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英,冯丽[1](2021)在《吡非尼酮通过调节急性心肌梗死大鼠TGF-β1/Smad通路改善心室重构》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调节急性心肌梗死大鼠TGF-β1/Smad通路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50 mg/kg)、吡非尼酮中剂量组(100 mg/kg)、吡非尼酮高剂量组(200 mg/kg)、福辛普利组(阳性对照组,15 mg/kg),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药物处理组大鼠每天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以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4 d,给药结束24 h后,检测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伊红(HE)、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心室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改变明显,呈现心肌细胞肥大、坏死,心肌纤维扭曲、断裂,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并有大量胶原沉积,呈现纤维化变性,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大、血清TNF-α、IL-6及TGF-β1水平、心肌组织TGF-β1表达及p-Smad/Smad明显升高(P均<0.05)。吡非尼酮低、中、高剂量组、福辛普利组大鼠病理损伤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轻,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清TNF-α、IL-6及TGF-β1水平、心肌组织TGF-β1表达及p-Smad/Smad较模型组降低,且吡非尼酮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吡非尼酮高剂量组与福辛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非尼酮可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炎症,降低病理损伤及纤维化变性,改善心室重构,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Smad通路实现的。
张杰,梁美珍[2](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药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查阅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作用机制研究的文献,从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和中成药进行综述。通过文献整理发现,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清热解毒3类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是热点,在抑制心肌纤维化、减轻炎性反应、减少胶原的堆积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多个病理环节,包括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心肌细胞凋亡等,可作用于多个靶点,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且较单用西药更为安全有效。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机制研究较少,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尚需挖掘。
马如风[3](2020)在《基于ATF3/MAP2K3/p38 MAPK通路探究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仍保持上升趋势,且渐趋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是心肌梗死后心脏出现的一种代偿性、继发性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影响因素。长期持续的心室重构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诱发心力衰竭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影响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过程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的关键环节。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患者基本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或兼挟其他证型。活血益气中药及其有效组分作为基本方在治疗心室重构方面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有效组分中药,其成分相对明确,药理作用较为清晰,且制剂多样、携带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肌耗氧量等药理作用;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an IIA)能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改善心脏神经重构和电生理异常等;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S)显着的耐缺氧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脂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从而改善AMI后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三者是本院院内制剂活血化瘀方主要组成药物的中药有效成分,单独应用可在不同层面上保护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系统重构,而三者联合使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还未有研究。最新文献研究表明,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节NFκB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心肌缺血期的炎症浸润,同时抑制TGF-β1和Collagenl.的表达,降低心肌成纤维细胞功能,保护心肌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的重构;还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中Runx1、提高PPARα的表达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根据导师的多年临床用药经验和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药物-疾病靶点,本研究探索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PNS、TanⅡA、TGS联合用药,以PNS为君,TanⅡ 和 TGS 分别佐使,通过调节 ATF3、MAP2K3、p38MAPK、TGF-β1、Collagen I、NFκB p65、IκB、Runx1、PPARα 等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激活 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发挥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为将活血益气组分中药开发成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新药提供扎实有力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结扎健康的SPF级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构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MI)、福辛普利组(Fosinopril,FIP,1.2mg/kg·d)、三七总皂苷组(PNS,40mg/kg·d)、丹参酮IIA 组(TanⅡA,70mg/kg·d)、人参总皂苷(TGS,30 mg/kg·d)、组分配伍组(Component compatibility,CC,PNS 40mg/kg-d+Tan IIA 70mg/kg.d+TGS 30mg/kg.d);假手术组(Sham)大鼠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相同位置只穿线不结扎,作为阳性对照。各给药组以灌胃方式给予相应药物,MI组大鼠和Sham组大鼠给予去离子水,连续给药4周。