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加入WTO:对证券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连平,王运金,邓志超[1](2021)在《加入WTO二十年:金融业如何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加入WTO二十年来,依靠"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在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同时,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一个金融弱势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金融大国,并稳步向金融强国迈进。中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加入WTO二十年来,作为中国主要融资方式的间接融资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信贷持续大幅扩张,有效地支持了经济高速增长。
强薇[2](2011)在《WTO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影响 ——基于中国“入世”十年的观察》文中认为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十周年。这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人均年收入从2001年的800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500美元;平均关税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到了2010年的9.8%,出口规模和进口规模分别增长了4.9倍和4.7倍。“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上,更体现在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响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要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起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其间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终于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外贸、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法制建设不断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着进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回顾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曲折历程以及入世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通过分析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了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机制改革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金融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试图通过历史研究和经验分析的方法,为中国继续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更好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周建荣[3](2007)在《开放背景下我国证券业生存与发展问题探讨》文中认为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战略在逐步向前推进。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履行了加入WTO时关于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今后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回顾近年来我国证券业对外
张耀平[4](2007)在《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金融风险是与农村金融的经营行为相伴而行的,它具有与一般行业经营风险不同的特点。一般行业的经营风险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局部的,一般不会构成对整个农村社会经济的巨大破坏。而农村金融一旦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如出现较大范围存款挤兑,就会迅速酿成金融风波,其结果将会使农村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陷于瘫痪。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不仅在于将大大削弱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损害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业的良好信誉,而且将严重激化财政收支矛盾,迫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危及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迫切和重要。目前关于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大多数研究一方面偏重于个体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偏重于静态化的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WTO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则突破了这一束缚,从管理学、金融风险、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探寻中国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理论根源及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本研究共九章,按照“问题—设计—前景”的逻辑关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三章,属总论部分,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论述本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农村金融风险的理论涵义、经济分析及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在这一部分除了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进行现状评估以外,还有大量篇幅是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的研究。主要通过从体制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对印度、巴西、埃及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析,寻求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八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设计战略规划。作者在第一部分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农业发展远景目标,重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为依托,以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优化外部环境,构建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贸、工、农综合经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二部分基本按照这一逻辑展开研究,分别从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监管、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及优化外部环境等角度论述防范与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论文的第九章是第三部分——前景部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在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前景及风险防范问题。关于农村金融风险相关研究的文献浩如烟海,一方面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但同时又使研究较难突破传统研究范式而有所创新。本论文试图从内容体系及方法论两个角度突破这一范式,可能的创新之处体现于:第一,分析和探讨了农村金融风险的理论涵义及成因。农村金融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资金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中不确定性是农村金融系统的内在属性,无法将其完全消除,它与市场经济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对农村稀缺资源在竞争目标中的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农村金融风险是与农村金融的经营行为相伴而行的,它具有与一般行业经营风险不同的成因。从外部环境看,市场机制不健全、宏观调控负面效应和法制不健全、难落实是形成农村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内部分析,农村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经营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内控机制不健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低下等原因所造成。第二,提出了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方针。