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9年~2001年我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嵇昱[1](2019)在《江苏省甲型流感病毒遗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抗流感病毒药物是治疗和预防流感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早期、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可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分别是烷胺类药物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目前人类中流行的A型流感病毒已对烷胺类药物普遍耐药,而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大多保持敏感,但依然有零星的耐药株产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开展流感病毒耐药性监测至关重要。研究目的:对2016-2018年江苏省国家级哨点医院的流感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了解当前的疫情趋势,对流感暴发或流行及时预警,并结合当前情况探讨流感防控对策;对江苏省2016-2019年A型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和耐药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情况,以期为A型流感病毒耐药候选位点的筛选和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收集江苏省2016-2019年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对阳性病例进行亚型鉴定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表型分析法对神经氨酸酶耐药毒株进行筛选,通过基因型分析法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A和NA基因片段。2.统计分析:使用Excel 15.30软件对2016-2018年江苏省国家级哨点医院及网络参比实验室的流感监测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绘制剂量-反应曲线,计算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参考株序列,使用Lasergene 7.0 DNAStar软件包中的MegAlign、Edit Seq对目的基因序列进行拼接、修剪,使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对目的基因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流行特征:2016年1月-2018年12月江苏省哨点医院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ILI)1915844例,采集标本91823例,分离流感病毒阳性11016株,ILI%平均值为5.64%,分离阳性率为12.00%。各年龄组阳性病例数,以0岁组3453例最多,其次是5岁组3356例,最少的为60组仅671例;不同年龄组的ILI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689,P<0.001)。男性和女性流感样病例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1.74%和12.29%,女性的流感分离阳性率高于男性(χ2=6.62,P=0.01)。苏南地区流感样病例分离阳性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χ2=74.88,P<0.001)。2.病原学特征:2016年-2018年流感阳性病例分离比例最高为季节性H3N2(3666例),其次为H1N1pdm09(3355例)和B型Victoria系(249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仅分离2株,另外混合型25例,未分型64例。不同性别感染甲型乙型流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0.05)。3.流行趋势:以江苏省2016年第1周至2018年第50周(每年52周,共154周)ILI数据建立ARIMA模型,得到预测模型为ARIMA(0,1,2)。应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18年第51周和第52周的流感样病例检测数进行回代预测,2018年第51周和第52周的预测值及其95%CI分别为17431(1354821314),18851(1496822735),其实际观测值分别为18752和19983,均位于预测值的95%CI内。4.表型分析法耐药结果:根据《国家流感监测技术(2017年版)》中规定的A型流感病毒表型分析法药物敏感性的划分标准,纳入本次试验的74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中,有4株对Oseltamivir的敏感性降低,5株对Oseltamivir的敏感性高度降低;以及4株对Zanamivir的敏感性降低,2株对Zanamivir的敏感性高度降低。纳入本次试验的16株季节性H3N2对Oseltamivir和Oseltamivir均敏感。16株季节性H3N2中,对Oseltamivir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0.24±0.06 nmol/L,对Zanamivir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为0.3106±0.07 nmol/L。纳入本次试验的5株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7N9中,发现一株对Oseltamivir的敏感性降低,其余均保持敏感。5株H7N9禽流感病毒中,对Oseltamivir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最大值为46.21,最小值为0.6716,中位数为0.8909;对Zanamivir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IC50最大值为5.568,最小值为0.5832,中位数为0.7069。5.基因型分析法耐药结果:95株病毒中共5株A型流感病毒发生耐药相关突变,耐药突变频率为5.26%,发现3种类型的NA耐药位点突变,分别是E119K、H274Y和D151G。本次研究中,来自江苏淮安清江浦地区的5株A(H1N1)pdm09(SWL1976、SWL11523、SWL1967、SWL11516和SWL11041)都出现了对Oseltamivir敏感性降低/高度降低的情况,但基因型分析法未发现已知的耐药位点变异。通过对其NA基因氨基酸位点的分析,发现对Oseltamivir敏感性高度降低的SWL1976、SWL11523、SWL11041三株均发生了S105N突变。研究结论:江苏省2016-2018年流感监测的结果显示,三年间流感样病例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1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病毒侵袭的主要人群,提示在流感流行季节需要额外关注对儿童的防护,加强对幼托机构、幼儿园、中小学等机构的消毒工作。病原学监测结果来看,江苏省流感病毒H1N1pdm09、季节性H3N2、B型Victoria和B型Yamagata同时在人群中流行,每年以不同优势株交替或同时出现。江苏省流感的发病高峰集中在冬春季节,冬季发病以A型流感病毒为主,春季以B/Victoria发病例数最高。A型流感病毒耐药突变发生的频率较高。当前流行株对Zanamivir保持敏感,但对Oseltamivir的敏感性下降。江苏淮安清江浦地区发现了NAI药物敏感性降低株地区性聚集的现象,因此应持续加强对该地区流感病毒的耐药监测,预防耐药株的流行。
