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对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0)在《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巩固西部大开发成果,促进各民族繁荣与发展,国家于2000年创建新疆内高班,至今已有14个省45个城市承办新疆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新疆内高班中维吾尔族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与新疆民族与人口分布相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新疆内高班的维吾尔族学生普遍表现出语文学习困难的情况。提高维吾尔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当前新疆内高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论文选取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内高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内高班学生语文成绩与本地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以及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成绩与其他民族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语文成绩达不到及格分数线(90分),在听、说、读、写方面有较大困难的191名维吾尔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力求深入探究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调查研究表明:新疆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其原因既有语文基础薄弱和母语负迁移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不高、学习专注力不足、自制力与意志力不强等主观因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教学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夯实语文学习基础。通过加强文化教学和字词教学来填补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知识领域的空白,从而夯实基础。第二,纠正语文学习中的偏误现象。主要通过营造语言学习的大环境、改变错误的书写习惯等措施纠正维族学生在在语音及文字书写、使用上的偏误。第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循序渐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其次,步步深入,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最后,多方并举,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第四,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掌握一些记忆法与语素分析法。第五,强化语文学习动机。通过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的意义、制定恰当的语文学习目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方法来强化维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第六,提升自制力与意志力。通过实施人生导师制、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措施提升维族学生的自制力与意志力。
骆惠珍,万维强[2](2017)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文化理性取向思考》文中提出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新的使命,新疆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双语双文化人"。为此,新疆预科汉语教学应转变片面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理性"导向,还教学以"文化理性",加强文化教学,培养预科生的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实现语言教育的文化功能。文章从"文化理性"的概念阐释出发,认为从"工具理性"走向"文化理性"具有时代意义和必要性,进而探讨了现今新疆预科汉语教学需要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实现从"工具理性"走向"文化理性"的转变。
吴晓林[3](2016)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与应用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知识经济社会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在当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改革、预科汉语教学应遵循的理论与规律以及现有的现实条件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适用性,成为能促进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抓手。但在具体应用实施中对教师提出了教学资源整合、课堂活动组织有效、多元评价促学促教的挑战性,只有加强教师观念转变、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素养并集中优质力量建设预科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范型进行引领才能发挥其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效用。
祁文娟[4](2016)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与《大学汉语精读》教材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运用数据统计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同一主编、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两套对外、对内汉语综合课教材的整体编排、语音、汉字、课文、词汇、语法、练习题、文化、形式及配套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弥补了相关文献对两套教材研究不尽全面和缺乏对使用者的调查访谈或调查量较少以致不够客观的不足。