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倩[1](2020)在《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灾害的严重性、突发性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防震减灾工作的必要性是不容忽略的。为了使防震减灾工作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及空间分析的功能可以对城市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通用的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城市抗震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建筑物抗震能力、生命线抗震能力(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监测预警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避难场所能力五大类。首先对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震带等情况进行危险性分析,根据其计算分析结果找出研究区域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点及震级,在设定地震震级及地震动影响场的范围后,分别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城市抗震能力分析。建立SQL Server2008和Personal Geodatabase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连接,对城市抗震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储存。并绘制各类信息专题图,便于系统直接调用数据库内信息,并将系统计算结果进行储存。以Arc GIS10.2为开发平台,使用C#与AE技术建立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管理分析、城市基础信息管理、危险性分析、建筑物、生命线等抗震能力分析、规划文件管理等功能。将各模块抗震能力分析方法进行整理、编写代码嵌入数据库,在系统进行计算时调用,得出抗震能力评价结果。并以实例进行系统演示,最后得出研究区综合抗震能力等级,系统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城市抗震的薄弱地带,为防震减灾部门的防灾工作提供参考。图62幅;表30个;参59篇。
时忠超[2](2019)在《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灾害是八类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性最大的。历史上发生的大多数地震都会影响到城市,有些甚至会摧毁城市。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截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旦较大规模地震发生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会在短时间内摧毁整个城市。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城市防震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震害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部分,当地震发生后以避免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连位于郯庐构造边缘,瓦房店全市和普兰店区十九个街道位于郯庐地震带上,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之上融合了地理空间的概念,是一种具有强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的信息技术,因此构建震害预测系统将采用GIS技术。本论文设计实现了大连市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震灾信息管理、震灾预测和损失评估等功能。本文采用软件工程设计开发过程,对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工具、地震动影响场模拟、震害分析、震害损失评估和防御辅助对策等模块。本系统采用B/S架构实现,使用ArcGIS构建地理信息系统,采用C#语言编程,Oracle数据库,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本论文的创新点包括(1)将震害预测的方法结合GIS技术,设计实现了震害预测管理系统。(2)系统实现了可视化的地图工具及影响场模拟。(3)系统实现了震害评估,以及防御辅助对策模块。综上,目前该系统已经实际应用,提高了防震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冯骏[3](2019)在《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用于分析和评估区域的地震危险和潜在的地震灾害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为政府部门制定防震减灾应急方案及区域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数字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现在,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地震信息的管理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开发出一个通用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工具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3]3108)和昆明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KK0201421103)“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依托,根据项目研究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软件,旨在为研究区域的地震灾害分类响应过程提供高效的、智能的、可视化的辅助决策,以供管理者进行震前灾害预测、震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以及震后的重建工作服务。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地震风险损失评估模型研究现状、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其次针对研究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筑物损害及人员财产损失评估、救援路径分析、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发布等方面的需求,选择适合研究区域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和建筑物损害矩阵,确定了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个模块的功能;再结合PEOMG地震灾害预案知识模型,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语义知识划分,并形成地震应急分类响应辅助决策内容的形式化表达。本文最后使用ArcSDE加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地震应急分类响应数据库;并使用C#编程语言,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接口库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地震风险损失评估和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等相关功能模组并完成测试。