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高速公路恶性交通事故及超载货车制动性能研究

八达岭高速公路恶性交通事故及超载货车制动性能研究

一、八达岭高速路恶性交通事故与超载大货车制动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闯[1](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大约占道路总事故的一半及以上,且多数为重大或特大交通事故,其中重型载货汽车在长大下坡路段因制动器故障或热衰退引发的事故数量较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本文依托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优化及保障措施研究》和《基于交通行为安全性的河南省高速公路运行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9G-2-11),围绕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本文首先根据实地调研数据针对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洛栾高速)现阶段特殊线形路段存在的隐患,从超速、超载和车辆制动失效时的速度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长大下坡特殊路段的事故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三者都可增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其次对长大下坡路段运行车速的安全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数据重点分析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及其服务等级,预测出了洛栾高速实地路段的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四个长大下坡路段的的饱和度和服务水平;然后通过修正GSRS模型建立了新的刹车鼓温度模型,预测出不同载重和不同运行速度下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货车的刹车鼓温度,并结合Trucksim仿真软件建立车辆模型和道路模型,对真实条件下的长大下坡路段重型货车行驶安全进行模拟仿真,与重型货车刹车鼓温度预测模型相互检验,评价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洛栾高速上行K24-K29路段、上行K29-K34路段、下行K8-K3路段和下行K36-K31路段中,基于修正的刹车鼓温度预测模型分别预测总载重30t、40t和55t在60hkm、07hkm、80hkm运行速度下的刹车鼓温度,基于TruckSim软件建立的模型分别对总载重30t、40t和55t在60hkm、07hkm、80hkm运行速度下加速度等参数曲线图表明,当车辆出现超速、超载时,车辆的刹车鼓温度会超过200℃安全温度,会出现刹车故障或者失灵,车辆处于危险状态。将模拟仿真结果与刹车鼓温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可以更有效对河南省洛栾高速以上四个路段进行安全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可有效的预防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重型货车交通事故。

王大林[2](2018)在《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安全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长大下坡路段的事故频发,且以大型与特大型事故居多,因此,其事故预防对山区公路意义重大。作为低成本、见效快、效果强的避险车道成为当前事故预防的有效措施,是道路设计及交通安全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以山区长大下坡避险车道为研究对象,调查总结了山区公路长大下坡交通事故的特性,并基于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宏微观方面归纳得到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计及安全评价影响因素,共计六类因素,28个评价物元集合,较为全面地总结分析了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安全评价指标;其次,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了驾驶员对避险车道的认知状况以及避险车道使用效果,且从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方面深入分析了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现状存在的问题;再次,基于六类因素集、28项评价物元集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法构建出熵权模糊物元的安全评价模型,且选取基于改进的TOPSIS评价模型对其模型进行相对贴近度计算,以此得出其避险车道的安全性程度,为其安全提升措施提供必要的支撑;从次,本文在其当前避险车道存在问题分析以及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从基于平均纵坡理念的避险车道位置确定、优化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设置适宜引道、保证避险车道入口与主线的顺适衔接设计、进一步优化安全设施、避险车道附属设施设置以及选用合适的制动床集料等方面提出山区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提升措施,为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提升措施给予一定的参考;最后,选取某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结合其设置情况,通过对避险车道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此提出了其避险车道安全性提升建议,对提高该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计及安全评价影响因素,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构建了熵权模糊物元安全评价模型,且基于改进TOPSIS评价模型得到相对贴进度,并提出了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提升措施,为山区公路避险车道的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其改善给予了一定的参考。但因安全评价是一个涉及到人、车、路、环境的大系统,其动态性难以保证,在今后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

张帮俊[3](2016)在《中国10大魔鬼公路集锦》文中研究指明川藏公路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这条最危险的公路,从拉萨到成都长达2000多公里,当初为了修通这2000多公里路,3000千多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要付出一个半生命。这在世界筑路史上,可算是最沉重的牺牲。下面盘点下中国最危险的十条魔鬼公路。1"死亡之线"——318国道川藏线川藏公路含复线全长3176公里,穿越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横跨14条江河,被中外地理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这条最危险的公路,从拉萨到

