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思华[1](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分为观察组(出现血液高凝状态,n=32)和对照组(未出现血液高凝状态,n=4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术前收缩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一步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脂血症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史(β=6.96,OR=1.06,95%CI=0.52~2.17)、术前收缩压水平≥128 mmHg(β=3.06,OR=1.28,95%CI=0.95~2.18)、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82 mmol/L(β=2.78,OR=1.38,95%CI=0.63~1.79)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形成与术前收缩压、高脂血症史、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密切相关,需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发生风险。
陆思远[2](2020)在《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自建库来至2019年11月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所有文献资料,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最后保留89家单位89篇文献,共578例患者资料。使用Excel记录原始数据,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258例可明确性别,男:女=1:1.5。有29例可明确具体年龄,平均(43.0±13.5)岁。有213例可明确原发病,67.14%为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有156例可明确术中情况,76.28%的患者术程顺利或难度不大;2.43家单位中,有二级单位15家、三级单位28家,迟发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073%和0.056%。迟发性胆漏总体发生率为0.060%,经年校正发生率与手术总数间存在相关性(rs=-0.794,P=0.000);3.有2.77%的患者可明确诱因,多为饮食相关因素;有65.74%的患者有腹痛症状,其余表现为黄疸0.69%、腹胀11.94%、腰背部疼痛0.17%、经引流管引流出胆汁0.69%、腹腔包裹性积液4.33%;4.胆漏平均诊断时间(7.89±6.21)天。60.1%的患者经B超+腹腔穿刺诊断,其次为ERCP及其联合方式22.5%、手术探查方式14.8%。有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21%;5.有443例可明确胆漏类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43.57%、胆囊管漏19.64%、副肝管漏3.16%、右肝管漏9.93%、肝总管漏13.09%、胆总管漏10.61%;6.有354例可明确胆漏原因,迷走胆管损伤50.28%,肝外主胆道热损伤35.88%,胆囊管残端缺血坏死3.95%,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3.11%,结扎夹脱落、移位2.82%,肝外胆道变异3.95%;7.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类治疗(37.20%)、介入类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14.36%)、联合治疗(41.70%)(即以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间两者或三者联合);76.68%的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90.80%的胆囊管漏以手术类治疗和联合治疗为主;副肝管漏、右肝管漏、肝总管漏及胆总管漏以手术类治疗方式为主,分别为85.71%、63.64%、63.79%及55.32%;8.有418例患者已知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介入类治疗、联合治疗方式中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11.333,P=0.003),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天、14.00天及12.60天,介入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和手术类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分别为P=0.002,P=0.033)。在手术类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开腹与腔镜手术方式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0.950,P=0.330);联合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手术联合介入的治疗方式与微创联合内镜的治疗方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3.602,P=0.058)。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分析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93.2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小于0.05),平均秩次分别为97.27、123.56、43.24;胆囊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22.065,P=0.000),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16.85、38.17;右肝管漏、肝总管漏中治疗方式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2.359,P=0.125;H=2.932,P=0.231);胆总管漏中手术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5.461,P=0.019),平均秩次分别为14.68,8.32;9.有95例可明确漏口大小,平均(3.48±1.45)mm。胆漏类型与漏口大小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8.017,P=0.091),漏口大小与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LC术后迟发性胆漏多发于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的中年人群;2.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低,总体为0.060%;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与LC手术总数具有负相关性;3.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原因以迷走胆管损伤及肝外主胆道热损伤为主,其余原因包括胆道缺血坏死、结扎夹脱落移位、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肝外胆道变异;4.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方式以手术类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为主。
邹春,殷喆[3](2019)在《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68周岁以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58例,根据气腹压力将其分为了高压力组、中压力组和低压力组,每组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二氧化碳气腹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在术前6 h、气腹建立前、气腹后1 h、气腹后3 h四个时段记录3组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并检测术前6 h、术后1 h、术后24 h三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及术前6 h、术后6 h血清D-乳酸。观察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气腹后,血气分析指标中,低压力组气腹后1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高压力组和中压力组(P均<0.05),但三组患者PaO2和pH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凝血功能方面,术后各时间点随着气腹压力的升高,APTT、FG和DD呈上升趋势(P均<0.05),且低压力组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三组P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压力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显着早于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P均<0.05)。结论 选择低压力的二氧化碳气腹对高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凝血和纤溶功能、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程燕,张宁,陈京,汪文君[4](2019)在《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不同压力二氧化碳(CO2)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气腹压力不同随机分为两组:低压力组(10mm Hg)和高压力组(14mm Hg),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1h、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在各时间点,两组PT、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的APT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FIB、DD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压力组的FIB、DD水平升高幅度显着大于低压力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低气腹压力和高气腹压力均可导致术后高凝状态,但低气腹压力对凝血和纤溶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金喜梅[5](2018)在《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指标,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3、7 d,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的D-二聚体(D-D)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麻睿骏,李坤旺,叶秋玉[6](2018)在《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Cor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冠心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Co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013年美国制定的有关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和1979年WHO制定的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0.6μg/kg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前10 min 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注完),输注时间30 min;C组与D组用同样方式输注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给药后2 h取肘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及应激反应指标:PT、APTT、TT、FIB水平及血Cor水平,并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结果 D组术后2 h、术后24 h的血Cor水平明显低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PT、APTT、TT显着长于C组,FIB含量显着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改善冠心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明显抑制气管拔管期引起的应激反应,不延迟术后苏醒,不增加手术出血量,适用于冠心病患者围术期。
