二尖瓣频谱的终点至下一个频谱的起点的时间(a),测量左室射血的时间(b),以计算Tei指数;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以及心尖两腔心切面,启动组织多普勒模式,帧频>100帧/s进行存盘,备脱机分析。启用QTVI软件,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左室长轴切面的左室前间隔和后壁、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室侧壁和后间隔、心尖两腔心切面左室前壁和下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心尖四腔心切面左房基底段,分别获得上述位点处的同步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曲线上各点沿长轴方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Vs、Ve和Va),最后计算上述位点处沿长轴运动的平均峰值速度Vs、Ve、Va,平均Ve/Va值,以上数据均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Tei指数在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非肥厚组、对照组三组中依次降低(P<0.05);2.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室壁各位点处的平均Vs、Ve较对照组均显着减低,Vs在室间隔肥厚组最低;3.各组组内左室壁基底段各指标速率高于中间段各指标速率;4.各组组内左室不同室壁同一水平速率显示:后壁>侧壁>前间隔>后间隔;5.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基底段各位点处的平均Vs、Ve较对照组均显着减低(P<0.05),Vs在室间隔肥厚组最低(P<0.05)。结论1.根据Tei指数比较得出,高血压患者整体左心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室间隔肥厚组左心功能的降低更为明显。2.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室壁峰值速度显着下降,室间隔肥厚组尤为明显,表明左室壁的肥厚可减低室壁运动速度。3.左室同一水平不同室壁Vs比较游离壁大于室间隔。左室后壁与其他室壁相比,能更敏感的反映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变。4.Ve、Ve/Va能更敏感地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但Ve/Va诊断价值低于Ve。5.原发性高血压对左房功能的影响在左室壁未增厚时已可以体现。
王玉波[9](2011)在《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的再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技术对正常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3例,其中肥厚者22例,非肥厚者21例,正常对照组65例为观察对象,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观、二腔观和四腔观切面,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于左室后间隔、侧壁、右室游离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的瓣环处,声束与测量的瓣环处心肌尽量平行,分别测量7个部位的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s、Ve、Va,并计算Ve/Va值,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常规脉冲多普勒超声测得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血流E峰、A峰并计算E/A值。结果①高血压患者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的收缩峰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相比,明显下降(P<0.05);②高血压患者舒张末期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的峰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相比,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E/A比值及后间隔Ve/Va比值、前间隔Ve/Va比值、后壁Ve/Va比值、前壁Ve/Va比值、下壁Ve/Va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5);③高血压患者肥厚组和非肥厚组的室壁舒缩功能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④左室侧壁及右室游离壁的峰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⑤瓣环不同部位的心肌收缩及舒张的幅度不同(P<0.05);结论①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所测正常人在瓣环不同部位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及Ve/Va比值不一致;②与正常人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瓣环处不同部位收缩期峰值速度及Ve/Va比值减低,但在不同部位减低程度不一致,提示心脏室壁不同部位对高血压的反应不一致,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志颖[10](2010)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脂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脂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探讨EH患者中医分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早期心功能损害情况之间的联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和治疗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符合EH诊断标准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对所纳入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35例,阴虚阳亢型28例,阴阳两虚型23例,痰湿壅盛型34例,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测得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常规采血检测血脂,记录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值,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峰),并计算E/A比值。组织多普勒(TDI)测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流速Ea,计算E/Ea。结果:1.EH患者BM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型与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三型升高顺序为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0例EH患者中血脂异常者为78例,占入选病例的65%,其中以痰湿壅盛型为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升高而HDL-C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之间比较,痰湿壅盛型TG升高程度与其他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三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升高程度以痰湿壅盛型最明显,但与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H患者E/A比值减低,E/Ea增大程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医证型E/A比值减低程度阴阳两虚型与其他三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减低程度与痰湿壅盛型和阴虚阳亢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型与阴虚阳亢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a增大阴阳两虚型与各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型与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型和阴虚阳亢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峰值各证型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H患者BM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EH各中医各证型中,BMI值升高顺序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中以痰湿壅盛型BMI升高最明显。说明BMI值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2.EH患者各中医证型中痰湿壅盛型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三组相比,T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脂尤其是TG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3.各中医证型EH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以阴阳两虚型最明显。提示LVDF可作为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物理诊断依据之一。
二、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
1.3 心功能及循环系统的生理简介 |
1.3.1 循环系统 |
1.3.2 心脏简介 |
1.3.3 心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和资料的选取及检索方法 |
2.1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
2.1.1 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
2.1.2 每搏输出量(SV)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
2.1.3 左心房内径(LAD)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
2.1.4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
2.1.5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 |
2.2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数据的检索方法 |
2.3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数据的选取 |
第3章 影响中国人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的地理环境的选取 |
3.1 中国地理特征 |
3.2 地理环境指标选取 |
第4章 软件介绍 |
4.1 SPSS软件 |
4.2 SAS软件 |
4.3 ArcGIS软件 |
4.4 CorelDRAW X3 |
第5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分析 |
5.1 相关分析简介 |
5.1.1 相关分析基本概念 |
5.1.2 相关系数的计算 |
5.2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分析 |
