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字楼里的隐形杀手(论文文献综述)
布伦丹·杜波依斯,王映红[1](2021)在《谈判专家》文中研究说明查理是一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谈判专家,他和搭档克拉伦斯配合默契,促成了一笔又一笔交易,在赢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获取了不菲的收入。这次,查理接到一个酬劳丰厚的谈判邀请,地点定在卖家位于佛蒙特州的私宅。他和克拉伦斯如约而至。卖家是一对老夫妇——乔治和贝丝,他们在所谓的日本买方还没到达前先让查理鉴定一幅画。让查理吃惊的是,这幅画竟然是荷兰17世纪着名画家伦勃朗的名作《加利利海上的风暴》,价值连城,是1990年一家艺术博物馆失窃名画中的一件。就在查理断定这幅画是真迹后,乔治突然掏枪打爆了克拉伦斯的脑袋,而查理在破窗跳楼后向贝丝连发三枪,侥幸逃脱。遭人暗算的查理发誓查出真相,为克拉伦斯复仇。然而查理不知道的是,他将面临自己职业生涯的终极考验。
东宇[2](2019)在《警惕上班族五大职业高发病》文中指出这些上班族"小毛病"是否经常发生在你身上——饮食不规律经常胃痛,趴在工位上歇一会儿就好了;肩膀疼到爆炸,熬到回家睡一觉就好了;熬夜工作犯了头痛,吃个止疼片压下去就好了……四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希望你别再挺着,好好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这些"小毛病"真能拖垮一个健康人!
朱磊[3](2018)在《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新形式和新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不断演化,出现了大量的新形式;在新兴程度副词出现的同时,原有的程度副词的语法性质也在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功能。在两者的基础上,现代汉语也产生了许多含有程度副词的新构式。本文认为,程度副词与中心语构成的组合,有充当句子成分或句法成分的可能。当相关组合只能充当句子成分时,该语言现象具有很大的语用因素,主观性最强;当该语言现象开始在句法成分出现时,就表明该现象已经逐步开始语法化;当该语言现象能够高频充当句法成分时,就表明新的语言现象已经开始被全社会的语言使用群体所接纳。因此,本文以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到句法成分的过渡为主要着眼点,依据语料支持,结合语法化、主观化等理论,采用现象描写与理论解释、定性研究与量化统计、个体研究与对比研究等手段,考察程度副词新形式、新功能,以及有关的新构式的发展演变规律。文章除了绪论和结语,分为上中下三编,每编第一章具有总论性质,其余各章是个案分析。上编为第一章至第五章,研究程度副词的新形式,也就是对新兴程度副词的发展趋势和演变机制等进行分析。第一章从总体上对新兴程度副词作出考察,文章认为其发展呈现出绝对化和高量性两大趋势。新兴程度副词在演化前有不同的语义功能,其副词化的方式是通过转喻或者隐喻,建立起源语义与程度义之间的关系,而产生动因的诱因则是因表达需要而在其搭配对象或者源成分自身发生的语类、语义、语用方面的变异。第二章对新兴程度副词“狂”的演化动因和机制作了分析,探讨了相关的驱动和制约因素。第三章对程度副词性的“超”和动词性的“超”进行了区分,并考察了“超”和“超级”在表程度义时的竞争及其在语言生活中新的发展变化。第四章考察了“爆/暴”在表程度义时的差异,分析了相关成分在状语和补语位置的不同表现及其成因。第五章研究了“到哭”的程度副词化状况,并与其他作补语的“到X”词语进行了比较研究。中编为第六章至第十章,研究程度副词新功能的扩展。第六章总体上考察名词性成分、一般动词,以及状态形容词被程度副词所修饰的情况,探讨出这些新功能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类推途径。第七章对新兴的“很是”进行研究,探讨了其与性状化名词搭配的相关机制。第八章考察程度副词修饰粘宾动词短语“显得+X”被程度副词修饰的表达功用,并对制约是程度副词修饰“显得+X”低频率留存的机制作出相应分析。第九章通过语料库的统计,分析了“最”和“很”修饰状态形容词的差异,并对其成因作出了相关解释。第十章研究“得慌”与状位程度副词叠加的表现和成因,并进一步考察了其类推后的相关语言现象。下编是从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研究含有程度副词的新构式。第十一章列举当前语言生活中常见的含有程度副词的新构式,分析归纳程度副词在构式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第十二章探讨“蛮拼的”的构式化问题,分析该构式的形成原因。第十三章对主观强调构式“不要太X”作出描写,分析了其成因,对其发展趋势也作出了一定的预测。第十四章对构式“有点(儿)小X”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各个构件的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各个构件与构式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五章对构式“最美X”进行了分析,并从形式、语义等角度将该构式与类似结构进行的对比研究。