本研究从总体上力求全面系统地把握和研究整个农村金融风险问题,提出防范和化解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战略方针应该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围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农业发展远景目标,重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加强农村金融监管为依托,以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优化外部环境,构建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贸、工、农综合经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第三,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设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借助经济学、金融学、农村经济管理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设想,即建立农村金融宏观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事前预警功能;建立农村金融中观风险预警机制,发挥事中监测作用;建立农村微观风险预警机制,降低风险程度。从而对金融机构实施全方位监管,保护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第四,探讨和分析了在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前景及风险防范。本研究将农村金融置于WTO框架下,探讨了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宏观前景——国际化趋势、本土化趋势和竞争化趋势,分析了WTO框架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前景——混业式趋势、多元化趋势和电子化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独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和一套完整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纪文静[5](2006)在《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目前对中国金融业开放方面的研究主要偏向于金融服务贸易的大方向,对其理论和国家的政策以及监管分析较多。而本文则是站在我国证券业的角度,分析其目前所处的环境、分析其竞争力以及利用外资的方式及其运作,从而提出它们的利弊,并对国内券商提出警示。本文在介绍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关概念及相关协议的基础上,解释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相关术语的联系和区别,并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动因和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以及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现状,分析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随后,对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证券业开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我国证券业应采取的措施。在分析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时,本文首先在国际竞争力以及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定义的基础上得出对证券业竞争力的初步定义,并指出对证券业竞争力的分析需要分成证券市场和参与机构两方面来分析,其中证券市场又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而参与机构则主要为证券公司。在分析中,适当采用了一些指标。通过国内外证券业数据的横向比较以及中国证券业多年发展的纵向比较,最终得出结论。目前,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不足以应对国外的竞争。同时,中国证券业在挫折中前进。本文最后在对中国证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证券业开放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得出比较适合中国证券业开放现实的是渐进式有限制直接开放模式。并提出在证券市场竞争力的培养上要注重金融衍生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发展。此外,还提出在开放条件下,我国证券公司必须在资本融资能力、业务创新能力、服务营销能力、研发学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五个方面全力构造自己的竞争力。
李杉[6](2004)在《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谭新宇[7](2002)在《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文中提出2001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无疑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样对我国证券业也将带来强烈的震动和冲击。本文主要从论述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要求和影响提出我国证券业的应对思路和措施。
李京文,王军生[8](2002)在《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加入 WTO最大的战略意义 ,在于它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中国参加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 ,为中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WTO有关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即 GATS金融服务贸易框架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规定了 WTO成员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明确了对中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的要求 ,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种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因此 ,中国相应的对策也应是全面的
王福宏,王胜才,戴培昆,夏安宁,钱良信,王海林,罗光勇,梅汛,杨青燕,柯轶[9](2001)在《WTO与安徽》文中研究指明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便于读者及时了解和掌握WTO规则中的有关条款和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安徽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列专题报告。本刊独家刊发,以飨读者。刊发时,略作删减,标题为编辑所加。
陈采芹[10](2001)在《加入WTO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证券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证券业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讨论了加入WTO后,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文章对证券业的研究从证券市场、券商、上市公司三方面入手。首先回顾了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证券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介绍了WTO对我国证券业的要求以及海外发达证券业的现状。然后,相应地就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笔者针对性地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提出了建议。
二、中国加入WTO:对证券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加入WTO:对证券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加入WTO二十年:金融业如何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金融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中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持续深化 |
● 银行业“脱胎换骨”,以制度改革推动行业发展 |
● 证券业“风云际会”,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
● 信托业“涅盘重生”,由“重规模”转向“重质量” |
● 保险业“柳暗花明”,资金入市助力经济发展 |
三大经验,指引金融业未来发展 |
●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金融业发展动力源于实体经济,未来金融业发展必将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
●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引资引制引智并重,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金融双向开放,助力中国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 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金融业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与机制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 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金融业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整体提升,未来仍需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
(2)WTO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影响 ——基于中国“入世”十年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入世历程和入世承诺 |
一、中国入世历程 |
(一) “复关”谈判前的中国 |
(二) 中国“复关”谈判 |
(三) 中国“入世”谈判 |
二、中国入世承诺 |
(一) 大幅度开放市场,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
(二) 确保中国法律法规与WTO 的一致性 |