本文中的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评估模型及其应急分类响应过程等相关研究工作可以为区域级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区域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韩博[4](2013)在《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城市中的建筑物是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是保证居民具有相应的生活条件下,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之间运行比较完善的机制。地震的突然发生会极大的影响到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而地震是一种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城市一旦遭遇了地震的侵袭,它很可能会给城市的建筑物以及各种公共设施造成极大的损坏,而这种损坏伴随而来的可能就是人员伤亡以及经济财产损失。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尽量减少地震对城市所造成的影响,构建城市防震减灾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建立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系统是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技术,利用C#编程语言来构建。本文在阐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原则、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建立城市防震减灾系统所必需的建筑物易损性分析、人员伤亡预测以及经济损失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利用实地调查的地籍数据信息,结合ArcGIS软件的分析功能,采用县城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块区域构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数据库。文中对ArcGIS Engine开发中的查询检索、实现柱状图的渲染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构建了基于ArcGIS Engine城市防震减灾系统。通过甘肃省某县城研究区中的实际项目数据,结合建筑物易损性分析模型以及人员伤亡预测模型分析展示了建筑物基本信息查询、人员伤亡预测、建筑物经济损失、系统辅助决策等功能,整体系统运行效果比较良好。本系统的建立为城市进行防震减灾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也为相关的决策机构在发生地震时做出决策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和借鉴依据。
沙先丽,陆丽珍,朱光良,吴宏海[5](2012)在《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辅助决策信息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指出了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辅助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的主要目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的设计方案,探讨了系统设计开发中存在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海量数据调度和建筑物震害预测等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其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基于杭州市区实际数据展示了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结果。
吴微微[6](2009)在《基于.NET的WebGIS中小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尤其当其发生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时,所造成的破坏更大。应用GIS建立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是有效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是面向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等多元用户的综合性服务系统,是GIS在震害防御体系的综合应用。“九五”以来GIS在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地震区划等各个方面。然而基于传统GIS技术的防震减灾服务系统多建立在桌面单机环境下,存在着面向范围小、服务对象单一、空间数据共享困难、协同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系统的推广应用,限制了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深入,利用Internet在Web上发布和出版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它比其原有的GIS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WebGIS技术的出现可以加快地震信息的获取,任何授权的网络节点或者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和数据资料;其次,分布式WebGIS技术使异构的软件或者软件模块以及多源数据的集成成为可能;再次,WebGIS技术使系统的服务对象概念有了巨大变革,它的用户可以是任何与Internet连接的计算机用户;最后,WebGIS技术的出现将WebGIS技术引入防震减灾研究领域,拓宽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空间信息的维护、发布和查询效率,实现地震信息数据的自动化成图,使全社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成为可能。WebGIS技术的出现为防震减灾服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成为推进防震减灾服务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和研究热点。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防震减灾工作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的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都是针对大城市的需求而开发的。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防震减灾的特殊需求则缺少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我国中小城市大都处于急剧扩张阶段,而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却相对滞后。因此,为中小城市建立一个高效透明、开放专业的综合性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平台意义重大,中小城市防震减灾系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服务功能:①为地区级抗震防灾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的决策支持、震害评估的结果数据;②为各中小城市区域的抗震防灾机构提供协同作战的信息交流平台,协助区域内各部门搞好各项工作;③为常设防震防灾办公室提供各级区域性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起到参谋作用;④为中小城市公共管理层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时统一、及时、权威的信息传播媒介支持系统,提高信息的透明化与公开化程度;⑤同时丰富查询检索、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扩大防震减灾技术成果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防震减灾工作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只有在全面、正确认识中小城市防震减灾新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中小城市应对地震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决策指导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和处置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地震的灾害。