全文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余论,对本文的基本观点与主要创获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对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王晓丽[4](2017)在《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中国电影》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中国电影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电影产量、票房数量、影院建设、从业队伍、观影人次等方面今非昔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观。但是与产业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质量和口碑的持续走低,导致国产电影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因而总结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深入分析当前电影的创作症候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具有切实且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全面整理和把握新世纪中国电影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电影发展的主要脉络,运用消费文化、叙事学、类型学、意识形态批评、纪实美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影像、叙事、美学、价值观以及与观众的关系等进行系统地研究。第一章揭示消费文化是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实语境。论文首先辨析消费文化的含义,指出消费文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力军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语境和主要价值观之一;剖析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即电影政策的实施推进了电影产业化进程,吸引多元资本投入到电影行业从而促进了电影的繁荣,同时受众主体的低幼化和消费文化语境直接影响了电影娱乐化、物欲化、怀旧性的审美转向;将新世纪电影的格局划分为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等,并简要分析其基本形态。第二章探讨商业电影中奇观化的国产大片。古装武侠大片开启了中国大片的探索之旅,以“武舞美学”为核心的动作奇观营造颇具东方文化色彩,但过于重视画面而陷入叙事和意义双重失落的泥沼,叫座不叫好。历史战争大片以战争场面奇观为视觉营造的重点,通过考察战争与人性的纠缠表达出对人性的质疑和历史的反思,但压抑的画面和人性表达的失衡造成了娱乐性的欠缺与审美的错位。奇幻大片以真爱、成长、自由为主题,运用电脑特技手段建构非真实的艺术空间,辅以爱情、动作、冒险等类型元素,以青年人为目标受众而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但技术进步的同时暴露出艺术的幼稚。第三章讨论商业电影中世俗化的类型片,选取喜剧片、小妞电影和青春片等中小成本类型片进行分析。喜剧片以其得天独厚的娱乐优势获得市场的青睐,小妞电影以引领时尚的消费品牌和女性青春靓丽的形象而赢得女性观众市场,青春片的盛行在于它契合了当下影院观影主体——20岁上下的青年人对青春、爱情、梦想的期待和想象。虽然这些类型片的娱乐性较强,但在消费文化的驱使下出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不足,如喜剧片的低俗、小妞电影的拜金主义和青春片的幼稚等,同时还存在叙事模式化、手法雷同化、主题同质化、风格过度娱乐化等问题。第四章解读主旋律电影的交响与变奏。面对资金危机和接受焦虑,主旋律电影一方面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集体记忆的重构、当代英模的宣扬完成了意识形态的时代性重写;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化转型,向商业电影借鉴奇观化、明星化、类型化的叙事策略,以实现电影的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双重诉求。论文最后指出了主旋律电影发展中出现的商业美学膨胀等问题,提出了主旋律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五分析艺术电影的坚守和探索。大众消费文化的普及与蔓延使原本小众化的艺术电影更加边缘化,艺术电影在坚守艺术独立性的同时也开始了类型化的探索,呈现出再现现实经验、描绘个体情感与沉溺类型越界等三种创作倾向。论文着重探讨其现实经验的关注与遮蔽,生命体验的开掘与简化,以及类型的融合与支离等美学症候。最后,在对新世纪中国电影重要文本的影像、叙事与文化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社会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审美与文化、创作与市场(观众)、艺术与商业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之后,未来中国电影将呈现出数量性增长减缓和质量性增长提高的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影产业的繁荣应当肯定,对电影叙事和精神上的不足应予以正视和重视,而任何单一的肯定或否定评价都不可取。
