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器类中考问题例举(论文文献综述)
李苓霏[1](2021)在《“托物喻理”策略在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孙影[2](2021)在《物理实验教学突出生活化的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庆海[3](2020)在《山东省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基于SEC模式的分析》文中认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已推行近二十年了,新课改的推行大大促进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在效果上还未达到原来的预期。有些地区教师在上课时还没有完全依照课程标准,反而被中考牵着鼻子走,这有客观的社会因素,由中考的选拔性功能决定的。面对这种现实,保持中考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利用SEC分析模式,研究了山东省7个中考物理试卷样本。在分析的过程中,本研究对课程标准认知的三个水平拿出了自己的界定,同时对分析课程标准具体细节的处理方法做出了总结,对试卷各种题型的处理方法也进行了归纳。对试卷和课程标准分析后,统计出有关数据,并进行计算。对计算出的各类数据再进行多角度分析,力求能全方位的了解山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和课程标准的吻合情况。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山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和课程标准在总体上一致性程度不太高,并且不同地区间P值的差别较大,济南的P值达到0.6223,而威海的P值达到0.3763,这与不同地区试卷选拔性的功能强弱有关,但也说明山东省不同地区在推进新课改时存在不均衡现象。在内容主题方面,通过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对内容主题的考查与课程标准中比重并不一致,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课程标准相比,过于重视机械运动和力的考查,过于重视电磁能的考查。在认知水平方面,发现各试卷对认知的三个层次的考查情况都不同于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各二级主题在三个认知水平上的考查方面,发现各样本与课程标准要求都不一致,有些虽然考查的种类与课程标准一致,但在量上差距较大,有些考查的种类与课程标准要求不一致,甚至有些二级主题部分地区未考查。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不是一致性程度高低的决定性因素。这些研究的结论都说明山东省中考物理试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还不够高,而这又会引起教学和课程标准的不一致。希望本研究的结论能引起课程管理人员、中考命题人员和一线教学人员的注意,各方面协同配合,采取得力措施,以保持新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张佳琦[4](2020)在《强化初中生应用物理知识实感的问题解决案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以来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热点。如何应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释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是知识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强化初中生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认知水平的实感,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开发问题解决案,帮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在实感中显化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路线,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物理知识应用的目的。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实感与物理结合的内容、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增强实感以实现知识应用的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研究,发现问题解决案方面研究的欠缺。研究在问题解决过程模式中强化初中生物理知识应用,探讨通过设计问题解决案增强学生认知水平的实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础上,对“实感”、“问题解决案”进行了概念界定,明确了问题解决案的结构、设计原则,总结了问题解决案的实践流程。在大量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素材基础上,选择具有实习地区地方特点的现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工具作为问题解决案的任务驱动,结合设计原则进行问题解决案的设计、编写并进行教学实践。笔者采用行动研究法,选取呼和浩特某中学的班级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案反馈、课后习题、教师研讨以及问卷调研四个角度对问题解决案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案的设计符合初中生物理学习需求,有效结合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增强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实感。有利于向学生渗透问题解决的思维与方法,促进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强化物理知识应用,并且也能促进学生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项敏[5](2020)在《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物理作业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作业主要以分科作业为主,破坏了学生对于整体知识与完整世界的认知,我国规定的课程结构是: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故分科教学以及分科作业违背了我国教育主导的课程思想,长久下去,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割裂的局面,也会使各科教师各自为政、缺少知识层面的交流,更会使社会缺少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碰撞,使国家缺乏全能型人才,各科技文化领域彼此孤立。从初中物理作业入手,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更看到了学科融合物理作业的优点,增强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同时也是减轻作业负担有效途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各科冗杂的知识中,发现各个知识不是排斥存在的,而是相互融通、相互渗透的,在不断地学习与发现中,逐步建立形成网络的知识观。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其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学科容和物理作业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主要理论基础等做了相关回答。并且关于此类作业的应用现状做了访谈与问卷调查。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搜集了大量学科融合作业的案例,并且按学科进行整理,主要涉及的科目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在此基础之上,编制了一组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题给与学生进行测验,得到许多宝贵的结论。
