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腹水的诊治

大鲵腹水的诊治

一、大鲵腹水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沈方方,张佳鑫,陈军平,武慧慧,于若梦,赵道全[1](2021)在《大鲵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大鲵常见疾病的病原、发病特征、流行季节、发病程度及水质状况等,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了不同疾病的发病规律,针对疾病的流行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张晗,邓捷,赵虎,孔飞,马红英,姜维,张红星,王启军[2](2020)在《大鲵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深入了解和治疗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疾病,针对已知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致病病原菌、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研究展望。

李成伟[3](2019)在《一例大鲵幼鲵非病原性腹水病的诊治》文中提出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国大鲵人工养殖从2012年(第一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的400万尾增长到2017年(第二届大鲵保护与发展论坛)的1500万尾,随着养殖量增加,疾病已成为人工养殖的限制性因素。其中,腹水病是大鲵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各种规格大鲵均为感染对象,由于大鲵相互攻击撕咬形成外伤、投喂变质饵料肠道破坏或者环境恶化等引发感染,感染后主要症状为腹水,严重者眼球外凸,有一层白膜覆盖,解剖后以肝脏出血点、肠

田海军,雷宇杰,潘开宇,郭旭升[4](2017)在《一例大鲵病例的病原分离及病理学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4月份,信阳农林学院河南省渔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工养殖的大鲵发病,有1只患病大鲵第1天表现为不摄食、反应比较迟钝、附肢有溃疡,第2天即死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死亡大鲵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肝脏贫血,脂肪变性,肝细胞间隙增宽;肾脏间质出血,肾小管间有红细胞浸润,管内有嗜酸性沉淀物;心肌纤维间隙增宽,排列紊乱,崩解坏死;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病理剖检发现死亡大鲵腹腔大量积水,肠道内部只有黏液没有食物,心脏发黑。从心脏、肝脏等病变明显处采取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可见到圆滑、湿润、边缘整齐、微凸、半透明、淡黄色、中等大小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单双排列(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钝圆的短小杆状菌,根据细菌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了对其他大鲵进行治疗和预防,选取临床上常用的14种抗生素采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左氟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卡拉霉素高度敏感。选取敏感药物对其他患病大鲵进行了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金娟[5](2016)在《两种大鲵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理化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大鲵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重庆某养殖场获得的患病大鲵的肝脏、心脏中分离出两株病原菌K4L1和CH6,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测定其胞外产物酶活性。结果显示,分离出的两株病原菌按照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致病菌株可引起健康蝾螈、青蛙、大鲵出现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的感染症状;胞外酶活性发现弗氏柠檬酸杆菌有卵磷脂酶和淀粉酶活性,不产生蛋白酶、脂酶、明胶酶及脲酶;而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溶血性,产生卵磷脂酶、脂酶、蛋白酶,没有检测到淀粉酶和脲酶的活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引起此大鲵发病的病原菌是弗氏柠檬酸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对大鲵有很强的致病性。本文从抗生素、中草药和消毒剂三个方面对大鲵致病菌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为大鲵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病原菌株对30种抗生药物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鲵源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酮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新霉素、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剩余24种抗生素均呈耐药性,耐药率高达80%。大鲵源嗜水气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呋喃唑酮、环丙沙星等1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羧苄西林、庆大霉素等15种抗生素不敏感,耐药率同样高达50%。这些结果都说明大鲵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这些结果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使用琼脂扩散法(平板打孔法)测定了中草药对大鲵源弗氏柠檬酸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实验结果发现中草药的抑制效果各不相同,其中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抑菌作用极强,抑菌圈直径超过20 mm;同一中草药对两株病原菌株的抑菌效果也不相同,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圈超过9mm的中草药对两株病原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其中五味子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8125 mg/m L,具有极强的抑菌效果。根据弗氏柠檬酸杆菌MIC结果筛选出11种抑菌作用较强的中草药,采用棋盘法进行配伍,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评估。在55种双联复方中,FIC在0.251.50之间,其中显着协同作用的复方占21.82%,协同作用的复方占40%。根据嗜水气单胞菌MIC结果筛选出17种对其高度敏感的中草药,设计136种双联复方并进行药效评价,其中38.97%的复方具有显着协同作用,36.03%的复方为协同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合理配伍的中草药复方能够在保证药效的基础上降低药物的使用浓度,也可以在协同作用下明显提高抑菌效果。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14种消毒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大鲵源嗜水气单胞菌与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不同种类消毒剂抑菌效果各不相同,同一种消毒剂对两株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也不相同,且抑菌效果随消毒剂浓度的下降而减弱。再利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消毒剂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通过中和剂鉴定实验确定各消毒剂的有效中和剂,发现苯扎溴铵等能被3%吐温80+2%卵磷脂完全中和,三氯异氰脲酸等被1%硫代硫酸钠完全中和。对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发现苯扎溴铵、过氧乙酸、二氯异氰脲酸钠等具有高效消毒作用,三氯异氰脲酸、溴氰菊酯等次之,乙醇、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为具有低效消毒作用。筛选出8种消毒剂进行双联复方配伍,得到28个复方并对其抑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复方都能够很好的抑制细菌的生长,且复方中各个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都大幅降低,既能保证药效,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分离鉴定出的大鲵病原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测定了抗生素、中草药、消毒剂的体外抑菌效果,筛选出对大鲵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及消毒剂,合理配伍后得到了抑菌作用明显提高的双联复方,为防控大鲵细菌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为研制绿色、安全、无污染的病害防治药物奠定基础。