何成磊[5](2016)在《卓纳眼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最近来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近视人数不断增加,日趋低龄化。据光明日报报道,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全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者600多万,儿童斜弱视1000万。而青少年近视率平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远远超过70%。白领近视率达到30%,随着青少年近视情况增多,眼镜行业需求量增多。并且青少年发育没有完全,近视程度在变化中,需要不定期更换眼镜,加剧需求。随着白领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具有一定可观的收入,并且对眼镜质量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他们的市场和利润率也是相当可观的。眼镜行业作为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导致社会资本竞相涌入该行业,准备在日益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目前的眼镜店数量已远远超过区域内合理容量,导致大部分店铺处于门可罗雀的情况,生存状况堪忧。作为一个新进入华南市场的本土品牌,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卓纳眼镜来说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如何培育和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生产适合中国年轻消费者且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如何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和匹配中国市场的需求,迅速抢占中国市场高地,培育品牌优势,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和难题。本文首先在对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卓纳眼镜所面临的环境及商业模式等进行深入分析,从卓纳眼镜“识局”、“谋局”、“布局”、“控局”四个方面深入论述,促使卓纳眼镜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包括人力资源优化、推进时尚设计及企业文化等,从人力、文化上保障卓纳眼镜的持续发展。
刘亚玉[6](2014)在《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文中提出在1957年至2000年的台湾电影史中,每个年代都不乏女性导演的身影。她们的作品顺应不同时代的电影潮流,透露出台湾社会不同时期的集体无意识,展现出与男性导演不同的性别视角。本论文将台湾女导演及其作品放置在三个历史时期来研究:第一章:1950年代的初涉电影创作的台湾女导演。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日本殖民统治之后,被压抑许久的台湾本土文化开始复苏,出现了台语片的创作浪潮,台湾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导演陈文敏影墨登场。在1957年第一届台语片金马奖影展中,她参与编剧导演的作品有三部入围,作品多以家庭伦理片为主,初涉性别议题的思索。第二章: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的女导演和她们的作品。政治戒严时期的台湾,文艺政策有诸多限制。女导演汪莹、杨家云曾参与政治宣教影片的创作,崔小萍、刘立立则拍摄时下流行的爱情文艺片等各种商业类型片。她们受到台湾“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开始从女性视点反观社会现实,着眼于现代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变化。第三章:1980年代至2000年,台湾电影新浪潮中的女性导演。政治解严前后,台湾岛内民主与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大,政治宣教电影遭遇瓶颈,武侠片、爱情文艺片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在电影业一片低迷之中,新浪潮的电影导演走出了艺术探索的新步伐^张艾嘉、王小棣、黄玉珊等皆为新电影的重要推手或参与者。她们的作品中彰显着更加强烈的自觉意识,涉及性别议题、社会问题、历史题材,将民主意识贯彻在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上,在内容和形式中都彰显出不同以往的美学特质。本论文将研究对象集中于1957年至2000年创作剧情长片的台湾女导演,探究她们的作品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意义与内涵,运用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影史研究、影视批评学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魏帅,崔晓静[7](2012)在《警惕办公场所里的隐形污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编的话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集中办公。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办公场所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看不见的污染,这些隐形的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噪声污染由于集中办公的需要,现代办公室多采用开放式格局,即多数员工在一间没有严密隔墙的大房间工作。
