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松内杆菌性痢疾短期治疗疗效观察

急性松内杆菌性痢疾短期治疗疗效观察

一、短程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汤意远[1](2020)在《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文中提出目的:结合目前全球猪类传染性疾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加大对当代猪常见传染病“猪痢疾”的中医药治疗,通过文献研究找出中医治疗人类痢疾的辨证规律,进一步指导猪痢疾的辨证论治,促进经济发展。方法:本文通过搜集中医药治疗猪痢疾的相关文献、近现代中医药治疗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相关文献及明清时期治疗人痢疾的相关医案,文献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对病例中的症状、中药、治法、证型等信息进行规范。一,将文献资料进行规范后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症状、中药、治法、证型出现频次;二,运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人痢疾与猪痢疾症状规律及不同时期人痢疾症状、中药、治法规律;三,运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时期人痢疾症状与猪痢疾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猪痢疾相关文献26篇;现代时期人痢疾相关文献36篇;过渡时期人痢疾相关文献74篇;明清时期人痢疾相关医案资料190篇。2.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与通过文献搜索获得的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现代时期、过渡时期、明清时期)的症状作比较,其中明清时期人痢疾症状与猪痢疾症状相关性最大。3.现代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31个,常见症状有6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腹胀为次要症状。过渡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32个,常见症状有5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为次要症状。明清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59个,常见症状有12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纳差、腹胀、口渴、不食、畏寒、精神不振、恶心呕吐为次要症状。4.现代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81味,常用中药有白芍、木香、黄连、黄芩、甘草、槟榔、当归、白头翁、大黄、山楂、秦皮、葛根、黄柏、马齿苋、地榆;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较高的3类药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过渡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86味,常用中药有木香、黄柏、黄连、白芍;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较高的3类药依次为清热药、理气药、补虚药。明清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214味,常用中药有白芍、甘草、黄连、茯苓、木香、黄芩、陈皮、白术、山楂、当归、神曲、厚朴、人参、炮姜、砂仁;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前3类药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4.现代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7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过渡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7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清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9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温中燥湿、调和气血,温中调气止痢。结论:1.猪痢疾辨证可以参考明清时期的人痢疾辨证。2.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的主要症状无明显差异,次要症状存在差异。3.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药物均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而单味常用药存在差异。4.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在治法方面均以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治法使用频率最高;但不同时期治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5.随着时间的发展,湿热痢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虚寒痢、休息痢比例呈下降趋势。

高璐[2](2017)在《细菌性痢疾研究现状》文中提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多发性肠道传染病,菌痢职业分布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和家务待业人员发病为主。仅有近2/3患儿有脓血便,有近1/3大便表现为稀水样或糊样,因此临床上不能单纯依靠有无脓血便作为诊断细菌性痢疾的标准,应尽早做大便培养以明确,以减少漏诊。有关文献报道采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模型,兼顾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对平稳性造成的影响,预测结果也比较好。志贺菌对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多重耐药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通过饮食、饮水引起疫情暴发。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选择合适、敏感的抗生素对缩短病程,控制传染源,减少慢性菌痢发生均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细菌性痢疾研究现状做一简样综述。

高璐[3](2016)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志贺菌病原分型及检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天津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病例临床特点、志贺菌检出的影响因素及病例治疗花费,为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探讨ARIMA模型的应用。方法2008-2014年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对菌痢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日常监测工作,在位于市区、近郊地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地区的医疗机构设立监测点,将2008年2014年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的成人和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经患者或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收集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志贺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志贺氏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平板纸片扩散法检测氨苄西林等13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应用SPSS 11.5 for windows对天津市20042012年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预测2013-2014年月发病率,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2008-2014年天津市报告65179例细菌性痢疾病例,年均发病率72.00/10万,年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地区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区、近郊地区、滨海新区、远郊地区。发病时间上显现出夏季单峰,峰值在8月份。发病率以5岁以下和85岁以上人群为高,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发病率呈现“两头高,男高于女;中间低,女高于男”的特征。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离退人员发病为多。ARIMA(0,1,0)×(0,1,1)12模型很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发病率序列,对2013-2014年月发病率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发病率变动趋势。对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志贺菌阳性229株,阳性率为5.79%,其中宋内志贺菌136株,占比59.39%,福氏93株,占比40.61%。在89株福氏志贺菌中检出8种亚型,以F2a为主,其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在10-19岁人群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市区宋内志贺菌阳性率最高,福氏志贺菌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为近郊地区。229株志贺菌对1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在50.00%以上的抗生素依次为复方新诺明(83.41%)、氨苄西林(82.97%)、头孢噻肟(53.08%)。敏感率较高的为亚胺培南(100.00%)、阿莫西林+棒酸(98.05%)和环丙沙星(89.15%)。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84.95%),其次为氨苄西林(73.12%),宋内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9.71%),其次为复方新诺明(82.35%)和诺氟沙星(68.66%)。福氏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95.51%)和阿莫西林+棒酸(95.24%);宋内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棒酸敏感率均为100%,其次为环丙沙星(96.27%)。对5岁以上人群中检出志贺菌和未检出志贺菌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腹泻病例接触史OR=2.176;发病前食用生冷食品OR=1.399;发病前食用海产品OR=1.566。病例经济负担调查表明,5岁以上门诊病例的治疗费用中位数为134.0元,5岁以下为108.1元。结论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报告发病率仍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因此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工作仍是天津市难以回避的公共卫生问题。ARIMA时间序列模型可以较好模拟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为制订科学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防控的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老年人群,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提高重点人群及其日常护理人员的卫生意识。志贺菌属随着时间推移菌群在不断变迁,各亚型彼此消长,需继续开展长期监测,摸清志贺菌的变迁规律。在菌痢病例的治疗中应首选亚胺培南。病例发病前腹泻病例接触史、食用生冷食品和海产品是检出志贺菌的影响因素,提示居民在接触腹泻症状的病人时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食用不洁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海产品。