(三) 遵守WTO 规则,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入世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概况 |
一、入世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
(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1978~1992 年) |
(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阶段(1992~2002 年) |
二、入市前中国经济体制与WTO 的不适应性 |
(一) 现代企业制度还待确立 |
(二) 金融体制有待完善 |
(三) 审批制度需要改革 |
第三章 WTO 对中国所有制改革的影响 |
一、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一) 完善股份制,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
(二) 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水平 |
(三)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人事制度 |
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一) 私营企业的发展 |
(二) 外资企业的发展 |
第四章 WTO 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影响 |
一、促进了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 |
(一)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
(二) 国际投资迅速增长 |
二、促进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
(一) 下调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 |
(二) 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
(三) 调整对外经贸合作政策 |
三、促进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 |
(一) 入世后农业的发展情况 |
(二) 入世后制造业的发展情况 |
(三) 入世后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
第五章 WTO 对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影响 |
一、银行业的改革 |
二、证券业的改革 |
三、保险业的改革 |
四、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六章 WTO 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 |
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结论与展望 |
一、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二、努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 |
三、积极参与国际机制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开放背景下我国证券业生存与发展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加入WTO时关于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 |
1. 金融业开放的深化和综合经营从试点走向推广标志着中国证券业行业保护期的结束, 中国证券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
2. 中国证券业在行业保护期内已经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在新的竞争条件下, 弱小的中国证券业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 |
3. 在中国金融业的重组中重新确立中国证券业的竞争优势, 重构中国证券业。 |
3. 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 |
4. 以综合经营来应对证券业的竞争与挑战。 |
5. 调整证券监管体系。 |
(4)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农村金融风险研究的进展 |
一、关于金融风险的基本理论 |
二、关于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 |
三、关于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措施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三、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
第二章 农村金融风险的理论涵义和经济分析 |
第一节 风险的性质与管理 |
一、风险的概念和性质 |
二、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三、风险管理的实践步骤 |
第二节 金融风险与农村金融风险 |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
二、金融风险的表征分析 |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
四、农村金融风险与一般金融风险的区别分析 |
第三节 农村金融风险的一般理论 |
一、马克思理论对金融风险的一般解释 |
二、有关金融风险的西方理论与假说 |
三、农村金融风险的特有理论 |
第四节 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 |
二、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
三、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成因透视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比较 |
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金融特点 |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各经济类型的农村金融风险 |
第二节 台湾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启示 |
一、完整、稳定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是台湾有效控制农村金融风险的基础 |
二、构建规范的合作金融体系,减少农村金融风险 |
三、台湾的农业信用保证制度能够有效分担贷款风险 |
四、存款保险制度是台湾地区减少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关键因素 |
第三节 印度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启示 |
一、放松对银行金融机构设立与扩张的限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 |
二、放松对银行金融机构放款数量的限制,调整监管目标、方式和手段 |
三、放松对银行金融机构放款方向的限制 |
四、要求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减少金融机构风险 |
五、积极采用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中介 |
六、放松对银行存贷利率及货币对外汇本的限制 |
七、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 |
八、加大对农村金融违规的惩罚力度 |
第四节 韩国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启示 |
一、农村金融管理机构的改革 |
二、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
第五节 启示 |
一、分离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和货币政策职能,建构风险管理主体 |
二、加快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 |
三、增强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四、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制度 |
五、实行谨慎的金融监管政策和金融财务会计政策 |
第四章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首要条件 |
第一节 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金融风险:理论分析 |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义及功能探讨 |
二、农村金融风险与金融体系:基于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的考察 |
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 |
第二节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分析框架 |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分析的方法论和切入点:转轨经济分析视角 |
二、我国农村转型特征对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要求 |
第三节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现状描述 |
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结构缺陷 |
二、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缺陷 |
第四节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基本设想 |
一、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约束 |
二、多观点下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的讨论 |
三、结论性评述:重构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
第五章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重要依托 |
第一节 现代农村金融监管的作用 |
一、农村金融监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
二、农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监管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 |