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超声后取材,计算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Heartweight/bodyweight,HW/BW);用HE和Man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的病理学改变和心肌纤维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心室重构标志物CRP、TNF-α、GDF-15和MMP9/TIMP1水平以及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AMP水平;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 ATF3/MAP2K3/p38 MAPK 信号通路中 ATF3、MAP2K3、p38 MAPK、NFκB p65、TGF-β1、Collagen I、Runx1、PPARα等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1.1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VFS)显着降低(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LVIDs和LVIDd降低,LVEF和LVFS升高(P<0.01或0.05);其中组分配伍中药组心脏超声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味组分中药组(P<0.05);1.2光镜下观察HE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增宽,且心肌纤维染色不均;心肌组织较松散,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有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伴见心肌纤维的溶解、断裂、坏死等,结合心脏超声结果表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的病理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组织染色大致均匀,肌纤维较完整,分布较整齐,炎性浸润略减轻,细胞形态和结构得到改善,其中组分配伍中药组改善更明显;1.3光镜下观察Masson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出现较明显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伴见心肌胶原和纤维瘢痕增多;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纤维和细胞外基质重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伴见少量心肌纤维增生,胶原沉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或0.05),其中组分配伍组较其他单味组分组改善更为显着(P<0.05);1.4心脏质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降低(P<0.01或0.05);且组分配伍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下降更为明显(P<0.05);1.5 ELISA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血清心室重构标志物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P、TNF-α GDF-15和MMP9/TIMP1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CRP、TNF-α、GDF-15和MMP9/TIMP1水平降低(P<0.01或0.05);与各单味组分给药组相比,组分配伍组各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较为显着(P<0.05)。2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2.1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I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I和TGF-β1的表达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梗死后细胞外基质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程度(P<0.05);2.2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F3的表达水平降低,MAP2K3、p38 MAPK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给药4周后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ATF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升高、MAP2K3、p38 MAPK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2.3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给药4周后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p-NFκB p65/NFκB p65和p-IκBα表达水平降低(P<0.01 或0.05);3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3.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AMP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水平明显降低,AM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水平升高,AMP水平降低(P<0.01或0.05),改善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的能量生成;3.2化学比色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明显降低(P<0.0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提高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能量代谢酶水平;3.3 ELISA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出现降低(P<0.05),促进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的能量应用;3.4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unx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Runx1的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0.05)。结论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炎症水平,且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较单味组分中药呈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通过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I和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程度;3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通过激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TF3/MAP2K3/p38 MAPK炎症信号通路,进而降低了 NFκB/IκB炎症信号的过度激活,同时通过调节心肌组织中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下游能量代谢效应因子Runx1和PPARα的表达,改善了心肌组织中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卢文吉[4](2020)在《芪参颗粒调控脾脏AT1-心脏MCP-1/CCR2通路抑制心衰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本研究旨在从调控心脏-脾脏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与动员机制为关键切入点,利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结扎术制备心衰动物模型,从功能与结构两个方面探讨脾脏及其释放的炎性细胞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益气活血解毒方芪参颗粒通过脾脏AT1-心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信号通路调控“心-脾轴”单核/巨噬细胞表型与功能进而防治心衰的机制研究。