教材编写者观念上对学习者需求的重视,未必充分体现于实践中,因此为了深度了解教材在使用中的情况以及使用者对教材的满意度以对两套教材进行更加客观的比较,笔者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四所高校共六百多名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过两套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使用者对两套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满意度,并将静态文本分析结果与动态访谈调查的结果相结合,分析了教材编写各方面的异同,探讨了以同一种编写理念(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指导的两套教材针对不同汉语起点的学习者在贯彻同一种编写理念时的方式的异同,找出了两套教材各方面编写的成功之处与需改进之处,并对汉语综合教材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思考。通过比较发现,两套教材在结构上比较接近,有值得互相借鉴之处;汉字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汉字部分的释义方法很值得借鉴;课文方面,主要讨论了题材、体裁、长度、难度以及语言的规范性,对比之后发现《?大学汉语精读》第四册课文长度和难度与前三册之间的跨度较大,与此相应的是教材生词量以及练习题量的跳跃。词汇方面,主要讨论了词汇的数量、等级、复现、对译、排列,《新实用汉语课本》用插图分散过量生词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而?《大学汉语精读》第一、四册词汇量不够理想,词汇复现间隔较大,教材高级阶段超纲词偏多。文化方面,?《新实用汉语课本》中中外对比类及《大学汉语精读》中少数民族风俗类文化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在找出了教材各方面编写的成功与不足之后,笔者对教材改进提出了一些思考。教材的编写与修改是非常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通过对两套教材的比较分析对教材改进提出了一些思考,以期对汉语综合课教材的改进作出一定的贡献。
张慧[5](2016)在《信息技术在新疆双语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应用信息技术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支持工具,对于语言运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以信息技术支持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发展,既要促进双语言的学习,又要承担双文化的传承任务,同时还要克服双语教学中各主体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三通两平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的推动下,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取得显着发展。应然层面,双语教学资源库、语音识别技术、手持数字设备、可弹出视频、双语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发展;实然层面,信息技术的强势进入与民族地区双语教学需求产生对接错位,海量教育信息资源闲置、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低下、民族文化传承式微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双语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机整合成为亟需探讨的课题。本研究以信息技术支持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方式、适切性与融合度为切入点,以新疆16所双语学校为调查样本,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提炼出新疆双语教学实施的典型特征,梳理了信息技术在新疆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新疆双语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本民族语言、文字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双语教学形成了完备的模式和体系;具有完善的双语教学研究与管理体制;南、北疆双语教学发展差异较大。同时,在教育信息化热潮推动下,新疆双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显着进步,一方面嵌套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体系中;一方面也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如构建独立的双语教学资源库、开放交互式双语教学服务体系、维汉双语学习APP等。然而,信息技术支持双语教学的结果却收效甚微。尽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教育信息资源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教育信息资源”与“本土民族文化”相剥离,造成资源适切性欠缺、民族文化资源“孤立、薄弱”,双语教师与学生资源“饥渴”仍然难解。此外,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盲目模仿、急躁冒进现象,而双语教学中的语言障碍、文化传承式微、跨文化适应问题、双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低、相关研究薄弱等多重“短板”,进一步加剧了“信息技术应用”与“双语教学特殊性”之间的冲突。由此,本研究基于“共生教育”视野,结合新疆双语教学的特征,从信息技术支持双语教学的方式、双语教学的技术需求、技术如何引领双语教学等多重视角反思,强调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各民族的价值追求、文化风俗、宗教信仰等,注重“民族要素之间的异质共存”。具体而言:(1)在双语教学资源建设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融入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同时关注学校之外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构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双语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梯级与适用的多媒体双语教材资源;将已有民族特色数据库引入双语教学,并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与应用,进而促进本民族语言文化、他民族语言文化、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2)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以双向融合理念化解“技术应用”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冲突,以双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为抓手,通过本土化研究活化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沟通“线上”与“线下”,逐步提升双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新疆双语教学中“活”的问题为取向,关注本地典型案例,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本土化研究,融通理论与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双语教学的双向融合,实现双语教学体系中各要素及其整体形成共生、共融状态。