李博正,王哲[4](2016)在《公路长下坡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及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已建成通车的公路,因丘陵、山地和高原等的影响,有不少连续长下坡路段,运输车辆在该路段行驶过程中,大量的势能转化为热量,极易导致制动失灵,造成车辆追尾、冲出公路等车毁人亡的重特大交通事故。针对这一严峻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公路长下坡车辆制动能量回收与利用装置,它可将车辆下坡时的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送入电网,即可有效利用制动能量,又能降低车辆因制动失灵导致重特大事故的概率,提高公路运输的安全性。

彭振宇[5](2016)在《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汾离高速汾阳至薛公岭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和道路交通流量地急剧增加,高速公路运营中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已成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山西省汾阳至离石高速公路自2005年11月通车运营以来,交通事故频发,且事故后果严重,其中汾阳至薛公岭路段尤为突出。本文依托山西省汾离高速公路汾阳至薛公岭路段,开展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研究,分析总结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对策措施。首先,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该路段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的交通事故从时间、空间、车型、事故类型、驾驶员归属地、安全性评价指标等角度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特性分析。其次,为了改善该路段交通安全运营状况、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人员伤亡率、有针对性的提出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人、车、道路、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汾阳至薛公岭路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第三,依据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等标准和规范,对该路段进行了设计规范符合性、运行速度预测、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同一路段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等安全性评价。最后,通过汾阳至薛公岭路段交通事故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运营安全性评价结果,提出了进行速度管理、严格执行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加强路段交通管理、提升交通事故应对和处置能力、加强驾驶员安全驾驶教育、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交通安全新技术等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

代诗宇[6](2015)在《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属于多山国家,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连续长下坡路段,近年来大量的交通事故资料表明,连续长下坡路段是事故多发区域。因此,开展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与方法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典型连续长下坡路段道路交通事故资料分析,得到连续长下坡路段车辆行驶特性和事故特征,研究了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了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控制指标与事故率之间的关系,掌握了长下坡路段事故多发原因主要由货车制动失效和小汽车超速引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货车制动鼓温度升高模型的比较研究为基础,建立了车辆制动失效(温度)与道路纵坡设计(指标)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提出了不同平均纵坡下的坡长控制标准,为减少因车辆制动失效而发生交通事故的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设计提供了新的控制标准和依据,并对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同时,结合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通过线形安全性评价来提高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设计安全性的途径和方法,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及一般设计步骤。最后,对典型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合事故资料的对比,说明该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对于防范连续长下坡路段事故隐患有效,方法可行。本文从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发生的内在机理出发,将基于运行速度理论和制动器“热衰退”理论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增加了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性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研究成果对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性设计标准和方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道路安全性设计理念,对我国未来连续长下坡路段安全性设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陈合德[7](2014)在《沈海高速公路台州段安全性评价及改进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沈海高速公路(G15)台州段2004年12月20日至2007年5月20日期间共发生交通事故1308起,造成24人死亡、118人受伤,明显高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已连续三年被列为省级事故多发点段。为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提高运行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对该路段进行专项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以高速公路人、车、路、环境、管理等系统安全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沈海高速公路台州段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研究路段工程技术现状以及交通量与交通组成计算,研究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运行速度为主要对象,研究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交通事故规律;从系统角度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提出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本文总结了车速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影响,定量研究分析运行速度分布特性、限速与运行速度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了速度与事故关联性,并作出研究路段断面的安全性评价。分析了事故时间分布、事故空间分布及事故原因分布,研究交通事故规律,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从高速公路人、车、路、环境、管理等系统角度出发,提出实施综合治理措施,通过速度控制措施、交通工程设施及交通管理等措施综合运用,实现研究路段减小交通事故和改善服务质量的目标。