方法:1.为探讨脾脏动员机制在心衰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采用LAD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动物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脾切组及阳性药福辛普利组,另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其中脾切组在LAD结扎术前行全脾切除术(Splenectomy)。利用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利用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与脾脏基本结构的变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相关细胞表型的变化。2.为阐明心衰有效方剂—苗参颗粒“从脾论治”防治心衰的作用机制,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模型后,给予芪参颗粒灌胃给药21 d,心脏超声评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HE染色检测脾脏基本形态及组织中单核细胞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循环中Ang II的含量;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脾脏组织中与动员机制相关ATI、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3.为进一步揭示芪参颗粒调控心肌巨噬细胞M1/M2平衡进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不同表型的数量变化;结合马松、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化情况;利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新生情况;利用WB检测心肌细胞中MCP-1、CCR2、AT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纤维化相关蛋白及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从M1、M2不同表型巨噬细胞介导的抗纤维化与促血管新生机制阐释芪参颗粒改善心功能的具体机制。4.阐明芪参颗粒调控心衰小鼠“心-脾轴”单核/巨噬细胞表型进而防治心衰的作用机制,鉴于小鼠的流式细胞抗体更为全面,因此采用LAD结扎术制备小鼠心衰模型进行研究,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脾切组、芪参颗粒组和福辛普利组,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24h,7d及14d三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心脏超声评价各组小鼠不同时期的心功能;利用血生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不同时期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ate dehydrogenase1,LDH1)的含量,综合以上结果评价芪参颗粒在心衰不同时期的药效作用。针对芪参颗粒对心衰修复期(给药7 d)心功能的调控最为显着,因此,以此时间点切入进一步探讨心衰后脾脏-心脏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分化的情况。结合HE染色检测小鼠脾脏结构与炎性细胞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循环中单核细胞以及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表型与数量的变化;此外,ELISA检测小鼠Ang Ⅱ的表达。综合以上结果阐释心衰后芪参颗粒对“心-脾轴”单核/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1.超声结果显示,LAD结扎21 d后,模型组大鼠心肌的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和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显着下降。脾切组EF与FS值明显升高;阳性药组EF值亦见回升。脾脏HE结果显示,模型组脾脏白髓区边界不清,边缘区消失且炎性细胞大量减少;给予阳性药后,脾脏基本结构逐渐恢复,炎性细胞丢失减少。心肌组织HE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边缘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较之模型组,脾切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阳性药组炎性细胞浸润也相对减少。心脏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上升,但M2型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脾切组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显着下降,M2型巨噬细胞未见明显变化;阳性药组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M2型巨噬细胞相对增加。2.给予芪参颗粒干预后,心衰大鼠EF值显着上升。脾脏HE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脏的白髓边缘区模糊不清,红髓区细胞数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芪参颗粒组可以显着提高脾脏红髓中细胞数量。其次,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Ang Ⅱ水平明显上升;较之模型组,芪参颗粒组循环中Ang Ⅱ水平明显下降。WB结果显示芪参颗粒组能显着下调AT1、MCP-1蛋白水平的表达。3.心肌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M1型巨噬细胞数量显着上升,M2型巨噬细胞数目较少;较之模型组,芪参颗粒组可以降低M1型巨噬细胞数量,同时显着上调M2型巨噬细胞数量。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胶原纤维组织浸润明显,较之模型组,芪参颗粒组能有效抑制心肌间质胶原的过度沉积。CD3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芪参颗粒组可以促进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数量。WB结果显示,芪参颗粒组能够显着下调心肌组织中与巨噬细胞募集相关的MCP-1、CCR2、AT1、TGF-β1/Smad3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上调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4.超声结果显示,24 h模型组EF和FS值显着下降,芪参颗粒组EF和FS值得到改善,但未见统计学意义;7d和14 d芪参颗粒组小鼠的EF和FS值均得到明显回升,且延长给药时间至14 d,芪参颗粒组EF和FS值较给药7 d芪参颗粒组未见明显变化。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模型组CK-MB和LDH1显着升高,7 d和14 d模型组CK-MB和LDH1变化不明显。芪参颗粒组干预24 h,可显着抑制CK-MB、LDH1的释放,发挥保护心肌损伤的作用。综上,芪参颗粒给药7 d,能够显着改善心衰小鼠的心肌收缩功能。因此,以给药7d为时间点,探讨芪参颗粒调控“心-脾轴”免疫细胞分型的相关研究。7 d模型组小鼠脾脏整体结构显示,心衰能够造成脾脏的长度增大;给予中药干预后,脾脏长度趋于正常。脾脏HE结果显示,心衰小鼠脾脏白髓边缘区消失,红髓区细胞数减少;芪参颗粒组红髓区细胞数量显着上升。脾脏流式细胞术显示,模型组CD11b+数量显着降低,以Ly6Chigh单核细胞数目居多;芪参颗粒组CD11b+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且可明显抑制Ly6Chigh单核细胞表达。血液流式细胞术显示,模型组中CD11b+细胞数量显着上升,而芪参颗粒组可以显着降低CD11b+细胞的数量。针对脾脏动员的启动因素,对血浆中Ang Ⅱ浓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Ang Ⅱ水平明显上升,芪参颗粒组能够显着降低循环中上升的Ang Ⅱ水平。心脏流式细胞术显示,心衰小鼠心肌组织中F4/80+CD11b+数量显着上升,而芪参颗粒组可以明显降低F4/80+CD11b+细胞的数量。结论:心肌缺血后,脾脏通过释放炎性细胞并被受损心肌招募进而参与心功能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RAAS激活相关。芪参颗粒能够显着上调心肌缺血引发的大鼠心功能的下降,其机制与该药能够通过抑制脾脏AT1受体的激活进而抑制炎性细胞释放有关。而在心肌组织中,芪参颗粒一方面抑制受损心肌MCP-1/CCR2通路招募循环中单核细胞;另一方面,芪参颗粒具有调控巨噬细胞表型的功能。该药主要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激活的TGF-β1/Smad3途径实现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同时,也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分化进而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来发挥促血管生成作用。而芪参颗粒可以抑制脾脏释放的以促炎型Ly6Chigh为主的单核细胞,抑制心肌组织中促炎型M1型巨噬细胞的募集。本研究通过明确心-脾之间的联系以及芪参颗粒干预不同时期心衰模型的机制研究,不仅揭示了脾脏介导炎性细胞的释放参与心衰心功能的形成,还为中药复方芪参颗粒调节以单核/巨噬细胞的表型与迁移为核心的免疫网络进而防治心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心衰药物治疗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标与途径。