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尝试利用WebGIS技术建立中小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使各级政府能快速、具体地了解各地区抗震设防的薄弱环节,各区域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可能的受灾程度,协助政府有效采取各种防范加固和减灾措施:为指挥中心提供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充分规划和利用现有在建和已建的街道、市场、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为组织、协调医疗、武警、军队等各方面应急力量,高效实施地震救援工作提供统一、开放的专业平台;同时,系统收集与数字化的城市地图、建筑物情况等信息更可为社会各行业服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对WebGIS的实现技术和国内外WebGIS产品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网络知识,结合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把网络、地理信息、地震数据、震害评估、地震应急等多学科结合起来,设计了面向中小城市防震减灾需求的WebGIS服务系统。(2)本文分析了当前WebGIS系统的主流开发技术,选择采用.NET作为自主开发平台,借助该框架的平台优越性,利用VisualStudio.NET和ASP.NET的支持,在.NET环境下进行服务系统接口和功能设计。创建NET Web Service将一些通用的地图数据和功能封装起来,并构建一个基于WebGIS基础开发和运行环境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便于集成和扩展。(3)采用C#、ASP作为开发语言,基于Aspmap for.Net进行开发,以西安市阎良区为中小城市应用实例,完成了服务系统的研制。系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WebGIS功能,可以进行多种功能的数据综合分析,并通过相关信息查询功能,对外提供城市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实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能够满足公众对防震减灾及地震事件应急的新需求。本文应用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西安市阎良区WebGIS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于2008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
吴微微,杨建思,李谊瑞,范灵春[7](2009)在《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GIS在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地震区划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深入,单机或局域网版GIS软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利用Internet在Web上发布和出版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将WebGIS技术引入防震减灾研究领域,拓宽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空间信息的维护、发布和查询效率,实现了地震信息数据的自动化成图,使全社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成为可能。
仝永德[8](2008)在《城市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朔州市城区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文中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较大规模的地震一旦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毁灭整个城市或一个城市区域,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损失,从根本上使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陷入瘫痪;同时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板块地震带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在我国做好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十分关键。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防震减灾项目实际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的查询、统计、空间展示、专题图制作和二次开发等功能,开发出包含信息查询、震害预测、损失评估和抗震减灾对策的“朔州市城区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为朔州市地震局搭建一个进行地震灾害预测、制定应急对策的技术平台,实现对地震事件做出快速响应、迅速进行灾害预测、并针对震情灾情提出相应的应急对策功能,从而更好地开展朔州市的防震减灾工作。
黄世敏,倪永军,冯志强,符圣聪,江静贝[9](2007)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城市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在国内城市防震减灾中已广为应用。本文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损失评估、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道路交通系统震害预测、建筑物震害预测、震后次生灾害预测、地震辅助决策与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G IS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梁本亮[10](2007)在《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数据库建设》文中研究指明以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为依托,分析了基于GIS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管理中的作用,论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了论文的相关背景和GIS相关理论,并讨论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例,讨论超限高层建筑的数值计算流程,小比例尺模型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在此基础上完成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属性信息提取,构建属性数据库;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介绍GIS应用到抗震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等;第六章重点讨论了基于实例库的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是本文研究数据库的功能延伸,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来完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例,系统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流程,内容涵盖整体结构计算分析,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振动台模型试验;完成属性信息的提取;(2)以ArcGIS平台为基础,建立了基于SQL Server 2000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数据库。