范志丽[8](2013)在《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设置研究》文中提出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是重特大事故多发段,由车辆刹车失灵造成的事故占了该路段事故总数的很大比例。国内外工程实践证明,避险车道是解决此类事故的最有效措施。但是避险车道的设置和维护费用很高,相关的设置标准还未出台,因此,本文针对避险车道的合理设置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首先,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确定以车辆匀速且无辅助制动方式行驶在长下坡路段时车辆后轮制动器温度为设置避险车道的依据。然后,以能量守恒原理和制动鼓温升计算方法为基础,建立避险车道设计位置距离坡顶的长度与制动器温度、下坡坡度、车辆速度、车辆载重和车辆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针对选定的主导车型给出长大下坡定义和避险车道设置的简化应用模型,并选取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最后,结合人机工程学,力学分析和工程实践分别对避险车道的引道、制动道床断面设计和铺装材料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进行了设计分析。

林煌[9](2012)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山区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占相当大比例,使车辆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因制动器失效而引发交通事故,给公路的正常运营及行车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均带来了严重影响。改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平纵断面线形可很好地防治车辆制动失控,然而,由于地形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不可避免。为改善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目前主要通过实施管理措施、交通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以保障失控车辆安全。研究通过对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事故特性、驾驶员行驶及车辆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道路条件、交通管理、保障设施等多方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建立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设计整体思路,并由此提出道路线形改善、超载超速的管理及主动与被动防护措施的设置需求,分析了平纵组合路段失控车辆安全保障设施设置需求,同时,结合动力学仿真工具ADAMS/Car构建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仿真评价系统,从而对不同纵坡、超高及行驶速度条件下车辆行车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纵坡条件下连续长大下坡曲线路段安全行驶评价及路段行车安全限速建议。最后,针对保腾高速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的设计,提出适合其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危险地段识别及限速判定、交通设施设置、防护措施设置等安全保障实施系统。