孟慧[5](2019)在《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导致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因其发生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AMI后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被认为是引发HF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减轻AMI后的VR是治疗HF不容忽视的重要干预环节。现有治疗药物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药效与安全性仍不甚满意。中医药在改善HF方面具有明显改善HF患者活动度、提高生存质量的特点,且用药安全性高,因而成为寻找HF新的治疗药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补气名方保元汤(Baoyuan decoction,BYD)为研究对象,拟以调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1receptor,AT1)-心肌锚定重复蛋白(cardiac ankyrin repeat protein,CARP)通路为关键切入点,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术制备AMI后HF动物模型,结合Ang Ⅱ刺激制备心肌细胞凋亡及肥大模型,进一步构建pcDNA3.1-Ankrd1质粒并进行细胞转染制备过表达CARP细胞模型,从整体离体两个层面阐释保元汤抑制AMI后HF心肌细胞凋亡以及肥大等心室重构环节的药理机制。方法:1.采用LAD结扎术制备AMI后HF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保元汤组,阳性对照药物福辛普利钠片组。于术后连续灌胃给药28d,对保元汤抗AMI后HF心肌细胞凋亡与肥大两大环节的主要药效指标进行研究:采用超声心动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利用血生化检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含量;利用放免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的含量;利用Ha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肥大情况;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胶原沉积情况;综合以上方法完成保元汤干预AMI后HF心室重构的药效评价。2.保元汤抑制AMI后HF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体内实验部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心肌组织中Ang ⅡⅡ的含量;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心肌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相关蛋白、CARP及其下游相关凋亡蛋白P53、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等的表达;同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体外实验部分,采用Ang Ⅱ刺激制备H9C2细胞凋亡模型,结合CCK-8和Hoechst 33258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活力以及保元汤干预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WB法检测心肌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合Rhodamine 123染色评价保元汤对Ang Ⅱ刺激导致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阐释保元汤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3.保元汤抑制AMI后HF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体内实验部分,利用WB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T1、Calpain 1、CARP以及其下游相关肥大蛋白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GATA结合蛋白4(GATA binding protein4,GATA4)、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的表达;体外实验部分,采用Ang Ⅱ刺激H9C2心肌细胞制备细胞肥大模型,利用罗丹明鬼笔环肽和DAPI染色法检测保元汤干预各组H9C2心肌细胞的肥大情况;利用WB法检测细胞中AT1、Calpain1、CARP以及p-GATA4、p-Erk1/2的表达;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质中CARP的表达;综合以上结果阐释保元汤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4.为进一步验证CARP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和肥大的途径以及保元汤能否通过干预CARP进而调控心肌细胞凋亡与肥大,在体外采用pcDNA3.1-Ankrd1质粒转染制备过表达CARP细胞模型,采用Hoechst 33258及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与肥大情况;利用WB法检测心肌细胞中CARP以及相关凋亡和肥大蛋白的表达;综合以上结果阐释保元汤通过调控CARP进而调控心肌细胞凋亡与肥大的作用机制。结果:1.保元汤干预AMI后HF大鼠心室重构的药效学研究经保元汤治疗后,各组大鼠因损伤而下降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P<0.05,P<0.01),提示保元汤能有效抑制缺血损伤引发的大鼠心功能的下降。此外,保元汤治疗还能显着抑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diastole,LVIDd)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mension systole,LVIDs)的增加(P<0.01),提示保元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F大鼠的心室重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抑制心肌细胞中CK、LDH(P<0.01)的释放。同时能有效抑制血浆中HF标志物以及Ang Ⅱ(P<0.05)的水平,提示保元汤能抑制AMI导致的心肌损伤。HE染色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显着抑制心肌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肥大(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保元汤能有效抑制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抑制心肌间质胶原的过度沉积。以上结果提示,保元汤具有抑制AMI后HF大鼠心室重构进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阳性对照药物福辛普利钠片也显示出较好的改善心功能、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及抑制细胞凋亡和肥大的作用。2.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AMI后HF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IHC检测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降低心肌组织中Ang Ⅱ的水平(P<0.01);WB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显着下调AT1(P<0.01)、ACE1(P<0.001)以及CARP(P<0.01)的表达;同时抑制CARP下游促凋亡蛋白P53(P<0.001)、Bax(P<0.001)以及Cleaved caspase-3(P<0.001)的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P<0.05)与Mdm2(P<0.01)的表达。