同时采用ArcSDE技术,Geodatabase数据模型,将上海市基础空间数据引入到关系型数据库中;采用UML技术完成数据库的面向对象建构,分别给出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详细设计;(3)以ComGIS作为核心技术进行了基于Arc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构建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系统软件SDGIS。依据软件工程理论给出了系统的详细设计、主要功能模块以及软件的运行和开发环境;(4)突破了传统信息管理软件单一的管理功能,强化了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与挖掘,进而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多项技术的整合,充分利用抗震设计信息,对高层结构的选型做了相关研究,首次引入灰色关联理论,将结构选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分别以改进的Apriori算法和贝叶斯网络法进行了结构选型的定量型关联规则挖掘;(5)引入ArcGIS Engine技术,将GIS与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使得研究目标具有了空间属性,提高了抗震设计信息的可视化水平;(6)利用程序接口技术实现了多种实用技术的集成。系统研发过程中还涉及到数据库技术、OLE编程技术、组件技术、面向对象的UML建模,这些技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软件技术,本文设计和开发多种数据接口及程序接口,实现了这些技术在统一的平台下的集成。
二、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地震灾害的严峻性 |
1.1.2 抗震防灾的重要性 |
1.1.3 GIS与城市抗震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 |
1.2.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城市抗震能力分析模型 |
2.1 建筑物抗震能力分析模型 |
2.1.1 震害因子的确定 |
2.1.2 震害指数计算 |
2.2 地震危险性分析 |
2.2.1 潜在震源区划分 |
2.2.2 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 |
2.2.3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
2.3 生命线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
2.3.1 供水、供气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
2.3.2 供电系统抗震能力 |
2.3.3 交通系统抗震能力 |
第3章 预警及救援能力 |
3.1 监测预警能力分析 |
3.2 应急救援能力分析 |
3.3 应急避难场所抗震能力分析 |
3.4 综合评价 |
第4章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 |
4.1 基于Arc 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 |
4.1.1 Arc GIS软件 |
4.1.2 Arc GIS Engine组件说明 |
4.1.3 编程语言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 |
4.2.2 系统结构框架 |
4.3 系统数据库 |
4.3.1 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
4.3.2 数据录入储存 |
4.4 系统详细设计 |
4.4.1 文件管理 |
4.4.2 数据编辑 |
4.4.3 地震信息管理 |
4.4.4 城市基本信息 |
4.4.5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评价 |
4.4.6 地震管理条例 |
4.4.7 系统管理 |
4.4.8 帮助 |
第5章 系统演示 |
5.1 概述 |
5.2 数据库建立 |
5.3 功能演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避难场所信息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地震灾害预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地震震害预测相关理论 |
2.1.1 地震震害预测的概念 |
2.1.2 地震震害分析的内容 |
2.1.3 地震震害分析的方法 |
2.2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2.1 Visual Studio 2012介绍 |
2.2.2 ArcGIS技术介绍 |
2.2.3 B/S构架 |
2.2.4 C#技术介绍 |
2.2.5 Oracle数据库技术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3 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业务需求 |
3.2 系统功能需求 |
3.2.1 地图工具需求 |
3.2.2 影响场模拟需求 |
3.2.3 地震灾害评估需求 |
3.2.4 防御辅助对策 |
3.2.5 地震灾害预测报告 |
3.2.6 系统管理 |
3.3 本章小结 |
4 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框架 |
4.3 系统流程 |
4.4 系统详细设计 |
4.4.1 地图工具模块设计 |
4.4.2 地震影响场模拟模块设计 |
4.4.3 地震震害损失评估模块 |
4.4.4 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模块设计 |
4.4.5 地震灾害预测报告模块设计 |
4.4.6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5.2 数据库实体属性设计 |
4.5.3 数据库实体联系设计 |
4.5.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 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主体页面 |
5.2 地图工具 |
5.2.1 坐标获取 |
5.2.2 坐标定位 |
5.2.3 新增书签 |
5.2.4 书签列表 |
5.2.5 水平距离 |
5.2.6 面积测量 |
5.3 影响场模拟 |
5.4 震害评估 |
5.4.1 失去住所 |
5.4.2 烈度与伤亡 |
5.5 防御辅助对策 |
5.5.1 项目启动 |
5.5.2 项目列表 |
5.5.3 动态标绘 |
5.6 震害预测报告 |
5.7 资料管理 |
5.8 专业信息服务 |
5.9 系统设置 |
5.9.1 部门管理 |
5.9.2 用户管理 |
5.9.3 角色管理 |
5.9.4 权限配置 |
6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 |
6.2 测试流程及方法 |
6.3 系统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
2.1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内容 |
2.2 地震危险性分析 |
2.2.1 地震危险性概述 |
2.2.2 地震烈度等震线图 |
2.2.3 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 |
2.3 建筑物地震风险损失评估 |
2.3.1 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方法 |
2.3.2 建筑类型 |
2.3.3 震害等级划分 |
2.3.4 建筑物震害矩阵 |
2.4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计算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预案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决策知识建模 |