徐晶[10](2011)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运输量的增长,我国高速公路的各项事故指标也持续增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或降低交通事故的受害程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着重研究道路、交通及环境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高速公路安全、引发交通事故的各种具体原因,对改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交通安全评价现有研究基础上,以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分别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这五个方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遵循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了多层次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道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常用方法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特性的对比分析,确定用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进行微观评价。本文将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完美结合,用MATLAB软件创建出精度高、性能好的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把安全等级明确的高速公路作为样本训练模型,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实例评价,评价结果与该高速公路的实际安全水平完全一致。最后,分析评价结果,对安全等级差的高速公路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二、八达岭高速路恶性交通事故与超载大货车制动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达岭高速路恶性交通事故与超载大货车制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
        1.2.2 长大下坡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1.2.3 长大下坡路段保障技术研究
        1.2.4 国内外既有研究评述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段事故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长大下坡的界定
    2.2 基础数据采集
    2.3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事故形态统计
        2.3.1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主要事故形态统计
        2.3.2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主要事故车型分析
    2.4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事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4.1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事故原因及特征分析
        2.4.2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指标及安全特性分析
    3.1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指标的分析
    3.2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运行车速的安全特性分析
        3.2.1 车速控制依据分析
        3.2.2 运行车速的安全特性分析
    3.3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3.3.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分析流程
        3.3.2 交通量的预测与设计小时交通量
        3.3.3 基本通行能力分析
        3.3.4 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的通行能力分析
        3.3.5 饱和度CV及服务水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
    4.1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长大下坡路段载重车刹车鼓温度预测与安全性评价
        4.2.1 长大下坡路段刹车鼓温度预测模型选择与修正
        4.2.2 长大下坡路段刹车鼓温度预测与安全性评价
    4.3 基于Truck Sim的长大下坡路段道路安全性评价
        4.3.1 Truck Sim软件简介
        4.3.2 Truck Sim软件仿真系统构建
        4.3.3 基于Truck Sim仿真的长大下坡路段道路安全性评价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5.1 主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5.1.1 长大下坡路段预告区域
        5.1.2 长大下坡路段起始区域
        5.1.3 长大下坡路段中间区域
        5.1.4 长大下坡路段终止区域
    5.2 被动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5.2.1 护栏
        5.2.2 消能减速护栏
        5.2.3 制动失灵车辆专用减速带
        5.2.4 避险车道
    5.3 洛栾高速各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性影响分析
    2.1 基础理论
        2.1.1 山区公路特征及事故特点分析
        2.1.2 连续长大下坡界定
        2.1.3 避险车道设置标准分析
        2.1.4 避险车道设置分类分析
    2.2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交通事故特性分析
        2.2.1 事故集中地为长下坡后半段和急弯陡坡路段
        2.2.2 事故车辆多为重型车
        2.2.3 事故形态以自翻、追尾和冲出路外为主
        2.2.4 事故频数昼夜相当
    2.3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行车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2.3.1 坡度、坡长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2.3.2 平曲线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2.3.3 驾驶心理及行为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2.3.4 货车载重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2.3.5 其它因素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2.3.6 避险车道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2.4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评价影响因素
        2.4.1 避险车道设计论证
        2.4.2 避险车道位置确定
        2.4.3 避险车道几何设计
        2.4.4 避险车道结构设计
        2.4.5 避险车道安全设施设计
        2.4.6 避险车道辅助设施设计
第三章 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存在问题分析
    3.1 山区长大下坡路段驾驶员状况调查分析
        3.1.1 制动措施
        3.1.2 长大下坡过程挡位控制
        3.1.3 对避险车道的认知
        3.1.4 刹车失灵时采取措施
        3.1.5 未选择避险车道使用原因
    3.2 避险车道使用效果调查分析
    3.3 避险车道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3.3.1 设计方面问题
        3.3.2 施工方面问题
        3.3.3 运营方面问题
第四章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1.1 常用评价方法
        4.1.2 熵权模糊物元法评价基本思想
    4.2 熵权模糊物元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4.2.1 构造复合模糊物元
        4.2.2 模糊物元熵权模型建立
    4.3 基于改进TOPSIS评价模型确定相对贴近度
        4.3.1 形成决策矩阵
        4.3.2 无量纲化决策矩阵
        4.3.3 构建加权决策矩阵
        4.3.4 正负理想解计算
        4.3.5 与负理想解和正理想解间的距离
        4.3.6 相对贴近度值
第五章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提升措施
    5.1 基于平均纵坡理念的避险车道位置确定
    5.2 优化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
    5.3 设置适宜引道
        5.3.1 加强引道设置
        5.3.2 入口处竖曲线最小半径要求分析
    5.4 保证避险车道入口与主线的顺适衔接设计
        5.4.1 入口与主线的衔接设计
        5.4.2 主线为曲线时渐变段线形设计
    5.5 进一步优化安全设施
        5.5.1 强制减速设施
        5.5.2 护栏
        5.5.3 避险车道标志
        5.5.4 入口标线
        5.5.5 轮廓标或线形诱导标
    5.6 附属设施设置
        5.6.1 监控设施
        5.6.2 供电照明设施
        5.6.3 通信设施
        5.6.4 救援设备
第六章 实例分析
    6.1 避险车道基本情况
        6.1.1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确定
        6.1.2 连续下坡路段弯坡组合设置分析
        6.1.3 连续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分析
    6.2 避险车道安全性评价
        6.2.1 模糊物元熵权计算
        6.2.2 避险车道安全性评价
    6.3 避险车道安全性提升建议
        6.3.1 优化避险车道位置
        6.3.2 完善连续长大下坡限速设施
        6.3.3 优化线形诱导标
        6.3.4 完善危险路段标志及标线
        6.3.5 优化危险路段平曲线超高设置
        6.3.6 辅助设施设置建议
    6.4 优化效果对比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成果
    7.2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B: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驾驶员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C: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安全评价调查问卷