陈方媛[6](2015)在《黄河科技学院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的位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地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来自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不仅和普通大学本科生相比存在差距,就是在民族学院所有预科生中,因其身份和背景差别所具有特殊的思想、心理、学习、交往和宗教信仰等特殊行为而受到特殊的关注。本文以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为研究对象,以潘光旦的位育思想为分析视角,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最终落脚点,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综合分析研究法等对目标对象进行研究。首先,对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2014-2015年的在校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到河南之前的文化根性作一个基本了解;进而,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把握这些学生在黄河科技学院学习生活新环境的位育情况,对其语言适应、人际交往、民族认同意识、就业意向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理解相关方面客观存在的“反位育”现象;而后,系统观察黄河科技学院针对这些“反位育”现象持续进行的位育实践;最后,对这些“反位育”现象的成因和校方的应对措施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试图实现新的自觉。
曹红梅[7](2015)在《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伊宁市第三中学、第八中学、第二十三中学为个案,采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获取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社会语言学、民族学、教育学等的理论和方法,从宏观政策环境、中观教学环境、微观学习者个体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伊宁市中学“汉语班”、“双语班”实施维吾尔族英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以及“民语班”维吾尔族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态度和看法。依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发展和改进维吾尔族英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班”中的维吾尔族学生大多英语学习动机程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他们母语(维吾尔语)和汉语能力都很强,基本不需要借助维吾尔语帮助,可以以汉语为工具学习英语。任课教师对“汉语班”中的维吾尔族学生评价都很高,认为他们具有学习语言优势。学生家长大多关注和支持子女的英语学习,愿意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投入财力和物力。“双语班”的英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相关教育政策还不够成熟,制度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伊宁市“双语班”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以及评价机制;教学活动全靠教师自行摸索,这势必会走许多弯路。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其英语学习呈“高兴趣,低行动”的状态,自报对英语有兴趣,却不愿为付出努力,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部分家长还时常关注子女的英语学习,但也有少数家长担心英语学习会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孩子的高考成绩。“民语班”没有开设英语课程,但维吾尔族学生对学习英语持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英语重要,“喜欢英语”。学生家长大多与学生观点一致,认为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学习英语对孩子今后发展有好处。大多数学生、教师及家长都认为,鉴于“民语班”学生汉语能力不强的现状,如果为他们开设英语课程,应该采用维吾尔语—英语的教学形式,或至少应该在“汉语—英语”的教学形式中加入维吾尔语讲解。而目前的师资条件难以满足,民语班英语课的开设需要探索。鉴于以上调查结论,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宏观层面,鉴于维吾尔族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学习需求,应加大当地英语教育的规模和层次,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为其开设其他外语语种课程。研究机构和学者应深入研究多语习得的一般规律和具体方法,指导维吾尔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平衡和协调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目前“高考定乾坤”的教育评价政策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应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体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适时引入多元评价标准,强调过程评价,应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多元主体。