一、我国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 |
二、以农村金融风险视角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新形势下完善和加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监管的路径 |
第三节 现代农村金融监管的基础:内部控制机制 |
一、内控机制的定义 |
二、构建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标准及原则 |
三、构建标准的内部控制机制 |
四、现代农村金融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督控制制度 |
第四节 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协调分析 |
一、协调的必要性 |
二、协调的内容 |
第五节 农村问题性金融机构的救助制度 |
一、危机救助制度缺陷 |
二、构建金融机构救助制度 |
第六章 深化农村金融产权制度改革: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基础 |
第一节 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分析方法 |
一、产权的定义 |
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综述 |
三、金融产权及其特征 |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产权制度的历史考察 |
一、中国农村金融产权体制变迁 |
二、农村金融产权变革的必要性 |
第三节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
一、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分析 |
二、我国现行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的缺陷 |
第四节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 |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设计的原则 |
二、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方案设计:确立真正的合作产权制度 |
第五节 我国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缺陷 |
二、我国农业银行产权改革的目标 |
三、农村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设计 |
第七章 优化外部环境:为防范与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
第一节 农村宏观经济与农村金融 |
一、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 |
二、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内在关系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金融 |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
二、农业产业化各阶段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
第三节 农民文化理念与农村金融 |
一、中国农业文化的几个特征 |
二、农户的融资次序 |
第四节 社会信用、政策法律与农村金融 |
一、社会信用环境与农村金融风险 |
二、农村政策环境与农村金融风险 |
三、金融法律环境与农村金融风险 |
第五节 优化外部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
一、优化农村宏观经济环境,扶持乡镇企业发展 |
二、支持农业产业化,优化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 |
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提高农民素质 |
四、优化农村政策环境,加大对农村金融组织的保护 |
五、优化农村法律环境,加快合作金融立法 |
第八章 构建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系统 |
第一节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框架 |
一、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运行程序 |
二、国内外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综述 |
三、构建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
第二节 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理论设想 |
一、建立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 |
二、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想 |
第三节 农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具体步骤 |
一、农村金融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构建 |
二、农村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构建 |
三、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分析系统构建 |
四、农村金融风险预警处理系统构建 |
第四节 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状况 |
一、风险管理决策的一般理论分析 |
二、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五节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政策途径 |
一、完善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途径 |
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风险管理的政策途径 |
三、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政策途径 |
第九章 农村金融发展:接轨与前景 |
第一节 WTO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的一般分析 |
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
二、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中国农村金融 |
一、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二、加入WTO对农业银行的影响 |
三、加入WTO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影响 |
四、加入WTO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
第三节 WTO框架下未来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
一、WTO框架下农村金融体系的未来前景 |
二、未来农村金融风险的表征分析 |
三、未来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二章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概述 |
2.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相关概念 |
2.2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动因 |
2.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弊分析 |
第三章 中国证券业的对外开放 |
3.1 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概况 |
3.2 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道路 |
3.3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 |
第四章 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4.1 证券业国际竞争力概念 |
4.2 中国股票市场竞争力分析 |
4.3 中国债券市场竞争力分析 |
4.4 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分析 |
4.5 中国证券业竞争力的总体分析 |
第五章 中国证券业开放中的若干思考 |
5.1 中国证券业国际化的制度障碍 |
5.2 证券市场在证券业国际化中应采取的对策 |
5.3 证券公司在证券业国际化中应采取的对策 |
5.4 中国证券业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章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金融全球化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
一、 经济全球化 |
二、 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 |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的法律特征 |
一、 各国金融法律制度的趋同化 |
二、 国内金融管制法律的放松 |
三、 资本与金融机构跨国移动限制法律的放松 |
四、 金融运行规则全球化 |
第三节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证券市场 |
一、 当前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 |
二、 证券市场国际化趋势的特征 |
三、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影响 |
第二章 当前国际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特点及趋势 |
第一节 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基本问题 |
一、 证券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二、 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原则 |
第二节 当前国际证券监管立法概述 |
一、 证券监管法律的历史发展 |
二、 当前国际证券监管立法概述 |
第三节 当前国际证券监管立法的特点与趋势 |
第四节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法律成因和对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启示 |
一、 亚洲金融危机的法律成因 |
二、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推进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启示 |