5.2.1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2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3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4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5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6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7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8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5.2.9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单相关分析 |
第6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1 偏相关分析的基本概念 |
6.1.1 偏相关系数的计算 |
6.1.2 偏相关系数的检验 |
6.1.3 偏相关系数的性质 |
6.2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3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4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5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6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7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8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9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6.10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
第7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
7.2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3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4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5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6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7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8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9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7.10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8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1 曲线估计的基本原理 |
8.2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3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4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5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6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7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8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9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8.10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曲线估计 |
第9章 心功能五项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1 非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
9.2 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
9.2.1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2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3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4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5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6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7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8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9.2.9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10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1 主成分分析概述 |
10.2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2.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2.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3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3.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3.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4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4.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4.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5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5.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5.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6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6.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6.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7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7.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7.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8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8.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8.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9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9.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9.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10.10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主成分分析 |
10.10.1 主成分的主要信息 |
10.10.2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11章 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1 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2 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3 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4 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5 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6 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7 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8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11.9 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的最优模型选择 |
第12章 心功能五标指标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图 |
12.1 地统计分析基本原理 |
12.2 克里格插值概述 |
12.3 绘制老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4 绘制中青年男性左室射血分数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5 绘制中青年男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6 绘制中青年女性每搏输出量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7 绘制老年前期女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8 绘制老年前期及老年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9 绘制老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10 绘制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分布图 |
12.11 绘制成年男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参考值的分布图 |
第13章 结论与讨论 |
13.1 结论 |
13.2 本文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超声检测材料 |
1.2 地理资料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相关分析结果 |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61] |
2.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2.2.2 多元回归共线性诊断 |
2.2.3 因子分析 |
2.2.3.1 判断变量能否进行因子分析 |
2.2.3.2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构造因子变量 |
2.2.3.3 因子载荷与因子旋转 |
2.2.3.4 因子得分与回归方程 |
2.3 参考值最优模型的选取 |
2.4 绘制46~80岁男性LAD分布规律图 |
3 讨 论 |
(3)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
(一) 主要中英文缩略语表 |
(二) 中文摘要 |
(三) 英文摘要 |
(四) 前言 |
(五) 资料与方法 |
(六) 结果 |
(七) 讨论 |
(八) 结论 |
(九)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4)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论 文 |
前 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结 论 |
参考文献 |
附 图 |
综 述 |