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保元汤能抑制线粒体结构损伤。体外细胞实验部分,MTT和Hoechst 33258检测结果表明保元汤能够抑制Ang 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WB结果表明保元汤能通过下调心肌细胞中AT1、CARP以及P53和Bax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此外,Rhodamine 123染色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抑制Ang Ⅱ刺激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损伤。3.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AMI后HF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WB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显着下调心肌组织中AT1(P<0.01)、Calpain1(P<0.01)以及CARP(P<0.01)的表达,同时抑制CARP下游调控的促肥大蛋白GATA4(P<0.001)和Erk1/2(P<0.01)的磷酸化,对CARP下游另一肥大蛋白Calcineurin的表达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体外细胞实验部分,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抑制Ang 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肥大。WB结果表明保元汤能显着下调心肌细胞中AT1、Calpain 1和CARP的表达,同时抑制CARP下游肥大蛋白GATA4和Erk1/2的磷酸化。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保元汤能够抑制Ang Ⅱ诱导的细胞质中CARP的表达增加。4.保元汤调控CARP进而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和肥大的机制验证Hoechst33258及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结果分别显示pcDNA3.1-Ankrd1质粒组H9C2心肌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并伴有细胞表面积的增加;保元汤能够显着抑制过表达CARP引发的心肌细胞凋亡,并且能够有效逆转心肌细胞的肥大。WB结果显示质粒转染组心肌细胞中CARP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能够促进P53的表达、抑制Mdm2的表达;此外,心肌细胞中CARP相关肥大蛋白GATA4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也显着升高。保元汤不仅能够显着抑制CARP的过表达,同时也能够下调CARP下游凋亡蛋白P53的表达,并且对其调控的肥大相关蛋白GATA4和Erk1/2的磷酸化也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结论:1.药效研究提示保元汤能有效改善AMI后HF大鼠心功能的急剧下降,同时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引起的左心室内径增加,降低HF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水平;有效降低循环中HF标志物及Ang Ⅱ的水平。此外,保元汤能够有效抑制心肌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肥大、细胞凋亡以及胶原的过度沉积。以上药效结果共同提示保元汤改善AMI后HF大鼠心功能的作用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肥大等心室重构病理环节密切相关,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方向。2.保元汤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体内与体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组织中Ang Ⅱ水平升高,进一步激活其受体AT1的表达,使得心肌组织中CARP蛋白出现高表达状态;进而启动P53-线粒体凋亡途径,使得心肌细胞中P53、Bax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Mdm2的表达下降。给予保元汤干预后,能够有效抑制心肌组织中Ang Ⅱ的水平,进一步下调AT1的表达,进而抑制心肌细胞中CARP的高表达;同时保元汤能够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Mdm2的表达,并抑制促凋亡蛋白P53、Bax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进而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利用pcDNA3.1-Ankrd1质粒转染使得CARP在H9C2心肌细胞中过表达,给予保元汤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保元汤能够有效抑制心肌细胞中过表达的CARP的水平,且对其下游调控分子P53亦有相同的抑制作用。综上,保元汤能通过调控AT1-CARP通路进而抑制AMI后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CARP成为保元汤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以及潜在靶标。3.保元汤抗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的体内与体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MI术后28 d,伴随着心肌组织持续的心肌缺血,心肌细胞中AT1-CARP通路激活的同时,CARP下游调控肥大的GATA4/Erk1/2通路被激活,进而诱导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加重HF程度。给予保元汤干预后,能够通过调控AT1-CARP通路,进而抑制GATA4/Erk1/2肥大途径中相关蛋白的磷酸化,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大小与直径,预防心室重构的发生并延缓HF恶化的程度。同时,通过在体外对CARP的过表达以及保元汤的干预,结果发现,保元汤在通过AT1调控CARP的表达量的同时,能够抑制CARP的过表达,进而抑制促肥大蛋白GATA4的磷酸化,多途径发挥抗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同时,该结果亦提示CARP为保元汤发挥抗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的关键蛋白与潜在靶标。4.本研究通过对补气名方保元汤抑制AMI后HF心肌细胞凋亡及肥大药效以及通过调控AT1-CARP通路抗凋亡和肥大作用机制的阐明,尤其是对CARP调控心肌细胞凋亡、肥大机制的验证以及保元汤对CARP调控作用的阐明,为以CARP为新的关键蛋白与靶标抑制心室重构延缓HF进程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途径与治疗思路,并为保元汤防治HF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乃至组方的二次优化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张祖峰,王晓红,郝晓慧,王彩歌,朱秋平,张超,张玉芝,赵明中[6](2018)在《3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福辛普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血管再通且血压稳定后开始使用ACEI类药物:A组患者服用福辛普利钠片10 mg,qd;B组患者服用培哚普利叔丁胺片4 mg,qd;C组患者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q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LVESD、LVEDD、LVPWD、CO、HR、FPG、TG、TC、LDL-C水平显着降低,LVEF、SBP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Scr水平显着升高,且显着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IVSD、DBP、HDL-C、AST、ALT、BUN水平比较,A、C组患者治疗前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培哚普利和贝那普利对AMI患者心室重构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可使其心腔缩小、收缩压升高、心率降低、心室耗氧量降低,且作用相当。培哚普利可能会导致Scr水平升高,故对于存在肾功能异常的AMI患者,选择福辛普利和贝那普利的安全性更高。