3.1 知识建模要素分析 |
3.1.1 应急预案结构分析 |
3.1.2 应急业务规则 |
3.2 地震应急决策知识模型研究 |
3.2.1 事件相关的本体模型 |
3.2.2 应急决策知识模型 |
3.2.3 应急业务规则建模 |
3.3 应急决策知识建模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 |
4.1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
4.1.1 系统设计目标 |
4.1.2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需求分析 |
4.3 系统总体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框架 |
4.3.2 业务功能设计 |
4.3.3 系统模块化设计 |
4.4 系统开发环境 |
4.5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 |
4.6 系统开发实现 |
4.6.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实现 |
4.6.2 地震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
4.6.3 地震专题图功能实现 |
4.6.4 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
4.6.5 地震峰值加速度计算功能实现 |
4.6.6 地震烈度模拟功能实现 |
4.6.7 地震分类响应功能实现 |
4.7 系统测试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4)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1.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章: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的设计 |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2.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2.3.1 系统模块设计的原则 |
2.3.2 各子系统的设计 |
2.4 系统建设的总体技术路线 |
2.5 实施方案所需的配置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建筑物地震损失评估与数据库的建设 |
3.1 建筑物的易损性分析方法 |
3.1.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
3.1.2 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
3.2 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 |
3.2.1 建筑物结构震害等级的划分 |
3.2.2 根据建筑物易损性分类的建筑物群体震害方法 |
3.2.3 经济损失预测模型 |
3.2.4 人员伤亡预测模型 |
3.3 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3.3.1 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的概念 |
3.3.2 系统数据库的结构 |
3.3.3 数据库中数据的标准化 |
3.3.4 数据库中数据的分类 |
3.4 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
3.5 空间数据库以及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3.5.1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3.5.2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3.5.3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基于ArcGIS Engine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的二次开发 |
4.1 组件式GIS技术 |
4.1.1 组件式GIS的特点 |
4.1.2 组件式GIS的基本结构 |
4.2 ArcGIS Engine开发概述 |
4.2.1 ArcGIS Engine开发包 |
4.2.2. NET环境下开发ArcGIS Engine的技术 |
4.2.3 C#语言简介 |
4.3 系统实现中ArcGIS Engine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 |
4.3.1 地图查询 |
4.3.2 地图符号化技术 |
4.3.3 实现柱状图的渲染 |
4.4 研究区域概况 |
4.5 系统功能的简介 |
4.5.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 |
4.5.2 城市防震减灾功能分析 |
4.5.3 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 |
4.5.4 建筑物基本信息查询 |
4.5.5 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预测 |
4.5.6 系统的辅助分析功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成果与结论 |
5.2 论文创新点、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
(5)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辅助决策信息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 |
1.1 系统目标 |
1.2 系统总体结构 |
1.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1.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2 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
2.1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 |
2.2 海量数据调度 |
2.3 建筑物震害预测 |
3 系统实现与应用 |
4 结论 |
(6)基于.NET的WebGIS中小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引言 |
1.2 GIS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的发展 |
1.3 WebGIS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
1.4 中小城市防震减灾的现状和需求 |
第二章 WebGIS与.NET平台 |
2.1 引言 |
2.2 WebGIS技术 |
2.2.1 WebGIS的定义 |
2.2.2 WebGIS的特点 |
2.2.3 WebGIS的应用 |
2.2.4 WebGIS的前景 |
2.3 WebGIS的体系结构 |
2.4 WebGIS的模式 |
2.4.1 按空间数据结构分类 |
2.4.2 按客户端策略分类 |
2.5 WebGIS的开发技术 |
2.5.1 通用网关接口技术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
2.5.2 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方法(Server API) |
2.5.3 Plug-in模式 |
2.5.4 GIS ActiveX模式 |
2.5.5 GIS Java Applet模式 |
2.5.6 ASP.NET+AJAX模式 |
2.6 新一代互联网平台——Microsoft.NET |
2.6.1 Microsoft.NET |
2.6.2.NET平台的基本组成 |
2.6.3 XML Web简介 |
2.6.4.NET与J2EE的比较 |
2.6.5.NET的核心技术——Web Service |
第三章 WebGIS中小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概述 |
3.2 系统设计原则 |
3.3 系统设计目标 |
3.4 系统数据描述 |
3.4.1 数据分类 |
3.4.2 元数据 |
3.4.3 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