胡建华[8](2010)在《现代家居设计的文化解读》文中研究说明住房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家居不光是供人类遮风挡雨、繁衍生息之地,更是人类集结情感、皈依灵魂所在。家居与现代家居设计是一种赋予生活以伦理秩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审美境界的重要手段。20世纪以来,家居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研究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作为一种文化,现代家居设计的追求就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营造家居空间美好环境、塑造某种风格,而还要向人们展现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那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多元文化带来的冲突与交融,现代家居设计及其文化构成会有怎样的反应与表现,它是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我们传统的家居文化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家居设计本身,还是家居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不仅给现代家居设计的创新和文化研究带来新的理念,从另一个角度,也为构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安其居,才能乐其业”,美好的家居环境还能体现出人们的生活尊严与生活质量——实现“让生活更美好”的夙愿。这也正是文章对现代家居及其设计用于文化解读的本意所在。文章分为7个部分。1)介绍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的方法,引出“家居文化”的基本概念;2)论述家居设计与文化要素,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家居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现代家居设计的理性开端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宜;3)家居依附于文化精神而实现。通过进一步分析家居文化的有机构成,找出现代家居文化失却的原因是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漠视与附会,以及浮躁的社会心态;4)文化符号与现代家居风格。归纳现代家居文化中构建“中国风格”的元素、特征及应用的意义,从多个角度提出构建家居设计的美学原则; 5)未来家居设计的文化构想。探索“未来之家”的设计文化趋向;6)家居实际案例分析。旨在表明在“全球化”语境下,家居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7)得出结论:即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决定现代“家居文化”的价值取向。
金花[9](2010)在《室内装修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避免装修污染对人体带来的危害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吕春[10](2010)在《新装修房子的污染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专家提示:装修污染被称为室内的"隐形杀手",其中的有害物质对女性、儿童和老人的伤害更加严重。装修后闻不到味道不等于没有污染,甲醛超标4倍以上才能闻到剌激性的气味。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在入住新房前请进行装修污染治理。
二、写字楼里的隐形杀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写字楼里的隐形杀手(论文提纲范文)
(1)谈判专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3)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新形式和新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对象 |
0.2 研究意义 |
0.3 研究回顾 |
0.4 理论依据 |
0.5 研究方法 |
0.6 内容安排 |
0.7 语料说明 |
上编 程度副词新形式的发展和功用 |
第1章 新兴程度副词的发展趋势和演化方式 |
1.1 引言 |
1.2 新兴程度副词的绝对化和高量性 |
1.3 对两种趋势的解释 |
1.4 演化的语义类型 |
1.5 演变的动因与机制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狂”的表达功用及其程度副词化 |