徐晓云[2](2019)在《兵团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用药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兵团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了解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规范化用药。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院的13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情况、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冠脉造影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药物使用率及用药剂量情况,分别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药物使用的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1322例患者入选,发病年龄61.59±13.31岁,男性多于女性(76.6%vs.23.4%);心梗类型以STEMI为主(71.2%),心梗部位以前壁及下壁为主(47.7%,37.7%);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合并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5.8%、67.7%、53.9%、31.2%;冠脉病变支数以双支及多支为主(28.3%,45.7%),院内死亡率为10.1%,并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源性休克依次为21.9%、7.5%、6.6%。2.治疗用药情况分析:急诊再灌注39.3%,其中,急诊PCI 36.3%,溶栓2.8%;口服药物使用情况:在院期间/出院带药(使用率):双联抗血小板药物:94.6%/88.6%,单个抗血小板药物:2.9%/6.1%,其中阿司匹林93.3%/89.1%,P2Y12受体拮抗剂96.4%/92.3%,他汀类药物96.0%/93.1%,ACEI/ARB 52.4%/53.7%,β受体阻滞剂66.6%/62.5%,联用5类药物41.0%/37.3%;用药剂量情况:抗血小板类药物: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替格瑞洛剂量达标率均为100%,氯吡格雷剂量达标率:在院期间/出院带药(99.3%/99.2%);他汀类药物低强度、中等强度、高强度使用率分别为47.5%、50.9%、1.6%;ACEI类药物中的福辛普利、贝那普利出院带药剂量较在院期间用药剂量高(8.56±2.770mg/dvs.7.85±2.930mg/d、8.67±3.287mg/dvs.7.82±3.185mg/d),β受体阻滞剂中的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出院带药剂量较在院期间服用剂量偏高(40.47±14.023mg/dvs.35.22±14.027mg/d、3.65±1.410mg/dvs.3.22±1.385mg/d),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主管医师职称、相应药物使用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心梗部位、是否收住专科科室、在院是否行PCI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男性较多,常伴随多种危险因素及慢性病,院内死亡率高,并发症较多;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严重,与指南推荐用药存在较大差距;影响药物使用的因素可能与主管医师职称、相应药物使用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心梗部位、是否收住专科科室、在院是否行PCI等有关。
李金朋[3](2018)在《天津高盐地区高血压病门诊处方与气温变化及脑卒中关系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最常见的老年病之一,高血压病可导致心、脑、肾等多个脏器损害,尤其是脑卒中,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滨海新区汉沽居民习惯高盐饮食,盐摄入量为平均每天18.92g,高于天津市居民平均盐摄入量11g/天,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g/天。本文通过对滨海医院2014年度门诊电子抗高血压病处方的调查,了解汉沽地区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揭示本地区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特点,探讨是否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标准,用药是否合理。同时结合本地区气温分析脑卒中的发病特点,来探讨门诊抗血压处方及脑卒中发病与气温的关系。 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1-12月76209张心血管用药门诊处方,筛选出含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49693张,按《新编药物学》(第17版)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方法进行药物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本院单药控制血压及联合用药情况,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中国气象网当年各个月份气温变化,了解月处方量与季节的关系。通过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当地脑卒中发病数及发病率。结果:1.2014年1-12月份共统计抗高血压药物处方49693例,其中单药处方28871例(58.1%),联合用药处方20822例(41.9%)。2.单药处方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应用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其次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3.联合用药:我院调查结果以CCB+ARB为主(二联),三联以CCB+ARB+利尿剂为主。4.本地区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以CCB及ARB及利尿剂为主,本地区用药基本符合指南推荐的高盐地区抗高血压治疗指导方案。利尿药使用率为13.3%,与某大型三甲医院相比(6.8%),有显着差异(P<0.05)。5.降压药物的应用与气温变化相关,气温升高,降压药物应用减少,气温降低,降压药物应用增多。6.2014年本地区脑卒中发病数以气温较低的12月最多,且此月份抗高血压门诊处方最多。结论:1.我院抗高血压病药物主要以CCB类药物为主,其次为ARB类药物,利尿剂及SPC类药物也占一定比例,我院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为单药处方和二联用药为主,共占85.5%,但是仍有用药不合理方面,需要继续改进。2.本地区滨海医院与天津某三级医院相比,利尿药物应用比例稍高。3.高血压病与脑卒中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一种疾病,低气温高血压处方量增加,脑卒中发生率增高,需要关注气温相关的血压变异性,及时调整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4.滨海新区汉沽的脑卒中发病率要高于天津市区内脑卒中发病率,脑卒中的防治形势更加严峻,重视血压的管理将是脑卒中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的重点。
张晓梦,杜吕佩[4](2017)在《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钾离子通道是分布最为广泛、种类繁多的一类离子通道,因其生理功能的多样性,已成为许多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近年来,许多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均因钾离子通道阻滞引起的严重心肌毒性而被撤出市场,使得小分子药物的钾通道抑制活性筛选面临重大挑战。介绍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小分子荧光探针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提供思路,使得小分子荧光探针可以广泛应用于候选药物的高通量筛选、钾离子通道的活体成像与检测。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5](2016)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冠心病概述1.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2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左冠状动