陈宏裕[6](2020)在《初中物理复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习课,是教师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巩固知识,并使学生形成一定能力的过程。一节好的复习课,能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深化理解、并能学会灵活应用知识。今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依然是高中选拔学生的主要形式,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复习、学会考试。初三物理复习,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影响深远。一直以来,初三物理复习课主要采用的是“满堂灌”、“题海战术”的授课方式,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没有重视复习的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提高中考物理复习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复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初中物理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了“传统讲授式”“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型”“构建概念图”“任务驱动型”四种教学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选择本人教授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构建概念图”教学策略对《物态变化》内容展开教学实践研究;运用了“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展开了教学案例实践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传统讲授式”复习教学模式,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动机不强。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学习动机更强。运用“构建概念图”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核心概念,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这种探索的教学策略模式、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期望本课题的研究,能为初中物理复习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邓琳[7](2020)在《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作为一门初中生在八年级才会开始学习的科目,其实学生早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就有相关知识内容的启蒙。本质上这两之间是彼此联系和连续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学科。在小学的学习基础上再经过初中物理课上教师的深层次讲解,学生对知识点达到进一步学习和升华,这一过程呈现出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递进式学习关系。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初中物理又在许多知识点内容的难度设置上有所拔高。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在学习过程中更自然地接受知识,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并对其衔接策略进行相关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者需要树立起系统的培养观念,扎实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采取的是小学和初中在一起的一种办学模式。现阶段全国各地区大批量兴建九年一贯学校就是教育改革在逐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初小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九年制学校在教学上的优势。自2016年毕业起我就职于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实验学校”。本校在教学中注重中小衔接教学工作,将科学课进行分科授课。入职工作的4年时间中我一直从事中学物理小学科学中物理的教学部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否接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初中阶段对相关知识更深层次的学习情况。对物理学习兴趣高且知识理解透彻的往往是有过科学课基础教育的学生,而另外一些缺少科学课基础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就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实验方面。同时在教学中我发现两者在教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大侧重点的不同,对于知识点的处理也有差异。教师教学上基本上无交流无交集,学生学习出现断层,尤其是学生在七年级无物理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结合我校九年一贯制的教学特点,通过校本课程中初步开展七年级物理实验兴趣课的契机来衔接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并总结出两者间教学衔接方法策略,最终为初小科学和物理的衔接上升式教学达到统一的效果。基于以上理由,本研究我将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进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对比分析,研究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区别性,分析小学科学前概念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进而制定相关调查问卷。第二、基于高新区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教学现状,对本学科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情况访谈调查,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第三、对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科学和物理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结合教学中的课程衔接实践经验,分析并总结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建议。本研究基于我们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教学的优势,分析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旨在构建纵向提升的科学学科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顺利的从小学科学的学习过渡到物理的学习。
田光辉[8](2020)在《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电学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促进高中物理的有效学习,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在教育界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所学知识一方面呈现正迁移,另一方面呈现负迁移。初、高中物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初中物理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是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的学习大部分是定量分析。教学方法不同:初中阶段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需要学生简单了解的拓展知识往往采用阅读法;而高中阶段的教学多采用讲授法为主实验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习要求不同:初中物理的学习针对中考,所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全面性掌握;高中物理的学习针对高考,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需要学生夯实基础,重视重点知识的掌握。因为电学部分的知识都是初、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初、高中电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了更好地解决初高中物理在电学部分的衔接教学问题,笔者进行了大量文献的查阅,总结了研究方法,本文中还融入了笔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关教学衔接的解决措施。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有关初高中衔接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与分析,得出所要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相关研究理论,为了更好地进行问题的研究,展开了对有关初、高中物理教育衔接的界定、相关学习理论、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相关问题的讨论。第三部分为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学部分的教材对比分析。第四个部分为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对高二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和初、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访谈研究。