郭洁文[7](2008)在《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PNS)可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着,其分别在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物质代谢以及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均有较好活性。研究目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观察PNS是否具有改善病鼠AMI后左室重构(LVRM)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术后24h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连续4周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PNS低、中、高剂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模型病鼠心脏功能,从PNS对病鼠心肌形态学改变、血流动力学影响等方面探讨PNS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为扩展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三七总皂苷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心功能作用”实验中,PNS中、高剂量组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收缩百分率(FS)及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MV)指标均显着提高。结果表明,PNS可通过提高病鼠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其心梗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三七总皂苷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实验中,PNS可显着提高病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脏冠脉流量(CF)、左室收缩速度(VPM)、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收缩峰压(LVPP)显着降低。结果表明,PNS可通过增加病鼠心脏冠脉流量,改善室壁的顺应性,明显改善AMI后LVRM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三七总皂苷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增强抗氧化与改善心肌形态学作用”实验中,PNS与福辛普利均能显着改善病鼠左室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病理改变及心脏指数,显着降低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肌钙蛋白-I(cTn-I)、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剂量PNS可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PNS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病鼠心肌细胞的病理损伤,增强抗氧化,具有抑制心肌肥大与改善心室重构心肌细胞形态学结构作用。
赵学忠[8](2007)在《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均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心肌酶的活性,改善左室功能,明显减轻心肌组织水肿以及超微结构的损伤,并抑制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证实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组织中的caspase-3 mRNA的表达增加,其可能介导了心肌细胞的凋亡;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均可下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caspase-3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在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室重构模型,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均能明显改善心室重构后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心室壁切应力,有效地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扩张和肥厚,二者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福辛普利及厄贝沙坦均可明显降低实验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室重构大鼠血清LPO含量,提高血清SOD、CAT、GSH-Px活性,提示其预防心肌重构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有关;大鼠心肌梗死4周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及fac表达均不明显,福辛普利及厄贝沙坦的抑制作用也未表现出来,提示心室重构后原癌基因的表达已基本结束,在心肌梗死早期抑制原癌基因的高表达,对防治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大鼠心肌梗死4周后可见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减弱,凋亡基因Fas的表达增强,表明心室重构时仍可能伴有心肌细胞凋亡的存在。福辛普利及厄贝沙坦均能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并抑制凋亡基因Fas的表达,提示其对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也是干预心室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
李镮,汲洪磊,赵学忠[9](2007)在《凋亡基因在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凋亡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小剂量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大剂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24h和4周时心肌细胞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凋亡基因Bax、P53、Fas的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24h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高表达,Bax、P53、Fas增高,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急性心肌梗死4周,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表达,Bax、P53表达变化不大,福辛普利对其表达无影响,Fas高表达,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存在凋亡现象,Bcl-2表达下降,Bax、P53、Fas表达上调介导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ACEI可通过干预上述基因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王智昊,王晔玲,赵学忠[10](2006)在《原癌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MI)时原癌基因的表达及福辛普利对其影响。方法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成大鼠MI模型,分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福辛普利小剂量组、福辛普利大剂量组。在MI后24h和4w剪取心肌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mRNA表达。结果大鼠MI24h后c-myc、c-fos、c-jun高表达,福辛普利能抑制其表达。大鼠MI4w后c-myc、c-fos、c-jun的表达基本停止,福辛普利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原癌基因在AMI的早期有高表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AMI后尽早应用ACEI对防治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福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吡非尼酮通过调节急性心肌梗死大鼠TGF-β1/Smad通路改善心室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材料 |