黄晓东[8](2014)在《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研究评述》文中研究表明对50多年来,主要是近20年来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的研究状况加以探讨,按教学研究成果的一般表现——论着、教材、论文,分专题对其进行分析评述。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阿依努尔,邓方江[9](2013)在《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的双语教育,因其特殊性,有着区别于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双语教育的特殊发展规律。新疆双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民汉兼通"人才,对新疆双语教育目的性的再探讨,有利于调整现今新疆双语教育的实施和评估分析。作为新疆双语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高校双语教育,是评估学前双语教育、基础教育成绩的重要形式。高校的"汉语教学"和"汉语授课"是新疆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育形式,是新疆整个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双语教育的状况关系到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质量,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及评估,改革并加强高校双语教育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因此对新疆高等院校双语教育进行实践和理论研究,最终建立适应于新疆的本土双语教育理论体系,是新疆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归纳了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特点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对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王杏涧,李果,李冰[10](2013)在《MHK语境下的高校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行为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高校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民族汉考(MHK测试)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活动几个方面的影响,探讨MHK测试对于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的反拨作用,揭示产生这些影响的关键因素在于学习者自身对测试的重视程度,及其在语言学习中采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二、浅谈对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对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课程改革对内高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
(二)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成绩与素养亟待提升 |
(三)笔者的兴趣与工作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 |
(二)语文学习困难 |
(三)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高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研究 |
(四)关于新疆内高班学习困难的研究 |
(五)关于新疆内高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
(六)文献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重难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S中学内高班学生情况简析 |
一、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
二、民族分布情况 |
三、内高班语文学习情况分析及语文学习困难的认定 |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与内容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的发放 |
第三节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实施过程 |
第二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表现 |
第一节 听的困难 |
一、对融入文化背景的知识听不懂 |
二、常见词汇听不懂 |
第二节 说的困难 |
第三节 读的困难 |
一、朗读困难 |
二、阅读困难 |
(一)阅读理解力低 |
(二)阅读速度慢 |
第四节 写的困难 |
一、表达不准确 |
二、表达过于简单 |
三、错别字较多 |
四、书写不美观 |
第三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语文基础薄弱 |
一、缺乏汉语学习大环境 |
二、缺乏文化教学 |
第二节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一、语音偏误 |
(一)声调偏误分析 |
(二)发后鼻韵母的音时丢失韵尾 |
二、汉字偏误 |
(一)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
(二)汉字使用偏误分析 |
第三节 语文学习习惯欠佳 |
一、缺乏阅读习惯 |
二、缺乏积累的习惯 |
第四节 语文学习方法欠缺 |
一、忽视记忆规律 |
二、缺少记忆方法 |
三、不会运用语素分析法 |
第五节 语文学习动机不高 |
一、缺乏合适的学习目标 |
二、对语文学习意义认识不足 |
三、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
(一)教师缺乏教育艺术 |
(二)课堂缺乏趣味性 |
(三)学生缺乏成就感 |
第六节 语文学习专注力不足 |
一、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
(一)课堂不专注 |
(二)早读不专注 |
二、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七节 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与意志力 |
一、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 |
二、语文学习缺乏意志力 |
第四章 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教学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
一、加强文化教学 |
(一)以点带面,渗透文化教学 |
(二)专题讲解,强化文化教学 |
二、重视字词教学 |
(一)说文解字,重视文言字词教学 |
(二)咬文嚼字,重视现代文字词教学 |
第二节 纠正语文学习偏误 |
一、纠正语音偏误 |
(一)讲解语音规律,增强辨音能力 |
(二)示范朗诵,模仿正音 |
(三)走出语言舒适区,营造语言学习大环境 |
二、纠正汉字偏误 |
(一)纠正汉字书写偏误 |
(二)纠正汉字使用偏误 |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一)培养阅读兴趣 |
(二)提升阅读速度 |
(三)养成阅读习惯 |
二、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 |
(一)明确积累内容 |
(二)认识积累意义 |
(三)巩固积累成果 |
三、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 |
(一)掌控课堂节奏 |