李芸云,王大博,王风磊[6](2015)在《原发性青光眼并发全身性疾病196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原发性青光眼病人常并发的全身性疾病及用药情况,探讨其与原发性青光眼防治的潜在关系,以期为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眼科住院的196例原发性青光眼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的全身性疾病及用药情况。结果 196例病人中男87例,女109例;年龄3482岁,平均60岁。其中并发高血压66例(33.67%),糖尿病23例(11.73%)。高血压病人中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者占首位(36.36%),糖尿病病人主要依靠口服降糖药物(86.96%)控制血糖浓度。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应用药物可能对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综合考虑。
张生潭,兰新宇,陈建业,郭丽,杨达宇[7](2015)在《2011-2013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口服降压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里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额和用药频度显着上升,以钙通道阻滞剂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为主,单用品种DDDs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吲达帕胺。结论该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华伟,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吴立群,廖德宁,黄鹤,李述峰,吴钢,蒋晨阳,王方正,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8](2012)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文中研究表明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美国心律学会(HeartRhythm Society,HRS)与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HeartRhythm Society,EHRS)、欧洲心血管学会(Europe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ECAS)联合等又陆续发表了新的相关指南或建议,均提供了大量新的学术信息与专家共识;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该领域亦有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问世。为此,CSPE为及时吸收国内外最新学术成果以丰富2010年版建议,故对2010年建议予以修订。
王志[9](2012)在《药物设计的系统研究 ——从ADMET性质预测到受体结合》文中认为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造成药物研发成功率较低有多种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两类:一类为药物候选化合物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除及毒副作用(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and Toxicity,简称ADMET);另一类为药物对于靶标的结合活性及选择性。化学信息学中存在的多种技术手段,可以利用药物研发中存在的海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信息,解决上述药物研发中的问题,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从利用化学信息学手段解决药物研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本论文工作可总结为三个方面:(1)在药物ADMET的重要性质中,选择生物利用度,血脑屏障透过性,P型糖蛋白底物识别及hERG抑制毒性等药物研发中关键的性质进行建模研究。在生物利用度的建模研究中发现在引入肠吸收实验数据作为输入后能够提高通用模型的预测能力,另外发现对特定类别药物化合物建模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并分别针对磺胺类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钾离子和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喹诺酮类抗菌剂以及中枢神经类药物分别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及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生物利用度预测模型,取得良好的预测结果。对于血脑屏障透过性分别进行了定量预测模型和定性分类模型的建模研究。定量预测模型基于188个化合物的数据库,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该模型对训练集化合物预测结果的回归系数r=0.92,对于测试集化合物预测结果的回归系数r=0.85。同时基于1593个定义了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化合物,建立了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所获得模型对训练集及内部测试集的分类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对外部测试集的分类正确率在80%左右,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中的虚拟筛选工作。关于P型糖蛋白底物预测研究,本研究建立了比以往研究更大的数据库,包括332个P型糖蛋白底物和非底物。所有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中最好的模型对测试集的预测正确率为88%,Mathews相关系数为0.73,表现出了可靠的预测能力。对于hERG抑制毒性的预测研究,使用基于概率的多类分类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提供化合物预测为属性类别的概率,使用者可自行设定概率阈值做出毒性判断。应用所建立的模型从506个FDA药物中预测出19个药物成为阻滞剂的概率很高,其中12个属于训练集中已知阻滞剂,剩下7个化合物中有4个已经被实验证实为阻滞剂,另外3个则需要被实验证明。(2)由于一些他汀类药物因肌炎和肌病等副作用而退市,增加了对新型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预测需求。本研究使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建立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虚拟筛选模型来区分底物和假阳性非结合物,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之后使用含有32个底物和1103个非底物的外部测试集来检验虚拟筛选模型效果,最终84.4%的底物被找到而且只有15%的假阳性化合物被发现。由此可见所得到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的可靠性,并可以用来进行真正的大规模虚拟筛选,寻找HMG-CoA还原酶的新型抑制剂。(3)Apelin是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APJ的天然配体,为了设计出针对Apelin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并探索该受体涉及到的生理作用以及潜在的治疗作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提出了受体配体的识别与结合机制,受体的激动机制和拮抗机制,并设计了一系列Apelin肽链类似物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很好的说明了研究中提出的关于识别机制、激动和拮抗机制的假设。