郑海涛[4](2016)在《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问卷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Delphi法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方法:结合文献研究的结果、采用专家问卷调查(Delphi法)、专家论证会及行业专家征求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制订“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专家问卷调查:在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全国范围内遴选的40位专家发送问卷。对回收的第一轮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将第二轮问卷发送给回复第一轮问卷的专家及再次遴选的其他专家共40位(第一轮未回复专家不再发送),再次统计分析第二轮回收的问卷,并将前两轮专家所提出的共性问题作为第三轮纳入指标,形成第三轮调查问卷。将第三轮问卷发送给回复第二轮问卷的专家及再次遴选的其他专家共40位(第二轮未回复专家不再发送),再次统计分析第三轮回收的问卷,所得问卷即“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的草稿。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内着名中医儿科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的草稿进行讨论、论证。最后根据专家讨论共识,结合课题负责人修改意见,形成“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的初稿。行业专家征求意见:将“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初稿报送专家指导组论证,根据专家指导组意见修改完善并征求同行意见,形成指南评价稿。结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共进行了三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7.5%、92.5%、92.5%,在第三轮问卷中专家意见已基本趋于一致,因此结束专家咨询,并通过专家会议的论证,形成符合临床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初稿。并将其报送专家指导组论证,根据专家指导组意见修改完善并征求同行意见,形成指南评价稿。结论:应用Delphi法进行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规范化研究,并根据专家所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制订了“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同时证明Delphi法作为一种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知识和经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医诊疗规范化研究中具有客观性、传统性及可操作性的重要方法学。

廖彦慧,熊文婷[5](2014)在《20082012年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与药敏结果及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本院20082012年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分布情况,并监测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2012年期间安远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124例,对其进行大便实验检查,通过对大便阳性者病原菌种类分析,总结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通过药敏监测指导临床用药。结果 (1)5年期间,124例患者中检测61株志贺菌,阳性率为49.2%,均以痢疾志贺菌为主,共45株,所占比例为73.8%,每年福氏、鲍氏、宋内氏株数较少,20082012年病原菌分布情况稳定,未发生明显改变。(2)病原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泰能、左氧的敏感性较高,从20082012年,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性呈上升趋势,2012年较敏感的头孢类为头孢他啶。青霉素类耐药明显,目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对较敏感。结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病原菌分布主要以病原菌仍以痢疾志贺菌为主,临床环丙沙星、头孢类耐药呈上升趋势,因此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治疗痢疾,降低耐药性发生率。

王连心,孟庆刚[6](2008)在《黄芩及其提取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芩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是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在药理学上的体现之一。对近年来国内外期刊中有关黄芩及其活性成分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综述。目前,研究发现黄芩总提物以及单一活性成分中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都具有显着的燥湿止痢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了总结。

秦恩强,赵敏,叶文华,周志平[7](2004)在《短程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文中指出我院于2002年应用短程、综合方法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42例,疗程2d,与传统疗程3-5d比较,临床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实验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24.0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21.8岁。两组年龄、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性状、实验室检查各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为脓

秦恩强,赵敏,叶文华,周志平,姜天俊,李永纲[8](2002)在《短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抗菌疗程一般3~5d。我院于2002年8月-9月应用短程、综合方法治疗菌痢100例,疗程2d,临床疗效满意。

孙殿兴,张福广,耿云琴,齐建民,米润昭,李东,李仕英,张红,侯天文[9](1997)在《细菌性痢疾菌型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10年细菌培养检出痢疾杆菌649株,其中福氏菌540株(83.2%),其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其血清型及亚型2a逐步取代其它型及亚型,宋内氏菌83株(12.8%),志贺氏菌25株(3.8%),鲍氏菌1株(0.2%)。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痢疾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逐年增加,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及黄连素等几乎完全耐药。急性细菌性痢疾平均住院日有延长趋势,治疗难度增大。