2.1 引言 |
2.2 搭配倾向与句法特征 |
2.3 表达功能与表义倾向 |
2.4 演化进程及其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程度副词的特性及其发展的趋势 |
3.1 引言 |
3.2 “超”的语法意义 |
3.3 与词内成分“超”的区分 |
3.4 “超”与“超级”的竞争及其新的发展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爆”和“暴”的差异与趋同 |
4.1 引言 |
4.2 “爆/暴”的表现形式 |
4.3 表现差异 |
4.4 成分选用与结构差异的互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到哭”的副词性质及与其他“到X”的异同 |
5.1 引言 |
5.2 句法分布与搭配对象 |
5.3 语义特征 |
5.4 语义的演化和语形的类推 |
5.5 与“到X”词语的比较 |
5.6 本章小结 |
中编 程度副词新功能的显现和作用 |
第6章 程度副词功能扩展的途径与特点 |
6.1 引言 |
6.2 新功能的发展路径 |
6.3 新功能发展的制约因素 |
6.4 进一步的类推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很是”修饰形容词化名词性成分的特点和成因 |
7.1 引言 |
7.2 “很是”的性质 |
7.3 同形区分 |
7.4 “很是”的成分特点 |
7.5 形成动因和机制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程度副词修饰“显得+X”的功用及留存机制 |
8.1 引言 |
8.2 搭配的差异 |
8.3 表达的功用 |
8.4 留存机制与低频原因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很”与“最”修饰状态形容词的差异与原因 |
9.1 引言 |
9.2 程度副词和状态形容词的选取 |
9.3 表现和差异 |
9.4 倾向性差异的成因 |
9.5 本章小结 |
第10章 状位程度副词与“得慌”的类框式叠加 |
10.1 引言 |
10.2 叠加的语法特点 |
10.3 表义作用 |
10.4 产生机制分析 |
10.5 本章小结 |
下编 含程度副词的新构式特性和演化 |
第11章 程度副词在新构式中的表现和作用 |
11.1 引言 |
11.2 构式的理解和划定 |
11.3 相关构式的分析 |
11.4 程度副词在新构式中的作用 |
11.5 本章小结 |
第12章 “蛮拼的”的构式化及其功用 |
12.1 引言 |
12.2 句法的表现 |
12.3 使用的渗透 |
12.4 语义的表达 |
12.5 演化的实现 |
12.6 本章小结 |
第13章 主观强调构式“不要太X”的功用及其成因 |
13.1 引言 |
13.2 分布倾向与搭配特点 |
13.3 强调方式与语用特点 |
13.4 相近的联系与同形的区分 |
13.5 构式形成与发展趋势 |
13.6 本章小结 |
第14章 委婉程度构式“有点(儿)小X”的特性与演变 |
14.1 引言 |
14.2 构式的句法特性 |
14.3 表义功能 |
14.4 构式的成因与发展 |
14.5 本章小结 |
第15章 “最美X”构式的功用与成因 |
15.1 引言 |
15.2 句法分布和内部构成 |
15.3 构式的表义功能 |
15.4 与“最美的X”的关系 |
15.5 与构式“最丑X”的比较 |
15.6 演化分析 |
1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余论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本文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本文所收录的新兴程度副词 |
附录2 程度副词“很”修饰名词性成分的相关统计 |
附录3 程度副词“很”修饰动词性成分的相关统计 |
附录4 “最”和“很”与BA式状态形容词的搭配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中国电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消费文化: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实语境 |
第一节 消费文化之定义 |
一、消费文化的内涵 |
二、消费文化的范畴 |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
一、电影政策:产业进程的主动力 |
二、多元资本:产业繁荣的助推力 |
三、社会症候:娱乐至死和价值虚无 |
四、观众本位:产业发展的中心点 |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格局与基本形态 |
一、商业电影:繁荣中的尴尬 |
二、主旋律电影:危机下的转型 |
三、艺术电影:困境中的坚守 |
第二章 商业电影(上):奇观化的中国大片 |
第一节 东方奇观背后的双重失落 |
一、华丽的东方奇观 |
二、叙事的断裂与拼贴 |
三、价值虚无与文化悖逆 |
第二节 战争奇观下的人性迷思 |
一、影像的真实美学风格 |
二、人性叙事的丰富与困境 |
三、文本意义的建构与缺憾 |
第三节 技术的进步与艺术的幼稚 |
一、数字技术与审美体验升级 |
二、类型杂糅与叙事混乱 |
三、想象力的匮乏 |
第三章 商业电影(下):世俗化的类型片 |
第一节 “笑”的盛宴 |
一、贺岁喜剧:小品化与游戏化 |
二、中小成本喜剧:巧合与戏仿 |
第二节 女性的童话 |
一、女性乌托邦的建构 |
二、凝视中的误认与想象 |
三、消费文化的意义旨归 |
第三节 青春怀旧风 |
一、青年群像与成长主题 |
二、怀旧消费与偶像崇拜 |
三、青春书写的陷落与超越 |