方法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吡非尼酮对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影响 |
吡非尼酮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
吡非尼酮对大鼠心室纤维化的影响 |
吡非尼酮对大鼠血清TNF-α、IL-6、TGF-β1水平的影响 |
吡非尼酮对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药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有效成分 |
1.1 益气扶正类 |
1.2 活血化瘀类 |
1.3 清热解毒类 |
1.4 益气活血类中药组分配伍 |
2 中药复方及中成药 |
2.1 降低心脏负荷刺激 |
2.2 调节神经内分泌 |
2.3 抗氧化应激 |
2.4 抑制炎症反应 |
2.5 调节心肌能量代谢 |
3 讨论 |
(3)基于ATF3/MAP2K3/p38 MAPK通路探究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心室重构与炎症相关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芪参颗粒调控脾脏AT1-心脏MCP-1/CCR2通路抑制心衰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单核/巨噬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心衰脾脏动员机制影响心功能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章 芪参颗粒调控脾脏AT1途径抑制炎性细胞释放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章 芪参颗粒调控心肌巨噬细胞M1/M2平衡抑制心衰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四章 芪参颗粒对心衰小鼠“心-脾轴”单核/巨噬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 |
引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保元汤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防治心衰的药效评价研究 |
引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AT1-CARP通路保元汤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pcDNA3.1-Ankrd1质粒转染细胞模型的保元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AT1-CARP通路保元汤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心梗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节 基于pcDNA3.1-Ankrd1质粒转染细胞模型的保元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讨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1.主要研究成果 |
2.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6)3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研究对象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比较 |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 |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7)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 |
三、研究假说 |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 |
五、实验设计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中医药治疗心室重构的研究概况 |
1 强心及保心类等中药专方 |
2 中药注射剂 |
3 中医方法 |
二、三七总皂苷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概况 |
1 PNS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1.1 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 钙拮抗作用 |
1.3 减轻心肌损伤作用 |
1.4 对抗心肌肥大、抑制心室重构 |
2 PNS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
3 抗心律失常和抗缺血性休克作用 |
三、三七总皂苷药动学研究概况 |
四、结语与展望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三七总皂苷改善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心功能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动物存活情况 |
2.2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PWs的影响 |
2.3 PNS对AMI后LVRM大鼠EF的影响 |
2.4 PNS对AMI后LVRM大鼠FS的影响 |
2.5 PNS对AMI后LVRM大鼠MV的影响 |
2.6 PNS对AMI后LVRM大鼠HR的影响 |
2.7 PNS对AMI后LVRM大鼠IVS_d的影响 |
2.8 PNS对AMI后LVRM大鼠IVSs的影响 |
2.9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ID_d的影响 |
2.10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IDs的影响 |
2.11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PW_d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节 三七总皂苷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动物存活情况 |
2.2 PNS对AMI后LVRM大鼠CF的影响 |
2.3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SP的影响 |
2.4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EDP的影响 |
2.5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DP的影响 |
2.6 PNS对AMI后LVRM大鼠dp/dt_(max)的影响 |
2.7 PNS对AMI后LVRM大鼠-dp/dt_(max)的影响 |
2.8 PNS对AMI后LVRM大鼠LVPP的影响 |
2.9 PNS对AMI后LVPM大鼠VPM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节 三七总皂苷对心梗后心室重构大鼠增强抗氧化与改善心肌形态学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动物存活情况 |
2.2 PNS对AMI后LVRM大鼠血清MDA的影响 |
2.3 PNS对AMI后LVRM大鼠血清NO的影响 |
2.4 PNS对AMI后LVRM大鼠血清GSH-Px活性的影响 |
2.5 PNS对AMI后LVRM大鼠血清CRP的影响 |
2.6 PNS对AMI后LVRM大鼠血清cTn-Ⅰ的影响 |
2.7 PNS对AMI后LVRM大鼠血清CK-MD的影响 |
2.8 PNS对AMI后LVRM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二: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立项资助的项目(主持) |
附录三: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目录 |
致谢 |
(8)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
第一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其功能 |
一、RAS 的构成与分布 |
二、局部组织RAS |
三、RAS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
四、RAS 与心血管疾病 |
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六、血管紧张素?? 受体(AT)拮抗剂 |
第二章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