刘晓利,张开瑞,贾文才[10](1990)在《50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有关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小儿急性菌痢)混合感染尚未见有报道.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1962年至1987年住院的50例急性菌痢混合感染与同期随机抽样50例小儿急性菌痢,依据诊断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二、短程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程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 人痢疾与猪痢疾对比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表现
    2 治疗进展与挑战
        2.1 猪痢疾
        2.2 人痢疾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文献检索方式与策略
        2.1 猪痢疾文献检索
        2.2 现代时期人痢疾文献检索
        2.3 过渡时期人痢疾文献检索
        2.4 明清时期医案收集
    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3.1 猪痢疾
        3.2 现代时期人痢疾
        3.3 过渡时期人痢疾
        3.4 明清时期人痢疾
    4 数据规范化
        4.1 症状统一
        4.2 中药统一
        4.3 证型统一规范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症状
        2.1 猪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2.2 现代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2.3 过渡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2.4 明清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3 中药
        3.1 现代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3.2 过渡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3.3 明清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4 治法
        4.1 现代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4.2 过渡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4.3 明清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4.4 三个时期证型
讨论
    1 中医对痢疾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中医药治疗
    2 猪痢疾中医药治疗
    3 不同时期人痢疾的认识
        3.1 症状
        3.2 中药
        3.3 治法
        3.4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4.1 不足
        4.2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A 猪四诊
附表B 猪痢疾纳入文献
附表C 现代时期痢疾纳入文献
附表D 过渡时期痢疾纳入文献
附表E 明清时期痢疾参考着作
综述 细菌性痢疾的中西医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细菌性痢疾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
2 流行特征
3 临床特征
4 疫情研判与预测
5 耐药形势严峻
6 暴发危险因素
7 治疗
8预防及控制措施
作者声明

(3)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志贺菌病原分型及检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诊断
        1.2.1 流行病学史
        1.2.2 症状体征
        1.2.3 实验室检查
        1.2.4 病例分类
    1.3 实验检测方法
    1.4 统计分析方法
    1.5 病例的调查
    1.6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2.1.1 流行强度
        2.1.2 不同地区发病情况
        2.1.3 不同月份发病情况
        2.1.4 不同人群发病情况
    2.2 ARIMA模型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2.2.1 发病趋势
        2.2.2 建立ARIMA预测模型
    2.3 志贺菌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2.3.1 一般情况
        2.3.2 志贺菌血清型
        2.3.3 福氏志贺菌亚型
        2.3.4 志贺菌检出情况
        2.3.5 志贺菌药敏试验结果
    2.4 细菌性痢疾病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花费分析
        2.4.1 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人感染危险因素
        2.4.2 志贺氏菌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
        2.4.3 药物使用情况
        2.4.4 疾病负担分析
3 讨论
    3.1 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3.2 ARIMA模型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3.3 志贺菌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3.4 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花费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第一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2 第二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3 第三轮专家问卷统计分析
    4 专家论证会
    5 同行征求意见
讨论
    1 德尔菲法及其优缺点
    2 德尔菲法在制订本指南中的应用体会
    3 本指南所做的中医标准化工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 2: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 3:第三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 4: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细菌性痢疾
    附录 5: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
    附录 6: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7: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等

(5)20082012年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与药敏结果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采集方法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观察
    2.2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6)黄芩及其提取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芩治疗细菌性痢疾概况
    1.1 黄芩复方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
    1.2 黄芩总提物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作用
    1.3 志贺菌属细菌的概况
        1.3.1 志贺菌属细菌的菌株成分
        1.3.2 志贺菌属细菌与大肠杆菌的相关性
2 黄芩提取物治疗细菌性痢疾机制研究
    2.1 志贺菌属细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研究概况
        2.1.1 志贺氏菌为何在胃肠中存活
        2.1.2 志贺菌属细菌怎样透过上皮屏障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2.1.3 志贺菌属细菌如何复制和扩散
        2.1.4 志贺菌属细菌感染肠道的病理变化
        2.1.5 机体对志贺菌属细菌产生的免疫反应
        2.1.6 腹泻的发生机制
    2.2 黄芩单一活性成分治疗细菌性痢疾机制的研究

四、短程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D]. 汤意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细菌性痢疾研究现状[J]. 高璐. 职业与健康, 2017(02)
  • [3]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疫情分析、志贺菌病原分型及检出影响因素研究[D]. 高璐.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4]小儿细菌性痢疾中医诊疗指南问卷调查[D]. 郑海涛.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5]20082012年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原菌与药敏结果及临床分析[J]. 廖彦慧,熊文婷. 当代医学, 2014(18)
  • [6]黄芩及其提取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研究进展[J]. 王连心,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8)
  • [7]短程治疗急性宋内氏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 秦恩强,赵敏,叶文华,周志平. 医师进修杂志, 2004(S1)
  • [8]短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 秦恩强,赵敏,叶文华,周志平,姜天俊,李永纲. 传染病信息, 2002(04)
  • [9]细菌性痢疾菌型及耐药性分析[J]. 孙殿兴,张福广,耿云琴,齐建民,米润昭,李东,李仕英,张红,侯天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97(03)
  • [10]50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J]. 刘晓利,张开瑞,贾文才. 实用儿科杂志, 1990(04)

标签:;  ;  ;  

急性松内杆菌性痢疾短期治疗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