第四章 主旋律电影的交响与变奏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书写 |
一、国家形象的塑造 |
二、集体记忆的重构 |
三、当代英模的宣扬 |
第二节 商业化策略 |
一、视听的奇观化 |
二、人物的日常化 |
三、叙事的类型化 |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
一、过度商业化与现实桎梏 |
二、主旋律电影的主流化走向 |
第五章 艺术电影的坚守与探索 |
第一节 现实经验的呈现与遮蔽 |
一、现实生活的再现 |
二、纪实风格的凸显 |
三、回避现实与无力超越 |
第二节 主观心理的表现与简化 |
一、人物心理的开掘 |
二、有意味的形式 |
三、戏剧性的妥协 |
第三节 类型越界的融合与支离 |
一、艺术性的追求 |
二、类型化的转向 |
三、难以弥合的裂缝 |
余论 |
一、中国电影史范畴中的新世纪电影 |
二、跨文化视野下的新世纪中国电影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世纪中国重要影片一览表 |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5)卓纳眼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营销策略 |
(二)传统营销 |
(三)网络营销 |
(四)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三、卓纳眼镜公司现状及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
(一)卓纳眼镜公司简介 |
(二)卓纳眼镜企业使命及总体战略 |
(三)卓纳眼镜公司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
四、卓纳眼镜营销策略分析及实施方案 |
(一)卓纳眼镜之“识局” |
(二)卓纳眼镜之“谋局” |
(三)卓纳眼镜之“布局” |
(四)卓纳眼镜之“控局” |
五、卓纳眼镜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一)优化人力资源 |
(二)推进时尚设计 |
(三)企业文化建设 |
六、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1950 年代台语电影时代的第一位女导演 |
第一节 台湾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发出的声音 |
第二节 陈文敏在筚路蓝缕的台语片时代影墨登台 |
第三节 为女性书写悲情故事与民间传奇的女导演 |
第四节 小结:1950 年代初涉性别议题的女性书写 |
第二章 1960 至 1980 年代的台湾女导演 |
第一节 主流电影中女导演汪莹的声音 |
一 、去中性化的女性革命史诗书写 |
二 、彰显政治意识形态的体育电影 |
三 、关注儿童的情感缺失和反观成人世界的虚妄 |
第二节 爱情文艺片早期的女导演——崔小萍 |
一 、逃离政治挂帅的琼瑶爱情文艺片 |
二 、小说与电影《窗外》之间的命运关联 |
三 、从性别视点比较宋存寿与崔小萍的两部《窗外》 |
第三节 琼瑶电影后期的御用导演——刘立立 |
一 、巨星影业时代男性导演作品与刘立立电影之比较 |
二 、从乌托邦爱情转向家庭伦理的琼瑶电影 |
三 、刘立立导演的非文学改编电影中的性别思索 |
第四节 电影类型极致多元的导演——杨家云 |
一 、玄小佛风格的另类爱情文艺片 |
二 、用各种类型片叙事中建构女性主体 |
第五节 喜剧式的家庭伦理片导演——苏月禾 |
一 、从职业女性到家庭主妇的情感转变与自我定位 |
二 、台湾新电影初期带有写实风向的爱情文艺片 |
第六节 小结:1960 至 70 年代女导演的创作环境概述 |
一 、“三厅电影”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涵 |
二 、台湾新女性主义思潮对女导演的影响 |
第三章 1980 至 1990 年代的台湾女导演 |
第一节 跨地域文化创作的导演——张艾嘉 |
一 、城乡变迁中人的移动与乡土情感的失落 |
二 、移民潮中离散的华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与自我蜕变 |
三 、“新时代的娜拉”——新时代女性的出走和回归 |
四 、导演自我反射式的情感反思 |
五 、张艾嘉电影中的男性叙述者和父亲的回归 |
第二节 以天下为己任为艺术使命的导演——王小棣 |
一 、从小人物的故事观照历史 |
二 、后现代台湾消费文化的浮世绘图谱 |
三 、探究青少年心理对社会家庭问题的反射 |
四 、用生活片段书写草根阶级的生命史 |
第三节 从感性书写到理性思辨的导演——黄玉珊 |
一 、传统的台湾父权社会压抑中的女性呐喊 |
二 、都市变迁中女性心灵成长史 |
三 、再现台湾本土艺术家追寻历史的足迹 |
第四节 跨区域制片的导演——刘怡明 |
一 、女性在后现代婚恋关系的新思考 |
二 、追寻父辈的原乡故土 |
第五节 小结:台湾新电影思潮影响下的女导演创作 |
一 、再论台湾电影新浪潮与女性创作者的位置 |
二 、论女导演电影中的本土意识 |
三 、后女性主义思潮语境之下的创作趋向 |
四 、新电影之后女性形象的嬗变 |
总论 |
参考文献资料 |
附录一:台湾历史学家及女导演访谈录 |
一 、台湾电影史学家黄仁先生谈台湾女导演 |
二 、汪莹导演访谈 |
三 、杨家云导演访谈 |
四 、王小棣导演访谈 |
五 、黄玉珊导演访谈录 |
附录二:参考影片目录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项目 |
致谢 |
(8)现代家居设计的文化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文化背景 |