(二)控制重难点讲解时长 |
(三)巧用注意力高峰期 |
(四)提高课堂趣味性 |
(五)做好心理疏导 |
(六)讲解训练方法 |
第四节 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 |
一、认知记忆规律 |
二、运用记忆方法 |
(一)思维导图记忆法 |
(二)理解记忆法 |
(三)分层记忆法 |
(四)调用多种感官记忆法 |
(五)图画记忆法 |
(六)关键词记忆法 |
三、掌握语素分析法 |
第五节 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
一、发掘语文学习的意义 |
(一)语文学习对其它科目学习的意义 |
(二)语文学习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 |
(三)语文学习对学生人生幸福的意义 |
二、选取适宜的语文学习目标 |
三、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
(一)丰富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
(二)寻找共鸣,搭建情感桥梁 |
(三)放缓进度,教学先易后难 |
(四)营造氛围,建设多彩文化 |
(五)丰富学养,运用教育艺术 |
四、激发自我效能感 |
(一)增加成功的体验 |
(二)及时的言语鼓励 |
第六节 提升语文学习自制力与意志力 |
一、提升学生自制力 |
(一)学会管控情绪 |
(二)学会控制行为 |
二、磨练学生意志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文化理性取向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工具理性”走向“文化理性”的转换 |
二、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的必要性和意义 |
(一) 回归语言本质 |
(二) 达成预科教学目标 |
(三) 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
(四)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
(五) 培养双语双文化人 |
三、从“工具理性”走向“文化理性”的路径 |
(一) 改革课程设置 |
(二) 修改教材内容 |
(三) 改革教学方法 |
(四) 改革评价体系 |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与应用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迎合当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落实二语习得理论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要求 |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践给予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以应用信心和借鉴 |
(四)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现实具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的基本条件 |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挑战性 |
1. 对翻转课堂内涵认知的挑战性 |
2. 教学资源整合适用的挑战性 |
3. 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挑战性 |
4. 多元动态评价促学促教的挑战性 |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
1. 转变观念,形成预科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观念支持系统 |
2. 采取措施,形成预科汉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支持系统 |
(4)《新实用汉语课本》与《大学汉语精读》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1.4.1 汉语教材评估相关研究 |
1.4.2 汉语教材专项相关研究 |
1.4.3《新实用汉语课本》相关研究 |
1.4.4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编写相关研究 |
1.4.5《大学汉语 精读》相关研究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1.6 研究方法 |
1.7 关于本文调查问卷的说明 |
2 两套教材调查对象比较分析 |
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2.1.1 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 |
2.1.2 被调查学生基本信息 |
2.2 调查对象教/学汉语的情况对比分析 |
2.2.1 被调查教师教汉语的情况 |
2.2.2 被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 |
2.3 调查对象教材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2.3.1 被调查教师使用教材的情况 |
2.3.2 被调查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 |
3 两套教材整体编排比较分析 |
3.1 两套教材编写理念对比 |
3.2 两套教材结构对比 |
3.2.1 两套教材整体结构对比 |
3.2.2 教材整体结构评述 |
3.3 两套教材体例对比 |
3.3.1《新实用汉语课本》体例 |
3.3.2《大学汉语·精读》体例 |
3.3.3 两套教材体例评述 |
3.4 教材整体编排调查 |
4 两套教材语音、汉字编排比较分析 |
4.1 语音编排整体情况对比 |
4.2 语音练习编排情况对比 |
4.2.1 语音练习量 |
4.2.2 语音练习题型 |
4.3 语音编排调查分析 |
4.4 汉字编排整体情况对比 |
4.5 汉字编排调查 |
5 两套教材课文编排比较分析 |
5.1 课文题材对比 |
5.1.1“题材”的界定和分类 |
5.1.2 课文题材比较分析 |
5.1.3 课文题材调查 |
5.2 课文体裁对比 |
5.2.1“体裁”的界定和分类 |
5.2.2 课文体裁比较分析 |
5.3 课文长难度对比 |
5.3.1 课文长难度 |
5.3.2 课文长度和难度调查 |
5.3.3 课文长难度比较分析 |
5.4 课文语言的规范 |
5.4.1 课文语言的规范性 |
5.4.2 课文语言规范性调查 |
6 两套教材词汇比较分析 |
6.1 词汇数量对比 |
6.2 词汇等级对比 |
6.3 词汇复现情况对比 |
6.3.1 两套教材生词复现率 |
6.3.2 两套教材生词复现间隔 |
6.4 词汇对译情况对比 |
6.4.1《新实用汉语课本》生词对译情况 |
6.4.2《大学汉语 精读》生词对译情况 |
6.4.3 两套教材生词对译情况对比 |
6.5 词汇排列情况对比 |
6.6 词汇调查分析 |
7 两套教材语法比较分析 |
7.1 语法数量对比 |
7.2 语法等级对比 |
7.3 语法项点排列对比 |
7.4 语法重现情况对比 |
7.5 语法解释对比 |
7.6 语法调查分析 |
8 两套教材练习题比较分析 |
8.1 练习题数量对比 |
8.2 练习题题型对比 |
8.3 练习题调查分析 |
9 两套教材文化编排、形式及配套比较分析 |
9.1 文化内容的选择 |
9.2 文化呈现方式 |
9.3 文化内容调查分析 |
9.4 教材形式及配套对比 |
9.4.1 教材形式及配套对比分析 |