(5)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汾离高速汾阳至薛公岭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路线方案及工程特点
    2.2 技术标准
    2.3 建设规模
第三章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分析
    3.1 资料收集及数据获取
    3.2 交通事故特性分析
        3.2.1 交通事故时间分布特性
        3.2.2 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性
        3.2.3 交通事故车型分布特性
        3.2.4 交通事故形态分析
        3.2.5 驾驶员归属地分析
        3.2.6 安全评价指标对比分析
        3.2.7 其它事故特性分析
    3.3 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3.3.1 人的因素
        3.3.2 车的因素
        3.3.3 道路因素
        3.3.4 环境因素
        3.3.5 管理因素
第四章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
    4.1 设计规范符合性检查
        4.1.1 检查方法
        4.1.2 主要技术指标审查
        4.1.3 连续平曲线过渡审查
        4.1.4 平均纵坡审查
        4.1.5 审查结论
    4.2 主线运行速度预测
        4.2.1 运行速度分析路段划分
        4.2.2 运行速度 85v的预测方法
        4.2.3 桥梁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4.2.4 运行速度预测结果
    4.3 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4.3.1 评价标准
        4.3.2 右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4.3.3 左线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4.3.4 结论分析
    4.4 同一路段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4.4.1 评价标准
        4.4.2 右线协调性评价
        4.4.3 左线协调性评价
        4.4.4 结论分析
第五章 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对策及建议
    5.1 速度管理
        5.1.1 评价路段速度现状
        5.1.2 速度管理措施
    5.2 超载超限治理
    5.3 交通安全管理
    5.4 交通事故应对和处置
    5.5 驾驶员安全教育
    5.6 交通安全科研投入
    5.7 交通安全新技术应用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事故特征与行驶特性分析
    2.1 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及原因分析
        2.1.1 道路及交通流特征
        2.1.2 交通事故特征及原因
    2.2 连续长下坡路段车辆行驶特性分析
        2.2.1 驾驶心理和行为
        2.2.2 车辆行驶特性
    2.3 纵坡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2.3.1 坡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3.2 坡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3.3 竖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车辆制动器温升模型研究
    3.1 车辆制动性能研究
        3.1.1 车辆制动原理分析
        3.1.2 车辆制动性能与热衰退理论
    3.2 车辆制动鼓温升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3.2.1 制动鼓温升模型的比较
        3.2.2 制动器温升模型的选择
    3.3 车辆制动器温升模型的应用
        3.3.1 模型参数的选择
        3.3.2 制动器“热衰退”特性临界温度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研究
    4.1 现有纵坡设计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4.1.1 国内外纵坡设计标准比较
        4.1.2 纵坡设计标准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
    4.2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构建依据和适用范围
        4.2.1 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构建依据
        4.2.2 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适用范围
    4.3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控制指标研究
        4.3.1 平均纵坡限制指标
        4.3.2 坡度与坡长限制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方法研究
    5.1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设计评价方法及模型的选用
        5.1.1 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的选用
        5.1.2 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模型的选用
    5.2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
        5.2.1 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5.2.2 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应用
    5.3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流程与步骤
        5.3.1 纵坡安全性设计流程
        5.3.2 纵坡安全性设计一般步骤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实例及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 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