同时基于Apelin的两段序列RPRL和PMPF建立了药效团检索进行虚拟筛选,分别得到一些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但由于活性较差,仍需要进一步对小分子结构进行改造,并对药效团模型进行优化。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工作应用化学信息学的技术手段针对性的解决一些药物研发中的热点问题,展现了化学信息学在当今药物研发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推动药物研发中传统方法的革命并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王方正,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10](2010)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文中指出前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国内研究提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1999年~2001年我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9年~2001年我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省甲型流感病毒遗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绪论 |
第一章 江苏省2016-2018 年流感病毒的流行趋势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江苏省2016-2019 年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江苏省2016-2019 年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本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流感耐药监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兵团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用药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2.2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资料特征 |
3.2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治疗用药情况 |
3.3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相关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3)天津高盐地区高血压病门诊处方与气温变化及脑卒中关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及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及方法 |
1.1.1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3.1 盐敏感性高血压 |
1.3.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
1.3.3 气温对高血压及脑卒中的影响 |
1.3.4 与天津市内某三级医院高血压用药对比 |
1.3.5 高血压与脑卒中 |
结论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高盐饮食人群高血压病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shaker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
2 检测ATP敏感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
3 检测钙激活钾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
4 检测h ERG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 |
5 结语与展望 |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概述 |
1.1 定义 |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
1.3 临床分型 |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
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
2.1.1 β受体阻滞剂 |
2.1.2 硝酸酯类药物 |
2.1.3 CCB |
2.1.4 其他治疗药物 |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
2.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
2.2.1 阿司匹林 |
2.2.2 氯吡格雷 |
2.2.3替格瑞洛 |
2.2.4 β受体阻滞剂 |
2.2.5 他汀类药物 |
2.2.6 ACEI或ARB |
2.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
3.1 定义 |
3.2 危险分层 |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
3.3.1 诊断 |
3.3.2 鉴别诊断 |
3.4 治疗策略 |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
3.4.2 STEMI的治疗 |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
3.4.2.2溶栓治疗 |
3.4.2. 3 抗栓治疗 |
3.4.2. 4 抗心肌缺血 |
3.4.2. 5 调脂治疗 |
3.4.2. 6 其他治疗 |
3.4.3 UA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
3.4.3. 1 一般治疗 |
3.4.3. 2 抗缺血治疗(具体推荐见表1) |
3.4.3. 3 抗血小板治疗(表2) |
3.4.3. 4 抗凝治疗 |
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
4.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4.2 病情评估 |
4.2.1 临床评估 |
4.2.2 负荷试验 |
4.2.3 左心室功能 |
4.2.4 心肌缺血成像(SPECT) |
4.2.5 冠状动脉CTA |
4.2.6 冠状动脉造影 |
4.3 治疗原则 |
4.3.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
4.3.2 循证药物治疗 |
4.3.3 血运重建 |
4.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4.4.1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
4.4.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
5.1 定义 |
5.2 病因与机制 |
5.2.1 内皮功能不全及MCD |
5.2.2 炎性反应 |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
5.2.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
5.3临床表现 |
5.4 诊断及鉴别诊断 |
5.5 药物治疗 |
5.5.1 β受体阻滞剂 |
5.5.2 CCB |
5.5.3 硝酸酯类药物 |
5.5.4 ACEI |
5.5.5 他汀类药物 |
5.5.6 其他药物 |
5.6 非药物治疗 |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6.1 定义及分型 |
6.1.1 完全SMI |
6.1.2心肌梗死后的SMI |
6.1.3 心绞痛伴SMI |
6.2 可能机制 |
6.3 诊断 |
6.3.1 动态心电图 |
6.3.2 心电图运动试验 |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