9.4.2 教材形式调查 |
10 结论 |
10.1 两套教材综合评价 |
10.2 对汉语综合教材改进的思考 |
10.3 结语 |
附录一:对新疆高校《大学汉语 精读》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二:对新疆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三:对新疆高校《大学汉语·精读》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四:对新疆高校《新实用汉语课本》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五:《新实用汉语课本》学生问卷 (俄语版) |
附录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七: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八:两套教材语法项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5)信息技术在新疆双语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已有研究基础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新疆双语教学实施的历史、现状及特点 |
(一)新疆双语教学的历史概况 |
(二)新疆双语教学实施现状 |
(三)新疆双语教学的特点 |
二、信息技术在新疆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新疆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划 |
(二)信息技术进入双语课堂的方式及应用频率 |
(三)双语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与需求分析 |
(四)影响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
三、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困境分析 |
(一)“教育信息资源”与“本土民族文化”相剥离 |
(二)“信息技术应用”与“双语教学特殊性”出现冲突 |
四、共生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
(一)共生教育:“信息资源”与“民族文化”的和谐之道 |
(二)双向融合:“技术应用”与“双语教学”冲突的化解之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黄河科技学院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的位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课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学生的位育实际 |
第一节 文化根性 |
一、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 |
二、特殊的学习环境 |
三、语言氛围 |
四、家长对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到内地求学的态度 |
第二节 位育现状 |
一、在学习生活适应方面 |
二、在语言适应方面 |
三、在人际交往方面 |
四、在民族认同意识方面 |
五、在职业规划及人生理想方面 |
第三节 “反位育”问题 |
一、自然环境的“反位育” |
二、物质环境的“反位育” |
三、文化环境的“反位育” |
四、社会环境的“反位育” |
第三章 校方的位育实践 |
第一节 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
一、军训洗礼换新貌 |
二、学生守则规行为 |
三、教师工作促进步 |
第二节 以情感人、以教育人、以文化人 |
一、以情感人,全方位关心学生 |
二、以教育人,重视学生素质发展 |
三、以文化人,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
第三节 积极进行心理教育 |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
二、积极开展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 |
三、积极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
四、大力开展“同伴教育” |
第四节 尊重文化差异,创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
一、尊重文化差异 |
二、创造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
第五节 发挥民理课程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
第四章 “反位育”释因与位育策略思辨 |
第一节“反位育”问题的原因 |
一、文化间断导致的适应困难 |
二、文化差异导致的价值冲突 |
三、文化认同不一致导致不适 |
四、民族认同意识影响文化位育 |
第二节 位育策略的学理思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动态 |
(一) 国外研究 |
(二) 国内研究 |
四、主要内容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六、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新疆外语教育历史沿革 |
第一节 民国之前的外语教育 |
一、古代经文学校 |
二、清代外语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外语教育 |
一、杨增新时期 |
二、盛世才时期 |
三、国民党时期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新疆的外语教育 |
一、除旧立新 |
二、停滞荒废 |
三、改革调整 |
四、迅速发展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伊宁市教育概况 |
第一节 伊宁概况 |
一、人文地理概况 |
二、历史沿革 |
三、维尔族的语言生活 |
第二节 教育概况 |
一、高等教育 |
二、基础教育 |
三、民族教育 |
四、师资建设 |
五、对外交流 |
第三节 英语课程开设情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伊宁市普通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点简介 |
第二节 汉语班师生及学生家长的英语教学态度 |
一、教师态度 |
二、学生态度 |
三、家长态度 |
第三节 双语班师生及学生家长的英语教学态度 |
一、教师态度 |
二、学生态度 |
三、家长态度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伊宁市高中民语班英语教学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调查点简介 |
第二节 高中民语班英语学习态度研究 |
一、家庭语言环境 |
二、社会语言环境 |
三、学校语言环境 |
四、语言文字能力 |
五、语言文字态度 |
六、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
七、家长对子女英语学习的态度 |
八、学生期望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中汉语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及行为研究 |