第五部分为解决该研究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实践效果检测。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初高中电学教学衔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一线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高效的教学,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扫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的相关衔接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有效教学,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胡静[9](2019)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因为一些原因,农村中学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失对自己未来的思考。作为物理学科教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光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想办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更加有利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里的主要板块之一——职业探索与中学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相结合,并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和学科研究的实际,将职业探索渗透到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以及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意义等。第二部分里主要分析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情况的现状和国外中学物理教材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我所在农村高完中初二到高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我校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物理学科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并分别从教科版9年级上册、物理必修1中找出可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渗透的章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出了在农村中学物理学科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案例,尝试得到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初三、高一年级教科版物理教材内容可操作菜单,总结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定位与教学目的思考。通过教学实践尝试,发现在农村初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可行而且有价值的:既可以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引起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刘润芝[10](2019)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中学阶段主要的学习阵地是课堂,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被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取代,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断地向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转变,如何高效地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所期望的。为了研究出一种适合本校学生开展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模式,本文用到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笔者发现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在本校开展,于是在宁夏大学教育实习基地银川西夏区某中学积极开展此种教学模式。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模块,第一模块,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探究式教学的论文进行研读,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模块,论文将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概念做了界定,然后给出了支持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三模块,论文通过对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以及初中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征分析,发现探究式教学研究意义重大,然后对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提出了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导学案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做了分析,分析了初中物理导学案的内容构成,以及导学案与探究式教学整合的优势,给出了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图,并对流程图所包含的要素进行了解读,然后对此模式适用的物理课型进行了分析说明;第四模块,通过分析实习学校的条件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此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在本校实施;第五模块,将该模式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笔者利用实习时间,亲自实践,给出了两节课的导学案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并对导学案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每节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反思。最后通过问卷学生,访谈学生和老师,观察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分析学生两次考试成绩来检验此模式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使学生对于知识理解更加深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得到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启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注意班级纪律的把控、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当的探究模式,学校应提供有利于探究的条件。
二、电器类中考问题例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器类中考问题例举(论文提纲范文)
(3)山东省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基于SEC模式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意义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创新之处 |
2 研究过程 |
2.1 研究方法 |
2.2 分析框架构建 |
2.2.1 内容主题确定 |
2.2.2 认知水平确定 |
2.2.3 二维分析框架确定 |
2.3 样本选取 |
2.4 课程标准编码 |
2.4.1 课程标准编码过程 |
2.4.2 课程标准编码结果 |
2.5 中考物理试卷编码 |
2.5.1 中考物理试卷编码过程 |
2.5.2 中考物理试卷编码结果 |
2.6 一致性指标P计算 |
3 研究结果 |
3.1 P值分析 |
3.2 二级主题在课程标准和各样本中分布比较 |
3.3 认知水平在课程标准和各样本中分布比较 |
3.4 各二级主题在不同认知水平上考查情况比较 |
4 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 |
4.1 研究结论 |
4.2 建议 |
4.2.1 结论分析 |
4.2.2 建议 |
4.3 研究反思 |
4.3.1 研究不足 |