6.3.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
6.4 预防及治疗 |
6.4.1 预防 |
6.4.2 治疗 |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 |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
7.1.1 概述 |
7.1.2 药物选择 |
7.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7.1.2. 2 目标管理 |
7.1.2. 3 药物推荐 |
7.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
7.2.1 概述 |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
7.2.2. 1 发病机制 |
7.2.2. 2 诊断及评估 |
7.2.2. 3 药物治疗 |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
7.2.3. 1 发病机制 |
7.2.3. 2 诊断及评估 |
7.2.3. 3 药物治疗 |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
7.3.1 概述 |
7.3.2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 |
7.3.3 规范抗栓治疗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
7.3.3. 1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 |
7.3.3. 2 NSTE-ACS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
7.3.3. 3 STEMI合并心房颤动行直接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
7.3.4 NOAC |
7.3.4. 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
7.3.4. 2 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 |
7.3.5 注意事项 |
7.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
7.4.1 概述 |
7.4.2 一般药物治疗 |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
7.4.2. 3 二尖瓣反流 |
7.4.2.4二尖瓣狭窄 |
7.4.2. 5 三尖瓣反流 |
7.4.2. 6 三尖瓣狭窄 |
7.4.3 抗凝治疗 |
7.4.3. 1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
7.5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
7.5.1 概述 |
7.5.2 流行病学 |
7.5.3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
7.5.3.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
7.5.3.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
7.5.4 一般治疗 |
7.5.4. 1 抗血小板治疗 |
7.5.4.2降压治疗 |
7.5.4. 3 他汀类药物治疗 |
7.5.4.4其他 |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
7.6.1 概述 |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
7.6.2. 1 初始抗凝治疗 |
7.6.2. 2 溶栓治疗 |
7.6.2.3长期抗凝治疗 |
7.6.3 ACS合并急性肺栓塞 |
7.6.4 PCI合并急性肺栓塞 |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7.7.1 概述 |
7.7.2 COPD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7.7.3 冠心病合并COPD的药物治疗 |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
7.7.3. 3 他汀类药物 |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
7.8.1 概述 |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PPI联用 |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
7.8.2. 2 PPI |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
7.8.4. 2 药物治疗 |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
7.9.1 概述 |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
7.9.4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原则 |
7.9.5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
(1)非特异性抗炎药:代表药物为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等。 |
(2)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
(3)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 |
(4)抗氧化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水飞蓟宾。 |
(5)利胆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
7.9.9 其他冠心病常用药物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影响 |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
7.1 0. 1 CKD的定义和分期 |
7.1 0.1.1 CKD的定义 |
7.1 0.1.2 CKD的分期 |
7.1 0. 2 冠心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 |
7.1 0.2.1 抗栓治疗 |
7.1 0.2.2 他汀类药物 |
7.1 0.2.3 抗缺血治疗 |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
7.1 1. 1 概述及流行病学 |
7.1 1.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
7.1 1. 3 临床特点 |
7.1 1. 4 诊断 |
7.1 1. 5 治疗 |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
7.1 2. 1 概述 |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
7.1 2.2.1 流行病学 |
7.1 2.2.2 一般治疗 |
7.1 2.2.3 特殊治疗推荐 |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
7.1 2.3.1 流行病学 |
7.1 2.3.2 一般治疗 |
7.1 2.3.3 特殊治疗推荐 |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
7.1 3. 1 概述 |
7.13.2药物治疗推荐 |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
7.1 4. 1 概述 |
7.1 4. 2 药物选择 |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
7.1 4.2.2 他汀类药物 |
7.1 4.2.3 ACEI或ARB |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
7.1 4.2.6 抗凝药物 |
7.1 4.2.7 CCB |
7.14.2.8α2受体激动剂 |
7.1 4. 3 注意事项 |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
7.1 4.3.2 他汀类药物 |