尹文林,左梦丽,潘晓艺,姚嘉赟,沈锦玉[6](2015)在《大鲵病害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从介绍大鲵的主要病原出发,阐述了大鲵主要病害的发生原因,并对致病原因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同时提出了防治大鲵疾病的建议及研究的展望。

黄华伟,李小玲,黄向荣,刘伶俐,陈湘艺,曾春芳[7](2015)在《一例养殖大鲵非病原性腹水病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道了养殖稚鲵在变态前期因环境渗透压的变化而引起的腹水性疾病。该病无明显的传染性和流行季节,但发病快,死亡率高,是对变态前期的养殖稚鲵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非病原性腹水病。用低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浸浴可以有效缓解患病稚鲵的症状并治愈。

吴玙彤,余波,周思旋,徐景峨,罗永成,杨莉,谭诗文[8](2014)在《1例人工养殖大鲵腹水病的诊治》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对大鲵患病情况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的方法。结果表明:大鲵为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养殖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贺胜英,叶华,游玲[9](2014)在《大鲵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文中认为为了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烂鳃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从而为大鲵烂鳃病的确诊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从细菌性感染病鲵的鳃、肝、肾及血液中分离到两株细菌,经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为主要致病菌。两种病原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比较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治疗该病。

李蔚,董传甫[10](2014)在《中国大鲵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大鲵是稀有和最大的两栖类生物,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野生和驯养的中国大鲵具有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意义,但系列的传染性疾病造成了中国大鲵的野生恢复减缓和驯养大鲵的经济损失,这些传染性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对近年来在研究中国大鲵传染性病原体中发现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特别是2011年后引起驯养大鲵大量死亡的蛙病毒进行了综述,可为中国大鲵的疾病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建议提供综合性基础资料。

二、大鲵腹水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鲵腹水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大鲵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腹水病
    1.1 症状
    1.2 流行情况
    1.3 病因分析
    1.4 防治措施
2 腐皮病
    2.1 症状
    2.2 流行情况
    2.3 病因分析
    2.4 防治措施
3 肠炎病
    3.1 症状
    3.2 流行情况
    3.3 病因分析
    3.4 防治措施
4 水霉病
    4.1 症状
    4.2 流行情况
    4.3 病因分析
    4.4 防治措施

(2)大鲵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致病细菌分类及主要特征
2 细菌性疾病分类
    2.1 腹胀病
    2.2 腐皮病
    2.3 赤皮病
    2.4 败血病
    2.5 肠炎病
    2.6 疥疮病
    2.7 打印病
    2.8 烂嘴病
    2.9 烂尾病
    2.1 0 烂脚病
    2.1 1 水肿病
3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3.1 细菌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
    3.2 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3.2.1 环境
        3.2.2 饵料
        3.2.3 日常管理
    3.3 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手段
        3.3.1 传统抗生素
        3.3.2 中草药防治
4 展望
    4.1 新型药物研发
    4.2 新型饲料开发
    4.3 优良品种培育

(3)一例大鲵幼鲵非病原性腹水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细菌性病原检测
二、病毒性病原检测
三、病因分析及治疗
四、讨论

(4)一例大鲵病例的病原分离及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的基本情况
2 诊断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2.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2.1 LB固体培养基的配制
        2.2.2 病原菌的分离
        2.2.3 菌落及其形态学观察
        2.2.4 病原菌的鉴定
    2.3 药敏试验
3 结果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病理组织观察结果
    3.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3.2.1 病原菌的菌落特征
        3.2.2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
        3.2.3 病原菌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3.3 药敏试验结果
4 讨论
    4.1 大鲵致病菌的分析
    4.2 患病大鲵的药物治疗方案