一、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心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
三、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s)与细胞凋亡 |
第三章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概况 |
一、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生过程 |
二、AngⅡ与心室重构 |
三、细胞凋亡与心室重构 |
四、心室重构的治疗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抗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比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2.3 观察指标 |
2.3.1 血流动力学检测 |
2.3.2 心肌梗死面积 |
2.3.3 血清心肌标志酶及离子测定 |
2.3.4 红细胞膜ATPase 活性测定 |
2.3.5 血液粘度检测 |
2.3.6 心肌活性氧测定 |
2.3.7 心肌细胞周期测定 |
2.3.8 心肌形态学观察 |
2.3.9 心肌细胞Bcl-2 表达测定 |
2.3.10 心肌细胞Caspase-3 mRNA 检测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福辛普利及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2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IS 的影响 |
3.3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酶学及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
3.4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红细胞膜ATPase 的影响 |
3.5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 |
3.6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
3.7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周期影响 |
3.8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形态学的影响 |
3.9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
3.10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 mRNA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章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抗抗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对比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在体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制备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2.3 观察指标 |
2.3.1 血流动力学检测 |
2.3.2 心室重构参数测定 |
2.3.3 生化指标测定 |
2.3.4 原癌基因及凋亡基因表达测定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福辛普利及厄贝沙坦对心室重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3.2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形态学的影响 |
3.3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心室重构大鼠心肌标本大体及镜下观察 |
3.4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室重构大鼠血清LPO 含量及SOD、CAT、GSH-Px 活性影响 |
3.5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室重构大鼠心肌AngⅡ、NE 及E 含量的影响 |
3.6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室重构大鼠血清及心肌ACE 活性和N含量的影响 |
3.7 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心室重构大鼠原癌基因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1 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myc 表达的影响 |
3.7.2 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fos 表达的影响 |
3.7.3 PQDS 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c-jun 表达的影响 |
3.7.4 对大鼠心肌原癌基因 Fac 表达的影响 |
3.7.5 对大鼠心肌凋亡基因Bcl-2 表达的影响 |
3.7.6 对大鼠心肌凋亡基因Bax 表达的影响 |
3.7.7 对大鼠心肌凋亡基因p53 表达的影响 |
3.7.8 对大鼠心肌凋亡基因Fas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9)凋亡基因在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及动物分组 |
1.2 引物设计 |
1.3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
1.3.1 半定量RT-PCR实验流程 |
1.3.2 反应体系及循环参数 |
2 结果 |
2.1 大鼠原癌基因的表达 |
2.2 大鼠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 |
2.3 大鼠凋亡基因Bax、p53及Fas的表达 |
3 讨论 |
(10)原癌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MI模型建立及动物分组 |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3 半定量RT-PCR |
2 结 果 |
2.1 大鼠原癌基因的表达 |
2.2 MI 24 h后大鼠原癌基因的表达 |
2.3 MI 4 w后大鼠原癌基因的表达 |
3 讨 论 |
四、福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吡非尼酮通过调节急性心肌梗死大鼠TGF-β1/Smad通路改善心室重构[J]. 宋晓英,冯丽.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1(06)
- [2]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药干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张杰,梁美珍. 中医药导报, 2021(08)
- [3]基于ATF3/MAP2K3/p38 MAPK通路探究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作用机制[D]. 马如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芪参颗粒调控脾脏AT1-心脏MCP-1/CCR2通路抑制心衰的机制研究[D]. 卢文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保元汤调控AT1-CARP通路抑制心室重构防治心梗后心衰的作用机制研究[D]. 孟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3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改善作用[J]. 张祖峰,王晓红,郝晓慧,王彩歌,朱秋平,张超,张玉芝,赵明中. 中国药房, 2018(04)
- [7]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作用的研究[D]. 郭洁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8]福辛普利与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室重构的对比研究[D]. 赵学忠. 吉林大学, 2007(03)
- [9]凋亡基因在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J]. 李镮,汲洪磊,赵学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7(02)
- [10]原癌基因在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福辛普利的干预作用[J]. 王智昊,王晔玲,赵学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