7.1 4.3.3 ACEI |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
8 冠心病特殊类型的用药治疗原则 |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
8.1.1 概述 |
8.1.2 临床诊断 |
8.1.2. 1 KD合并CAL的诊断 |
8.1.2. 2 AHA制定的CAA分类 |
8.1.3 药物治疗 |
8.1.3. 2 大剂量IVIG |
8.1.3. 3 CAA治疗 |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治疗 |
8.1.3. 5 其他药物 |
8.1.4 预后及随访 |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
8.2.1 概述 |
8.2.2 诊断 |
8.2.3 调脂药物治疗 |
8.2.3. 1 调脂治疗原则 |
8.2.3. 2 调脂药物开始时间 |
8.2.3.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
8.2.3.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
8.3.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
8.3.1.1疾病概述 |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
8.3.2 冠状动脉肌桥 |
8.3.2. 1 疾病概述 |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
8.3.3. 1 疾病概述 |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
9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
9.1 冠心病一级预防常用药物 |
9.1.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
9.1.2 调脂治疗的常用他汀类药物 |
9.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
9.3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
9.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
(6)原发性青光眼并发全身性疾病19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研究方法 |
1.3并发疾病诊断标准 |
2结果 |
3讨论 |
3.1原发性青光眼与高血压 |
3.2原发性青光眼与糖尿病 |
(7)2011-2013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口服降压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主要抗高血压药分类排序 |
2.2 主要口服降压药物应用情况 |
3 讨论 |
3.1 该院应用降压药主要特点 |
3.2 该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物应用情况 |
4 结论 |
(9)药物设计的系统研究 ——从ADMET性质预测到受体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药物研发及常见问题 |
1.2 化学信息学及相关方法介绍 |
1.2.1 机器学习技术 |
1.2.2 机器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
1.3 论文工作的意义与安排 |
第二章 药物 ADMET 性质的计算机预测模型 |
2.1 人体生物利用度的预测模型探索性研究 |
2.1.1 背景介绍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生物利用的模型的建立 |
2.1.4 结论 |
2.2 另外四类药物的人体生物利用度预测模型 |
2.2.1 实验方法 |
2.2.2 生物利用度模型的建立 |
2.3 血脑屏障透过性的计算模型 |
2.3.1 血脑屏障分配系数定量预测模型研究 |
2.3.2 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分类预测模型研究 |
2.4 P 型糖蛋白底物预测模型 |
2.4.1 背景介绍 |
2.4.2 实验方法 |
2.4.3 P 型糖蛋白底物预测模型的建立 |
2.4.4 结论 |
2.5 hERG 钾离子通道阻滞剂预测模型 |
2.5.1 背景介绍 |
2.5.2 实验方法 |
2.5.3 hERG 钾离子通道阻滞剂预测模型的建立 |
2.5.4 结论 |
第三章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虚拟筛选模型 |
3.1 背景介绍 |
3.2 实验方法 |
3.2.1 数据库 |
3.2.2 分子描述符 |
3.2.3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模型 |
3.3 结论 |
第四章 G 蛋白偶联受体 Apelin受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
4.1 背景介绍 |
4.2 Apelin 结合机制探索 |
4.2.1 实验方法 |
4.2.2 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
4.2.3 结论 |
4.3 Apelin 受体的激动机制和拮抗机制 |
4.3.1 关于 Apelin 受体的 ionic lock 激活机制探索 |
4.3.2 Apelin 受体的激活和拮抗机制探索 |
4.4 基于底物 Apelin-13 的虚拟筛选 |
4.4.1 基于 RPRL 序列的虚拟筛选 |
4.4.2 基于 PMPF 序列的虚拟筛选 |
4.5 结论 |
第五章 论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四、1999年~2001年我院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应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甲型流感病毒遗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D]. 嵇昱. 东南大学, 2019(05)
- [2]兵团某三甲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用药现状分析[D]. 徐晓云.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3]天津高盐地区高血压病门诊处方与气温变化及脑卒中关系的调查研究[D]. 李金朋.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4]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 张晓梦,杜吕佩. 药学进展, 2017(01)
- [5]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 [6]原发性青光眼并发全身性疾病196例分析[J]. 李芸云,王大博,王风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05)
- [7]2011-2013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口服降压药分析[J]. 张生潭,兰新宇,陈建业,郭丽,杨达宇. 药物评价研究, 2015(03)
- [8]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J].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华伟,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吴立群,廖德宁,黄鹤,李述峰,吴钢,蒋晨阳,王方正,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04)
- [9]药物设计的系统研究 ——从ADMET性质预测到受体结合[D]. 王志. 北京化工大学, 2012(10)
- [10]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J]. 黄从新,张澍,马长生,杨延宗,黄德嘉,曹克将,江洪,杨新春,吴书林,商丽华,张奎俊,李莉,丁燕生,马坚,王祖禄,刘少稳,刘旭,董建增,姚焰,陈柯萍,陈明龙,王方正,陈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组.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