3.5 系统功能设计 |
3.5.1 系统功能结构图 |
3.5.2 各子功能设计 |
3.6 系统模块设计 |
3.6.1 模块设计原则 |
3.6.2 各子模块设计 |
3.7 系统开发软件的选择与环境设置 |
3.7.1 系统开发软件的选择 |
3.7.2 Aspmap for.Net概述 |
3.7.3 系统环境设置 |
第四章 系统模块的具体实现及关键技术 |
4.1 城市城区基础地图服务 |
4.1.1 地图数据的组织 |
4.1.2 对控件的响应 |
4.1.3 查询功能 |
4.2 专题地图的图层特征 |
4.2.1 独立值专题地图 |
4.2.2 等级符号专题图 |
4.3 与数据库的连接 |
4.3.1 Aspmap调用空间数据源 |
4.3.2 利用ASP访问属性数据库 |
4.4 缓冲区分析 |
4.4.1 选中要素的缓冲区分析 |
4.4.2 不选中要素的缓冲区分析 |
4.5 路径分析 |
4.5.1 建立网络拓扑 |
4.5.2 程序实现 |
4.6 与C/S架构的GIS震害评估软件的链路建立 |
4.6.1 数据交换 |
4.6.2 程序实现 |
第五章 系统开发实例及研究成果展示 |
5.1 应用区背景 |
5.2 系统演示 |
5.2.1 系统主界面 |
5.2.2 震害评估结果展示 |
5.2.3 辅助决策功能展示 |
5.2.4 地震监测功能展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表1 基础地图服务的页面设计器ASP.NET源代码 |
附表2 基础地图服务的C#源代码 |
附表3 路径分析功能代码 |
附表4 与C/S架构的GIS震害评估软件的链路建立的功能代码 |
附表5 系统中主要用到的图层和数据表 |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
(7)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各领域的应用 |
1.1 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
1.2 WebGIS技术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
1.3 WebGIS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发布中的应用 |
1.3.1 基础数据管理与发布 |
1.3.2 专业数据管理与发布 |
1.4 WebGIS在城市数字地图中的应用 |
1.5 WebGIS在地震目录中的应用 |
1.6 WebGIS在震害评估中的应用 |
2 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应用的发展趋势 |
2.1 基于ASP.NET与Ajax的实现方式 |
2.2 开放式WebGIS |
2.3 WebGIS与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 |
3 存在的问题 |
3.1 基础数据库建设 |
3.2 规范化与标准化 |
(8)城市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朔州市城区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GIS 的发展现状 |
1.2.2 GIS 与国外防震减灾研究现状 |
1.2.3 GIS 与我国防震减灾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1.3.2 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震害预测方法的确定 |
2.1 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 |
2.1.1 群体建筑物震害因子法 |
2.1.2 重点建筑物震害因子法 |
2.2 交通系统震害预测方法 |
2.3 供电系统震害预测方法 |
2.4 供水系统震害预测方法 |
2.4.1 水池震害计算方法 |
2.4.2 供水管线震害计算方法 |
2.5 供气系统震害预测方法 |
2.5.1 供气管线震害预测概述 |
2.5.2 供气管网系统的震害特点 |
2.5.3 供气管道震害预测方法 |
2.6 损失评估方法 |
2.6.1 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
2.6.2 人员伤亡评估方法 |
第三章 ArcGIS及其二次开发 |
3.1 GIS 技术起源 |
3.2 ArcGIS 概述 |
3.3 ArcGIS 的二次开发 |
3.3.1 VBA 开发环境 |
3.3.2 COM 技术 |
3.3.3 AO 开发 |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介绍 |
4.1.1 数据库结构 |
4.1.2 数据录入及存储方式 |
4.1.3 数据库访问机制 |
4.1.4 数据标准 |
4.2 系统数据库详细设计 |
4.2.1 基础数据库详细设计 |
4.2.2 成果数据库详细设计 |
第五章 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5.1 系统总设计 |
5.1.1 设计目标 |
5.1.2 结构框架 |
5.2 系统详细设计 |
5.2.1 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
5.2.2 地图工具模块设计 |
5.2.3 地震影响场模块设计 |
5.2.4 震害预测模块设计 |
5.2.5 震害预警图模块设计 |
5.2.6 损失估计模块设计 |
5.2.7 应急对策模块设计 |
5.2.8 更新建筑物数据模块设计 |
5.2.9 系统管理模块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6.2.1 创新点 |
6.2.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9)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城市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GIS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
1.1 GIS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中的应用 |
1.2 GIS在抗震设防区划中的应用 |
1.3 GIS在地震危害性分析及地震损失分析评估中的应用 |
1.4 GIS在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
1.5 GIS在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
1.6 GIS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
1.7 GIS在城市震后次生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
1.8 GIS在城市地震辅助决策与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
2 GIS在城市防震减灾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
2.1 “3S”集成问题 |
2.2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WebGIS) |
2.3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 (OpenGIS) |
(1) 互操作性。 |
(2) 可扩展性。 |
(3) 技术公开性。 |
(4) 可移植性。 |
2.4 三维及多维地理信息系统[59] |
2.5 GIS与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VR) 相结合[68] |
3 存在的问题 |
3.1 综合防震减灾数据库 |
3.2 网络化与规范化 |
(10)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数据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与研究背景 |
1.1.1 高层建筑高度和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
1.1.2 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发展历程 |
1.1.3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
1.1.4 构建基于空间要素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库的必要性 |