4.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强化初中生应用物理知识实感的问题解决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1.1 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分析 |
1.1.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
1.1.3 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实感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现状 |
2.1 实感研究现状 |
2.2 物理知识应用研究现状 |
2.3 问题解决案研究现状 |
3 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
3.1 理论依据 |
3.1.1 问题解决 |
3.1.2 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 |
3.2 相关概念界定 |
3.2.1 实感 |
3.2.2 问题解决案 |
4 前期调研 |
4.1 实习学校现状 |
4.2 教师调研 |
4.2.1 强化学生应用物理知识采取的具体措施 |
4.2.2 增强学生实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
4.2.3 应用问题解决案对实际教学效果的预判 |
4.2.4 对问题解决案的开发具体建议的整理 |
4.3 学情调研 |
4.3.1 学习物理的兴趣 |
4.3.2 对物理学科的认知 |
4.3.3 实感 |
4.3.4 对问题解决的态度 |
5 问题解决案的设计 |
5.1 问题解决案的设计意图 |
5.2 问题解决案的设计原则 |
5.2.1 科学性、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
5.2.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5.2.3 激发深层学习动机原则 |
5.2.4 主体性原则 |
5.3 问题解决案的可行性分析 |
5.4 问题解决案的必要性分析 |
6 实践案例 |
6.1 比热容 |
6.1.1 问题解决案课前准备 |
6.1.2 问题解决案的实践案例1 |
6.1.3 问题解决案评估整理 |
6.1.4 问题解决案实践反思 |
6.2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6.2.1 问题解决案课前准备 |
6.2.2 问题解决案的实践案例2 |
6.2.3 问题解决案评估整理 |
6.2.4 问题解决案实践反思 |
6.3 电阻的测量 |
6.3.1 问题解决案课前准备 |
6.3.2 问题解决案的实践案例3 |
6.3.3 问题解决案评估整理 |
6.3.4 问题解决案实践反思 |
6.4 台秤报警器的制作 |
6.4.1 问题的产生 |
6.4.2 问题解决案的实践 |
6.4.3 问题解决案评估整理 |
6.4.4 问题解决案实践反思 |
7 实践效果分析 |
7.1 问题解决案实践效果调研 |
7.1.1 学习物理的兴趣 |
7.1.2 对物理学科的认知 |
7.1.3 实感 |
7.1.4 对问题解决的态度 |
7.2 学生习题分析 |
7.2.1 《比热容》答题分析 |
7.2.2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践效果分析 |
7.2.3 《电阻》实践效果分析 |
7.2.4 动态电路实践效果分析 |
8 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1 :问题解决案学情调研 |
附录2 :问题解决案实践效果调研 |
附录3 :实习学校物理试卷 |
致谢 |
(5)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物理作业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2 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的研究 |
2.2 国内的研究 |
3 主要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
3.1 主要理论基础 |
3.2 核心概念界定 |
4 对初中学科融合物理作业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调查方法 |
4.4 调查结果 |
4.5 调查综合分析 |
5 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 |
5.1 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可行性分析 |
5.2 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案例 |
5.3 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案例分析 |
6 与数学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 |
6.1 与数学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可行性分析 |
6.2 与数学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案例 |
6.3 与数学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案例分析 |
7 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 |
7.1 与历史、地理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 |
7.2 与生物、化学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 |
7.3 与音乐、体育学科融合的物理作业 |
8 学科融合物理作业的编制与测试 |
8.1 学科融合物理作业的设计方法 |
8.2 学科融合物理作业题的编制 |
8.3 学科融合物理作业题的测试 |
9 结论 |
9.1 总结 |
9.2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9.3 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初中物理复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3 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2.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原则概述 |
2.1 教育教学理论 |
2.2 策略的含义 |
2.3 复习效果评价 |
3.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 |
3.1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策略 |
3.2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型”教学策略 |
3.3 “构建概念图”教学策略 |
3.4 “任务驱动型”的教学策略 |
4.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4.1 “构建概念图”策略的教学实践 |
4.2 “任务驱动型”教学实践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7)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内容的对比 |
2.1 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 |
2.2 课程内容的对比研究 |
2.3 对比总结:小学科学前概念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
第3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及衔接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设计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
4.2 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
5.1 巩固科学学科地位,为初小衔接提供有力保障 |
5.2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衔接知识水平 |
5.3 注重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保证衔接下的教学质量 |
5.4 开发校本学科实践课程,形成初小衔接序列化实践活动 |
5.5 构建系统的物理学科知识概念体系,发挥前概念衔接作用 |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电学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初高中物理衔接的研究相关理论 |
2.1 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认识 |
2.2 学习理论 |
2.2.1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 |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3 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
2.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2.3.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电学部分的教材分析 |
3.1 初高中物理关于电学的知识点分析 |
3.1.1 电现象 |
3.1.2 电源 |
3.1.3 电流和电流表 |
3.1.4 电阻 |
3.1.5 电压和电压表 |