    6.3 纵坡设计优化及调整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沈海高速公路台州段安全性评价及改进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2.1 公路安全评价情况
        1.2.2 车速与交通事故关系研究情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路段概况
    2.1 工程技术概况
    2.2 沿线现有交通设施概况
        2.2.1 交通标志
        2.2.2 交通标线及诱导设施
        2.2.3 安全护栏及隔离设施
        2.2.4 防眩及照明设施
        2.2.5 监控等其他设施
    2.3 交通量与运行质量
        2.3.1 交通量与交通组成
        2.3.2 服务水平与运行质量
    2.4 小结
第三章 速度分析
    3.1 运行速度预测
        3.1.1 预测方法的选择
        3.1.2 预测结果及总体分析
    3.2 实测速度
        3.2.1 实测速度准备
        3.2.2 实测速度结果
    3.3 车速频率及分布特性定量分析
        3.3.1 断面车速频率定量分析
        3.3.2 车速分布特性定量分析
    3.4 限速与运行速度关系模型及分析
        3.4.1 限速与运行速度关系模型
        3.4.2 限速与运行速度关系分析
    3.5 速度与事故率关系研究分析
        3.5.1 不同车型运行速度差与事故率关联分析
        3.5.2 相同车型的速度离散性
        3.5.3 所有车型的速度离散性
    3.6 线性及速度协调性定性分析
        3.6.1 断面路线协调性分析
        3.6.2 预测运行速度与实测速度对比分析
        3.6.3 速度协调性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事故统计分析
    4.1 交通事故统计
        4.1.1 事故类型统计
        4.1.2 肇事车辆类型分布
        4.1.3 事故天气分布
        4.1.4 事故形态分布
        4.1.5 事故原因分布
    4.2 事故时间分布
        4.2.1 事故月变分布
        4.2.2 事故周变分布
        4.2.3 事故时变分布
    4.3 事故空间分布
        4.3.1 事故空间分布
        4.3.2 事故形态空间分布
        4.3.3 事故原因分布
    4.4 小结
第五章 事故成因分析
    5.1 人的因素
        5.1.1 隧道群路段
        5.1.2 连续下坡路段
    5.2 车的因素
        5.2.1 车辆性能
        5.2.2 交通条件
    5.3 路的因素
        5.3.1 隧道群路段
        5.3.2 连续下坡路段
    5.4 环境的因素
        5.4.1 隧道群环境
        5.4.2 通风照明条件
        5.4.3 交通安全设施
        5.4.4 路侧环境
    5.5 管理的因素
    5.6 小结
第六章 改善措施与建议
    6.1 土建工程改善措施
        6.1.1 提高隧道内路面摩擦系数
        6.1.2 增设港湾式紧急停车带
    6.2 交通工程改善措施
        6.2.1 现有交通工程措施的整改
        6.2.2 交通工程改善措施
    6.3 速度控制措施
        6.3.1 速度限速值
        6.3.2 速度限速措施
        6.3.3 监控措施
        6.3.4 安全诱导灯光保障系统
    6.4 交通管理措施
        6.4.1 综合交通管理
        6.4.2 隧道通风、照明运营管理
        6.4.3 应急联动
    6.5 整治成效
    6.6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目前避险车道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小结
第二章 避险车道设置影响因素分析
    2.1 长大下坡定义
        2.1.1 现行标准对公路最大纵坡的规定
        2.1.2 交通事故与道路纵坡关系的研究现状
        2.1.3 主导车型确定
        2.1.4 长大下坡定义
    2.2 长大下坡车辆行驶特性
        2.2.1 驾驶员操作特性
        2.2.2 车辆行驶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避险车道位置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3.1 制动过程能量分配
        3.1.1 基本假设
        3.1.2 能量分配
    3.2 基于主导车型的避险车道位置计算模型研究
        3.2.1 东风EQ1208相关参数
        3.2.2 避险车道位置计算
        3.2.3 计算结果应用分析
        3.2.4 案例分析
        3.2.5 模型简化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避险车道设计
    4.1 避险车道设置位置
    4.2 入口速度的确定
    4.3 进口过渡段和引道设置
        4.3.1 进口过渡段
        4.3.2 引道设置
    4.4 制动道床参数设计
        4.4.1 道床断面设计
        4.4.2 道床材料
        4.4.3 道床长度
        4.4.4 排水设施
        4.4.5 道床养护
    4.5 综合辅助设施
        4.5.1 防撞设施
        4.5.2 救援设施
        4.5.3 安全设施
        4.5.4 沿线服务设施
    4.6 管理措施
        4.6.1 超载治理
        4.6.2 超速治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成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长大下坡的界定
        1.1.2 我国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形势
        1.1.3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综合处治技术
        1.1.4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特性分析
    2.1 事故致因理论及因素分析
        2.1.1 事故致因理论
        2.1.2 事故致因因素
    2.2 驾驶员驾驶特性分析
        2.2.1 驾驶员信息处理的阶段划分及处理过程
        2.2.2 驾驶特性分析
    2.3 事故安全特性分析
        2.3.1 典型事故形态与成因
        2.3.2 目前的安全治理措施
        2.3.3 超载安全影响分析