1.2 构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系统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针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信息化建设 |
1.3.2 国内针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信息化建设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
2.1 GIS发展历程 |
2.2 GIS基本概念 |
2.2.1 空间实体及分类 |
2.2.2 基于空间的地图表征 |
2.2.3 地物要素的拓扑关系 |
2.2.4 地理信息基础数据 |
2.2.5 地理空间数据组织 |
2.2.6 地理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 |
2.3 GIS开发相关技术 |
2.3.1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
2.3.2 组件技术在GIS中的应用 |
2.3.3 地理信息系统构件 |
2.3.4 GIS二次开发方法 |
2.4 基于GIS的管理信息系统 |
2.4.1 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
2.4.2 二层C/S体系结构 |
2.4.3 三层C/S体系结构 |
2.4.4 B/S体系结构 |
2.4.5 C/S与B/S体系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信息管理 |
3.1 抗震设计信息管理现状 |
3.2 抗震设计信息成果形式 |
3.3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实例 |
3.3.1 工程概况 |
3.3.2 结构超限情况 |
3.3.3 结构布置和选型 |
3.3.4 结构抗震设防标准 |
3.3.5 基础设计 |
3.4 结构计算分析 |
3.4.1 分析模型 |
3.4.2 动力特性计算结果 |
3.4.3 地震反应计算结果 |
3.4.4 时程分析结果 |
3.4.5 结构计算属性信息提取 |
3.5 整体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 |
3.5.1 模型/原型相似关系 |
3.5.2 模型简化 |
3.5.3 试验流程 |
3.5.4 试验分析成果 |
3.5.5 原型结构抗震性能 |
3.5.6 抗震试验属性信息提取 |
3.6 节点试验研究 |
3.6.1 试件设计 |
3.6.2 节点试验结果 |
3.6.3 有限元计算分析 |
3.6.4 节点试验信息提取 |
3.7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信息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需求分析 |
4.1.1 数据信息分类 |
4.1.2 数据信息处理 |
4.2 空间数据库构建 |
4.2.1 空间数据模型 |
4.2.2 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 |
4.2.3 空间数据库物理设计 |
4.2.4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4.2.5 空间数据库的结构与功能设计 |
4.3 属性数据库设计 |
4.3.1 属性数据库信息构成 |
4.3.2 属性数据库概念设计 |
4.3.3 属性数据库逻辑设计 |
4.3.4 属性数据库物理设计 |
4.3.5 属性数据库结构与功能设计 |
4.4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整合 |
4.5 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
4.5.1 数据库的实施 |
4.5.2 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实例库的抗震设计SDGIS信息系统建设 |
5.1 系统开发的技术需求 |
5.1.1 系统开发软件环境 |
5.1.2 系统开发硬件配置 |
5.2 系统需求分析 |
5.3 系统总体设计 |
5.3.1 系统设计原则 |
5.3.2 系统总体结构 |
5.3.3 技术实施路线 |
5.4 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
5.4.1 系统功能UML类 |
5.4.2 系统功能模块 |
5.5 系统界面设计 |
5.6 系统运行框架 |
5.7 系统集成 |
5.7.1 系统集成框架 |
5.7.2 系统集成开发 |
5.8 系统应用实例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结构选型的数据挖掘 |
6.1 数据挖掘概述 |
6.2 数据挖掘方法 |
6.2.1 BP神经网络 |
6.2.2 遗传算法 |
6.2.3 决策树法 |
6.2.4 粗糙集理论 |
6.3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与体系选型 |
6.3.1 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 |
6.3.2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
6.3.3 高层结构选型的研究现状 |
6.4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影响因子量化 |
6.4.1 高层建筑结构实例库 |
6.4.2 高层结构工程选型影响因素分析 |
6.4.3 基于灰色关联的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
6.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层结构选型数据挖掘 |
6.5.1 贝叶斯网络 |
6.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结构选型 |
6.6 基于Apriori算法的结构选型关联规则挖掘 |
6.6.1 关联规则挖掘 |
6.6.2 Apriori算法 |
6.6.3 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结构选型的关联规则挖掘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研究[D]. 刘倩.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时忠超.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3]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D]. 冯骏.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4]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研究[D]. 韩博. 兰州理工大学, 2013(S1)
- [5]城市地震灾害预测与辅助决策信息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J]. 沙先丽,陆丽珍,朱光良,吴宏海. 科技通报, 2012(07)
- [6]基于.NET的WebGIS中小城市防震减灾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微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9(S1)
- [7]Web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吴微微,杨建思,李谊瑞,范灵春. 国际地震动态, 2009(03)
- [8]城市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朔州市城区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D]. 仝永德.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2)
- [9]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城市防震减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黄世敏,倪永军,冯志强,符圣聪,江静贝.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S1)
- [10]基于ArcGIS的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数据库建设[D]. 梁本亮. 同济大学, 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