3.1.6 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
3.1.7 欧姆定律 |
3.1.8 电功和电功率 |
3.1.9 焦耳定律 |
3.1.10 初高中电学实验对比 |
3.2 初高中物理关于电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
第4章 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 |
4.1 高二学生学习物理现状调查研究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 初高中物理一线教师访谈结果分析研究 |
4.3 造成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结构的不同 |
4.3.2 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同 |
4.3.3 初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 |
第5章 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
5.1 因材施教,课前精心备教材和备学生 |
5.2 精准规划课堂,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
5.2.1 预备性知识的储备 |
5.2.2 营造活跃有效的课堂氛围 |
5.2.3 不能失语于多媒体技术,合理使用多媒体 |
5.2.4 融入其他学科进行辅助教学 |
5.2.5 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
5.2.6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
5.2.7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总结收获,精准课后练习 |
5.3 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与思考,再次巩固与强化 |
5.3.1 有效批改学生作业 |
5.3.2 复习课的有效实施 |
5.3.3 从网络阅卷走向传统阅卷 |
5.4 初高中物理电学教学衔接的实践效果检测 |
5.4.1 电学部分章末检测对比 |
5.4.2 总结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9)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
1.1.2 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经济大背景 |
1.1.3 本人的教学经历 |
1.2 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 |
1.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
1.2.2 学科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作用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 |
2 国内外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
2.1 国外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
2.2 国内农村初高中物理学科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 |
3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的对象 |
3.2 调查的方法 |
3.3 调查问卷研究分析 |
3.3.1 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 |
3.3.2 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
4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 |
4.1 我校初三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
4.1.1 初三物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目标 |
4.1.2 初三年级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
4.2 我校高一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
4.2.1 高中物理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的目标 |
4.2.2 在《超重与失重》一节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 |
4.3 初三、高一物理学科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设计的启示 |
4.3.1 初三、高一阶段物理学科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定位 |
4.3.2 初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
5 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我的研究成果与心得 |
5.3 研究的展望 |
5.4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中学校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调查问卷》 |
2.学生初三上期物理课堂学习感悟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探究式教学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基于导学案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
3.1 初中物理课程分析 |
3.2 初中生特征分析 |
3.3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及其特征 |
3.4 初中物理导学案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分析 |
3.5 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
第四章 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
4.1 实习学校情况简介 |
4.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
第五章 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课例研究 |
5.1 教学实践课例一: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5.2 教学实践课例二:电阻的测量 |
5.3 探究式教学课后调查与评价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结论 |
6.2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启示 |
6.3 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一) |
附录二: 调查问卷(二) |
附录三: 探究两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探究卡片展示 |
附录四: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课后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学生作业变化情况展示 |
附录六: 两次访谈提纲 |
附录七: 学生两次考试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电器类中考问题例举(论文参考文献)
- [1]“托物喻理”策略在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苓霏.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2]物理实验教学突出生活化的改进研究[D]. 孙影. 西南大学, 2021
- [3]山东省中考物理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基于SEC模式的分析[D]. 王庆海.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强化初中生应用物理知识实感的问题解决案设计研究[D]. 张佳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物理作业的研究与设计[D]. 项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初中物理复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D]. 陈宏裕. 西南大学, 2020(01)
- [7]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D]. 邓琳. 西南大学, 2020(01)
- [8]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电学问题的研究[D]. 田光辉.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D]. 胡静.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润芝. 宁夏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