第三章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与我国证券监管立法架构 |
第一节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研究 |
一、 WTO金融服务贸易法律制度产生 |
二、 WTO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
一、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
二、 两个概念的区分--证券市场开放与证券业开放 |
三、 证券市场开放与证券业开放的不同后果 |
四、 加入WTO与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关系 |
第三节 我国证券监管的法律架构 |
一、 我国证券监管法律架构 |
二、 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对监管法律制度的新要求 |
三、 我国目前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 |
四、 我国证券监管法律与WTO要求的接轨 |
第四章 证券业务对外开放的法律监管 |
第一节 ?关于证券业市场准入的法律问题 |
一、 我国的入世承诺 |
二、 《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 |
三、 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意义和影响 |
四、 关于证券业市场准入的法律问题 |
五、 有关法律问题的分析 |
第二节 对证券公司的法律监管 |
一、 对证券公司利益冲突的法律防范 |
二、 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法律防范和监管 |
第五章 证券市场投资对外开放的法律监管 |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对外开放 |
一、 引进境外投资者的必要性 |
二、 中国证券投资开放策略 |
第二节 关于QFII的探讨 |
一、 QFII政策的涵义 |
二、 QFII制度各国经验比较借鉴 |
三、 中国证券市场引进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原则 |
四、 我国QFII政策的模式及其特点 |
五、 我国QFII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加强法律监管 |
第三节 B股的问题 |
一、 我国B股市场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
二、 B股市场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
三、 解决B股市场问题的思路 |
第四节 其他金融工具 |
一、 GFII |
二、 QDII |
第六章 证券市场融资对外开放的法律监管 |
第一节 外资直接上市及其监管 |
第二节 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 |
一、 外资并购的利弊分析 |
二、 美国对外资并购的有关法律制度 |
三、 我国外资并购的具体情况 |
四、 现行有关外资并购的法规的不足之处 |
五、 外资并购法律制度完善 |
第七章 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一节 证券法律冲突和证券法的域外适用 |
一、 证券法律冲突 |
二、 证券法的域外适用所依据的原则 |
三、 证券冲突规范的法律适用 |
四、 我国证券法的域外适用和有关的冲突规范 |
第二节 证券监管国际合作 |
一、 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
二、 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目标和原则 |
三、 证券监管国际合作的途径 |
四、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
第八章 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现状的总结和展望 |
第九章 结论--适应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监管体系 |
参考文献 |
(7)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要求 |
二、加入WTO对国内证券业的影响 |
(一)我国证券经营机构与外资证券经营机构竞争地位的比较 |
1. 体制差异比较 |
2. 经营范围比较 |
3. 税赋地位比较 |
4. 人才差异比较 |
5. 业务范围差异比较 |
6. 投资者差异比较 |
(二)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积极影响 |
1. 有利于加快我国证券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
2. 有利于加快培育我国证券市场主体,壮大证券经营机构实力 |
3. 有利于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4. 有利于国内证券经营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5. 有利于加快国内证券业的国际化进程 |
(三)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不利影响 |
1、业务竞争将更趋激烈 |
2、市场竞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 |
3、国内证券经营机构的运营成本可能增加 |
三、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应对思路 |
(一)走兼并联合扩张的发展道路 |
(二)走增资扩股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发展道路 |
(三)走业务创新和特色服务的发展道路 |
(四)走建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发展道路 |
(8)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二、WTO有关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 |
(一) 金融服务的含义 |
(二) 有关协议 |
(三) 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义务 |
1.最惠国待遇。 |
2.国民待遇。 |
3.市场准入 |
三、扩大对外开放: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基本要求 |
(一) WTO对银行业的基本要求 |
(二) WTO对证券市场的基本要求 |
(三) WTO对保险业的基本要求 |
四、风险与压力剧增:加入WTO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不利影响 |
(一) WTO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机遇 |
1.银行业 |
2.证券业 |
3.保险业 |
(二) WTO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
1.银行业: 迅速开放带来了不确定性 |
2.证券业:实力悬殊的竞争 |
3.保险业:粗放经营将导致市场份额丧失 |
五、积极稳妥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应对WTO的策略 |
(一) 银行业:加强对外开放中的风险控制 |
(二) 证券业:推进结构性的对外开放 |
(三) 保险业:加速市场化进程,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
六、结论 |
(10)加入WTO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证券业的发展与现状 |
第一节 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
第二节 我国证券业的现状 |
第二章 WTO对我国证券业的要求与海外发达证券业现状 |
第一节 WTO对我国证券业的要求 |
第二节 海外发达证券业现状 |
第三章 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 |
第一节 加入WTO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二节 加入WTO对国内券商的影响 |
第三节 加入WTO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
第四章 加入WTO后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 |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在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 |
第二节 我国券商在加入WTO后的对策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在加入WTO后的发展对策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四、中国加入WTO:对证券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入WTO二十年:金融业如何嬗变[J]. 连平,王运金,邓志超. 金融博览(财富), 2021(11)
- [2]WTO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影响 ——基于中国“入世”十年的观察[D]. 强薇. 外交学院, 2011(05)
- [3]开放背景下我国证券业生存与发展问题探讨[J]. 周建荣. 浙江金融, 2007(11)
- [4]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D]. 张耀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5]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 纪文静. 江苏大学, 2006(05)
- [6]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法律监管研究[D]. 李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4(01)
- [7]加入WTO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 谭新宇.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S3)
- [8]加入WTO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J]. 李京文,王军生.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02)
- [9]WTO与安徽[J]. 王福宏,王胜才,戴培昆,夏安宁,钱良信,王海林,罗光勇,梅汛,杨青燕,柯轶. 安徽决策咨询, 2001(12)
- [10]加入WTO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对策研究[D]. 陈采芹. 湖南大学,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