第一节 语言环境、语言能力、语言态度 |
一、家庭语言环境 |
二、社会语言环境 |
三、学校语言环境 |
四、语言文字能力 |
五、语言文字态度 |
第二节 英语课堂学习研究 |
一、课堂参与 |
二、学习评价 |
第三节 学习者个人因素考察 |
一、英语学习动机 |
二、努力程度 |
三、学习策略 |
四、学习障碍 |
第四节 英语学习外部环境 |
一、家长支持 |
二、教辅材料 |
三、英语课时量及考试制度 |
四、学生对外在环境的期望 |
第五节 汉语班教学概况小结 |
第六章 伊宁三中双语班学生英语教学研究 |
第一节 伊宁三中双语班英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语言环境、语言能力、语言态度 |
一、家庭语言环境 |
二、社会语言环境 |
三、学校语言环境 |
四、语言文字能力 |
五、语言文字态度 |
第三节 英语课堂学习研究 |
一、课堂参与 |
二、学习评价 |
第四节 学习者个人因素考察 |
一、英语学习动机 |
二、努力程度 |
三、学习策略 |
四、学习障碍 |
第五节 英语学习外部环境 |
一、家长支持 |
二、教辅材料 |
三、英语课时量及考试制度 |
四、学生期望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伊宁八中双语班学生英语教学研究 |
第一节 伊宁八中双语班英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语言环境、语言能力、语言态度 |
一、家庭语言环境 |
二、社会语言环境 |
三、学校语言环境 |
四、语言文字能力 |
五、语言文字态度 |
第三节 英语课堂学习研究 |
一、课堂参与 |
二、学习评价 |
第四节 学习者个人因素考察 |
一、英语学习动机 |
二、努力程度 |
三、学习策略 |
四、学习障碍 |
第五节 英语学习外部环境 |
一、家长支持 |
二、教辅材料 |
三、英语课时量及考试制度 |
四、学生期望 |
第六节 八中与三中英语教学情况对比研究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问题与思考 |
第一节 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
一、汉语班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
二、双语班教学现状及问题 |
三、民语班学生的期望与现实 |
第二节 宏观政策环境思考 |
一、考试评价体系 |
二、外语语种设置 |
三、语言课程规划 |
第三节 中观教学环境的思考 |
一、提升师资水平 |
二、推进统一教学大纲,教材教辅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
三、按学生英语水平分班,因材施教 |
四、加强全国范围内的校际交流,学习优秀教学经验 |
五、丰富课堂内外的英语学习活动 |
第四节 学习者环境的思考 |
一、汉语能力影响英语学习 |
二、转变“高兴趣低行动”的状态 |
三、英语起始学段的问题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一) 教育局主管领导访谈 |
(二) 学校领导访谈 |
(三) 教师访谈 |
(四) 学生访谈 |
(五) 家长访谈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一) 学生调查问卷Ⅰ |
(二) 学生调查问卷Ⅱ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研究的专着 |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使用的教材 |
三、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研究的论文 |
(一) 关于汉字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
(二)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汉字偏误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 |
(三) 关于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 |
(四) 关于“字本位”理论运用于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的探讨 |
(五) 关于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评述 |
四、结语 |
(9)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 |
1. 预科教育考核方式的转变———从HSK到MHK |
2. 预科教育分级分班教学模式 |
3. 专业教育阶段语言选择 |
4. 专业教育阶段课程结构和安排 |
二、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特点分析 |
1. 语言学习和学科学习存在一定的矛盾 |
2. 授课语言选择问题 |
3. 对双语教学的概念模糊, 一味将其理解成简单的汉语教学 |
4. 大学期间对第二外语的教学存在忽视现象 |
5. 现阶段, 学生基础知识、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远无法达到大学双语双语的理想状态 |
三、针对新疆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
(10)MHK语境下的高校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行为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设计 |
1. 研究对象. |
2. 调查内容 |
三、研究结果 |
四、结论 |
四、浅谈对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D]. 李阳. 郑州大学, 2020(03)
- [2]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文化理性取向思考[J]. 骆惠珍,万维强. 双语教育研究, 2017(01)
-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中的适用性与应用对策探析[J]. 吴晓林. 昌吉学院学报, 2016(03)
- [4]《新实用汉语课本》与《大学汉语精读》教材比较研究[D]. 祁文娟. 新疆师范大学, 2016(11)
- [5]信息技术在新疆双语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张慧. 西南大学, 2016(02)
- [6]黄河科技学院新疆籍“民考民”预科生的位育研究[D]. 陈方媛. 广西民族大学, 2015(12)
- [7]伊宁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 曹红梅.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1)
- [8]新疆少数民族汉字教学研究评述[J]. 黄晓东.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9]新疆高校双语教育研究[J].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阿依努尔,邓方江.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3(05)
- [10]MHK语境下的高校民族预科学生汉语学习行为调查分析[J]. 王杏涧,李果,李冰. 甘肃高师学报,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