1.1.3 社会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家居设计中的文化要素 |
2.1 关于家居设计 |
2.1.1 家居与现代家居设计的内涵 |
2.1.2 家居文化的内涵 |
2.1.3 家居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
2.2 朴素的家居观念 |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居” |
2.2.2 “家和”与“居美”——中国人朴素生活观的基石 |
2.2.3 传统的家居设计 |
2.2.4 传统文化对现代家居设计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现代家居设计依附于文化个性而实现 |
3.1 现代家居设计的理性开端 |
3.1.1 现代家居设计从社会形态到文化内省 |
3.1.2 家居设计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
3.1.3 现代人的“家”与“居” |
3.2 现代家居设计的文化限定性 |
3.2.1 关于“设计事理学”的文化解读 |
3.2.2 从对“物”到对“事”的家居设计 |
3.2.3 关于“我家”的设计 |
3.3 家居设计—文化性格的自我完善 |
3.3.1 大众文化的意义 |
3.3.2 居家文化的个性诉求 |
3.3.3 家居设计中的文化偏差 |
3.4 现代家居设计的文化探问 |
3.4.1 “生于忧患”的现代迷茫 |
3.4.2 精神的失却 |
3.4.3 从“居中无我”到“我要回家” |
3.4.4 传统文化的“再发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文化符号与现代家居风格 |
4.1 文化符号 |
4.1.1 元素、特色、风格的文化塑造 |
4.1.2 家居风格与文化品位 |
4.1.3 现代家居设计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
4.2 多元文化促成多元风格 |
4.2.1 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的文化需求 |
4.2.2 现代家居设计——功能乎、功利乎、伦理乎 |
4.2.3 现代家居设计的风格特征 |
4.2.4 “简约”、“俭约”都不简单 |
4.2.5 过度装饰的思考 |
4.3 现代家居风格中的文化传统 |
4.3.1 现代意义上的“里仁为美”和“宜居之美” |
4.3.2 “中国风”之辩 |
4.3.3 “被解释”的“中式风格” |
4.3.4 现代家居设计师的文化学养问题 |
4.3.5 现代家居设计师的使命 |
4.4 现代家居设计的美学观点 |
4.4.1 家居设计的空间美 |
4.4.2 家居设计的技术美 |
4.4.3 家居设计的工艺美 |
4.4.4 家居设计的材料美 |
4.4.5 家居设计的光环境美与心理体验 |
4.4.6 家居美学的生态观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未来家居设计的文化构想 |
5.1 传统文脉的延续 |
5.1.1 可持续的“文”与“质” |
5.1.2 回归自然的探问 |
5.2 未来概念设计的介入 |
5.2.1 世博城市新文化与智能概念设计 |
5.2.2 未来家居的畅想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家居实际案例分析 |
6.1 案例1:北京“光阴·四合院”: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
6.2 案例2:瑞典IKEA(宜家)家居的中国之路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室内装修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
1.1 甲醛 |
1.2 苯 |
1.3 氨 |
1.4 TVOC |
2 预防措施 |
2.1 家具环保不容忽视 |
2.2 入住前最好请通过国家计量认证 |
2.3 装修后不要急于入住 |
2.4 科学的装修设计方案 |
2.5 严谨的施工工艺 |
2.6 谨严选择装修材料 |
2.7 用花卉植物治理环境污染 |
四、写字楼里的隐形杀手(论文参考文献)
- [1]谈判专家[J]. 布伦丹·杜波依斯,王映红. 译林, 2021(06)
- [2]警惕上班族五大职业高发病[J]. 东宇. 健康之家, 2019(04)
- [3]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新形式和新功能研究[D]. 朱磊.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4]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中国电影[D]. 王晓丽. 武汉大学, 2017(06)
- [5]卓纳眼镜营销策略研究[D]. 何成磊. 兰州大学, 2016(08)
- [6]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D]. 刘亚玉. 上海大学, 2014(02)
- [7]警惕办公场所里的隐形污染[J]. 魏帅,崔晓静.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2(04)
- [8]现代家居设计的文化解读[D]. 胡建华. 青岛理工大学, 2010(05)
- [9]室内装修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 金花. 科技传播, 2010(21)
- [10]新装修房子的污染问题[J]. 吕春. 环境教育,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