正 文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 谢 |
(5)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 |
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临床观察 |
一、OSA对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 |
1.2.2 OSA对心衰患者心衰分型、心脏功能及左室结构的影响 |
1.2.3 OSA对心衰患者再入院及预后的影响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内皮微粒的相关性 |
2.1 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三组患者不同来源MPs数量的比较 |
2.2.2 OSA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对心衰患者EMPs水平的影响 |
2.2.3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亚组BNP水平的比较 |
2.2.4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亚组中左室功能的差异 |
2.2.5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对心功能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
2.2.6 内皮微粒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的生存分析 |
2.3 讨论 |
2.3.1 EMPs与内皮功能障碍 |
2.3.2 EMPs与低氧 |
2.3.3 EMPs与合并OSA的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4 小结 |
三、合并OSA的心衰患者氧化应激与EMPs的相互关系 |
3.1 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EMPs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
3.2.2 合并OSA的心衰患者BNP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关系 |
3.3 讨论 |
3.3.1 OSA与氧化应激 |
3.3.2 EMPs与氧化应激 |
3.3.3 氧化应激与心功能 |
3.3.4 EMPs与氧化应激诱导的心功能损伤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探讨间歇低氧致心肌损伤的机制 |
一、间歇低氧对小鼠心脏、循环EMPs的影响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动物模型的建立 |
1.1.2 标本的留取 |
1.1.3 心脏超声评估小鼠心脏功能 |
1.1.4 流式细胞术监测小鼠循环EMPs水平 |
1.1.5 HE染色评估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 |
1.1.6 Tunel监测小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1.2 结果 |
1.2.1 IH对小鼠心脏超声心动的影响 |
1.2.2 IH对小鼠循环MPs数量的影响 |
1.2.3 IH对小鼠心肌组织HE染色的影响 |
1.2.4 IH对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
1.2.5 IH-4W小鼠循环EMPs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
1.3 讨论 |
1.3.1 间歇低氧动物模型的建立 |
1.3.2 间歇低氧与心脏损伤 |
1.3.3 IH对循环EMPs的影响 |
1.3.4 外周血EMPs与间歇低氧诱导的心脏损伤的关系 |
1.4 小结 |
二、抗氧化干预对IH小鼠循环EMPs释放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1.2 心脏超声评估小鼠的心脏功能 |
2.1.3 标本的留取 |
2.1.4 流式细胞术监测小鼠循环内皮微粒水平 |
2.1.5 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
2.1.6 Tunel法监测小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2.1.7 Elisa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 |
2.1.8 Elisa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MDA的水平 |
2.2 结果 |
2.2.1 小鼠体重和心脏质量的改变 |
2.2.2 NAC改善间歇低氧小鼠的左室功能 |
2.2.3 NAC降低间歇低氧小鼠循环EMPs水平 |
2.2.4 NAC减轻间歇低氧小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
2.2.5 NAC减少间歇低氧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2.2.6 NAC减弱间歇低氧小鼠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程度 |
2.2.7 间歇低氧组小鼠循环EMPs与氧化应激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3.1 氧化应激参与了IH诱导的心脏损伤 |
2.3.2 NAC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抑制EMPs增加、改善心功能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探讨间歇低氧处理的EMPs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1 内皮细胞与心肌细胞的培养与分组 |
1.1.2 MTT(四唑盐)法监测心肌细胞的活力 |
1.1.3 Tunel法监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
1.1.4 Western blot监测心肌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 的表达 |
1.1.5 Elisa监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
1.1.6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IH处理的EMPs时间依赖性影响心肌细胞存活率 |
1.2.2 IH-EMPs对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2.3 IH处理的EMPs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2.4 IH处理的EMPs与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及抗氧化干预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IH处理的内皮微粒与心肌细胞的凋亡 |
1.3.2 IH处理的EMPs通过氧化应激促进心肌细胞的凋亡 |
1.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心室重构基础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
(一) 高血压发病原因 |
(二) 高血压心脏损害的机制 |
二、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功能的测定方法 |
(一) 左心功能 |
(二) 右心功能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三) 仪器及操作方法 |
(四) 质控 |
(五) 统计学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一) 基本资料比较 |
(二) 研究资料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一、高血压病对左心构型的影响 |
二、高血压病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
三、高血压病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
四、高血压病对左房重构和功能的影响 |
五、本课题研究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的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全文总结 |
综述 组织多普勒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脂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1 高血压病流行病学 |
1.2 高血压病分类诊断标准 |
1.3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 |
1.4 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及辅助检查技术 |
1.5 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 |
2.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
2.3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4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标准 |
1.2 研究对象来源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实验结果 |
讨论 |
1.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2.EH与体重指数、左室舒张功能、血脂的关系 |
3.EH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左室舒张功能、血脂的关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四、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心功能五项指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D]. 井静.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 [2]46~80岁男性左心房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因子分析[J]. 井静,葛淼,向思亭,王欣,张亚平,闫燕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10)
- [3]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右心室功能的研究[D]. 谭瑶.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4]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D]. 柴义青.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4)
- [5]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再评价[J]. 胡瑞,张象贤,王亚芬,刘国平,龚辉,沈伟,徐浩仁. 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1(01)
- [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D]. 杜亭亭.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基础研究[D]. 卢锋.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8]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D]. 代建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脉冲组织多普勒技术对正常人及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的再评价[D]. 王玉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10]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脂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王志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