        2.3.4 制动失效时速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ADAMS/Car 的长大下坡路段道路安全评价
    3.1 ADAMS/Car 软件简介
    3.2 仿真系统构建
    3.3 安全仿真实验
        3.3.1 车辆安全行驶状态参数
        3.3.2 仿真评价系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技术
    4.1 安全保障设计整体思路
    4.2 道路线形改善
        4.2.1 纵坡设计
        4.2.3 道路线形视觉辅助改善措施
    4.3 基于 ADAMS/Car 的路段安全评价及限速建议
        4.3.1 评价路段选择及其运行速度预测
        4.3.2 基于预测运行速度的安全仿真
        4.3.3 仿真结果实例分析
        4.3.4 安全评价及限速模型建立
    4.4 超载及超速管理
        4.4.1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4.4.2 超载超限控制
        4.4.3 超速控制
        4.4.4 服务设施
    4.5 平纵组合路段横向稳定安全保障技术
        4.5.1 平纵组合路段车辆横向受力分析
        4.5.2 满足规范要求的曲线超高设置分析
        4.5.3 平纵组合路段失控车辆横向稳定性超高设置需求
    4.6 避险车道设置
        4.6.1 设置原则及方法
        4.6.2 基于平均纵坡理念的避险车道位置确定
        4.6.3 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的确定
        4.6.4 引道设计
        4.6.5 避险车道入口与主线的衔接设计
        4.6.6 避险车道配套交通工程设施的设置
    4.7 其他被动防护设施设置
        4.7.1 强制减速设施
        4.7.2 护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应用
    5.1 云南保腾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5.2 连续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实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10)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公路安全评价概况
        1.3.2 国内公路安全评价概况
    1.4 技术路线
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1 驾驶员行为
        2.1.2 车辆性能
        2.1.3 道路条件
        2.1.4 行车环境
        2.1.5 管理水平
    2.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2.2.2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3 本章小结
3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
    3.1 常用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3.1.1 层次分析法
        3.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1.3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
        3.1.4 BP神经网络评价法
    3.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方法的确定
        3.2.1 评价方法特性及对比分析
        3.2.2 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提出
    3.3 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研究
    3.4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八达岭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
    4.1 八达岭高速公路简介
    4.2 样本数据的选取
    4.3 评价模型的MATLAB实现
    4.4 评价模型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八达岭高速路恶性交通事故与超载大货车制动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D]. 周闯. 长安大学, 2019(01)
  • [2]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安全评价研究[D]. 王大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6)
  • [3]中国10大魔鬼公路集锦[J]. 张帮俊. 驾驶园, 2016(11)
  • [4]公路长下坡车辆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及应用分析[J]. 李博正,王哲.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5)
  • [5]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评价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省汾离高速汾阳至薛公岭段为例[D]. 彭振宇. 长安大学, 2016(02)
  • [6]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与方法研究[D]. 代诗宇.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 [7]沈海高速公路台州段安全性评价及改进措施研究[D]. 陈合德. 浙江大学, 2014(08)
  • [8]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避险车道设置研究[D]. 范志丽.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3(S2)
  • [9]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保障系统研究[D]. 林煌.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4)
  • [10]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 徐晶. 北京交通大学, 2011(08)

标签:;  ;  ;  

八达岭高速公路恶性交通事故及超载货车制动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