(5)两种大鲵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章综述
    1.1 大鲵的生物学习性及人工养殖研究
        1.1.1 大鲵生物学习性
        1.1.2 大鲵的人工养殖
    1.2 大鲵的致病因素及主要病害
        1.2.1 大鲵的发病原因
        1.2.2 常见大鲵疾病
    1.3 大鲵病害防治研究概述
        1.3.1 消毒剂
        1.3.2 抗生素
        1.3.3 中草药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引言
第三章 大鲵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病原菌分离与形态观察
        3.2.2 病原菌生理生化鉴定
        3.2.3 DNA模板的提取
        3.2.4 基因组DNA的检测
        3.2.5 引物设计与合成
        3.2.6 16S rDNA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3.2.7 琼脂糖凝胶电泳
        3.2.8 测序并构建 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
        3.2.9 人工感染实验
        3.2.10 胞外酶活性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株形态特征分析
        3.3.2 生理生化结果
        3.3.3 16S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
        3.3.4 人工感染结果
        3.3.5 胞外产物酶活性
    3.4 讨论
第四章 大鲵病原菌的敏感药物筛选
    4.1 材料与试剂
        4.1.1 供试菌
        4.1.2 主要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病原菌菌悬液的制备
        4.2.2 大鲵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菌株K4L1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3.2 菌株CH6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4 讨论
第五章 中草药对大鲵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试剂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中草药母液的制备
        5.2.2 病原菌菌悬液的制备
        5.2.3 体外抑菌效果的测定
        5.2.4 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
        5.2.5 中草药联用抑菌实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中草药抑菌圈的测定
        5.3.2 中草药抑菌效果随作用时间的变化
        5.3.3 中草药抑菌效果随熬制后使用时间的变化
        5.3.4 中草药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
        5.3.5 中草药二联复方的抑制作用评价
    5.4 讨论
第六章 消毒剂对大鲵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6.1 材料与试剂
        6.1.1 供试菌
        6.1.2 主要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消毒剂的配制
        6.2.2 病原菌菌悬液的制备
        6.2.3 不同浓度消毒剂抑菌效果的测定
        6.2.4 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
        6.2.5 中和剂选定
        6.2.6 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
        6.2.7 消毒剂联用抑菌实验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浓度消毒剂抑菌圈的测定
        6.3.2 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杀菌浓度
        6.3.3 中和剂选定结果
        6.3.4 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
        6.3.5 消毒剂二联复方的抑菌作用评价
    6.4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6)大鲵病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大鲵病害发生的原因
    1.1品种质量差
    1.2养殖操作不规范
    1.3水质控制不严
    1.4饵料处理不当
    1.5大鲵机体受伤
2大鲵病害的分类
    2.1细菌性疾病
    2.2真菌病
    2.3病毒病
    2.4寄生虫病
    2.5其他常见疾病
3防治大鲵疾病的建议
    3.1选择优质鲵苗
    3.2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控制
    3.3加强饲养管理
    3.4定时接种疫苗
4大鲵病害研究的展望
    4.1加快新型鱼药的研究
    4.2加强新型饵料的研究
    4.3加强培育优良品种的研究

(7)一例养殖大鲵非病原性腹水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 1 样品来源
    1. 2 疾病特征
    1. 3 样品检测和病原分离
    1. 4 疾病诊断
    1. 5 疾病复现和防治试验
2 结果
    2. 1 样品检测及病原分离
    2. 2 疾病复现和治疗
3 讨论

(8)1例人工养殖大鲵腹水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 病理剖检
3 实验室检验
    3.1 细菌学检查
        3.1.1 细菌的分离培养
        3.1.2 生化鉴定
        3.1.3 药敏特性的测定
    3.2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3.3 患病大鲵虹彩病毒的PCR检测
4 诊断结果
5 防治措施
    5.1 采取措施及建议
    5.2 治疗方案
6 讨论

(9)大鲵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大鲵及药物
        1.1.2 培养基
    1.2 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1.2.2 菌落形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
        1.2.3 生理生化特征检查及菌种鉴定
        1.2.4 DNA提取及PCR扩增测序
        1.2.5 人工感染试验
        1.2.6 病原菌药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2.2 PCR扩增产物
    2.3 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10)中国大鲵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大鲵主要感染的病原性细菌
    1.1 柠檬酸杆菌
    1.2 迟钝爱德华菌
    1.3 假单胞菌属
    1.4 气单胞菌科
2 中国大鲵真菌性疾病
3 中国大鲵寄生虫疾病
4 中国大鲵病毒疾病
5 结语

四、大鲵腹水病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鲵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技术[J]. 沈方方,张佳鑫,陈军平,武慧慧,于若梦,赵道全. 河南水产, 2021(02)
  • [2]大鲵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J]. 张晗,邓捷,赵虎,孔飞,马红英,姜维,张红星,王启军. 河北渔业, 2020(03)
  • [3]一例大鲵幼鲵非病原性腹水病的诊治[J]. 李成伟. 科学养鱼, 2019(12)
  • [4]一例大鲵病例的病原分离及病理学研究[J]. 田海军,雷宇杰,潘开宇,郭旭升.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16)
  • [5]两种大鲵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理化特性研究[D]. 金娟. 西南大学, 2016(02)
  • [6]大鲵病害的研究进展[J]. 尹文林,左梦丽,潘晓艺,姚嘉赟,沈锦玉. 农业灾害研究, 2015(07)
  • [7]一例养殖大鲵非病原性腹水病的诊治[J]. 黄华伟,李小玲,黄向荣,刘伶俐,陈湘艺,曾春芳. 水产科技情报, 2015(02)
  • [8]1例人工养殖大鲵腹水病的诊治[J]. 吴玙彤,余波,周思旋,徐景峨,罗永成,杨莉,谭诗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18)
  • [9]大鲵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贺胜英,叶华,游玲.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6)
  • [10]中国大鲵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研究进展[J]. 李蔚,董传甫.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3)

标签:;  ;  ;  ;  

大鲵腹水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