曹波,王锦江[7](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后24 h发生血液高凝状态与未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间相关临床因素的差异,分析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32例(29.63%)发生血液高凝状态。与未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比较,发生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有高血脂病史的比例与术前收缩压、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片段(F1+F2)、转铁蛋白(Trf)、α-酸性糖蛋白(Orso)、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脂病史、Fbg≥3.95 g/L、D-D≥100.00μg/L、PLT≥228.00×109/L、F1+F2≥0.16 nmol/L、Trf≥2.15 g/L、Orso≥0.85 g/L、CRP≥1.50 mg/L、IL-6≥1.50 pg/mL、LDL-C≥2.85 mg/dL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独立危险性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如存在上述因素应注意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
孔繁尧[8](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地区医院收治的115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腔镜组55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6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以及凝血指标。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肠粘连和胆管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腔镜组术后2 h的PT较入组时显着降低(P<0.05);腔镜组术后24 h的PT、TT、Fg较入组时改善显着(P<0.05);术后72 h的Fg较入组时改善显着(P<0.05);对照组在术后2 h、术后24 h、术后72 h时的Fg水平较入组时改善明显;腔镜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1,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出血少、排气快、损伤小的优点,但术后患者血液易处于高凝状态。
贾宾,李丽,马艳辉,栾秀姝,王天龙[9](2017)在《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6例,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有53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镇痛,实验组予以羟考酮镇痛,比较两组痛觉指标[5-羟色胺(5-HT)、P物质]、疼痛数字评分(NRS)、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5-HT、P物质水平、NRS评分、PT、Fg、APTT、PLT以及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相当,但能够更有效减轻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赵运龙[10](2017)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期间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复合麻醉组以及接受全身静脉麻醉的全身麻醉组,术后采集外周血并测定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的数目,采集血清并测定应激相关内分泌激素NE、Cor、Ins、C-P、FT3、FT4以及凝血功能指标TXA2、TXB2、PGI2、6-K-PGI1α的含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的数目均显着高于静脉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患者血清中NE、Cor、Ins、C-P、FT3、FT4、TXA2、TXB2的含量均显着低于静脉麻醉组,PGI2、6-K-PGI1α的含量均显着高于静脉麻醉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和高凝状态。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
2.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及原发病 |
3.2 发生率 |
3.3 诱因及临床表现 |
3.4 胆漏类型 |
3.5 胆漏原因 |
3.6 诊断时间 |
3.7 术中情况 |
3.8 诊断方式及误诊 |
3.9 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1 治疗方式分类 |
3.9.2 迟发性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 |
3.9.3 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3.1 主要治疗方式间与预后 |
3.9.3.2 不同胆漏类型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预后 |
3.9.4 漏口大小与预后 |
3.10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 |
4.1.1 年龄特点 |
4.1.2 性别特点 |
4.1.3 临床表现 |
4.1.4 发生率 |
4.2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 |
4.3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 |
4.4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 |
4.5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预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2 麻醉方法 |
3 气腹及手术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1 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
2 三组血气功能比较 |
3 三组凝血-纤溶功能比较 |
4 三组D-LA水平比较 |
5 三组术后胃肠功能比较 |
讨 论 |
(4)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麻醉方法 |
1.2.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ALT和AST的比较 |
3 讨论 |
(5)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干预: |
1.2.2 术中干预: |
1.2.3 术后干预: |
1.3 观察指标 |
1.3.1 凝血指标: |
1.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1.3.3 护理满意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不同时间凝血指标比较 |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
2.3 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6)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Cor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各项麻醉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Cor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比较 |
3 讨论 |
(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2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3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结论 |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
2.2 凝血指标分析比较 |
2.3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痛觉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RS评分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比较 |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
2.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
2.6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
2.7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 |
2.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10)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麻醉方法 |
1.3 外周血指标检测方法 |
1.4 血清指标检测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免疫功能指标 |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应激状态指标 |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 |
3 讨论 |
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J]. 徐思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0)
- [2]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D]. 陆思远. 吉林大学, 2020(08)
- [3]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 邹春,殷喆.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9(11)
- [4]不同压力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J]. 程燕,张宁,陈京,汪文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04)
- [5]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J]. 金喜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20)
- [6]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及Cor水平的影响[J]. 麻睿骏,李坤旺,叶秋玉. 中国现代医生, 2018(06)
- [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形成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 曹波,王锦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08)
- [8]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J]. 孔繁尧.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06)
- [9]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贾宾,李丽,马艳辉,栾秀姝,王天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15)
- [10]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赵运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05)